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诊断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诊断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诊断⒈引言⒉临床表现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表现包括颈部肿块、颈部压迫症状以及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颈动脉体瘤的可能性。

⒊影像学检查方法⑴超声检查:超声是一种简便、无创、低成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颈动脉体瘤的初步筛查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⑵ CT检查:CT检查可以提供颈动脉体瘤的三维图像,在确定其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⑶ 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软组织对比,对于颈动脉体瘤的定位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有较好的显示。

⒋影像学诊断结果⑴超声检查结果:描述颈动脉体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特征等。

⑵ CT检查结果:描述颈动脉体瘤的位置、形态、密度、强化特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⑶ MRI检查结果:描述颈动脉体瘤的位置、形态、信号强度、强化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⒌诊断分析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进行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分析。

可以包括对颈动脉体瘤的良恶性鉴别、与其他颈部肿瘤的鉴别等内容。

⒍治疗建议根据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可以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

⒎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超声图像、CT图像、MRI图像等,供参考。

⒏法律名词及注释⑴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是指起源于颈动脉体的肿瘤。

⑵影像学诊断: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

⑶软组织对比:影像学检查中观察软组织之间不同的密度或信号强度,以便诊断和鉴别疾病。

⑷强化特征:影像学检查中观察病灶在对比剂注射后的变化,以便诊断和鉴别疾病。

⑸良恶性鉴别:通过影像学特征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3 02 [ 8 ] 刘汝专, 潘汉升, 唐晓菊. 退 行性 下 颈 椎 不 稳致 交 感 型 颈 椎 病 的
内蒙 古 医学 杂 志 I n n e r Mo n g o h a Me d J 2 0 1 3 年第 4 5 卷 第 3期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p r o c e s s i n a d l a c e n t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l e v e l s [ J] .E u r S p i n e J ,2 0 0 1 ,1 0 ( 4 ) :3 2 0—3 2 4 ,
c o mp a r i s o n wi t h a s y mp t o ma i f c v o l u n t e e r s i n a t e n— —y e a r ma g n e t —
[ 1 2 】钱 军 , 田野 , 胡建 华. 以交 感 神 经症 状 为 主 颈椎 病 患 者 的 手 术 治 疗[ J ] . 中 国 脊 柱 脊髓 杂 志 ,2 0 0 9 ,1 9 ( 7 ) : 5 1 5 —5 1 9 . [ 1 3 ]梁 磊 , 王新伟, 袁文, 等. 前 路 经 椎 间 隙减 压 固 定 融 合 术 治 疗 伴 交感 神 经 症 状 颈 椎 病 的 疗 效 分 析 [ J ] . 中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
e n t a f t e r a n t e r i o r c e i v i c a l f u s i o n i s o n e o f t h e f a c t o r s p r o mo t i g n t h e
颈动
4 5 . 瘤 的 多 层 螺 旋 CT 影 像 学 特 点 及 诊 断 价 值

颈动脉体瘤的64-MSCTA诊断及影像征象

颈动脉体瘤的64-MSCTA诊断及影像征象

Di g o t a u n m a i g i e tt s f r c r t o y t mo y 6 - S a n si v l e a d i g n d n i e o a o i b d u c i d r b 4 M CT A
WA G r n ,L i r F N i N a d U , M, E G Yn f,W NG Xa — i XU F n A i q2 ef o ,
f.eat e t fR dooy te Fr si lo a zo dc n esy L nh u 70 0 ,C ia j p r n a i g , h itHo t f Lnh u Meia U i ri , az o 3 0 0 hn ; D m o l s pa l v t 2D p t eto a ioy a s acrHopt1 azo 3 0 0 hn) . ea m n fR o g,G nu C ne si .L nh u 70 0 ,C ia r d l a
A s at bt c:Obet e o s d h a e eh iu n d a t e f6 - C nigah n te dans fcrt r jci :T t y te vl ,tcnq e ad avna so 4 MS T agorp y i h i oi o aod v u u g g s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so lc td t h b f r ain o a oi a ey wi re u a s a e la e g , a d o a cf ai n wa d s ly d n l e i n o ae a t e i c t f c r t u o d a r t ir g l r h p ,c e r d e n n c l i c t s ip a e i al h i o c s s n a tra h s ,t e t mo a i h mo e e u l e i e t n e sf d i n me o s t mo e s l;I v n u h s , a e ;I re il p a e h u r w s n o g n o sy vd n l i t n i e w t u r u u r v s es n e o s p a e y i h

