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感:《起跑线》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a99529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0.png)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电影〈起跑线〉观后感》前几天看了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电影里的主人公拉吉和米塔夫妇,为了让女儿皮娅能进入所谓的名校,那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他们先是搬到了富人区,试图融入那个圈子,却发现自己怎么都格格不入。
拉吉原本是个土生土长的小裁缝,在市井中长大,虽然生意做得不错,赚了些钱,可他身上那股子烟火气怎么也改不掉。
米塔呢,一心想让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为上等人。
就说他们搬到富人区后参加的那个聚会吧,拉吉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的西装,米塔则穿着华丽的纱丽。
其他人都在优雅地谈论着高尔夫、马术之类的高端活动,而拉吉呢,一开口就是自己店里的生意经,那场面,别提多尴尬了。
为了通过名校的面试,他们给女儿报了各种培训班,什么礼仪课、英语课、数学课……皮娅小小的年纪,每天被这些课程排得满满当当,连玩耍的时间都没有。
看着皮娅那疲惫又迷茫的眼神,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记得有一个场景,皮娅在练习用英语回答面试官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她磕磕绊绊地说着,眼里满是紧张。
米塔在一旁着急地纠正,声音越来越大,皮娅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现实中无数家长和孩子的影子。
后来,他们发现走正常途径进不了名校,居然打起了装穷骗取贫困生名额的主意。
于是,一家人又搬到了贫民窟。
这贫民窟的生活,那可真是苦不堪言。
没有干净的水,没有电,到处都是垃圾和苍蝇。
拉吉和米塔哪里过过这样的日子啊,可没办法,为了女儿,他们只能咬牙坚持。
在贫民窟里,他们结识了善良的希亚姆一家。
希亚姆虽然穷,但他为人热情真诚。
有一次,拉吉和希亚姆一起出去找工作,顶着大太阳站在路边等车。
那车一辆辆地过,就是不停。
好不容易来了一辆,大家一拥而上,拉吉被挤得东倒西歪。
希亚姆在旁边一边护着他,一边使劲往车上挤,还不忘喊着:“兄弟,咱们一定要上去!”最后,他俩总算是挤上了车,可身上的衣服都被扯得皱皱巴巴的,满头大汗,狼狈极了。
还有一次,米塔不小心把家里好不容易领到的水打翻了,她急得直哭。
起跑线电影的观后感5篇
![起跑线电影的观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2ee5b327d3240c8547ef34.png)
起跑线电影的观后感5篇起跑线电影的观后感作文(1)今天上午,老师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印---《起跑线》。
这部电影讲的是:拉吉和米塔为了让自己的女儿皮娅上一个好的幼儿园;想尽了各种方法:换房子、上提高班、找关系、扮穷人……终于把皮娅送进名校。
影片最后,因为父亲良心的拷问,皮娅最终还是去上了公立学校。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皮娅的父母为了让皮娅上一所好学校而付出的努力。
我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的,为了我以后的人生更加美好,从小就给我报补习班,让我长大可以有自己的特长,花了很多钱、付出了很多辛苦。
爸爸每天努力地工作,起早贪黑。
有一次,爸爸得了重感冒,但为了工作爸爸并没有去医院,结果在第二天爸爸咳嗽加重了,迫不得已在屋子里打吊水,刚打完吊水就又去工作。
医生建议在家休息,但爸爸还是执意去上班了,那时我就在想: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记得还有一次,我下学的时候下了暴雨,我当时没有带伞,就在我以为自己要淋成一个落汤鸡时,我看见妈妈像救星般向我走来。
我急忙跑过去抱住妈妈,妈妈什么也没说,拉着我的手往前走。
到十字路口时,地上的水已经淹到了膝盖的位置,妈妈把伞给我,二话不说地把我背起来,蹚过去。
回到家时,妈妈的裤子和鞋子都已经湿了,我赶紧去把毛巾拿过来让妈妈擦,妈妈当时还笑着夸我:“宝贝,真孝顺呀!”其实,妈妈才应该是被夸的那一个。
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爸爸妈妈任何举动都是为我们好,即使有时候是训斥我,也是为了不让我们再犯这个错误!我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学习,长大了孝顺爸爸妈妈。
