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检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动植物检验检疫 名词解释

动植物检验检疫 名词解释

检验检疫:一般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简称,包含了商品检验、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

检疫性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是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旨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或)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目的①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及扩散②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③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中国动植物检疫法规包括两个类别(一)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2;《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1997;与《动植物检疫法》相关的法规《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海关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相关名录《中…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二)中国国内动植物检疫主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植物检疫条例》检疫许可:是检疫机构根据货主或者是代理人的申请,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检疫物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包括:一般检疫物,禁止进境检疫物,过境检疫物。

主要作用:(1)避免盲目进境,减少经济损失(2)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3)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检疫处理:是检疫机关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以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物实施处理的法定程序。

包括除害处理、销毁处理和退回等。

除害处理:是检疫处理的方式之一。

常用方法有消毒、熏蒸处理、辐照处理、冷热处理等。

风险分析的作用1)预知外来风险,进一步保护农业生产安全2)遵守国际规则,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3)强调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检疫工作水平三要素:风险评估、管理、交流。

PRA 主要步骤:(一)起始阶段:1.检疫性有害生物可能传入和扩散的传播途径开始分析2.从查明有害生物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3. 从审查或修改政策开始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结论:应已查明有害生物本身是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或者是与某个传播途径有关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否则PRA应该停止(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1.有害生物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中的地理和管理标准2. 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定殖的可能性。

名词解释动态检查

名词解释动态检查

名词解释动态检查
动态检查 (Dynamic Inspection) 是一种在计算机程序运行过
程中检查其行为是否符合预期的方法。

与静态检查 (Static Inspection) 不同的是,动态检查是在程序运行时对其进行检查,而不是在编译时或运行时进行。

动态检查通常使用调试器 (Debug Toolkit) 进行,该调试器允许程序员在程序运行时跟踪其状态,并查看和修改变量值、控制流等。

通过使用调试器,程序员可以检查程序的行为是否符合预期,并解决潜在的错误或问题。

动态检查可以用于各种应用程序,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程序和网络应用程序等。

它可以用于发现各种类型的错误和问题,例如内存泄漏、线程安全问题、输入验证问题等。

与静态检查相比,动态检查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因为它可以在程序运行时进行检查,并且可以检查更多的数据和情况。

但是,动态检查也需要更多的开发和时间成本,因为它需要编写和实现更多的调试工具和程序。

动物检疫学 复习资料

动物检疫学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动物检疫: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由国家法定的检验检疫监督机构和人员,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检疫对象和检验检疫标准以及管理形式和程序,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检验检疫样品:检验检疫中取自动物、动物产品等检疫物或环境,拟通过检验反映检疫物或环境有关检疫状况的材料或物品。

3、检疫许可:又称检疫审批,是在引进动物、动物产品、种质材料等检疫物时,引进单位或个人应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引进的检疫程序。

4、检疫申报:简称报检,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检疫程序。

5、检疫风险:是指动物疫病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随动物、动物产品等检疫物由输出地传人输入地的可能性及其对输入地生产、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的潜在危害。

6、检疫监管:是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的简称,是指检疫机关对输入、输出地动物产品的养殖、生产、加工、存放、转运等过程实施监督管理的检疫措施。

7、肉的成熟:当肌肉僵直达到最大程度之后,在适当温度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肌肉开始变得柔嫩多汁、具有弹性,风味和适口性也大大改观,食用价值提高,这个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8、肉的自溶:是指肉在酸性环境及较高温度条件下储藏,组织蛋白分解酶活性增强,使组织蛋白发生自家分解的过程。

9、宰前检疫:也称宰前健康检查,是屠宰加工前对屠畜实施检验检疫,以评价其是否适于屠宰,其肉品是否适合食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10、宰后检疫:是应用兽医病理学和实验诊断学知识,对屠畜禽胴体和内脏等副产品等进行卫生质量鉴定。

简答题1、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1)及时采样:一般采集未经治疗动物的样品;对濒死动物可扑杀采样;患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动物,应尽可能立即采样。

(2)合理采样:不同疫病的需检样品各异,应尽可能按圈定的疫病侧重检样。

动植物检疫名词解释

动植物检疫名词解释

动植物检疫名词解释动植物检疫是指针对进出口国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和防控活动,以防止动植物病害、有害生物入侵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以下是动植物检疫中常见的名词解释:1. 动植物检疫:对进出口的动物、植物及其产品进行的检查、监测、认证和防控措施,以保障国内动植物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2. 动植物病害:指影响动、植物生长或引起它们生理功能紊乱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等。

3. 有害生物:指对农林牧渔业、生态环境或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昆虫、寄生虫、病毒、细菌、真菌等生物。

4. 检疫证书:由动植物检疫机关出具,用于确认进口或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符合检疫要求,具备进出口资格的证明文件。

5. 检疫隔离:对疫源地区、疫源植株或疫源动物进行隔离设施,以防止传播动植物病害或有害生物至无病区或无害区。

6. 检疫审批:对进口或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审查,确认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决定是否允许其进出口的过程。

