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学案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赤壁赋》习题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自学导航】 一、重点实词: 1、黄泥之坂.2、今者薄.暮 3、顾安..所得酒乎4、不时之须. 5、摄.衣而上6、攀栖鹘之危.巢 7、适.有孤鹤8、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二、重点虚词:指出下列“而”字的意义及用法? 1、归而谋诸妇2、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3、摄衣而上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三、词类活用?
1、顾而乐之
2、草木震动
3、掠予舟而西也
4、横江东来 【课后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巉.(ch án) 蒙茸.(r óng) 黄泥之坂.(b ǎn)B.冯.(f éng)夷栖鹘.(h ú) 戛.(g ā)然长鸣 C.缟.(g ǎo)衣 临皋.(g āo) 羽衣翩跹..(pi ānxi ān)D.揖.(y ī)予 惊寤.(w ù) 松江之鲈.
(l 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顾.(看)而乐之 C.履.(踏,攀)巉岩D.攀栖鹘之危.
(危险)巢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 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D.攀栖鹘之危巢..
(危险的鸟巢)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俯冯夷之.幽宫②燕巢于飞幕之.上
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
C.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无以利世,而适.
类于予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
翩跹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⑤曾明月之几何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披.(分开)蒙茸,踞虎豹B.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C.翅如车轮,玄裳缟.(白)衣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醒) 9.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予乃摄衣而上.
B.履.巉岩,披蒙茸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掠予舟而西.也 10.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凛乎.其不可留也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顾.
安所得酒乎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 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11.对语段内容及形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巉岩”、“栖鹘”等词语在苏轼的另一篇游记《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
B.因为作者对景物感到恐惧,所以“划然长啸”,给自己壮胆,这种心态,在《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
C.语段在表达方法上以记叙、描写为主,边抒情论理,在写法上与《石钟山记》有异曲同工之妙。
D.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的这一幻想,流露了他出世的思想。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指凶狠的老虎和豹子),登虬龙
B.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名)之幽宫
C.梦一道士,羽衣翩跹..(形容道士轻盈的体态),过临皋之下
D.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晚上)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1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古今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B.予乃摄衣而上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②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
③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归而.谋诸妇。②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B.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②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禄升斗之禄
D.①听.其所止而休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6.下列句中加点实词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断.(阻绝)岸千尺
B.履.(鞋子)巉岩
C.木叶尽脱.(凋零,脱落)
D.披.(分开)蒙茸
17.下列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黄泥之.坂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①余亦悄然而.悲②北救赵而.西却秦
D.①将归于.临皋②霜叶红于.二月花
18.名句填空
①霜露既降,。人影在地,,顾而乐之,。
②江流有声,。山高月小,。
19.结合所学过的《前赤壁赋》,比较两篇赋文,问答下面的问题:(每空1分,共5分)
前赋是新秋游赤壁,典型的景象是“、”,后赋是初冬游赤壁,相应景象是“、”;前赋写的是月下泛舟的实事,后者则用道士化鹤来印证前赋中“”的虚幻故事,从而抒发作者超脱的情怀。
20.这篇赋渲染的气氛前后有什么变化
21.孤鹤有什么象征意义
23.末段所写的梦境寄托作者怎样的情思
24.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此良夜何
②顾安所得酒乎
③以待子不时之须
④江山不可复识矣
⑤听其所止而休矣
⑥归而谋诸妇
⑦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⑧予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
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作品鉴赏】
前后赤壁虽都以秋江夜月为景,以客为陪衬,但后重在游、状景,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茸……”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全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白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赋》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之时,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后赤壁赋》沿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优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文中的孤鹤形象更能够让我们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独、寂寞、高贵、幽雅、超凡脱俗的孤鹤历来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鹤是道化升仙的标志,苏轼不仅借孤鹤以表达自己那种高贵幽雅、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现了那种超越现实的痛苦遗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