起跑线电影的观后感作文(2)《起跑线》中女主人公的爸爸是一位富甲一方的大亨,虽然财力雄厚,但是因为经营的是时装店而被所谓的“贵族”嫌弃,即使搬到了市区的市中心,拥有一栋豪宅,为了女主人公能够顺利融入“贵族”群体,交到朋友,还特地迎合“贵族”的各种生活习惯,小到穿什么衣服,摆放什么家电,聚会时喝什么酒,怎么喝,甚至将自己的日常语言——印地语,硬生生改成了高大上的英语。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4dbe31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7.png)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电影是一种受众欣赏和思考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故事和视觉效果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思维。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起跑线》的电影,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友情和成长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运动员,他从小就热爱田径运动,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
然而,由于各种家庭原因,他的梦想一度被打破。
电影通过展现他与家人、朋友和教练之间的互动,揭示了他如何克服困难并重新找到自己的起跑线。
电影的剧情紧凑且扣人心弦。
从一开始,观众就被吸引进入故事中,想要了解主人公的命运和他将如何解决问题。
故事情节不拖沓,节奏紧凑,每个场景都贴合主线发展。
这种剧情上的张力和紧迫感使观众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此外,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突出。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情感冲突,他们的行为和对话帮助推动故事的发展。
主人公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给了他勇气和动力。
教练的教导和支持帮助他找回了自信。
这些角色的塑造使得观众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并思考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
除了故事和角色,电影的视觉效果也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运动场上的激烈比赛和激动人心的瞬间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澎湃。
同时,电影在画面上运用了一些独特的手法,比如缓慢镜头和快速剪辑,使整部电影更具动感和节奏感。
这些视觉效果的运用增强了故事的表现力,也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和体验其中的情感。
电影《起跑线》所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关于坚持、勇敢和奋斗的。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之路,观众可以看到他在困难中不断努力的过程,以及他应对挑战和逆境的勇气和决心。
电影通过展示他的故事,鼓励观众在人生中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不断向前,追寻自己的梦想。
总之,电影《起跑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精心塑造的角色和出色的视觉效果,打动了观众,并向人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信息。
这部电影让我深思人生的道路,勇于追寻梦想,并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坚持不懈。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1000字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096c09631b765ce04081473.png)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有感1000 字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有感1000 字近来一家三口去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电影反响的择校热问题,相信会引起很多中国家长的共鸣。
对于一般家庭可否有必要送孩子上名校,名校可否华而不实满足虚荣,怎样培养健康、快乐、和蔼的孩子,这些问题也许能在电影里找到答案。
电影讲了印度德里一此中产阶级家庭拼尽全力送孩子上名校的故事。
主人公拉吉是一个时装店老板,在妻子的煽动下,为了让年幼的女儿上一所名校,不惜全家迁居到名校旁的富人区,全力融入富人圈子未果。
拉吉高价报了帮助上名校的咨询机构,依照咨询顾问的要求进行了各种努力仍未被名校录取。
听有名校订贫困家庭孩子有录取名额,又咬牙假扮穷人,搬到穷人区生活,接受名校派来的检查员的审察。
拉吉一家因为语言、生活习惯等原因无法融入富人社会,又因犯难以适应艰辛条件等原因难以融入基层社会,闹出了很多笑话。
电影既展现了丰饶集体的攀比、虚荣和虚伪,还生动展现了贫困人民的勤劳朴实、聪颖和蔼。
拉吉一家假扮穷人,认识了和蔼、勤劳的希亚姆一家,碰到他们无私的帮助。
电影观众是知道拉吉家不缺钱,施助者希亚姆家世代贫困,却教拉吉挤公交,带着他在工厂干活,把自己的薪水分给他,甚至不论自己生命安全去“碰瓷” ,将获取的送拉吉交孩子学,果阴差阳,人希姆的孩子却没上名校,拉吉的孩子入了,希姆掏他祝⋯⋯,看到里我的眼睛湿了。
