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资源整合的_省略__金三角_地区城市更新的系列实践_吕晓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Study on Urban Spati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in the Center of Metropolis: Urban Regeneration in ' Golden Triangle' Area, Shenzhen
吕晓蓓 朱荣远 张若冰 周素红
大都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资源整合的初步探索——深圳“金三角”地区城市更新的系列实践
前言
深圳是中国乃至全球快速城市化的典范,土地资源的紧约束条件迫使其先于全国其他地区面对城市更新的难题,而深圳城市更新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又在罗湖“金三角”地区得以集中体现。

“金三角”地区是深圳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区,这里积聚了深圳最成熟、完善和多样化的城市服务功能,珍贵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城市记忆①。

但“金三角”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繁荣,城市中心区衰败的现象也已初现端倪。

该地区目前新增建设用地资源已全部耗尽,旧城区的建筑和公共设施已出现老化趋势,并显现出楼宇闲置、租金下跌、交通拥堵和商业客源流失等问题。

如何唤醒和激活城市中心区的活力?如何维护复杂的城市功能和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如何弘扬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这些都曾是西方大城市中心区城市更新中的尖锐问题,如今也是“金三角”城市更新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深圳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金三角”地区城市空间资源整合的系列实践,试图在金三角这个“先锋城市”的先行地区,寻找适合中国体制、符合中国大都市发展特征的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路径。

1 空间资源整合的目标和意义
“金三角”地区不仅是深圳的中心城区,也是深圳现代城
摘要:通过反思国内近年来中心区大规模拆除重建的教训,借鉴西方大都市城市复兴的经验,深圳“金三角”地区探索采用“空间资源整合”的方式实践大都市中心区的城市更新。

城市空间资源整合的核心理念就是在分散的空间资源中植入和链接公共服务系统,将原本由市场主导和自发形成的分散资源予以整合,以支撑更高标准、高效率、多样化和高密度的城市空间活动。

公共开放空间、公共交通、步行交通、城市文化、地下空间和空中连廊等都是空间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作为的核心领域。

在空间资源整合工作中,政府需要在维护公共利益、搭建协调平台、树立建设标准和提供政策保障方面充当重要角色,方能有效推进城市更新目标的实现。

Abstract: Learning from the theory of Western Urban regeneration and criticizing the extensive bulldozer urban re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 in the regeneration of 'golden triangle' area in Shenzhen through the way of Spati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The core idea of Spati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is to integrate separated public space and public service system under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arket force, in order to support higher standards, more ef ficient, diverse and dense urban activities. Through improving the public space, public transportation, pedestrian routes, underground space, sky bridges and so on, the government encourages and guides the market force involving in urban regenera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afeguarding public interests, building mediation platform, and setting up standards and institutes at the same time.关键词:城市更新;空间资源;整合
Keywords: Urban Regeneration; Spati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作者:吕晓蓓,硕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注册规划师。

ww_ss@ 朱荣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szzry@
张若冰,硕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wxzrb606@
周素红,博士,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

eeszsh@
① 罗湖“金三角”地区不仅是深圳目前营业面积最大的商业区(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34亿元,占全市总额的21%),聚集了大量的商
业人流(日均人流量80~100万人次,节假日高峰150~160万人次/日),同时也是深圳重要的金融中心区(全市105家国内金融机构中,74%的银行机构,60%的保险机构,40%的证券机构和50%的其他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设在该地区),而且凭借全国出入境流量最大的陆路口岸,金三角也是深港两地居民交往最密切的地区。

市的发源地,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城市功能、城市服务、城市文化和城市记忆都在伴随着城市历史的进程不断累积和叠加,其中除了有短时期政府行政主导的因素,更多展现的是长期以来各类主体、各类市场因素和社会因素主动选择的结果。

城市历史的累积使“一无所有”的空间变为了“人类经历过”的空间,这为金三角的空间资源注入了最可贵的内涵——多元混合。

雅各布斯曾指出“为了城市活力,规划必须珍惜和呵护已经形成的基于功用多样性的城市区域,避免某种强势功能排斥其他有共生关系的弱势功能,导致其向功能的单一化趋势演化”[1]。

保持城市空间多元混合的特征,使城市生活能够在更高标准和更高效率的空间上保持多样化的活力,是城市空间资源整合的核心目标。

在这种价值观下,以“空间资源整合”为主的城市更新方式较之以往拆除重建的旧城改造模式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首先在衡量城市空间资源价值时有了新的尺度,以往所谓的“三教九流”和“犄角旮旯”可能会从被忽略甚至是简单消灭的对象转变为弥足珍贵的资源。

其次“空间资源整合”并不是一项以扩大空间范围、增加建设量为前提的工作,相反是以中心区空间资源“紧约束条件”和存量空间循环利用为基本前提。

这一城市更新方式承认并重视城市中心区的特殊条件:一方面在高密度开发的城市中心区,可拓展空间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在经济业态多样、空间权属复杂、社会机理繁芜混杂的旧城区中,城市更新将受到复杂社会利益关系的约束与牵制。

