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及防治
跟吴以岭学“冠心病、脑血栓”的防治
![跟吴以岭学“冠心病、脑血栓”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232236e336c1eb91a375d6b.png)
跟吴以岭学“冠心病、脑血栓”的防治*导读: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者约占总死亡人口的45%左右,即平均每年约有260万,每小时约300人。
……专家简介: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吴以岭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者约占总死亡人口的45%左右,即平均每年约有260万,每小时约300人。
我国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000亿元,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遗传因素只占15%,而因个人生活方式发病的占60%。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的。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心脑血管病发生和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病,我们访问了吴以岭教授。
笔者作为心脑血管病治疗领域里的专家,在您看来,要想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吴以岭教授:预防心脑血管病,主要应该从生活方式着手。
首先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同时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这些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疾病。
笔者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是什么?吴以岭教授:治疗心脑血管病,关键要抓住四个方面:①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使血栓不容易在心脑血管内形成;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消除心脑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③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使在血管壁形成的血栓斑块不容易脱落堵塞小血管;④心肌梗死、脑梗塞发生后,要注意用药物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
笔者您刚刚出版的《络病学》把“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研究”作为重要章节进行了深层阐述,并且络病理论的代表药也成了目前医学界的研究热门,您可以结合您的研究,给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作一个科普性的解释吗?吴以岭教授: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医界治疗心脑血管病多采用活血化瘀药物,主要针对血液的黏稠凝聚,忽视了对动脉血管本身的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PPT课件
![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ada99f69dc5022aaea0083.png)
紫苏油可保护内皮完好
临床研究发现,紫苏油可有效保护血管内皮, 代表性药物如通心络胶囊。该药不仅可以保护 血管内皮免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损害 ,还能修复已经受损的血管内皮,让血管内皮 变得光滑平整,粥样硬化斑块没有可以形成的 环境,同时还可以解除血管痉挛。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0
紫苏油作用
预防老年性痴呆症 在社会不断老龄化的进程中,老年性痴呆症患 者的增加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而且今后 有不断发展的趋势。血栓型老年痴呆症是由于 脑血管中形成的血栓导致脑细胞一部分坏死而 发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紫苏油有抑制血小 板凝聚的作用,所以它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也 就是说紫苏油有可能对血栓型老年痴呆症有预 防作用。
心血管疾病常会引起如下症状:
活动后出现下肢局部疼痛、麻木或肌肉无力感,肢体 停止运动后,症状又缓解,重复相同强度的运动又出 现症状,休息后又可缓解,常常提示下肢动脉内由于 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此时常说明心脏、脑等 重要器官血管有同样改变,须及时就诊。 突然意识不清,跌到在地,可伴或不伴有四肢抽搐, 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自行清醒,其后无特别不适,医 学上称为晕厥。许多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晕厥,如心跳 过慢,各种心动过速,主动脉瓣膜狭窄,肥厚性心肌 病,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心肌梗死等, 此时必须及时就医,否则有猝死的危险。
心脑血管疾病的饮食调养
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补肾填精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 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张因子--氧化的 合成,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 、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 等。
心脑血管疾病的饮食调养
慢性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培训总结
![慢性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培训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105f2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8.png)
3
临床经验交流与分享 邀请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进行经验交流和 分享,为学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PART 03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REPORTING
考核方式及标准设定
01
02
03
理论考试
紧密贴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教 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及时收集学员反馈意见并改进教
学方法和内容。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02
感谢主讲专家为我们带 来了前沿的学术知识和 宝贵的临床经验
03
感谢团队成员们的默契 配合和辛勤付出,为本 次培训增色不少
04
我们对专家团队的专业 素养和敬业精神表示由 衷的敬意和钦佩
PART 05
未来展望与计划安排
REPORTING
深入推广慢性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知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慢性呼吸 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发布健康 科普文章和视频,扩大知识传播范围。