想起美国作家芭芭拉 . 艾瑞克的《我在底的生活》,写的就是作者扮演成人体底者的辛苦奔忙和生活的无助,照着部影看,苦的辛酸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电影后边也展了拉吉正自己的欺而努力,包括匿名捐助公立学校,到名校提出放弃孩子学籍,并当众述自己的故事,孩子从名校休学,去上一般的公立学校等。
家,若是要孩子名校,必然要考下自己的情况,不要盲目攀比,虚荣心所累。
看了影,素来教育孩子充自信的我开始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
近来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梭的《弥儿》,领悟到不多干、放手孩子自己成的重要性。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800字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ad2946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0.png)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800字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800字1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对印度父母为女择校演绎“孟母三迁”的故事,虽然题材聚焦当下热门的择校话题,却在点映时让不少观众乐出声。
多数观众表示观影过程非常轻松愉悦,也有部分观众表示有些情节让自己哽咽,不刻意煽情,但有着感同身受的力量。
虽然电影中涉及到择校、学区房、入学面试等现实元素,但导演却选择了用轻松的喜剧来呈现,不仅能从电影中照见现实,更能从这对印度夫妻身上看到爱的力量,尤其是片中拉吉和米塔这对夫妻为了女儿入学搬到贫民窟学区房后“水土不服”的情节,更是让人又好笑又心酸,“原本以为印度电影就是燃,就是感动,没想到可以这么欢脱,还能让人思考更多”。
亦有观众表示《起跑线》打破印度电影的煽情套路“个人觉得好看过《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更好笑,也更贴近我们的现实”。
据了解,电影《起跑线》在印度上映时就曾引发媒体和观众的讨论,票房成绩与同期上映的《神秘巨星》不相上下,更在有“印度奥斯卡”之称的Filmfare中力挫《神秘巨星》获得最佳影片的殊荣,同时伊尔凡·可汗所饰演的拉吉更摘得最佳男主角奖项。
不少观众表示影片中父亲的角色有温度,有厚度,“吵不过妈妈的时候,特别可爱”,“为了女儿很拼命,也有很多手腕,但没有丢失良心”。
不少带着孩子参加点映的家长觉得这样题材的电影国内太少,“这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没想到孩子很喜欢”,“我孩子说这是他的心声,我可能要重新考虑他的教育问题了”。
该片在年轻观众当中的认可度也颇高,“忍不住深思”,“在职场上有时会被逼得无路可走,就像(电影里)爸爸那样,但他的选择确实感动了我”。
该片点映时,不少观众对于妈妈米塔的焦虑感同身受,执意要上最好的学校,进行最好的教育,认为这和当下的情况太过相似,有年轻女观众分享自己的经历,“想起那年中考没有考上时我妈的样子,真的心疼,女主角演的真好”。
电影《起跑线》中这对活宝夫妻为了让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从普通人家“穿越”到上流富人区,又“穿越”到贫民窟,在妈妈米塔一次又一次对“最好”的追求中引发层层笑料,同时也带来思考——所谓的最好,对于孩子而言真的是最好吗?不少观众很认同父亲拉吉最后的演讲,认为现实很强大、择校很重要,但“成为什么样人更重要”,拉吉那句台词“如果你都不是一个好人,那你就不可能做个好老公或者好爸爸”,引发了他们的强烈认同。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59cb45e6529647d2628526e.png)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教育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对于”放养式”和”精英式”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争论从来都未曾停息。
这个寒假,我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更是挖掘了二者的内涵,引人深思。
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起初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精英式的教育才能锻炼出卓越的竞争力,方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机制中夺得先机。
这种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因为他们的亲身经历。
这对夫妇在生意场上小有成就,但作为贫苦出身的他们,不会英语,也缺失高等教育,顶着”暴发户”的帽子,让他们饱受上流社会的唾弃,且与上流生活格格不入。
丈夫拉吉曾质疑是否有必要挤破脑袋让女儿上名校,但妻子米图非常激动地表示,”我们不能让皮雅接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因为她觉得正是因为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他们才只能待在中产阶级,接着她又表示,好的学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语教育,而英语在印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的象征。
