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

合集下载

冯至的十四行集共收录

冯至的十四行集共收录

冯至的十四行集共收录冯至(1921年-2012年),原名冯景龄,笔名至冯、冯竹山等。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

冯至的诗作以其朴实、朗朗上口的特点而著称,他的诗风通俗易懂,直接表达了人们的心声。

他的诗歌大多数叙事性较强,描绘了农民、工人、渔民等底层民众的生活,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多情并富有深情。

以下是冯至的十四行集的一些作品:1.《歌中自述》家里家外得安静,香车宝马穿杨里。

夜来也近在咫尺,东家西家半打分。

阴阳两处足须填,人多势众未能说。

软弱如丝只多病,一个娘亲养便够。

大概如此无费力,等待天昏透沉黑。

2.《故园》一别故园纳百忧,空余色眸世相流。

登七年楼鸟啼处,古今愁恨万如秋。

一夕少年似忘返,星星欲织细楼头。

千里愁来故国梦,彩云难乘踏平畴。

3.《闺中》梅花落尽踏青寒,纱窗疏影过红颜。

银钿红字心无倦,苦思满怀起禅看。

江南无眼情无限,照见天上最相似。

手把青胡看幻境,珠帘乍卷晓云卷。

4.《久别》久别已融余脉气,早起忘情母月白。

巢兄巢妇回寒地,琴火烧焦向我来。

再嫁汉子空设想,断尹乡心枕云才。

征途奇难著黄鹤,南去核舟过上苔。

5.《晨光》升柱一柱露烟开,曙色飘散大如盘。

潭光初人臆假相,鸟事依前际幸赞。

庄周岂有徒然说,明月岂落不关闭。

鹊桥十二吐星河,思妇指望夜可怀。

6.《秋日寄情》写出一字是长秋,归来翠帙作纹章。

桐花填郭留香羽,庐山青叶盛笳章。

羡他田舍知耕牛,念及芳丛眼亦愁。

愿得远赴河西去,青云度晕不晴修。

7.《独立》楚树无休蝶翡翠,乌奏云间鸣宝贝。

石楚坐臣报天鸡,瑟弦犹有何心取。

岳阳小子捉北风,飘飖龙副悬珠金。

社稷残春乐未荐,一度纵横鸣凤吟。

8.《夜行船》一声我去船型上,两岸毂鸟通索索。

酒杯三半是多事,利心疾笑吾脉扣。

秦玺何年才点头,浮云晴去白日多。

晓光不闪明夜街,路窄人行慢重坐。

9.《梅花》南挚五眠御厨满,陈后五魁喧嚣赞。

危坐红楼抛转追,日出露珠残深雪。

何妇笑人无与比,何妇恶人无与杀。

山东人说山东话,山东话诸君说达。

冯至 诗歌

冯至 诗歌

冯至诗歌
冯至是一位杰出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

他的诗歌代表作包括《蛇》、《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等。

《蛇》这首诗以蛇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蛇在草原上游动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在陌生房间里度过亲密夜晚的情景。

诗人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以及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而有力。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这首诗以山巅为比喻,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山巅的广袤和平静,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冯至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思想深邃,情感细腻,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冯至的诗 评价

冯至的诗 评价

冯至的诗评价原文:《蛇》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一、衍生注释:“寂寞”: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受。

“蛇”:在此处被赋予象征意义,象征着诗人的情感。

“乡思”: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二、赏析: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将寂寞比作蛇,新颖而独特。

蛇的“静静地没有言语”“忠诚”“害着热烈的乡思”,把诗人那种难以言表的寂寞和思念表达得细腻而生动。

诗中对蛇的动作描写,如“轻轻地走过”“把你的梦境衔了来”,营造出一种轻柔、神秘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深沉和含蓄。

三、作者介绍:冯至,现代诗人、学者。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灵感,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四、运用片段: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那轮冷月,心中的寂寞如冯至诗中的蛇一般悄然蔓延。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孤独?就像那蛇,静静地,却满怀热烈的情感。

周围的黑暗仿佛是它的草原,而我的思绪,如同你头上浓郁的乌丝,缠绕交织。

原文:《我们准备着》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一、衍生注释:“意想不到的奇迹”:指生活中突然出现的令人惊喜或震撼的事物。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象征着生命中的重大变故和转折。

