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良源天赐良源阅读答案
说明文中标题的作用
说明文标题一、【命题方式】一般有几种类似问法:①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②文章为什么以“******”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③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④如果将本文的标题改为“******”,有什么不同?⑤标题的含义:分析具体含义,有的还要答出表达情感,尤其是形象生动的说明文。
⑥给文章拟标题。
★【解题指导】根据对标题作用的理解,考生在拟定文章标题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a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小标题概括的部分内容);b理解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主旨;c找文章的线索,包括核心人物、核心物件、核心事件等;d注意文章开头、结尾中点明主旨的句子;e说明文注意过渡句、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f标题语言力求简洁、生动、新颖;二、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有些题目只有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
2、表达上,运用了xx,(具体分析其作用。
)套话:以此为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吸引读者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情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化用诗句、成语等,生动、新颖、别致。
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词语、符号)设置悬念。
话题新鲜奇特,超出人们认知常识。
?注意事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答题时,不要只简单地罗列四句作用,而应该联系具体的说明内容,以及标题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否则只有空洞的套话,会导致严重失分。
三、实战演习2009年济南中考试题《津津有味嚼“薄膜”》【例题】本文以“津津有味嚼‘薄膜’”为题目,有什么作用?(3分)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题目解析】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可食用薄膜。
首先,明确说明对象,以免答题时表达有误或有缺失。
此文通过标题,我们了解到说明对象可能是“可以嚼的薄膜”,读完文章之后,则可以确定为“食用薄膜”。
所以标题点明了说明对象,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标题还表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可食用”。
精品解析:云南省2015届高三3月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云南省2015届高三第一次3月统一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翻译的初义,原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对译,现在也常用来指称同种文字之间的古文今译。
只是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同种文字的古文今译,主要用来克服古今异言的文字障碍,只含古今的时间因素;不同语种之间的对译,则是兼含地域因素。
《周礼·司寇》有这么一段文字:“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亲和之。
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
”象胥是负责与周边蛮夷、闽貘、狄戎之类藩国交往事务的官。
他们要负责传达王所说的话使周边藩国明白,以此密切王和藩国的关系。
如果有使者来到王国,就要做好有关礼仪的协调和语言的翻译工作。
《礼记·王制》说:“无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寄”“象”“狄鞮”“译”就是周时负责翻译东南西北四方民族语言的翻译官名,也可作翻译术语使用。
四者合称的‘象寄译鞮”也是用来指翻译的,或者称为“象寄”“象鞮”“象译”“译象”“译鞮”。
其中,以“象”和“译”的使用面最广,为周时通称翻译意思的主要术语。
既特指对南方和北方民族语言的翻译,也常用来通称翻译。
和“象胥”一详,翻译官也有称“译胥”的,后未多称“译官”。
“译”原是“易”之音训,唐朝经学家贾公彦疏《周礼·秋官》说:“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粗解也。
” 所以“译”就是指语言转挽变易的活动。
然就文献记载而言,目前所见最早的“翻译”用例,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下》:“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译。
”那时也有单用“翻”的。
如北周庾信《奉和法筵应诏》的“佛影胡人记,经文汉语翻。
”第一个翻译佛经的,是古印度高僧迦叶摩腾。
他于汉明帝永平十年与另一位僧人竺法兰,应邀以白马驮经来到洛阳,次年就在白马寺合译了《佛说四十二章经》,这是汉译佛经之始。
江西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西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多数人需要通过工作维持生存。
不过,如果不考虑工资,工作是否具有吸引力?火车司机艾米·卡彭特说:“我喜欢与旅客交流,用我的知识让人们的旅行变得更加轻松,或者在进站时向激动的孩子招手。
不过,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驾驶火车。
”“我不想去其他任何地方工作!”阿斯本山谷医院的一名护士在“玻璃门”匿名公司评价网站上写道。
“这是最好的工作!”NBC环球的一名员工在同一网站上写道。
“我每天起床时都很兴奋,想投入工作。
对我来说,这是世界上最具回报性的经历。
”科技企业家迈克尔·斯利温斯基赞美道。
一些幸运的人会说:“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我愿意无偿从事这份工作。
”所以,对一些人来说,工作是有吸引力的。
遗憾的是,对于其他许多人来说,事实并非如此。
2013年,盖洛普发布了一份涉及142个国家的重要研究报告。
报告称,全球只有13%的劳动人口在“认真工作”。
63%的员工“不认真”、这意味着他们“缺乏动力,不愿意为组织的目标或结果主动付出努力”。
其余24%的人“故意不认真”,这意味着近1/4的员工实际上讨厌自己的工作。
他们“工作时不快乐,缺乏效率,可能会向同事传播负能量”。
也就是说,大约3.4亿人在大部分清醒时间里过得很痛苦,另有近10亿人在主要人生活动中几乎得不到工资以外的其他回报。
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现状。
实际上,考虑到所有这些“不认真”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心理和经济成本,这简直是一个丑闻。
如何使工作变得更加吸引人?从愉快的工作环境到更大的自主性,许多因素都可以起到帮助作用。
不过,最重要的也许是清晰而有价值的目标。
人们需要感受到他们的工作是重要的。
正如经济学家约翰·凯所说:“赚取利润不是企业的目标,正如呼吸不是生活的目标。
