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急救[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急救医学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ppt)
![急救医学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91149669eae009591bec6a.png)
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 • 2.热衰竭 及时补足血容量,防止血压下降。
血气分析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急性
肾功能衰竭。
• 二、生命指征评估 • 1.评估淹溺持续时间以及开始施救时间。 • 2.观察意识呼吸、脉搏、心律及节律、皮
肤色泽、评估缺氧、窒息的严重程度。
• 3.及时判断心脏停搏,并观察复苏暑加重,出现早期循 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 躁不安和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 漓、皮肤湿冷、脉博细数、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增高。
• 3.重症中暑
• 1)热痉挛
•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火强体力作 业出汗后水和盐分大量丢失仅补充水或 低张液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钾、低氯血 症,导致骨骼肌痉挛伴疼痛。
4、急救处理。
• 一)先兆中暑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透风环 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休息后可恢 复。
• 二)轻症中暑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透风环 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并休息。对循 环功能紊乱或循环衰竭倾向者,可静脉补充 5%葡萄糖的盐水,加强观察、直到恢复。
• 三)重症中毒 • 1热痉挛 治疗主要为补充氯化钠,静脉滴注
• 临床表现为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腹部背 部肌肉的肌痉挛和收缩疼痛,尤以腓肠 肌痛为特征,常呈对称性和阵发性。也 可出现肠痉挛性剧痛。患者意识清楚, 体温一般正常热痉挛可为热射病的早期 表现
• 2)热衰竭
•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在严重热应激情况时机体对热环境不适 应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 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表现 头晕、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脸色苍白、 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脉搏 细数、心律失常、昏厥、肌痉挛。血压 下降甚至休克 ,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
血气分析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急性
肾功能衰竭。
• 二、生命指征评估 • 1.评估淹溺持续时间以及开始施救时间。 • 2.观察意识呼吸、脉搏、心律及节律、皮
肤色泽、评估缺氧、窒息的严重程度。
• 3.及时判断心脏停搏,并观察复苏暑加重,出现早期循 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 躁不安和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 漓、皮肤湿冷、脉博细数、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增高。
• 3.重症中暑
• 1)热痉挛
•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火强体力作 业出汗后水和盐分大量丢失仅补充水或 低张液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钾、低氯血 症,导致骨骼肌痉挛伴疼痛。
4、急救处理。
• 一)先兆中暑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透风环 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休息后可恢 复。
• 二)轻症中暑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透风环 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并休息。对循 环功能紊乱或循环衰竭倾向者,可静脉补充 5%葡萄糖的盐水,加强观察、直到恢复。
• 三)重症中毒 • 1热痉挛 治疗主要为补充氯化钠,静脉滴注
• 临床表现为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腹部背 部肌肉的肌痉挛和收缩疼痛,尤以腓肠 肌痛为特征,常呈对称性和阵发性。也 可出现肠痉挛性剧痛。患者意识清楚, 体温一般正常热痉挛可为热射病的早期 表现
• 2)热衰竭
•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在严重热应激情况时机体对热环境不适 应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 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表现 头晕、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脸色苍白、 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脉搏 细数、心律失常、昏厥、肌痉挛。血压 下降甚至休克 ,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
环境和理化因素损伤PPT课件
![环境和理化因素损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233aa1b52acfc788ebc983.png)
5
[临床表现] 1、淡水淹溺时,可导致肺不张。大量淡水迅
速进入血循环,致血液稀释及溶血,血钠、氯 化物、钙浓度降低,死于心室颤动、心力衰竭、
脑水肿。
.
6
2、海水淹溺时,由于海水为高渗液,使大量液 体从血管腔渗出到肺泡将体液吸出,产生严重 低血容量及血液浓缩,血钠、氯化物和镁浓度
增加,死于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
.
3
淹 溺 是我国人群意外伤害致死第3位死因
.
4
[概念]
• 人体淹没于液性介质中,由于液性介质、泥沙、 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淹溺死,占70%-80%)或喉 头、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干溺死,占10%-20%) 而引起窒息、缺氧、肺水肿、意识障碍,称为淹 溺。由此而造成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者称为淹死
.
