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体诗押韵
五言诗的格律与押韵
五言诗的格律与押韵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一、诗体格律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押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又有多方面的发展。
其格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二)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三)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四)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五)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
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为正格,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一样,四联八句,每一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
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五言律诗有四个基本句型:(一)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二)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三)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四)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二、五言律诗格律押韵对照(一)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押韵_写作指导
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押韵,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小编收集了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含义】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诗词歌赋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
一般用于偶句句尾。
也称韵脚。
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
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详见前篇“浅谈古诗词韵律”。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
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刘渊先生后来编著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即现在的《平水韵》。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
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引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
韵又叫做韵母。
韵母分为韵首、韵腹、韵尾三部分。
一般只要韵尾相同,韵腹相同或者相近即可,而对于韵首则不做考虑。
律诗里的韵和现代普通话里以及里的韵不尽相同,有些字,看着读音相同,韵母也一样,但却不属于同一个韵部;而有些字,看着读音有差异。
所以,写诗的时候,应该先掌握一些简单的声韵知识。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
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近体诗押韵
海西诗词网校课件近体诗押韵一、何为押韵诗,应该押韵,无论古诗、近体诗还是新诗,均该押韵。
押韵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
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诗之押韵,使人读之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易于背诵。
刘勰【文心雕龙】云:“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韵脚所用之字在同一韵部。
如王之涣之【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中“流”与“楼”字,俱在“十一尤“韵部之中,称之为押“十一尤”韵。
二:押韵规则押韵的位置,位于偶数句之句末,第一句则可押可不押;近体诗应押平声韵,押仄韵者称古绝或古律。
古诗无论平韵、仄韵皆可押。
三、如何选韵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
不同的韵适宜不同的情绪表达,并非一种韵适合所有的情况。
一般说来,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佳、灰韵悲伤;但也不能死套而成牢笼。
若有好句、好意境,岂有藩篱之说。
四、唱和唱和之作,是否要和韵、用韵和步韵呢,在唐代应该是自由,到了宋朝,趋于严格,同学们不应不知;到了现代,成了必然。
但世俗已然,我等无奈。
1: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次韵──次韵又称步韵。
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白居易《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疼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元稹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
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近体诗(唐诗)的格律与压韵
近体诗(唐诗)的格律与压韵文:网络近体诗或今体诗,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是相对的,我们跟着古人这么叫罢了。
据专家研究,近体诗发端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到唐初成熟。
唐以前和唐以后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古体。
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五花八门,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可以说古体基本不讲格律。
所以只谈近体诗。
基本格式基本格式还是必须遵守的。
