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及其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记录了人类的过去,还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一、历史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历史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于适应时代变迁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扩展。
旧有的历史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
此外,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过于注重记忆和填鸭式的灌输,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因此,课程改革是必要的,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与目标1. 内容: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除了传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应该将更多的社会历史、经济历史和文化历史知识融入到教学中。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2. 目标:课程改革应当致力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
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体验历史的情感,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三、创新实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历史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2. 案例教学的运用: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历史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影响力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手工制作和实地考察:通过手工制作历史模型或参观历史遗址,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场景,加深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的理解。
这种创新实践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的评估与展望1. 评估:对于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的效果评估是必要的。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的课堂 中往往是 : 你 方唱罢我登场 , 角色转换 如同走马灯 , 气氛
热烈 、 高潮不断 , 学生的学似乎 已成 为一件轻而易举 的事情 。从 态你 就会发现 : 从表面上看来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 可教学效果究
表面看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 已经达到 了新 的课程标准所要求 的 竟如何就要 打个大大 的问号 了。多媒体教学模式 的使用 是为 了 目标 , 一种崭新 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然形成 。 但是在这些 “ 繁华” 的 提高教学 质量 。但完全依赖多媒体放弃了教师对课 堂的影响和 历史课堂之后伴随的不是学 生学 习水平 的大幅度提升 ,却往往 指导 , 课堂改革也就成了舍本逐末 的行径 。
学观点和理念 、 学生对所学历 史学科知识 的掌握和理解 , 大都是 晦涩难懂 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化 、 直观化 , 又降低 了学生 学习的
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所展示 出来的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 的 难度 , 原本是一 件十分值得提倡 的好事 。 可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 颁布和实施 ,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也 日益 向深处发展 , 围绕着新课 标各位老师纷纷以新 的教学理念组织课堂教学 ,历史课堂教学
【 才. 思】 【 思维纵横 】
初 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甘肃 摘 定西 ●姜 鹏 要: 初 中历 史课 程 教 学的 改 革 应 该从 以 下 两个 方 面 进 行 关 注 : 一 是 改 革课 程 教 学 , 应 重视 对 于传 统 成 果 的 继 承 , 在 教 学 内容 、 教 学模 式和 教 学 方 法各 个 方 面 大胆 尝 试 。 二 是要 积 极 倡 导课 堂教 学 形 式 多样 化 , 但 不 能放 弃课 堂 教 学传 授 知 识 的 根本 , 这 样 才能在 课 堂教 学 改革 的大 潮 中 不会 迷 失 方 向或 盲 目照搬 。
新形势下对初中历史课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对初中历史课的若干思考摘要: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比较严格的严紧性,它是以客观发生的事情为前提,以实事为依据。
所以如何能吸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将历史课变成学生们所喜爱的课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中提升自己的修养、品质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思考人们常说:“要以史为鉴”。
可见历史对人们对事物的见解和影响是深远的。
它所阐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对人们的行为思想和道德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内心会产生很多的感悟,品味人生的哲理,以及为人处事之道。
如果将学习历史简单的理解为是对过往事件的认知,那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认识。
哲人先贤曾讲过:“忘记历史即意味着背叛。
”一个人要想成长,就必需要了解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发展历程,才能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而对初中生而言,如何能使他们产生这方面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善于思考,锐意创新,以求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对历史的学习学生有所偏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优越,了解事物的渠道也越来越宽阔,信息的传播媒介多种多种多样,这极大的增加了中学生了解事物的渠道。
对当前的许多中学生而言,他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通过电视及一些视频媒介进行,而现行的电视节目中不乏历史类的节目,学生们的大多历史知识就通过这些历史节目了解认知。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判断能力及识别能力有限,这使他们无法辩别出那些是历史真实的存在,那些又是经过了艺术家们的再创作。
这就导致了他们再学习历史时失去了本该有严肃性,对历史的学习只注重表象,只对历史的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有着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分析缺乏足够的耐心,对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掌握感到困难。
由于年龄上及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学生们很少能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可能通过理解及运用来掌握。