7. 卫生证书:动物及其副产品的出口证明文件,证明其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可以安全用于人类消费或其他用途。

8. 免疫程序:针对动物进行的一系列预防性接种或治疗措施,以增强动物的免疫力、预防疾病传播和控制有害生物。

9. 检疫检验:通过对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原体、有害生物或其他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

10. 报关手续:进出口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的货物申报、行政审批、税收征收等一系列手续和程序。

在动植物检疫中,需要提供有关动植物检疫证明,以完成报关手续。

这些名词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动植物检疫工作的相关概念和流程。

动物防疫与检疫复习题

动物防疫与检疫复习题

动物防疫与检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动物疫病:指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动物检疫:指国家法定的机构和人员,依照法定方法和标准,对动物、动物产品的健康卫生状况实施定性检测和处理的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3、疫病防制: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原,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把疫病限制在局部范围4、疫病预防: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通常采取包括隔离、消毒、检疫等措施不让传染进入目前尚未发生该病的地区;采取群体免疫、群体药物预防以及改善饲养管理和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保障一定的畜群不受已存在于该地区的疫病的传染5、动物防疫:包括整个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和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6、产地检疫:动物及动物产品在离开饲养或生产地之前进行的检疫7、净化(疫区)检疫:在国内某地发生规定的检疫对象流行时进行的检疫8、运输检疫:对运输出县境的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包括发送检疫和途中检疫9、宰前检疫:对代宰动物活体进行的动物检疫10、宰后检疫:对屠宰后的动物酮体、内脏进行的检疫。

11、屠宰:指以人道的和无应激刺激的方式,将动物经过致昏和刺杀放血后而获取肉类的过程12、胴体:指屠宰放血后,除毛、内脏、头、尾及四肢下部(腕及关节以下)之后的部分13、肉(广义的肉):指通常作为人类食用的动物肉,包括肌肉、器官(肝脏、肾脏、脑、心脏等)和其他可食组织14、有机食品:指未被人为制造的化学杀虫剂、除草剂、肥料和许多其他不良物质污染的优质食品,是安全、有营养、不掺假的食品15、食品安全:预防或减少生物学、化学或物理学污染16、屠体:指屠宰放血以后没有脱毛或者剥皮后没有开膛的动物躯体17、摘脏体(肉体):指已经脱毛或者剥皮开膛取出内脏,但带头、蹄、尾巴18、胴体:指屠宰放血后,除出毛、内脏、头、尾及四肢下部(腕及关节以下)后的部分19、僵直的定义:指动物死后肌肉硬度增加的现象20、变质:指食品在储存中发生氧化等化学变化,或由自身酶发生自溶分解,使食品不能食用的变化21、腐败:食品由于微生物分解而不能食用的状态(狭义——蛋白质分解,广义——食品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22、食品腐败变质:食品本身的因素、环境条件和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3、新鲜度(鲜度),泛指生的水果、蔬菜、鲜活畜产品和水产品的新鲜程度24、保鲜期:维持新鲜不腐败变质的时期25保存期(保质期或货架期):肉制品由于经过加热或干燥等处理,质量稳定,不发生变质腐败的时期26、掺水肉(注水肉、灌水肉),指屠宰前向活畜体内,或放血后的尸体内或胴体肌肉内注入水分或含水物质的肉类二、填空题:1、动物屠宰的放血量约占总血量的(60%约2-4L);20-25%留在内脏,15-20%在瘦肉、脂肪和骨骼中;可食肉残留血不得超过(10%)。

动物检疫名词解释

动物检疫名词解释

动物检疫名词解释动物检疫是指对进出国境的动物进行检查、隔离、治疗和防疫措施的一系列工作。

动物检疫旨在保护国内动物免受外来疾病的侵害,防止传染病的蔓延,维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一些与动物检疫相关的名词解释:1. 动物检疫:对进出口的活动物进行检查、隔离、治疗和防疫措施的一系列工作,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2. 动物疫病:指在动物种群中传播、发生并造成病害和死亡的疾病。

3. 传染病:指能够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或水传播等途径在动物种群中传播的疾病。

4. 隔离:将疑似患病动物或新引进的动物单独关押在特定场所,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5. 检疫站:专门设立的机构,负责对进出境动物进行检查和隔离的工作。

6. 健康证明:由动物检疫机构出具的证明,证明动物不存在传染病或达到一定健康标准,可以安全进入其他地区或国家。

7. 防疫措施:对动物进行免疫、消毒、灭鼠、除螨等措施,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8. 屠宰场:专门进行屠宰和检疫的场所,确保屠宰动物的安全和产品的卫生。

9. 动物源性产品:由动物制成的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产品,如肉类、奶制品、动物药品等。

10. 非洲猪瘟:一种高度传染的猪病,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对猪群造成严重威胁,也会对养殖业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11. 噬血蠓:一种传播病原体的昆虫,主要危害牲畜,传播疟疾、球虫病等疾病。