如同馒头和水饺的区别,不遵守就不伦不类了。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
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五言和七言格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每句的字数不同。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
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律诗共四联八句。
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绝句的两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可以认为是从律诗转化而来的。
若两联都对仗,则是撷取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若第一联对仗第二联不对仗,则是撷取律诗的颈联和尾联;若第一联不对仗第二联对仗,则是撷取律诗的首联和颈联,若第一联和第二联都不对仗,则是截取律诗的首联和尾联。
用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
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
近体诗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近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有着独特的韵律和格律规则。
近体诗的格律虽然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要求,下面将介绍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及其应用。
格律的基本要素近体诗的格律包括句式、韵律和字数等要素。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要素的规则和应用。
句式近体诗的句式要求每行都是完整的句子,不允许出现断句或断句不成章的情况。
句子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但要保持整齐划一的排列。
韵律近体诗的韵律是诗歌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使诗歌具有韵味和音乐感。
韵律是通过平仄和押韵来实现的。
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分为平声、仄声和平仄不分的三种。
在近体诗中,每个字都必须符合平仄的要求,以保持整体的韵律和节奏。
押韵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词语末尾的音节相同或相似。
近体诗的押韵有多种形式,如仄韵、平韵、交韵等。
押韵的规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诗歌的表达效果。
近体诗的字数要求每句正好为5个字。
这是近体诗的基本规则,也是其与其他诗歌形式的区别之一。
每句5个字的要求使得诗歌更加紧凑,表达更加精炼。
近体诗的例子下面是一首典型的近体诗,用来展示格律规则的具体应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共四句,每句正好为5个字。
句式规整,没有断句或断句不成章的情况。
平仄要求得到了满足,每个字都符合平仄的要求。
同时,第一句和第二句押韵,第三句和第四句也押韵,使得整首诗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感。
近体诗的创作技巧创作近体诗时,可以借鉴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对仗对仗是指相邻的两句之间的平仄和押韵相对应。
通过对仗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平衡、和谐。
比如,可以使用仄韵对仗、平韵对仗或者交韵对仗等形式。
换韵是指在诗的过程中改变押韵的方式,增加诗歌的变化和变化。
通过换韵的方法可以使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是一种常用的创作方法,通过借用古代人物、事物或事件来表达对现实的看法和批判。
这种方法可以使诗歌更加寓意深远,内容丰富。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体诗通常只押平声韵,而且要求一韵到底。
这是近体诗最基本的要求。
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
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1.看字数、句数: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
2.看押韵:押平声韵。
3.讲究平仄:相间、相对、相粘。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4.讲究对仗:颔联、颈联对仗。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了解了律诗的常规格律要求之后,我们可以借此顺利地进行“诗歌补白”练习。
例如:请选出填入下边诗歌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登庐山毛泽东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__吴起白烟。
陶__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__?选项: a 东公田 b 东公耘 c 三令田 d 三令耘解答:平常说“东吴”较多,但依据对仗原则,应选“三”与前句的数目字“九”相对。
“陶公(尊称)”和“陶令(县令)”都无大碍,但是依据“粘对”规则,应选“令”与前句的仄声字“下”相粘。
最后,再依据押韵原则,应选“田”与全诗的“韵脚”(音“an”)同韵。
故答案为c。
下面这首诗的空缺处,应依次填入的诗句的序号是(2分)(南京市2012年公开招聘新教师考试中文真题)有叹杜甫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__▲__,__▲__。
__▲__,__▲__。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A.穷猿号雨雪B.天下兵常斗C.老马怯关山D.江东客未还(答案:B、D、A、C)。
近体诗的押韵(舍得老师)
近体诗地押韵如果说一下近体诗押韵地基本法则,几句话就可以了:,首句可押可不押,,余则仅限逢双句押韵,且只能押平声,,一韵到底而不许换韵.这是基本规则,是必须知道,简单.要写近体诗,遵守就是了.不想遵守也可以,那你就别标上什么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这样地字样,也没人说你半个不字.b5E2R。
说押韵地要求很简单,没错,但是它却又非常重要.再简单地事,只要它足够重要,那就立即变地不简单了.因此,我们就不能马虎对待它,不懂押韵就谈不上懂诗,不会押韵就不可能会写诗.韵选地不好,你地诗也难以精彩起来.p1Ean。
诗属韵文也,韵之不通,何以通诗?所以,今天我地这次讲座不可错过,不是因为我重要,而是因为“韵”这个字太重要.不论你是写诗地老手还是初入门地新手.押韵,你不仅要懂,而且要通;不仅要通,而且要精!DXDiT。
