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

一、三国鼎立时期的疆域

东汉末,群雄四起,争相割据,中国又成分裂之局。曹操继董卓之后起于东方,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逐渐占有幽、冀、青、并四州之地。建安十二年(207年),又率大军出卢龙塞(河北喜峰口),至柳城(辽宁朝阳),击败乌桓。至此,奄有大河南北,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刘备在荆州投靠刘表,据守襄樊;孙权称雄江左,恃险自守。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十几年间,三国统治者各在自己的领土内,削平地方割据势力,巩固各国内部的统一,遂形成天下三分的形势:

1.魏

赤壁战后,曹操统一全国的努力受阻,退回北方。建安十六年(221年),兵出潼关,削平马超、韩遂等地方割据势力,取得关中及凉州地。建安二十年(215年),又战败张鲁,攻占汉中(今陕西汉中),完全统一了北方。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建都洛阳。这时,北部边疆缩小,今陕西北部,甘肃、宁夏东部,内蒙古河套以内及山西西北一隅,均为羌胡所夺。西部边疆仍沿汉旧,文帝黄初年间(220—226年)设西域长史府于海头(汉楼兰故址)、戊己校尉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以管辖西域地区。并封车师后部(今新疆吉木萨尔)王壹多杂为“守魏侍中,号大都尉”。“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并遣子入侍。魏王朝疆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北据塞外,西达葱岭,南并秦岭,逾淮水,以广陵、合肥、夏口(今湖北武昌)、襄阳、陈仓(今陕西宝鸡东)、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地与吴、蜀相距,略有今山东、河南全省,河北、山西、甘肃、新疆的大部,陕西中部,湖北、安徽、江苏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半岛的北部。

2.蜀(汉)

赤壁战后,刘备占领了武陵(今湖南常德)、长沙(今湖南长沙)、零陵(今湖南零陵)、桂阳(今湖南郴县)四郡,随后又向孙权借得江夏(今湖北鄂城)、南郡(今湖北江陵)二郡,占有荆州的大部。建安十九年(214年),从刘璋手里夺取了益州。二十三年(218年),打败曹操,占有汉中。同年,又夺取襄樊(今湖北襄樊),是为刘备势力鼎盛时期,但第二年,关羽败亡,荆州之地复为吴、魏所夺。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蜀中自称汉皇帝,建都成都。置降都督控制南中(包括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古西南夷地。以后西南夷族统治者发动叛乱,诸葛亮于蜀建兴三年(225年)进军滇池,平定南中后,分建越嶲、牂柯、兴古、建宁、云南、永昌六郡。后又在北伐中攻占武都(今甘肃成县北)、阴平(今甘肃文县)二郡,并曾率军进驻离长安仅百余里的五丈原(今陕西眉县境),但诸葛亮事未成而卒于军中,北伐最后失败。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略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

3.吴

孙权本据江东,赤壁战后,以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为中心,向西向南扩展,夺取蜀汉所占荆州之地,并派步骘招抚占据广、交二州(两广地区及越南北部)的士燮兄弟,把势力伸展到岭南;黄龙二年(230年)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进一步加强了大陆人民与台湾的联系。孙吴王朝疆域所及,东抵东海,南至南海兼有越南北部,北自江北与魏为界,西沿三峡及湘、黔、滇、桂边界附近与蜀汉为界,略有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五省和广西的大部,贵州的东部,江苏、安徽、湖北的南部,及越南的东北部。魏、蜀、吴王朝的疆域,魏为最大,吴次之,蜀汉最小。

