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视节目模式的现状与启示_史公军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视节目也逐渐面临着转型和更新的挑战。
尤其是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娱乐化思想的影响下,原本应该具备深度、启迪、趣味性的文化节目,不断以商业化、碎片化的形式呈现。
然而,文化类电视节目对于传递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探讨文化类电视节目现状及发展策略。
1. 商业化趋势明显如今,由于商业化的影响,文化节目以收视率、广告效果为评价标准,很少关注文化内容的深层意义。
大多数文化类节目都倾向于以明星嘉宾引领的轻松娱乐形式来吸引观众,让观众产生短暂的快感,但缺乏文化的内核。
2. 碎片化特点明显碎片化特点是文化类节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如一些历史文化类节目采取了“八零后”,“九零后”等年轻人较为熟悉的语言方式来讲述历史故事,甚至无关的恶搞笑话和情感剧情也被穿插其中,使得观众难以从节目中获得实质性的文化知识。
3. 主题单一现在的文化节目往往是针对一个特定的内容、形式或者主题,例如美食、旅游、戏曲等,这使得文化节目难以凸显出其深层内涵和传承的学问。
1. 回归深度文化类电视节目应该回归传统的教化意义,注重深度,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传承的内涵,并探索传达传统文化的新方式。
2. 定位准确文化类电视节目切莫将商业效益作为目的和评价标准,而应该注重对文化内容的定位,明确观众的目标需求,为观众提供有价值的文化产品。
3. 探索创新探索创新对于文化节目的发展至关重要,应该从各个层面进行改革,如节目形式、内容、制片人及主持人的选择等。
4. 扩大传播渠道在电视节目传统观众带来的压力下,应该积极对外拓展新的电视传播渠道,如短视频平台、互联网直播等,以吸引年轻观众。
总之,文化类节目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电视娱乐大众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
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我们的文化,我们应该注重深度、定位准确、探索创新和扩大传播渠道。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让文化类电视节目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中华文化。
基于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现状的反思与建议
基于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现状的反思与建议基于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现状的反思与建议随着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和观众对娱乐需求的提高,电视综艺节目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过度商业化、低俗娱乐、重复套路等。
因此,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过度商业化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在追求高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驱动下,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为了达到商业目标,不惜牺牲内容质量,以赚取更多的利益。
这种现象导致了节目的制作艺术性和独创性的下降。
因此,有必要在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加强监管,建立一套严格的制作标准和审核制度,防止过度商业化的发生。
其次,低俗娱乐现象严重侵蚀了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品质。
一些电视综艺节目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过度迎合观众的低俗口味。
这种过度低俗娱乐不仅对观众文化素质的降低负有一定责任,还容易引发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
因此,加强对低俗娱乐的管控,鼓励电视综艺节目提供更加高尚、积极向上的内容,对于提升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质量至关重要。
再次,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存在套路疲劳的问题。
过多地沿袭相同的节目形式和套路,让观众感到乏味和审美疲劳。
为了增加节目趣味性和惹人关注的程度,电视综艺节目应该不断创新,并赋予更多艺术元素。
同时,也需要探索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并加强制作团队的创作力量。
此外,电视综艺节目也应该更多地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
通过改善现有的电视综艺节目形式,更多地关注一些积极向上的社会话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同时,电视综艺节目的参与者也应该发挥更多的正能量,通过正面示范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最后,加强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管理和监管也是必要的。
建立一个更加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加强对节目内容的审查和指导。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电视综艺节目的播出和制作,确保节目的质量和内容符合社会要求和道德标准。
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策略
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策略前言军事评论节目在国内电视市场上属于一类受欢迎的节目类型。
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人们对于军事事务、战争形态的需求不断提升,军事评论节目的重要性也逐渐增大。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为以后军事评论节目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现状分析优秀节目不多目前,在我国电视市场上,良好的军事评论节目比较少。
虽然有一些经历了多年努力打磨的军事评论节目,如《军事报道》、《解放军文艺晚会》等,但优秀的、具有较高收视率和深度影响力的军事评论节目比较少。
主要表现在内容较为单一、主题陈旧等方面。
观众对于军事评论节目的需求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军事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际战略地位的日益提升、国家安全意识的增强、国人观念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军事文化和军事评论节目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如可以看到,在网络上,军事内容的相关搜索、媒体的军事报道、军事评论节目的订阅和转发量等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增长趋势。
存在问题在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中,一些问题也难以避免,例如:1.主持人和观点的单一性问题:有的主持人为了迎合观众口味,或者为了凸显自己的观点,会在军事问题上缺乏中立性和客观性,这对于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都是不利的。
2.节目形式上的单一性问题:目前大部分的军事评论节目大多是单一的谈论和分析,节目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更富有创意性和凝聚力的节目形式,给观众带来了一定的视觉疲劳感。
3.专业性问题:一些媒体在节目策划和主持人安排上,缺乏对于军事专业领域的研究和了解,对于一些军事问题和战略问题的解读和分析不够深入。
发展策略加强内容创新对于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而言,内容的质量是关键。
为了提升节目的品质,媒体需要加强对于军事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军事评论内容,包括历史战争案例分析、军事科技创新和军员故事等多方面。