颈动脉体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颈动脉体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颈动脉体瘤的综合影像诊断戚跃勇;邹利光;周宇;帅杰;周政;梅文铭【摘要】目的:评价颈动脉体瘤(CBT)的综合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CBT患者超声、MSCT、MRI和DSA检查资料,其中18行MSCTA检查、16例行MRI和MRA检查.结果:超声、MSCT、MRI和DSA检查均可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所有颈动脉体瘤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21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共27个瘤体,平均直径(5.0±2.3)cm,其影像学特征为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并与其紧密相连,呈单发肿块,瘤体内血供丰富,瘤体使颈外动脉向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明显增大,在MSCTA、MRA及DSA上呈"金杯"征.超声、MSCT、MRI和DSA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87.5%、95.8%,100%和100%.结论:超声、CT、MRI及DSA在CBT的诊断中均有其各自的特点,临床上应根据其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0(016)003【总页数】4页(P197-200)【关键词】颈动脉体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者】戚跃勇;邹利光;周宇;帅杰;周政;梅文铭【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 or,CBT)又称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或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临床上较为少见[1-3]。

影像学检查在其诊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收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经超声、CT、MRI、DSA等影像学综合检查的CBT作一回顾性分析,以分析其各自的诊断价值。

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影像诊断

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影像诊断

表皮样囊肿伴感染
储留囊肿
实体肿瘤
颈动脉体瘤
神经源性肿瘤
血管瘤
淋巴性肿瘤
颈动脉体瘤


病灶边缘清晰,位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使颈 内\外动脉间隙开大;增强均匀明显均匀强化., 接近血管的密度,强化延迟时间长。 鉴别诊断:1 神经鞘瘤 一般血管不丰富, 增强后不如副神经节瘤强化明显,容易产 生坏死。 2 血管瘤 常见钙化、静脉石。
颈动脉体瘤
右口咽旁颈动脉体瘤
T1WI
PDWI
T2WI
矢状面T1WI
MRA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
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以交感、迷走神经多见 神经鞘瘤易囊变坏死。 实质部分强化明显。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

神经源性肿瘤的来源


交感神经肿瘤都使颈动、静脉皆移位于肿 瘤的前外方 迷走神经肿瘤,动、静脉分别被挤向肿瘤的 内、外两侧,动脉移位至肿瘤的前内侧,静脉 移位至肿瘤的后外侧。 颈丛神经肿瘤瘤体的内前点常不超过横突 前结节,故头长肌被推向前外,位于瘤体与颈 内动、静脉之间动、静脉不紧贴瘤体的现 象。

淋巴瘤
口咽淋巴瘤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浸润
韦氏环(Waldeyer ring)与颈部诸多的淋巴结群 相连通。淋巴瘤很易向颈部转移和浸润
淋巴瘤
咽部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可融合成团. 中央坏死液化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



横断面图像上淋巴结最小径≥10 mm 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 ; 同一区域内3 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呈簇状聚集且最小 径≥8 mm;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征象包括淋巴结;边缘不规则 强化, 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淋巴结相互融 合) ; 咽后淋巴结横断面最小径>4mm , 如转移咽后淋巴 结与原发灶任何一层面均无法区分者归为原发灶。

颈动脉体瘤影像诊断

颈动脉体瘤影像诊断
CTA颈动脉三维重建图像上:可见颈总动脉分叉处上方 颈内、外动脉之间距离呈杯状扩大的特征。颈动、静 脉受压移位,常表现为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两 动脉之间距离增大。
MRI
T1WI肿瘤呈均匀中等、中等偏低信号强度。 T2WI肿瘤信号强度增高明显。 肿瘤较大时信号强度不均匀,可见血管信号流空征。 MRI增强肿瘤强化明显,较小肿瘤均匀强化,较大
不均网状,肿瘤浓染着色,排空减慢。
右侧颈动脉体瘤
右颈总动脉造影示右侧颈动脉分叉变宽、扩大呈“高脚杯”征;肿瘤血管粗细 不均呈网状,肿瘤浓染着色、排空减慢
颈动脉体瘤(图)
CT
平扫:颈动脉分叉处圆形境界清晰中等密度肿块, 肿块压迫周围组织移位。 探查见颈部两肿块,内下方肿块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包裹动脉,质软,上下方向活动度差,血供丰富,外上方肿 块位于迷走神经走形区域,活动度差,血供丰富。
• 右颈部外上、内下肿物及迷走神经干肿物均符合副神经节瘤。
颈动脉体瘤影像诊断
概述
颈部
颈动脉体瘤为副神经节瘤,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化 学感受器的肿瘤,常见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也可 见于颈部其他动脉周围,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 于男性。
肿瘤不均匀强化。 MR冠状面及矢状面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准确位置和
全貌。MRA可清楚显示颈部血管的推移情况。
颈部
鉴别诊断
神经鞘瘤:咽旁神经鞘瘤较多见,内部囊变坏死明 显,增强扫描强化不如颈动脉体瘤。
• 颈动脉体为化学感受器,当血液氧气、二氧化 碳压力及H+ 浓度发生变化时,反射性调节呼吸 和循环系统发生变化。颈动脉体瘤起源于颈动 脉分叉水平血管壁非嗜铬细胞。
• 病变较大时可向上破坏颅底骨质并侵入颅内,向 下侵犯下位颅神经及鼻咽部。颈动脉体瘤生长 缓慢,临床表现较典型,常表现为颈部侧面深部 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人有嘶哑、眩晕或轻度吞咽 困难等症状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诊断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诊断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诊断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诊断1、前言介绍颈动脉体瘤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2、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2.1 MRI技术介绍2.2 MRI图像特征2.2.1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2.2.2 T1加权图像2.2.3 T2加权图像2.2.4 弥散加权成像(DWI)2.2.5 影像增强剂应用2.3 MRI诊断思路与操作步骤3、计算机断层成像(CT)诊断3.1 CT技术介绍3.2 CT图像特征3.2.1 血管造影CT(MDCTA)3.2.2 CT增强扫描3.2.3 CT骨窗3.2.4 三维重建技术3.3 CT诊断思路与操作步骤4、超声诊断4.1 超声技术介绍4.2 超声图像特征4.3 超声诊断思路与操作步骤5、介入血管造影(DSA)诊断5.1 DSA技术介绍5.2 DSA图像特征5.3 DSA诊断思路与操作步骤6、其他辅助影像学方法6.1 电子计算机断层血管显像(CTA) 6.2 磁共振血管显像(MRA)6.3 介入超声显像(IDUS)6.4 PET-CT诊断7、附件列表本文涉及到的附件,包括图表、图片、过程描述等。

