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与数形结合的思想.
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摘要:在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无处不在,利用好它可以帮助解决较难问题,并提高解题速度。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浅议,探讨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数形结合初中数学数学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近几年武汉中考数学试卷中,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题目屡见不鲜,而且有逐年加强的趋势,可见其重要性。
因此,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际,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中有一些重要内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如:数形结合思想等。
”[1]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指把代数的精确刻划与几何的形象直观相统一,将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相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
利用它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很多难题便迎刃而解,而且解法简便易懂。
数与形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数学表象,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相互转化,即把几何图形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 应用代数、三角函数等知识进行讨论,或者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借助几何知识加以解决,使学生看到“形”能想到“数”, 而看到“数”则能想到“形”,最终达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 [2].初一我们就学习了数轴,它建立起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而,又引入了直角坐标系,它扩大成了有序实数对与坐标平面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到了初二、初三又陆续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我们知道它们跟直线、抛物线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以至于后来的“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实质上就是曲线和方程的对应关系。
正是这些数与形的对应,才促使我们要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相互结合,相互转化,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单元总结与测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单元总结与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直线xsin α-y+1=0的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 )(A)(0,2π) (B)(0,π)(C)[4π-,4π] (D)[0,4π]∪[34π,π)2.已知b>0,直线(b 2+1)x+ay+2=0与直线x-b 2y-1=0互相垂直,则ab 的最小值等于( ) (A )1 (B )2 (C)(D)3.已知直线l 1与圆x 2+y 2+2y=0相切,且与直线l 2:3x+4y-6=0平行,则直线l 1的方程是( ) (A)3x+4y-1=0 (B)3x+4y+1=0或3x+4y-9=0 (C)3x+4y+9=0 (D)3x+4y-1=0或3x+4y+9=04.(2013·厦门模拟)已知直线l 过抛物线C 的焦点,且与C 的对称轴垂直.l 与C 交于A,B 两点,|AB|=12,P 为C 的准线上一点,则△ABP 的面积为( )(A)18 (B)24 (C)36 (D)485.(2013·福州模拟)若双曲线2222x y a b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线段F 1F 2被抛物线y 2=2bx 的焦点分成7∶5的两段,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986.已知双曲线216y -m 2x 2=1(m>0)的一个顶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15,则m=( )(A)1 (B)2 (C)3 (D)47.若PQ 是圆x 2+y 2=16的弦,PQ 的中点是M (1,3),则直线PQ 的方程是( ) (A )x+3y-4=0 (B )x+3y-10=0 (C )3x-y+4=0 (D )3x-y=08.已知圆C 与直线x-y=0及x-y-4=0都相切,圆心在直线x+y=0上,则圆C 的方程为( ) (A )(x+1)2+(y-1)2=2 (B )(x-1)2+(y+1)2=2(C)(x-1)2+(y-1)2=2 (D)(x+1)2+(y+1)2=29.已知抛物线y2=2px(p>1)的焦点F恰为双曲线22xa-22yb =1(a>0,b>0)的右焦点,且两曲线的交点连线过点F,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B1+(C)2 (D)2+10.(易错题)设F1,F2分别是椭圆22xa+22yb=1(a>b>0)的左、右焦点,若直线x=2ac上存在点P使线段PF1的中垂线过点F2,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B),1) (C),1)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2012·广州模拟)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_____.12.若k∈R,直线y=kx+1与圆x2+y2-2ax+a2-2a-4=0恒有交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3.已知直线l1:(a-2)x+3y+a=0与l2:ax+(a-2)y-1=0互相垂直,则a=____.14.抛物线y=-x2上的点到直线4x+3y-8=0的距离的最小值等于______.15.(2012·南平模拟)若点P在直线l1:x+y+3=0上,过点P的直线l2与曲线C:(x-5)2+y2=16只有一个公共点M,则|PM|的最小值为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13分)设直线l的方程为(a+1)x+y-2-a=0(a∈R).