全国“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这样评价:“孔子是中国文化教育的中心;孔子是世界各国民族的光荣,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课件展示)而他的思想,则集中体现在传世的《论语》中,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感受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与追求。
课件展示)课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说教材]
本课选自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根据我的理解,把本课内容定位为:
一席话,几个人,理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
说学情]
课件展示调查问卷及分析表)通过课前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论语》的理解,大多数的仅限于《论语十则》,基于此,我设计如下教学原则:
还原对话,激发兴趣。
立足文本,文道相融。
说目标]
1、知识能力——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范读、诵读,教师引导,使学生生成对人物个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识本文展现的儒家思想和人生寻求,体悟儒家文化内涵。
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目标设定重难点:
1.文言字词的理解。
2.人物性格的把握。
3.孔子思想的内涵。
说教法]
文言——解读
文本——品读
文化——悟读
学法指导】
1.学生经由过程收集、读书等方式相识与文本相关的内容。
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的视频。
南怀瑾编著的《论语别裁》
2.引导学生合作探讨的小组研究方式。
教学课时】2课时。
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用一首打油诗架构整个授课过程的起承转合:
邻家一老翁,淡然问前程。
四子言其志,“哂”“叹”显真情。
一、起——“邻家一老翁”
对于中职生来讲,孔子这样的先哲圣人,不仅历史久远,而且高居圣坛,远离他们的生活。所以在本课中我的愿景就是拉近孔子与学生的距离,让孔子和当代中职学生穿越时空进行对话。所以这节课,我从孔子的形象切入:
有这么一位挺和蔼的邻家老大爷,他是个老师。想跟着这位老大爷上学,你只需要交十条腊肉的膏火就行。这位老师很有特点,他从来不批评同学,也从来不留家庭作业甚至从来不考试。你假如在学校犯了什么错,他也不会请你家长来谈话,但是他却桃李满世界,有弟子三千、七十二圣人。他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他是谁?经过预,相必同学们已经能够告诉我答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子的课堂,领略这位和蔼老头的魅力。
二、承——“淡然问前程”
该标题就是课文内容的浓缩——孔子问“志”。这个板块解决的是文言解读的问题,经由过程理解字词,来梳理文意。我分了三步来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1.学生齐读全文,找出通假字,教师订正字音。
2.学生根据预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自主解决预中的困难词句,选择代表串讲全文。
3.教师对于学生讲解的不足之处进行点评,并以表格形式整理归纳重点字词的释义、用法。
这样通过学生自主研究、教师点拨评价、文言知识归纳,将本课的文句读通、文意理顺。这三步走基本上可以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对研究文言文的要求:培养中职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转——“四子言其志”
这一板块是文本品读板块。经由过程重复的阅读,透过文字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而这一板块中对于人物的评价也是中职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个环节。
1.教师配乐演读,请学生通过人物言行,揣摩人物不同的个性。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对人物进行启发式引导,形成对人物的总体评价。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我只选取对曾皙的引导分析进行展示。
当孔子与其他同学交流时,曾皙在干什么?鼓瑟(弹琴)
上课的时候弹琴是不是不礼貌的行为?当时的风雅
当孔子问他问题时,他又是如何表现的?慢慢结束自己的演奏(鼓瑟希,铿尔)
把琴放好,工整坐好再回答下列问题(舍瑟而作)这些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学生通过刚才对于文本的细读很容易便得出从容洒脱、有条不紊、很有风度的结论。
在分析人物性格的过程中,我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文本找答案,建立学生和文本的有效沟通。
小结:本文作为语录体的经典,篇幅在论语中也算是长篇,用了充分的笔墨去表现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孔子曾说过:“听其言观其行。”从一个人的语言、行为便可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你读出这些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学生再次齐读这一部分,透过文字再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合——“哂”“叹”显真情。
这一板块是文化悟读板块,这一板块设计的初衷在于引把孔子从神坛上请下来,作为一个可亲可近的长者形象来到学生中间。基于此,我将孔子一“哂”一“叹”所表现的价值判断作为这一部分探讨的中心。在问题引导上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孔子的课堂上,他并没有对同学们的发言做直接的评价,他通过什么表达自己的态度?(找关键词)
一“哂”一“叹”
一“哂”并非完全的否定。
1.“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哂”是个什么样的表情?请同学表演一下。有个男生做了一个坏笑的表情,学生的兴致被有效的激发。
2.“哂”代表了什么态度?是一定还是否定?否定
3.不赞同的是子路的哪个方面?为什么?不谦让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所以一“哂”并非完全的否定。
一“叹”也不完全是一定。
1.“叹”是个什么表情?请同学表演一下。
2.这一表情下隐含了孔子的什么态度?对曾皙的肯定还是否定?
同学大多数能答出这是对曾皙的肯定。
3.假如一定曾皙的话,那么孔子直接歌颂说“好”岂不是更能体现其附和?为什么要“叹”呢?
在这里学生开始进行思考,趁此时机介绍孔子本身的一些思想。
孔子自身的思想
1.“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知道有些事,未必实现,但是一定要去做。由于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人保持理想,做对的事情,这是一种责任感,是一种担当。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思想,但是当时世界无道已久,没有一个君王能够接受其道,所以孔子回到鲁国隐居,一面教学,一面写春秋。孔子也曾感叹:
2.“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到这里回到前面的问题,解释“叹”字。
子路等人的理想固然了不起,但是离不开一种自我英雄主义,我可以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而且总离不开政治,但是曾皙呢?同样祈求大同之世,但是成功不必在我,而着重于百姓的文教,一下子说中了孔子的心事。所以,孔子的“叹”包含了什么情绪?
此时学生能够归纳出“叹息”、“无奈”等词。
所以说这一“叹”也不完全是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