8、法律名词及注释解释本文中可能出现的法律名词及其相关注释。

附件列表:1、MRI图像示例2、CT图像示例3、超声图像示例4、DSA图像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颈动脉体瘤:一种位于颈动脉的良性肿瘤。

2、MRI:核磁共振成像,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进行成像的医学检查方法。

3、MRA:磁共振血管成像,一种利用MRI技术观察血管结构的方法。

4、CT:计算机断层成像,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扫描的医学检查方法。

5、MDCTA: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一种利用CT技术观察血管结构的方法。

6、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种利用X射线和对比剂观察血管结构的方法。

7、CTA:电子计算机断层血管显像,一种利用CT技术观察血管结构的方法。

8、MRA:磁共振血管显像,一种利用MRI技术观察血管结构的方法。

9、IDUS:介入超声显像,一种利用超声技术观察血管内结构的方法。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T影像诊断征象论文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T影像诊断征象论文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T影像诊断征象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福神经节瘤的特征性ct影像征象,以提高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的颈动脉分叉水平肿瘤的ct影像表现,总结本组病例共同影像特点并结合文献相关资料。

结果12例共13个瘤体,病变密度平扫均略低于肌肉组织;明显强化9例(ct值位于200-350hu之间),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瘤体内灶状坏死8例,均未发现囊变灶;11枚瘤体对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包绕并致颈内外动脉分叉开口增大,对血管推移不明显。

结论颈动脉分叉处占位并开口增大、富血供肿瘤、瘤体内无囊变为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较为可靠的特征性ct 影像征象。

【关键词】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颈动脉分叉;ct/x线计算机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位于颈动脉分叉部颈动脉体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是副神经节细胞瘤。

发病年龄可以从20岁到90岁,40岁左右最多见。

瘤体因发生部位特殊,手术风险大。

本文旨在经过探讨该瘤的特征ct影像征象,以提高本病诊断率。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的颈动脉分叉肿瘤的ct影像资料。

12例资料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17-65岁,中位年龄42岁。

主要表现为颈部肿块,活动度可,血压间歇性增高2例。

1.2检查方法均为semense16排ct采集资料。

12例均匀完整平扫、增强资料并颈动脉mip重建图像。

层厚、层间距2mm;矩阵512x512。

2结果12例共13个瘤体,病变密度平扫均略低于肌肉组织,边界清晰。

增强明显强化9例,ct值位于200-350hu范围,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瘤体内灶状坏死8例,均未发现囊变灶;13例中除2枚直径小于15mm瘤体将颈动脉血管向前推移外,11枚瘤体均对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包绕并致颈内外动脉分叉开口增大。

3讨论3.1生物学起源及特点颈动脉体瘤为发自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瘤。

颈动脉体瘤、颈静脉球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动脉体瘤、颈静脉球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动脉体瘤、颈静脉球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壹颈动脉体瘤概述副神经位于椎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链内,沿着副神经节的胚胎迁移途径,从颅底延伸到骨盆底。

副神经节在组织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作为化学感受器或在应激反应中分泌儿茶酚胺;颈动脉体副神经通过舌咽神经直接连接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而其他头颈副神经的功能尚不清楚。

概述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嵴源性肿瘤,头颈部的副神经节瘤占头颈部肿瘤约0.5%,占副神经节瘤的3%。

