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级预防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卒中或TIA患者, 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 学影响(IV,D)。
▪ 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以及降压目标值应个 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卒中特点和患者三方面 因素(II,B)。
.
16
பைடு நூலகம்
常用降压药物:
▪ 常用静脉降压药物: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硝酸 甘油等
▪ 颅外大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或TIA患者,推荐高强度他汀长 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I,B)。
.
11
降脂药推荐及注意事项:
▪ 脂溶性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
西立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华法林、地高辛、胺碘酮、瑞格 列奈等,均通过CYP3A4酶代谢,合用时会增加彼此的血药 浓度,有可能增加肌病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降压药物治疗的缺血性 卒中或TIA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后数 天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I,A)。
.
15
高血压部分推荐:
▪ 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 99%)导致的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 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II, B)。
▪ 阿司匹林(50~325mg/d)或氯吡格雷(75mg/d) 单药治疗均可以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I,A)。
▪ 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 150mg/d。
▪ 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患者危险因素、费用、耐受性和 其他临床特性的基础上个体化选择(I,C)。
.
4
抗血小板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以下均为I类推荐,A级证据):
2015年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
13
Antihypertensive
——抗高血压治疗
.
14
高血压部分推荐:
▪ 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 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 ≥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I,A);对于血 压<140/90mmHg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
▪ 对于LDL-C≥2.6mmol/L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 强化他汀治疗以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I,B);
▪ 对于LDL-C< 2.6mmol/L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目前尚缺乏 证据,推荐强化他汀治疗(I,C)。
▪ 由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 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高强度他汀长期治疗以减少卒 中和心血管事件,推荐目标值为LDL-C≤1.8mmol/L(I,B)。
▪ 第二防线则是降至< 1.8mmol/L更为理 想
.
10
脂代谢异常推荐:
▪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 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
血管事件(I,B);
▪ 当LDL-C下降≥50%或LDL-C≤1.8mmol/L时,二级预防更为 有效(II,B)。
▪ 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则不经CYP3A4途径代 谢或经多途径代谢,故与其他药物在代谢水平发生相互作用 的危险性较小。
▪ 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定期监测肌痛等临床症状及 肝酶和肌酶的变化。
▪ 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高风险 人群应权衡风险和获益, 建议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
.
12
他汀类降脂药物
.
5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100mg/d )+氯吡格雷(75mg/d )
▪ 目前有证据的适合双抗的患者包括: ▪ TIA/轻型卒中;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 发病机制是动脉源性的栓塞; ▪ 主动脉弓病变。
.
6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 发病在24h内,具有高卒中复发风险(ABCD评分≥4分) 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3 分),应尽早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d(I, A)。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14》
.
1
药物治疗: 以A-S-A(抗血小板-
他汀-降压) 为核心的治疗策略
.
2
Antiplatelet
——抗血小板治疗
.
3
非心源性卒中的抗栓推荐:
▪ 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 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卒中复发 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I,A)。
▪ 发病24h内,具有卒中高复发风险(ABCD2评分 ≥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 (NIHSS评分≤3分),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 氯吡格雷治疗21d;
▪ 但应严密观察出血风险,此后可单用阿司匹林或 氯吡格雷作为缺血性卒中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
▪ 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不推荐常 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
7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
▪ 致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的增高因素包括: 高龄; 既往消化道溃疡/出血史; 既往心衰或糖尿病; 联合应用NSAIDs或类固醇激素; 联合抗栓药治疗; 以及吸烟、基线贫血、Hp感染、低体重、衰弱 等其他因素。
.
8
Statins
——他汀治疗
.
9
降脂治疗两道“防线”
▪ 第一防线是LDL-C至少要降至< 2.6 mmol /L 以下
▪ 常用口服降压药物: 长效钙通道阻滞剂:拜新同、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ACEI: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贝那普利 ARB:缬沙坦、氯沙坦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 利尿剂:氢氯噻嗪
.
17
卒中合并房颤筛查
▪ STAF评分
当评分超过5分时,则约90%的可能来自心脏栓子,小于5 分则动脉源性可能大。
.
18
卒中合并房颤筛查
▪ 发病在30d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 79%~99%)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尽早给予氯吡格 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90d(II,B)。此后阿司匹林或氯吡 格雷单药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I,A)。
▪ 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患者,推荐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II,B)。口 服抗凝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的比较尚无 肯定结论。
▪ HAS-BLED评分
该量表总分为6分,大于4分为 房颤高风险患者,识别房颤敏 感性为85.5%,特异性为53.1%, 预测价值低于STAF评分。
.