组织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普 及慢性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知识。
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
加强临床实习和见习, 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 作技能和诊断能力。
鼓励医生参加学术会 议和培训班,学习最 新的诊疗技术和理念。
定期组织临床病例讨 论和会诊,提高医生 对复杂病例的诊治水 平。
慢性呼吸系统心脑血 管培训总结
REPORTING
• 培训背景与目的 • 培训内容与方法 •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 专家团队介绍与致谢 • 未来展望与计划安排
何首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机理
![何首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f7146e783e0912a2162aed.png)
类物质具有强心 、 抗菌 、 降血糖 、 降低胆 固醇 、 促进 胃肠蠕动
和促进纤维蛋 白溶解 活性 的功效 ,对 于心脑血管疾病有一 定的防治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 ,何首乌含有 的卵磷 脂、 大黄酚和蒽醌衍生物等多种物质 , 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升 高 ,减少胆 固醇在肠道 的吸收 ,防止胆 固醇在组 织 中的沉 积, 因而能缓解动脉粥样硬化 的形成 , 其降胆固醇及 甘油 三
药 ;04年 O 期 20 l
醇 和胆 固醇酯 的升高 , 提高机体运转和清除胆 固醇的能力 ,
降低血脂 , 影响血液中纤溶原酶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水平 ,
增强缺血后血管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 维细胞生长 因子
等 的表达 , 促进血管再生 , 增加微血管数量 , 建立侧枝循环 , 从 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3加速体 内排 毒。何首乌内蒽醌类成分的泻下作用 ,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 管疾病 的统称 , 泛
谢, 有效地影 响肝脏 3 一羟基 3 一甲基戊二酰辅酶 A还 原酶
指 由于高脂血症 、 血液黏稠 、 动脉粥样硬化 、 高血压 等所导
致的心脏 、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 出血性疾病的通 称。 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 、 死亡率高 、
量, 增加脑 内单胺类递质含量 , 增强 S D活性 , O 抑制 脑和肝
物等多种物质 , 能够延缓大脑衰老 , 预防抗 动脉粥样硬化 , 加速体内排毒 , 防止脂肪肝和胆固醇 的沉积 , 抑制胆 固醇的 升高 , 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 , 防止胆 固醇在组织中的沉
组织内单胺氧化酶 一 B的活性 ,从而消除 自由基对机体 的 损伤 , 延缓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 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和
体育运动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体育运动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30961212af90242a895e511.png)
体育运动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摘要为探明体育运动对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积极因素,从心脑血管病的形成因素分析,结合体育运动对心脑血管病的积极影响,为以后运动防治心脑血管病病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运动疗法体育运动注意事项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心脑血管病危害及形成,体育运动疗法的机理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本文检索并参考了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冠心病防治必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体育博览、现代康复、自我保健、大众健康等刊物有关体育运动与心脑血管病的研究文献与报道。
数据统计法法:本文参考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有关体育运动与心脑血管病的数据来分析体育运动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机制。
二、结论(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概念。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糖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的疾病等。
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是、脑出血等。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是脂肪代谢异常。
吸烟、肥胖、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史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特别是男性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岁易出现以上高危信号时,更需要引起注意。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们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
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四)运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运动疗法在国外很流行,国内刚刚起步。
心脑血管病百年难题
![心脑血管病百年难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2f4d9a8762caaedd33d4c1.png)
心脑血管病百年难题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现代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据WHO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近年来,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在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病因中位居前二,全球冠心病死亡数预计到2020年每年可达到1100万,脑猝死的死亡人数可达770万,并且每年可达100万人致残,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数字。
由此可见,在近20年内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人类致死、致残的第一杀手。
然而,一直以来,医学界对这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却毫无办法。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高血脂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血脂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当总胆固醇含量升高时,血管硬化容易变脆;当甘油三酯含量升高时,血液粘稠容易堵;当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血液中垃圾就会增多,这样就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