12. 人畜共患病:同时能够感染人和动物的疾病,如狂犬病、禽流感等。

13. 动物健康监测:对动物种群进行定期观察和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疾病的存在或传播。

14. 洗车消毒:对车辆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通运输工具传播疾病。

15. 报关申报:法律要求进出口动物和动物源性产品进行报关并提供详细信息的程序。

总之,动物检疫是保护国内动物免受疾病的侵害、防止传染病传播、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各种与动物检疫相关的名词对于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和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检疫技术

动物检疫技术

动物检疫技术名词解释1 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寄居,生长繁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传染。

2 抗传染免疫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或因不适于在其中生长繁殖,或因机体迅速调动自身防御力量将其消灭,从而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传染免疫。

3 易感性动物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缺乏免疫力(亦即没有抵抗力),称为有易感性。

4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5 疫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疫病。

6 显性传染表现出某种传染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床症状的传染过程称为显性传染。

7 隐性传染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传染过程称为隐性传染。

8 外源性传染病原体新近由动物体外侵入体内引起的传染过程称为外源性传染。

9 内源性传染正常存在于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体,在诱发因素的作用之下,引起机体发病的传染过程称为内源性传染。

10 单纯传染由一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过程称为单纯传染。

11 混合传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引起的传染过程称为混合传染。

12 典型传染感染过程中表现出某种传染病特征性或代表性临诊症状的传染过程称为典型传染。

13 非典型传染感染过程中临诊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的传染过程成为非典型传染。

14 局部感染由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而侵入的病原体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体被局限于一定部位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理变化的传染过程称为局部感染。

15 全身感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弱,侵入的病原体冲破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引起严重的病理变化和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全身感染。

16 良性传染以死亡率作为判定传染病严重性的主要指标,一般将不引起大批动物死亡的传染类型称为良性传染。

17 恶性传染以死亡率作为判定传染病严重性的主要指标,一般将引起大批动物死亡的传染类型称为恶性传染。

18 病毒持续性感染某一些病毒侵染机体后,动物呈现的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称为病毒持续性感染。

动植物检疫

动植物检疫

动植物检疫一、名词解释:1、隔离:是一种预防危险性人类疾病传播、扩散的有效方法。

2、有害生物(Pest):指对人类的利益造成损害的生物,或者说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生物。

3、动物疫病: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统称。

4、传染病: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5、动植物检疫:为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或)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6、现场检验:是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应检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7、菌瘿(虫瘿):指由细菌及其他真菌寄生(线虫)所引起的植物体一部分异常发达而形成的畸形器官或异常组织,是瘿瘤的一种。

8、鉴别寄主:对特定病原物有特殊反应或表现特定症状的植物。

9、预检:动植物及产品出入境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10、隔离检疫:在由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场所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对有关检疫物实施检疫的过程。

11、动物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12、动物检疫的对象:指动物检疫中政府规定的动物疫病。

13、动物产地检疫:指对离开饲养地之前的动物所进行的检疫,一般由乡(镇)畜牧兽医站具体负责。

14、无害化处理:是指用化学、物理及其他方法消除染疫动物、动物产品病害因子的强制措施。

15、急宰:是指屠宰动物宰前检疫确认为患无碍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并有死亡危险时,进行的紧急屠宰。

16、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发生,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动物检查的名词解释

动物检查的名词解释

动物检查的名词解释背景介绍:动物检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服务,旨在保护和促进动物的健康。

它可以用于预防疾病、及时发现疾病、诊断与治疗疾病。

本文将解释动物检查相关的一些常见名词,以增加对这一领域的了解。

一、动物检查的定义动物检查是指通过对动物的身体进行观察、测量和检测,以评估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的一项过程。

它根据动物的种类、目的和具体需求进行,并可包括体检、实验室检查、成像检查等多种方法。

二、动物体检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通过观察动物的外貌、姿态和行为来初步判断动物是否健康。

例如,检查毛发的光泽度、眼睛的明亮度、耳朵的洁净程度。

脱毛、疲劳、拉肚子等异常表现都可能是潜在问题的信号。

2. 生命体征检查生命体征检查包括测量动物的体温、呼吸频率、心跳等指标,以便判断动物的身体状况。

通过监测这些生命体征,可以迅速发现可能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3. 骨骼和肌肉检查骨骼和肌肉检查主要通过触摸和观察动物的骨骼和肌肉来评估其健康状况。

骨骼异常和肌肉萎缩可能与疾病、受伤或其他健康问题有关。

三、动物实验室检查1.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通过采集动物的血样,并对其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评估动物的健康状况。

血液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器官功能、炎症程度、感染状况、贫血、血液凝固等方面的信息。

2. 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通过收集动物的尿样,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评估动物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代谢状况等。

