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综合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流派讲稿
讲课主题:新古典综合学派
讲课内容:新古典综合派概述、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政策主张、对新古典综合派的简要评价、新兴的新古典综合派
一、新古典综合派概述
1.含义
新古典综合派亦称“后凯恩斯主流派经济学”、“美国剑桥学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界中主要的居于正统地位的流派,现代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一个分支。
在维护凯恩斯学说的前提下,使其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某些学说综合起来,形成了一套新的理论体系。
其先驱者为美国经济学家汉森; 代表人物为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
大本营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最重要的代表著作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本世纪60年代以后,奉行凯恩斯主义的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滞胀现象,而且日益严重,凯恩斯的理论政策每每失灵,引起了各国统治集团的失望。
同时,在西方经济学界中,各种新学说、新流派纷纷出笼,使凯恩斯主义的主流地位面临严重的挑战。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美国凯恩斯主义者们主张对凯恩斯的学说重新加以解释、补充、修改和发展,使其与已经发展变化了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相适应。
“新古典综合”这一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第五版(1961年)中首先提出。
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第七版中说明了新古典综合的含义:“只要适当地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就可以使我们混合经济不会过份的繁荣和萧条,能够达到健全的前进的成长。
如能理解这个基本点,那么小规模微观经济学的老古典原理,即它缺乏现实妥当性的论点,也就会自然消失。
总之,如果坚持收入决定的近代分析,那么也就确认作为古典派基础的价格原理。
所以现在的经济学家被认为是能够填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
2.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得整个西方经济学的体系出现了显著的漏洞。
一方面,传统的经济学以个量分析为主,根据对单个消费者、厂商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分析,得出资本主义市场的各种因素能够自行调节该社会种种矛盾的结论,主张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
另一方面,凯恩斯则偏重于分析总量变数,根据他所建立的涉及总量变数的理论,得出资本主义市场的各种因素不能自行解决失业问题的结论,并且据此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
这样,在西方经济理论体系内部就产生了干预与反干预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种矛盾和不协调之处。
1936年以前,以A.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的长期失业现象,特别是不能解释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以后的长期萧条状况。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企图对长期萧条状态作出解释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以便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提供理论根据。
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出版的《通论》一书中提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纷纷根据经济现状发展凯恩斯主义,试图解决凯恩斯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发展凯恩斯主义的热潮中,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内部大体上形成了两大主要支派:以美国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英国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的经济理论以最完整的形式体现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中。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新古典综合派不但是经济学界流行的主流经济学,而且他的政策主张也相继被西方国家作为基本经济政策付诸实施。
3.演进
在新古典综合派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有两次较大的综合:
一是从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理论的综合及发展;
二是80年代以后对凯恩斯经济学与其它非凯恩斯学派的综合。
萨缪尔森在1970年的《经济学》第五版,该学派称为“新古典综合”。
在第八版中, 改称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在第十二版中,又用“现代主流经济学”代替“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以表明其经济学的正统地位。
虽然名称在变,其理论内容并未根本改变,因此,一般仍称之为新古典综合派。
4.综合
(1)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综合;
(2)宏观领域中的新古典—凯恩斯综合;
(3)宏观经济政策上新古典—凯恩斯的综合;
(4)凯恩斯主义与古典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及现代宏观主流经济学的综合。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阿尔文·汉森(奠基人)
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 1887-1975)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
出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1915年获得美威斯廉第大学博士学位以后,曾任明尼苏达、斯坦福、哥伦比亚等大学教授,1937年转到哈佛大学任教至1956年退休。
在罗斯福实行“新政”时代,曾任政府经济顾问。
他在哈佛任教近20年,培养了不少优秀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就是其弟子之一。
阿尔文·汉森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提出了“长期停滞理论”。
他认为20世纪初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处于长期停滞的阶段,从趋势上看,资本主义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越来越小于潜在经济增长率。
因此,主张利用国家财政政策来有效地控制“停滞”,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
汉森作为一名优秀的学者,他不仅教了一批成功的学生,还以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奠基人。
新古典综合理论的背景是战后经济制度的变化。
汉森认为,战后的经济制度不再是纯粹的私人市场经济,而是同时存在私人经济与社会化公共经济的“混合经济”。