”除了让雇主变富,人们还需要另一个目标。
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自测
单元自测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媲.()美哂.()笑牟.()取供给.()迁徙.()niè()齿雾ǎi()和xù()滑jī()腐shí()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混淆深邃赋予及不可耐B.考察戈壁清澈绵延不绝C.郭煌干涸崩塌混然一体D.端详焦躁收敛误入奇途3.结合句子意思解释加红的词语。
(1)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哂笑。
众目睽睽:(2)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狂妄:(3)每日每夜,每时每刻,他都在眷念..着故乡。
眷念:4.判断下列语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1)他坐在草地上,抓起那只旅鼠,很内行地让它张开了口,露出了尖利的牙齿。
()(2)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3)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4)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5.下列加红的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因为这些行动如此稀奇古怪....,以致人们连可能的假说也提不出来。
B.不一会儿,科学家和学者也都闻风而来....了。
C.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D.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6.下列句子红色的词语用得不对的两项是()A.爸爸这样说,妈妈那样说,似乎都有道理,弄得孩子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B.大自然对人类是一视同仁....的吗?为什么有的地方那么富有,有的地方那么贫穷?C.秋天,万木凋零..,很难给人春天那样蓬勃旺盛的感觉。
D.他俩成绩不相上下,各方面并驾齐驱,构成了竞争和挑衅..的态势。
E.站在江汉平原上一看,良田万顷,真是沧海桑田....。
7.选出没有运用拟人写法的一项是()A.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动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三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三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乐”这一概念产生于北宋。
大约从公元1060年到1100年40余年间,文人士大夫群体滋长起了对一种“精神愉悦”的肯定、颂扬与培育,这种精神愉悦被命名为“清乐”。
“清乐”一词所指称的那种审美愉悦,说明宋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正在进行一种非功利的、纯粹的审美活动,通过“清”与“乐”前所未有的结合,宋人将审美愉悦和其他可能包含有功利目的的“乐”明晰地区分开来。
清乐之所以是审美愉悦,主要在于它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这种精神愉悦在中国文化中有其久远的历史渊源。
《诗经》的《卫风·考槃》描述了一种隐逸之士的独乐状态:“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诗经》最初的阐释者们将“考”释为“成”,而将“槃”释为“乐”,从而让这首诗成为隐逸生活中精神愉悦状态的颂歌。
到仁哲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中至少还有三种愉悦可以被归为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第一是孔颜之乐;第二是舞雩之乐;第三是观化之乐。
孔颜之乐源于孔门弟子颜回在安贫乐道的生活中所体现出的精神状态——“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在贫寒的生活中颜回的精神却处在一种愉悦之中,这是为什么?颜回所乐何事?宋明理学关于孔颜之乐的阐释大概可以整理出这样一个线条:乐的起点是“道”,孔颜之乐,是在“乐道”的基础上“安仁与安贫”,在安仁与安贫的基础上心泰,在心泰的基础上达到心诚,在心诚的基础上能“循理”,通过“循理”而达到与万物一体,顺生随性,在这个状态中获得心灵的愉悦。
这种愉悦具有一种非功利性,或者说,它不是来自功利性的满足,而是来自心灵沉浸于精神世界时的自得与自乐。
这种由“诚”与“泰”决定的泰然任之的心灵状态,以及物各得其所的和谐感与自由感,成为孔颜之乐的本源。
全国百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全国百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下太平莫言小奥,大名马迎奥,但除了学校里的老师叫他的大名,村子里的人都叫他小奥。
星期天上午,因为下雨,没法放羊,爷爷让小奥在家学习。
他趴在炕沿上,翻了几页课本,心中感到厌烦。
又看了一遍那几本看过很多遍的儿童绘本,更烦。
他的目光盯着墙上一只壁虎看,突然,那壁虎向一只蚊子扑去。
蚊子到嘴时,壁虎的尾巴一声微响,断裂了。
另一只壁虎从黑暗中蹿出来,把那条在炕席上跳动着的小尾巴吞了下去。
小奥大吃一惊,蹦了起来。
他很想把奇迹告诉爷爷,却听到了爷爷响亮的鼾声。
他悄悄地从爷爷身边绕过去,顺手从门后抓起一个破斗笠扣在头上,然后轻轻地穿过院子,蹿出大门。
雨下得不大不小,新用水泥铺成的大街上汪着明晃晃的雨水。
他一边跳踩着水洼,一边念叨着同学们篡改过的诗句:“小鳖他老姐,最爱把气生。
哭了一整夜,天明不住声。
圈里母猪黑,窗上玻璃明。
养猪发大财,全家进了城。
”村街上没有人,一只麻雀叼着一只知了从很高的空中飞过。
那知了尖利地呜叫,拼命地挣扎。
小奥听出了知了的愤怒和不服气,这么大的知了被小麻雀儿擒住,它怎么能够服气?果然,那知了挣脱了麻雀的嘴;尖叫着钻到天上去了。
那只失去了猎物的麻雀,筋疲力尽地落在张二昆家的门楼上。
张二昆家的大门是村子里最气派的大门,在大门两侧白色的墙上,右边写着“改建新式厕所”,左边写着“享受文明生活”。
张二昆当村支书,是村子里最大的官。
村里人都不乐意把改建厕所的宣传口号写到自家墙上,二昆说那就写到我家墙上。
张二昆当村支书两年就把这个乱得出名的村子治理得服服帖帖。
标题的作用
答案要点: 1.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节。 2.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主旨。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例题一: 选文以“动物也在‘计划生育’” 为题有什么作用? 《动物也在“计划生育” 》
答案要点: 1.揭示了说明内容:动物也在计划生 育(控制数量)。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 什么深刻含义?(3分) 答案要点: 1.瘪种子也有发芽的欲望。 2.“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
深层含义指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 权利,不能被剥夺。 3.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 其发芽、开花、结果。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2012淮安市中考