(1)若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的方程;(2)若a>-1,直线l与x、y轴分别交于M、N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OMN面积取最小值时,直线l对应的方程.17.(13分)已知动点C到点A(-1,0)的距离是它到点B(1,0倍.(1)试求点C的轨迹方程;(2)已知直线l经过点P(0,1)且与点C的轨迹相切,试求直线l的方程.18.(13分)(探究题)已知椭圆22xa+22yb=1(a>b>0),过点A(a,0),B(0,b)的直线倾斜角为56π,原点到该(1)求椭圆的方程;(2)是否存在实数k ,使直线y=kx+2交椭圆于P 、Q 两点,以PQ 为直径的圆过点D (1,0)?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13分)(2012·三明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0,-1),点B 在直线y=-3上,M 点满足MB OA ∥,MB BA MA AB = ,M 点的轨迹为曲线C.(1)求C 的方程;(2)若P 为C 上的动点,l 为C 在P 处的切线,求O 到l 距离的最小值.20.(14分)(预测题)已知椭圆E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抛物线x 2=-y 的焦点是它的一个焦点,又点)在该椭圆上. (1)求椭圆E 的方程;(2的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不同的两点B 、C ,当△ABC 的面积最大时,求直线l 的方程. 21.(14分)(2012·南平模拟)已知直线l 1:y=2x+m(m<0)与抛物线C 1:y=ax 2(a>0)和圆C 2:x 2+(y+1)2=5都相切,F 是C 1的焦点. (1)求m 与a 的值;(2)设A 是C 1上的一动点,以A 为切点作抛物线C 1的切线l ,直线l 交y 轴于点B ,以FA 、F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FAMB ,证明:点M 在一条定直线上;(3)在(2)的条件下,记点M 所在定直线为l 2,直线l 2与y 轴交点为N ,连接MF 交抛物线C 1于P 、Q 两点,求△NPQ 的面积S 的取值范围.答案解析1.【解析】选D.直线xsin α-y+1=0的斜率是k=sin α. 又∵-1≤sin α≤1,∴-1≤k ≤1.∴当0≤k ≤1时,倾斜角的范围是[0,4π]; 当-1≤k<0时,倾斜角的范围是[34π,π).2.【解析】选B.由题意知2b 1a +-·21b =-1,解得a=22b 1b +.所以ab=22b 1b +·b=2b 1b + =1b b +;又因为b>0,故1bb+≥2,当且仅当b=1b,即b=1时取等号.3.【解析】选D.因为l1与l2平行,所以可设直线l1的方程为:3x+4y+c=0,又因为l1与圆x2+y2+2y=0相切,且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为1,=1,解得c=9或c=-1,因此l1的方程为3x+4y+9=0或3x+4y-1=0.4.【解析】选C.设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则|AB|=12=2p,∴p=6. 点P到直线l的距离d=p,∴S△ABP=12•2p•p=p2=36.5.【解析】选C.设双曲线焦点坐标为F1(-c,0),F2(c,0),y2=2bx的焦点F(b2,0),则222bc72b5c2c a b⎧+⎪=⎪⎨-⎪⎪=+⎩,解得c3ba=⎧⎪⎨=⎪⎩,∴e=ca==6.【解析】选C.双曲线的方程可化为2y116-22x1m=1,所以a=14,b=1m,取顶点(0,14),一条渐近线为mx-4y=0.∵15,即m2+16=25,∴m=3.7.【解析】选B.圆心为O(0,0),故直线OM斜率k=3010--=3,因为弦PQ所在直线与直线OM垂直,所以k PQ=13-,其方程为y-3=13-(x-1),整理,得x+3y-10=0.8.【解题指南】由于圆与两平行线都相切,故两平行线间距离即为直径,只要再求得圆心坐标即可得解.【解析】选B.因为两条直线x-y=0与x-y-4=0平行,故它们之间的距离即为圆的直径,所以,所以设圆心坐标为P(a,-a),则点P 到两条切线的距离都等于半径,,解得a=1,故圆心为(1,-1),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1)2=2.9.【解析】选B.由题意知,p2=c,即p=2c由22222y 2px x y 1a b ⎧=⎪⎨-=⎪⎩得b 2x 2-4ca 2x-a 2b 2=0 *由题意知x=c 是方程*的一个根,则有 b 2c 2-4a 2c 2-a 2b 2=0 即c 4-6a 2c 2+a 4=0 ∴e 4-6e 2+1=0 又e>1∴e 2=3++1. 10.【解题指南】根据|F 1F 2|=|PF 2|转化为点F 2到直线x=2a c 的距离小于或等于|F 1F 2|来寻找a,b,c 之间的关系,从而求解.【解析】选B.根据题目条件可知:若直线x=2a c 上存在点P 使线段PF 1的中垂线过点F 2,则|F 1F 2|=|PF 2|,可转化为点F 2到直线x=2a c 的距离小于或等于|F 1F 2|,亦即2a c -c ≤2c ,解得22c a ≥13,所以e,1).11.【解析】设2a 、2b 分别为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依题设有4b=2a,即a=2b,所以b,所以离心率为e=ca =.12.【解析】因为直线y=kx+1恒过定点(0,1),题设条件等价于点(0,1)在圆内或圆上,则02+12-2a ·0+a 2-2a-4≤0且2a+4>0,解得-1≤a ≤3. 答案:-1≤a ≤313.【解析】因为l 1:(a-2)x+3y+a=0与l 2:ax+(a-2)y-1=0互相垂直 所以,a(a-2)+3(a-2)=0,解得a=2或a=-3. 答案:2或-314.【解析】由抛物线的方程,可设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为(x,-x 2),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224)33-+,所以当x=23时,d 取得最小值43. 答案:4315.【解析】设曲线C 表示的圆心为C(5,0),由题意可知△PMC 是直角三角形,|CM|=4,当且仅当斜边|CP|最短时,|PM|最小.当CP ⊥l1时,|CP|min,此时|PM|最小且|PM|=4.答案:416.【解析】(1)当直线l 经过坐标原点时,该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为0,此时a+2=0,解得a=-2,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y=0,即x-y=0;当直线l 不经过坐标原点,即a ≠-2且a ≠-1时,由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可得2aa 1++=2+a ,解得a=0,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y-2=0.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y=0或x+y-2=0.