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变式训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招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材料的
详略处理和转换技巧
• 以情节设计2为例的情节转换技巧:回到家,母亲先不 骂“我”,餐桌上打我——我冲进书房里哭——母亲送 宵夜——母子(女)和解。 • 分析:首先,为什么要安排“母亲先不骂我”却在“餐 桌上打我”?由“不骂”到“打”是一个很出乎意料的 情节变化,如果铺垫不到位,就会像“原始材料”中那 样“突兀怪异、令人费解”。其次,挨打后我很委屈, 是什么原因消除了我的委屈、化解了我对母亲的怨恨, 完成我对母亲由怨恨——原谅——理解——敬爱的情感 转换过程?再次,打“我”后母亲会怎么样?如何表现 母亲的心理变化?(因为不能直接描写)
第二招第一式:写好人物活动的背景
• ①周末的傍晚。我坐着公交车回家。 • 修改理由:这个时间安排更符合东莞一般初三学生的实 际情况,既清楚又合理。 • ②一落千丈的期中考试成绩让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回到 家,我没有敲门,轻轻地推门而入。老妈已经在厨房里 忙绿着。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妈”,老妈只回头看了我 一眼,算是答应了,我知道,老妈已经从班主任的短信 里知道了我这次考试的惨败。我赶紧溜回书房,等着老 妈的数落。 • 修改理由:这一段文字是“黎明前的黑暗”,是“大战 前的平静”,也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它对后面的情 节发展和人物性格都有“决定性”作用,是全文的“定 调”。(注意文中的红色字体)
中考记叙文高分训练策略
作文“秘招”诠释
• 前言: • 作文秘籍就像武功秘籍,首先要背下来, 铭刻在心,达到“意到招到”的境界。也 就是说,同学们一定要强化“好作文意 识”,一提起笔就要想到“好作文的基本 要求”。否则就永远走不出原来的老路, 也就很难有什么提高。
记叙文写作的三大“密招”
• • • • • • • • • • • 第一招:大处着眼: 第一式:定一个积极的调。 第二式:写两条变化的线。 第三式:成三块立体的面。 第二招:细处着手: 第一式:写好人物活动的背景。 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 第三式:写好如影随形的情感。 第四式:写好人物鲜明的性格。 第五式:写好文章独到的感悟。 第三招:移花接木。
第二招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材料的
详略处理和转换技巧
• ④我趴在桌子上哭,又趴到床上哭。可委屈却像洪水一般积蓄着。 我想还是打开电脑去那虚拟的网络上遨游吧。于是,那久违了的 电脑桌面出现了——那是我特意设置的一张全家福照片。
• 修改理由:反复写“哭”是为了强调“我”挨打后的委屈,把情 绪写到极致,为“开电脑”蓄势。因为总不能一直“哭”下去啊, 再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情绪是会转移和变化的。这个时候 最可能的情节发展还有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
• • • •
第一招:大处着眼
• • • •
第三式:成三块立体的面(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形式上:背景、事件、议论(抒情)。 内容上:情节、情感、感悟。 结构(段落安排)上:全文5-7段。其中第一段: 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活动的背景。 第2-4(6)段: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穿插 情感和心理描写。5(7)段:议论抒情,书写感 悟,升华主题(可以委婉巧妙,也可以直接鲜明 点题)。
第一招:大处着眼
• 第一式:定一个积极的调(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 • • • • • • •
1.为文章主题定调。(积极、健康) 2.为人物身份定调。(职业特点和文化层次) 3.为人物性格定调。(性格鲜明、主次分明的正面形象) 4.为文章写法定调。(常见写法:渐进式、先抑后扬式) 5.为材料布局定调。(记叙的顺序和材料的详略) 6.为背景描写定调。 (渲染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7.为情节变化定调。(一波三折,轻波微澜) 8.为情感变化定调。(紧扣情节,升华主题) 以上八个“定调”是在动笔之前就需要思考的,否则行 文就不能前后一致。
• 1.出去找同学玩。但是刚哭过的眼睛会暴露自己的秘密。
• 2.哭过之后睡着了,直到妈妈来送饭叫醒“我”。这也有点没心 没肺的,两三岁的时候还差不多,因为越小越容易忘记事情。
• 3.就是玩电脑。这很符合初三孩子的心态,也有一点赌气的成分 在里面,最合情合理。
第二招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材料的
实战操作演练
• 原始材料:下面是初三某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段。 下面我们根据这个片段,运用我们总结的方法进 行修改训练—— • 那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母亲便很生 气地训斥我。我不服气,便顶撞了母亲,母亲狠 狠地打了我一巴掌。我便冲到房间哭起来。中午, 母亲敲门送饭给我,我深深感受到母亲是多么爱 我。 • 基本分析:上面的材料中核心事件已经清楚,需 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给文章定调?设置什么背 景?表现什么主题?构思什么情节?