这就是说,市场经济仍然是基础,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他认为,这种经济比纯粹私人经济优越,克服了市场经济的一些弊病,但又不是那种集权式计划经济。
这种经济不是削弱市场经济,而是推动它前进的新动力。
经济是混合的,经济理论当然也应该是混合的,这就有了把新古典学派微观经济理论(论述市场机制的经济学)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论述国家干预的经济学)结合为一体的新古典综合体系。
新古典综合这个名词是萨缪尔森而不是汉森提出的,但混合经济正是这种理论体系的出发点。
理论贡献:
一是他发展了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提出的IS—LM模型,被称为希克斯—汉森交叉图。
这个模型用一般均衡方法说明当物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
这被称为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标准解释,并成为所有教科书的核心内容。
二是他与萨缪尔森提出了解释经济周期的乘数—加速原理模型,又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这个模型说明了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时,由于消费、投资和国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必然发生经济周期,从而证明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这是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也是战后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发展之一。
这两个理论都曾风靡一时,至今也仍然有影响。
三是提出了补偿性财政政策,凯恩斯的财政政策是以赤字财政为特点的,但战后美国并没有打破财政平衡的框框。
汉森认为,政府不应把本期的财政收支平衡作为目标,应该根据实现充分就业的需要来决定支出。
这就是补偿性财政政策。
这种政策的原则是在萧条时期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
在繁荣时期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通胀。
这种财政政策并不需要保持逐年的财政预算平衡,在萧条年份会有赤字,在繁荣年份会有盈余,因此在长期中仍可以实现财政预算平衡,称为“长期预算平衡论”或“周期预算平衡论”。
这也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政策的基调。
著作:(1)《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1941年)(2)《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1949年)(3)《凯恩斯学说指南》(1953年)
2.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
萨缪尔森的巨著《经济学》流传很广,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中等多种文字,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
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
萨缪尔森于1915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
20岁时,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40年,萨缪尔森受聘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第二年,他发表了《经济理论运算的重要性》的博士论文,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获得哈佛的威尔斯奖。
同年,他受聘到美国资源计划局工作。
1944年,萨缪尔森被提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和辐射实验室经济学研究员。
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来到美国战时生产局和战争动员重建办公室任职,并担任美国财政部经济顾问。
这些工作使他有机会把经济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得以从实践中检验其理论的科学性。
同时,也使他有条件搜集资料,为以后的研究积累大量的材料。
由于萨缪尔森在经济理论界全面开创性的研究,麻省理工学院在1947年提升他为经济学教授。
在1947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美国经济学会吸收他为会员。
保罗-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的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奖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的萨缪尔森,并预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将有无可限量的前途。
果然,萨缪尔森不负所望,23年后的1970年便获得了世界经济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0年起,萨缪尔森还曾担任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长,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会会长和终身荣誉会长,以及在一系列政府机构和公司任经济顾问和研究员。
萨缪尔森的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经济分析的基础》
( 1947)、《经济学》(1948)、《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以及独自撰写和与多夫曼、索罗等合著的大量文章,这些文章被选编入《保罗.A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第一、二、三、四、五集。
保罗.萨缪尔森于2009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94岁。
逝世前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终身教授。
理论贡献:
1、萨缪尔森对静态、比较静态、动态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做了精辟的论述。
2、在一般均衡论方面,他补充并发展了希克斯关于静态一般均衡稳定条
件,进一步发展了均衡的极大条件、均衡位移和提·查特莱尔原理,并举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经济实例,说明数理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在福利经济学方面,萨缪尔森首先对所有在这一领域中创建各个学说的先驱者的著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然后,他建立起自己的新福利经济学,并和汉森为国家福利论的建立和在实际生活中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论述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自庇古(一位伟大的古典经济学家)以来在福利经济方面少有的理论之一。
4、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萨缪尔森补充了比较成本学说的“赫克谢尔—俄林定理”,对贸易国之间的生产要素价格趋向均等的条件作了严密论证,被西方人士公认为“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
他论述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国利益的影响,被各资本主义国家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项重要发展。