二、赏析:这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诗人用“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来比喻生命中的重大变化,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同时,通过赞颂小昆虫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引发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讨,让我们思考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去承受和面对各种境遇。

冯至和他的散文

冯至和他的散文

冯至和他的散文
冯至(1905年-1993年),原名冯承植,字君培,号君武,江苏无锡人。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和散文家。

他的散文有《在赣江上》《别离》等。

《在赣江上》通过描写作者乘船从赣州到万安的经历,表达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和无力感,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别离》通过描写作者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重逢的期待。

冯至的散文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游记、随笔、回忆录等多种形式。

他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优美,情感真挚动人。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出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冯至的散文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游记散文。

他曾游历过许多地方,如欧洲、美洲、非洲等地,通过他的笔下,读者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

他的游记散文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的关注,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此外,冯至的散文还涉及到了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

他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自身经历的回忆,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他的散文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冯至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他的作品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冯至抒情诗

冯至抒情诗

冯至是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古典审美趣味。

他的诗歌作品注重意象新颖,重视想象,情感内敛沉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冯至的抒情诗中,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人物形象来表达情感。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他的诗歌《南方的夜》中,通过描绘南方的静夜和燕子给人们讲述南方的静夜的场景,表达了对南方夜晚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在诗歌中,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手法,使得诗歌充满了浪漫和抒情的气息。

此外,冯至的抒情诗还常常表现出对生命、爱情、友情等主题的关注。

他的诗歌作品常常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情感变化等来表达对生命和爱情的珍视和追求。

总之,冯至的抒情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受读者喜爱。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够引发人们对生命、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冯至先生年谱

冯至先生年谱

冯至先生年谱冯至年谱1905年1岁9月17日出生于直隶省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原名冯承植,字君培(也作均培),笔名有琲琲、CP、鸟影、鼎室、F等。

远祖曾在天津经营商业,后迁居涿州。

冯至降生时,家已破产。

父亲冯文澍是个读书人,有时在学校或机关做点文牍之类的工作,常常失业。

母亲姓陈,安徽望江县人,外祖父在涿州为官期间,她与冯父结为夫妻。

冯至有一姐、一兄、一弟。

1909年4岁开始在父母教导下看图识字,描红。

1912年7岁就读于叔祖冯学彰创办的一个私立小学,小学停办后,在家中从父亲学习《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的某些篇章。

1913年8岁春,入涿县两级小学。

在初级小学学习一个学期,暑假后入高级小学。

6月,母亲因病逝世。

1914年9岁父亲与继母朱氏结婚。

继母是北京人,待冯如亲生子。

1916年11岁暑假,从涿县高小毕业。

继母克服经济困难,力排亲属的非议,送他去北京读书。

冯考入北京京师公立第四中学(现北京市立第四中学),前三年走读,住在继母的堂弟朱受豫家中,舅父母待他很好。

舅父擅长国画,冯至从他那里得到不少绘画知识。

四年级时住入学校。

在中学里,冯最感兴趣的是教数学的黄自修和教国文的潘云超的课。

黄先生使他对代数、几何有了爱好,潘先生讲《韩非子》、《史记》中的名篇、司马相如和鲍照的辞赋,以《汉书·艺文志》、《说文解字·序》等,丰富了他的文学知识。

1919年14岁5月4日(星期日),“五四”运动爆发,四中也跟北京各学校一样,成立学生会,参加罢课游行,与北洋军阀进行斗争。

暑假后,潘云超因在《益世报》上发表一系列支持学生运动的署名社论而被捕,判处一年徒刑。

黄自修调另一中学任校长。

冯在学校大量阅读当时传播新文化提倡新文学的报刊杂志,如《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晨报副刊》等。

对新诗发生兴趣,练习写新诗。

由同学戴昌霆介绍,他最早在《新青年》6卷5期读到鲁迅的小说《药》。

此后,凡是鲁迅发表的作品,都找来读。

冯至Microsoft Word 文档资料

冯至Microsoft Word 文档资料

冯至(1905 年-1993 年) ,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冯家为天津著名盐商,盐引在直隶涿 州,八国联军侵华后避难于涿州,故生于涿州。

曾就读于北京四中。

1923 年加入林如稷的 文学团体浅草社。

1925 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 月刊和《沉钟丛刊》 。

1930 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 年获得海德堡 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6 年至 1939 年任教于同济大学。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 所所长。