第一招:大处着眼
• • • • 第二式:写两条变化的线(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情节线: 故事发生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故事发生的过程:发生(背景渲染、穿插与过渡)—— 故事的发展(穿插、铺垫、伏笔、过渡)——故事的高 潮与结尾(照应与特写、议论与抒情)。 重点与难点:写好情节的转折点(契机),运用好时间 和空间的转换。 2.情感线: 在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中渗透情感。 在情节发展变化中描写心理感受。
第二招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材料的详略
处理和转换技巧
•
回家(材料)
• ①周末的傍晚。我坐着公交车回家。 • ②一落千丈的期中考试成绩让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回到家,我没有敲门,轻轻地推门 而入。老妈已经在厨房里忙绿着。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妈”,老妈只回头看了我一眼, 算是答应了,我知道,老妈已经从班主任的短信里知道了我这次考试的惨败。我赶紧 溜回书房,等着老妈的数落。 • ③爸爸不在家。妈妈的责骂并没有如期而至。“吃饭吧。”妈妈的声音并不大。妈妈 帮我夹了一碗的菜,却坐着一动不动。“这次考试——”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没想 到却一下子点燃了妈妈的怒火。“你怎么回事啊?……” “你老实说,是不是谈恋 爱了?” “谈恋爱又怎么啦?”——“啪”,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妈妈打我了,而 且是狠狠地一巴掌。我把碗一摔,嚎啕着冲进了房间。 • ④我趴在桌子上哭,又趴到床上哭。可委屈却像洪水一般积蓄着。我想还是打开电脑 去那虚拟的网络上遨游吧。于是,那久违了的电脑桌面出现了——那是我特意设置的 一张全家福照片。 • ⑤从小至今,妈妈是第一次打我。我的目光不禁停在了照片上妈妈那张幸福的脸上: 一幕幕快乐的回忆,一个个开心的的故事,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闪过,给我委屈 的洪水掘开了一道口子。 • ⑥“笃——笃——笃。”是敲门声。我懒得搭理。接着又是轻轻的三下。我站起来犹 豫着。当敲门声第三次响起的时候,我轻轻地打开了门。母亲端着一碗混沌放在我的 书桌上,看了我一眼,默默地走出了房间。那一刻,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慢慢地品着 母亲做的混沌,心里暗暗下着决心:我一定会重新站起来的!
第二招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
• 本文的情节发展有以下几种可能,需要我们根据 对文章的人物定位和主题定位来选择: • 1.回到家,母亲先骂我再打我——我冲进书房里 哭——母亲送饭——母子(女)和解。 • 2.回到家,母亲先不骂“我”,餐桌上打我—— 我冲进书房里哭——母亲送宵夜——母子(女) 和解。 • 3.回到家里,母亲先骂我再打我——我冲进书房 里哭——母子(女)不欢而散。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详略处理和转换技巧
• ⑤从小至今,妈妈是第一次打我。我的目光不禁停在了照片上妈 妈那张幸福的脸上:一幕幕快乐的回忆,一个个开心的的故事, 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闪过,给我委屈的洪水掘开了一道口子。 • 修改理由: 生活中有很多“偶然”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在作文 构思中叫做“善用巧合”。俗话说得好:“无巧不成书。”可见 “巧合”是构思文章的重要手段。“巧合”必须合乎情理、和乎 逻辑。一个懂事的孩子把“全家福”放在电脑桌面上,我觉得是 完全可能的,也就合情合理。这一“巧合”正是该文情节变化的 重要转折点:它唤醒了“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对年轻的美丽 妈妈的回忆、对一家子和睦幸福的回忆。正是这些“回忆”冲淡 了我的“委屈”,让我的情绪由委屈到平静再到谅解。这样, “我”的形象也开始变得懂事、可爱——这一点很重要:评卷老 师总是喜欢懂事、可爱的孩子,因为他们很多人就是母亲或父亲。 当你把自己和评卷老师的距离拉近了的时候,老师一定舍得给你 高分的。