.
21
(2)热衰竭(中暑衰竭)
较多见,常发生于老年人及未能适应高
温者,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钠、
血液浓缩及血液粘稠度增高,再加上血管
扩张,血容量更显不足,从而引起周围循
环衰竭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眩晕、
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弱、呼吸浅快,
血压降低,晕厥或意识朦胧,体温可正常,
稍低或微升高。
暑
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 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
.
15
中暑的致病因素
高温环境作业 温度>32℃、湿度> 60% 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
.
16
中暑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甚至谵妄、 狂躁、昏迷。
2、心血管系统: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重新分配,心输出量 增加,最终至心力衰竭,导致心输出量不足。
.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PPT55页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PPT55页](https://img.taocdn.com/s3/m/a7e4fc4e0066f5335a812198.png)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以中 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又称急性热致 疾患
临床中暑分3型: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热痉
挛、热射病、热衰竭)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机体产热增加:孕妇、肥胖、高
温环境
机体散热减少:广泛皮肤烧伤瘢
四肢肌肉、咀嚼肌、腹直肌,最常见于腓肠肌,也发生在肠道平滑 肌,无明显体温升高。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早期表现。
病情评估与判断
②热衰竭:
患者体内无过度热蓄积,因大量出汗,饮水中又无盐,而形成低渗 性脱水,外周血管扩张,舒缩功能失调,引起周围循环衰竭。最常 见的类型、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病人
3、热射病 早期有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有效治疗的关键点: 迅速降低核心温度、血液净化、防治DIC
救治与护理
(三)护理措施
1、即刻护理措施
卧位(心衰:半卧位 血压过低:平卧位) 保持气道通畅、给氧 必要时机械通气
救治与护理
2、保持有效降温
⑴现场降温: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至通风阴凉处,将 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 持续监测体温。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疲乏无力。 有明显的脱水征如:心动过速、低血压、直立性晕厥。 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
病情评估与判断
③热射病:
致命性急症,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 为典型症状
因烈日或强烈辐射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脑组织充血或水肿,脑组 织温度可达40-42℃,但体温正常或稍高。出现剧烈头痛、头昏、 眼花、耳鸣、剧烈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昏迷、 惊厥。
诱发中暑的因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急救课件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急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056f6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2.png)
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通过现场急救演练,向公众普 及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
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演练方案设计与实施
确定演练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演 练的目标和重点,如提 高救援速度、减少伤亡
等。
制定演练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演 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 地点、参与人员、救援
流程等。
组织与协调
确保各部门和参与人员 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确
。
抗休克
对于出现休克症状的伤者,应 采取抗休克措施,如抬高下肢
、给予氧气等。
急救药品与器材的使用
急救药品
常用的急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止血药等。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 书或医嘱进行。
急救器材
常用的急救器材包括止血带、夹板、颈托等。使用时应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器材 ,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03 不同环境及理化因素的损 伤急救
分类
根据损伤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 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等。
常见原因与症状
常见原因
常见的环境及理化因素包括高温、低 温、辐射、化学品、生物毒素等。
症状
根据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可能出现疼 痛、红肿、灼伤、呼吸困难、恶心呕 吐等症状。