1985年高密度脂蛋白(HDL)诺贝尔医学奖1985年,美国的布朗和古斯坦因博士以全新的角度阐述了脂蛋白代谢机理:人体血液中固有的一种载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能够驱动胆固醇逆转运,通过逆转运作用把血液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等“血液垃圾”携带经肝脏分解,逆向排出体外,同时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逆转内皮功能不良、刺激前列环素(它具有扩血管和抗血栓形成作用)生成、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等多种功能。
这一理论奠定了脂蛋白代谢的理论基础。
由于这两位博士的突出贡献,被授予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血液和细胞中过多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将沉积在血管壁的胆固醇、血小板颗粒剥离下来带回肝脏,转化为胆酸,最后变成胆汁,经胆道、肠道排出体外。
故HDL被誉为“血管清道夫”。
高密度脂蛋白(HDL)代谢理论的发现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颗原子弹,它的爆炸力和冲击波蔓延了几十年,很多人一辈子为此呕心沥血,因为谁能大幅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谁就解决了冠心病甚至是整个心脑血管疾病问题,谁就能把人类寿命从理论上延长几十年。
高血脂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高血脂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6d0b19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d.png)
综合干预对心脑血管的保护
针对高血脂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几率和疾病进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相结合,可以全面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脂诊疗的新进展
基因检测
基于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新型基因检测手段,可以帮助精准识别高血脂病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高血脂合并其他疾病的治疗
1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
同时采用降糖药和降脂药物治疗,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还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2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
需控制血压和血脂双重目标,可选用降压药和降脂药合用。同时调理生活方式。
3
心脑血管疾病合并高血脂
积极降低LDL-C水平,目标值因个体情况而定。评估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它可能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高血脂的危险因素
饮食因素
过量摄取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可导致高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
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高血脂症。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是导致高血脂的主要原因之一,某些遗传代谢异常会引发严重的高脂血症。
持续高血脂还可能导致微血管功能异常,增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这些病理改变会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预防高血脂的生活方式干预
1
饮食调理
减少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多吃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橄榄油、坚果等。
2
规律运动
药物治疗高血脂的原则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abd1782e009581b6ad9eb66.png)
动脉粥样硬化
密度法:超速离心 • 乳糜颗粒 • 极低密度脂蛋白 • 低密度脂蛋白 “坏” • 高密度脂蛋白 “好”
2019/11/8
动脉粥样硬化
电泳法:按脂蛋白在电场中移动的快慢 • α脂蛋白 • β脂蛋白 • 前β脂蛋白 • 乳糜微粒留在原点基本不移动;
2019/11/8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1.膳食脂类 • 饱和脂肪酸 棕榈酸、豆蔻酸、月桂酸
2019/11/8
导致脂类物质摄取增多的因素 • 酷爱吃肉类; • 酷爱吃高胆固醇食
物; • 做菜喜欢放很多烹
调油; • 酷爱吃油炸食品; • 常吃含油量高的食
物;
2019/11/8
导致脂类物质摄取增多的因素 • 经常参加应酬; • 喜欢喝浓汤; • 经常吃夜宵; • 经常大吃大喝; • 经常在外就餐。
2019/11/8
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粥样硬化:是 指在中等及大动脉 内膜和中层形成的 脂肪斑块,这些脂 肪斑块主要由胆固 醇和胆固醇酯组成。
2019脂类和脂蛋白 脂类: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酯、
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 血浆脂蛋白分类:密度法和电泳法
2019/11/8
2019/11/8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
• 自由基氧化造成的 血管内壁污染形成 及加重动脉粥样硬 化的形成
2019/11/8
导致外源性自由基剧增的因素 • 吸烟成癖、酗酒成瘾; • 缺乏运动或运动量太
大; •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 电磁波辐射; • 长期滥用药物。
2019/11/8
造成情绪不稳定的因素 • 工作压力大; • 心态不稳定;
2019/11/8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
•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变厚,管腔狭窄或 闭塞,弹性降低或消失,整个血管变硬变 脆)由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血压粘 稠、炎症、血流紊乱等引起。所导致的动 脉内皮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斑,是全身性 的,损伤血管处于极度扩张或无力扩张的 麻痹状态,导致心脑循环障碍,发生心脑 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心脑血管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1dc31628ea81c759f57859.png)
间接辅助降低血压,干预研究表明补充14g膳食 纤维,SBP和DBP降低约1.6/2.0mmHg。
四 高血压病的防治
治疗高血压的目标不仅要降血压,更重要的是防治高血压导致的脑、 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两方面: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2.控制体重 3.合理膳食
1.一般治疗
① 增加体力活动:有氧运动可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 ②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
