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语音的变迁》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9
❖ 詩必有韻,夫人而知之。至以今韻讀古詩, 有不合,輒歸之於叶,習而不察,所從來久 遠矣。……余少讀詩,每深疑之。迨見卷軸 浸多,彼此互證,因知古韻自與今異,而以 爲叶者謬耳。
———明·焦竑(《毛詩古音考·序》 )
❖ 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 ,亦勢所必至。故以今之音讀古之作,不免 乖剌而不入,於是悉委之於叶。夫其果出於 叶也?……患在是今非古,執字泥音。
《詩》:‘凡民有喪,匍匐救之。’《檀弓》引作扶服,《家語》引作扶伏。
《詩》:‘誕實匍匐。’《釋文》:‘本亦作扶服。’
《左傳·昭十三年》:‘奉壺飲冰,以蒲伏焉。’《釋文》:‘本又作匍匐;蒲
本亦作扶。’
《左傳·昭二十一年》:‘扶伏而擊之。’《釋文》:‘本或作匍匐。’
《史記·蘇秦傳》:‘嫂委蛇蒲服。’
《范睢傳》:‘膝行蒲服。’
❖ 又《尚書.禹貢》有古澤“孟豬”,
《左傳·僖28年》作“孟諸”,
《周禮·職方氏》作“望諸”,
《史記·夏本紀》作“明都”,
《漢書·地理志》作“盟a諸”。
13
3、音注
❖ 即東漢魏晉時給先秦西漢古書所 作的注音。
❖ 其術語為“讀若”、“讀如”、“讀 為”、“讀曰”便是。
❖ 《尚書大傳》:“播國卒相行事” ,鄭玄注:“播,讀為藩”。
———明·陳第(a 《毛詩古音考·自序》) 10
一 上古聲母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材料: 1.諧聲字2.通假異文3.音注4.聲訓5.古反切
方法: 依據材料歸納聲類,與已知的中古語音 《廣韻》聲母系統作對比研究。
a
11
1、諧聲字
❖ 如從“甫”得聲的“捕、浦、埔、 搏、薄”等字,在古代聲符應該是相 同的。
❖ 《戰國策》:“女朝出而晚來,吾倚門而望”,“ 女”通“汝”;
❖ 《漢書 ·劉向傳》:“民萌何以戒勉”,“萌”通“ 氓”;
❖ 《詩經.葛蕈》:“害浣害否,歸甯父母”, “害 ”通“曷”,通假字與本字今讀音不同。
a
6
E、異文 重文
❖ “蒂”又寫作“從艸,帶聲”,以“帶” 為聲符;
❖“溯”又寫作“泝 ”,以“斥”為聲符;
❖ 宋·吳才老著《韻補》、《詩補音》《字學補 韻》、《楚辭釋音》,認為古人韻寬,創通 轉之說。
a
8
《詩經·邶風·燕燕》三 章
燕燕于飛,上下其音。
之子于歸,遠送于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南南 ,, 叶協 尼句 心, 反宜 。乃
林 反 。
“叶音”說和“協句說”都是強改字音以求叶韻,並非真正探 明了《詩經》的本音 。
《淮陰侯傳》:‘俯出褲下蒲伏。’
《漢書·霍光傳》:‘中孺扶服叩頭。’皆匍匐之異文也。”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五)。 a
16
只有重唇音(雙唇音),沒有輕唇音(唇齒音)
這種狀況在《切韻》音系中依然如此。 諧聲字例如:“甫——捕補鋪浦”,“奉——捧棒”。
古書異文如:
《詩經·邶風·穀風》Baidu Nhomakorabea“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廡”,莫杜反。“悲”,府眉反。“長”,丁 丈反。
(BACK)
a
15
二、上古聲母系統(古今聲母的差異)