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预防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可以降低环境及 理化因素损伤的风险。
热力损伤的急救
烧烫伤急救
迅速脱离热源,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涂抹适当的烫伤药 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火焰烧伤急救
除脱离热源和冷水冲洗外,可用厚实的湿布敷在火焰烧伤部 位,缓慢移除湿布,避免伤口撕裂。
化学损伤的急救
酸碱腐蚀急救
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中和残留 的酸碱物质,然后使用适当的药膏涂 抹,严重者需就医。
通过现场急救演练,向公众普 及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
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演练方案设计与实施
确定演练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演 练的目标和重点,如提 高救援速度、减少伤亡
等。
制定演练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演 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 地点、参与人员、救援
流程等。
组织与协调
确保各部门和参与人员 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确
。
抗休克
对于出现休克症状的伤者,应 采取抗休克措施,如抬高下肢
、给予氧气等。
急救药品与器材的使用
急救药品
常用的急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止血药等。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 书或医嘱进行。
急救器材
常用的急救器材包括止血带、夹板、颈托等。使用时应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器材 ,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03 不同环境及理化因素的损 伤急救
分类
根据损伤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 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等。
常见原因与症状
常见原因
常见的环境及理化因素包括高温、低 温、辐射、化学品、生物毒素等。
症状
根据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可能出现疼 痛、红肿、灼伤、呼吸困难、恶心呕 吐等症状。
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预防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可以降低环境及 理化因素损伤的风险。
热力损伤的急救
烧烫伤急救
迅速脱离热源,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涂抹适当的烫伤药 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火焰烧伤急救
除脱离热源和冷水冲洗外,可用厚实的湿布敷在火焰烧伤部 位,缓慢移除湿布,避免伤口撕裂。
化学损伤的急救
酸碱腐蚀急救
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中和残留 的酸碱物质,然后使用适当的药膏涂 抹,严重者需就医。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急救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急救](https://img.taocdn.com/s3/m/a9940e7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0.png)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他 们熟悉并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配备防护用品
根据生产环境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为员工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鼓励员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确保个 人安全得到保障。
定期检查防护用品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及时更换破损或过期的防护用品。
06
结论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严重性
急性损伤
环境及理化因素可能导致皮肤、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急性损伤, 引发疼痛、肿胀、呼吸困难等症
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在转运过程中,应持续监测伤 者的生命体征,确保病情稳定 。
药物治疗与支持治疗
根据伤情需要,给予适当的药 物治疗和支持治疗,如输血、 吸氧等。
心理干预与支持
对于因环境及理化因素导致的 创伤,伤者及其家属可能存在 心理创伤,应及时给予心理干
预和支持。
05
预防措施
提高安全意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电击伤
• 电击伤:电击伤会导致皮肤烧伤、肌肉和神经损伤,甚至心肺 骤停,急救措施包括切断电源或使用绝缘物体将患者与电源分 离,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化学烧伤
酸烧伤
酸烧伤会导致皮肤组织损伤,急救措施包括立即用大量清水 冲洗伤口,将受伤部位浸泡在水中或用中和剂涂抹伤口。
碱烧伤
碱烧伤会深入组织,导致皮肤和肌肉坏死,急救措施包括立 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将受伤部位浸泡在酸性溶液中以中 和碱性物质。
疗创造条件。
重要性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及时的急救对于挽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至 关重要。