[1] 快速导航 大事记代表作品 中文名 国 籍 出生日期 职 业 代表作品 冯至 中国 1905 年 9 月 17 日 翻译家 《昨日之歌》 , 《伍子胥》 别 名 冯承植 河北涿州 1993 年 2 月 22 日 北京大学德文系,德国海德堡大学 翻译家 出生地 逝世日期 毕业院校 职 业国 籍 中国 别 名 冯承植 著作书目 编辑 《昨日之歌》 (诗集)1927,北新《北游及其他》 (新诗、译诗合集)1929,沉钟社 《十四行集》 (诗集)1942,桂林明日社;改订本,1949,文生 《山水》 (散文集)重庆国民出版社;增订本,1947,文生 《伍子胥》 (中篇历史小说)1946,文生 《歌德论述》 (论文集)1948,正中 《东欧杂记 1950》 ,新华书店 《杜甫传 1952》人文;增订本,1980 《张明山与反围盘》 (报告文学)1954,工人 《冯至诗文选集》1955,人文 《西郊集》 (诗集)1958,作家 《十年诗抄》 (诗集)1959,人文 《诗与遗产》 (论文集)1963,作家《冯至诗选》1980,四川人民 《冯至选集》(1--2 卷)1985,四川文艺 《论歌德》(1--2 卷,论文集)1986,上海文艺 《冯至学术精华录》 (论文、论著摘编)1988,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杜甫诗选》与浦江清、吴天石合编,1956,作家 《德国文学简史》 (上下卷)主编,1958,人文 6 翻译书目 编辑 《哈尔次山旅行记》 (散文集)德国海涅著,1928,北新《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德国 里尔克著,1938,商务 《远方的歌声》 (短篇小说集)捷克魏斯柯普夫著,与朱葆光合译,1953,人文 《海涅诗选》德国海涅著,1956,人文 《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诗集)德国海涅著,1958,人文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诗)德国海涅著,1978,人文 《还涅抒情诗选》与钱春绮、杨武能合译,1984,江苏人民 《审美教育书简》德国弗里德里希· 席勒著,与范大灿合译,1985,北大 《维廉· 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布莱特选集》德国布莱希特著,与杜文堂合编,1959,人文 7 代表作品 1 人物简介 编辑 1927 年 4 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 ,1929 年 8 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 ,记 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

冯至的诗

冯至的诗

冯至的诗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1923年夏参加林如稷等在上海主办的文学团体浅草社。

1925年浅草社停止活动,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另组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出版的诗集有《昨日之歌》(1927)、《北游及其他》(1929)、《十四行集》(1942)、《冯至诗选》(1980)等。

其他作品有散文集《东欧杂记》(1951)、传记《杜甫传》(1952)、译作集《海涅诗选》(1956)、诗集《西郊集》(1958)、诗集《十年诗抄》(1959)、论文集《诗与遗产》(1963)、译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78)等。

十四行诗集蚕马吹箫人帷幔蛇南方的夜赠之琳十四行二十七首1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2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在自然里,像蜕化的蝉蛾把残壳都会在泥里土里;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未来的死亡,像一段歌曲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3你秋风里萧萧的玉树——是一片音乐在我耳旁筑起一座严肃的庙堂,让我小心翼翼地走入;又是插入晴空的高塔在我的面前高高耸起,有如一个圣者的身体,升华了全城市的喧哗。

你无时不脱你的躯壳,凋零里只看着你生长;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我把你看成我的引导:祝你永生,我愿一步步化身为你根下的泥土。