著作:《经济分析基础》(1947)《经济学》(第1版,1948)《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与索洛和多夫曼合著,1958)《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4卷)(1966,1972,1977)
3.詹姆斯·托宾(Jams Tobin 1918-2002)
詹姆斯·托宾获得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由是:托宾的贡献涵盖经济研究的多个领域,在诸如经济学方法、风险理论等内容迥异的方面均卓有建树,尤其是在对家庭和企业行为以及在宏观经济学纯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应用分析方面独辟蹊径。
“不要将你的鸡蛋全都放在一只篮子里。
”
——詹姆斯·托宾
理论贡献:涉及广泛的经济研究领域。
他对不同的领域,诸如经济计量方法,严格数学化的风险理论,家庭和企业行为理论,一般宏观理论,经济政策应用分析,投资决策,生产、就业和物价关系理论,均做出了突出贡献。
托宾的最主要贡献建立在以描写各个家庭和企业怎样确定他们的资产构成的理论基础之上,这种理论被称为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他是极其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托宾把这些思想发展为一种金融和实物资产的一般均衡理论,开创的金融市场理论及金融市场之于消费和投资决策、生产、就业、价格等相关关系的研究。
这种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把金融市场上的变化传递到家庭和企业的支出决策的传递机制,而这类研究的经典问题以前从来就未满意地和总结性地研究过。
著作:《美国企业准则》与哈里斯(S.E.Harris)等合著《国家经济政策》《经济学论文集:总体经济学》4、《十年后的新经济学》5、《计量经济学论文集:消费与计量经济学》
4.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1918- 2003)
莫迪利安尼由于在家庭储蓄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在50年代初期与美国经济学家R·布伦伯格和A·安东共同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为考察国民储蓄方式中的个人行为模式提供了一个微观经济基础。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期他与默顿·米勒一起创立了现代财务理论著名的MM理论,并且首先将套利证明引入了金融经济学研究领域。
除此以外,他还是用IS——LM曲线来整理凯恩斯体系的一名重要贡献者,是“货币学派论战”的主要参加者和经济政策与制度改革的评论家和辩护者。
理论贡献:
(1)莫迪利阿尼在50年代与美国经济学家布伦伯格(Richard Brumderg)和艾伯特·安多(Albert Ando)共同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
这一假说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人的消费是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
(2)莫迪利阿尼与美国经济学家默顿·米勒(Merton H·Miller)共同提出了公司资本成本定理,即“莫迪利阿尼——米勒定理”。
这一定理提出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分析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新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投资决策理论。
莫迪利阿尼作为一个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消费理论和投资理论两个方面发展了凯恩斯的学说。
他关于利率对国民收入影响的论述对IS-LM模型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他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论述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在与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的论战中,他坚持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著作:《国民收入和国际贸易》(1953年)《计划生产、存货和劳动力》(合作,1960年)《通货膨胀条件为稳定住宅建设而采取的新的抵押设计》(1975年)《莫迪利阿尼文集》:第一卷《宏观经济论文集》、第二卷,《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第三卷,《财政理论及其他论文集》(1980年)。
5.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 1924- )
1987年10月2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与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以表彰他在研究产生经济增长与福利增加的因素方面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据该委员会宣称,索洛的得奖是因为他在1956年提出了一个用以说明存量的增加是如何使人均产值增长的数学方程式,它可用来衡量各种生产因素对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根据这一方程式,国民经济最终会达到这样一种发展阶段:在那个阶段以后,经济增长将只取决于技术的进步。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林德贝克认为,正是索洛的理论,使工业国家愿意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大学和科学研究事业,这些方面是促使经济发展的“突击队”。
理论贡献:
(1)长期增长理论,特别是增长过程中的均衡条件、动态效率、单位资本收入增长的原因与不可再生资源的作用;
(2)宏观经济理论,特别是对市场不能出清的原因的系统考察,失业的性质及其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以及存量与流量的作用,资本与利率理论。
著作:《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1956年)《技术变化与总生产函数》(1957年)《增长理论:一个说明》(1969年)《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年与多夫曼和萨缪尔森合著)《资本理论与收益率》(1963年)《美国失业的性质与原因》(1964年)《增长理论评注》(1969年)。
6.劳伦斯·罗伯特·克莱因(L. Robert Klein 1920- )
克莱因通过他所发表的论著和对各国研究团体的大量指导,促进了有关计量经济模型的研究和使用这些模型对经济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的可行性的研究。
由于克莱因的贡献,计量经济模型的构想已经获得了即使不普遍也是广泛的应用了。
计量经济模型现在可能在世界各地,不仅在科学研究机构,而且在政府部门、政治组织和大型企业都可以找到。
在经济科学的经验研究领域,像克莱因这样有如此多如此大影响的,研究人员中即使有,也极少。
理论贡献:
克莱因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以公认的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对现实经济中实际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算,建立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并用其分析经济波动和经济政策,预测经济趋势。
在包括周期研究、随机波动、动态乘数反应、方案分析以及预报等理论性经济分析和公共政策的问题上,运用各种估算系统。
所研究的模式包括发展中经济、中央计划经济和工业市场经济,以及这些经济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关系。
主要有“克莱因—文德伯格模型”、“布鲁金斯模型”、“沃顿模型”和“世界模型”。
著作:
《宏观经济学与合理行为理论》(1946);《凯恩斯革命》(1950);《美国经济波动》(1950);《经济计量学教科书》(1974);《美国的一个经济计量模型》(与戈德伯格合著,1955);《经济计量学导论》(1962);《沃顿经济计量预测模型》(与伊万斯合著,1967);《经济预测理论论述》(1971);《宏观经济体系的模拟技术的状况》(1977);《经济计量预测和经济模型导论》(1981)等。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
1.混合经济论(双重经济论)
混合经济的定义:
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惟一切实办法”,就是扩大政府的机能,“让国家之权威与私人之策动力量互相合作”。
这是就最早的“混合
经济”概念。
汉森1941年在《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指出:从19世纪末以后,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同时存在着“社会化”的公共经济,因而成了“公私混合经济”或称“双重经济”。
混合经济模型即是有政府参与的三部门经济模型
C + S + T = C + I + G
或: C + S = C+ I +(G-T)
2.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英国经济学家斯旺。
后来又被进一步发展。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显著特点是,在他们的理论中,即有凯恩斯经济学的成份,又有传统经济学的成份。
因此经济学家将这种理论称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它是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放弃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关于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以及不存在技术进步的假定之后,所做的基本假定包括:
(1)社会储蓄函数为。
其中,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2)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增长;(3)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
推导过程见文件
3.经济周期理论
针对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投资乘数论”和“就业乘数论”,汉森认为,乘数论不足以说明问题,原因是乘数论没有说明一定量的投资如何引起收入和就业的增加,也没有明确收入(或消费)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动。
因而只有把加速原理(关于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导致投资量变动的理论)和乘数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估计乘数的作用,并解释经济增长中的周期波动现象。
萨缪尔森注意到了乘数论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关系,他在导师的提示下巧妙地把两者合为一体,于1939年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乘数分析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并首创经济波动的模型,指出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重大作用。
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是他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
乘数-加速原理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是最具影响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乘数一加速原理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因素是总需求,在总需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投资。
这种理论正是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
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
经济中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其根源正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具体来说,乘数一加速原理所说明的是:
第一,在经济中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
如果政府支出为既定的(即政府不干预经济),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那么,就会形成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中各阶段的出现,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在这种自发调节中,投资是关键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投资引起的。
第二,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又通过加速效应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
然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国内生产总值继续减少。
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使经济进入衰退。
衰退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固定资产更新,即大规模的机器设备更新又使投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
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衰退,又由衰退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
第三,政府可以通过于预经济的政策来减轻、甚至消除经济周期的波动。
乘数-加速原理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会通过加速数对投资产生加速作用,而投资的变化又会通过投资乘数使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变化,加速数和投资乘数的这种交织作用便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周而复始的上下波动。
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量的比率。
KI = △Y / △I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KG = △Y / △G=1/1-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增加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因而消费会增加,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增加。
KTR = △Y/△TR = c/1-c
= △Y/△T = -c/1-c 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K
T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税收同时按同一幅度增加或减少时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KB = KG + KT = (1/1-c)+ ( -c/1-c )
= 1
对外贸易乘数是用来衡量出口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程度。
KX = △Y/△X = 1/(1-c+m)
4.失业通货膨胀理论
对“滞胀”的解释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