第二招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材料的
详略处理和转换技巧
• ③爸爸不在家。妈妈的责骂并没有如期而至。“吃饭吧。”妈妈 的声音并不大。妈妈帮我夹了一碗的菜,却坐着一动不动。“这 次考试——”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没想到却一下子点燃了妈妈 的怒火。“你怎么回事啊?……” “你老实说,是不是谈恋爱 了?” “谈恋爱怎么啦?”——“啪”,我的脸上火辣辣的。 妈妈打我了,而且是狠狠地一巴掌。我把碗一摔,嚎啕着冲进了 房间。 • 修改理由:妈妈一直隐忍不发,是因为不想“我”吃不好饭,也 在寻找机会。“我”也一直在忍,心虚和侥幸心理让我试图试探 妈妈的反应。而妈妈的突然爆发正是因为前面一直在隐忍。而 “我”的很不理智的冲撞则是点燃妈妈怒火的导火索。有了这些 反复的铺垫,情节的变化才显得合情合理。 • 这段文字的难点在于对话描写:既写出妈妈最担心的问题,又简 洁而有层次地推动情节发展。这需要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
第二招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材料的详略
处理和转换技巧
• 以情节设计2为例的详略处理:回到家,母亲先不骂 “我”,餐桌上打我——我冲进书房里哭——母亲送宵 夜——母子(女)和解。 • 一般处理:详写:母亲打“我”——母亲送宵夜——和 解(如果突出“母亲打我”的细节,不但会损害母亲的 形象,还会让前后情节的变化形成冲突,使情节的转换 不能水到渠成。) • 我的处理:详写:哭的细节、敲门和开门的细节。 • 细节1:哭(一个人在房间里哭的时候,是可以发生很 多事情的,找到一个巧妙的联想点,借助时间和空间的 转换来舒缓“我”的情绪,从而完成对母亲由“恨”到 “敬”的情感转换过程) • 细节2:敲门和开门(以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 物细微的心理变化,完成情节和情感变化的自然转换)
第二招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材料的
详略处理和转换技巧
• ⑥“笃——笃——笃。”是敲门声。我懒得搭理。接着又是轻轻 的三下。我站起来犹豫着。当敲门声第三次响起的时候,我轻轻 地打开了门。母亲端着一碗混沌放在我的书桌上,看了我一眼, 默默地走出了房间。那一刻,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慢慢地品着母 亲做的混沌,心里暗暗下着决心:我一定会重新站起来的!(全 文约550字) • 修改理由:妈妈第一次打了已经读初三的孩子之后,会是什么心 情呢?(打在孩子身上,痛在自己心上)。我们在文章里是不能 直接描写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妈妈的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 “三次敲门送混沌”就是母亲对挨打后的孩子的试探,也是对自 己打孩子的歉疚之情的表现。而“我”没有马上开门,也是我的 情绪需要一个合理的缓冲时间。这一段是双方微妙心理变化的表 现,双方都会对对方进行仔细观察。因此要写得很细腻而真实。 下笔之前需要反复揣摩和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字斟 句酌,才能写出味道来。
第二招:细处着手 • 细处着手:就是要写好记叙文的各 个环节。
• 在对“好作文”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 按照“好作文”的具体要求(不是抽象要 求),对具有代表性的病文进行反复的、 精雕细刻式的修改,在反复的修改中体会 每一种写作要求的实践过程,从而掌握基 本的写作方法。 • 集体要求如下——
第二招第一式:写好人物活动的背景
• “背景”的写作要求: • 把时间、地点和环境写具体:为故事发生和人物活动提 供一个最合适的背景。同时,也为全文的写作定调。 • 以“原始材料”为例的背景写作思路: • 关于时间:原文是交代不准确的,只有“中午”一词。 那么,这个时间的选择就很不科学,让人疑问丛生。时 间可以有变化,也可以“定格”。本文的时间安排最好 是“周末放学时间和晚上”。时间选择有很多奇妙的作 用,需要在训练时揣摩。 • 关于地点和环境:地点和环境可以变化,也可以不变化。 按照变化的思路安排,可以是“放学路上”和“家里”。 按照不变化的思路来安排,就只能是“家里”。但是, “家里”还有客厅、书房、阳台等空间是可以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