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复习导学案两课时

一、目标导学

1、认识作者

2、识记文言词语

3、翻译句子

4、背默全文

5、掌握内容

6、分析写法

二、自主复习组长检查

(一)认识作者: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柳欧曾王三苏),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学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识记文言词语

1、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3)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

2、古今异义

(1)是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

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2)安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等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

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者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5)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

的条件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

情况之后。例:然后有千里马。

(6)食古义:通“饲”喂养今义:吃。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3、一词多义

(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宾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音节助词,不译

(2)能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3)策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执策而临之: 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木兰诗》(4)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5)食一食尽粟一石:吃,动词

食不饱,力不足: 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 通“饲” 喂养,动词(6)虽故虽有名马: 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7)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它的

其真无马邪: 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它的

(8)以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9)道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道不通:道路

4、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受屈辱。

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吃尽。

(2)、名词用作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

(3)、数量词用作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日行千里。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

5、马的成语: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老马识途千军万马招兵买马天马行空

6、马的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三)、翻译(组长检查每人翻译一段)

(四)、背诵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心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3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6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7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8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9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10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掌握内容、

1、全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首段点明: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尾段:总结全文,讽刺食马者的愚妄。

2、千里马被埋没了可悲可叹,我们在读时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呢?

语速较缓,语意中透出些惋惜之情。

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

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你觉得罪魁祸首是谁?

4、是什么促使韩愈写《马说》呢?是目睹了千里马的遭遇有感而发还是另有所指

呢?联系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

写作背景: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5、韩愈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对食马者的愤慨在文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那么他将马尽千里之能的渴望寄托到谁的身上

呢?“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认为千里马的有无关键在于有无伯乐。

6《马说》中伯乐、千里马和常马分别喻指什么?寄托了什么寓意?千里马——人才,伯乐——赏识人才的人,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7.《马说》抨击当时“食马者”“不只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