多样化的节目形式为了让观众拥有更多样化、愉悦的观看体验,节目制作人需要更多地思考并尝试新的节目形式,如音乐+军事、自然+军事等等,这样的综合节目形式既能展现军事文化,又能够让观众得到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进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1. 引言1.1 现代社会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需求现代社会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类节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
文化类节目能够为观众带来知识的启迪、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愉悦,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渴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文化类节目成为了人们重要的精神消费品。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文化类节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娱乐方式,更是人们追求精神慰藉和提升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们对文化类节目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升级,电视节目制作方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节目内容,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1.2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热门程度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其热门程度不断攀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增加,文化类节目的观众群体日益壮大。
不同于娱乐类节目的轻松消遣,文化类节目更多地满足了观众对于知识、艺术、历史等方面的追求和欣赏。
观众对文化类节目的热衷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重视,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文化类节目也在新平台上获得了更多关注和传播。
通过网络直播、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观众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和分享各种文化节目,这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类节目的热度和影响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类节目的热门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各种类型的文化节目也将更加多样化和精彩。
2. 正文2.1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分析1.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
目前,文化类电视节目包括历史纪录片、文化访谈节目、文化创意节目等多种类型,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文化知识和传统艺术表现形式。
2.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逐渐扩大。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文化类节目的收看和讨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观众群体。
近几年军事类节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近几年军事类节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几年来,军事类节目在电视和互联网平台上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这些节目因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也对军事与国防知识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近几年军事类节目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军事与国防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
这为军事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需求基础。
一方面,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军事类节目,包括军事纪实、军事报道、军事资讯等,通过传统媒体的力量,将军事与国防知识普及到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去。
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也为军事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各大视频网站和自媒体平台纷纷推出了军事相关的内容,为观众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多样化的观看方式。
军事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历史纪实片和报道节目,而是扩大了内容的范围,包括军事科技、军事训练、军事演习等等。
其次,节目形式更为创新。
传统的纪录片、访谈节目之外,逐渐出现了讲述军事故事的动画片、军事竞技节目等,形式更加多样,并且更加贴近观众的喜好和需求。
再次,节目观众群体的扩大。
传统军事类节目主要吸引军事爱好者和军事从业人员,而今,军事类节目通过内容和形式的更新,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观众,特别是互联网平台上的观众,他们对军事与国防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
在未来,军事类节目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显现。
首先,内容将更加深入和细化。
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军事科技的了解需求日益增长,军事类节目将深入研究和报道军事科技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向观众传递更加深入的军事知识。
其次,节目形式将更加多样和互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军事类节目将更多地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让观众更亲身地体验军事训练、战争场景等,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再次,节目观众群体的拓展将更为广泛。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日期:2023.11.20)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学了诗歌单元,那与祖国患难与共的舒婷,临危而斗志弥()坚的陈毅和热情赞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高尔基,都仿佛站立在我们眼前,我们也恍若回到了他们所处的时代。
这不是矫情,而是真正被感动了。
不过,同学们在羡慕诗人们才情的同时,好像又有些自惭形秽,觉得诗歌于自己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
单元学习结束,一切似乎又停滞不前了。
其实读诗是有秘jué()的:读诗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附庸风雅。
诗人症弦说:“拿起笔来,你就是诗人。
"每个人都可以写诗。
当然,我们写诗不求有惊世hài()俗的作品,只需感知生活,崇尚良善。
写诗还要注意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样就相得益彰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斗志弥()坚自惭形秽()秘jué()惊世hài()俗(2)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可望不可及B. 断章取义C. 附庸风雅D. 相得益彰(3)画线句子是________复句。
2. 古诗文默写(1)乘风好去,长空万里,__。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2)___________,渔唱起三更。