在尿液中尿酸、蛋白质、糖分、细菌等异常可能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

3. 病原体检查动物在生活中可能会受到不同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感染。

通过检查动物体内的样本(如血液、组织、粪便),可以发现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动物成像检查动物成像检查是利用现代医疗设备,如X射线、超声波、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动物进行内部结构的观察和评估。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关于骨骼、内脏、血流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也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动植物检验检疫 名词解释

动植物检验检疫 名词解释

动植物检验检疫名词解释1.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定义与意义动植物检验检疫(Animal and Plant Quarantine)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保护本国动植物资源的生物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防止携带病害、病毒和有害生物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入或传播到本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检验检疫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保障人畜安全和食品安全,维护生态平衡,遏制农业、林业和渔业资源的病虫害传播,防止种植业与养殖业生产资料和产品受到外来病虫害和污染物的危害。

2.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性动植物检验检疫在保护本国农业和生态系统免受外来入侵生物的侵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几个方面展示了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性:2.1 防止疫病传播动植物病害可能通过动植物及其产品传播到新的地区,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生态灾害。

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可以防止疫病的跨境传播,保障本国的农业生产和生物安全。

2.2 保护当地生态平衡外来植物可以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某些外来物种可能会成为入侵物种,危害本土植物、昆虫和动物的生存。

动植物检验检疫可以防止外来物种的输入,从而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2.3 维护食品安全动植物产品是人类主要的食品来源之一,在食品供应链中起着重要作用。

检验检疫能够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携带病毒、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生物的动植物产品进入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福祉。

2.4 促进国际贸易动植物检验检疫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要求,动植物检验检疫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并有助于建立互信机制和国际贸易规则。

3.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实施措施3.1 检验检疫检测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依赖于各种检测技术,以确认动植物及其产品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常见的检测技术包括PCR(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学方法、生物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3.2 国际标准与法规动植物检验检疫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国际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对于确保检验检疫过程的一致性和高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2013动植物检疫学B卷参考答案

2013动植物检疫学B卷参考答案

2013动植物检疫学B卷参考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名词解释(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疫区:在发生严重的或当地新发现的动物传染病时,由县以上农牧行政部门划定,并经同级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实行封锁的地区。

2。

动植物检疫:就是通过对进出境货物、运输工具、邮寄物、人员携带物实施检疫,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入,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3. Pest Risk Analysis(PRA):以生物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4。

凝集反应:指颗粒性抗原例如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5。

平板划线接种法:通过平板划线后,可使细菌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有利于从含有多种细菌的标本中分离出目的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空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导致外来有害生物大爆发的因素有:天敌、环境、寄主及人为因素.2。

细菌的培养方法有: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及厌氧培养法。

3. 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有:组织培养、鸡胚接种及动物接种。

4. 免疫血清学技术主要包括中和试验、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标记技术等.5。

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即PCR、核酸杂交、寡核苷酸指纹图谱、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

6. 布鲁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细菌学检查,动物接种,血清学疑集反应,变态反应诊断,牛乳汁环状反应诊断.7。

炭疽病的病理变化有尸僵不全,从鼻孔和肛门等天然孔流出不凝固的暗红色血液,血液黑红、浓稠、呈煤焦油样。

8。

大肠杆菌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卵圆形或杆状菌,大多数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一般不具有可见的荚膜。

9. 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和荚膜,常呈葡萄串状排列,在脓汁或液体培养基中常呈双球或短链状排列。

病理名词解释 (1)

病理名词解释 (1)
2 蚤咬肾(punctate petechiae over the renal surface and cortices or flea-bitten kidney)属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大体改变。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肾表面和切面可见散在粟粒大小的小出血点。
3 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主要见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特点为发病突然,明显血尿、少尿、轻~中度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严重者可出现氮质血症。
2.克鲁根勃瘤
3.恶病质
4.癌肉瘤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异型性。
2..克鲁根勃瘤(Krukenberg瘤):胃、肠道的粘液性腺癌转移至卵巢。
3..恶病质(cachexia):严重消瘦,贫血,全身衰竭的综合征。
泌尿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新月体
2 蚤咬肾
3 急性肾炎综合征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新月体(crescents)主要见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其组成成分为增生的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单核细胞,突向肾小球囊腔内,呈新月形。早期为细胞性新月体,以后演变为纤维-细胞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新月体的大量出现提示预后不良。
3.附壁血栓 发生在心腔内或动脉瘤内的混合血栓。
4.梗死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5.静脉石 静脉血栓发生大量的钙盐沉着,成为静脉石。
炎 症
(一)名词解释
1.炎症介质

动态检查名词解释

动态检查名词解释

动态检查名词解释
动态检查名词解释是指通过实时检查和分析数据来解释名词的
含义和概念。

在传统的名词解释方法中,我们通常会查阅字典或参考学术文献,以获取名词的定义和解释。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分析技术来进行动态的名词解释。

动态检查名词解释的关键是实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使用网络爬虫和数据挖掘技术,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收集到大量与特定名词相关的信息,包括新闻报道、论坛讨论、社交媒体评论等。

接着,我们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动态检查名词解释,我们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名词含义。