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伤情,为专业医疗救治赢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提高公众对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认知和急救技能,对于降低意外伤害的危害具有 重要意义。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ppt课件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3cdde30c22590102029d58.png)
机体散热减少
机体热适应能力下降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失盐→血钠降低→热痉挛
机体出汗
失水→血容量不足→外周循环衰竭 环境 温度 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体温↑→热射病
二、病情评估与判断
病史
临床表现
辅助检 查
病史:有无引起机体产热增加
散热减少或热适应不良的原因存在
二、病情评估与判断
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 2.轻度中暑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常见原因
1.人体直接接触电源 2.高压电、超高压电场中,电流或静电电荷经空气或 其他介质电击人体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电流在体内沿电阻小组织前行,引起损伤 2、电流通过心脏导致心跳骤停 3、通过脑干使中枢神经抑制导致呼吸骤停
二、病情评估与判断
病史
临床表现
辅助检 查
病史:直接或间接接触带电物体
大汗、口渴、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 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 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①体温在38度以上 ②面色潮红,大量出汗 皮肤灼热 ③虚脱
3.重度中暑
高热、无汗、意识障碍
二、病情评估与判断
临床表现
劳力性和非 劳力性
二、病情评估与判断
血肌酐、尿 素氮升高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转氨酶升高 尿液改变
病情评估与判断
临床表现
电击伤对人体的危害与接触电流强弱、通电时间、电 流类型、频率高低、电压的高低、电阻的大小、接触 部位、电流方向和所在环境的气象条件都有密切的关
系
病情评估与判断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轻者:可出现疼性肌肉收缩、 惊恐、心悸等。 重者:导致意识丧失、心跳 呼吸骤停,幸存者有中枢 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后遗症, 低血量休克、急性肾衰竭、 关节脱位和骨折。 高压电: 和多处出口;肌肉组织 常呈夹心性坏死,可出 现筋膜综合症。 低压电:常见于电流进入 点与流出点,伤口小, 干燥,边缘整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综合措施
急救处理
局部冻伤
I度
保持创面 干燥
Ⅱ度
复温消毒 干纱布包扎 或暴露疗法
Ⅲ度 Ⅳ度
暴露疗法 保持创面清 洁干燥 待坏死组织 边界清楚, 予以切除
急救处理
非冻结性冻伤
局部涂冻疮膏, 每日温敷创面 数次
创面情况每日 换药,用无菌 纱布包扎
第四节 烧 烫 伤
烧烫伤
泛指各种热源、光电、化学腐蚀剂(酸、 碱)、放射线等因素所致的人体组织损伤。 严重的烧烫伤是急诊常见的意外损伤,预后 严重,需紧急救治
系统表现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实验室及 特殊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加 中性粒细胞升高 尿蛋白阳性
二、生命指征评估
(1)
(2)
(3)
(4)
评估 • 淹溺时间 • 施救时间
观察
• 意识、呼吸 • 脉搏、心率 •节律、皮肤
评估
• 缺氧、窒息 • 严重程度
判断 • 心脏停搏
观察 • 复苏效果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的急救
淹溺
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 致呼吸损伤的过程,因无法呼吸空气(窒 息),而引起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儿童与青少年中淹溺是导致引起心脏 骤停的首要原因
淹溺
是我国人群意外伤害致死第3位死因
淹溺
主要内容
1
临床特点
2
生命指征评估
3
急救处理
一、临床特点
一般表现
严重程度 淹溺持续时间有关 缺氧 意识不清,呼吸、 心跳微弱或停止
高速隧道起火烧伤
主要内容
1
临床特点
2
生命指征评估
3
急救处理
一、临 床 特 点
烧伤面积估算
中国新九分法
头颈部(1×9%) 上 肢(2×9%) 躯 干(3×9%) 双下肢(5×9%+l %)
手掌法
将病人患者五个手 指并拢,其手掌面 积即估算为1%体 表面积
九分法
烧伤深度判断
仅伤及表皮浅层
Ⅰ
浅Ⅱ
1. 非冻结性冻伤 局部红肿\水疱
2. 冻结性冻伤 • 局部冻伤:常发生在鼻、 耳、颜面、手和足等暴露部 位 • 冻僵:表现为低体温 ,易 发生在冷水或冰水淹溺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代谢性酸中毒、低氧和高碳 酸血症、氮质血症、血淀粉 酶增高、血小板减少、血液 浓缩、凝血障碍等指标
心电图表现 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 者出现心室颤动、心脏停搏
2.易感因素
慢性疾病 营养不良 饥饿、疲劳 年老、神志不清 痴呆、醉酒 休克和创伤等
手部冻伤
耳部冻伤
主要内容
1
临床特点
2
生命指征评估
3
急救处理
一、临 床 特 点
按损伤范围
1.全身性冻伤 2.局部性冻伤
分类
按损伤性质
1.非冻结性冻伤
2.冻结性冻伤 • 局部冻伤 •冻 僵
一、临 床 特 点
临床表现
2. 中度以上烧伤
• 吸氧、呼吸支持 • 估算烧伤面积、深
度,评估伤情 • 液体复苏、抗休克 • 创面处理 • 镇静、止痛 • 抗感染,积极防治
烧伤脓毒症 • 支持治疗
第五节 电 击 伤
电击伤(electrical injury)
也称触电,是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 引起的机体损伤和功能障碍
1. 电流在体内沿电阻小组织前行,引起损伤 2. 电流通过心脏导致心跳脏骤停 3. 通过脑干使中枢神经痹、呼吸暂停
判断 • 是否存在
低体温
三、急救处理
现场急救
1. 淹溺复苏 • 缺氧时间疗是通气和供氧
2. 倒水方法
急救处理
急诊处理
1. 补充血容量补 充,维持水、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 2. 防治脑缺氧损 伤、控制抽搐 3. 防治低体温 4. 对症治疗
倒水法
非冻结性冻伤
局部冻结性冻伤
冻僵
二、生命指征评估
1
2
冻伤原因类型, 低体温程度,
持续时间,
复温效果
开始施救时间
3
意识、脉搏、 呼吸、血压, 判断心脏停搏, 观察复苏效果
三、急救处理
冻僵
1.一般处置 有维持灌注心 律患者,救助 的重点是保温 和积极复温.