”令人印象颇深的是拉吉第一次为女儿报名,缺乏经验,结果排在了很后面,因为很多家长都提早排队,有的甚至凌晨12点就来了,为了确保位置不被抢走,甚至就地睡觉。
事实就是没有父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排队无果,拉吉则高价寻求名校咨询机构,按照咨询顾问的要求进行了各种努力仍未被名校录取。
后来听说名校对贫困家庭孩子有录取名额,又咬牙假扮穷人,搬到穷人区生活,接受名校派来的调查员的审核。
最终他们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名额。
但最让人心酸的莫过于拉吉的贫民邻居,他为了给孩子凑足学校收取的课外活动费用,只得冒着生命危险去碰瓷。
这种情况,当然是比较极端,甚至说是过于戏剧化,但它确实反映出,在争夺教育资源的路途上,穷人已经被逼上绝路。
此情此景也让拉吉意识到了自己正剥夺了一个穷人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
而后拉吉为纠正自己的欺骗而努力,匿名捐助公立学校,到名校主动提出放弃孩子学籍,并当众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孩子从名校退学,去上普通的公立学校等。
影片的最后我们才从女儿皮雅的脸上看到那久违的轻松的笑容,这笑容里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是一种重获自由般的喜悦。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有感优秀7篇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有感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1e18c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e.png)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有感优秀7篇《起跑线》观后感篇一刚刚,看了一个短片,叫《起跑线上的较量》,这部短片是讲的是中国专家带着自己的学生到日本武石小学交流,不与日本小学生交流,直接不知道什么叫“输在起跑线上〞。
在日本,大人对小孩要求严格,不溺爱小孩子,武石小学的午餐既简单,味道又一般,可是,孩子们都吃的干干净净的,不剩下一粒米,不放过一滴汤。
专家刚进来的时候,看见一些比我们个子小的小孩子,他们看起来是一年级的他们提着一个比水桶还沉的牛奶箱进来了,当专家问他们是谁的时候,翻译说,他们在帮食堂里的厨子干活儿,每天都会抽签抽到一个班,有些时候,会连续好几天都抽到一个班,他们也不抱怨。
日本的小孩,在等着专家和他的翻译以及他的学生们,如果他们不来,日本的小孩就不动筷子,日本的小孩非常懂礼仪。
日本学生送给国家代表队的礼物是一个用画笔亲自画的帽子。
一个日本女学生帮专家解开了牛奶的绳子,还帮一些中国学生解开了绳子,好懂得礼仪呀!中国的学生一解开绳子,就有日本学生来收拾瓶盖和绳子。
塑料包装要放到1号垃圾桶里,纸质包装要放到2号垃圾桶里。
我们中国人问:“你们快乐吗?〞他们说:“快乐!〞他们问我们中国人同样的问题,国家代表队的学生们却有的沉默,有的说:“不快乐!〞这一点,明显看出了中国小孩子的不知足有多么的严重。
日本学生根本上所有人都把饭菜吃光了,虽然《悯农》这首诗是中国人写的,但是看起来,日本人貌似比中国人了解这一句了解的更透彻!!!!!看到短片里的中国学生剩饭剩菜有这么多,作为中国人读后感,我都感到脸红。
吃完饭后,很多日本学生都自觉的抢着活儿干,有的虽然是低年级小朋友,可是却如此的有逻辑性!!他们不用老师分配干什么活,他们直接自己找活儿干!这一点,他们的一年级都比我们五年级学生做得好!连一个一年级的女生都提着和水桶差不多沉的大号饭桶!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地方要向日本学生学习,不然,我们就要“输在起跑线〞上了!!!《起跑线》观后感篇二自从我看了起跑线上的较量,我就发现自己身上有好多缺点,干的事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做到完美,我一直在反思。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f3d921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f.png)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起跑线》是萨基特·乔杜里执导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孩子能够从小就获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巅峰而绞尽脑汁择校的故事。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起跑线的观后感,欢迎借鉴!起跑线观后感1《起跑线》是2017年5月上映的印度电影,明晚西大教育部的儿童剧场要播放的一场电影,我忍不住好奇心,提前搜来看了。
说实话,感触很深,也很多。
昨天心理学课,老师讲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从0岁开始讲起,一直讲到65岁以后,其中重点就是中学以前的儿童教育。