2.控制体重
。 控制体重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策略 体重每增加12.5kg,P收可上升
1.3kPa(10mmHg),P舒升高0.9kPa(7mmHg); 积极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如偏食,狼吞虎咽等),多吃水果、蔬菜、粗粮,少吃肥
高血压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90% 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
二 临床表现
缓进型:常见,良性高血压 急进型:少见,仅占1~5%。
缓进型
①起病缓慢,血压升高常于体检时发现。 ②早期仅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出现轻度 而暂时的血压升高。 ③血压持续升高可有头痛、头晕、头胀等症状 。 ④后期可对眼底、心脏、肾脏、脑血管和下肢动脉 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 ⑤精神情绪变化,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 中、失眠、胸闷、乏力、心悸,易怒,神经质。
24.7% 6.1%
18.6%,1.6 居民死因构成中上 升最快的疾病,已成为 威胁中国公众健康的重 要疾病。
心血管疾病在中国居民 死因构成中的地位:第 一位
• 发达国家死亡中近 50 % 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 发展中国家死亡中 25 % 归因于心血管疾病
急进型
特点: 病程发展迅速,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常
【医学课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医学课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08ba2d548d7c1c709a145a7.png)
流行病学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终末期 肾衰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流行病学
CVD是CKD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
CVD死亡率占CKD患者总死亡率的40-50%
CKD 1-4期: 死于CVD的比例约为死于肾病的3倍,很多病人在透析或肾移植
前即因CVD死亡 CKD 5期:
年死亡率约为20-23%,其中心血管原因占到45% 透析:
防治措施
血管收缩障碍的处理
•低温透析(34-36度)
增强心肌收缩力,
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 减少一氧化氮合成
• 避免透析过程中进食
•透析过程中应减少组织缺血的发生
•腺苷受体拮抗剂
•对难治性低血压可用a受体拮抗剂 甲氧胺福林(管通)
•改低钙透析液为高钙透析液 1.25mml/L→1.75mml/L
防治措施
其他还可考虑改为血液滤过,透析滤 过及连续性血液净化。透析前不用降 血压药,使用碳酸氢钠透析液,纠正 贫血。
防治措施
透析低血压紧急处理
•输注生理盐水 •减慢超滤速度 •仔细观察患者
高张氯化钠液,葡萄糖, 甘露醇,白蛋白。
维持性血透患者脑血管意外的防治
CKD相关的脑血管病
原发性CKD本身的脑血管受累 CKD继发的脑血管损害 继发性CKD的原发病脑血管损害 尿毒症及其并发症引起的脑血管
常用药物
波依定: 5mg~10mg, Qd~Bid
乐息平: Qd~Bid
络活喜: 10mg,
Qd~Bid
拜新同: 30mg,
Qd~Bid
四、透析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重症高血压和高血压急症的处理
重症高血压
选短效类降压药,并用长效药物维持 若血压纠正,辅以β受体阻滞剂或AECI 类联 合应用 口服无效者改静脉短期应用
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与防治综述
![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与防治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bb1feff376baf1ffd4fad41.png)
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与防治综述摘要: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通过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多半与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有关。
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便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从众多报道上来看,有关AS发病机制的研究,纷纷指向了血管壁损伤与脂代谢异常两方面的内容。
其中,构成AS的独立危险因子,主要与脂蛋白(a)升高有关,加上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病变的复合体不断的发展。
为了提高AS患者的生存率,需要对该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在全面了解患者疾病情况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前言:与南方人相比较,北方人患有脑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构成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以及吸烟、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均有可能会诱发脑动脉粥样硬化。
在疾病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遗忘、肢麻、眼花、头晕等,部分患者还会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伴随着病情的逐渐恶化,患者会存在脑器质性精神症状,甚至发展为老年痴呆,严重影响到了老年患者正常的生活。
一、流行病学调查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不断升高,且发生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成为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
通过调查发现,与农村相比,城市居民患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并且多数患者处于郊区地段。
经过分析,怀疑可能与气象、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另外,从我国脑中风患病人群所处区域上来看,北方居民的患病率要高于南方。
尤其是在冬天,天气较为寒冷,脑中风的发生率要高于中秋夏季。
从性别的划分上来看,男性患者数量较多,发病概率也要高于女性,尤其是存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脑卒中的患者,也存在着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1]。
二、AS发病机理在脑血管疾病病因的分析中,脑动脉粥样硬化是一大构成要素,也是医学者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于40岁以下的AS患者,通常会存在较多的脂肪斑块。
长期紧张疲劳要防心脑血管意外张琛
![长期紧张疲劳要防心脑血管意外张琛](https://img.taocdn.com/s3/m/f3a03f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f.png)
长期紧张疲劳要防心脑血管意外张琛发布时间:2023-06-16T09:07:31.973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6期作者:张琛[导读] 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年轻人,他们面临着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
