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五四制六年级1-6单元说明

最新部编五四制六年级1-6单元说明
最新部编五四制六年级1-6单元说明

单元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情趣。

2.欣赏课文中不同特点的景物描写特别是其中富有想象力的片段。

3.摘抄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提高积累水平。

编写意图

本单元以“触摸山川湖海”为主题,选编了几篇写景抒情的佳作、老含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主题:《丁香结》描墓了丁香的美丽姿态,抒发了由丁香结获得的生活感悟;《花之歌)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送花开花谢的现象,寄寓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之情:《古代诗歌三首》分别描写了夜色中的建德江、夏雨前后的西湖以及月夜下黄沙岭乡村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这些诗文,题材不同,风格各异,或打情,或言志,但均融入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值得细细揣摩。

本单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一个单元。作为起始单元,其教学意义在于:通过学习这些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诗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和审美情趣;诗文中优美活泼的语言,也是学生积累、模仿的理想对象。

本单元的能力训练点,一是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如:朗读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读音的障碍,并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朗读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注意重音、停连,并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感情基调形成大致的印象。

二是欣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内蒙古草原的小丘,还是斗室外花墙边的丁香,无论是建德江中烟雾朦胧的小洲,还是盛夏时节雨中的西湖,作者在描绘时均融入了自己深厚的情感,并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景物写得生动传神。要

学会透过精妙的文字表达,感受作者笔下的优美画面,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

将这些景物写得情趣盎然的。

三是积累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这几篇课文,没有艰难晦涩的语言,都是用易于理解的文字,表现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在阅读时加以积累,丰富自己的“语料库”,为之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单元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感受革命者的英坤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国情怀。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体会文章是如何通过整体匀画和局部画写好场面的。3.欣赏作品的语言,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编写意图

本单元所选的作品以“历史回声”为主题,勾勒出不同革命时期壮阔的历史画面。《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时写下的一首旧体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费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感受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狼牙山五壮士》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并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自己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战土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学习这篇课文,对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有积极的意义。《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开国大典的隆重场面,体会人们当时激动、自豪、喜悦的心情和热爱新中国、热爱毛主席的感情。《灯光》中,“我”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回忆起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段往事:突击连指挥员郝副营长在战斗中点燃手中的书,用火光为部队寻找到了攻击的突破口,自己却因为暴露位置而壮烈牺牲。文章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学生学好本领,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奉献力量。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历史,但其表现的精神内核是统一的,即革命者们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体到表现形式上,每篇课文各有特点。从表达方式上看,有的侧重抒情,如《七律?长征》;有的側重场面描写,如《开国大典》;有的侧重叙事,如《狼牙山五壮士》《灯光》。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作为群体形象出现的红军队伍,又有作为小战斗集体出现的“狼牙山五壮士”,还有作为个体出现的郝副营长;既有对伟大领袖的聚焦,也有对普通指战员细致入微的刻画。从场面来看,既有宏观场景的书写,如开国大典举行时的宏大壮阔场面;也有局部场景的细描,如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日本侵略者时英勇战斗的场景。这样的编排方式使得整个单元既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又显得丰富而不单调。

单元目标

1.把提文章的主要内客,了解人类文明的创造、宇宙生命的奥秘等。

2.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相对应的阅读方法。

3.区分描述性语言和说明性语言,分析三篇现代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常见修辞手法。

编写意图

本单元由一篇记叙文、两篇说明文和三首七言绝句组成。选文内容丰富,或描述有趣的游戏,或探索宇宙生命之谜,或介绍优秀传统建筑,或表现情趣、表达感叹。特别是三篇现代文组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的文明与创造,引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竹节人》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上学时玩竹节人的趣事,叙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以及看老师玩竹节人等内容,表现了童年游戏引发的生活情趣。《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材料,探讨宇宙生命之谜。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接着提出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根据这四个条件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的行星上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最后举出陨石上存在的有机分子,推测太空中可能存在生命,明示这个科学难题的研究前景。《故宫博物院》也是一篇说明文,介绍我国优秀传统建筑。先说故官的历史,再介绍整体布局,然后由南向北逐次介绍故宫的主体建筑及其布局,层次清晰,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诗歌三首》选择了三首七言绝句,两首唐诗,一首宋诗。《浪淘沙》描写了黄河雄伟壮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豪近的气概、浪漫的情怀。《江南春》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写景与怀古自然融合,表现作者对江南春景的费美。《书湖阴先生壁》赞美湖阴先生高雅的情、高洁的品质。