而儿童教育的重点又是作为家长能实施的家庭教育,不得不说,做一名好家长太难了。
0-1岁,是建立婴儿信任的时期,母乳一定是要让婴儿吸够(一定是母乳才行,喝奶粉也得用小口径的),吮吸的时间越长越好。
如果这个时期没有这样做的话,在后面的阶段会出现孩子咬手指头、咬铅笔头等习惯,也会养成一个人能讲很久的废话来满足口唇的欲望。
另外国学教育也很重要,孩子玩耍时可以放点国学经典朗诵或者英语,过几天你背上一句,孩子可能就不自觉地接了下一句。
这个时期要大力培养孩子的习惯。
2岁,要进行早期的性教育,让孩子不要认为性这个东西是羞耻的,而且也要让孩子能进行自我保护。
绘本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我是从哪里来的》等等)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此时是发展孩子独立、自我的时候,给孩子多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一句话是对孩子侵权就等于犯罪,孩子的能力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弱,孩子比我们想得要强大很多。
要给孩子能跳起来摘得到的桃子。
另外如果你让孩子帮忙做事的话,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此时国学经典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了,要告诉孩子首孝悌次谨信等等。
其次像穿衣服之类精细动作要提早训练,前一天晚上玩儿扣扣子游戏可为第二天早上起床不浪费时间做准备。
3-5岁,此时是要建立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目标明确、勇于表现。
父母要善于为孩子搭舞台,让孩子在其他人面前可以表现,要有一技之长。
中小学作文素材:电影《起跑线》观后感400字
![中小学作文素材:电影《起跑线》观后感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7d2c03003d8ce2f00662388.png)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400字
昨天,我就把所有作业都完成了,妈妈说今天要带我去莫沟踏青,可出门一看,风太大了,于是我们就改变计划,决定去看电影。
我们看了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影片讲述了一对父母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想尽了各种办法,他们在学校周围买房子,和孩子一起去培训机构学习,甚至还去求别人,但都没有成功。
在无意中,他们得知这所学校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名额是给贫困生的,于是他们假扮成穷人,搬到了贫民区,在这里,他们结实了许多心地善良的穷人,有一位朋友甚至为了给他的女儿筹到学费,竟然跑到马路中间被车撞,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动了,这位朋友虽然很穷,但他为了朋友,冒那么大的风险。
最终,他们的女儿终于被录取了,但他朋友的儿子却没有被录取,他最终觉得,是他自己窃取了朋友儿子上最好学校的资格,他让女儿离开了那所贵族学校,去了他所资助的公立学校和朋友的儿子一起上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做为一名学生,体会到了父母为了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情。
我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为我做了那么多事情,虽然有时候我也觉得他们是错误的,但我现在明白了,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是为了我。
Tips: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体现。
写作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
《起跑线》电影优秀观后感5篇
![《起跑线》电影优秀观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5c1a1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7.png)
《起跑线》电影优秀观后感5篇《起跑线》用缤纷的色调和诙谐的调侃连接了教育不公、贫富差距、数典忘祖、社会卑视链、子女培育目标和人性异化等主题,结尾的处理让人惊喜连连,挖苦意味十足。
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最新《起跑线》电影优秀观后感,盼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
最新《起跑线》电影优秀观后感1清明假期,与妹妹一起去看印度电影《起跑线》。
影片主要是围绕孩子的教育绽开。
仆人公是一对中产阶级的夫妇,住在小城市,生活过的`比较富足。
然而,随着为女儿选择学校,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为了让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们在大城市里买了房子,开头了为孩子上学的拼搏之路。
如询问培训班,学习面试的技巧;为了让孩子能够交到伴侣,在家进行party,结果事与愿违。