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学习方法的归纳,更不能运用已用的学习方法及知识对类似历史事件进行学习,对历史的学习找不到方向及方法,只是简单的“死读书,读死书。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反思
传统教 学应处理 好新课改 与传统教学 的两个辩 证关 系
现, 都不应 该忽视某 一个方面 。而且 , 正是 由于历史本 身所 包
1 实 行新课 程改 革 。 是在 继承 基础 上的 改革 , 不是 全盘 否定 含的 丰富 内涵 , 才使 得历史教 育具有感染 力和生命 力。 学生 只
功与课 改的关系等 六个 方 面都 需要深 刻的反思。
[ 关键词 ]初 中历史
课 程改革
反思
新课程改革 以来 , 广大历 史教师根据 新理 念 、 新 课标 组织 题 , 甚至很难展 开讨论 。教 师这样 安排 , 可能是 认为应 当让学
教学, 课堂教学 呈现 出可喜 的变化 。 从形式上看 , 在4 5 分钟 的 生来建构 新知识 ,或是认为讲 多了就会 使学 生处于被 动 的地
有在 掌握基本 的历史线索和 具体 的历 史知识 的 同时 ,才能 形
1 . 1 继承性 和创新性 的关系 。与新课程要 求相适应 的教学 改 成历 史学 习的初 步能力 , 才能 真正学会学 习 , 才会产 生爱 国主
革不能 脱离 “ 历史 ” , 要在继 承优秀传 统基础上进 行改革 。 目前 义情 感 、 正 义感 、 社会 责任感 以及 正确 的生活 态度 、 做 人态 度
初 中历 史课程 改革反 思
重 庆 市 丰都 中学 校( 4 0 8 2 0 0 )刘 艳华 金 正林
[ 摘 要 ]教 学 中如何处理 好新课 程改革 与传 统教 学的关 系, 三维 目 标 中知识 目标 与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目标 的关 系, 教学
方法 多样 化与突 出重点 的关 系、 学生主体地位 与教 师主导作用 的关 系、 教 学手 段现代 化与教 学现代 化 的关 系、 教 师的教学 基本
初中历史学科课程改革
初中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学科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学科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课程内容改革1.增加历史学科的课时,提高学科地位。
将初中历史学科的课时从原来的每周2课时增加到每周4课时,使历史学科与语文、数学等学科地位相当,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接触和学习历史知识。
2.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历史主线。
将初中历史课程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主线进行整合,突出历史事件的联系和演变,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融入乡土教材,强化地域文化认同。
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编写乡土教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
4.充实课程内容,关注历史人物和事件。
增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教育内容,注重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改革1.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
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开展历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生开展互动式教学,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三、评价体系改革1.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衡量学生历史素养。
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历史知识竞赛成绩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的综合素质。
2.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作为学科之一的历史教育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强化学生的历史观念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所形成的。
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念,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多种解释和观点,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历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讲述和学生记忆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需要创新历史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的历史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三、重视历史教学的跨学科性新课程改革提倡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历史与地理、政治、文学等学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历史教学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的地理位置、政治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四、推动历史教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在新课程改革下,推动历史教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科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历史教学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利用互联网资源、数字化教材、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视历史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
关于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根据学生 的身心发展规 律及年龄 特点 ,因材 情感体验 ,注意给学生提 出问题 、发表意见 、 上 还可 以开展演 讲会 、故事会 、知识抢答 、
施 教 ,使学 生从被动学 到主动学 。要 完成这 阐明观念的机会 。对 学习有 困难 的学生要给 辩论等形式多样 的活动。 个 任务 ,教 师不仅要具 有扎实 的专业 知识 , 予宽 容和帮助 ,给学 生创造学 习机会。学生
一
对 历史产生 浓厚 的在 于能
历史 知识搞清楚 ,而且 能够 发挥 自己的历 史 感受历史 、探 究历史 ,建立 民主 、平等 的师 否实现教学 目的 。教师教 学风格 、个性 就体 最近 想 象力 ,从而培养 学生探究 学习的能力 ,激 生关系 。教育 心理学告诉 我们 ,相容 的师生 现在所选 的教法上 。教 师要根据学生 “ 关系直接影 响着学生 的学 习情绪 ,师生 心理 发展 区” ,选择 最佳 的教 学方法 ,努 力激发
要 了解该学科 的历史现 状、最新科研 成果及 师 的亲切感 ,创造一个 师生心理相 容的 良好 学 习的能力 ;要 紧密结合教学 内容 ,设置学 发展趋势 ,这样才能得 心应手 ,游 刃有余 。 教。素质教育 要求充分 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 , 环境 ,建立起 相互 信任 、尊重 、帮助 、团结 、 生感兴 趣 的情境 ,让 他们通过动 手动脑解决 师要更 加关注学生学 习过程 中的情 感投入 、 每一 位学生在课 堂上都有收 获 ;此外 ,课 堂 教学不是拥 有知识就可 以 了,还要懂 得如何 友爱 、共 同进步 的 良好关系 。在教 学 中,教 疑难 问题 ;更要 因材施教 、分层 次辅导 ,使
谈对初中历史教改的思考