三国时期中国边境各少数民族活动地区,大体上仍沿两汉之旧。惟东汉后期檀石槐所领导的鲜卑部落大联盟,在檀石槐死后即趋瓦解,三国时,漠南的鲜卑族又分裂为许多部。辽东鲜

卑有宇文部、段部和慕容部。宇文部居于濡水(滦河)以东,今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一带,以紫蒙川(今辽宁朝阳西北)为统治中心;段部居于辽西,以令支(今河北迁安)为统治中心;慕容部也居于辽西,以棘城(今辽宁锦州附近)北为统治中心。拓跋鲜卑居于河套以北,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为统治中心。分布于套西的西部鲜卑,有秃发、乞伏等部。秃发部居于河西;乞伏部则移居于陇西。在漠北鲜卑之北,丁令、坚昆两部仍居于北海(贝加尔湖)附近及其以西地区。东北挹娄、夫余、高句丽、沃沮等部活动地区略无变动,他们多与曹魏保持朝贡关系。西北羌胡入居河套以内,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陕西北部、宁夏东南部及山西西北部一隅。曹魏在葱岭以东地区,设置西域长史府以代替汉代西域都护府,惟位于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已非统治所及。朝鲜半岛北部单单大岭以东,貊所居地区,三国时已列入曹魏版图。

二、两晋及十六国时期的疆域

1.两晋的疆域

司马炎篡夺曹魏政权,于泰始元年(265年)建立西晋,仍建都洛阳。西晋虽继魏景元四年(263年)灭蜀之后,又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而恢复统一,但是国力衰微,疆域只略当三国的总和,不能恢复两汉之旧,且为时短暂,至建兴四年(316年)即为匈奴贵族刘渊之子刘聪所灭。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被推戴为东晋皇帝,都于建康(三国时建业,因避晋愍帝司马邺讳改称),从此南北又复分裂。偏安于江左的东晋政权,仅保有江、淮以南诸州郡,南达越南东北部地,而淮水南、北一带,又是南、北双方争锋所在,以致疆域时有变迁。其在西部,因有成汉的建立,初时还不能领有四川,到永和四年(348年)桓温灭汉,才取得梁、益二州。但宁康元年(373年)又被前秦苻坚攻取,苻坚败后复为谯纵所割据,于义熙元年(405年)称成都王。义熙六年(410年),东晋刘裕北伐,攻灭南燕,占有今山东东部地;义熙九年(413年),西征巴、蜀,从谯纵手中夺回梁、益二州;义熙十三年(417年),攻灭后秦,取得河南、关中之地。这时中原地区,东自广固(今山东益都),西至关中,包括徐、青、兖、豫、并、雍、司诸州之地,以及梁、益二州全部收复,这是东晋王朝版图最大时期。但因刘裕急于赶回建康夺取东晋帝位,复轻易放弃关中,次年即被赫连勃勃所夺。东晋王朝的疆域北抵淮南、江北,西有巴、蜀(成汉衰亡之后)、云、贵,东濒东海,南达南海,兼有交趾,略有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八省及四川东南部,江苏、安徽、湖北中、南部,兼及越南和缅甸的东北部。

2.北部中国各族政权的分裂割据

永嘉之乱后,北方从刘渊建国到北魏统一北方(304—439年)的一百三十五年间,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先后建立了二十个政权。其中主要的有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与夏、成汉等十六国。诸国中领土以后赵、前秦为最广,而前秦尤甚,北方诸部尽入其版图,与东晋呈对峙局面。

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国北疆和西陲各族分布的情况有所变化。自漠北鲜卑进入中原,其地为柔然、高车所据。柔然《魏书》作“蠕蠕”,这是拓跋魏对它的鄙称,南方人则称它为“芮芮”或“茹茹”。据《魏书·蠕蠕传》说:“蠕蠕,东胡之苗裔也,姓郁久闾氏”,其始祖木骨闾原为拓跋鲜卑贵族的奴隶。闾子车鹿会时,脱离拓跋鲜卑独立,自号“柔然”。高车即丁零,北方人称为敕勒,敕勒人以造车著名,所造车“车轮高大,辐数至多”,故南方人称他们为高车。其时高车由于巳尼大水(贝加尔湖)一带向南伸展势力至頞根河(鄂尔浑河)流域,柔然则分布于燕然山(今杭爱山)及頞根河以南。

东部鲜卑的三支,慕容部的慕容皝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建立前燕。次年,联合后赵石虎,攻灭段部。建元二年(344年),又攻灭宇文部,宇文部单于逸豆归走死漠北,其残部则分为契丹与库莫奚,散居于大辽水(今辽河)上游松漠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