4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

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但你躲进着一切名称,过一个渺小的生活,不辜负高贵和洁白,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复习之诗化小说——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小说冯至《江上》+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复习之诗化小说——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小说冯至《江上》+课件+
7 日月昭昭乎侵已驰, 8 与子期乎芦之漪。(渔父为引渡行人苦恼而作歌,“太阳和月亮都过 去很久,而我不能迟迟入睡,日月之光是那么的明亮,我和你在河边的芦 苇丛中相遇”。“日月昭昭乎侵已驰”,唱出了子胥的心声:时光飞快流 逝,复仇使命急迫,让人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
链接高考: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小说冯至《江上》
关于作者: 冯至(1905—1993),诗人、学者。原名冯
承植,字君培,河北省涿县(今涿州市)人。 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曾先后任教于哈 尔滨第一中学、北平孔德学校。1930—1935年留 学德国,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和海德堡大学,研 究文学和哲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上海同 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中学暨德语补习班主任, 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系主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 长,名誉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外国 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德语文学会会长等。著有诗 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 集》,散文集《山水》、中篇小说《伍子胥》, 论著《论歌德》、《杜甫传》等。
(二)诗化小说特点 1.人物虚化、美化 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并且被作者安排化入小说的 情境氛围里 ①人物描写的诗意美,使人物形象富有诗意,富有人性美 ②注重细节描写,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心理,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 小说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件,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
2.情节淡化 ①淡化故事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②叙事节奏缓慢,叙事信息密度小(情节延缓,结构松散,作者不追 求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③别开生面的散文式结构 ④笔触细腻,用抒情笔调叙事
的“恩人”,之所以这样说有两点原因:一是渔夫能将子胥引渡至吴国,从险境中脱离 ,这是最大的恩惠;二是渔夫所唱,正唱出自己的心声,切中自己的命运,作为一个异 乡的、素不相识的人,渔夫如同最亲密的朋友,在心灵上给自己以慰藉。)

冯至诗歌赏析

冯至诗歌赏析

冯至诗歌赏析冯至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连累着热切的乡思;它想那茂盛的草原——你头上的、浓烈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到;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像是一只绯红的花朵。

冯至(—)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这首《蛇》是冯至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具有其早期诗歌中的那种忧郁、感伤、细腻、缠绵的牧歌情调,象一支箫管吹奏出的呜呜咽咽的曲子。

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起,这就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

当时他看见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图画上就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范质,头部鲑鲤,口中顶戴着一朵花”,他真的这蛇“明丽天真无邪,犹如一个少女的梦境”。

存有评论家指出“蛇”与“花朵”分别寓意着男女的生殖器官,从而将这首诗歌阐释成一个处在性迷茫期的青年的性幻想。

事实上,毕亚兹莱的那幅画的确含蓄地涵盖着某种性的意味,据此而将此首诗歌阐释成性的迷茫,必须说道还是存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将这首诗视为一次性犯罪行为的坎坷达成一致,似乎不免煮鹤焚琴之讥。

必须说道,“蛇”的意象不仅涵盖着西方文化背景中那种不雅意味,同时也蕴含着东方的审美情绪,痴情、柔情、忠贞的白娘子同样就是一条蛇,“蛇”的意象中不仅涵盖着淫欲,同时也抒发着一种对于理想爱情的美好愿望。

而另一个意象“花朵”将之视作女性生殖器也未尝不可,毕竟每个人都存有对诗歌展开阐释的权利,但是也不必因此而忘掉了“花朵”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中常常与青春、生命、热情、幸福等联系在一起。

在本诗中,“绯红的花朵”云云,也可以就是指诗人在想象中的爱情的滋润下,再次找回了自己的青春的热情,再次辨认出了生命的幸福。

也许,这两个意象的妙处就是可以正可以鬼神,可文可野,正所谓的“经学家看到《极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爱恋,革命家看到CX480,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鲁迅评者《红楼梦》语),诗歌或者其他文学作品正是因为存有了无穷的阐释的可能性,就可以算是就是经典之作。

山水(冯至文存)

山水(冯至文存)
山水(冯至文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关系
赣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水
传统
诗怀
山村
乡村
文存
视角
自然 赤塔
高歌山村
山水
老树

通信
墓碣
少女
蒙古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山水》是冯至散文代表作。本书不是传统的景物描写或游记作品。作者用原始的视角观察自然,那些无名 的山水在他的笔下升华为一种 “理想之境”。冯至吸取中国禅宗、道家、里尔克的山水理念及歌德、斯宾诺莎等 某些观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然观”和“宇宙观”。他把视角置于自然山水中的普通人物和动植物,表现人 类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短暂与永恒的关系。《山水》中淡泊、优美、隽永且极富哲思的文字,处 处展现着生命的伟岸与卑渺。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山水(冯至文存)》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喜欢冯至的文字,自然、朴实却又夹杂着人生的哲理。 从德国到瑞士再回到昆明,不同的山水滋养着冯至的生命,交织在记忆里成为灵魂里的山川。 简简单单的山水,纷纷繁繁的人世。 “从死的字里唤回当年活的山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冯至先生诗人般的文笔就像山水一样美,就连抱怨和 批评都是淡淡的,在那个动乱的战争年代能保持这样一个温润如玉的平静之心实属不易,竟还在几十年后抚慰着 浮躁的我们。 有几篇小短文读来还是挺令人感动的。 当时后方的城市里不合理的事成为常情,合理的事成为例外,眼看着成群的士兵不死于战场,而死于官长的 贪污,努力工作者日日与疾病和饥寒战斗,而荒淫无耻者却好像支配了一切。 朴素无华,但真实感人。