副神经节瘤在头颈部最常见的为颈动脉体瘤(60-67% ),颈静脉球瘤和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较少见。

副神经节瘤与多种全身疾病有关,包括: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

副神经节瘤综合征。

琥珀酸脱氢酶突变。

林道综合征(vHL)。

颈动脉体起源于第三鳃弓中胚层和外胚层衍生神经嵴谱系。

颈动脉体数目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部的动脉外膜或附件疏松的蜂窝组织内,每只颈动脉体重约12mg,平均体积约6mm×4mm×2mm,由纤维囊包裹而成,主要由球形或不规则的细胞团组成,团块被隔膜隔开。

颈动脉体由颈总动脉或颈外动脉产生的一条或多条血管供应;这些动脉会产生复杂的小血管团。

从舌咽神经到血管复合体存在大量传入神经。

概述颈动脉体瘤(CBTs)是由颈动脉分叉处的副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感受器细胞产生的罕见的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

肿瘤是富血供的,它的血液供是每克肿瘤中最丰富的。

病因不明(高海拔地区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为单侧,大约10%的病例为双侧发病(与琥珀酸脱氢酶亚基基因的突变有关),散发(90%)、家族性(10%),30%的家族性患者为双侧发病,而散发患者中仅5%为双侧发病。

发病率低,多为良性肿瘤,恶变率为2%-9%。

好发于成人,40-50岁多见,平均年龄45岁,儿童很少见,女性稍多。

临床特征通常是缓慢生长的圆形颈部肿块,它通常位于胸锁乳突肌前,靠近下颌骨角,舌骨的水平。

颈动脉体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颈动脉体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颈动脉体瘤的综合影像诊断戚跃勇;邹利光;周宇;帅杰;周政;梅文铭【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0(016)003【摘要】目的:评价颈动脉体瘤(CBT)的综合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CBT患者超声、MSCT、MRI和DSA检查资料,其中18行MSCTA检查、16例行MRI和MRA检查.结果:超声、MSCT、MRI和DSA检查均可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所有颈动脉体瘤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21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共27个瘤体,平均直径(5.0±2.3)cm,其影像学特征为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并与其紧密相连,呈单发肿块,瘤体内血供丰富,瘤体使颈外动脉向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明显增大,在MSCTA、MRA及DSA上呈"金杯"征.超声、MSCT、MRI和DSA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87.5%、95.8%,100%和100%.结论:超声、CT、MRI及DSA在CBT的诊断中均有其各自的特点,临床上应根据其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总页数】4页(P197-200)【作者】戚跃勇;邹利光;周宇;帅杰;周政;梅文铭【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相关文献】1.4例颈动脉体瘤的影像诊断 [J], 郑石芳;蔡林峰2.颈动脉体瘤的全程综合护理 [J], 张素华3.颈动脉体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J], 彭东红;李莹;邬树兰;窦永充;徐坚民4.眼缺血综合征多模式影像诊断及综合治疗 [J], 齐世欣; 刘会娟; 贺玮5.复杂性巨大颈动脉体瘤的综合治疗(附一例报告) [J], 徐斌;景在平;周中华;徐晓刚;钱宝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单位:350025 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科(董其龙、陈代文、陈自谦);350211 福州,长乐市第二医院放射科(刘辉)作者简介:董其龙(1949-),男,福建连江人,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影像学诊断工作。

・头颈部影像学・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董其龙,刘辉,陈代文,陈自谦【摘要】 目的:探讨比较颈动脉体瘤的超声、CT、MRI、DSA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颈动脉体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及特征。

结果:各种检查均可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形态,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特点为中等偏低实质回声,境界清楚,大于3.0cm的肿瘤可见管道结构,但肿瘤上缘观察欠清,14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其中9例可显示瘤内网状血管,有1例神经鞘瘤误诊为颈动脉体瘤,诊断符合率为93%(14/15)。

14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CT增强显示为富血管肿瘤,其中12例肿瘤均匀强化,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150~180HU,颈内、外动脉密度与瘤体等同难以分辨,术前CT诊断符合率为100%(14/14)。

11例患者行MRI及MRA检查,MRI平扫特点为瘤内见流空的血管影像,明确显示颈内、外动脉分离和紧贴或镶嵌在肿瘤后外缘及前外缘,MRA能良好显示肿瘤与颈总动脉及其分叉的关系,术前MRI诊断符合率为100%(11/11)。