传统的名词解释通常是基于辞典或学术文献中的定义,而这些定义可能无法及时反映出名词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

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获取到名词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的使用情况,并了解到其含义的演变和变化。

动态检查名词解释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名词在不同群体和领域中的
含义差异。

由于不同群体和领域可能对同一个名词有不同的解读,传统的名词解释往往无法全面覆盖这些差异。

通过分析不同群体和领域中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解释之间的差异,并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

总之,动态检查名词解释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全面和灵活的名词解释。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名词的含义和概念,还可以揭示名词在不同时间、背景和领域中的变化和差异。

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名词,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交流。

动物检疫学练习(参考答案版)

动物检疫学练习(参考答案版)

一、名词解释动物检疫:运用法律和行政的强制手段,禁止一切带有危险性动物疾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输入,以保护本国农牧业的生产安全和人类的身体健康。

传染源: 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

紧急接种: 发生动物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流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尚未发病动物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通常应用高免血清或血清与疫苗共同接种。

传播媒介:指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生物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总称。

动物产品检疫:指商检局对动物产品及野生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工作。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国境检疫:对出入国境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动物检疫。

净化检疫:亦称疫区检疫,指在国内某地发生规定的检疫对象流行时进行的检疫。

是在已发现疫情流行的情况下进行检疫。

临场检疫:能够在现场进行并得到一般检查结果的检疫方法,通常以家畜流行病学调查法和兽医临诊检查法为主,其特点是能够亲临现场进行,简便快速,可得出一般检疫结果。

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内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内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感染:病原体侵入生物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机体病理反应的过程。

植物检疫: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动物疫病: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动植物检疫法规:为了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而限制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或储存、或人员的正常活动,并建立检疫出证体系的官方规定。

A类疫病:指超越国界、具有非常严重而快速的传播潜力,引起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

动检主要工作总结

动检主要工作总结

动检主要工作总结
动检,即动物检疫,是指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监督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动检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类健康、维护动植物健康和生态平衡,防止动物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动检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首先,动检工作主要包括对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和管理。

这包括对进出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对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防控,以及对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等工作。

动检人员需要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和鉴定,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标准,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其次,动检工作的重点是对动物疫病的防控。

动物疫病是指能够感染动物并对其健康造成危害的疾病,如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等。

动检人员需要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保护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此外,动检工作还需要加强对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

动物产品包括肉类、奶制品、蛋类等,对其质量安全的监督是保障人们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动检人员需要对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抽检,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总的来说,动检工作是保障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健康的重要保障,需要动检人员加强对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防控,加强对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希望动检工作能够不断完善,为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动物检疫学练习(参考答案版)

动物检疫学练习(参考答案版)

一、名词解释动物检疫:运用法律和行政的强制手段,禁止一切带有危险性动物疾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输入,以保护本国农牧业的生产安全和人类的身体健康。

传染源: 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

紧急接种: 发生动物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流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尚未发病动物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通常应用高免血清或血清与疫苗共同接种。

传播媒介:指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生物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总称。

动物产品检疫:指商检局对动物产品及野生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工作。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国境检疫:对出入国境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动物检疫。

净化检疫:亦称疫区检疫,指在国内某地发生规定的检疫对象流行时进行的检疫。

是在已发现疫情流行的情况下进行检疫。

临场检疫:能够在现场进行并得到一般检查结果的检疫方法,通常以家畜流行病学调查法和兽医临诊检查法为主,其特点是能够亲临现场进行,简便快速,可得出一般检疫结果。

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内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内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感染:病原体侵入生物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机体病理反应的过程。

植物检疫: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动物疫病: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动植物检疫法规:为了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而限制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或储存、或人员的正常活动,并建立检疫出证体系的官方规定。

A类疫病:指超越国界、具有非常严重而快速的传播潜力,引起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

兽医学,概论试题,名词解释部分,大全

兽医学,概论试题,名词解释部分,大全

1.传染:机体防御力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弱、数量少,病原微生物虽在体内繁殖,但仅隐性引起机体轻微变化而不显临床症状。

2.前驱期:是疾病的前兆阶段,病畜禽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等一般临床症状,而尚未出现疾病的特征性症状。

3.保虫宿主:有的寄生虫可以寄生在多种宿主体内,其中能寄生但不惯常、不普通的这部分宿主即保虫宿主。

4.肠痉挛:由于受某种刺激而引起肠壁平滑肌发生痉挛性收缩,并以明显的间歇性腹痛为特征的一种真性腹痛。

5.溃疡:皮肤或粘膜表面组织缺损,并伴有慢性感染,形成经久不愈的病理性肉芽。

6.潜伏期:从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到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为止的这一阶段。

7.紧急接种: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扑灭传染病的流行,对尚未发病的畜禽临时进行预防接种。

8.补充宿主:有的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有一个,其中后期幼虫寄生的宿主即为补充宿主。

9.应激:指动物机体受到各种应激原的强烈刺激后,处于紧张或戒备状态时,所呈现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并由此而引起机体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10.休克:是机体受到超强度刺激或剧烈损伤所发生的主要以急性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综合性病理过程。