2. 心肺复苏 如心脏停搏, 立即给予心肺 复苏
一、临床特点
轻症中暑
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重症中暑
(1)热痉挛 (2)热衰竭 (3)热射病
白细胞总数增高
转氨酶升高
中性粒细胞增高
实验室 检查
血肌酐 尿素氮升高
尿常规异常
血乳酸脱氢酶(LDH) 肌酸激酶(CK)增高
热射病症状与体征
热射病与热衰竭不同表现
Heat Exhaustion
Heat Stroke
浅Ⅱ度烧伤
深Ⅱ度烧伤
Ⅲ度烧伤
气道烧伤
就诊时
1h后
二、生命指征评估
1
评估 伤情 原因
2
评估 意识、呼吸、 脉搏或血压、 尿量 创面变化
3
评估 重症患者继发 感染的征象
三、急救处理
现场急救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冷水连续冲洗或浸泡
初步估计伤情
迅速脱离热源
现场急救
急诊治疗
1. 轻度烧伤 创面处理
伤及真皮浅层
伤及皮肤真皮层
深Ⅱ
全皮层甚至达
Ⅲ
到皮下、肌肉 或骨骼
烧伤伤情分类
轻度
中度
重度
特重
总面积 9% 以下的Ⅱ度 烧伤
Ⅱ度烧伤总面 积达10%~ 29%
Ⅲ度烧伤面积 在9%以下
烧伤总面积30 烧伤总面积
%~49%
50%以上
Ⅲ度烧伤面积 Ⅲ度烧伤面 10%~19% 积20%以上
烧伤皮肤的层次
Ⅰ度 烧 伤
肩背倒立倒水法
扶膝倒水法
第二节 中 暑
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
中
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
暑
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
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
中暑的致病因素
高温环境作业 温度>32℃、湿度> 60% 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
主要内容
1
临床特点
2
生命指征评估
3
急救处理
2. 创面的最突出特点为皮肤的 创面很小,而皮肤下的深度组织 损伤却很广泛
主要内容
1
临床特点
2
生命指征评估
3
急救处理
一、临 床 特 点
电击伤
全身表现
1. 轻者可仅出现痛性肌肉收缩、 惊恐、心悸等,重者可致意识丧 失、休克、心跳呼吸骤停
2. 重视患者有多重损伤的可能性, 包括强制性肌肉损伤、内脏器官 损伤和体内外烧伤
局部表现
1. 严重烧伤常见于电流进出部 位,皮肤入口灼伤比出口处严重, 烧伤部位组织焦化或炭化
二、生命指征评估
1
评估 中暑原因 损伤持续时间 开始施救时间
2
评估 轻重度 体温 水电解质紊乱
3
观察 意识、脉搏、 呼吸、血压、 肌张力、尿量
三、急救处理
防治脑水肿和抽搐
吸
补
氧
液
急救处理
降
通风
温
低温
综合与对症治疗
中暑抢救
第三节 冻 伤
冻伤
1.概 念
即冷损伤 (cold injury), 是低温作用于机 体的局部或全身 引起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