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生活环境下,身体长时间、高负荷的运转,这对心脑血管而言并不利。
造成这一不利影响的正是与两种参与疲劳、紧张、压力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关系。
四川省南充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年轻人,他们面临着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
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生活环境下,身体长时间、高负荷的运转,这对心脑血管而言并不利。
造成这一不利影响的正是与两种参与疲劳、紧张、压力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关系。
一、心脑血管简介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不仅范围广,而且危险大,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而学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人们自身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的关联性。
所以,这就需要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疾病预防的能力以及自我保健方面的意识。
在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下,心脏、大脑、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这就是所谓的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心血管类疾病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中,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其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即使采用了当今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超过一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难以真正实现自我生活。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一百多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
每年有超过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种死因在各种死因中排名第一。
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对于人们造成的伤害成为当前社会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分别是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就是在发病以前进行预防,另外一种就是为降低再次发生的危险或者是降低致残率进行的预防。
论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机理
![论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19713ca32d7375a4178046.png)
应严 格控 制应物进行经验性抗感染 治疗 。
参 考 文 献 [i] 田碧文,杨烨建,庞雪云.动态分析铜绿假单胞 菌实验及 临床联合用药 的耐药性 [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8). [2] 卢解红,伍兆民,叶佩玑 ,等 .160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分
(2)增强血管内皮细胞 中一氧化氮合成酶。 (3)抑 制氧化 自由基 。在动脉粥样硬 化形成中 ,氧化 低密度脂蛋 白是关键的组成部分,阿司匹林能抑 制氧 化 自由 基的生成,从而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 白的产 生。 (4)抑 制炎症反应 ,动脉 粥样硬化形成 的各个阶段都 有炎症反应存在,炎症与血栓紧密相连,炎症 可激活凝血机 制,而凝血又会 加重炎症 反应 ,阿司匹林 能直接抑制炎症反 应,从而减 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阿司 匹林价格低廉 ,因其具有大量的循 证医学证据和极 佳的性价 比,各 国指南一致推 荐为抗 血栓 治疗 的一线用药 , 被誉 为 “防治心脑血 管事件 的基石 ”。在预 防医学和循证医 学备受重视 的今天 ,广大 医师应更好地应用此价廉物美的药 物 ,以减轻 患者经济负担 。
· 33·
中 国民族 民 间 医 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菊 物 研 究
The M edicine Study
论 阿 司 匹林 预 防心脑 血 管疾 病 的药 物 机 理
姜永 昌 吕继 红 河南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药学部 ,河南 郑 州 450000
参 考 文 献 [1] 郑艳 彬 ,印杰 ,钱 莉敏 .阿司匹 林临床 应用新 进展 [J].上海 医药 ,
2004, 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及防治
我国每15秒就有一个人死于因心血管疾病引发的疾病,每22秒就有一人因此致残。
全国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竟高达36%,已成为夺走国人生命的头号“杀手”。
国家因此需耗费近3000亿元人民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一、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两大类疾病的总称,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表现为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和心源性猝死等多种形式。
脑血管疾病则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或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脑中风。
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表面看来很短暂,其实,它的形成经历发一个很长的发展时期。
从一个人正常的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硬化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从一个人的动脉硬化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却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所以这种疾病常常令人措手不及。
但另一方面,这种疾病又给人一个很长时间的预防和保健期,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认识到它的发展过程,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到来,减少我们的痛苦。
要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首先要明白这种病是怎样发生的。
我们必须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做一个分析,之后我们会看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如果大家有其它的不同意见和更好的方法,欢迎所有的朋友一起来探讨,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
1、钙迁徙因素
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大约占到人体的1.5%—2%,钙只能从外界摄取,不可在体内合成。