冯至著名的诗

冯至著名的诗

冯至著名的诗冯至著名的诗:《南方的夜》现代·冯至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听燕子给我们讲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热情──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丛中的浓味。

你说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望去使你的全身都觉得凄冷。

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零乱了满湖的星影──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

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

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

总觉得我们不像是热带的人,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

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这时我胸中忽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蚕马》现代·冯至1 溪旁开遍了红花,天边染上了春霞,我的心里燃起火焰,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初眠,你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在那时,年代真荒远,路上少行车,水上不见船,在那荒远的岁月里,有多少苍凉的情感。

是一个可怜的少女,没有母亲,父亲又远离,临行的时候嘱咐她:“好好耕种着这几亩田地!”旁边一匹白色的骏马,父亲眼望着女儿,手指着它,“它会驯良地帮助你犁地,它是你忠实的伴侣。

”女儿不懂得什么是别离,不知父亲往天涯,还是海际。

依旧是风风雨雨,可是田园呀,一天比一天荒寂。

“父亲呀,你几时才能够回来?别离真象是汪洋的大海;马,你可能渡我到海的那边,去寻找父亲的笑脸?”她望着眼前的衰花枯叶,轻抚着骏马的鬃毛,“如果有一个亲爱的青年,他必定肯为我到处去寻找!”她的心里这样想,天边浮着将落的太阳,好像有一个含笑的青年,在她的面前荡漾。

忽然一声响亮的嘶鸣,把她的痴梦惊醒;骏马已经投入远远的平芜,同时也消逝了她面前的幻影!2 温暖的柳絮成团,彩色的蝴蝶翩翩,我心里正燃烧着火焰,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

冯至 十四个历史故事

冯至 十四个历史故事

冯至的《十四行集》是冯至创作的一组诗歌,共有27首,并非是关于历史故事的。

这组诗歌在形式上采用了十四行诗体,以现代汉语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存在、自然、人性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十四行集》的主题是多元化的,其中包括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生命的哲理思考,对爱情的抒发等。

这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内涵深刻,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主题上,《十四行集》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生命和存在状态,以及与自然和宇宙的关系。

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描绘和思考,诗歌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对人类存在的关注。

同时,诗歌也表现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悟,展现了人类情感世界的丰富和深沉。

总的来说,《十四行集》是一组具有深刻哲理性和文化内涵的诗歌,通过对生命、存在、自然、人性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作者的创作才华和对人性的深入探索。

这组诗歌对于促进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以及对文化和人性的理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最新-冯至的诗 精品

最新-冯至的诗 精品

冯至的诗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1923年夏参加林如稷等在上海主办的文学团体浅草社。

1925年浅草社停止活动,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另组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出版的诗集有《昨日之歌》1927、《北游及其他》1929、《十四行集》1942、《冯至诗选》1980等。

其他作品有散文集《东欧杂记》1951、传记《杜甫传》1952、译作集《海涅诗选》1956、诗集《西郊集》1958、诗集《十年诗抄》1959、论文集《诗与遗产》1963、译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78等。

十四行诗集蚕马吹箫人帷幔蛇南方的夜赠之琳十四行二十七首1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2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在自然里,像蜕化的蝉蛾把残壳都会在泥里土里;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未来的死亡,像一段歌曲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3你秋风里萧萧的玉树——是一片音乐在我耳旁筑起一座严肃的庙堂,让我小心翼翼地走入;又是插入晴空的高塔在我的面前高高耸起,有如一个圣者的身体,升华了全城市的喧哗。

你无时不脱你的躯壳,凋零里只看着你生长;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我把你看成我的引导祝你永生,我愿一步步化身为你根下的泥土。

4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

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但你躲进着一切名称,过一个渺小的生活,不辜负高贵和洁白,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