单元目标:

1.阅读不同题材的小说,体察“不一样的人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学会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品味精彩的文学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简短小说,在简短而曲折的叙事中表现出作者深刻的洞察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思考。

《桥》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在危急关头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和坚定,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其高贵的精神品质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的。《穷人》是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夫妇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夫妇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在柏林》篇幅非常短小,通过对一节车厢内众生相的特写镜头式的生动精准的描写,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伤害,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教学本单元,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这此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接受思想感情的感染熏陶。《桥》中老支书的临危不乱、大公无私,《穷人》中桑娜夫妇的善良淳朴,都是令人感动同时也值得学习的优秀精神品质。而《在柏林》中反映出的战争的残酷也能够震撼读者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珍视。

其次,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小说是虚构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述、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绘来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这个单元是初中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小说,把重点放在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上即可。三篇小说篇幅都不长,但情都很完整,作者善于设置悬念,把故事讲得引人人胜,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要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小说以叙述为主,同时也要对人物和环境做适当的描写,以更好地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比如《桥》中对老支书动作、语言的描写简练而传神,表现出他的沉者果敢、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的精神品质;而对暴雨、洪水、桥的描写采取了比喻和比拟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恶劣,从侧面进步烘托了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全篇多用短句,而且常常单句成段,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急促、紧张的气氛,与小说的内容十分契合。又如《穷人》,通过大量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极力渲染主人公桑娜内心的忐忑不安,甚至连省略号的使用都极有意味。这是值得学生品味和模仿借鉴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第1课:《草原》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2、重点字词: 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 3、字词释义: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可以增强氛围,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鄂温克: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2课《丁香结》 1、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着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着作:《三生石》《我是谁》。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重点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 3、字词释义: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斗室:指极小的房子。 毫:指毛笔。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第3课《花之歌》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2、重点字词: 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3、字词释义: 苍穹:天空。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 琼浆:指美酒。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 《宿建德江》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着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一)

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一)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句子中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染,不用墨线勾勒(la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在细雨迷朦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fǔ)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mú)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C·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yán)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豪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zhuō)了。 D·我在原野上摇拽,使原野风光更加旖(qǐ)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fù)郁。 2·下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我们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种蝴蝶和候鸟一样,冬天都飞往南方,夏天又飞向北方,每天平均飞行大约四十多公里。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的现象,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4·下面句子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的独眼向我凝视。 B·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C·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部编五四制六年级1-6单元说明

单元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情趣。 2.欣赏课文中不同特点的景物描写特别是其中富有想象力的片段。 3.摘抄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提高积累水平。 编写意图 本单元以“触摸山川湖海”为主题,选编了几篇写景抒情的佳作、老含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主题:《丁香结》描墓了丁香的美丽姿态,抒发了由丁香结获得的生活感悟;《花之歌)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送花开花谢的现象,寄寓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之情:《古代诗歌三首》分别描写了夜色中的建德江、夏雨前后的西湖以及月夜下黄沙岭乡村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这些诗文,题材不同,风格各异,或打情,或言志,但均融入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值得细细揣摩。 本单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一个单元。作为起始单元,其教学意义在于:通过学习这些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诗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和审美情趣;诗文中优美活泼的语言,也是学生积累、模仿的理想对象。 本单元的能力训练点,一是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如:朗读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读音的障碍,并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朗读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注意重音、停连,并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感情基调形成大致的印象。 二是欣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内蒙古草原的小丘,还是斗室外花墙边的丁香,无论是建德江中烟雾朦胧的小洲,还是盛夏时节雨中的西湖,作者在描绘时均融入了自己深厚的情感,并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景物写得生动传神。要 学会透过精妙的文字表达,感受作者笔下的优美画面,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 将这些景物写得情趣盎然的。 三是积累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这几篇课文,没有艰难晦涩的语言,都是用易于理解的文字,表现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在阅读时加以积累,丰富自己的“语料库”,为之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复习课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 容整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第1课:《草原》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2、重点字词: 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 3、字词释义: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可以增强氛围,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鄂温克: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2课《丁香结》 1、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重点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 3、字词释义: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斗室:指极小的房子。 毫:指毛笔。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第3课《花之歌》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2、重点字词: 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3、字词释义: 苍穹:天空。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 琼浆:指美酒。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 《宿建德江》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5课《在柏林》