其中8例同时行DSA血管造影,除能明确诊断和显示供血动脉外,DSA能清晰显示其血供及与颈内、外动脉的关系,术前DSA诊断符合率为100%(8/8)。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对颈动脉体瘤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超声检查;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中图分类号】R445;R7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313(2008)0620603204Im aging Diagnosis of C arotid B ody Tumor DON G Qi2long,L IU Hui,CH EN Dai2wen,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 Fuzhou G eneral Hospital,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of PL A,Fuzhou350025,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ultrasonography,CT,MRI and DSA for improving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carotid body tumors(CB T).Methods:Fourteen cases of CB T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inclu2 ding10cases of unilateral ones and4cases of bilateral ones.The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CB T were analyzed retrospec2 tively.R esults:Each imaging examination could display well the location,size and form of the tumor.The specific sonogram of CB T was isoechoic or hypoechoic solid lesion and small tubular areas could be seen in masses measured over3cm in diam2 eter,but the upper borderline of the tumor appeared indistinctive.Colour Doppler ultrasound showed web2like vessels inside the tumor in9cases,and1case was misdiagnosed as schwannoma.The rate of correct diagnosis was93%(14/15).Four2 teen cases were examined by helical CT enhancement,which reflected the hypervascular nature of CB T.In12cases the tumor could not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internal and the external carotid arteries because they were evenly enhanced and 2cases were unevenly enhanced.The CT values were150~180HU.The preoperatiove correct diagnosis rate was100% (14/14).Eleven cases were examined with MRI and MRA.MRI imaging of CB T featured flow2void tumor vessels,and in2 ternal and external carotid arteries attached to or embedded respectively in the rear and the front of the external side of mas2 ses,distinctively seperated.MRA showed clearly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B T and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and their bran2 ches.The rate of correct diagnosis was100%(11/11).Eleven cases were examined with DSA.Angiography could confirm diagnosis and showed feeding vessels.The rate of correct diagnosis was100%(8/8).Conclusion:Ultrasound,CT and MRI are valuable and specific in diagnosis of CB T.There i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4kinds of imaging diagnostic methods.【K ey w ords】 Carotid body tumor;Ultrasonography;Tomography,X2ray comput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ngiography,digital subtraction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 umor,CB 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鞘中化学感受器的肿瘤,也称化学感受器瘤或副神经节瘤。

颈动脉间隙肿瘤3.27

颈动脉间隙肿瘤3.27

数轻微或无强化 少数边缘强 中心见斑片状

坏死区。
可发生干任 何年 龄段,女性多于 男性
颈淋巴链走行区
与周围器官分界 清,受压改变
一般无坏死、出 血
边缘清晰,密度 均匀,单发的软 组织肿块 透明血管型CD 动脉期多明显强 化,周围可见扩 张的滋养血管。
谢谢 !
神经鞘瘤易囊变坏死
• 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鞘瘤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迷走神经肿瘤 : - 动、静脉分别被挤向肿瘤的内、外两侧 - 动脉移位至肿瘤的前内侧 -静脉移位至肿瘤的后外侧
神经鞘瘤(迷走N)
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属于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可 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随生长发育缓慢增大。临床症状和体征多 无特殊,主诉多为无痛性软组织肿块。
颌面颈部海绵状血管瘤的 CT 表现为颌面、颈部软组织内 (主要位于肌肉组织间)的软组织样密度影,形态多为不规则 的团块、条片状或结节状,有时见钙化及静脉石,可合并出血 、血栓。增强后明显强化,延迟扫描造影剂逐渐充填至肿块内 ,部分病灶呈均匀性明显强化。
由于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较细,瘤体内容易形成血栓,以 致少部分海绵状血管瘤CT 增强扫描时无强化或轻微强化,CT 表现不典型,会给诊断带来困难,此时结合组织分辨率高、对 软组织的成像更具特征及敏感性的MRI扫描,能作出明确诊断。
多为蔓延状、匍 咽旁间隙受 匐状生长,常波 压外移 及肌肉及其间隙, 边界不清
脂肪间隙部分 或全部消失
可见钙化及静脉 坏死少见 石,可合并出血、 血栓
中心坏死
不规则的团块、 结节型、弥 多发淋巴结肿
条片状或结节状 漫型,呈软 大,形态不规
软组织密度
组织密度 则