(2)由直线方程可得M(2aa 1++,0),N(0,2+a),又因为a>-1.故S △OMN =()12a2a 2a 1+⨯⨯++=21a 112a 1++⨯+[()]=()11a 122a 1⨯++++[]≥122⨯[]=2,当且仅当a+1=1a1+,即a=0时等号成立.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x+y-2=0.17.【解题指南】(1)利用直接法列出方程,化简即可.(2)对斜率是否存在分类讨论,根据切线的性质求斜率,进而求出方程.【解析】(1)设点C(x,y),则.两边平方,得(x+1)2+y2=2×[(x-1)2+y2].整理,得(x-3)2+y2=8.故点C的轨迹是一个圆,其方程为(x-3)2+y2=8.(2)由(1),得圆心为M(3,0),半径r=.①若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则方程为x=0,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3≠故该直线与圆不相切;②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为k,则直线l的方程为y=kx+1.由直线和圆相切,得,整理,得k2+6k-7=0,解得k=1,或k=-7.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x+1,或y=-7x+1,即x-y+1=0或7x+y-1=0.18.【解析】(1)由ba,12a·b=12,得,b=1,所以椭圆方程是2x3+y2=1. (2)将y=kx+2代入2x3+y2=1,得(3k2+1)x2+12kx+9=0(*)记P(x1,y1),Q(x2,y2),以PQ为直径的圆过D(1,0),则PD⊥QD,即(x1-1,y1)·(x2-1,y2)=(x1-1)(x2-1)+y1y2=0,又y1=kx1+2,y2=kx2+2,得(k2+1)x1x2+(2k-1)(x1+x2)+5=0 ……①又x1x2=293k1+,x1+x2=212k3k1-+,代入①解得k=76-,此时(*)方程Δ>0,∴存在k=76-,满足题设条件. 19.【解析】(1)设M(x,y),B(x,-3),MB=(0,-3-y),BA =(-x,2),MA=(-x,-1-y),AB=(x,-2),∵MB BA MA AB =,∴x 2-4y-8=0,∴曲线C 的方程为:y=14x 2-2. (2)设P(x 0,y 0),∵y ′=12x,∴k=12x 0. 又∵P(x 0,y 0)在曲线C 上,∴y 0=14x 02-2, ∴l 切:y-y 0=12x 0(x-x 0),即:x 0x-2y+2y 0-x 02=0,∴212=+≥12×2=2,当且仅当:=,即x 0=0时等号成立,此时O 到l 距离的最小值为2.20.【解析】(1)由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0,),故设椭圆方程为22y a +22x a 2- =1(a>2).将点)代入方程得22a +21a 2-=1,整理得a 4-5a 2+4=0,得a 2=4或a 2=1(舍),故所求椭圆方程为2y 4+2x 2=1.(2)设直线BC 的方程为x+m , 设B(x 1,y 1),C(x 2,y 2),代入椭圆方程并化简得4x2+mx+m2-4=0, 由Δ=8m2-16(m2-4)=8(8-m2)>0,可得0≤m2<8. (*)由x1+x2=,x1x2=2m44-,故|x1-x2.又点A到BC的距离为d=m 3,故S△ABC=12|BC|··22 2m(162m)2+-当且仅当2m2=16-2m2,即m=±2时取等号(满足*式),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2±.【方法技巧】解决解析几何中最值问题的常用求法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既可以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也可以出现在解答题中,根据待求量的特点,常用以下两种思想方法:(1)数形结合思想:当待求量有几何意义时,一般利用其几何性质,数形结合求解.(2)函数思想:当待求量与其他变量有关时,一般引入该变量构造函数,然后求最值,但要注意待求量的取值范围.【变式备选】已知椭圆22xa+22yb=1(a>b>0),直线l:y=kx+m交椭圆于不同的两点A,B,(1)求椭圆的方程,(2)若坐标原点O到直线l,求△AOB面积的最大值.【解析】(1)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依题意caa⎧=⎪⎨⎪=⎩,解得.由a 2=b 2+c 2,得b=1.∴所求椭圆方程为2x 3+y 2=1.(2)可得m 2=34(k 2+1).将y=kx+m 代入椭圆方程, 整理得(1+3k 2)x 2+6kmx+3m 2-3=0. Δ=(6km)2-4(1+3k 2)(3m 2-3)>0 (*)∴x 1+x 2=26km13k -+,x 1·x 2=223m 313k -+.∴|AB|2=(1+k 2)(x 2-x 1)2=(1+k 2)22222236k m 12(m 1)(3k 1)3k 1--++[] =2222212(k 1)(3k 1m )(3k 1)++-+=22223(k 1)(9k 1)(3k 1)+++ =3+24212k 9k 6k 1++=2212123312369k 6k +≤+⨯+++=4(k ≠0)当且仅当9k 2=21k ,即k=.经检验,k=*)式.当k=0时,. 综上可知|AB|max =2.∴当|AB|最大时,△AOB 的面积取最大值S max=122⨯21.【解析】(1)由已知,圆C 2:x 2+(y+1)2=5的圆心为C 2(0,-1),半径.由题设圆心到直线l 1:y=2x+m的距离,解得m=-6(m=4舍去).设l 1与抛物线的切点为A 0(x 0,y 0),又y ′=2ax,得2ax 0=2⇒x 0=1a ,y 0=1a .代入直线方程得:1a=2a-6,∴a=16,所以m=-6,a=1 6.(2)由(1)知抛物线C1方程为y=16x2,焦点F(0,32).设A(x1,211x6),由(1)知以A为切点的切线l的方程为y=()211111x x x x36-+.令x=0,得切线l交y轴的B点坐标为(0,211x 6)所以FA=(x1,211x6-32),FB=(0,211x6-32-),∵四边形FAMB是以FA、F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FM=FA+FB =(x1,-3),因为F是定点,所以点M在定直线y=32-上.(3)设直线MF:y=kx+32,代入y=21x6得21x6-kx-32=0,设P、Q两点横坐标分别为x′1,x′2,得x′1+x′2=6k,x′1·x′2=-9,S△NPQ=12|NF||x′1-x′2|=12×3=,∵k≠0,∴S△PQN>9,即△NPQ的面积S范围是(9,+∞).。
数学文化 1
数学文化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任诚、张姿2015年12月3日数学文化讲座学生接触数学文化的意义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高中课标关于数学文化的说明: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通过在高中阶段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高中对数学文化的要求:1.数学文化应尽可能有机地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数学发展的相互作用,认识数学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了解人类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发展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情感和态度;体会数学的系统性、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了解数学真理的相对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以下选题供参考。
