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秦观答案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一」晏殊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①,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注]炷:燃烧1、“细草愁烟,幽花怯露”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动用的手法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欧阳修诗文向来注重炼字,请简要赏析欧阳修词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残”与“细”二字的妙处。
(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1)“残”写出了梅花之凋零,“细”写出了柳条之初生。
“残”“细”既交代了作者出行的时间——初春时节,又浸透着浓郁的凄凉之意,饱含着离别的浓浓愁情,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2)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
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行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赏析】《虞美人》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串始终。
“春花秋月”是多么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触,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
[纳凉 秦观]纳凉秦观阅读答案
[纳凉秦观]纳凉秦观阅读答案纳凉秦观阅读答案篇1:《踏莎行》秦观阅读答案引导语:宋代词人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精神上倍感痛苦。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阅读训练题,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④流下潇湘去。
注:①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这首词正是他寓居郴州旅舍时所写的。
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③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④为谁:为什么。
译文雾失楼台,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桃源望断无寻处。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可堪孤馆闭春寒,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杜鹃声里斜阳暮。
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砌成此恨无重数。
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幸自绕郴山,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了谁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写作背景〕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
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热门-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4分)参考答案:1)(3分)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艺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3分)“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2分),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3)(4分)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③去?[注]①此词大约作于1097年春三月,其时,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被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②幸自:本自,本来是。
③潇湘:潇水、湘江。
8、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9、此词末两句曾令苏轼击节赞叹,竟书于扇面。
这两句究竟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5分)答:答案:8.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料峭的“春寒”、惨淡的“斜阳”等意象(答出4―5个给1分,答出6个以上给2分),表达了一个屡遭贬谪的词人失意的怅惘(惆怅)、内心的凄苦和对前途的渺茫。
秦观《踏莎行—彬州旅舍》和《阮郎归》古诗词比较阅读
秦观《踏莎行—彬州旅舍》和《阮郎归》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彬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萧湘去?阮郎归秦观①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②,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被贬郴州时。
①丽谯:城们楼。
《小单于》:唐代大角曲名,此借指角声。
1.请根据《踏莎行·郴州旅舍》上阕的内容,概括词人“恨”的原因。
2.《阮郎归》上阕中“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词人在“郴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句和“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句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1)遭遇贬谪,不被重用、不被人理解。
(2)孤身飘零,对远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
2.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漫天风雨,庭院深深,城楼传来的曲声打破了夜的清寂漫漫的长夜就在孤独和冥想中悄然度过,描绘了一幅寂静凄清的画面,烘托渲染了孤寂哀伤的情感。
3.相同:都表现了远离家乡的羁旅思乡之情和孤寂哀伤之感。
不同:“郴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多了人生仕途、理想抱负难以施展所产生的愤懑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歌内容、意象、情感和创作背景来分析。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篇一」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4分)参考答案:1)(3分)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艺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3分)“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2分),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3)(4分)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篇二」踏莎行①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①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
秦观因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答:(2)请从寓情于景的角度对词的上片进行简要赏析。
答6、(1)[答案] 抒发了作者因遭贬谪(2分)而产生的极度灰心失望的情绪。
(2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要深入理解表情词语和注释。