11.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12.珍珠病:牛结核时,在胸膜和腹膜形成特异性结核结节,圆形或卵圆形,为灰白色、半透明的坚实结节,似珍珠13.终末宿主:被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4.中毒:某种物质进入动物机体后,侵害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并能在组织和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学的作用,破坏了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发生机能性或器官性的病理过程,这种被物质被称为毒物。

由毒物引起的疾病即为中毒。

15.全身麻醉:应用麻醉药后,动物神经中枢呈现抑制优势,知觉逐渐消失,肌肉松弛,以及反射消失,但生命中枢仍然保持正常机能。

16.传染: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与之相互斗争,并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动物检疫复习.

动物检疫复习.

动物检疫学1.名词解释1动物检疫:动物检疫是指由国家法定的检疫机构及其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和检疫标准,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物检疫的范围:动物检疫的范围是指动物检疫的责任界限。

根据我国动物检疫有关法规的规定,凡在国内收购、交易、饲养、屠宰和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贸易性、非贸易性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运载工具,均属于动物检疫的范围。

3动物检疫对象:动物检疫对象是指动物检疫中各国政府或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规定的应检疫的动物疫病。

4国内动物检疫(内检):是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规定,对饲养场养殖的动物、乡镇集市交易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之间运输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规定疫病的检疫,以防止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在国内各地区间传播.根据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动态和运转形式,国内动物检疫包括:产地检疫(饲养场、产品加工厂等)、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

5屠宰检疫:屠宰检疫是指对待宰的畜禽进行的宰前检疫和屠宰后进行的宰后检验.6现场检疫:指动物在交易、待宰、待运或运输前后,以及到达口岸时,在现场集中进行的检疫方式。

7隔离检疫:是指将动物放在具有一定条件的隔离场或隔离圈(列车厢、船舱)进行的检疫方式。

8动物检疫处理:是指对检出的患病动物、动物产品及其污染环境的处理。

9直接凝集试验:是颗粒性抗原与抗体在体外的结合。

10间接凝集试验:是将某些与免疫反应无关的均一小颗粒物质作为载体,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其表面,当其与相关的抗体(或抗原)相遇时,在有电解质存在的适宜条件下,即发生凝集现象。

11产地检疫:产地检疫是指畜禽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即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产地检疫。

12宰前检疫:根据兽医临床知识和检验技术对屠畜在宰前进行的健康检查过程.13运输检疫:运输检疫是指对各种运输工具如火车、汽车、船只、飞机等所运送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它与上述产地检疫关系极为密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检车、动检车检测名词解释第一部分京广线轨检车概述我讲的第二部分内容为轨检车检测基本知识。

我根据检测数据的不同,分别以轨道几何尺寸检测和动力学指标检测分类进行讲解。

一、动力学检测标准在动检综合车检测提供的7个报告中,第一个报告为综合检测车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报表、第二个报告为综合检测车动力学检测报表。

这两个报表是考核我们的主要技术指标。

我针对动力学检测报表中的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一下分解。

列车脱轨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分析脱轨事故时往往会遇到下述情况:列车经过很长线路的运行均未脱轨,而恰在某处线路脱轨,说明该线路可能有问题。

但时该处线路通过了许多列车均未发生脱轨事故,唯独该趟列车脱轨,又可能说明该趟列车有问题。

上述事实说明,列车脱轨事故的产生是影响脱轨的各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同时也表明,某一行业设备的完善与工作的改进,会补偿其它行业设备的不足和工作的缺陷,避免脱轨事故的发生。

绝大多数列车脱轨事故抣由车辆脱轨引起,因此,在进行列车脱轨分析时,将集中研究车辆的受力情况、脱轨原因和机理,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动检综合车所进行的动力学检测指标,主要是围绕此工作而开展的工作。

(一)脱轨系数(Q/P)轨道随着垂直、横向和纵向三个方面的荷载。

纵向荷载主要由温度力、列车牵引力与制动力组成。

1、垂向轮轨作用力主要由下述两个部分组成。

⑴垂直动力荷载。

在进行脱轨分析时,轨道上承受的垂直动力荷载应只考虑速度的影响,通常按下式计算垂向动荷载P d=P j(1+α)P d-动轮载P j-静轮载α-速度系数。

各国速度系数者根据大量试验资料与运营经验确定的。

⑵偏载。

列车在运行时各种因素引起的偏载。

曲线上未被平衡的过超高、欠超高,货物装载偏心引起的轨道偏载。

2、轨道承受的横向作用力Q纳达奥(Nadal)于1908提出的“单个车轮的最大横向力Q与垂直力P的比值Q/P作为衡量车轮轮缘爬轨引起脱轨的程度”论点,纳达奥(Nadal)方程是由轮轨接触点上力平衡关系推导出来的。

