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犯罪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被害人
被害人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 纳粹对被占领区人民的迫害,特别是对 于犹太人的种族灭绝造成数以千万计的 被害人这一残酷现实。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 担受者。 二、特性 (一)被害性 1、被害的倾向性;2、被害的受容性; 3、被害的敏感性 (二)互动性 (三)可责性
三、犯罪人的实证研究 (一)犯罪生涯研究 指个人成为犯罪人的过程以及个体犯罪行为的纵向序列。 一般从四个方面描述:1、犯罪者身份;2、犯罪频率;3、犯罪的严 重程度;4、犯罪生涯长度。 具体方法: 1、出生群体研究;2、自我报告研究;3、对特定区域内的已知犯罪 人的个人犯罪史资料进行纵向分析; 4、实地观察 犯罪生涯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在一定期间内反复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二)犯罪人口研究 1、犯罪人的性别 2、犯罪人的年龄
第六节
被害赔偿与被害测定
一、被害赔偿 三条理由: 1、国家责任说 2、命运说 3、社会福利说 二、被害测定
四、按照行为形成的方式分类 (一)以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 (二)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 五、按照主观罪过心理分类 (一)故意犯罪行为 (二)过失犯罪行为 (三)无罪过犯罪行为
六、按照犯罪的公开程度分类 司法犯罪、公开犯罪、实际犯罪 公开犯罪与实际犯罪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差 数,这就是犯罪学理论中常说的“犯罪黑数”。 七、按照犯罪形成的特点分类 (一)蓄谋性犯罪行为 (二)突发性犯罪行为 (三)连带性犯罪行为
第三节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
一、犯罪决意 1、预谋犯罪决意 2、机会犯罪决意 3、激情犯罪决意 二、犯罪准备 1、准备犯罪工具 2、学习犯罪技术 3、收集犯罪情报 4、制定犯罪计划 促使犯罪人放弃犯罪行为准备的因素主要有: 1、主观方面的因素 失望、恐惧、悔悟 2、客观方面的因素 内部分裂、外部障碍
三、犯罪实施 指犯罪人的行为已直接指向犯罪所要侵害的目标。 1、遇到阻碍 可以克服的阻碍;不可克服的阻碍 2、突发新动机 实施方式 (一)秘密方式 (二)公开方式 (三)欺骗方式 (四)暴力方式 (五)协议方式
第五节被害预测、被害调查与被害预防 一、被害预测 指运用调查、统计、心理诊断和计算机 技术等科学理论与方法,在综合分析被 害人的行为表现、心理状态、职业、家 庭状况、教育背景以及所处社会、自然 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原本潜在的被 害可能以及社会未来的被害态势所作的 有根据的估计、设想和推断。
1、宏观预测与微观预测 2、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近期预测 3、综合预测、类型预测和单项预测 二、被害调查 如:“全美被害调查” 三、被害预防 1、被害人贬值 2、被害人的非人格化 3、被害妇女的非女性化 4、被害人处遇诊所
(一)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 (二)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 (三)侵害个人法益的犯罪 我国现行刑法将犯罪按照侵犯客体以及社 会危害性大小的不同分为十类: 国、公、市、人、財、管、防、贪、渎、 军
三、按照行为的性质分类 加罗法洛 (一)自然犯罪 (二)法定犯罪 1、财产犯罪 2、暴力犯罪 3、智能犯罪 4、风俗犯罪5、破坏犯罪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类型
一、概念 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按照一定的 标准,在对纷纭多态的犯罪现象经过一 定程度的提炼、抽象后,依据其内在的 相似性而分析、划归的有关加害与被害、 犯罪人与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 经验事实的群落。
二、犯罪现象的类型 (一)主犯罪现象与副犯罪现象 (二)显犯罪现象与隐犯罪现象 (三)常规犯罪现象与随机犯罪现象 (四)静态犯罪现象与动态犯罪现象 (五)加害犯罪现象与被害犯罪现象
第二节 被害人的类型
1、无责性被害人与有责性被害人 2、既然得被害人与潜在的被害人 3、自愿性被害人与被迫性被害人 4、状态性被害人与机会性被害人 5、真实的被害人与虚假的被害人 6、暴君性被害人、抑郁性被害人、生物生理被害人 7、共同被害人与独立被害人 8、复合被害人与单一被害人 9、老年被害人与女性被害人 10、有形被害人与无名被害人 11、人为环境被害人、技术环境被害人、社会环境被害人
第四章 犯罪现象
内容: 对于犯罪现象的客观状述和剖析,是探究犯罪 原因、设构犯罪预防对策的前提。在阐释了犯 罪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并概要回顾了犯 罪学的历史之后,进而研究犯罪现象,具体剖 析犯罪现象的内容、特性和类型,既是犯罪学 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起点,也是研究犯罪问题 的事实起点。
第一节 概述
(二)犯罪人构成 1、白领阶层成员犯罪比率有所上升。 2、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 3、女性犯罪比例上升。 4、累犯惯犯和职业犯比例上升。