(1)数的产生与发展;(2)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与公理化思想;(3)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与数形结合的思想;(4)微积分与极限思想;(5)非欧几何与相对论问题;(6)拓扑学的产生;(7)二进制与计算机;(8)计算的复杂性;(9)广告中的数据与可靠性;(10)商标设计与几何图形;(11)黄金分割引出的数学问题;(12)艺术中的数学;(13)无限与悖论;(14)电视与图象压缩;(15)CT扫描中的数学──拉东变换;(16)军事与数学;(17)金融中的数学;(18)海岸线与分形;(19)系统的可靠性;说明与建议1.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授数学知识时介绍有关的背景文化;可以作专题演讲;也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就某个专题查找、阅读、收集资料文献,在此基础上,编写一些形式丰富的数学小作文、科普报告,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标准)课程名称: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开发者:肖学红郭海珍课程类型:自选课程教学对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每学期18课时课程安排:初一、初二每周一节,初三间周一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模块、主题、单元等框架体系简介引言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喜爱数学第一章数系的发展第二章算法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三章欧几里得及《几何原本》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与数形结合思想第五章几何学的发展第六章随机思想的发展第七章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第八章集合论思想第九章勾股定理第十章韦达定理第十一章名题趣题解析附录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附录二: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附录三:以中国现代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课程实施:一、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二、编写《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系统了解古今中外数学文化知识。
三、在班级中建立数学文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搜集与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历史故事、数学家、名言名题等。
四、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办数学文化知识讲座,然后组织数学文化史知识竞赛。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建立数学园地和数学文化长廊。
六、数学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
课程评价:主要侧重对学生的评价(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或者终结性评价等)。
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与改进措施,有就写点,没有的话可以不写。
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源:1.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2.数学历史名题的教育价值对于那些需要通过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目标,数学历史名题可以使这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为有趣;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自然的,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与解决与大数学家有关,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还难住了许多有名的人物,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这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历史名题往往可以提供生动的人文背景。
平面解析几何
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解决办法是加上“重 合”两字。即,圆的切线是与圆有两个重合交点 的直线。这个定义可以推广到一般圆锥曲线。
6、如何看待解析几何成为教学难点?
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模块中,学生将在平面 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 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并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在“圆锥曲线与方程”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圆锥 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 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 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结合已 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 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以二次曲线为例。二次曲线的方程之所以复杂, 是由于坐标系的任意选取所产生的。如果选取适 当的坐标系,那么曲线方程就可以大为简化,这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标准方程。我们就是通过标准 方程来研究相应曲线的性质的。