(_《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世事洞明皆学问,__。
(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以孙权自喻,表明自己渴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心志的句子:__,__,__。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引发共鸣的句子:__,__。
(6)《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__,__”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3. 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艾青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增强,文化类电视节目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目前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节目内容单一、呈现形式单调、受众群体有限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现状分析1.节目内容单一:目前,许多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内容往往集中在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缺乏创新和时尚元素。
这样的单一内容无法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文化需求,难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2.呈现形式单调:当前大部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多以纪录片、专题片等模式呈现,缺乏新颖的形式和多元的传播形式。
这种单一的呈现方式会让观众感到疲惫,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3.受众群体有限:目前,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受众主要是中老年人。
与此同时,年轻人对于这类节目的兴趣和关注度相对较低,这对于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和推广产生了一定的障碍。
二、发展策略2.呈现方式创新多样化:文化类电视节目需要更加注重呈现方式的创新和多样性。
采用互动性强、趣味性强的形式,例如真人秀、互动游戏等,让观众在欣赏文化的同时也享受娱乐乐趣。
3.规模扩大,受众群体增加:文化类电视节目需要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等手段,推广节目,吸引更多的观众。
另外,在制作文化类节目时,需要注重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知识性,通过深入挖掘、清晰呈现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受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知能力。
4.文化类节目与其他领域相融合:文化类电视节目可以结合旅游、餐饮、音乐等领域,将文化元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打破传统的节目单一性,让更多的人通过欣赏文化节目,了解、了解和爱上中国的文化。
综上所述,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注重注重受众的需求,扩大受众群体,使更多的观众通过文化类电视节目了解、认知、爱上中国的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素养。
中外电视节目模式的现状与启示_史公军
中外电视节目模式的现状与启示史公军 邓高峰[内容提要] 目前国内电视节目模式规范尚不健全,优秀的电视节目模式很快被复制克隆,进入恶性竞争。
更重要的是,我国虽然文化历史悠久,却很难制作出原创性的精品电视节目。
本文以欧美电视节目为镜,电视节目模式为契合点,借鉴欧美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比较中国电视节目之不足,希促进中国电视节目模式走向成熟的道路。
[关键词] 电视节目模式 本土化 原创 引进[中图分类号]J9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7-1330/G4(2014)6-049-320世纪90年代,我国省级电视频道纷纷上星覆盖全国,各大卫视相互竞争,促进了电视市场的繁荣。
广东省是唯一允许境外电视进入的省份,加入境外频道来分享中国电视市场份额,就像一剂猛药打进了中国内地市场,收视份额的竞争变得空前激烈。
“内容为王”的电视市场,电视内容的竞争逐渐演变成电视节目的竞争。
在西方,电视节目模式(television program format)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有一整套运作程序和规范,是电视产品价值链的重要环节。
近些年来,欧美一些电视节目模式经过本土化改造后火爆世界各地,在中国,出现了改造后获得空前成功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一批优秀节目。
事实证明,角的艺人们。
而《爸爸去哪儿》、《人生第一次》等节目里面的“星二代”在人们的眼里似乎就是公众明星,网友们对他们进行任意的视觉改造。
电视节目中陡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以儿童为视觉焦点的广告,无不体现着对于儿童过度消费的狂欢。
四.结语儿童真人秀节目诞生于新媒体兴起,响应于当前“80后”夫妻育儿潮,满足于大众新奇的审美情趣,形成了媒体文化的奇观。
从正面的角度看,它能够成为宣传教育,引导儿童和年轻人正确价值观的形式载体,也能够成为成人缅怀童年记忆的情感通道。
它成为消费对象本没有错,这是时代之趋,也是民众化转向的舞台,但是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不能够摒弃一定的集体责任感和社会道德。
军事类电视节目的困境及改进措施
新闻视界55视界观.2021.02军事类电视节目的困境及改进措施朱学兵(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 300202)摘 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军事类的电视节目也得到了很多完善和提升,它从制作形式、节目内容以及节目整体设计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革和发展。
从电视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当前军事类节目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但是其发展也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存在,主要包括:受到制度的禁锢、改革和传播发展理念陈旧、市场化力度不足等等。
这些都完全制约了军事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导致当前节目得不到很好的创新和传播。
因此,要想实现电视节目质量的提升,必须要从本质上冲破发展困境,改变陈旧的电视设计思维和体制,积极融入新的发展理念和形式,运用有效的大众媒体进行传播,以期实现军事类节目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军事类;电视节目;困境;改进措施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传媒领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改变,作为电视节目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军事类节目的改革和创新是必须要重视的。
要想达到节目创新的效果,必须要从本质上改变原有的电视艺术,冲破改革的困境,帮助其实现长足的发展。
面对政治制度的限制,市场化传播的滞后等等的因素,我们必须要呼吁同时从上层指挥和具体的电视发展出发,对这两个范围都进行发展创新,打造适合市场化的电视节目,营造品牌效应,通过各大传播媒介的支持,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化发展。
一、当前军事类电视节目的困境分析(一)新闻类军事节目随着人们对社会参与的提高,军事类节目逐渐在大众的视线中出现,也成为当前电视节目主要的发展和突破方向。
对于评论类军事节目来说,其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在很多表现形式上,这种节目都实现了从先前“言”只唯“上”的模式,这已经是军事类节目从不能言到能言的巨大改变,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1]。
评论类的电视节目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它是一个公民掌握话语权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言论准入门槛在降低,一些不是非常敏感的军事类话题也可以公开谈论。