上古聲母,指兩漢以前的聲母系統。其代表是《詩經》音。清錢大昕提出“古無輕 唇”“古無舌上”,揭開了古聲母研究的序幕。
1.古無輕唇音(指两汉前没有唇擦音)。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古無輕唇音》:“凡輕唇之音,古讀皆為重唇。”錢氏認為, 輕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分別讀幫、滂、並、明。“旁”從“方”聲,“匍”從 “甫”聲,“枹”又作“桴”,“父”古讀如“爸”。
❖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艱難苦恨繁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廣韻》都屬“灰韻”。又李白《越女詞》:
❖ “長幹吳兒女,眉目厭新月;屐上足如霜,不
著鴉頭襪。”古代都屬入聲韻。
a
3
B、 諧聲字不諧聲。
❖ 從“禺”得聲的有“遇、寓、隅”和 “偶、耦、藕”兩種讀音,
❖ 從“句”得聲的有“拘、駒”和“苟、 夠”兩組讀音,
挑戰題
★★★★★ 中古 *b(平聲) *b(仄聲)
現代 例字 p ‘ 婆排培袍盤盆 P- 罷敗備抱步部
請根據上面的例字及對比,説明从中古到現代漢 語,聲母方面發生了什麽變化。
a
1
古今語音的變遷
重點:
1、陳第的語音歷史演變的觀點(可以結合普通語言學來理解,參看高名凱、 石安石《語言學概論》及徐通鏘、葉蜚聲《語言學綱要》)
❖“梅”又寫作“楳 ”,以“某” 為聲 符。
❖ “伏羲”又寫作“庖犧”,諸如此類, 都屬於古今音變的現象。
a
7
宋以前 “叶韻”說;或臨時改讀。
❖ 唐明皇把《尚書.洪範》“無偏無頗,遵王之 義”的“頗”改為“陂”;
❖ 朱熹《詩集傳》把《關雎》“左右采之”,“琴 瑟友之”注為:“采,叶此禮反”,“友,叶羽 已反”。
❖ 《說文》:“娓,順也,讀若媚 。”
a
14
4、聲訓
聲訓—— 用聲同聲近的字解釋詞義。如: 《詩.采薇》 “靡室靡家。”鄭玄箋 “靡
,無也。” 《詩.皇矣》:“陟我高岡。”箋:“陟,
登也。” 《禮記.檀弓下》:“ 洿其宮而豬焉。”
注:“豬,都也。”
5、古反切
反切:六朝以後的類隔切多屬此類。《 經典釋文》、《廣韻》中都有。如:
2、古今音聲韻調三方面的變化:
聲:①古無輕唇音②古無舌上音③濁音清化
韻:④韻尾的簡化⑤韻母的分化
調:⑥平分陰陽⑦濁上變去⑧入派三(四)聲
難點:
1、古無舌上音
2、全濁聲母清化
a
2
3、濁上變去
事實:語音是變化的
A 、古韻文今天不押韻,如杜甫《登高》:
❖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從“京”得聲的有“景、鯨”和“諒”、 “掠”等三組讀音。
a
4
C、反切拼不出該字讀音,韻書 的韻部也與今不同。
❖ 東-德紅切、山-所間切、朝-直遙 切等。
❖ 《廣韻》有入聲韻部,“覺、月、角、 竹、璞、浞”等字都是入聲字;“談、 侵”等字收“-m”尾,現代普通話中沒 有。
a
5
D、 通假字
❖ 《出師表》:“欲信大義於天下”,“信”通“伸” ;
❖ 說明古代雙唇音與唇齒音不分。
❖ 再如從“登”得聲的有“橙”、“澄” 等字。
❖ 說明舌頭舌上音不分。
a
12
2、通假異文
❖ 如《詩經·谷風》四章:“凡民有喪,葡匐救之 。”
《禮記.檀弓下》引作“扶服”、《孔子家語》引 作“扶伏”。古書裏還有作“蒲伏”或“蒲服” 。
❖ 又“鸚鵡”,《說文》作“鸚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