4、如何理解圆锥曲线的统一性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是解析几何基 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具体运用。高中学习三种圆 锥曲线是单独展开的,对它们统一性的揭示不够 充分。理解圆锥曲线的统一性至少有三个角度: 统一的来源、统一的定义、统一的方程。
◎统一的来源(圆锥截线的观点)
设圆锥面母线、截平面与轴线的夹角分别为α,θ
☆截面不过圆锥顶点(非退化圆锥曲线)
θ=π/2时,曲线是圆; α<θ<π/2时,曲线是椭圆; θ=α时,曲线是抛物线; 0≤θ<α时,曲线是双曲线. 上述曲线离心率均为cosθ/cosα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选修课程)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第三部分内容标准(选修课程)二、选修课程系列1,系列2说明在完成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希望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系列1,系列2。
系列1是为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包括2个模块,共4学分。
系列2则是为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包括3个模块,共6学分。
系列1的内容分别为: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的内容分别为: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在系列1、系列2的课程中,有一些内容及要求是相同的,例如,常用逻辑用语、统计案例、数系扩充与复数等;有一些内容基本相同,但要求不同,如导数及其应用、圆锥曲线与方程、推理与证明;还有一些内容是不同的,如系列1中安排了框图等内容,系列2安排了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计数原理、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等内容。
系列1选修1-1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正确地使用逻辑用语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无论是进行思考、交流,还是从事各项工作,都需要正确地运用逻辑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学习常用逻辑用语,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利用这些逻辑用语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更好地进行交流。
在必修课程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微积分的创立是数学发展中的里程碑,它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开创了向近代数学过渡的新时期,它为研究变量与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解析几何初步》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解析几何是17世纪数学发展的重大成果之一,其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即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点与坐标、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体会与感悟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和圆几何性质的思想,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1.理解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2.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以及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转化(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3.掌握利用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方法;能用解方程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4.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6.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理解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7.通过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感受“形”和“数”的对立和统一,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动静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观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本章设计意图本章包含了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部分内容。
本章的编写强化了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本章在直线和圆的方程处理上,以学生熟悉的问题(生活实例、数学问题等)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通过师生共同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感受用坐标、方程刻画点、直线、圆等图形的一般方法,逐步体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3-1 第四讲 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 二 笛卡儿坐标系 (共31张PPT)教育课件
在《几何学》的第二卷中,笛卡儿考 虑了曲线的分类及其性质,用代数方程的 直接可解性区分“几何曲线”与“非几何 曲线”.他把复杂的高次曲线也看作几何曲 线(代数曲线),把不能用代数方程表示 的曲线称为“机械曲线”(超越曲线).这 样,笛卡儿开辟了全新的曲线领域.