谈对初中历史教改的思考摘要:面对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铺天盖地的呐喊,说真心话,我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问号,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是不是有很多真正处于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有可能心存疑问的呢?一方面,怕被扣上陈旧落后教法、顽固不化的帽子,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到底怎么变,似乎也没人说得清;而那些说得清的,却似乎往往都不是处于教学一线的老师。
对此,我到是挺同意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亚夫老师所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人在玩‘现代性’的把戏。
在‘现代性’的旗帜下,他们把学科的教育理念说得大而空,就是落不到实处。
”“其实自己并不知道其中真正的意思,却要拿它赶时髦”,以此去争得“改革先锋”头衔。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我把自己长久以来的疑问斗胆谈出来,实在是我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的教改大口号、大背景下,自己一些真实的,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个人看法和心得,也是我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一线人员的一点真实的,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忧虑,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大家批评指正。
一、历史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与现实在历史上,任何有着雄心壮志的民族、群体,几乎没有不重视历史课教育教学作用与意义的。
因为,其在培养人对历史、民族、国家、党派及社会发展的根本见解与看法上,在培养并树立个人、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换句话说,历史课的教育教学所做的,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塑造什么样的人,培养爱祖国,忠诚于民族,承认并理解社会应该是不断前进的身心健康的人,这些都足以显示出历史课教育教学的功能与重要性。
然而,在我国实际的教学中,历史课教育教学又常常受到轻视,人们传统上有这样几个认识误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在实际的课程安排上,个别学校轻视历史课,人们认为历史课不是划书,就是背诵,从而忽视了甚至根本没有认识到历史课真正的价值功能和作用。
由于人们的一般普遍看法,由于现实之中许多学校在决策科目课程时表现出的轻重缓急,乃至急功近利,都直接导致了学生轻视、忽视甚至无视历史课,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现象,同时,又是多么不利于民族的精神与素质真正健康成长啊!也许大家都还记得,我国一位著名的篮球选手进入nba后,尽管举国上下的劝说、经济的承诺,但他在世界篮球锦标赛为国效力与自己在nba比赛之间,仍然选择了自己在nba的比赛;然而,同样在nba打球的德国人诺维斯基,却不用德国球协出钱,自费也要在世界篮球锦标赛上为自己的祖国效力。
初中历史课堂反思与调整(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反思与调整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堂反思与调整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需求,因此,我对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作出了一些调整。
一、教学反思1.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学生的兴趣并不总是在这些内容上。
因此,我开始思考如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生动与有趣。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过去,我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但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为此,我开始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1.3 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历史的认识较为片面、对历史事件的记忆不准确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需要调整我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二、教学调整2.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有趣故事、人物经历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我会继续尝试和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会定期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我会定期对他们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我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查找历史资料,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改进(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改进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改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深知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不仅因为它是一门学科,更因为它关系到学生对于国家、民族和世界的认知。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也深感历史教学的困境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与改进1.1 现有教学内容的问题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进行,涉及历史事件、人物、地点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材内容存在以下问题:(1)教材内容过于繁杂,不利于学生抓住重点。
(2)教材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过于客观,缺乏情感色彩,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对于历史人物的介绍过于简单,无法展现其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内容:(1)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删减一些次要的历史事件,增加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深入探讨。
(2)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情、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历史事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挖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介绍,强调其优秀的品质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2.1 现有教学方法的问题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辅以问答、讨论等互动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讲授法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2)问答、讨论等互动环节过于形式化,学生参与度不高。
(3)教学过程中缺乏情境创设,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2 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1)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深度解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课程变革
