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例析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对诗歌句意进行考查的题目,选的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句子 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情感,或蕴含 深刻含义。一句诗(词)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也可能是 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 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词)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 诗(词)内容。
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 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 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 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 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 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 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 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 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古代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以下几类:
1.动词: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2.形容词(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 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3.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4.拟声词: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5.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 氛。 6.数量词:经作者精心锤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52 诗歌鉴赏之赏析诗句(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52 诗歌鉴赏之赏析诗句【命题趋势】赏析诗句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题型,它综合炼字、说法、句法、意境、情感等知识,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核,较符合当下的课程标准,应该成为一段时间的重点。
【真题再现】【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解析】(1)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
第一首诗大意为:一提起东都汴梁之事,人们便徒增许多白发。
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
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
叫人感到多么的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2)此题要求赏析两首诗在叙事上的特色,因此答题时要特别注意诗歌在叙事过程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叙事的顺序等。
既要指出所用的方法或技巧,又要运用诗中例句加以诠释,还要根据作者的情感分析这种手法或技巧在抒发情感、体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考点详解】(一)赏析诗句四技巧1.弄懂表层含意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教案:古诗阅读与鉴赏-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学案49赏析表达技巧(一)——精准判断,精析效果复习任务 1.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并注意辨析其易混手法。
2.掌握主要表现手法的特征与效果。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 新高考Ⅱ卷《送别》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抒情手法①表达技巧过去在全国卷中是轮考点,而在2022年全国各卷中成为考查热点。
②就现有的考查题目看,其考法相对灵活:提问较宽泛,不聚焦于某一技巧(2016年高考卷除外),涉及技巧主要是抒情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与结构技巧,而且重在赏析其效果。
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2019 全国Ⅱ卷《投长沙裴侍郎》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景物描写作用2016 全国甲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结构技巧知识图要(说明:“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与“艺术技巧”“表现手法”“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含义一致。
)活动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
(2)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真。
(3)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4)语义类(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风趣):双关、互文。
①双关。
谐音双关: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思”与“丝”谐音,“思方尽”表现思念之深、之极。
语义双关: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暗指清白的品德。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三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三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宋)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青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四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先写风涛迅疾,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概,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气概。
【参考答案】比喻和夸张。
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概夸张地势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花声 题岳阳楼(宋)张舜民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元丰中张舜民从高遵裕征西夏,掌隐秘文字,做诗讥议边事,于元丰五年冬十月,谪监郴州茶盐酒税,南行途经岳阳。
此词开头、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任选一处试作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
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爱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参考答案】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①开头出现的是幅萧疏的景象:秋风里,万木凋谢,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洞庭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茫茫无际。
写出了词人失意惆怅的心情。
②结尾处作者回首远望,夕阳西下,天边一片残红。
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爱恋。
(开头或结尾选答一处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摸鱼儿①(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专题1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案)目标明讲1.了解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方法,准确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考点详讲◇考点一:修辞手法【真题回放】1.【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8分)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2.【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8分)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4分)【规律探秘】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简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
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
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看来诗人是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写这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61赏析表达技巧一
练案61 赏析表达技巧(一)一、(2023·浙江高三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梅花绝句①陆游其一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其二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②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这里所选二首,都是诗人老年赋闲于家乡山阴之作。
②自分:甘愿。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一开篇由“闻道”领起,说明诗人得知梅花已经盛开,但并未亲眼见到,引出后文的内容。
B.其一次句,诗人通过对漫山遍野的大雪情形的描绘,从侧面烘托出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
C.其二首句写梅花的处境艰难:梅生幽谷,本已是不顺之境,更何况花枝又朝向背阴的北面。
D.其二后两句使用设问手法,对梅的赞美由隐到显,“层冰积雪”为“高标逸韵”作了映衬。
2.“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与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所用手法相似而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二、(2023·吉林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9分)湘春夜月黄孝迈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