颈动脉体瘤综合影像诊断价值

颈动脉体瘤综合影像诊断价值
作为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R可提供比更多的软组织的信息。颈动脉体瘤的MR表现特点是T1WI和质子加权为低信号,T 2W I高信号,瘤体内有较多流空的血管,典型表现为椒盐征,“椒”为肿瘤内流空血管形成的散在无信号流空影,“盐”是病变内流速较慢的血流及出血呈点状高信号,在T2W I和增强图像上高信号的肿瘤。MRA更容易显示瘤体内高速的血液征象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典型的颈动脉分叉部位、颈内外动脉的移位及瘤体内丰富的血供三大特点即可获得准确的MRI诊断。
关键词:瘤体检测;医学影像;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在临床中并不多见,影像学检查在该症的诊疗过程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解析了24个实证案例,统一对其超声、MSCTA、MSCTA、MRI、MRA和DSA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中的应用做了梳理,讨论了各种影像的诊断价值。
经过病理证实的24位颈动脉体瘤患者,其中包含9位男性患者及15位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5至60岁之间,发病时间为3个月至10年之间。其中左侧患者11例,双侧患者3例。瘤体肿块光滑,边界清晰,质地较硬,水平方向都可以推动。其中呈现颈内外动脉分离特征的病例有12例,触及搏动脉的病例有10例,能够听到收缩期杂音的病例有6例。瘤体肿块缓慢增大的病例有4例,还有2例病发处有局部肿胀感。
综上所述,超声、MSCTA、MSCTA、MRI、MRA和DSA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中均具特点,临床上应根据其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高金辉,蔡铭智,林小雷,蔡丽生,洪建明,曾燕华.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附24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06).
全部例病例都做了超声、MSCT和DSA检查,有18个病例进行了MSCTA检查、16个病例进行了M RI和M RA检查。16个病例进行了常规FSE-T1WI、FSE-T2WI和MRA检查,还有12个病例进行了3D TOF MRA, 8个病例进行了增强后3D CE M RA检查。所用设备主要有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成像系统、GE-Light Speed64层容积CT成像系统、GE-1. 5T Signa Horizontal磁共振成像系统、GE-3.0T Signa TwinSpeed磁共振成像系统,岛津Digitexα2400型和GE-Innova 3100平板DSA成像系统。

颈动脉体瘤及神经鞘瘤影像诊断PPT

颈动脉体瘤及神经鞘瘤影像诊断PPT

颈动脉体瘤的CT诊断
CT平扫
颈动脉体瘤在CT平扫中通常表现 为颈动脉分叉处的软组织肿块,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后,颈动脉体瘤通常有 不同程度的强化,强化程度与肿 瘤内部血管密度有关。
颈动脉体瘤的MRI诊断
T1加权像
颈动脉体瘤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 信号或等信号。
T2加权像
在T2加权像上,颈动脉体瘤通常表现 为高信号,内部信号可能不均匀。
详细描述
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密度和强化程度,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同时,CT 还能显示肿瘤对骨骼和软组织的侵犯情况,为手术切除提供重要参考。
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结词
MRI诊断具有高分辨率和高软组织对比度,能够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范围和边界 ,对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详细描述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关系。 同时,MRI还可以检测到肿瘤内部的囊变、坏死和出血等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 的良恶性。
PART 04
颈动脉体瘤及神经鞘瘤的 治疗与预后
REPORTING
颈动脉体瘤的治疗与预后
颈动脉体瘤的治疗
颈动脉体瘤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包括颈动脉 体瘤切除术和颈动脉体瘤栓塞术。手术切除 是根治性治疗方法,而栓塞术则适用于不能 手术或复发的情况。
颈动脉体瘤的预后
颈动脉体瘤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与肿瘤 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治疗方式等因素 有关。一般来说,早期发现并接受手术治疗 的患者预后较好,但仍有复发的可能。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的症状主要包括神经受压症状(如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无力等)以及肿瘤局部症状(如肿 块、疼痛等)。
病理学鉴别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影像诊断

颈动脉体瘤影像诊断
流空征; ❖ MRI增强后肿瘤强化明显,其内可见“椒盐征”(椒盐征:副神经节细胞
瘤的特征性表现,提示肿瘤血管丰富,T1WI及T2WI可见缓慢血流或亚 急性期出血所致的高信号(盐)及点状及条状迂曲的低信号血管流空影 (椒)。缓慢血流或亚急性期出血罕见,故肿瘤内常常只能见到血管流空 的低信号); ❖ MRA可清楚显示颈部血管的推移情况。
概述
颈动脉体
颈动脉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的动脉壁上,主要由颈外动 脉供血,血液供应非常丰富,一般情况下,始终处于动脉血氧环境中。颈动 脉体是人体内最大的副神经节,为外周化学感受器之一,可以接受机体动脉 血O2分压降低、H+浓度增加、CO2分压升高的刺激,这些刺激经传入神经纤 维传到延髓等呼吸中枢,通过调节呼吸肌使呼吸增强增快,肺的通气量增加 ,机体缺氧的状态得以改善。
概述
副神经节瘤
❖ 来源于副神经节组织的肿瘤统称为副神经节瘤 ❖ 副神经节(paraganglia)起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嵴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
中这部分细胞经迁移而散在分布于身体中轴自颅底到盆腔各处,大多沿大 血分布,且多靠近交感、副交感神经节聚成为上皮样细胞团,故称副神经 节。
概述
副神经节瘤
❖ 1908年 Aezai's和Pevron首先报道了一组副神经节瘤病 ❖ 1912年。Pick建议将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命名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外
生长迅速 ❖ 可有不规则发热,消瘦等症状,还可有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 CT:稍低密度,可融合成较大团块 ❖ MRI:T1WI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弥散受限明显 ❖ 密度及信号多均匀,较大的病灶内部可有不规则坏死,但较少见 ❖ 增强:病灶多呈轻度强化或边缘性强化。
鉴别诊断