19
欧洲相关指南考虑心源性卒中:
▪ 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以及降压目标值应个 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卒中特点和患者三方面 因素(II,B)。
.
16
பைடு நூலகம்
常用降压药物:
▪ 常用静脉降压药物: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硝酸 甘油等
▪ 颅外大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或TIA患者,推荐高强度他汀长 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I,B)。
.
11
降脂药推荐及注意事项:
▪ 脂溶性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
西立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华法林、地高辛、胺碘酮、瑞格 列奈等,均通过CYP3A4酶代谢,合用时会增加彼此的血药 浓度,有可能增加肌病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降压药物治疗的缺血性 卒中或TIA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后数 天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I,A)。
.
15
高血压部分推荐:
▪ 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 99%)导致的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 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II, B)。
▪ 阿司匹林(50~325mg/d)或氯吡格雷(75mg/d) 单药治疗均可以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I,A)。
▪ 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 150mg/d。
▪ 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患者危险因素、费用、耐受性和 其他临床特性的基础上个体化选择(I,C)。
.
4
抗血小板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以下均为I类推荐,A级证据):
2015年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
13
Antihypertensive
——抗高血压治疗
.
14
高血压部分推荐:
▪ 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 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 ≥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I,A);对于血 压<140/90mmHg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
▪ 对于LDL-C≥2.6mmol/L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 强化他汀治疗以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I,B);
▪ 对于LDL-C< 2.6mmol/L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目前尚缺乏 证据,推荐强化他汀治疗(I,C)。
▪ 由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 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高强度他汀长期治疗以减少卒 中和心血管事件,推荐目标值为LDL-C≤1.8mmol/L(I,B)。
▪ 第二防线则是降至< 1.8mmol/L更为理 想
.
10
脂代谢异常推荐:
▪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 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
血管事件(I,B);
▪ 当LDL-C下降≥50%或LDL-C≤1.8mmol/L时,二级预防更为 有效(II,B)。
▪ 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则不经CYP3A4途径代 谢或经多途径代谢,故与其他药物在代谢水平发生相互作用 的危险性较小。
▪ 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定期监测肌痛等临床症状及 肝酶和肌酶的变化。
▪ 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高风险 人群应权衡风险和获益, 建议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
.
12
他汀类降脂药物
.
5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100mg/d )+氯吡格雷(75mg/d )
▪ 目前有证据的适合双抗的患者包括: ▪ TIA/轻型卒中;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 发病机制是动脉源性的栓塞; ▪ 主动脉弓病变。
.
6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 发病在24h内,具有高卒中复发风险(ABCD评分≥4分) 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3 分),应尽早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d(I, A)。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14》
.
1
药物治疗: 以A-S-A(抗血小板-
他汀-降压) 为核心的治疗策略
.
2
Antiplatelet
——抗血小板治疗
.
3
非心源性卒中的抗栓推荐:
▪ 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 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卒中复发 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I,A)。
▪ 发病24h内,具有卒中高复发风险(ABCD2评分 ≥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 (NIHSS评分≤3分),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 氯吡格雷治疗21d;
▪ 但应严密观察出血风险,此后可单用阿司匹林或 氯吡格雷作为缺血性卒中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
▪ 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不推荐常 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
7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
▪ 致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的增高因素包括: 高龄; 既往消化道溃疡/出血史; 既往心衰或糖尿病; 联合应用NSAIDs或类固醇激素; 联合抗栓药治疗; 以及吸烟、基线贫血、Hp感染、低体重、衰弱 等其他因素。
.
8
Statins
——他汀治疗
.
9
降脂治疗两道“防线”
▪ 第一防线是LDL-C至少要降至< 2.6 mmol /L 以下
▪ 常用口服降压药物: 长效钙通道阻滞剂:拜新同、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ACEI: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贝那普利 ARB:缬沙坦、氯沙坦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 利尿剂:氢氯噻嗪
.
17
卒中合并房颤筛查
▪ STAF评分
当评分超过5分时,则约90%的可能来自心脏栓子,小于5 分则动脉源性可能大。
.
18
卒中合并房颤筛查
▪ 发病在30d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 79%~99%)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尽早给予氯吡格 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90d(II,B)。此后阿司匹林或氯吡 格雷单药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I,A)。
▪ 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患者,推荐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II,B)。口 服抗凝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的比较尚无 肯定结论。
▪ HAS-BLED评分
该量表总分为6分,大于4分为 房颤高风险患者,识别房颤敏 感性为85.5%,特异性为53.1%, 预测价值低于STAF评分。
.
19
欧洲相关指南考虑心源性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