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
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①,剪断心上愁痕。
:指并州的剪刀,以锋利著称。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湘春夜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近清明”交代了时间,词人描述的是清明前在湘江边月下的所见所闻所感。
B.翠禽鸣声仿佛一首美妙的清歌,本应让人愉悦,但最终“都付与黄昏”,这让词人忧伤之感更显深重。
C.词人想要将自己的心事诉诸柳花,却又担心柳花轻薄,无法理解“伤春”之意,突出了词人愁思之深。
D.下片写景虚实相生,既虚写青山不语、残照当门,又实写了翠玉楼前水波隐隐、水天摇荡,突出整个画面的静寂。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01 考点解读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命题。
命题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
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02 考查方式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03 技巧点拨【提分妙招】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多角度比较。
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
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其次读注解。
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
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知识概述】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有两个角度:鉴赏语言运用特点和鉴赏语言风格。
【答题思路】1、读(题干)——弄清题干问法,确定答题范畴;2、品(文本)——关注诗歌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等,从不同角度整体感受诗歌的整体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题型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遣词造句——即具体字词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炼字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附: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动词: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作用,使诗歌形象生动。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语言形象细腻。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上诗歌的语言更加真实传神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语言效果。
(2)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
(3)语体色彩古典诗歌中涉及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例:卜算子辛弃疾 (宋)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典故使用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1)-(2)题。
步出城东门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概括诗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叙事的要素,比如时间是“前日”,地点是“城东门”“江南路”,背景是“风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为是送别友人、“还故乡”。
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件事:游子送友和游子欲归不能。
写游子送友,是为了突出他自己欲归不能的哀愁。
答案: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归不能。
在风雨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强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都比较容易分析得出。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
点拨关键
(1)赏析五角度 ①观题材:如咏物诗一般含蓄委婉,闺怨诗一般婉约细腻,边塞诗 一般豪迈雄奇,山水诗一般清新明丽,爱国诗一般悲壮慷慨等。 ②找意象:分析诗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运用“菊 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语言风格一般清新自然。 ③品用词:分析诗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 飘逸;直接陈述、不加修饰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
活动一 熟悉常见的语言风格
(一)请判断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从表格后选相应的字母填入表中)
诗句
语言风格
①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E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A.沉郁顿挫 B.悲壮慷慨 C.清新自然 D.委婉含蓄 E.平淡质朴 F.华美绚丽 G.婉约缠绵 H.雄奇豪放 I.明快简洁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写农民劳动的热闹景象。 前六句的景物描写可看作是一种静态背景的铺叙,而这两句则主要刻画 了人物的活动。诗人抓住农人的歌声进行细致刻画,虽然诗人远在郡楼 之上,又加之农夫农妇们是以地方俚语唱和,必然使诗人无法辨清其词, 却亦能欣赏其旋律,这些歌虽然是俚歌,但也缠绵柔媚、如琢如磨。
鉴赏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二度被贬为连州刺史期间。刘禹锡出身于庶 族地主家庭,从小生活在江南地区,对那里的农民生活是有所了解的。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一贬再贬,长期沉于下僚,远居边荒, 使他有了更多的接触社会下层的机会,使他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 了解。他对农民的疾苦是比较关心的。在任地方官期间,每遇灾害他 便上书请求救济和蠲免。他写了一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和劳动的诗篇, 《插田歌》就是其中之一。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2张PPT)
析:用“蝉噪”“鸟鸣”来衬托山林的幽静 效果 使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而鲜明
2.对比
例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句
析:衣服单薄怕冷与害怕炭贱卖不出价格宁愿天气更寒冷点形成鲜 明的对比,表达出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
复习任务群五
古代诗歌鉴赏 ——基于感情与艺术审美素养阅读
二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重点,其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 查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等。
关键能力·切中肯綮
1.衬托
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作者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 概念
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做背景来陪衬 类染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清寒、寂静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富有禅 意的夜雪图。颔联说隔着窗户看到风吹乱竹子,似乎使竹子惊慌失措,打开门看 到白雪覆满了群山。颈联说天空飘洒着大雪,深巷一片寂静,堆积的雪使宽大的 庭院显得闲静。这些景物描写都十分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眼前,令人觉得美不胜 收。
二、所学知识快应用——情境迁移 4.(2022·衡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②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 “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 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后被洛阳令举为孝廉。
托物言志,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果
4.比兴
“比”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说 明 “兴”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
2025版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透析题型弄清规律题型三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所谓炼字,主要是指锤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叠词等几类词。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 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 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 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 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 感染人的力量。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 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 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 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 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 绪借用花的溅泪、鸟的惊心表现出来。运用了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 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 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 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 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表现手法》:比兴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表现手法》:比兴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