(2)[答案] 作者借描写“迷雾”“孤馆”“春寒”“杜鹃”“斜阳”这些令人感伤的景物,(2分)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氛围,(1分)而这种凄冷氛围正是秦观内心极度伤感的写照。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练习题《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练习题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宋代: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及注释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练习题《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练习题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宋代: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及注释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踏莎行阅读答案-秦观
踏莎行阅读答案-秦观(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踏莎行阅读答案-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古诗《踏莎行》阅读理解附答案
古诗《踏莎行》阅读理解附答案
古诗《踏莎行》阅读理解附答案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答: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
(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
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3分)
答: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和孤馆、杜鹃、斜阳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赏析这首词题为“郴州旅舍”。
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
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
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
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
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
“桃源望断无寻处”。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桃源,其地在武陵,离郴州不远。
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
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高二语文《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参考答案
踏莎行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1.上片写景,描写登高怅望所见和谪居环境,景中有情。
下片抒情,写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情中带景。
2.前两句写的是意想之景。
“楼台”、“津渡”喻指词人心中的理想与希望。
“桃源”是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
(作者苦苦追寻,多方探寻,却“望断无寻处”)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3.①对仗:“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②用典:“桃源望断无寻处。
”③虚实结合:楼台、津渡、桃源为虚景,孤馆、斜阳、杜鹃为实景。
④情景交融:由于屡遭贬谪、理想破灭,心中凄苦幽怨,想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又由心中之景转向现实之景,情景交融。
二、疑难探究1. 这两句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
“馆”字,暗示羁旅之愁。
“孤馆”更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
而“孤馆”又紧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心情之凄苦可想而知。
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
杜鹃鸣声,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游子归思的意象。
以少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是寂寞孤馆,所感是料峭春寒,所听是杜鹃啼血,所见是日暮斜阳,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
诗人运用“孤馆”“春寒”“杜鹃声”“斜阳暮”等多种感情色彩强烈的意向,从视觉、听觉、心理感觉等多个角度渲染,营造出孤苦凄迷的意境氛围,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2.“砌”字在这里是“堆叠”之意。
(第一步,释义)因为离别,那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
(第二步,描述景象)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
(第三步,表达作用以及表现感情)3. 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4. ①“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胡云翼《宋词选》)②“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唐宋词鉴赏辞典》)③“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
《踏莎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踏莎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踏莎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
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3分)
答:
⑴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
(“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
⑵①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词】: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④流下潇湘去。
【注释】:①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这首词正是他寓居郴州旅舍时所写的。
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③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④为谁:为什么。
【翻译】:夜雾如厚重的帷帘把楼台掩蔽,月亮迷失方向我找不到渡口的痕迹。
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怎忍受,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还有杜鹃的哀啼,斜阳无声地落去……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驿使捎来的是亲人的信息――如今却堆砌成无法数得清的离愁别绪。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为什么――竟向潇湘水流去?【赏析】:《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
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上片写人生的悲伤。
起三句写向往的美好地方渺不可寻,“可堪”两句写自己所处之地:驿馆孤单,周围是春寒日暮,杜鹃哀鸣,以自己凄凉的处境与所向往的美好地方相对比,更加深了处境的可伤,人生的可悲。
下片写客地思乡。
起三句写远方亲朋寄来的礼物与书信,本来极可宝贵,却又给自己带来无限的离恨,“砌”字化抽象为具体,表现离恨的积累与坚固。