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这是你伟大的骄傲却在你的否定里完成.我向你祈祷,为了人生。

1941年冯至诗集

1941年冯至诗集

1941年冯至诗集
【最新版】
目录
1.1941 年冯至诗集简介
2.冯至的诗歌创作特点
3.1941 年冯至诗集的代表作品
4.1941 年冯至诗集的历史价值和影响
正文
1941 年冯至诗集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诗歌作品集,它收集了冯至在 1941 年间创作的诗歌。

冯至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冯至的诗歌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其次,他的诗歌形式灵活多变,既有自由诗,也有格律诗;最后,他的诗歌语言简练优美,富有音乐性和绘画性。

1941 年冯至诗集中的代表作品包括《黄河大合唱》、《哀怨》、《夜歌》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1941 年冯至诗集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推动作用上。

冯至的诗歌创作在 40 年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内涵,而且也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总的来说,1941 年冯至诗集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集。

第1页共1页。

[精品]冯至(十四行诗)

[精品]冯至(十四行诗)

第一次看冯至的《十四行诗》时,自己就觉得应该将其留下,以后有机会再看,就像看完戴望舒和泰戈尔的诗歌一样。

冯至诗选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诗人、教育家、德语文学专家、翻译家。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对诗歌发生兴趣,开始新诗创作。

1923年夏参加林如稷等在上海主办的文学团体浅草社。

1925年浅草社停止活动,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另组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在哈尔滨和北平从事教学工作。

1929年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

1930年冯至与废名合编《骆驼草》周刊。

同年赴德国留学,研治文学和哲学,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5年回国后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中学主任,西南联合大学外交系德语教授等职。

其间出版的诗集《十四行集》。

1946年返回北京,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一、二届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译协名誉理事等职。

198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研究院外籍院士。

1981年当选为联邦德国美因茨科学与文学研究院通讯院士。

1983年获联邦德国歌德学院歌德奖章。

1986年获民主德国格林兄弟文学奖金。

1986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通讯院士。

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奖。

用其所得一万马克设立了“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

出版的诗集有《昨日之歌》(1927)、《北游及其他》(1929)、《十四行集》(1942)、《冯至诗选》(1980)等。

其他作品有散文集《东欧杂记》(1951)、传记《杜甫传》(1952)、译作集《海涅诗选》(1956)、诗集《西郊集》(1958)、诗集《十年诗抄》(1959)、论文集《诗与遗产》(1963)、译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78)等。

1941年冯至写的诗集

1941年冯至写的诗集

1941年冯至写的诗集
摘要:
1.1941 年冯至写的诗集概述
2.冯至的诗歌创作背景
3.冯至诗歌的艺术特点
4.冯至诗歌的社会影响
正文:
1941 年冯至写的诗集概述
1941 年,我国著名诗人冯至创作了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集。

这部诗集展现了冯至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创作风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在这一时期,冯至的诗歌成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象征,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冯至的诗歌创作背景
1941 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

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冯至以诗歌为武器,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关切,激发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他的诗歌反映了我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顽强和艰苦奋斗,表达了对和平、自由、民主的向往。

冯至诗歌的艺术特点
冯至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

他的诗歌既有豪放、激昂的抒情,也有沉郁、悲壮的叙事。

冯至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我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与坚韧。

冯至诗歌的社会影响
冯至的诗歌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战士”。

他的诗歌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同时,冯至的诗歌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工作者,成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1941 年冯至写的诗集是一部充满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展现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斗争和民族精神。

《别离》作者冯至简介导航

《别离》作者冯至简介导航

《别离》作者冯至简介(导航)
中国诗人系列之一——冯至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河北涿县人。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对诗歌发生兴趣,开始新诗创作。

1923年起先后参加和
发起组织浅草社和沉钟社,编印《沉钟》杂志和《沉钟丛刊》。

冯至在20世纪20年代以创作抒情诗著称,诗情含蓄深沉,风致幽婉动人,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
抒情诗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直到抗
战胜利。