从一个人生命的孕育到一个人的年老寿终,都离不开钙的参与,所以,钙是人的生命之源。
钙在人体内有一个分布,如图所示:
从20岁开始,人每年以1%的速度在丢失钙。
我国在1989年曾经对上海、北京地区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居民每天从各种食物中所摄取的钙只有400毫克,而我国营养学会颁布的标准是每天每个居民必须摄取800毫克钙,才能满足人体的需求,大城市况且如此,其它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状况更加严重,也就是说,我们面临着全民缺钙的现状。
钙在人体内的作用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两个作用是:参与神经信号的传导和控制肌肉的收缩与放松。
所以钙在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律、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缺钙会造成心肌乏力、心律不齐,血液流动变慢,引起胆固醇沉积;另一方面当人体血液中钙不足1%时,我们的甲状旁腺就会分泌破骨素,破骨素把人体骨骼中的钙不断的搬运出来,运送到血液中,以满足人体对钙的基本需求。
这种钙质年长日久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这两种物质的沉积使血管壁增厚、硬化。
而钙质不断被搬运到血液中来参与血液的流动,血液中的杂质增多,于是血液变得粘稠,继尔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于是就出现了头晕、头痛、心闷、心痛的现象。
由于钙质不断沉积在血管壁上,年长日久之后,在我们的血管壁上形成一个个的冠斑,这些冠斑会自动脱落,脱落到人的血管中,参与血液的流动。
当它流经到血管的某些已经存在血栓的部位,流不过去的时候,就造成了血管堵塞,如果堵塞出现在脑部,就成为脑血栓;如果堵塞出现在心脏部位,就造成了心肌梗塞。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就更容易造成脑出血的现象。
很多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中,由于缺钙造成了动脉硬化进尔发展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摄入脂肪过高
脂类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难溶于水,将它们分散有水中往往呈乳浊状。
然而,正常人血浆中脂类虽多,却仍清彻透明,这是因为血浆中的脂类都是和蛋白质结合,以各类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脂蛋白因组分中的甘油三脂、胆固醇、磷脂的比例不同及密度、颗粒直径上的差异,可将脂蛋白分为四类:
乳糜微粒(CM)是一种来自食物的脂肪颗粒,主要含有一些外源性的甘油三脂,它的代谢很快,正常人一般在12小时后,能将它全部清除。
而且它的颗粒很大,即使动脉内膜损伤,它也无法穿过,因此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不大。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肝脏合成的,主要含有内源性的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LDL)主要含有胆固醇。
这两种脂蛋白颗粒较小,易进入损伤的动脉壁,常把过多的胆固醇运载到动脉壁堆积起来,破坏性很大,人们称它是“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颗粒最小,但密度最大,能自由进出动脉壁,不会沉积于内膜,它经常不断地把堆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去进行代谢。
这样减慢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这种脂蛋白越多,人们就越不容易得冠心病。
现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每天吃饭都象过年一样,在餐桌上的肉类五花八门,从而造成了我们摄入脂肪量增高,于是过多的饱和脂肪进入人体的血液,胆固醇增高了,甘油三脂增高了,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了,三高现象出现了。
我们的血管壁是凹凸不平的,这时,大量的油脂粘附到血管壁上,而血小板就会来修复血管壁,从而造成大量血小板的凝集,这已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
这时人体的血管壁越来越厚,血管变得越来越狭窄,血液流动越来越慢,于是造成供血不足。
当脑部供血不足时,就会出现头晕、恶心、眼前发黑、视物不清、麻木等现象,心脏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心区疼痛、憋闷、间歇等现象。
人体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为了供应肌体所需的血液,就会增加心脏的压力,使血压升高,形成高血压病。
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心肌劳损、当心脏推不动时就会心力衰竭。
由于血管壁上堆积了大量的脂肪、游离钙、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等杂质,真正的血管壁不能接触到新鲜的血液,接收的营养越来越少,血管壁出现“粥样硬化”、“玻璃样变”,憔悴、硬化,人就会怕碰怕摔,不小心就会有出血现象。
3、自由基的产生
氧气是人体所必须的,进入人体内的氧可以使体内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氧化,为身体提供能量。
但进入人体内的氧有一部分会转化具有破坏力的“自由基”。
当人情绪不好,接受了辐射,服了药物,以及食物中的农药、化肥进入人体产生大量毒素的时候,都会使人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自由基”是氧化能力极强的化学基团,是造成人体老化及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它使细胞和组织不断被氧化而遭到破坏,导致多种疾病,乃至肿瘤的发生。
而在人体
的所有组织中,血管内膜是最易受到自由基的攻击而损伤。
当血管细胞受损后,血液中的修复因子就要修复损伤处,但由于血脂沉积物,修复因子不能到达损伤细胞而逐渐沉积,血中垃圾就会阻塞血管,造成血栓。
所以自由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又一致病因素。
找到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后,我们就可以找到相应的防治办法。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我们必须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思想上要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1、均衡营养
从上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可知,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饮食不合理造成的,所以要改变我们的饮食结构。
油脂类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5克,而胆固醇应低于300毫克/天。
少吃动物脂肪、肥肉、禽类的皮、内脏、鱼籽、奶油糕点等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其次,甜食不宜多,过多的甜食可使能量过剩,从而导致脂肪积累。
第三、要控制膳食的总热量;第四、多吃蔬菜,多吃水果,适量喝茶;第五、合理补钙。
2、适当的运动
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通常掌握“三、五、七”的运动是很安全的。
“三”指每天步行约三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
“五”指每周要运动5次以上,只有规律性的运动才有效果。
“七”指运动后心率加年龄约为170,这样的运动量属中等程度。
3、规律的生活,健康的心态
4、每天三杯健康水
即临睡前一杯水,夜里起来一杯水,早晨起床后一杯水,这三杯水可使血液粘稠度降低,从而防止心脑血管病在夜间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