最后词人发出苦闷的呼喊:郴江本来绕着郴山,为谁又流下湘江去,而不陪伴我解除这寂寞的离愁呢?无理的发问,深刻地表现了离愁的深重【阅读训练】:(1).“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请你谈谈“砌”字的表达效果。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阅读答案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阅读答案《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阅读答案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好友苏轼认为末二句“郴江”之问最精彩,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更赞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甚至认为苏轼的看法“仅得皮相”。
那么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是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杜鹃”凄凉的鸣叫声和“斜阳”的惨淡引出游子的归思乡愁,营造出一种沦落天涯、身世凄凉的凄苦意境;同时,“杜鹃”“斜阳”也是用典,显得十分委婉含蓄。
据此可以认同王国维的认识。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一句,从手法或技巧上来说是运用拟人和象征,赋予“郴江”以人的感情,意为“郴江”也耐不住山成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我”却还依然羁旅此地,不得自由。
这其中也同样注入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孤苦,因此也显得十分委婉含蓄。
答题兵法:这类题目虽然也设有两种看法,叫你选择其中分析,但根据题目得知:这两种看法是并列关系,因此选择同意哪方观点回答,只看自己。
例如上题虽然是例举两种评价观点,让考生自己选择一种来分析作答,但它仍属于诗歌“炼意”的考查范围。
怎样才能更有效得答好类似本道题的题目呢?我们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针对题目的两种评价,我们选择出自己最为熟悉的一种来作答,这样可以抓到主旨而且又不会产生一些低级的错误。
比如本题中苏轼说本诗词“郴江”之问最精彩,王国维更赞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踏莎行晓树啼莺》阅读题及答案
《踏莎行晓树啼莺》阅读题及答案《踏莎行晓树啼莺》阅读题及答案踏莎行宋秦观晓树啼莺,晴洲落雁。
酒旗风飐注村烟淡。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
风流旧事嗟云散。
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注:飐,风吹使颤动。
1.在高中阶段,我们学过秦观的《踏莎行· 》(1分)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三句,以晓莺、晴雁、酒旗、村烟描绘出一派田园春景,令人迷醉。
B.“山田”二句写雨后土润、泉流活活,“漫”字更令春之气息溶漾而出。
C.词人踏青拾翠之际忆及旧事,见美景依旧,而自身孑然,不由感伤嗟叹。
D.全诗写景平实,用语自然,氛围恬淡,表现了词人闲适悠然的避世情怀。
3.周汝昌说:“秦郎这词,通篇精彩全在结尾一句,真好一个‘夕阳回首青无限’!”认为它足可媲美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一诗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堪称千古名句。
那么对“夕阳回首青无限”一句,你如何评价?请与钱起诗句对比赏析,说明理由。
(4分)参考答案:1. (1分)郴州旅舍2.(3分)D3.(4分)(表明观点,2分;结合诗句对比分析,2分)答案示例:此句的'确精彩,精彩在于以景结情、余味悠长,与钱起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青无限”句写出夕阳映照下青碧无边的山色闯入诗人眼中,原本伤感的心境变得悠远明净,景为情增添了无穷余味。
“数峰青”两句描写曲终人散后,只余一川江水、几峰青山,以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二者都以景结情,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同样精彩。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和孤馆、杜鹃、斜阳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赏析这首词题为“郴州旅舍”。
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
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
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
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
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
“桃源望断无寻处”。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桃源,其地在武陵,离郴州不远。
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
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踏莎行》阅读答案
《踏莎行》阅读答案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小题1:上片写的是什么内容?请结合所用的典型意象简要分析。
(4分)
小题2:“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以此作结有何妙处?(4分)
小题1:上片写的是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情景(2分)。
“游
丝”“飞絮”一以喻情,一以喻人,含蓄地点出离别季节,交代了宋留之情事。
“一溪”“烟柳”“兰舟”等意象巧妙地点出送别地点与行人所用的工具。
这样,一对恋人在绿柳垂丝,烟絮飞舞的春光中,在水边依依惜别的情境生动地凸现在读者面前。
(2分) 小题2:这两句表达了离别之后恋人相思之苦,孤独、苦闷、难以排遣的愁绪绵长无尽(下片主要写别后的相思,2分),以疑问作结,推向别后的一时一刻都备受煎熬,将相思之苦写到极致,启人思考,给人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怀。
(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节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先概括出情景,然后结合诗歌任溶解释,上片写的是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情感的考核的题目,主要表达别后的相思,疑问作结的总用应该从反问的修辞的角度作答,主要是强调这种相思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踏莎行秦观答案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④流下潇湘去。
注:
①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这首词正是他寓居郴州旅舍时所写的。
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
③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④为谁:为什么。
1.“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请你谈谈“砌”字的表达效果。
(5分)
2.王国维评价“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一种“有我之境”,请结合诗句简要阐述。
(6分)
3.苏东坡最欣赏这首词的结尾两句,亲自把它写在扇面上,并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续!”这是为什么?请你替苏东坡谈一谈最欣赏的原因。
4.这首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5.“此恨无重数”是作者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恨”有哪几重。
(6分)
【参考答案】
1.(1)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一束束梅花,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
(1分)(2)一个“砌”字把不可言传的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变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给人一种直觉的感受,如砖石砌墙。
(2分)(3)同时也可以
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坚实而无法
消解。
(2分)