凡 事 都是 多 棱 镜 ,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看 到 不 同 的 结果 。 若 能 把 一 些 事 看 淡 了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境 , 若 把 很 多事 看 开 了 , 就 会有 个 好 心 情 。 让 聚 散 离 合 犹 如 月 缺 月 圆那 样 寻 常 , 让 得 失 利 弊 犹 如花 开 花 谢 那 样 自 然 , 不 计 较, 也 不 刻 意 执 着; 让 生 命 中 各 种 的 喜 怒 哀 乐 , 就 像 风 儿一 样 , 来 了 , 不 管 是 清 风 拂面 , 还 是 寒 风 凛 冽 , 都 报 以自 然 的 微 笑 , 坦然 的 接 受 命 运 的 馈 赠 , 把 是 非 曲 折 , 都当 作 是 人
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 “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 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笛卡儿解析几何的思想
1637年笛卡儿出版科著名的 著作《方法论》.该书主要是哲 学著作,但包括了3个著名的附 录:《几何学》、《折光》和 《气象》.其中的《几何学》是 他唯一的数学著作.书中阐述了 解析几何的思想,后人把这本书 看作解析几何的开端.
笛卡尔《几何》
第一部分讨论尺规作图,将几 何问题化为代数问题,提出“仅用 圆与直线的作图问题”.
高中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数形结合思想
思想方法专题数形结合思想【思想方法诠释】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所谓的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数形结合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形的直观和数的严谨两方面思考问题,拓宽了解题思路,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数形结合的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二、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问题常有以下几种:1.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求参数的取值范围;2.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方程根的范围;3.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大小关系;4.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几何意义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和证明不等式;5.构建立体几何模型研究代数问题;6.构建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截距、距离等模型研究最值问题;7.构建方程模型,求根的个数;8.研究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性质等。
三、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常见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发挥奇特功效,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画出函数图象,注意函数的定义域;2.用图象法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方程)的解的个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函数的表达式(有时可能先作适当调整,以便于作图)然后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由图求解。
四、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需做到以下四点:1.要清楚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2.要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做好转化;3.要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以防重复和遗漏;4.精心联想“数”与“形”,使一些较难解决的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以便于问题求解。
解析几何解读
解析几何解读解析几何是高考数学三大主干知识之一,从教材看包括平面上的直线和圆锥曲线两部分内容,要求几乎都是理解、分析、应用层面。
解析几何是数学中较为古典和经典的内容,对数学一般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能否从总体上理解学科知识,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基本问题的通性通法是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1.内容与结构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是(1)根据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无论是直线还是圆锥曲线,都是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表述展开。
直线部分,通过点方向式、点法向式、两点式、点斜式、一般式等解决直线方程的确定问题。
通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定性定量(距离、角度)等的计算研究直线的性质。
圆锥曲线章节,先通过对直线和圆的问题,从一般的角度分析曲线与方程的关系,重新阐释解析几何的原理,然后利用统一的定点、距离、定值等表述提出圆锥曲线的几何描述,推导得出相应的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接着利用方程研究圆锥曲线的一些基本性质。
曲线的基本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能表征单一曲线本身的特征量,如直线的斜率、倾斜角、方向向量、法向量、截距等;圆的圆心、半径;椭圆的焦点、顶点;双曲线的焦点、顶点、渐近线;抛物线的焦点、准线等。
第二类为直线与圆锥曲线关系的性质,是否有交点,位置关系,相交之后满足的一些平行、垂直、共点等性质和度量。
理科拓展内容包括参数方程与极坐标。
参数方程的基本原理是将一维的曲线与参数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曲线是点与实数对(x,y)建立一一对应),同样通过对参数的计算研究曲线的性质。
对常见的圆锥曲线,如何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以与几何意义对应,在某些性质的研究中可简化计算。
极坐标是用另外的方式建立点与实数对(ρ,θ)之间建立对应。
因为x,y 都是距离的体现,而ρ,θ一个是距离,一个是角度,因此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涉及角度时,计算会方便很多。
当然,这两部分的要求相对简单,但要理解体会这个原理。
2021解析几何学的诞生及发展范文1
2021解析几何学的诞生及发展范文几何学论文精选10篇之第八篇:解析几何学的诞生及发展 摘要:解析几何的发明归功于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和费马,他们工作的出发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通过把坐标系引入几何中,将几何的"形"与代数的"数"对应起来,从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解析几何学的创立,开始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新时代,在数学思想上可以看作是一次飞跃,它使数学从常量的研究时期进入了变量的研究阶段。