今天我要讲押韵,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它,一是“找韵”,二是“押韵”.我们先说一下这个“找韵”.我们在形容某人对音乐具有通灵透彻地领悟时,我们会说这个人很有“乐感”,或说他地“乐感”非常好.是否具有“乐感”,对音乐人来说很重要哦.一个连五音也总是无法完善地人,对旋律和节拍感觉迟钝地人,是做不好音乐地.RTCrp。
我们写诗其实是一样地,我们找地是诗感.诗感不是乐感,诗感却相当乐感.我们愉悦于诗地美感,诗意精美是一回事,其实更多地,是诗所能带来地那种节奏感和旋律感.这种感觉就是我们要找地韵,是美地声韵,是可以引起我们心灵谐振地节拍.5PCzV。
诗地韵脚都是在一句地最后一字,我们称之为“押韵”,但是,诗句不是由韵脚一个字组成地,而是由五字或七字组成地.那么,韵地感觉,其实也在其他地字里地.韵脚字和其他字只是一种配合地关系.jLBHr。
我在前些天讲了声韵,讲了平仄,还讲了拗句和拗救.其实,在诗地美学意义上,我们讲地就是“诗韵”.在音律上,通过平仄地排布,我们找到了起伏感,找到了节拍感.xHAQX。
这种起伏地跌宕最后由韵脚做一休止符,打了一个小结.每间隔一句都有这个小结地存在.每个小结(韵脚)都要有相同地貌,也就是同一韵部地字.LDAYt。
押韵的八种方式
押韵是一种在诗歌、歌词等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技巧,能够增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押韵方式:1. 一首一韵:和近体诗的押韵方式相同,一韵到底,这在词中居大多数。
例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 一首多韵:如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用两仄韵两平韵,这种情况在词中也比较常见。
一首词用韵最多的要算《离别难》,如“宝马晓鞴雕鞍,罗帷乍别情难。
那堪春景媚,送君千万里。
半妆珠翠落,露华察。
红蜡烛,青丝曲,偏能勾引泪阑干。
良夜促,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
未别,心先咽,欲语情难说。
出芳草,路东西。
摇袖立,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
”“鞍”“难”“寒”“干”为一韵;“媚”“里”为一韵;“烛”“曲”为一韵,“促”“绿”为一韵;“迷”“低”“西”“凄”为一韵;“别”“咽”“说”为一韵;“立”“急”为一韵,共七部韵,交互错杂。
3. 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4. 押平声韵: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
5. 以一韵为主,间押他韵: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6. 平仄韵转换格:一首词前面押平韵,后面押仄韵,或者前面押仄韵,后面押平韵,平仄韵相互转换。
7. 平仄韵通叶(音协)格。
8. 首韵借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过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一首一韵的来源及举例一首一韵的押韵方式与近体诗相似,一韵到底,在词中极为常见。
其来源可追溯至古代诗词创作传统,这种方式强调韵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使整首词在音韵上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
近体诗的押韵
①之部。
包括《广韵》的之,□(用平声代表平上去)韵和尤韵的一部分字,如期、莱、□……。
这些字里的谐声偏旁,是其、来、尤……。
②幽部。
包括尤、幽韵字,如□、□。
谐声的偏旁是□、求……。
③宵部。
包括萧、宵、肴、豪韵字、如苕、消、郊、桃……。
偏旁是召、肖、交、兆……。
④侯部。
包括侯韵字和一部分虞韵字, 如□、驹……。
偏旁是□、句……。
⑤鱼部。
包括鱼、虞、模韵的字,如琚、虞、蒲……。
偏旁是居、吴、浦……。
⑥歌部。
包括歌、戈、麻韵字和一部分支韵字,如何、□、蛇、□……。
偏旁是可、□、它、□……。
⑦支部。
包括支、佳韵字,如枝、提……。
偏旁是支、是……。
⑧脂部。
包括脂、齐、皆韵字,如脂、萋、喈……。
偏旁是旨、妻、皆……。
⑨微部。
包括脂、微、灰韵字,如遗、□、嵬……。
偏旁是贵、□、鬼……。
⑩祭部。
包括祭、泰、□、废韵字,如泄、艾、败、□……。
偏旁是世、□、贝、□……。
□东部。
包括东的一部分韵字和钟、江韵字,如空、□、邦……。
偏旁是工、□、丰。
□冬部。
包括冬、东的一部分韵字,如宗、□……。
偏旁是宗、中……。
□蒸部。
包括蒸、登韵字,如蒸、憎……。
偏旁□、曾。
□阳部。
包括阳、唐、庚的一部分韵字,如裳、筐、觥……。
偏旁是尚、匡、光……。
□耕部。
包括庚、耕、清、青韵字,如苹、耕、清、庭……。
偏旁是平、井、青、壬……。
□真部。
包括真、臻、先的一部分韵字,如薪、蓁、颠……。
偏旁是新、秦、真……。
□谆部。
包括谆、文、欣、魂、痕韵字,如□、闻、欣、□……。
偏旁是□、门、斤、□……。
□元部。
包括元、寒、桓、删、山、仙、先一部分韵字,如垣、翰、□、□、□、□……。
偏旁是亘、□、□、□、间、□……。
□谈部。
包括谈、咸、衔、严、凡韵字, 如□、□、□、□……。
偏旁是炎、□、□……。
□侵部。
包括侵、覃、盐、添韵字,如歆、覃、僭、簟……。
偏旁是音、覃、□……。
□职部, 包括职、德韵字,如□、□……。
偏旁是亟、或……。
□屋部。
包括屋(一部分)、□、觉韵字,如□、绿、□……。
古诗押韵规则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下平:
五歌
歌多罗河戈阿和波科柯陀娥蛾鹅萝荷过磨螺禾哥娑驼佗沱峨那苛诃珂轲莎蓑梭婆摩魔讹坡颇俄哦呵皤么涡窝茄迦伽磋跎番蹉搓驮献蝌箩锅倭罗嵯锣
下平:
六麻
麻花霞家茶华沙车牙蛇瓜斜邪芽嘉瑕纱鸦遮叉葩奢楂琶衙赊涯夸巴加耶嗟遐笳差蟆蛙虾拿葭茄挝呀枷哑娲爬杷蜗爷芭鲨珈骅娃哇洼畲丫夸裟瘕些桠杈痂哆爹椰咤笆桦划迦揶吾佘
1、次韵:
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
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
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①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
十八韵: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a、ua、ia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o、uo。
三歌,韵母e。
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附:
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①。
下平:
八庚
庚更羹盲横觥彭棚亨英瑛烹平评京惊荆明盟鸣荣莹兵卿生甥笙牲檠擎鲸迎行衡耕萌氓宏闳茎莺樱泓橙筝争清情晴精睛菁旌晶盈瀛嬴营婴缨贞成盛城诚呈程声征正轻名令并倾萦琼赓撑瞠枪伧峥猩珩蘅铿嵘丁嘤鹦铮砰绷轰訇瞪侦顷榜抨趟坪请下平:
近体诗格律——精选推荐
近体诗格律一、近体诗的韵格律,第一就是押韵。
不只是近体诗、词要押,可以说只要是诗歌,都是要押韵的,甚至有些赋、文都是押韵的。
因为诗歌是用于吟诵或歌唱的,只有押了韵,才能有很好的音乐上的韵律感。
当然有不押韵的诗歌,但那是新文学运动(1920s)之后才出现的。