英国电视模式输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英国电视模式输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作者:史凯来源:《传媒》 2016年第18期文/史凯电视模式输出是英国出口贸易的重要扶持项目,体现了英国抢占全球市场的跨国传播策略,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传播手段。
其电视产业不断向海外输出演员艺人和节目模式,包括综艺娱乐、真人秀、歌舞演唱、电视系列剧等多种节目类型,其中以原创节目《英国达人秀》和版权改编节目《英国之声》影响力最为广泛;而《童声》《认真来跳舞》《X元素》等电视节目也在本国、国际传播领域中表现不俗,拥有稳定的国内外受众群体,获得了优异的收视成绩。
深入分析英国电视模式输出的典型案例,将有助于理解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电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强化版权意识,注重独立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电视产业陆续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业余选手时间》(1936年)、《拼写小蜜蜂》(1937年)等一系列优秀的广播节目,在购买版权后改编成电视节目,并顺利接收了广播节目的原有受众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到了五六十年代,随着由国外购买节目版权的交易次数增多,英国电视产业认识到版权法律机制对促进电视模式输出的重要意义,开始着手完善电视模式版权立法,以英国广播公司(BBC)购买美国《我的台词是什么》节目模式版权案例为标志,版权法律意识在英国电视产业中初步确立。
受到版权法律制度的激励,英国创立首家独立无线电视台(ITV),电视媒体的商业化运营模式正式形成,为电视模式输出国外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70年代中期,英国电视媒体希望改变从国外引进节目版权的发展现状,这一阶段的电视情感剧《至死方休》(1971年)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成功塑造了身份职业各有不同、性格鲜明突出并具有社会代表性的主人公形象,以幽默、夸张、讽刺的喜剧艺术表现手法,对舆论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总结评价,引起公众关注与思考。
该剧因在节目模式上具有独创性,成为英国电视模式输出海外的开端,成功击败了国外市场上的其他节目,收视效果一路领先。
我国军事电视栏目发展的现状研究
我国军事电视栏目发展的现状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军事电视栏目发展情况的研究,旨在探讨其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介绍了我国军事电视栏目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了其在传播军事知识、增强外交实力、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的作用。
然后,结合数据分析,指出我国军事电视栏目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规范性、专业化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包括拓展内容、提高制作水平、加强与军事学科的融合等。
最后,探讨了未来我国军事电视栏目的发展趋势,认为其将更加注重内容多样化、形式创新化、传播途径数字化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军事电视栏目;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未来趋势一、我国军事电视栏目的历史沿革和现状我国军事电视栏目的起步和发展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军事报道》栏目开始播出,成为我国首个专门报道军事事务的电视栏目。
此后,随着我国国防建设的不断推进,军事电视栏目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军事电视栏目主要有《军情观察室》、《今日说法》、《军营大舞台》、《前方的路》等多个栏目,涵盖了训练、演习、科技、外交等多个方面的报道。
这些栏目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传递了军事知识、展示了我军部队的形象,同时也起到了增强外交实力、提高国民素质等作用。
二、我国军事电视栏目的作用与问题1. 传递军事知识和宣传我军形象我国军事电视栏目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传递军事知识,增进公众对国防事业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采访、报道等方式,向观众介绍我军的装备、技术、训练、指挥等方面的情况,让公众了解我军的现代化程度和实力。
同时,这些栏目还反映了我军部队的精神风貌和战斗力,树立了我军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防观念。
2. 增强外交实力和国家形象我国军事电视栏目还具有增强外交实力和国家形象的作用。
军事栏目的报道和表现可以展示我军的和平形象,宣传中国国防政策,引导外国媒体和公众正确认识中国。
同时,这些栏目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军事合作,推动国防交流和军事技术创新,有助于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文化类电视节目一直是电视台中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它可以传播文化知识、推广传统文化、提升观众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
在当前电视节目类型多样化、观众口味日益多元化的大环境下,文化类电视节目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发展问题。
本文将就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寻找出一些可行的方案,推动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未来的发展。
我们来看一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当前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数量上明显不足,而且在内容上也存在着单一和陈旧的情况。
传统的文化类节目主要以纪录片、访谈等形式为主,而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的策略。
我们可以通过推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使其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意。
可以在内容上探索新的话题,挖掘更多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的解读和传播。
节目的形式也可以进行创新,可以尝试引入一些现代的元素和技术手段,使文化类节目更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文化类电视节目与新媒体的融合,提升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电视节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观看需求。
文化类电视节目需要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端等渠道扩大传播范围,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也可以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提升文化类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增加观众的粘性和传播效果。
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文化类电视节目与其他文化产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文化产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包括了影视、音乐、出版、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有着很强的文化传播能力和资源积累。