而这些都是大规模拆除重建所难以克服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特殊条件,空间资源整合强调采取谨慎的态度和持续的小规模整治手段,进行适应性、保护性的城市更新,重点工作在于提升空间运作的效率和丰富空间功能的内涵,而不是通过简单的新老更替来实现城市空间的增值。

2 空间资源整合的核心思路
城市中心区的各种场所因其区位或建设品质的差异而承载不同的城市功能,同样也会因其与公共交通、公共开放空间、休闲娱乐场所以及其他公共系统的组合方式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空间价值。

相较于一些短期内迅速崛起的新中心区,金三角这类老中心城区,有较小的街区尺度,较密集的路网,较高密度的开发,这为植入更具人性化的公共服务系统提供了条件。

金三角地区城市空间资源整合的核心理念就是,在那些原本由市场主导和自发形成的分散的空间场所和城市功能中植入和链接公共服务系统,以此赋予场所更多的人性化品质,提高空间利用和城市功能交换的整体效率,以支撑更高标准、更高效率、更高密度的城市空间活动。

在对公共系统建设的投入和组织中,政府能够更有效地掌控公共资产所创造的土地增值,更加有理有节有序地调控中心区城市更新的进程,更主动地树立新城市空间服务标准,而不是将建设新建筑、新景观作为城市更新追求的重要目标。

3 空间资源整合的主要策略
在中心城区的空间资源整合工作中,首先需要准确定位城市公共系统中的薄弱或关键环节,好似中医寻找“穴位”,继而才能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法激活这些关键环节,使其能发挥整合空间和链接城市功能的积极作用,然后才能沿着“整合空间资源—改善空间品质—提升服务标准—重塑投资环境—激发城市活力—升级城市功能”的路径,逐步实现城市更新的目标。

公共开放空间、公共交通、地下空间、城市文化特色等要素正是金三角城市公共系统中的关键或薄弱环节。

3.1 改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在城市公共系统中,公共开放空间直接承载了市民的公共生活,是市民最直接感知的公共服务之一。

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期,金三角地区一直是深圳城市公共生活的核心地区,甚至也是香港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深港两地公共交往的主要场所。

但近年来,随着深圳福田中心区和南山中心区的崛起,金三角地区的商业客源有所流失,加之交通日益拥堵,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呈现老旧趋势,以及一些治安案件的发生,都削减了市民对这一地区公共生活的信心。

如何重新让市民回归这里的公共生活,是激活这一地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课题。

反观世界大都市的城市更新历史,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对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关注成为激发大都市城市更新的重要因素。

西班牙巴塞罗那自1982年开始实施“城市针灸疗法”——以点式切入法,从改造城市小型公共开放空间入手推进城市更新。

“城市针灸疗法”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更有效地鼓励市民重新回归公共空间的人际交往,恢复了市民对城市的信心。

这种小规模的公共空间改造将复杂的城市中心区更新问题一一分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有效避免了大规模改造带来的盲目性和破坏性,特别是对城市空间脉络和社区邻里关系的破坏。

金三角空间资源整合策略借鉴了巴塞罗那的“针灸疗法”,在整理和完善现有的公共开放空间基础上,新增城市景观带、历史文化旅游点、社区公园、街头绿地等多种公共开放空间,特别是在公共活动集中地区挖掘或植入了多个小型开放空间。

这些公共开放空间或以城市历史建筑为核心,或围绕地铁站点,或结合特殊城市景观,或者仅仅只是为了保留某种特定的城市记忆。

希望借助这些广泛植入城市生活的小型“触角”的吸引力,吸引市民回归城市公共空间,进而触发更大范围内的城市公共交往。

在对公共开放空间的挖掘中,穿越金三角地区的布吉河和广深铁路是工作重点。

近年来布吉河水质恶化,堤岸的简单处理更使其失去了与城市公共空间肌理的关联,成为城市公共生活中的负面因素。

结合对布吉河水体的整治,金三角地区的城市更新规划建设布吉河亲水岸线,在沿线重要的节点建设亲水空间,一方面将“水”的要素重新归还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另一方面也鼓励市民重回水岸公共生活。

广深铁路在罗湖城市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火车乘客带来了对深圳都市气氛的第一感受。

传统上出于火车沿线地区城市治安的考虑,其沿线周边的绿地和开敞空间一直采用封闭、隔离等保守措施。

在金三角空间资源整合中提出要改变“堵”和“封”的思路,转而采取“疏”和“导”的策略,通过优化铁路沿线的景观环境,开放部分桥底绿化空间,引入适宜的公共活动,强化铁路的历史文化特征等方式,引导部分人流和适宜的公共活动进入铁路沿线地区。

以公共生活的“人气”来阻退罪案,通过注入市民的信心和关注,重新焕发铁路沿线地区的空间活力,使之成为城市公共生活中的又一重要主题。

3.2 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
近年来,随着深圳小汽车拥有量的不断攀升,金三角地区的交通拥堵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甚至成为导致该地区消费客源流失和地价水平同比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造城市道路系统,解决机动车的拥堵问题,是金三角地区城市更新的首要任务。

