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初中语文的专题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中考题选读

【整体感知】

1、篇目:写于北京:(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二十四孝图》(4)《五猖会》(5)《无常》写于厦门:(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父亲的病》(8)《琐记》(9)《藤野先生》(10)《范爱农》

2、《朝花夕拾》原名《_旧事重提_》,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本_回忆性散文_(体裁)集,共10篇。

3、《朝花夕拾》被选为课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和《阿长与〈山海经〉》。

4、艺术价值:①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幽默,妙趣横生。②叙事充满奇妙艺术。

5、假如你是一位阅读文学名著的积极分子,请在下面作品中任选一部推荐给自己的好友。

备选作品:《朝花夕拾》《水浒传》《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推荐书名:《朝花夕拾》推荐语:

[解析]在把握作品整体或局部内容的基础上,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表现技巧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启迪等角度出发,以较准确的、饱含情感的语言表述,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尽可能地收到宣传推荐的效果。[参考答案]:鲁迅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寻找救国之路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语言清新朴实,亲切感人,充满诗情画意,是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

6、《小引》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不同于一般的序言,反映了作者复杂的创作心态和深刻的内心痛苦。它曲折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狗·猫·鼠》】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文章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多议论,运用杂文手法。

【《阿长与山海经》】

1、“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答:“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叫她“阿长”是在“憎恶她的时候”,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大的祖母才这样叫她。“实在不大佩服她”的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协;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线索: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写作手法:先抑后扬

2、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无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题目?

答: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说出身份、事情、意思即可)

3、阿长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很不幸,没有文化,没有地位、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劳动妇女。

4、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答: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对阿长妈妈的怀念、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五猖会》】

1、“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

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答:出自《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无常》】

鲁迅在《无常》一文中,借众鬼嘲弄人生,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揭露人世间的不平,希望在冥冥之中寻求“公正的裁判”。“无常”这个形象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回忆早年在私塾里的读书生活,对封建主义的旧式作了极有意味的嘲讽,文章并不追究私塾先生个人的责任,相反,其中却有着对师辈的理解与尊敬。

【《父亲的病》】

1、《父亲的病》的内容简介: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2、《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琐记》】

《琐记》最大的价值是为人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关于中国最早的现代教育机构“洋务学堂”的风俗画。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范爱农》】

1、内容简介《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通过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中、后的不同遭遇,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软弱性;

2、鲁迅本人说《范爱农》一篇写法较差,是不是较差?差在哪里?

答: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范爱农》一篇写法比较差,这是有道理的。这一篇虚构过多,结构有点松散,内容繁杂,因此他本人不大满意。

3、范爱家人物形象: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