二、发展中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 首先,所有正在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转 变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犯罪率大幅上升,并 以构成对于“城市秩序和社会发展进程本身的 严重威胁”这一严重问题。 其次,在犯罪类型上,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呈现 财产犯罪持续上升,暴力犯罪居高不下,各种 原本只有发达国家才有的新类型犯罪陆续出现。 再次,从犯罪人构成来看,发展中国家女性犯 罪率相对较低,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显著。
第五章
犯罪行为
第一节 概述 一、犯罪行为的概念 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 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下列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一、反射动作 二、睡梦中的动作 三、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四、身体受到暴力强制下的动作 值得注意:虽然完全丧失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实 施的行为也是一种无意识行为,但是犯罪学仍然将其 纳入研究范围。这是由于精神病的产生及其危害与一 般犯罪行为的产生及其危害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两者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因素与个 人因素作用的产物。这是由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 的,也是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的区别所在。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第五章 犯罪人
一、概念 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 道德责罚的自然人。 二、种类 1、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的人; 2、实施了吸毒、卖淫、通奸、同性恋、乱伦等越轨行为的人以及某 些自杀者; 3、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以及某些其他行政、经济、民事违法行为 的人; 4、实施犯罪或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和变态人格者; 5、达到送交工读教育或少年收容教养年龄、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或 越轨行为的未成年人。
第三节 被害现象
一、概念 指在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由被害人 所担受的,状述和反映具有被害性质的诸经验事实。 二、类型 (一)原生损害与派生损害 (二)再度被害与重复被害 (三)复合被害与共同被害 (四)被害烙印、被害后遗症与被害标签 (五)被害暗数、被害率与被害盲点症 (六)被害人的易位
一、犯罪现象的概念 指一定时空中表征、状述和反映犯罪原 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 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 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 括。 犯罪学研究的犯罪现象不同与刑法学研 究的犯罪现象。
二、犯罪现象的内容 (一)犯罪状况(二)犯罪特点(三)犯 罪规律 三、犯罪现象的特性 (一)直观性(二)综合性(三)因果性 (四)相关性(五)饱和性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状况
指构成犯罪现象基本内容的犯罪状况、 犯罪特点和犯罪规律的存在情形、演变 轨迹和发展态势。 本节按发达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地 理分布,主要就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犯罪现象状况做一 大概描述,并分析和提示其原因与规律。
一、发达工业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 (一)新犯罪形态 1、白领犯罪 2、环境犯罪 3、智能犯罪 4、游戏型犯罪 5、因文化冲突导致的犯罪 6、恐怖主义犯罪 7、有组织犯罪
第四节
被害原因: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
一、基本互动模式 (一)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 1、被害人毫无责任,也没实施任何具有引诱或者暗示性 质的行为,而纯粹因为自己的生理或者社会因素,以 致被害。如:老年被害人 2、被害人的行为可能激起加害人的机会心理,而被害人 自己对此并不自觉,也毫无引诱或者挑逗对方的有意。 (二)冲突模式 (三)被害人催化模式 (四)斯德哥尔摩模式 “不打不成交”
二、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 (一)犯罪时间 (二)犯罪空间 (三)人 (四)犯罪工具 (五)行为方式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类型
一、按照社会危害性大小分类 14世纪英国:叛逆罪、重罪、轻罪 法国:重大犯罪、轻微犯罪 俄罗斯:轻罪、中等严重犯罪、严重犯 罪、特别严重犯罪 二、按照犯罪侵犯的客体不同分类 最早:贝卡里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