15、在柏林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深刻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来源:学&科&网]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691493434.html,] 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过程:[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691493434.html,] 一、导入话题,创设情境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二、探究标题,想象畅谈 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在未细读文章之前,学生凭借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来源:学科网ZXXK] 三、初读课文,把握情节 可让学生简要复述。 四、深入文本,层层剖析[来源:学&科&网]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 m] 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3、第一节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参考: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 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 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 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 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五、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上海市2020年部编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复习卷

2019—2020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 期末语文复习测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6分) (一) 默写(10分)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 2.,快走踏清秋。(《马诗》) 3.中庭地白树栖鸦,。(《十五夜望月》) 4.,任尔东南西北风。(《竹石》) 5.纤纤擢素手,(《迢迢牵牛星》) (二) 基础知识(6分)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挪移漫长通霄萤光屏 B. 避免危胁痕迹包裹 C.抽噎衰弱枯竭树稍 D.清脆耽搁惊惶脱缰 7.下列课文题目作用明显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A.《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 B.《两小儿辩日》《开国大典》《学弈》 C.《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 D.《青山不老》《只有一个地球》《匆匆》 8.鲁滨逊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下列名言与其性格特点关联不大的一项是()(2分)

A.即使跌倒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 来。——张海迪 B.一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给打败 的。——海明威C.气势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鲁迅 D.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 绕。 ——稻盛和夫 第二部分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部分(1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间。 9.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2分) 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2分) ()粉骨碎身,()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8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部编版 五四制 《宇宙生命之谜》文本解读

《宇宙生命之谜》文本解读 一、永恒的主题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去向哪里?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除了人类还有没有别的生命形式?……每个成长中的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思索。因此,无论在文学创作、影视作品还是在科学探究中,人们对此都抱以极大的热情。这些问题既有文学的浪漫想象,又有科学的理性追求。可以说是人类面对的永恒的主题。选入教材的《宇宙生命之谜》就是对这个主题的回应。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对于自身以及自身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尤为关注,他们就像一个小小的科学家,以强烈的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因此,文章的前言说,“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可见孩子们对宇宙生命之谜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这篇文章是以孩子的好奇心为出发点被选入教材中的。文章既符合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 二、“谜”是关键 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根据这四个条件,作者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难以存在生命。否定一切之后,作者最后提出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太空中可能存在生命,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由“谜”导入,接着开始解谜,最后又由“谜”结束,文章浑然一体,既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让读者觉得余味无穷,增添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 三、“火星”是主体 当人们面对“谜”的时候,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解谜,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在解谜的时候,是有所侧重的。作者只用了三句话一个段落这样非常简省的笔墨,就排除了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六个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的,是作者用了四个段落大量的笔墨分析火星,从客观的条件分析到科学家的观测试验,详尽地分析了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作者最后的出的结论是火星上难以存在生命。那么,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部编人教版(五四学制)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句子中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在细雨迷朦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fǔ)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mú)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C·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yán)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豪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zhuō)了。 D·我在原野上摇拽,使原野风光更加旖(qǐ)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fù)郁。 2·下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我们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种蝴蝶和候鸟一样,冬天都飞往南方,夏天又飞向北方,每天平均飞行大约四十多公里。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的现象,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4·下面句子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的独眼向我凝视。 B·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