新文学运动之前,所有诗歌(语句用文言文的)都是押韵的。
之后出现的用白话文的现代诗歌,其中的自由体是不押韵的。
现代歌词是现代诗歌的一部分,其中大多也是押韵的。
虽然歌词不押韵,音乐旋律也能让歌唱出感觉,但很明显,同一旋律,歌词押韵要比不押韵的动听得多。
虽然各种体裁的诗歌都押韵,但严格程度不同,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类的诗歌用的韵书不同,比如近体诗一般用《平水韵》,宋词一般用《词林正韵》,而《词林正韵》总体上是要比《平水韵》宽的。
为免造成理解困难,咱们先说说“韵书”。
韵书是一个工具书,用于学习发音或者作诗填词。
韵书中收集常用字,把这些字按不同声调分类,再按不同韵母细分,分成好多“韵部”,于是这一个韵部中的所有字都是同声同韵(声母、韵头可能不同)。
但因为语言随着时间慢慢发生变化,隋-清代有多部韵书,这些韵书在声调、韵部划分上不尽相同,甚至区别很大。
近体诗成熟于唐代,当时正式场合作诗押的应当是《切韵》(隋代韵书),但《切韵》韵部划分太细,有些韵部中的字太少,难以作出一首诗来。
于是诗人们通常邻韵混押,所谓邻韵,就是韵音接近的两个韵部(类似于普通话中的“歌、锅”的关系)。
到南宋,出了一部《平水韵》,把《切韵》中韵音相近的韵部合并,使韵部数量基本减了一半,这样同韵字多了,更方便作诗了。
自南宋之后,至国民政府制定“国语”发音标准,出现《中华新韵》(1930s)之前,《平水韵》一直是作近体诗指定的韵书,又称《诗韵》。
而唐-北宋的近体诗虽然存在按《切韵》的邻韵混押,但因为《平水韵》合并了韵部,所以押韵也都是符合《平水韵》的。
于是,要品鉴一首古代诗歌,你得先知道他用的哪部韵书,否则按今天的发音,你可能还会说他韵押错了。
近体诗的押韵(舍得老师)
近体诗的押韵如果说一下近体诗押韵的基本法则,几句话就可以了:1,首句可押可不押,2,余则仅限逢双句押韵,且只能押平声,3,一韵到底而不许换韵。
这是基本规则,是必须知道,简单。
要写近体诗,遵守就是了。
不想遵守也可以,那你就别标上什么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这样的字样,也没人说你半个不字。
说押韵的要求很简单,没错,但是它却又非常重要。
再简单的事,只要它足够重要,那就立即变的不简单了。
因此,我们就不能马虎对待它,不懂押韵就谈不上懂诗,不会押韵就不可能会写诗。
韵选的不好,你的诗也难以精彩起来。
诗属韵文也,韵之不通,何以通诗?所以,今天我的这次讲座不可错过,不是因为我重要,而是因为“韵”这个字太重要。
不论你是写诗的老手还是初入门的新手。
押韵,你不仅要懂,而且要通;不仅要通,而且要精!今天我要讲押韵,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它,一是“找韵”,二是“押韵”。
我们先说一下这个“找韵”。
我们在形容某人对音乐具有通灵透彻的领悟时,我们会说这个人很有“乐感”,或说他的“乐感”非常好。
是否具有“乐感”,对音乐人来说很重要哦。
一个连五音也总是无法完善的人,对旋律和节拍感觉迟钝的人,是做不好音乐的。
我们写诗其实是一样的,我们找的是诗感。
诗感不是乐感,诗感却相当乐感。
我们愉悦于诗的美感,诗意精美是一回事,其实更多的,是诗所能带来的那种节奏感和旋律感。
这种感觉就是我们要找的韵,是美的声韵,是可以引起我们心灵谐振的节拍。
诗的韵脚都是在一句的最后一字,我们称之为“押韵”,但是,诗句不是由韵脚一个字组成的,而是由五字或七字组成的。
那么,韵的感觉,其实也在其他的字里的。
韵脚字和其他字只是一种配合的关系。
我在前些天讲了声韵,讲了平仄,还讲了拗句和拗救。
其实,在诗的美学意义上,我们讲的就是“诗韵”。
近体诗的韵律规则
近体诗的韵律规则
以下是 6 条关于近体诗韵律规则的内容:
1. 平仄交替要注意呀!你看“白日依山尽”,“白”是仄声,“日”是平声,这样交替多好听。
就像音乐的节奏一样,要有起有伏,这样诗读起来才朗朗上口哇。
2. 押韵那可是关键哦!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光”和“霜”押韵,读起来特别顺溜。
这就好比走路顺顺的,不会磕磕绊绊的呢。
3. 对仗得精妙呀!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工整啊!就如同两个好朋友并肩而立,和谐又好看。
4. 一三五不论也有讲究呢!不是随便乱来哦,但是也不能太过随意啦。
想想“城阙辅三秦”,第一个字“城”就是可平可仄的。
这就好像规则里有点小弹性空间一样。
5. 二四六分明不能忘哇!像“春风又绿江南岸”,“风”“绿”“南”可都得符合平仄要求呢。
这可不能马虎,就像盖房子要把根基打牢呀。
6. 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严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对仗多完美呀!这就好像一场精彩的表演,让人拍手称赞呢。
总之,近体诗的韵律规则真是又有趣又重要,掌握了它们,才能写出美妙的诗哟!。
诗歌四要素:押韵、平仄、节奏、对仗(建议收藏)
押韵押韵的一般规则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相对较为严格。
押韵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
又如: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二)押平声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三)一韵到底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
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四)首韵借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诗歌押韵
诗歌押韵基本句型“逢双必反”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
五言律句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如上面的“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
七言律句的基本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平平仄,如上面的“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这就是所说的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
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
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
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的“拗句”里我们会具体谈到。
至于最后一字的平仄押韵则是句脚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句脚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
首句可押可不押,押韵则平声收尾,不押韵则仄声收尾。
(这是基本规律,实际上也有许多仄韵诗)句型平仄“对句相反,邻句相粘,首末相应”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
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七绝诗的押韵规则举例
七绝诗的押韵规则举例