1946年返回北平,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至致力于翻译、教学和外国文
学的研究工作,并坚持创作,还多次出国访问,从事对
外友好和文化交流活动,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中
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等职。

screen.width-333)
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pop="点击查看全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7年暑假从北大德文系毕 业,到哈尔滨第一中学教国文, 兼北大德文系助教。曾与冯文炳 (废名)合编文学刊物《骆驼 草》。
1930年底至1935年6月留学德 国,攻读文学、哲学与艺术史。 1935年9月回国,1936年7月任上 海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中学 主任。
1939至1946年任昆明西南联 合大学外文系德语教授。这7年 间他的创作和研究都处于比较旺 盛的时期,著有诗集《十四行 集》、散文集《山水》、中篇历 史小说《伍子胥》及学术论文、 杂文等。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导入
我们知道在中国新诗作者中,郭沫若、 徐志摩、闻一多等人的诗歌成就很高。冯至 的诗如何呢?
事实上,冯至的诗既不热情,也不潇洒, 要让冯至的诗获得青年的普遍爱戴,不论在 过去还是现在或未来,几乎都是不太可能的 事情。可是,鲁迅却偏偏说说冯至是“中国 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
我们准备着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gou4)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 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十四行集》代表了冯至诗歌
创作的新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 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冯至的 《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 熟的标志。1、诗人关注国家、人 民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2、 表现出了对诗情哲理化的追求, 能从敏锐的感觉出发,注重从细 节着眼捕捉诗意,在日常的境界 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3、善于进 行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不露 “锋芒”。4、利用十四行诗结构 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堪称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诗中“我”的追求受到阻遏,使诗 作蒙上了一层“好景不常”的无可奈何的怅惘,但“我”心 中那“彩霞般的影儿”却一样明艳如初,令人怀想。这就委 婉地表达出主人公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 于衷愁中见执著。
理解——艺术特色
❖ 诗人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
1、在诗中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
受 诗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情 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再读——诗歌分析
这是一首色彩明艳而情调又显得凄美 的爱情诗。诗的感情的推进取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 面:
★首节为第一个层面。
在首节中诗人慧心一转,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 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 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小河和岸上 人原本并不相干,但诗人抓住人有倒影、水能映照的 特点,把两者紧紧地胶合起来,用以表达青年男女从 无心邂逅到萌生情意的微妙过程。
★第二、三节为第二个层面。
在这一层面中,诗人用两节对称的诗正面写出 “我”的柔情:不管是流过森林还是花丛,总忘不 掉那个倩影,随时捡拾途中的奇珍异宝来献给这私 心钟爱的姑娘。
这两节诗以小明大,以动作表深情,表达了怀 爱者“我”心中甜蜜的情意以及对姑娘的奉献之心, 从而把前面悄悄萌发的爱情推进到一个“寤寐求之” 的更深层次上去。
听读——体会情感
1、体会诗歌的感情节奏,学会朗诵。 2、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的情感?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初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读 投入了河荡荡地
感 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衣裳。
最后我终于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第四、五节为第三个层面。
诗的第三个层面情态顿变,诗意起了一个突转:海上的厉 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裙裳”,“我”自身也被 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无以为继。
这种由乐境人哀的情状,是对生活中的自由爱情受到的 折磨的艺术概括,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 旧势力的鞭挞,富于时代色彩。
4、全诗多用迭字(如“软软”、“荡荡”、 “粼粼”等)和重复(如第一节的两个“无 心”,第五节的两个“彩霞”等)以酿就一 种缠绵的情味。
5、在诗的形式上,它自由而又有所敛束。整 个看来,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表达自然、 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 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一种浓烈的韵味。
2、这首诗还十分注重情调的创造,注意运 用语言的感情色彩来烘托一种特定的、浓郁 的氛围。同时,这种情调又和下面遇到的摧 折、一切的厉风狂浪形成鲜明对照,以大海 的“无情”反衬出人物的多情,以象征社会 力量的自然的冥顽观照出主人公爱情遭到摧 折的深深不幸,为全诗创造了一个欢快而又 带有悲剧意味的情调。
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12岁 在涿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入北京市 立第四中学读书,受五四新文化运 动影响,开始写诗。
1921年暑假考入北京大学, 1923年参加文艺团体浅草社,1925 年与友人创立沉钟社,发表了许多 诗与散文。
192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昨日 之歌》,1929年出版第二本诗集 《北游及其他》。这一时期的诗作 以“格调幽婉,韵味浓烈”著称, 感情真挚,表达委婉细腻,语言于 整饬中保持自然,重要遗词用韵, 旋律舒缓柔和,有内在的音节美, 因而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 出的抒情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