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教你分析]
[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第1 页共1 页。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技巧梳理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技巧梳理一.人物形象类型形象举例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4.矢志报国、慷慨激昂的形象。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6.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
7.旷达自适、淡泊孤高的形象。
8.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9.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10.孤单寂寥、闺怨相思的形象。
词汇储备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家念亲、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人世飘零、世事变迁、历史沧桑吊古伤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二、鉴赏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
(2)从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动作)、心理、神态等角度入手分析,抓住反映感情的词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感情类型(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百姓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逝去,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对大好河山的讴歌。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四、诗歌风格类型整体风格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例析一、描写方式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1.白描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运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了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个议论和抒情的句子,那么,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简要回答。
[答案]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明技巧)寥寥数语勾勒出农人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
(释运用)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析作用)2.细节描写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
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絮二阕(其二)韩琦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这首诗中的“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 ①诗歌第三、四句,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柳絮。
(明技巧)②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无数蜂儿成队追逐。
(释运用)③将柳絮的狡狯轻薄表现得极为形象。
这两句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意趣。
(析作用)3.正侧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亭柳·赠歌者①晏殊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
花柳③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
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
②赌:与人竞赛。
③花柳: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
词的上片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 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明技巧)②词的上片从正面描写了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者受人追捧的情景。
(释运用)③表现了歌者的技艺高超。
(析作用)4.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
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
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以动衬静是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 ①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释运用)②诗歌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析作用)5.虚实结合“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
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客意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①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客中忆二女高启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注】①了了:了然,清楚。
两首诗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虚实结合。
(明技巧)元诗中,实写自己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虚写归途出现在眼前,仿佛见到儿女们在山间眺望等候父亲归来、听到他们在计算父亲归期的情景。
高诗中,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释运用)虚写回忆中两个女儿一起在门前等候父亲归来,想象她们在灯下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缝制衣服的情景。
(释运用)6.多种感觉结合(视听结合等)多种感觉结合指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角度,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使其所描写的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
此篇抒写俯瞰宛溪、眺望敬亭山的今古感慨。
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泛舟五湖,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后人尊称他为“商圣”。
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
[答案] 采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
诗人抓住山间飞鸟来去之态,秋雨连绵家家挂上天然雨幕之形,绿水之畔人歌人哭、楼台夕照竹笛悠悠之声进行描写,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形态与声音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
二、抒情方式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的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直接抒情。
(明技巧)②后两句直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释运用)③表达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
(析作用)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可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情写乐景、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用典抒情,使情与景有机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朱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城沽酒市。
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阕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答案] 上阕借景抒情。
(明技巧)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释运用)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
(析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ɡ):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明技巧)通过对性情高洁、心系苍生、没有同伴、没有共鸣的“凤凰”这个意象的描写,(释运用)抒发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也充分反映了他坚守高洁志向和忧愤深广的情怀,同时反衬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析作用)三、表现手法(一)衬托衬托又称“映衬”“陪衬”,就是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处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
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蟾宫曲自乐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
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
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
溜,小股水流。
“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 起因: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
(释运用)表达效果: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明技巧、析作用)(二)对比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得更加鲜明突出,形象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
(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终年”与“寸诚”对比,(释运用)表现了决心之坚;(析作用)细石与大海对比,(释运用)表现了抱负之大;(析作用)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释运用)表现了命运之悲。
(析作用)(三)用典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
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