(深度解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课程变革1.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已经逐步融入到初中历史的教学中。
本次文档将深入解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程的变革,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程变革的背景2.1 教育改革的大环境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各个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历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也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
2.2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倡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些要求都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程的主要变革3.1 课程结构的调整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从古代史到近现代史,从国内史到世界史,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
3.2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3 课程资源的丰富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历史学习体验。
3.4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不再单一依赖笔试成绩。
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能力等都将纳入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4. 结语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程变革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
广大师生需要积极适应这些变革,共同努力,让历史课程在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新一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改的篇1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第一:语言关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
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就该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
习动机 、提供便 利为学 生的学 习服务外 ,更应该指 导学生 形成 良好 的学习习惯 、思维方式 ,掌握学 习策略 ,同时与 学 生分享 自己的想法 和情感 ,与学生一起 寻找真 理 ,真正
成 为学 生学 习 的 向导 。 【 任编辑 尹长俊】 责
点 内容展开 教学 ,而 是舍本求末 ,追逐形 式 ,或就 一些枝
对初 中历史课程改 革的教学反思
以 Biblioteka ◎ 扶 余县 永 平 乡职 业 中学 刘 浩
已
重视 过程 与情感 目标 ,但 不能忽视 “ 知识 ” 目标 。初 中历史新课 程改革强 调 ,要使 获得基础 知识与基本 技能 的 过程 同时 成为学会学 习和形成 正确价值 观的过程 ,加强课 程内容与 学生生活 已经现代社 会和科技 发展 的联 系 。新课 程 改革反 对那种不顾 学生感受 、体验 和需要 以及把 学生 当 做 知识容 器的观念 。但是 ,它 并不排斥 知识本身 。相反 , 改革是为 了让学生 获得更多 的知识 。历 史新课程从 义务教 育 的基础 性 、普及 性 、发 展性 的特 点出发 ,要 求学生掌 握 基本 的历史知识 。在教学 活动 中,师生的教学 过程应该 是
请把 “ 性 ’ 给 学生 个 ’还
◎ 前 郭县 长 山镇 中学 杜 宪清
“ 性 ”是 在 一定 的社会条 件和 其 生产 的 成 功 ;而 一 个 学校 若培 养 中,不要 让 学生按 照既定 的步骤 走 , 个
教 育影 响下形成 的一个人 的 比较 固定 对 问题 的独特 见解 、对处理 问题 的独
个再创 造 的过 程 ,通过 师生 的活 动 ,最大 限度地充实 和
“ ”起 来 。 活
丰 富教 科 书所 设计 的历史 基 础知 识 的框 架 ,使 文字 知 识 倡 导教学形 式多样化 ,但不能 丢弃教学重 点 。历史 课 程标 准提倡 多样 化的教学 形式 。为了给学生学 习历史 营造
新教材下初中历史教学困惑与思考
新教材下初中历史教学困惑与思考新的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凝练、概括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我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边教学实践,边思考创新,取得了一些认识和经验,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顾虑,谈谈我的看法。
一、思路与创新。
在新教材历史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是我们遵循的一般原则,但随着学生们发散思维的增加,教师往往有“拢不住”的感觉,老师按照教材的一些方向引导学生,而学生理解教材的方向却不一致,而老师又不能用唯一答案强制学生接受,所以新教材下老师要定位好自己在教与学的位置,把握历史教育要求的目标和创新,学习好新教材领会好新教材的精髓,理解基础教育的课程教材改革的基本思想,贯彻“德育建设,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基本原则,准确定位了,思路就打开了,创新就自然了。
二、多媒体的运用有人认为没有多媒体的课就不是好课,没有声光影的课就没有办法调动学生的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想就是一种偏见,新课程强调互动,强调开放,但又不能放弃传承。
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流利的教学语言,优美的课堂板书形式,优雅的教学体态,出色的教学组织,完全能表现出新课程所要表达的完美的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完全不冲突,相互配合,事半功倍。
三、动态课堂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的内容很多,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为主体”,开阔思维,形象生动。
但是另一个方面也存在着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动,好玩,学生们之间的讨论,有些学生当做课堂休息活动了,历史课课堂学习偏离了教与学的主题。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反思与改进(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反思与改进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反思与改进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历史责任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我对过去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注意到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未能得到充分讲解,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较为片面。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剖析,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2.教学方法方面过去我在历史教学中过于依赖讲授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