吸引读者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①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 ②化用(引用)诗句、成语、歌词等, 新颖别致 ; ③用问句的形式引发思考、设置悬念; ④话题新鲜、奇特、热门,贴近生活。 比如“超级网银”“雾霾污染”等。
❉注意事项:
① 一篇文章的标题不一定能涵盖所有这几 个作用,答题时,切记不要盲目罗列。
② 应联系标题运用的手法和具体内容进行 分析,否则空洞的套话,会导致严重
失分。
标题的含义
(联系全文内容) •表层含义: 字面含义
深层含义: (结合文章主旨)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例一:说说题目“变色龙”的含 义。 ①表层含义:
善于变色的蜥蜴 ②深层含义: 沙皇警察的趋炎附势、媚 上欺下、见风使舵。
二:请结合全文内容,揣摩文题“天赐 良‘源’” 的妙处。 《天赐良“源”》
答案要点: ①点明说明对象是能源, ②点明说明这种能源的好的特征; ③巧妙化用成语“天赐良缘”,新颖别 致,吸引读者。
说明文的开头怎么写
说明文的开头怎么写篇一:说明文开头的作用说明文开头的作用一、命题方式: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XX写起?2、简要说明第一段的作用?3、开头几句有什么作用?4、第一段以XX为开头有什么作用?5、文章开篇介绍了XX,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答题思路:①内容上概括本段内容XX,引出说明对象是XX,说明这个对象的XX特征;②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是什么说明方法就分析什么说明方法。
)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引出下文对XXX的说明。
★特殊情况:A、开头如果是设问句,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引出说明对象XX或内容,激发兴趣;B、引用古诗文:增强文学性描述性、抒情性语言常用修辞(无论怎样考察大家,都要灵活运用。
)实战练习:太阳能光伏发电①2006年12月,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赵春江教授在自家的屋顶上安装了一套2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家庭。
这套装置,运行十分稳定,自安装完毕正式发电以来,已向上海大电网输送了1300多度电,而且没有任何污染,在“节能减排”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②太阳能是目前已知的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被转换为电能。
尤其可贵的是,它还是最清洁的能源,在法三、利用时不会排放任何污染。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渐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能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③太阳能发电分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比较普及,而光热发电较少,通常所谓的“太阳能发电”往往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④光伏发电是根据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发现的“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其三大部分组成,设备简单,可靠稳定,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
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可以无处不在。
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语文试题(广西、吉林)(解析版)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
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
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地学研究成果指出,推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的动力是气候变迁。
距今3500~3000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
农耕区与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带。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
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
随着这一地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
天赐良“源” 阅读附答案
天赐良“源” 阅读附答案 天赐良源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
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
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
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
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__________________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
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
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
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__________________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
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
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
江西省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试题语文含解析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B【解析】“指的是一些人获得了一份幸运的工作”理解有误。
原文是“一些幸运的人会说:‘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我愿意无偿从事这份工作。
’所以,对一些人来说,工作是有吸引力的。
遗憾的是,对于其他许多人来说,事实并非如此”。
可见,“如此”指的是“工作是有吸引力的”。
2.A【解析】B.“是因为‘我们’绕过了诸多可能但复杂的目标”错,因果不当。
由原文看,应是“我们”在特殊的情况下,找到了有效目标——“保护英国金融系统”,这能帮助别人,保护别人或者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C.“一定跟它是否是唯一目标、是否为公司增值、是否有利于竞争呈正相关”推断有误,说法过于绝对,应为“不一定相关”。
D.“要经过多年努力才能实现”错,于文无据。
3.D【解析】文章最后一段观点:员工觉得自己在以某种方式帮助别人,那么许多员工往往会更喜欢自己的工作。
A.强调人才的重要性,理解、关心和尊重员工,不能体现文章最后一段的观点。