男仆人公为了给孩子报名,半夜就去排队,然而还有比他更早的。
一番折腾之后,孩子未被录用,缘由是他们的虽然有钱,但是由于是服装店老板而未被录用。
学校有给贫困生的名额,他们就又搬家去贫民窟。
最终孩子被学校录用,然而另一个贫民的孩子没有被录。
仆人公为了弥补,开头资助公办学校。
男仆人公觉得他们剥夺了贫困孩子上学的名额,于是去找校长说明状况。
然而,结果却是校长很赞成他的做法,情愿接受富人的孩子而不愿接受穷人的孩子,穷人的孩子在这最好的学校是待不下去,没有足够的金钱。
故事的最终,男仆人公在孩子们的毕业典礼上向大家坦白了自己所做的,承认自己过错的同时也指出了教育被商业化了。
最终男主将女儿送到公立学校就读。
影片主要反应的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教育被商业化,有钱人的孩子上最好的私立学校,全英文教学,而穷人的孩子只能送进进基础设施很差的公立学校。
影片的结局是一种抱负状态,但现实中许多人还是拼尽全力让孩子上最好的私立学校。
这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严峻失衡,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
关于教育,现实当中有很多的问题,重点学校门槛很高,其背后就是经济的较量。
如昂扬的择校费。
在应试教育的选拨制度下,分数是仍旧是最主要的衡量标准。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600字体会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600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ac7dcd1c850ad02df804107.png)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600字体会电影《起跑线》观后感600字体会《起跑线》,在看之前在网上看了简介。
感觉挺好。
看了之后,感觉是隔靴搔痒。
故事是这样的。
在印度的旧市街,生活着拉吉他们家,拉吉家是裁缝。
青年的拉吉在这里遇见了米塔,一见钟情。
于是之后两人结婚了。
后来孩子要上幼儿园,米塔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不能像她们一样生活在下层社会,必须去上流社会。
米塔每次讲起女儿的未来,总以吸毒结束。
经过严格的培训,他们的女儿还是被刷了下来,原因是拉吉虽然是旧市街的大亨,但是只是个生意人。
于是拉吉又到处求人可是依然一筹莫展。
就在这是,他听说有25%的贫困名额后就造假递交了贫困证明,在得知还要上门审查后还搬进了贫民区,装起了穷人。
在贫民区,他们结识了善良的夫妇,那对夫妇帮助他们适应穷人的生活,甚至为了他们女儿的学费差点被车撞死。
可是,最后他们的女儿进了,那对穷夫妇的儿子却被刷了下来。
两人很内疚,就感觉是他们的女儿挤掉了那对穷夫妇的名额。
拉吉就资助了公立学校来求得心安。
可是没想到,最终谎言还是被拆穿,那对穷夫妇无意间发现了他们是富人的事实。
最后,穷夫妇选择不告他们。
可是,拉吉幡然醒悟,他放弃了私立学校,让女儿进入了公立学校,和那对穷夫妇的儿子一起。
拉吉最后在私立学校的入学典礼上进行了自我反省和对这种严重阶层社会的抨击,可是下面的上流社会们并没有任何触动,故事到此结束。
为什么我感觉是隔靴搔痒呢?因为,私立学校的校长说了,你要到哪里告我呢?政府,警察?他们的孩子也在这里上学呢!也就是说,这种阶层划分是整个社会的现实单靠一人是无法改变的。
就像现在结婚要买房一样,整个社会都这样,是无法改变的。
想起了杀老师曾经说过,当你们走进社会,你们会发现社会上好多事情都和你们想象的不一样,但是,你们只能适应因为你们没有能力改变。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600字体会《起跑线》,在看之前在网上看了简介。
感觉挺好。
看了之后,感觉是隔靴搔痒。
故事是这样的。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01d46a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2.png)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电影《起跑线》是由某某导演执导,于某年上映的一部影片。
它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讲述了一群热爱跑步的年轻人在面对生活困境和挫折时,通过奋斗和努力实现自我的故事。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深受感动,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首先,电影《起跑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其真实的情感表达。
影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其中的人物和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年轻人面对就业、爱情、家庭等各种压力和困扰时的无助和彷徨,给观众们带来了共鸣。
电影中人物的情感细腻真实,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追求,观众仿佛就站在角色们身边,与他们一同经历他们的考验和成长。
其次,影片所展现的奋斗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主人公们都是年轻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于跑步的热爱和追求。