3.教学评价方面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意识到过分注重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将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品质及价值观的培养,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三、改进措施1.丰富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历史,我将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讲解,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念。
2.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完善评价体系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品质及价值观的培养,完善评价体系。
在考试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师生互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我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策略。
新课标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六篇
新课标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六篇新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经过五六年的实践,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清晰、深入的认识。
在享受课改带来的成功体验的同时,我也深受启发,对教学思想有了极大的触动。
以下是我的研究心得体会:一、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传授方式,从权威转变为学生研究的帮助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研究,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
同时,要合理安排研究任务,让合作研究更加有效。
二、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研究方式,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大胆。
新的历史教材外观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降低难度,增加贴近生活、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培养了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学生变得更加主动而灵活,由苦学变成乐学,从不愿发言到抢着发言。
3、新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为了做好这些角色,教师需要在课前、课中做大量的工作。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和环节,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预测和应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和学生的研究过程,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关注全体学生的研究差异,调整教学进程,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研究活动中来。
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间的思维碰撞,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的研究。
4、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要扮演师爱的角色,用鼓励性、发展性、启发性的语言与学生平等对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进学生产生最佳研究心态,积极主动参与研究,并在研究中实现自我调控。
这种关系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研究成为充满乐趣的事。
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求知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于初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 ,师生 、生生 之 间共 同合 作完 成教学 任务 。 但 是 ,有 些活 动 作为 一 种 教学形 式 只 是 一种 点缀 。
就 知 之甚 少 。毫 无 疑 问, 失去 有效 的 课堂 管 理 ,就 不会 有 成 功 的课 堂教 学 。在 这种 情 况 下 ,教师 就 要在 日常 的
2 )题量 。习题 要具 备基础 性 、层次 性 、前 瞻性 ,要 操 作过 程 、数 据处 理和 实验评 估等5 个方 面 。
兼 顾 不 同层 次 的学生 ,但 习题 不要 贪 多 ,让 学生 有机 会 反 思和 自查 。
3 )讲题 。 习题 的处 理方法 要灵 活 ,可 以采 用一 题 多 试就 灵 。如 电路故 障 问题 ,尤 其 是短 路 问题 ,学生 感觉 变 、一题 多 解 的方 式 ,还可 以采 用小 组 互助 的方 式 ,让 抽 象 ,难 以理解 。通过 实 验使 学 生在 主 动探 索 、解 决 问 学生 的思维在 有序 和条理 中得 到发展 。 时 间 。学生 在课 堂 上 说得好 并不 等于 写 得好 , 最终 要变
料,然后分组坐定之后,交流各 自的看法 。各小组的学
生 非常 积极 ,从各 个 角 度论 证 本组 所选 的成就 的 重大 意
义,教师 作适 当点拨 。 应 该 说 ,教师 的教 学设 计 是 走形式
历 史课 程标 准 提倡 多 样化 的教 学形 式 。在 课 堂教 学 去文化 课 教学 中的枯 燥 乏味 ,学生 学 习 、参 与 的热情 被
\ 教学交流 \
关于初 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王 志 国
新课程 实施 以来 ,广大 历 史教 师 围绕新 理念 、新 课标 组织 教 学 ,历史 课上 出现 多样 化 的教 学模 式 ,教 师的教 学 方式 、学生 的学 习方式 都发 生可 喜 的变 化 。4分 钟 的课 堂里 常是 欢声 笑语 、高 潮迭 起 ,好 像历 史课 已经 走进 了新 课 5 程的 最佳状 态 。其 实并 非如 此 ,笔者 认 为 ,有些 教师 对新 课程 的理 解 是片 面 的、肤 浅 的 ,突 出的表 现是 重现 象轻 本 质 、重形 式轻 实质 ,使 课堂 中出现 虚假 的繁 荣 。笔者 通 过下 学校 听课 、评 课 ,对历 史课 堂 实践 中某 些教 学 行为和 现
初中历史课堂反思(通用9篇)
初中历史课堂反思(通用9篇)初中历史课堂反思篇1课改理念颠覆了传统教学,那么作为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的备课模式也应有大的改革,经过实践,我主要有以下。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
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
要树立的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在的编写上。
首先,必须要先认真的浏览考纲,明确高考对本节知识的要求,免得作出一些无用功。
其次,须要先认真的浏览课本,课本的编写其实是很经典的,要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能看明白,哪些必须要老师点评分析,那些地方能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三,做好上述准备工作之后,先不慌立马编写,现在在自己的脑袋里有个大致的构思。
最后,书写的时候没有必要连你要说的每句话都写上,只需要写上你上课的一些环节,已经各环节怎么样来衔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什么样的答案,设置什么呀的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学生的互动环节等等这样编写教案,是因为现在的教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的学案。
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
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