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作用(附二例报道)

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作用(附二例报道)

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作用(附二例报道)*导读:DSA(Dis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简称DSA),80年代被应用于临床并逐步取代了以往的血管造影。

……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30岁。

住院号:255212。

因左上颈部无痛性肿块2个月入院。

查体:左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内侧面,可触及肿块 5.0cm×3.0cm×3.0cm,无压痛,可左右活动,上下动度差,未闻及血管音。

CT:左颈动脉鞘占位,见一3.0cm ×3.0cm软组织肿块影,为椭园形,与周围组织密度相近,边缘清楚。

彩超:颈动脉分叉处椭圆形肿块,内部回声低,动脉血流丰富,颈外动脉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后外移位,肿块包裹颈动脉分叉。

DSA:左颈动脉分叉处肿块5.0cm×3.0cm,肿块包裹颈内及颈外动脉,颈外动脉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后外移位。

肿块由颈外动脉异常小分支供血。

压迫左颈内动脉见大脑前动脉显影,大脑中动脉的一些分支浅淡显影。

侧位片显示颈动脉分叉增大呈50°~60°。

初步诊断为左颈动脉体瘤。

治疗经过:颈从阻滞麻醉,左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长约8.0cm,解剖出颈总动脉,用无损伤钳夹闭颈总动脉25min,患者无脑缺血体征,即改为全麻。

在颈内动脉壁剥离肿瘤时,动脉壁破裂出血,阻断颈总动脉将肿瘤连同颈动脉整块切除,切除颈内动脉长3.5cm,取左颈外静脉(约4.0cm),重建缺损的颈内动脉。

术后10天,康复出院。

病例2,男性,49岁。

住院号:165623。

因左上颈部无痛性肿块2年而入院。

查体:左上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及4.0cm×3.0cm 大小肿块,可左右移动,上下活动度小,未闻及血管杂音。

右侧上颈部有一5.0cm×3.0cm大小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密度相近,边缘清楚,劲内外脉受推移,间距增大,增强后明显强化。

DSA:见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偏后方有5.0cm×3.0cm ×3.0cm大小多血供占位灶,由左颈外动脉的异常小分支供血,左颈内动脉未参与供血;右颈内外动脉的部分颅内外分支经左颈内外动脉分支的侧支显影。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诊断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诊断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诊断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诊断一、病理学概述1·1 病理定义颈动脉体瘤是一种罕见的动脉肿瘤,起源于颈动脉分支的嗜铬细胞。

1·2 病理分类根据病理形态学特征,颈动脉体瘤可分为嗜铬细胞性颈动脉体瘤和非嗜铬细胞性颈动脉体瘤两种类型。

1·3 病理发病机制颈动脉体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临床表现2·1 症状2·1·1 颈部肿块2·1·2 颈动脉突出2·1·3 降喉神经受压症状2·1·4 其他相关症状2·2 体征2·2·1 颈部触及可扪及肿块2·2·2 颈动脉搏动增强2·2·3 其他相关体征三、影像学诊断3·1 B超3·1·1 彩色多普勒超声3·1·2 超声造影3·1·3 其他B超检查方法3·2 CT3·2·1 常规CT扫描3·2·2 动脉造影CT 3·2·3 CT血管成像3·2·4 组织特异性增强CT 3·3 MRI3·3·1 T1加权图像3·3·2 T2加权图像3·3·3 弥散加权图像3·3·4 造影MRI四、辅助检查4·1 血液学检查4·2 活体组织检查4·3 其他相关检查五、诊断标准5·1 影像学诊断标准5·2 组织学诊断标准六、治疗方法6·1 手术切除6·2 放射治疗6·3 药物治疗6·4 其他治疗方法七、预后评估7·1 术后复发率7·2 手术并发症7·3 预防复发的措施八、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血液学检查结果2·影像学检查结果3·活体组织检查结果4·其他相关检查结果九、法律名词及注释1·嗜铬细胞:一种富含嗜铬颗粒的细胞,主要存在于嗜铬细胞瘤等肿瘤中。