文化类电视节目可以积极与这些领域进行合作,可以联合拍摄影视作品、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等,实现资源的互通和共享,提升文化类节目的品质和影响力。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根据朱羽君教授的定义,电视娱乐节目是“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以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为特点的节目。
自90年代末起,传媒竞争激烈,电视观众娱乐需求逐渐上升,从而显著推动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发展。
这些节目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更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轻松愉悦内容的渴望。
这种趋势促使电视娱乐节目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成为观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塑造了以娱乐为导向的媒体文化。
关键词:电视节目、娱乐节目、分析对策前言:电视娱乐节目扮演着电视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休闲消遣机会,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采纳的生活方式。
因此,电视节目的发展亟需拥有多样性,以便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多元需求,展现更加丰富多彩、能够吸引广泛观众的内容,兼具深度与广度,既能迎合知性观众,又能迎合大众口味。
娱乐节目在节目设计时要注重本身的创新,形成不断的创新格局。
一、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的四个阶段我国最早的娱乐节目开始于90年代初期的《综艺大观》等综艺类节目。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的娱乐节目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阶段,以《综艺大观》为代表,娱乐节目主要聚焦于明星的娱乐活动,观众只能沉浸其中,感同身受。
第二阶段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观众参与度显著提升,互动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观众不再只是被动观赏,而是积极参与其中。
第三个阶段则涌现出《开心辞典》等益智类节目,这一时期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逐渐趋向平等,创造了更加活跃的节目氛围。
第四个阶段则从2003年开始,真人秀节目如“超女”等异军突起,观众不再局限于旁观者的角色,而是能够成为节目中的明星角色,这标志着观众角色的重大转变。
在这过程中,观众角色的转变不仅呈现出娱乐节目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折射出社会互动和参与的不断演变。
二、当今电视娱乐节目面临的困境(一)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某些娱乐节目“俗气格调、低级用语、粗鄙动作”为特点,虽收视率高,但引发观众不满。
中外电视节目形态发展比较
中外电视节目形态发展比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外电视节目形态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中外电视节目在内容、制作方式、风格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在内容方面,中外电视节目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中国电视节目注重宣传、教育和娱乐等多种元素的结合,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而西方电视节目则更加注重真实性和娱乐性,通常以情节剧、综艺节目和体育赛事为主要内容。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真人秀、恶搞和犯罪剧等类型节目的差异上。
其次,在制作方式方面,中外电视节目也存在差异。
中国电视节目制作通常注重宏大的场景和极富中国特色的视觉效果,例如历史剧和武侠剧中常见的大场面和华丽服装。
而西方电视节目注重情节的发展和剧情的张力,通常采用更真实、自然的拍摄手法,以增加节目的真实感。
再次,节目风格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电视节目注重家庭观念和道德价值观的传承,通常以正能量、感人和温情著称。
而西方电视节目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度的表达,以幽默、搞笑和吸引人的才艺展示为特色。
最后,在影响力方面,中外电视节目也存在差异。
中国电视节目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受众广泛,特别是一些综艺节目和偶像剧,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爱。
而西方电视节目具有全球影响力,走出国门,征服了许多海外观众,例如美剧和英剧,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受欢迎。
综上所述,中外电视节目在内容、制作方式、风格和影响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既反映了各自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的不同,也受制于制作方式和市场环境的差异。
随着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的推动,中外电视节目也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发展进步。
中外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差异可以追溯到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受到了政府宣传和教育意图的影响,早期的电视节目多以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为主,而文化大革命时期则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政治控制。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电视节目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特点。
在内容方面,中国电视节目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近年来,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人们对文化的日益关注,文化类电视节目正逐渐成为广大观众关注的焦点。
文化类电视节目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当前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并提出几点发展策略。
文化类电视节目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所下降。
与娱乐节目相比,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较低。
主要原因是文化类节目通常具有较高的知识门槛和较为严肃的主题,无法与大众的娱乐需求相匹配。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较高,不少电视台因节目的商业性差而选择减少投入。
文化类电视节目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
与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相比,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内容更新较慢。
一些文化类节目的内容过于繁琐,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使得这些节目与年轻观众的兴趣和需求脱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促进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
电视台应该适当增加文化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虽然这可能会增加电视台的投入,但是通过提升文化类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电视台可以吸引更多的广告商和赞助商,实现节目的盈利。
电视台应该加大对文化类节目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观众的关注度和收视率。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电视台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等权威人士参与节目的制作,确保节目内容的权威性和前沿性。