在他们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
有人家境贫寒,为了支付跑步的费用不得不打工。
有人面临着家庭和爱情的压力,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去战胜了这些障碍。
电影中勇敢追求梦想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观众,使人们意识到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我的价值。
最后,电影《起跑线》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主人公们的奋斗历程,观众们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甚至迷茫不已,不知道该如何前行。
然而,当我们看到主人公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时,他们从容地接受着,不屈不挠地追逐梦想,这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与启迪。
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起跑线,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和毅力去站在起跑线上,迎接人生的挑战。
总的来说,电影《起跑线》是一部非常感人且触动人心的影片。
它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奋斗精神和启迪思考,向观众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信息。
观看该片后,我深受启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比赛,起跑线只是一开始,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在人生路上的奋斗和努力。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be41a5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7.png)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电影〈起跑线〉观后感》前几天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电影里的这对夫妻,为了让孩子能进所谓的名校,那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把为人父母的焦虑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种种经历,让我这个旁观者都忍不住跟着紧张、着急,同时又觉得好笑。
男主拉吉是个服装店老板,生意做得还不错,家里经济条件挺好。
妻子米塔呢,一心想让女儿皮娅接受最好的教育,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他们决定从住了多年的平民区搬到富人区,就为了能让女儿有机会进入名校。
刚搬到富人区的时候,那场景可太逗了。
拉吉和米塔夫妻俩完全不适应那里的生活,周围的邻居们一个个看起来都特别“高大上”,说话做事都有一套自己的规矩。
拉吉呢,还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样子,穿着也比较随意。
有一次,他们去参加一个聚会,拉吉穿着自己觉得挺不错的衣服就去了,结果到了那儿才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个异类。
别人都是西装革履、礼服飘飘,他站在中间显得格格不入。
米塔在旁边那个着急啊,一个劲儿地给他使眼色,拉吉自己倒是没心没肺,还跟人家有说有笑的。
为了能让女儿在名校的面试中表现出色,米塔给女儿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可怜的小皮娅,本来正是玩耍的年纪,却每天被各种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学英语、学跳舞、学画画……看着孩子那疲惫的小脸蛋,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有一次,皮娅因为太累了,在上课的时候睡着了,米塔气得不行,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
可拉吉心疼女儿,说孩子太累了,需要休息。
夫妻俩为这事儿还吵了一架。
名校的面试开始了,家长们一个个紧张得要命。
有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被录取,把自己包装成什么社会精英、慈善家。
拉吉和米塔也精心准备了一番,结果还是没被录取。
这可把米塔急坏了,天天在家哭哭啼啼的,拉吉也没办法,只能到处想办法。
后来,他们听说还有贫困生的名额,于是又动了歪心思,假装成穷人去申请。
这一段经历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他们搬到了贫民窟,过上了艰苦的生活。