如果法向力和切向力2个分力的合力能支撑起车轮的垂直载荷,则有可能引起脱轨。

研究结果表明,脱轨系数Q/P除受轮轨接触角、摩擦系数影响外,还受到冲角的影响。

这起因于轮轨间横向和纵向蠕滑力的饱和特性:在有纵向切线力作用时,由于纵向的滑动,接触面内的蠕滑力基本饱和,横向蠕滑力变小,Q/P的限度值变大。

这可以用来作为解释机车不易脱轨的理由。

车轮爬轨时的脱轨系数Q/P值,随着车轮轮缘的爬起,轮轴侧滚角的增大,逐渐加大,达到极大值后,又随轮缘前端接触角减小的影响而逐渐减小。

在接触角减小的范围内,轮缘失去了其防止脱轨的功能,所以,从车轮轮缘爬轨开始到极大值之前来评定防脱轨性能是有效的。

3、脱轨系数限界值车轮脱轨系数与横向力作用时间t有关。

当t≥0.05 s时,被认为是车轮轮缘爬轨引起的脱轨,其限界值为0.8;当t<0.05 s时,被认为是车轮轮缘冲击钢轨引起的脱轨,脱轨系数限界值应满足以下条件:(Q/P)max≤0.04/t随着列车的高速化,钢轨表面的波浪磨耗造成了轮重的高频变动。

这种现象在发生地点造成了短时间大的轮重减载,以致出现了较大的脱轨系数,但车轮的悬浮量很少(根据理论计算,不超过1 mm),并无脱轨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用脱轨系数的作用时间来评定防脱轨性能,通过理论计算,以15 ms作为限界值。

脱轨系数作用时间在50 km/h~200 km/h速度范围内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减少,200 km/h以上则基本不变,但随着载荷(轮重)的增加而减少。

脱轨系数Q/P的界限值TB/T 2360-93当超过上述合格值时,尚需看超过段的持续时间和峰值大小再作判定。

事实上国内外的试验表明,即使限定脱轨系数1.2也是比较保守的,在许多情况下大于1.2时也并未导致脱轨,这主要是因为是否脱轨还与轮轨冲击作用力的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也就是说脱轨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即轮轨冲击力作用时间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否则即使超过限值也不会导致脱轨。

(二)轮重减载率(△P/P)我先解释一下轮重减载率,轮重减率是衡量车轮是否因一侧车轮减载过大而脱轨的指标。

对于车轮防脱轨性能来讲,只研究脱轨系数还不够,这是因为有的时候,轮重P较小,如果这时横向力Q也小,受到横向力测量误差的影响就大,这样求得的脱轨系数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车轮防脱轨性能。

实际上,由于这时轮重较小,冲角稍许变化就会产生较大的横向力,潜在着脱轨危险。

因此,必须对轮重的减载量予以限制,这就是评定防脱轨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轮重减载率ΔP/P (式中,ΔP为轮重的减载量,P为左右平均静轮重)。

脱轨系数由纳达奥(Nadal)公式求得,只考虑在脱轨车轮上力的平衡即可,但轮重减载率就必须考虑一个轮对的左右两个车轮力的平衡。

根据理论计算结果,轮重减载率也是冲角的函数。

1、准静态轮重减载率用于评价在缓和曲线上轨道扭曲,圆曲线上超高不足或过剩等场合车轮较长时间产生的轮重减载,减载率不得大于0.6。

2、动态轮重减载率由于轮对上作用着横向力,有必要对轮重减载率加以限制。

但是,从实际运行试验的测量结果来看,轮缘接触钢轨时产生横向力的车轮,其轮重也会加大,相反,轮重减少的车轮,轮缘一般不贴靠钢轨;此外,通过钢轨接头等场合产生冲击引起的轮重减载率,由于时间很短,不会有脱轨危险。

根据这样的观点,限界值规定不得大于0.8(日本)或0.9(美国),即瞬间动态轮重最小值不小于静轮重的0.2或0.1倍。

由轮重和轴箱振动加速度波形判断,超过上述限度值的时间约在0.01 s以下,不会影响安全。

我国规定的轮重减载率静轮重第一限度为≤0.65,第二限度为≤0.60,动态下轮重减载率为0.8。

3、造成车轮减载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1)车辆货物偏心装载(2)车体或转向架刚性过大(3)线路存在严重高低和方向不平顺,会使车辆上下振动与摇晃,使车轮减载。

(4)当转向架驶出圆曲线进入缓和曲线时,在圆缓点附近,转向架前轴外轮将浮起,造成外轮减载。

(三)轮轴横向力(kN)对由轮对作用于线路的最大横向力加以限制是为了降低因横向力引起护板移动所造成的危险。

H ≤15+(P1+P2)/3其中P1为冲击荷载,P2为准静态荷载。

(四)横向平稳性和垂向平稳性这一指标主要是衡量车辆稳定性的指标,其超限值为2.5(大约)。

这一指标与我们关系不大,其不是线路状态的反应。

二、轨道几何尺寸的检测项目除了以上动力学检测指标外,对于轨道几何尺寸的检测,部Z字头车所挂的V型车和动检综合车加挂的IV型车,检查项目基本类同。

除了动检车对轨距和轨向不进行检测外,其它检测指标全相同。

下面我先将大家熟悉的这些检测指标简单再介绍一下。

(一)检测指标名词解释1、轨距轨道上两股钢轨头部内侧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的最短距离称为轨距。