近代数学本质上可以说是变量数学,变量数学的第一个里程碑是解析几何的发明。
解析几何的诞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为17世纪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迫切需要的科学工具,同时也为微积分的创立搭建了舞台,解析几何的诞生是数学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1]. 1解析几何学诞生的背景 古希腊亚历山大时期的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写了八卷的《圆锥曲线》,其中有七卷流传下来,其中的内容被看作古希腊几何的登峰造极之作[2].但当时人们只是从静态的观点来研究圆锥曲线图形的性质的,即把他们看作是平面从不同角度圆截锥体而形成的。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研究行星运动和抛体运动,要求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研究圆锥曲线,即应用坐标几何把曲线看成是物体经过运动而生成的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轨迹。
这些需要将代数学与几何学有机结合,从而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数学领域-解析几何学。
解析几何的真正发明要归功于法国的两位数学家笛卡儿(1596~1650)和费马(1601~1665) , 他们工作的出发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2笛卡儿与解析几何学 笛卡儿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
笛卡儿1596年出生于法国,其父亲是一名律师,他八岁进入教会学校学习。
曾于1617年和1619年两次从军,离开军营后曾到丹麦、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地游学,他的学术研究就是在军旅和游学途中作出的。
1637年,笛卡儿出版了著名的哲学著作-《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通常简称《方法论》,书中有三个著名的附录:《几何学》、《屈光学》和《气象学》,解析几何的发明包含在《几何学》这篇附录中。
解析几何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份
解析几何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一)份解析几何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 1解析几何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一、“数”“形”结合解题法的理论概述(一)方法释义首先,关于解析几何的释义,其泛指几何学上一个小分支,主要用代数方法研究集合对象之间的关系和性质,因此也称作“坐标几何”。
其包括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解析几何两部分,其中,平面解析几何是二维空间上的解析几何;立体解析几何是三维空间上的解析几何,而立体解析几何则比平面解析几何更加复杂、抽象。
其次,关于数形结合的.释义,即是把题目所给条件中的“数”与“形”一一对应,用简单的、直观的几何图形以及条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把复杂的、抽象的数学语言以及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起来,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结合,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二)解题思路在遇到解析几何时,能清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将“数”与“形”一一对应,便能够快速找到解题突破点。
事实上,当熟练掌握到数形结合方法,能够举一反三时,遇到的所有题目都将是同一题目了。
因此,掌握数形结合思,就必须厘清下列关系:第一点,复数、三角函数等以几何条件和几何元素为背景建立的概念;第二点,题目所给的等式或代数方程式的结构中所含明显的几何意义;第三点,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第四点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第五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二、“数”“形”结合法在几何解题中的实例解析(一)解析几何中圆类问题实践证明,数形结合对速解圆类问题的帮助很大,因为在一般解题过程中,解析几何圆类问题主要围绕求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等几方面展开。
比如在判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直线在圆外,但是答题需要写出确切的答题步骤才能得分。
这时就需要有“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辅导——以数解形:通过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距离比圆的半径大即表明直线在圆外。
新课标数学(理)一轮考点突破练习: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1。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③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掌握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①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2.圆锥曲线(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4)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6)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9.1 直线与方程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1)数轴上A,B两点的距离:数轴上点A的坐标为x1,点B 的坐标为x2,则A,B两点间的距离|AB|=____________.(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①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A(x1,y1),B(x2,y2)之间的距离公式为d(A,B)=|AB|=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若点P1,P2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线段P1P2的中点M 的坐标为(x,y),则错误!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____________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________或________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sx1212高中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史选修课与数学文化
专题12 高中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史选修课与数学文化我们为什么关注这样一个话题?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数学史选修课和数学文化模块。
作为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
国际趋势。
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当今数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第一部分高中数学史选讲及其相关问题一、对高中数学史选修课的基本看法高中数学史选修课应该主要是一门数学课,而不是历史课。