B.说的是保证员工基本工资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不能体现文章最后一段的观点。
C.某公司为员工努力打造工作环境而让员工心情舒畅,其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不能体现文章最后一段的观点。
D.“和让我们感到兴奋的,就是创造让更多人喜欢的伟大的产品”,能给别人带去帮助的目标会让员工更有动力,故能体现文章最后一段的观点。
4.①首先,通过问句,提出问题——如果不考虑工资,工作是否具有吸引力,引出话题。
②其次,以实例来举例证明一些人认为工作是有吸引力的。
③再次,以研究报告证明大部分人认为工作没有吸引力,与第二段形成对比。
④最后,总结指出工作缺乏吸引力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引出后文解决问题的部分。
(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5.①公司不应只将赚钱作为员工的工作目标,要引导员工感受到工作是重要而有意义的;②要为员工规划清晰而有价值的目标,且这一目标尽量涉及帮助别人、保护别人或者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③目标的确立要因地制宜、简单有效;④可以在改善工作环境、营造愉悦氛围和给予员工更大的工作自主性等方面有所作为。
天赐良《源》_阅读附答案
天赐良《源》_阅读附答案天赐良“源” 阅读附答案天赐良源浩瀚的海洋不但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天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
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必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
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遭到光线照射的深海发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因为存在温差,就可以应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
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应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
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__________________应用海洋温差发生电力的钻研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先于1881年提出,然而当时世界上大部份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
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应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
这个试验尽管发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从原理上说明应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整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
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代,在美国夏威夷胜利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钻研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__________________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份组成。
各部份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
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
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
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2022-2023学年石家庄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石家庄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存在的表达形态,社会结构转变了,其外在的文化形态自然也会随之改变。
随着技术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介入,人们的整体行为模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而来的必然会是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的改变。
费孝通先生曾极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乡村发展的"三级两跳":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或者后工业化。
第一跳的转型还没有真正完全实现,作为第二跳的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就紧随其后发生了,并叠加在了原有的乡村工业化的基础上,以极为迅捷的发展步伐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模态。
从乡土中国到工业化中国的转变,根本上还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是实际生活的物质改变;而到了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了,即从曾经的物质性的"实"的层面转换到了精神性、文化性的"虚"的层面上来,这对人自身的存在而言显然意味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
这一转变可以说构成了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一个新的维度,也意味着在乡村生活中要有更多价值和观念层面的新变化。
最值得强调的是,工业或者机器、技术以及产业的下乡,更多还是属于经济或生计意义上的。
此时,乡村生活的基调或其基本结构仍旧还是以农业为主、辅之以工业的。
只是先前的那种"工"的存在会更多地体现在农业以外的手工劳作上,而现在的"工"则更多是机器大生产的模式。
乡村中的家庭结构依旧是相对稳固的,而乡村的工业化生产则是离土不离乡的模式,人们在农业的基底上借助乡村工业化去实现物质生活面貌的根本改观。
而一旦到了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那便无可避免地触及到人们的观念、价值、精神和意义诸层次。
那些从城市落入乡村的事物更多会属于人的精神观念或思想意识上的,因此它显然更多地触及到了人们对于新出现的生活方式的认同与选择。
百师联盟山东卷2024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百师联盟山东卷2024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画者的悲哀王鱼洋李云先生自认为算是个画家,他画了很多画,人物、风景、还有想象中的场景,可惜没卖出过几幅。
李先生总在想:是自己画得不够好吗?以前他有幸参加过一次画展,他的画夹在很多画家的画之间,很多看画的人站在他的画前停留了很长时间,也会感叹一句:“这幅画画得不错,很有意境。
”可是最后看了画的署名后,最终没人买他的画,因为没人见过他的名字,于是没人确定他的画未来是否会增值。