可以通过与新媒体的联动来推广文化类电视节目,例如将节目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并且可以增加节目的曝光率和传播力度。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更加注重观众需求和互动性。
可以通过举办在线投票,征集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制作更具吸引力的节目。
电视台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节目的互动平台,与观众进行线上交流和互动。
这样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欧美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及启示
谢谢观看
二人秀节目本土化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在引进节目时需要对节 目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其次,由于语言、口音、习惯用法等方面存在差 异,翻译和配音工作也需要特别注意,以避免观众对节目产生误解或反感。此外, 本土化趋势还面临着与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冲突。
然而,电视真人秀节目也存在着过度包装、缺乏原创等问题。一方面,为了 追求收视率,节目制作方往往会过度渲染选手之间的竞争和矛盾,导致节目真实 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很多真人秀节目缺乏原创性,存在跟风现象。
五、总结归纳本次演示通过对电 视真人秀节目的研究
五、总结归纳本次演示通过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研究,指出了不同 类型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四、结论与展望
四、结论与展望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通过增加文化适应性、提 高翻译质量、增强本土元素和考虑社会影响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本土化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未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和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真 人秀节目的本土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随着观众对节目的要求不断提高和多样化,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四、结论与展望
我们期待未来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能够更加具有本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 能够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和人文关怀,为全球电视观众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研究,通过梳理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 提出观点和论据,总结归纳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1. 引言1.1 当前文化类电视节目呈现怎样的发展状况当前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当今社会呈现出多样化和细分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如纪录片、文化访谈节目依然受到观众的喜爱,而新兴的文化体验类节目如文化探险、文化创意类节目也逐渐崭露头角。
文化类电视节目涵盖的主题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传统的历史文化、艺术人文到当下流行的时尚文化、美食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内容都有涉及。
节目形式也日趋丰富多样,有的注重内容深度,有的更注重娱乐性和互动性。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也在不断扩大,观众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移动设备等多种方式来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
这种多渠道传播的特点也使得文化类电视节目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当前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态势,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1.2 为什么有必要探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文化类电视节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传播文化、教育观众、促进社会交流。
随着电视媒体形式的多元化和快速发展,文化类电视节目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这就使得探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多样,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和追求。
只有不断更新自身,适应时代潮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探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可以帮助节目制作方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观众喜好,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节目策略,提升节目质量和观众满意度。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不仅关系到节目制作方的利益,更关乎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
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可以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激发创意潜能,提升文化软实力。
中外影视史中的政治与社会变革
中外影视史中的政治与社会变革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不仅仅是为观众提供娱乐、情感共鸣的渠道,也是反映政治与社会变革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从中外影视史的角度,探讨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如何描述政治与社会的变革,以及这些作品在塑造历史认识和影响观众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从中国的影视作品谈起。
中国的影视史同样见证了政治与社会的巨大变革。
《大饭店》是一部涉及到中国早期社会转型的重要作品。
该片以20世纪初的上海大饭店为背景,通过大饭店里的经营者、服务员和住客等各种角色,展示了民主革命和封建传统的冲突与融合。
影片通过细腻地描绘人物的情感与命运,展现了动荡年代中人们的追求和奋斗。
另一部中国影视作品《活着》则让我们见证了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与社会变革。
该片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社会变革。
从封建时代、土地改革、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观众可以通过主人公的命运体验一个家庭与国家同时经受的种种困境和变革。
而在外国影视史中,同样可以找到许多具有政治与社会变革背景的作品。
例如,美国影片《公民凯恩》是一部以报人凯恩的传记为背景,描述了20世纪初美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影片通过凯恩的媒体事业和他对政治的投身,讨论了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以及权力的腐败和滥用问题。
这部影片深入剖析了当时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对于观众认识历史和思考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部来自韩国的影片《嫂子》是关于军事独裁统治下的政治与社会变革的。