它的目标和重点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围绕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和重点,同时兼顾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涉及的一些重要数学内容。
在知识性问题上不应要求过高,重在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启发性和引导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由于只有18课时,不可能系统讲授。
又由于这门选修课是为在数学方面具有一定实力和足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因此在内容选取上要精心考虑。
教材要有足够的引导性和相当程度的开放性。
为使课程有适当的容量,适当的扩展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我设想了两种模式:讲授为主的模式,引导为主的模式。
无论哪种模式,它们都一方面对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史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对配套的课程资源提出了要求,如教师参考用书,学生课外读物,电子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结合应该是必要的,而且几乎是必然的。
对此,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和选题上已经有明确的考虑,例如,“数学文化”模块中有一半左右的推荐选题与数学史有直接关系。
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系列3、系列4说明(数学史选讲属于系列3)系列3,系列4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基础性的数学内容,不仅应鼓励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积极选修,同时也应鼓励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发展的学生选修这些课程。
这些专题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应用意识。
数学史选讲,内容与要求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人教版课程纲要内容与实施板块例子
人教版课程纲要内容与实施板块例子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纲要》案例案例一:“ 社交口语能力培养”课程纲要(简单)一般项目1.主讲教师:高XX2.教学材料:社交口语能力培养(拓展)3.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4.授课时间:一学期5.授课对象:初一具体内容(一)课程目标1.学生变得害羞,害怕自我表现,和别人交流。
他们敢于并愿意表达自己,与他人交流。
2.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学会倾听、应对和表达。
3.学生树立正确的口才观,激发学习和使用社交口语的兴趣。
4.学生了解社交口语的一般常识要求。
5.学生认识到社交口语能力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根据学生需求、发展目标共安排六方面30项内容成功心理1.口才就是人才:帮助学生了解社交口语能力对人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学习本课程的任务、目标。
2.我敢说:通过让学生自己选择当众发言的话题,学生可以形成当众发言的自信和勇气,克服害羞和恐惧。
3.我想说:鼓励学生当众发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发言的兴趣。
交谈4.我会说话:了解交谈应注意态度、讲求礼仪、学会倾听、说话得体的要求。
5.情景语言:了解情景语言的功能和应用要求。
6.打招呼:了解见面打招呼的意义及方式。
7.我们是同学:安排互不认识的同学互相交谈,巩固打招呼的技巧,知道对话的注意事项,掌握简单的对话方式。
8.应对:了解几种常见的应对方式和原则。
9.说服:以理服人,以情待人。
学生知道说服中应注意的内容和常用的说服技巧。
10.我是老板:了解推广产品和商品的原理,学习简单的营销方法。
1.做外交官:了解谈判的一般原则和程序,学习谈判中常用的技巧。
12.“不”吗:了解拒绝的方式,学习拒绝的技巧。
13.表扬与批评:了解表扬应注意的事项和常用的批评方法。
14.带刺的玫瑰:了解讽刺和幽默的特点,学习讽刺和幽默的常用技巧。
即兴演讲15.我想当……:了解求职面试应答的窍门。
解析几何中的数学思想
教学实践2014-03解析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解几知识中,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解几本质的考查往往通过对其思想应用的考查得以体现。
首先是由解几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其次是研究几何问题常用到的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方法,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方法等。
一、数形结合思想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就是数形结合,因为数与形是数学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在解题中要善于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运用于对圆锥曲线和平面几何性质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即通过“以形辅数”“以数解形”“数形结合”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化解题的途径。
例1(2012年福建理19题)如图椭圆E ∶x2a2+y2b2(a >b >0)的左焦点为F 1,右焦点为F 2,离心率e =12,过F 1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且△ABF 2的周长为8。
(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动直线l ∶y =kx+m 与椭圆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 ,且与直线x =4相交于点Q ,试探究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定点M ,使得以PQ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M ?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评析:本题是一道循规蹈矩的解析几何题,对于问题(2)在探求“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时,若发现只需判断∠PMQ 为直角即证明MP ,MQ 即可将问题化繁为简.然而,在平时如果能注意结合探究教学,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已知F 1(-c ,0)、F 2(c ,0)分别是椭圆C ∶x2a2+y 2b2=1(a >b >0)的左右焦点,点P (x 0,y 0)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椭圆的切线e 1与过右焦点F 2作与焦半径PF 2垂直的直线l 2交于点Q ,则点Q 的轨迹即为椭圆的左准线x =a2c,那么,由此进行必要的合情推理,是可以猜想出所求的点M 应该是右焦点,设为M (x 0,0),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计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