从此再没有画室愿意为他展示画作,因为觉得他的画不会卖出的。
他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坚持了两年,而后家人都劝他放弃这项事业。
李先生看着自己快要接近于零的存折,也决定放弃画画了,虽然放弃画画就像让自己放弃生命一样难受,但他还是决定选择放弃了,他去电器公司做了名普通的业务员,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他病倒了,因为他的身心都被巨大的空虚笼罩着,是一种离开了自己狂爱的生活、像被抽走半条命似的空虚。
他有气无力地在床上躺着,沉沉地睡去。
突然他觉得自己的脑袋被什么砸了一下,于是他醒了,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小了,而且在一个小学课堂里。
只听见老师严厉地对他说:“李云!你怎么又在课堂上睡着了!你知道这道题怎么做么?”虽然李先生震撼了好一会儿,但他渐渐反应过来自己穿越回了自己的小学时代,也就是说,他要重新从小学开始成长了。
记得小时候他不喜欢学习,只喜欢画画,但是老师从来不说他画得好,只说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一天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画画,甚至连市里的画画比赛也不让他参加,反而推荐了画画一般,但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参加了比赛。
广东省汕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校三模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2024年5月九省新题型卷-高考语文各地模考好题优选优组卷(新高考卷区)解析版
【名校地市好题必刷·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5月九省新题型精选优组卷一(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2024届三省三校5月联考(长郡中学、南京师大附中、杭州二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食物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的基本支柱,尤其是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儿童时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优先选择“真正的”食物,而不是过度加工的工业食品非常重要。
然而,如今儿童越来越早地开始食用各种加工食品。
6个月大的孩子刚开始吃辅食,许多家长就会给他们提供以谷物、燕麦或大米为基础原料的速食食品。
如果详细阅读一下提供给儿童的食品配料表,就会看到高果糖玉米糖浆、味精等字眼,以及数百种其他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反而对健康有害。
尽管由于它们的含量极少,因此被各国的监管机构所接受,但其累积效应最终会影响一生,还会诱发人们对这类产品产生依赖性。
阿根廷儿科学会的儿科医生罗克萨娜·安娜伊·蒂莫认为,毫无疑问,正是超加工食品导致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
这是因为大多数超加工产品都含有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谷氨酸钠(味精)。
谷氨酸钠通常被用于零食和饼干中,因为它能打开味蕾,让味觉无法抗拒。
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以及精制面粉不仅极易使人上瘾,诱使儿童的大脑想要越吃越多,而且对健康非常有害。
这位儿科医生坚持认为,许多儿童对烘焙食品、甜食和零食的强迫性成瘾行为都是由此造成的。
她还强调,从小就向儿童提供这些产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他们正在刺激儿童大脑中的愉悦和奖赏回路,也就是与成瘾行为相关的回路。
玛丽埃尔·多韦瑙是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和成人功能医学研究的儿科医生。
她赞同上述观点,并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科学界一直在争论是否要将对这类食物产生的依赖行为定义为“成瘾”行为。
她说:“我认为,这个问题尚未被确认,意味着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带答题卡)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测试题[提示]全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4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差.使(chāi) 颓.唐(tuí) 拭.干(shì)愧怍.(zuî)B.蹒.跚(pān)奔丧.(sàng)晶莹.(yíng)交卸.(yù)C.迂.腐(yū)踌躇.(zhù)伎.俩(zhī)尴.尬(gāng)D.惨.淡(cǎn)赋.闲(fù)举箸.(zhù)诘.问(jiē)2..请标出下面各组的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后面的方格中。
(3分)A.仄歪张惶失措名副其实精疲力竭B.荒谬不可明状微不足道大庭广众C.惧惮眼花缭乱情郁与中月明风清D.狼籍触目伤怀莫名其妙富丽堂皇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我们学过的《爱莲说》、《陋室铭》,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C.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奇观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作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D.有时说话就应照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4..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 4分)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B.《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集》C.《爱莲说》——周敦颐一一《周元公集》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周恩来——《人民日报》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分)(分)A.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D.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龙岩市2024年高中毕业班三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马克思主义批判吸收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思想,可以说,没有18、19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文明经历了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等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列强入侵和国门被打开,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随之涌入,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许多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行了开拓性努力。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摘编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删改)材料二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思想深刻,它关注和探讨的,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所遇到的和必须解决的,不能回避和无法回避的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赐良源天赐良源阅读答案
2010年甘肃兰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
(18分)
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
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
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
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
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
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
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由于存在温差,就
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
按资源普查的经验
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
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
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
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
发电的基本条件。
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
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
这个试验虽
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
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
海洋温差发电直
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
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
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
分组成。
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
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
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
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
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
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
新送回蒸发器。
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
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
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
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
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
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
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
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
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
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
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
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21. 文章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简要分析其
作用。
(4分)
22. 请在文章的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
(4分)
a: b:
23. 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4分)
24. 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3分)
a. 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b. 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c. 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d. 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25.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
(3分)
材料: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
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
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
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
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
放约16万吨。
(二)(18分)
21.(4分)列数字、作比较。
(2分)突出说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
的太阳能接收器。
(2分)(或:突出说明海洋接受太阳能数量之大)
22.(4分)a.漫长(长久)的研究历史(2分)。
b.海洋温差发电机的工作流程。
(2分)
23.(4分)(1)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数量最大;(2)对能源的浪费低;(3)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少。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4.(3分)c
25.(3分)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