影片以1980年代韩国民主化进程中的自由斗争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与他的嫂子之间的情感纠葛,揭示了军事独裁统治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并探讨了个体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关于个人命运的叙述,更是关于政治制度对于普通人生活的冲击的探讨。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影视作品在描述政治与社会变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生动的故事、真实的人物和感人的情节,让观众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变革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中外影视史中的社会变革与表达方式
中外影视史中的社会变革与表达方式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更是记录社会变革与表达方式的重要载体。
中外影视史中的社会变革与表达方式,无疑是一个广阔的话题。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此展开讨论。
首先,中外影视史中的社会变革。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不可避免的,而影视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在中国的影视史中,从早期的大银幕电影到电视剧的崛起,无不紧密地联系着社会的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通过讲述人民解放斗争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及民族精神的愿望。
在外国的影视史中,同样也能够看到社会变革在影视作品中的反映。
例如,美国黑人权益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社会变革也在影视作品中得以体现,比如《雨人》中的亦尔·托保尔饰演的自闭症患者打破了对残疾人的刻板印象,表达了对平等和尊重的强烈呼吁。
其次,中外影视史中的表达方式。
影视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通过剧情、人物、场景等元素来传达情感、思想和观念。
在中外影视史中,表达方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变迁密切相关。
中国电影曾经以宣传为主要目的,往往缺乏艺术性和个性化。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影视作品开始多样化,表达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例如,张艺谋的《活着》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成功地表达了对生与死、对家国情怀的思考。
在外国的影视史中,影视创作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
例如,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出现,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电影语言和艺术风格,通过自由的剪辑、颠覆性的叙事结构等手法,传递着对传统观念的批判和对自由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外影视史中的社会变革与表达方式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社会的变革在影视作品中得到反映,而影视作品又通过多样的表达方式来呈现社会变革。
影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对社会的写照,更是塑造和影响社会的力量。
通过对中外影视史中的社会变革与表达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中外电视娱乐节目的对比与发展
中外电视娱乐节目的对比与发展
王华峰
【期刊名称】《神州》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追求娱乐、享受娱乐,是人的本性。
娱乐文化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重
要组成部分。
电视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伟大的创造发明之一。
娱乐文化因为电视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叙述了中外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
【总页数】1页(P34-34)
【作者】王华峰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3
【相关文献】
1.中外电视娱乐节目的对比与发展 [J], 王华峰
2.中外青少年足球发展比较分析——对比日、韩、德三国青少年足球发展 [J], 张
少净; 齐传旭
3.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出版集团发展优势分析
——兼谈中外出版集团管理模式及对比 [J], 何明星
4.董事会治理的研究现状、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
——基于中外对比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J], 刘新民;赵忠超
5.中外农机行业发展对比及中国农机行业制造技术发展战略思考 [J], 王建军;姜芬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电视节目模式的现状与启示史公军 邓高峰[内容提要] 目前国内电视节目模式规范尚不健全,优秀的电视节目模式很快被复制克隆,进入恶性竞争。
更重要的是,我国虽然文化历史悠久,却很难制作出原创性的精品电视节目。
本文以欧美电视节目为镜,电视节目模式为契合点,借鉴欧美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比较中国电视节目之不足,希促进中国电视节目模式走向成熟的道路。
[关键词] 电视节目模式 本土化 原创 引进[中图分类号]J9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7-1330/G4(2014)6-049-320世纪90年代,我国省级电视频道纷纷上星覆盖全国,各大卫视相互竞争,促进了电视市场的繁荣。
广东省是唯一允许境外电视进入的省份,加入境外频道来分享中国电视市场份额,就像一剂猛药打进了中国内地市场,收视份额的竞争变得空前激烈。
“内容为王”的电视市场,电视内容的竞争逐渐演变成电视节目的竞争。
在西方,电视节目模式(television program format)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有一整套运作程序和规范,是电视产品价值链的重要环节。
近些年来,欧美一些电视节目模式经过本土化改造后火爆世界各地,在中国,出现了改造后获得空前成功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一批优秀节目。
事实证明,角的艺人们。
而《爸爸去哪儿》、《人生第一次》等节目里面的“星二代”在人们的眼里似乎就是公众明星,网友们对他们进行任意的视觉改造。
电视节目中陡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以儿童为视觉焦点的广告,无不体现着对于儿童过度消费的狂欢。
四.结语儿童真人秀节目诞生于新媒体兴起,响应于当前“80后”夫妻育儿潮,满足于大众新奇的审美情趣,形成了媒体文化的奇观。
从正面的角度看,它能够成为宣传教育,引导儿童和年轻人正确价值观的形式载体,也能够成为成人缅怀童年记忆的情感通道。
它成为消费对象本没有错,这是时代之趋,也是民众化转向的舞台,但是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不能够摒弃一定的集体责任感和社会道德。
毕竟,儿童塑造着未来的成人,这关系到每个民族的核心利益。
熊秉真先生在《童年忆往》中说道“儿童与童年的世界,就像所有有关“人”的问题一样,自然有很多复杂、不确定与多方的面相。
这复杂而不易把握的特性,也许可使一个好学深思的时代、一个谦冲而开放的社会、一群关爱而愿意善待生命的人群,对其中新生儿稚弱的成员,多点学习怀想,少点轻举妄动。
”⑤我们希望不论是创制还是收视,对于儿童真人秀节目的人文关怀不可放弃,多点学习怀想,少点轻举妄动。
注释:①⑤熊秉真:《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第一版,P19,P33②道格拉斯·凯尔纳莉著 史安斌译:《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第一版,P142③④格雷姆·特纳著 许静译:《普通人与媒介 民众化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第一版,P3,P144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个高收视率的、新颖的电视节目模式,不仅会给电视台带来高额广告费、高话题度,扩大电视台的影响力,而且围绕节目模式的创新将会增强一个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