七绝诗一般指的是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
七绝诗在押韵上有以下规则: 1. 押韵位置:七绝诗通常在第二、第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2. 押韵方式:七绝诗一般采用平声韵,即韵脚的字读音为平声。
3. 不能换韵:七绝诗在一首诗中通常只使用一个韵部,不能换韵。
以下是一个七绝诗的押韵规则举例:《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这首诗中,“期”、“池”、“时”是押韵的字,它们的韵母都是“i”,并且都是平声。
第二、四句押韵,首句没有押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近体诗押韵【简介】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
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
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1、【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寄扬州韩祚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
又如: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2、【只押平声韵】: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避忌】1、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
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唱和】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①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十八韵: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
我们以最简单的方法,来看看如何构成一首完整的今体诗。
基本句型“逢双必反”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
五言律句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如上面的“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
七言律句的基本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平平仄,如上面的“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这就是所说的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
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
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
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的“拗句”里我们会具体谈到。
至于最后一字的平仄押韵则是句脚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句脚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
首句可押可不押,押韵则平声收尾,不押韵则仄声收尾。
(这是基本规律,实际上也有许多仄韵诗)句型平仄“对句相反,邻句相粘,首末相应”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
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首末相应: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
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符合了以上这四条基本规律,中规中矩,就是一首合格的律诗。
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要想进一步了解其规律,请看“平仄”“押韵”“对仗”。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五绝平起首句押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平起首句押韵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律平起首句押韵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圮。
韵不稳,则诗必恶劣。
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一、戒凑韵俗亦称挂韵脚。
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
如唐诗“黄河人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二、戒落韵落韵者,出韵之谓也。
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三、戒重韵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
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
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四、戒倒韵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
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
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
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五、戒用哑韵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
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六、戒用僻韵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字,训轻举。
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
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七、戒用同义之韵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
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
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
初学最宜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