世界各国铁路采用不同的轨距有多种。

我国习惯称1435mm为标准轨距,大于1435mm为宽轨,小于1435mm为窄轨。

2、轨向不平顺指轨道上钢轨工作边沿线路纵向的不平顺,即直线不直、曲线不圆。

它主要表现为钢轨硬弯和轨向积累残余变形。

3、高低不平顺经过一段时间列车运行后,由于路基状态、捣固坚实程度,扣件松紧、枕木腐朽和钢轨磨耗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轨面高低不平。

轨道纵向的不平顺情况称为高低或称前后高低不平顺。

4、三角坑指在规定距离内两股钢轨交替出现的水平差超过规定值的线路病害。

5、水平指轨道上左右两股钢轨面的水平状态。

在直线地段,钢轨顶面应保持同一水平,在曲线地段,应满足外轨设臵超高的要求。

6、车体振动加速度其分横向振动加速度和垂直振动加速度,其是机车车辆对力道几何偏差的动力响应,也是对机车车辆运行的平稳性测量。

7、舒适度标准舒适度标准只是针对时速200km以上区段的考核指标,在这个标准中,它对70m高低、轨向进行了考核,同时对轨距变化率、曲率变化率和横加变化率进行了考核。

所谓的70m高低、轨向不平顺,是指在波长1.5m-70m范围内进行的检测,其不同于原高低和轨向的主要区别在于检测波长的不同,原标准中的检测波长为1.5m-42m,除了波长不同外,其他含意完全同原意。

对于轨距变化率、曲率变化率和横加变化率三率的理解,从字面上大家也可以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其主要是一个单位时间内轨距、曲率和横向振动加速度变化量的一个考核指标。

(二)各检测项目超限成因分析由于时间所限,我仅将引起以上检测项目扣分的现场病害简述一下。

1、高低:起道过量,接头低扣、大轨缝、轨面塌坍、掉块、鞍形磨磨,桥头、道口、隧道、涵洞等路基软硬接合部2、轨距:轨距超限、轨距递减不顺、方向不良、肥边、硬弯、不均匀侧磨、木枕失效、道钉浮离、轨撑或轨距拉杆失效、扣件爬离、轨距挡板磨耗、道岔基本轨刨切、扣件扣压力不足、弹性挤开、轨距加宽设臵差异、三道逢等3、轨向:直线不平直、曲线不圆顺(正矢不良)、轨距递减不顺、硬弯、钢轨不均衡磨耗、木枕失效、连续道钉浮离、扣件扣压力不足、不均匀弹性挤开等4、水平:一股钢轨抬高、两股钢轨下沉量不一致、空吊、暗坑、超高顺坡不良等。

个别在直缓点附近,由于曲线正矢不良,造成直线和曲线分界不明,而将超高判为水平。

5、三角坑:空吊、暗坑、超高顺坡不良、反撬水平。

6、垂直加速度:高低不平顺、波浪磨耗、接头错牙、低扣、大轨缝、打塌、掉块、鞍磨、板结、翻浆、线桥(线隧、线道、线涵、新老路基)结合部、多种病害叠加、病害变化率、病害分布等7、横向加速度:轨向不平顺、正矢不良、道岔区连续小方向、轨距递减不顺、钢轨交替不均匀磨耗、逆向位复合不平顺(如水平、方向)、多种害害叠加、病害变化率、病害分布、欠超高、过超高等。

8、轨距变化率:轨距顺坡不良。

9、曲率变化率:曲线正矢变化不良,交替变化。

10、横加变化率:正矢不良,大小反复交替变化。

三、动检车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动检车在提供的几个检测报告中,有一项数据指标即“曲率变化率”数值和修规中的标准不符。

其提供的检测报告数值一般为0.3-0.5,而在检测标准中,规定的数值是I级1.2,II级1.5,这两者之间需要一个换算公式来完成,即用综合检测车所提供的报告中的数值乘以5.5左右,即得实际数值。

在阅读报告中,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动力学指标中,对于超限的处所,其以红色进行了标记,但仍有部分未超限的数据,其是对这个检测区段检测到的最大值,这个值如果接近了超限值,我们也应该安排进行成区段的检查和整修。

第三个需要注意的是,动检综合车中,对于三角坑和横向加速度两项指标进行了修正。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适应部晃车值的感觉而进行的修改。

其所检测的三角坑、横向加速度三级在现场上的反应仅为保养标准值,和Z字头轨检车相比,其这两项指标也仅为I级超限,不足II级超限。

因此在核实这两项数据偏差,我们一定要在现场认真找,不能相当然地感觉数值的误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