对比一下国内目前的状态,电视节目的研发创新能力普遍偏低。
往往一档新节目获得成功,马上就会出现大量的跟风模仿,不仅破坏了电视生态系统,更不利于中国电视节目模式创新的成长壮大。
其结果是导致电视节目的平庸匮乏,竞争力不强。
为了更好促进国内的电视节目模式更加有序,有必要对国际上的新型电视节目模式进行研究、借鉴,进而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和研发电视节目模式的能力。
业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大陆电视节目学港台,港台电视节目学日美,日美电视节目学欧洲。
”尽管这个说法虽然略显偏颇,难以完全为业界人士所接受,但是人们至少从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在节目模式、类型创新上,欧洲各国总是以领跑者的姿态走在前列。
①因此,有必要对欧美电视节目模式进行学习研究,促进我国电视节目模式的成熟和进步。
一.西方电视节目模式成功经验:原创欧洲是世界电视节目模式的研发中心,其中很多原创电视节目模式,经各国引进改造以后,大都缔造收视神话,成为对电视制作研究的经典,如法国情节纪录片《智人》,荷兰真实类节目《老大哥》,英国的儿童类节目《新闻环线》,以及幼儿节目《天线宝宝》等。
知名度很高的节目(真人秀、益智类、游戏节目和情景喜剧),流行于美国的《美国偶像》、《与明星共舞》、《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等,其节目版权均来源于欧洲。
欧美电视节目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对中国当下电视节目制作来说,可以从中探寻一些秘诀,虽然只是管中窥豹,但从节目模式的创作上,仍然有一些规律可寻:(一)节目的最大价值在于原创传统上,欧洲电视十分强调节目的原创性,大多数欧洲国家坚持对播出节目的本土内容实行配额做法,保护民族文化产业。
热播的节目60%都是本土生产的,欧洲电视节目在重视原创性的同时,以模式化的生产制作和销售,给电视节目的全球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二)节目真实是关键这里所说的真实,是在表演者本身所拥有的故事所挖掘出来的真实,并非是“摆拍”。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往往出现造假的成分,一般导演根据表演者的气质,量身定制“故事”,这并不是真实,而是“伪真实”,对节目本身的口碑和质量都会有不好的影响。
(三)开发观众多元需求,避免同质化竞争在国内,不同电视台之间相互模仿,同质竞争的情况比较严重,观众多方面的需求没能得到满足,一些高收入、高学历的有效购买人群、目标客户未能覆盖。
相对而言,欧美的真实类电视节目特别重视多层次,多角度发现并满足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受众的各类需求。
这些原创节目模式使得各电视台、模式设计公司的竞争领域十分宽广,给予节目模式开发以无穷创新空间,产品种类丰富多彩,也在另一个方面实现电视节目的公共服务职能。
(四)契合地缘文化是节目成功的重要条件节目模式和地缘文化有着重要的相关性,这既是欧洲电视节目模式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是众多节目失败的教训。
欧洲电视节目模式设计中,通常会有些环节是必选环节,有些环节是可选环节,根据本土地缘文化特色进行相应调整,有效地避免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
二.中国电视节目模式发展:引进21世纪初以来,我国引入大量的外来节目模式,例如知名的一些栏目,《东方时空》参照了《60分钟时事杂志》,《开心辞典》引自英国ITV的《who want to be a millionaire》,《智者为王》引自英国BBC的《the weakest link》等。
在最近几年的时间,尤其是在看到类似《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这样的节目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各大卫视开足马力,纷纷从国外引进不少的节目模式。
这些电视节目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尤其是在音乐节目上,更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比如,湖南电视台2013年第四季收官亲子档节目《爸爸去哪儿》购自韩国MBC电视台同档节目的版权,在《爸爸去哪儿》的内容制作方面,首先是明星父子的移植,比如韩国《爸爸!去哪儿!》选取的五个明星爸爸是成东日、李钟赫、宋钟国、金成柱、尹民秀,而《爸爸去哪儿》的节目选取对象是林志颖父子、王岳伦父女、田亮父女、郭涛父子、张亮父子;其次是游戏互动的移植,这里的游戏互动,一方面强化了爸爸们照顾子女的冲突,另一方面着重突出了萌娃们的表现,使其成为节目的亮点、看点,比如石头的“大哥式”的男子汉气概,Angela的各种卖萌等等。
各大卫视的相互竞争归根到底还是电视节目的竞争,虽然带来了电视节目数量的迅速上升,但节目内容和类型却鲜有创新。
我国电视台存在着很多风格相近、定位相同的电视节目,从节目名称、内容,甚至到编排、剪辑、设置都表现了惊人的一致,一个电视栏目火了,取得了好成绩,马上有数个相同的电视节目诞生,与之争抢市场份额。
社会转型与传播技术加剧了观众差异化和碎片化趋势,收视群体面临洗牌和重组。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有“克隆”电视节目的市场土壤;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缺乏对电视节目的有效保护。
值得反思的是,在电视行业中,适度的模仿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理的,但是过度的模仿便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导致电视台之间资源浪费、同质电视节目生命周期缩短,原有的观众流失,电视节目停滞不前。
三.未来之路:深层本土化+创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在电视节目模式表现为本土化改造,优秀电视节目模式的引进,基于本土文化、本土市场等元素,开发创新节目模式,从本土出发,进行“水土”改造,实现本土电视节目的原创新。
当前中国电视节目很多是通过移植,克隆,甚至嫁接拼凑,原创性节目所占比例较低,这给中国的电视节目带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背后的文化背景。
文化是电视节目的灵魂,很多引进的电视节目“水土不服”,往往昙花一现,生命周期短,就是因为缺乏文化背景作为支撑。
要想做到外来电视节目本土化,必须解决好在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背景问题,迈过这道“不同文化背景”的坎,才能制作出具有中国味的、原创性的电视节目模式。
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必须经得起本土检验,要解决文化异同问题,就需要完善现有电视节目构成元素,也是实现本土化改造的关键环节。
任何一个外来电视节目模式,必须剖析其构成元素,从电视专业的要求上真正把握和完善这些要素。
在此基础上寻求突破,找出其中符合本土文化背景的要素,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到节目模式中,从而开发出具有本土化文化背景的,能吸引中国电视观众参与的电视节目。
中国电视节目模式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只有完善和突破现有移植的西方电视节目构成元素,注入中国味的元素符号,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才能让节目本身获取较为长久的生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档节目不断占据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就创新的主体而言,媒介管理层要强化宏观战略,形成“进得来、出得去、上得去、下得来”人才合理化流动机制,根据岗位的需求,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同时,以一定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不断为他们提供发挥的空间和延长职业的周期。
创新机制方面,要学习、借鉴、消化西方的节目创作机制,分析西方优秀节目的成功要素,同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本土化创新,避免“水土不服”现象的出现,同时,要加强和欧美日韩等影视发达国家制作机构的联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使国内影视制作深谙其“门道”,这样有助于为我国影视制作的创新提供不竭的袁泉和动力,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①阚乃庆:谢来著:《最新欧美电视节目模式》,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