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
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斜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通过近几年的新目标教学改革,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
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
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
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
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
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
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
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
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关于新课 改下初 中历史教 学 的思考
河 北省 唐 山市 第十 中学 郑宇
摘要 :新世纪 、新 时代 、新教材 、新课 标 为当 前的 历史 教育 开辟 了一个 全新的 舞台 ,作为历 史教师 ,必须 主动 适合历 史新课 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及其思考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及其思考为适应2l世纪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基础教育现正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现行大纲和教材进行修改;第二步是制定新的课程标准、编写新教科书并进行实验和推广。
1999年底,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专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于2000年8月颁布了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根据这一大纲修订的历史教科书将从2001年秋季开始在初一年级使用。
为了使广大教师了解大纲修订的背景和内容,本拟对此进行简要介绍和说明。
一、教学大纲修改的背景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迅速推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而国力竞争日益转变为人才竞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自20世纪80年代以,世界各国为了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把目光投向教育,投向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上。
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也融进了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历史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
在课程理念上。
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人性和发展性。
强调本课程的宗旨不是培养历史学家,而是为培养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本课程以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为学习与探究的领域,关注学生需要与体验,注重的是人素质的培养;本课程不仅重视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更注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历史意识、价值观的形成。
如英国颁布的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点燃了学生心中对于英国和更广阔世界的好奇之火。
学生思考历史怎样影响了现在,过去社会是什么样的,这些社会是怎样组织和运行国家政治的,什么信仰和化影响了人们的行为。
当他们这样做了后,学生就建立了关于历史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年代结构。
他们看到了人类经历的多样性,对他们作为个人和社会成员有了更多的理解。
他们从历史中所学到的能够影响其个人选择、态度和价值认识。
”在课程目标上,重视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和能力培养。
强调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美国在1994年颁布的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考察;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
加拿大安大略省1998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则明确了在社会学习(1--6年级)、历史(7年级)、地理(8年级)中的态度培养要求,即“学生需要发展态度或者‘思维的习惯’,这对于学生在迅速发展的技术、经济、政治和社会变化而赋予特点的复杂社会中,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态度或思维习惯包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对个人、团体和全球社会化的尊重、宽容和理解;对于环境的尊重和责任感;对于基本权利、特权和公民责任的理解和正确评价”。
各国都把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
如美国的纽约州将历史学习纳入社会学习范畴内,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力培养的体系。
首先,将能力“分为思维能和思维策略两个方面”。
“思维技能包括收集、解释、组织、分析、评价和综合信息的能力。
思维策略包含学生运用信息进行问题解决、做决定、探究和理性化的过程”。
其次,细化思维技能和思维策略所包括的各个技能,并告诉学生应如何习得。
如收集信息能力,第一步是确定信息的多样性;第二步是认识多种多样信息的优势和局限;第三步是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种类;第四步是分析信息;第五步是组织收集的信息。
再次,给教师提出能力培养过程的建议。
可谓是目标明确,操作性强。
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统一的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技能和理解三个目标,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取得进步:对历史年代顺序的理解;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变化的了解和理解;历史阐释;历史探究;历史信息的组织与交流。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课程标准则强调探究和交流技能的重要性。
在课程内容上,以时间为轴,采用主题形式选择学生成长所需的营养配餐,并以新颖、富有时代感的形式呈现。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不刻意追求知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如美国历史课程标准是以历史理解和思考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的。
如加拿大安大略省7--8年级的历史分为6个主题,即“新法国”、“英属北美”、“冲突和变化”、“联邦”、“加拿大西部的发展”、“加拿大:一个正在变化的社会”。
教材的主要设计类型为经验中心式、社会中心式和人本中心式。
如德国历史教科书的习题从书本走向了生活,将课堂和社会实践相联系。
有一道题目是:“在你的家乡调一下,大战结束时有何征兆?”类似题目还有“参观战争纪念碑,并在你的家乡城镇考察一下战争的痕迹”等等。
有的还要求学生根据一张问卷表在自己的班级进行一次调查,并分析讨论调查结果。
教材的呈现形式也极具时代性。
如加拿大的教材出现了本、网络相结合和虚拟(网络)两种形式。
在课程实施上,重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多元性的课程评价。