颈动脉体瘤与其它颈部包块的超声鉴别诊断

颈动脉体瘤与其它颈部包块的超声鉴别诊断

颈部真性动脉瘤是颈动脉壁本身病变、变薄后,局部呈梭形或囊状扩张,常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真性动脉瘤的瘤壁薄,但为三层结构,具有明显的搏动性,瘤体内充满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血流方向紊乱,常为旋转式流动。当瘤体内有斑块或附壁血栓形成时,可见彩色血流充盈缺损,局限彩色血流变细和走行不规则。
颈部假性动脉瘤可发生在颈部的任何部位,当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时需与颈动脉体瘤鉴别。颈部假性动脉瘤是位于颈动脉的外周、与颈动脉颈部相接。瘤体一般为囊状,具有搏动性,其边界尚清晰、但无明确三层结构的动脉壁构成的包膜。瘤腔内呈无回声,也可有移动的细沙样弱回声或血栓回声,瘤体内彩色血流较暗、充盈欠佳。典型病例可见瘤体与动脉间有沟通,在收缩期时,可见五彩相嵌的高速血流进入瘤体内,舒张期瘤体内的血流回入动脉。
颈动脉体瘤是发生在颈内、颈外动脉之间、颈动脉窦内化学感受器的肿瘤。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时可见颈动脉体瘤呈弱回声的实质性肿物,与颈内、外动脉紧密相接,被挤压的颈内、外动脉走行异常、分别绕行在瘤体的周围或被包绕在瘤体内。瘤体内有大量的管壁结构不清、边缘不规则、粗细不等及方向不同的滋养动脉,一般颜色较暗,典型的病例可显示出颈外动脉发出的小分支进入瘤体内。
非血管性肿物如颈神经鞘瘤、颈部淋巴结肿大时,其瘤体为实质性的,无彩色血流显示,且无搏动,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很容易与颈动脉体瘤相区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颈动脉体瘤与其它颈部包块的鉴别诊断?
因颈动脉体瘤常以颈部包块为主要症状,且无特异的临床表现,需与颈动脉真性、假性动脉瘤、颈内静脉扩张等颈部血管疾病和颈神经鞘瘤、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非血管性肿物相鉴别。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可以确定肿瘤的位置、瘤内血流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很容易区别颈动脉体瘤与非血管性肿瘤如颈神经鞘瘤、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体瘤(图)
CT
平扫:颈动脉分叉处圆形境界清晰中等密度肿块, 肿块压迫周围组织移位。
增强:肿瘤呈均匀或不甚均匀强化明显,常接近动 脉血管的密度;
CTA颈动脉三维重建图像上:可见颈总动脉分叉处上方 颈内、外动脉之间距离呈杯状扩大的特征。颈动、静 脉受压移位,常表现为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两 动脉之间距离增大。
MRI
T1WI肿瘤呈均匀中等、中等偏低信号强度。 T2WI肿瘤信号强度增高明显。 肿瘤较大时信号强度不均匀,可见血管信号流空征。 MRI增强肿瘤强化明显,较小肿瘤均匀强化,较大
肿瘤不均匀强化。 MR冠状面及矢状面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准确位置和
全貌。MRA可清楚显示颈部血管的推移情况。
颈部
鉴别诊断
神经鞘瘤:咽旁神经鞘瘤较多见,内部囊变坏死明 显,增强扫描强化不如颈动脉体瘤。
M 41 1700009885
患者1月前发现右侧颈部约鸽卵大小包块, 偶感轻度疼痛,伴低热。
探查见颈部两肿块,内下方肿块位于颈动 脉分叉处包裹动脉,质软,上下方向活动 度差,血供丰富,外上方肿块位于迷走神 经走形区域,活动度差,血供丰富。
右颈部外上、内下肿物及迷走神经干肿物 均符合副神经节瘤。
影像学表现
颈部
X线平片:肿瘤较大时可见颈部外突肿块。 DSA: ● 颈总动脉分叉加宽,呈“高脚杯”征;颈外
动脉移位; ● 分叉处见血供丰富的肿瘤显示,肿瘤血管粗细
不均网状,肿瘤浓染着色,排空减慢。
右侧颈动脉体瘤
右颈总动脉造影示右侧颈动脉分叉变宽、扩大呈“高脚杯” 征;肿瘤血管粗细不均呈网状,肿瘤浓染着色、排空减慢
病变较大时可向上破坏颅底骨质并侵入颅内,向 下侵犯下位颅神经及鼻咽部。颈动脉体瘤生长 缓慢,临床表现较典型,常表现为颈部侧面深部 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人有嘶哑、眩晕或轻度吞咽 困难等症状
临床与病理
颈部
一般2-6cm大小,椭圆形,有包膜,表面光滑, 大部由颈外动脉供血,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网。 镜下为富含细胞和血管的肿瘤。
颈动脉体瘤影像诊断
概述Leabharlann 颈部颈动脉体瘤为副神经节瘤,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 化学感受器的肿瘤,常见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也 可见于颈部其他动脉周围,多见于青壮年,女性 多于男性。
颈动脉体为化学感受器,当血液氧气、二氧化 碳压力及H+ 浓度发生变化时,反射性调节呼吸 和循环系统发生变化。颈动脉体瘤起源于颈动 脉分叉水平血管壁非嗜铬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