2.(1)词人居住在寂寞的孤馆,料峭春寒不时袭来,杜鹃啼血之声凄厉无比,恰逢日暮时分,夕阳西下,郴州客馆其境不胜其悲。
(3分)
(2)可堪,即不堪。
词人羁旅之身,感受此境,抒发了客居的寂寞孤单,游子的归思,遭逢贬谪的凄苦心情。
(3分)
3.流水本无情,可词人却故意责怪其不留情,不愿留下来陪伴
词人渡过这寂寞难熬的日子,词人用拟人的手法,极其含蓄宛转地表达出内心的极度痛苦。
4.⑴运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
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⑵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凄迷悲凉的意境。
⑶运用典故,“桃源“是指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作者因找不到这样的清静安乐之地而感到迷惘、孤独,前途渺茫。
(评分标准:答“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并分析,给3分;答“虚实结合”或“用典”并分析,给2分。
意合即可)
5.“恨”可概括为如下三重:孤苦飘零之“恨”;被贬谪居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词上片写景,恰切地写出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和孤身飘零之恨;难觅“桃源”,又住在远离京师的郴州旅舍,易产生思乡怀人之情;作者身闭“孤馆”,极端愁苦,亲友的寄赠没能使他得到安慰,反倒更勾起被贬谪的怨恨。
(点出三重恨3分,具体分析3分,意合即可)
二:
(1)有人认为这首词的开头三句具有象征意义,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①同意。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雾气弥漫,月色朦胧,让人看不清楼台,望不到津渡,更找不到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或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绕,无处可寻),实际上这里的“楼台”“津渡”“桃源”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的是词人被贬官后感到美好的生活已经消失,内心具有一种无所适从、找不到出路的惆怅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2)善于用典是这首词的特点之一。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两个典故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②这两个典故起到反衬愁苦和使愁苦之情变成具体形象的作用。
本来收到朋友寄赠的礼物和慰藉的书信,应是高兴之事,但由于词人遭遇贬官,精神至感痛苦,所以朋友的礼物和书信不仅没让他感到高兴,反而更引发了他思乡怀旧的离愁别绪;而且这种离愁别绪就像朋友的礼物和书信一样越积越多,越积越厚,从而使离愁别绪这一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形象。
(3)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①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等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等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表现了词人屡遭贬谪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②运用象征(想象)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凄迷朦胧象征前途的渺茫,表现了词人屡遭贬谪的怅惘之情。
③运用寓情于景(触觉、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词人客居孤馆,感受到料峭春寒,听到杜鹃哀鸣,见到日暮斜阳,通过对眼前凄凉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惆怅凄苦。
(手法1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2分,情感1分)
(4)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
【答案】“砌”字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1分),把无形之“愁”化为具体可感之“砖石”(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5.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料峭的“春寒”、惨淡的“斜阳”等意象(答出4—5个给1分,答出6个以上给2分),表达了一个屡遭贬谪的词人失意的怅惘(惆怅)、内心的凄苦和对前途的渺茫。
(答出任两点即可给2分)(共4分)
6.此词末两句曾令苏轼击节赞叹,竟书于扇面。
这两句究竟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5分)
答:①采用了拟人手法,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使山水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②采用了象征手法,本应环绕郴山,而却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的郴江之水,象征了作者本想为国效力,如今却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
如答“比喻”、“反问”(或“反诘”“诘问”)也可。
(5分;
①②各2分,其中“手法”1分,“简析”1分)
三:
⑴填空:秦观是北宋时派著名词人,这一词派的代表词人有等。
(请写出一位)(2分)
⑵秦观好友苏轼认为末二句“郴江”之问最为精彩,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更赞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甚至认为苏轼的看法“仅得皮相”。
那你更认同谁的评价?请从诗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分析。
(6分)
答案:
⑴婉约(词)柳永(李清照)(2分)
⑵苏东坡和王国维二人看问题角度不同。
各有所爱,但都不失为各有一得。
答案并不绝对化,示例如下:(6分)
第一种:更认同苏轼的看法。
这两句似是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向潇湘而去呢?(解释原句意思,1分)其实是借此问含蓄表达了词人的感情:(以下三种任选其一,3分)
①意即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词人还得羁旅此地,得不到自由,孤苦零丁。
②意即词人自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政治斗争旋涡中去呢?”
③意即词人感悟到:生活并非固定,不可预测,就像这绕着郴江,也是不由自己地奔向潇湘而去。
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不知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地方!
这两句既采用拟人手法,显得山水有情,同情着词人的凄苦命运;同时也采用了象征写法,景物注入词人被贬谪异乡的孤苦凄情、深长怨恨,显得意味深远。
(写法,任取其一得2分)
第二种:更认同王国维的看法。
这(“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是正面实写词人羁旅客馆的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馆,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而杜鹃阵阵悲鸣中惨淡夕阳正徐徐落下。
(解释原句意思,2分)(以下分析可任选一,4分)
①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斜阳”都能引起游子归思、乡愁。
营造了一种沦落天涯、身世凄凉之感。
(内容分析,2分)本词句以用典手法(注:“斜阳”的思乡意味,可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显得含蓄委婉,内涵丰富,引人联想。
(写法,2分)
②春寒,即心境寒。
独处客馆,一个“闭”字,锁住了馆门,也锁住了词人的心。
杜鹃声勾起乡愁。
斜阳渐沉,表现出词人担心夜晚来临更寂寞难耐的心情。
所有景物触动诗人一腔身世凄凉之感。
(内容分析,2分)本词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色调灰暗,令人生悲伤心的景物,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凉气氛,显得委婉含蓄。
(写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