强调只有在教师把课程计划作为自己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时,课程才开始实施,否则再好的课程设汁,也只是一张蓝图。
如香港的《中学历史科课程纲要》(1997年)特设“教学指引”项目,列出提问、故事讲述、视听教材辅助教学、模拟游戏、讨论及辩论、单元设计、资料研习、访问、参观等9类常用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类型,供教师参考。
英国国家中学历史课程提出了“为所有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并且提出了3个原则:安排适当的学习挑战;反映学生多样的学习需要;克服暂时的障碍,了解、评价个人和小组的学生。
在课程评价上,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评价的指标和工具也更为合理。
如美国最近出版了包括多种学科的《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标准指南》,在《社会学习评价指南》中明确提出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期望、历史学习的评价标准、历史和历史思维的成就指标。
加拿大安大略省社会科课程标准在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提出了理解基本概念、探究与研究技能和利用地图与地球仪的技能、知识交流、概念与技能应用等4个评价指标。
每个评价指标分为4个水平,并且现已成功地完成了第一轮l一8年级的课程学习评价。
和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同步,我国近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发展和进行改革。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首次构建了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1992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也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课程、教材、教学过程的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小学应构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已成为继续深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后,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
如上海在总结第一轮课程改革的经验后,1999年又颁布了《面向2l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其中《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2000--20l0年)也同时颁布,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设想。
北京市也于1999年制定并颁布了面向21世纪的《历史课程标准》。
有专家评论北京市的“标准”“体现了很多新鲜的观点和思想”,特别是把“思想教育”的提法用“态度与价值观”取代,拓宽了其内涵。
1997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的《中学课程纲要中国历史科》(中一至中三)在历史课程改革上提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新思路。
1999年,以大纲的修改为始,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导航下,2l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
二、对大纲的分析和修订1992年颁布的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改革的精神,曾经在一段时间适应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育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强调了历史课程在义务教育和普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现了历史课的时代感、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史论结合的特点。
(3)在课程目标上,除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增加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目标。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我们从“2l世纪的社会----2l世纪社会发展所需的新人----培养新人所需的教育”的思路出发,重新审视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发现大纲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下面主要从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的编排三方面进行重点说明。
首先,现行历史科课程目标存在着成人化、抽象化、绝对化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展开。
以能力目标为例。
在《初中大纲》中提出“培养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何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大纲中却没有阐述。
从对历史课程的探讨上看,从教育者、从成人的角度去规范学生的认识,相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忽略了学生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因此,所制定的课程目标不免成人化,难以使学生领悟。
如在《初中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国际主义精神和高尚情操”、“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这些要求对于初中生未免过高。
另一方面,如何使学生在全球化社会中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与创新精神和能力也未涉及。
这种目标的相对狭窄、绝对化问题在实际中带了两个后果:一是片面性,即凡是不属于“三项任务”的目标,像审美、情感、心理素质等教育难以包括;二是泛化,即一些不在“思想教育”之列,而又在历|上科中存在的观念或教育(如上所述),在教学实际中被统统归之于“思想教育”。
其次,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历史学科体系,有些内容存在着繁、难、多、旧的情况。
由于大纲是按照历史学的科学体系.而不是按照历史教学的体系编排选择知识.仅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的学术性,忽略了学生需要、社会需及学科知识三者的有机结合。
其次,大纲所列出的知识点,其涉及的范围和领域之广,为其他国家的本国史教学所难以相比。
大纲中知识量过大、知识点过密,对于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带的后果是:如此广泛和众多的知识,使教师难以采用体验式、探究式等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展开和深入就会很难.学生陷入了知识点的海洋之中,对人类历史发展总体状况的把握反而不够。
此外,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成果的推出,大纲中有些观点已经落后,需要调整。
比如对“资本主义”的处理,在观点上缺乏客观和公允。
再次,在课程编排上,存在着教学方法的论述过于简略和缺乏教学评价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课程实施的效果。
比如.现今历史课堂上存在着的“满堂灌”和“一讲到底”的弊端,除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程内容的密集有关外,恐怕与大纲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指导上的缺憾有很大关系。
以上所述指出了大纲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编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