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说教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搜集口述资料,了解身边的历史。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认识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说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邓小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最有影响的人物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人的突破)1.改革的背景:以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生在1978》节选导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八下历史
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革?
探究二:探究改革方式及带来的变化
1、小组合作探究,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请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献言献策。
材料四:海尔集团的发展
材料五:
2、改革后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三、铸强国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正式开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对比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GDP的增速走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课堂小结:
出示图片:
【基础巩固类】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课题: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型:新课教材版本: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料,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重点难点】重点:1.农村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师:本课有几部分?哪几部分?生:三部分。
第一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部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三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师: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个领域开始?生:农村。
【板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师:我们来看《一个农民的烦恼》。
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师:材料1,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劳动不积极。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师:材料2,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靠救济生存。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设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3)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意义: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意义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城市经济体制制改革结果和意义
结果: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的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的大锅饭。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本课将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应运而生。
这一政策的实施,让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也使得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在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产权不明晰、效益不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了必然选择。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股份制改革、企业重组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国有企业的效益得到了提高,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农村和国有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价格改革、财税改革等,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也能够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
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注意到了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从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过程和成就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认识。
同时,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可能存在模糊之处,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澄清和深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讲解: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精品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改革先从开始,以调动农民的,促进发展。
2.农村逐步实行责任制。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的大解放。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发展,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4.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
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的崭新局面。
6.1992年,中共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二、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那些步骤?三、随堂演练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3.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C.建立经济特区D.国有企业改革4.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农业合作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 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 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 积极性不高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 削的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结果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
复和发展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 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 产力
实战演练
2.同学们在手机App上观看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庆典视频集时, 看到1984年10月1日北京盛大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
着标语牌走过天安门广场。牌子上的标语最有可能是(C)
A.火热的建设年代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家庭联产承包好 D.“以阶级斗争为纲”
实战演练
3.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
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 经营管理方式,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 大提高
启示:①发展经济要从国情出发②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第二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 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 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 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 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 度上失去了活力。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含反思第0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部编历史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市一等奖】优质教案
部编历史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市一等奖】优质教案部编教材历史八年级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本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农村”“城市”改革两条线索。
以材料教学为指导依据设计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国企改革,培养通过视频、材料等多种途经获取历史信息以及合作探究能力,认识改革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阅读史料、图片、问题导向,能够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内容以及它的积极作用。
了解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史实。
2、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了解国企改革内容、目标。
掌握通过视频、材料等多种途经获取历史信息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家庭采访、社会调查,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下册第八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关键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
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以及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包括三个子目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史料研究,突出重点。
难点:国企改革。
这部分理论性较强,从几方面入手:当时中国的国企企业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问题,怎么纠正这些问题。
进而引出国家一步步制定的政策,最终落脚点在现代企业制度上。
从与国企的对比中得出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
学情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初中学生还是比较难理解的。
从课标入手抓住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展示图片、小组探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学生在学会基础知识同时,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ppt及设计意图步骤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精品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本课内容上承十一届三站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从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验证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
伟大的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伟大的理论反过来指导伟大的实践。
这节课在本单元教学内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现代史中起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了解国企改革的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从此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那么我国是怎样进行改革开放的?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歌曲中的“老人”是谁?“春天”是什么意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果吧。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连接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接对外开放,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表现,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对历史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八年级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以及不能全面深刻认识历史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以及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改革的主要过程,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作用。
2.通过分析材料,提高信息获取与整合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语: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五、说教法学法过渡语: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基于此,本课我将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接下来,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采取了多媒体导入法。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部编版)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练一练
3、 1978 年底,某村的几个老农商量说:“只有分田到户才能吃饱肚子。”队长严 峻昌当时想:管它倒霉不倒霉,只要大家能吃饱饭就行。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去 杀头也满意了,做饱死鬼强过做个饿死鬼。”最后就把村里的田地分到每一户农民 家里。 (1)上述情境中“分田到户”,是我国后来在农村逐步实行的什么制度?
1980年,上海某企业因为天气很热,为了不影响生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购买风扇、鼓
风机降温。但需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
已经过去了。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企业生产效率低,缺少生机。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 党的十二 届三 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 加快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 革步伐。
A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
C 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阅读教材,归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变化,完成下表。
所有制形式 管理方式
改革前 单一的公有制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
改革后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主要讲述了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的经济体制改革。
本节课内容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主要内容,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特点以及对外开放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梳理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1978年以来的我国经济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引发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权利:分田到户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
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能够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其意义。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况
过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特点/方式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材料一:(张瑞敏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 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材料二:那年夏天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 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 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 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开始: 1984 年 10 月 , 中 共 十 二 届 三 中 全 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 革的决定》,初步提出和阐明了经济 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 题,要求加快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 改革步伐。
目标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及作用。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能够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其意义。
活动:阅读材料,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背景。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 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 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 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 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 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 体制,并写下了保证书,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影响
所有制
结构 单一公有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课件
附注:
生产自主权问题
“安徽这种状况的产生,不是农民没有生产积 极性,不是干部不干事,也不能说老天存心不 帮安徽人的忙,根本问题在于极“左”路线的 影响仍在继续。” ——黄璜(曾任安徽省委书记)
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鉴字盖章. 如以后能干. 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向国 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牢刹头也干心. 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979年秋,小岗大丰收,全队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6 万公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的产量总和,卖给国家 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 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 入47000 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
项目 改革前 平均主义 改革措施
按劳分配为主
分配制度
一天,张瑞敏将库房里的400台冰箱拉出来全面 检查,发现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工人提议 将这76台冰箱低价销售处理。 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 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接 着,张瑞敏下令,将76台冰箱全部砸掉,“谁干 的谁来砸”。
从青岛冰箱厂发展到海尔股 份有限公司,所有制形式发 生了什么变化?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按劳分配为主 增强企业自主权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分配制度
管理体制 所有制
平均主义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
搜集口述资料,了解身边的历史。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认识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以邓小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最有影响的人物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人的突破)
1.改革的背景:以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生在1978》节选导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1)出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
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2)通过播放《平凡的世界》视频引领学生探究人民公社的弊端和农村改革的原因。
(3)通过幻灯片和图片感悟小岗村分田包干到户带来农村的巨大变化。
(4)通过出示有关万里主政安徽的史料和邓小平关于对分田到户的论述说明农村改革中中国共产党所起的作用。
(5)通过幻灯片和学生一起探究: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把农村的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
最先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哪里?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怎样的效果?
(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广,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通过图片展示和学生一起感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巨
大作用。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僵化模式,增强企业活力) 1.以困境中的中国城市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认识城市改革的必要性。
(1)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城市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4)通过播放《国有企业改革》视频引领学生探究人民公社的弊端和农村改革的原因。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放思想,冲破藩篱)
1.通过出示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9月刊登的有关邓小平
的图片引领学生思考“中国的改革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
2.通过同学们对五种“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价值判断辨析,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关系。
3.引领学生共同研读邓小平有关市场经济的“南巡讲话”,使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搞市场经济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4.通过材料研读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什么时间?1992年,中共十四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5.通过比较中共十八大后和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论述,引领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课堂小结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改革的号角最先从中国的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
中国广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乡镇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城市的改革也全面展开,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说板书设计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
2.发展:1983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2.意义: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