没水没电那都是常事儿,吃的东西也特别简单。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400字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851e306dd36a32d72758110.png)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400字第一篇又一部印度高分电影来了!关于这部电影,网友的评价是:“已经不想再问为什么我们拍不出来这样的片子了”很简单,因为这部影片跟《摔爸》、《神秘巨星》一样:反映社会现实,批判社会不公!而这次,它把炮口对准了:教育问题。
整部影片,以“为女儿择校”这样一个极小的角度切入,用喜剧化+戏剧化+生活化的方式,层层深入反映了当下印度社会种种现状:中产焦虑、贫富差距、阶级对立、社会不公等等。
电影叫做《起跑线》,名字起得相当传神。
因为,我们都熟悉的一句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趣的是,看来很多印度人也认同这个观点。
换言之,中国人认为,教育可以决定人的命运。
印度虽然是与中国文化迥异的国家,但也认同这个观点。
拉吉和塔的女儿皮娅很快就要上幼儿园了。
在爸爸拉吉的眼里,这是一件很好搞定的事情,哪一所幼儿园都可以让孩子接受教育。
但妈妈米塔的想法就与此大相径庭:米塔会将没有进入一所顶尖幼儿园的恶劣后果无限扩大到孩子的一生,一定要皮娅进入国内最顶尖的四所学校之一,这样才算帮助女儿皮娅赢在了起跑线。
拉吉事业成功,并且有一个当代女性特别欣赏的特点:凡事以老婆大人的要求为标杆。
于是,拉吉夫妻俩想尽了种种办法,拼尽全力也要把皮娅送进最好的德里文法学校。
两人从平民区搬进富人区,和皮娅一起在培训班接受面试训练;全身穿满大牌只为了看起来更像富人;在以富人身份申请名额失败时,又假扮穷人举家搬到贫民区,直到终于拿到入学名额才又回到富人区——颇有“孟母三迁”的意味。
从所拥有财富数量的角度来说,拉吉夫妇属于绝对的中产阶级;而从所受教育情况来说,两人又绝对都是平民。
英语已经快要成为印度上流社会的标准用语,正如拉吉所说,“印度就是英语,英语就是印度”,因此,为了女儿能直接进入上流社会,米塔在家里只说英文,经常嘲笑英语说得不咋地的拉吉拼不出单词。
这一情况像极了中国,不是吗?多少有钱的家长不满于孩子在公立学校所受的一般教育,花多少钱也要让孩子进入私立学校,接受备受推崇的“个性化教育”,以为这样才是给孩子铺垫好了成功的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观感:《起跑线》
电影观感:《起跑线》
文/non
《起跑线》又一部印度电影,最近两年印度电影质量直线上升,连我这种只喜欢看赵丽颖主演电视剧的小女生,也爱看起了印度电影,从今年的《摔跌吧!爸爸》,《神秘巨星》年初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都让人很感动!印度电影对故事和情节的把控越来越炉火纯青。
《起跑线》这是一个中国电影不敢轻易尝试的教育题材,全世界的家长都为之焦虑的话题,本片以一种轻松诙谐的现代宝莱坞独有的风格展现出来,让人眼睛一亮,不得不佩服印度电影的发展速度。
本片的男主人吉拉,为了女儿皮娅能进名校,先是买了一栋豪宅,努力打扮成一个上流人士.
然而却出尽各种笑话。
最后这里的名校并没有录取皮娅,原因竟然是,学校不想录取一个只知道卖衣服不懂教育商人的女儿。
吉拉很沮丧,他想不明白。
米图妈妈是一个受过英语教育的人,她太清楚一个好的学校是皮娅的重要性,于是她给吉拉压力。
吉拉振作精神,打算用钱去贿赂,他提一袋子钱来到了校长办公室,没想到在等候的时候,恰好看到跟他一样想法被赶出来的人。
这条路行不通又被一个好朋友指点,去抢占贫困生25%的名额。
冒充贫民填报资料,原以为能蒙混过关,没想到被人举报,要求实地去考察报名者家庭住址。
就这样,一家人不得不搬到贫民窟,假扮贫民生活。
来到这里认识了本片的男二正义哥一家,虽然贫困却努力生活的一家人,他帮助吉拉找工作,教会如何贫穷的生活。
两家人相处地很愉快,最后吉拉通过了学校的考察,女儿皮娅幸运的拿到了这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而很遗憾的是正义哥家的小孩没有被录取。
吉拉很愧疚,怀着无法言语的心情离开了贫民窟。
每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而做出一些顺应社会,违背良心甚至趋炎附势都无可厚非。
也许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可是吉拉他选择了,不,他来到了校长办公室,把一切都告诉了校长。
可是校长却表明即便如此,也不会再去录取一个贫民窟的孩子。
原来即便出身贫民的校长也同样看不起贫民百姓。
他找到当时考察他家的老师,在学校的晚会上,一群可爱的学生表演了多才多艺的
演出,全场热血沸腾。
大家都为之喝彩。
这时,吉拉上前,告诉家长们,这些都是公立学校,也就是贫困学校的学生。
家长们都停止了鼓掌。
只有女主勇敢站起来支持她的丈夫!
来到了影片的结尾,纵使这对父母费尽心思去坚持自己并试图感染其他人,纵使台下也有人企图表示认同,最终走出这所学校的也只有这一对父母而已,没有掌声没有后续,教育的不正当竞争依旧坦荡也存在,社会丝毫不受影响地运转。
因为残酷的竞争永远存在。
因为谁也不想输在自认为的起跑线。
一个人纵然改变不了教育的问题,但是改变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学会问心无愧的道理。
这是一个值得让每个人深思和沉默的电影,孩子的教育需要从小抓起,但是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一定要先教会孩子做人,每一个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只在这样,教育孩子,未来孩子才能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