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促进新材料发展十三五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促进新材料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年12月
目录
一、行业现状与发展环境 (4)
(一)发展成效 (4)
(二)发展环境 (6)
二、发展总体思路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发展原则 (8)
(三)主要目标 (8)
三、发展重点 (9)
(一)前沿新材料 (9)
(二)关键战略材料 (11)
(三)先进基础材料 (16)
四、发展措施 (17)
(一)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工程 (17)
(二)加快新材料产品推广应用 (17)
(三)培育新材料产业企业主体 (17)
(四)优化新材料产业空间布局 (18)
(五)推进新材料跨界跨境发展 (18)
(六)加大新材料发展政策扶持 (19)
上海促进新材料发展“十三五”规划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在建设制造强国、巩固国防军工中占据重要地位。“一代新材料造就一代新装备,一代新装备需要一代新材料”,每个工业强国的崛起,都需要雄厚的材料工业作为坚强支柱。加快发展具有上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对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引领材料工业创新换代、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满足民生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
一、行业现状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成效
一是产业地位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上海新材料产业继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产值年均增长3.24%。至2015年,新材料产值1966.85亿元,占原材料工业的36.51%,比重逐
年提高,按可比价比较比上年度增长1.6%,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为24.39%,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1 上海市新材料产业规模
表1 原材料产业分领域产值表(亿元)
行业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钢铁1812 1561 1555.48 1488.17 1193.62
石化3917 3932 4274.88 3941.84 3482.10
有色492 461 473.26 446.38 389.23
建材395 345 344.01 358.40 322.23 原材料总产值(合计)6616 6299 6647.63 6234.79 5387.18 新材料产值1731 1707 1984.81 1951.19 1966.85 占原材料工业比例(%) 26.2 27.1 29.9 31.3 36.5
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积极推动上海化学工业区、高桥地区、金桥地区和金山第二工业区等地区的国内外优势材料企业创新转型,向高端延伸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效益。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521家,先进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312家、产值1066.78亿元、产值占全市新材料54.2%;新型金属材料生产企业108家、产值676.43亿元、占34.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比重
逐年上升,合计产值占11.4%。
三是产业布局趋于合理。通过不断调整和引导,进一步推进区域新材料产业有序集聚发展,依托本市优势开发区和产业基地,科学布局重点产业集聚区,联合区域内优势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加强区域内新材料产业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推动重点材料和重点项目的发展,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的局面。“十二五”期间,本市新材料企业在工业园区内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至2015年,园区内企业数占总量的74%、产值占90%以上。
四是产业实力持续壮大。充分激发本市新材料市场活力,发挥资本市场和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平台优势,加强项目进度跟踪,新材料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研发能力继续增强,产业化技术更趋成熟。大型光学部件材料、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耐热耐蚀镁合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超超临界火电用钢、高性能粘结稀土磁体、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等相继研发研制成功。企业向新材料生产制造转型更加积极,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优势企业日益发展,新材料产品逐渐增加,产业整体实力逐步提升。
(二)发展环境
一是全球新材料产业受到高度重视。世界发达国家将新材料作为回归实体经济、抢占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的重要基础,先后制定多项国家战略规划,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主导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跨国新材料巨头企业在高端领域占主导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亚太地区成为新的投资热点,部分新材料产业链向亚太地区转移,通过增加投资规模、拓展投资形式、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提升新材料产业的投资布局,也带动了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二是我国新材料产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在研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我国新
材料产业发展具有材料工业基础雄厚、产业技术不断提高、区域布局特色逐步形成等特点,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发展各有侧重、多个省市相继出台新材料发展规划和专项扶持政策。《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新材料作为“中国制造2025”锁定的十大领域之一,将迎来更强劲的发展机遇。
三是上海新材料产业步入创新突破关键期。上海制造业的高端转型发展推动产业组织和分工体系变化,抓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契机,将带动上海新材料产业焕发创新活力。上海新材料产业在人口、土地、环境和能耗的硬约束下,一方面导致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综合成本持续上升,企业落户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将促使各类人才进一步集聚、上海新材料研制能力和实力的优势更加突出。
同时,上海新材料产业还面临一些软肋:在创新能力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新品开发速度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长期依赖于跟踪仿制。在市场开拓方面,高端市场突破艰难,低端市场同质化严重。在应用研究方面,科研力量缺乏分层,科研团队更倾向于“短平快”的应用研究,欠缺基础应用研究和数据积累,同时熟悉材料制备工艺和精通工程化装备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在产学研用方面,衔接松散,新材料研发创新技术集中在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缺乏与大型企业的深度融合,良好的协同创新模式和成果转化机制有待形成。
上海新材料产业要紧紧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制约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集中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集聚产业资源,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开发生产一批国家战略和市场急需的新材料,实现中国制造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总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