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教学案

1、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语气,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对文言文的朗读、理解、赏析能力。

2、指导学生准确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感悟故事。通过充分的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积累知识。

3、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天才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重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一、导入语:

大家听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南朝梁时,南京有个叫江淹的人,他从小天资非凡,才思敏捷,6岁就能写诗。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勤奋读书,辛勤写作,年轻时就擅长诗赋,享誉文坛。可是,当他官至光禄大夫时,他的才华就慢慢衰退了,不如从前了,写出的诗文平淡无奇。到了晚年更糟糕,他才思枯竭,写来的诗文竟没有一句佳句。人们说他的才思尽了。这就是“江郎才尽”的故事,不过这节课我们学的不是“江郎才尽”的故事,而是一个“方郎才尽”小文章。(教师板题:伤仲永)

二、作者介绍:(投影)

三、朗读课文: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找准停顿;拿准语调,读出语气。

教师从字音、停顿、语气语调,等方面加以强调。如:

字音:师生互动,订正。如:“扳”是通假字,应读通假字音。

停顿:师生互动,订正。

语气语调:(投影)

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哀伤方仲永”,那,大家在读时就应读出“哀伤、惋惜之情”。教师让学生读“泯然众人矣”这句话,反复体会这种感情。

请大家齐读这篇课文。

四、积累实词,疏通文意:

现在我们分组讨论,目的是解决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字词句等问题,疏通文意,如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可以请求帮助。(学生讨论)

学生提问,教师指导其他学生解决。然后,教师出示投影片,强调重点词语: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①、“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③、“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

④、“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⑤、“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⑥、“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①、“养.父母”养:赡养。

②、“传一乡

..:全乡。

..秀才观之”一乡

③、“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④、“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⑤、“前时之闻

....”:以前听到的名声。

⑥、“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⑦、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

(3)下面,我们来疏通文章大意:请大家看,作者为什么对方仲永感叹惋惜呢?因为他从一个神童变成一个普通人,那么我们来看,儿时仲永究竟神在哪里呢?师生互动,疏通第一段。并以对神童赞赏的语气读第一段。

那么这个神童后来怎样了,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见闻的?疏通第二段,并读出惋惜的语气。

五、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方仲永由天才变庸才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明确:(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才思敏捷,天赋极高。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才思衰退,大不如前。名难副实。

第三阶段:又七年,……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2、由一个天才沦为一个庸才不能说不是一个悲剧,那么,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不使学”。他的父亲贪图小利,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致使仲永荒废学业。还有他后天不努力。

大家再看看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呢?好,这个问题到下节课我们再讨论。

3、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式。

②、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是以“见”的形式。

③、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

好处: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主题。

六、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同学们,你是怎样看待方仲永这种天才现象的?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就是在你们的家庭中也可能有着类似方仲永的现象,你能举一两个例子说说吗?

急功近利“痛伤仲永”别做“天才梦”

新华网20021219赵华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专电:

我遇到过两个天分很高的孩子。一个孩子生下来就被父母扔进水盆,不到4岁就可以在游泳池里畅游,还能做一些高难动作。4岁半时,孩子要游长江。他的父母无固定收入,一心指望孩子成名,拉来企业赞助。我曾亲眼目睹这个

孩子为记者和客人们表演游泳技巧,

而他的父亲则在一边吃着面包和香肠。

还有一个学画的孩子,5岁就在全国获大奖。他爸爸是位美术工作者,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帮助孩子出名上,办画展、卖画,忙得不亦乐乎。孩子十几岁时

似乎失去了灵光,画作变得平庸起来。一位艺术界的朋友告诉我,那孩子几乎废了。现实生活中,此类“伤仲永”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天才是有的,外国有,中国也有,只是我们缺少了对天才的平和心态。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有一份期待子女光宗耀祖的“情结”。作为父母,当自己的事业、人生不如意时,多数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填补上一些遗憾。实际上,出名对出名的人来讲是件累事。公众的目光并不都是充满宽容和善意,成人面对这些仍要反复寻求心理适应,而孩子的心理远未成熟,任何赞扬和批评都可能变成锋利的刀片。所以,即便是天才,一出生就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天才何以堪?何况,天才凤毛麟角,大多数孩子只是聪明而已。

这篇文章还未写完,我看到又有一家晚报开始热炒:“某两岁儿童识字数千,众多年轻父母热烈响应,纷纷表示要去取经,决心将自己的独苗培养成…天才‟。”在此,我想大声呼喊:放“天才”一马,让“天才”安静地成长吧!让“天才”的父母平和地生存,让做“天才梦”的大人们每天醒来都能迎接到属于自己的那轮太阳吧!

七、总结语:

同学们,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达标检测: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世隶.耕()

B.未尝.识书具()

C.即书.诗四句()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E.或.以钱币乞.之()()

F.从.先人还家()

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