但正如仇保兴副部长曾经说过的,“市长不应只考虑去改善30%有车族的生活,而是要为占人口70%的无车市民做些什么”①。

随着城市轨道网的逐步建设成熟,金三角地区聚集的城市服务功能更适宜通过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获得支持,而并非一定要通过畅通的私人机动车交通获得支持。

回顾世界各地的都市更新计划,不乏以多样化交通形式来改造城市交通模式的成功案例,而步行系统或自行车系统往往成为整合交通方式的重要媒介。

哥伦比亚波哥大市(Bogotá)兴建了数百公里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将高峰交通量减少了40%。

巴西库里蒂巴市(Curitiba)建立了“双零换乘”、低成本、对乘客友好的巴士公交系统,将小汽车交通量降低了近30%。

金三角地区空间资源整合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改变以机动车为核心导向的交通模式,转而提供多样化的交通出行方式,并通过完善的步行系统整合和优化这些交通方式。

在金三角地区,通过对交通空间资源的重新分配,率先实践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模式。

在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罗湖口岸的改造中,为地铁和公交提供了充足的交通空间,而有意识地限制了私人机动车的道路和停车空间。

在口岸改造完成的初期,曾有人抱怨用私人机动车接送客不方便,但如今乘地铁或公交到口岸和火车站已经成为大部分市民自然的选择。

本次金三角地区的空间资源整合不仅延续了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同时还试图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公共交通选择,包括引入中运量的公交模式——轻轨电车②,增设来往于主要公共场所和商业地区的专线巴士等等。

另外慢行交通系统的重构也是金三角城市更新中所关注的重要因素。

规划整治和串联部分现状步行环境良好、受快速交通影响较小、或是联接了多个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步行道路,并整合地下通道和空中连廊,建设金三角“全天候步行系统”。

在条件允许的道路上,进一步拓展自行车道,结合街头绿地和公园布置自行车和步行补给站。

这一慢行交通网络不仅能够联系各类公共交通站点,使乘客方便舒适地换乘公交;同时还串联了金三角地区最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公共交通枢纽、商场、娱乐场所以及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从而鼓励社区生活、公共活动以及徒步旅行活动。

通过多样化交通方式与城市公共生活的有效整合,能够使市民在旅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进而逐步适应和支持以步行交通和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中心区交通模式。

3.3 探索多元化的空间资源拓展途径
在城市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匮乏的前提下,拓展立体化的空间资源是实现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

《深圳市地下空间管理试行办法》的出台,为金三角地区开发地下空间创造了重要机遇。

轨道的建设又为激发市场参与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了有力工具。

在建设密集的城市中心区,政府可掌控的地下空间资源更多地位于主要市政道路和主要公共开放空间地下,这些资源虽然有限,但却是激活和整合市场性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媒介。

政府在重点开发这些地下空间的同时,还需要主动建设轨道站点到主要公共活动场所的公共地下通道,并预留其与市场性地下空间的接口。

随着轨道交通的逐步延展,市场驱动的地下空间开发逐步链接,城市中心区也可能构筑功能多元丰富的地下空间网络。

建设空中连廊是金三角拓展空间资源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在香港、东京湾台场地区等都有成功实施的范例。

它一方面
①摘自仇保兴在2006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上的讲话。

②轻轨电车对路面的利用率远比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高,对城市的大气、噪音污染相对较低,而且高架轻轨对城市景观的负面影响要比高架道路
小,如果设计得当,能够有效地与现状建筑结合,避免大规模的拆建工程。

吕晓蓓朱荣远张若冰周素红
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达到比较好的人车分流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二层商业空间的价值,集聚分散的商业服务业空间。

空中连廊的建设可以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完成,但“通道权益”则应完全保留给公众,并应使之成为整合其他空中资源的“链条”。

建设地下空间和空中连廊不仅是空间资源的拓展,更是空间资源整合的“粘接剂”。

金三角规划建立起由地下通道、地面绿色漫步道、空中连廊共同构成的“全天候步行系统”。

这一系统将进一步整合公共开放空间、公共交通站点、商场、食肆、娱乐休闲地区,以及城市重要的居住和办公区等城市空间资源。

3.4 挖掘城市文化底蕴
当前,对城市文化的挖掘和展现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城市更新的重要趋势。

城市文化是城市资源的一种,而且往往借助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来表达,因而具有长远的代表意义和演示功能。

它不仅能够赋予城市空间以独特的魅力和灵魂,同时能够发挥凝聚空间资源的效能。

由于深圳的城市历史较为短暂,在30年不足的时间跨度中,城市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扩张的阶段,城市文化在城市空间中缺乏足够的表达和展现。

罗湖金三角作为深圳现代城市的发源地,其长期积淀的历史和记忆在城市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金三角的城市空间资源整合试图通过城市设计,引导和串联人们对城市文化的体验,强化城市记忆,重塑城市角色。

金三角传统的城市角色是通过“国贸大厦”、“地王大厦”等各历史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所体现的。

随着中心区的西移,以及更新潮的建筑的不断涌现,金三角的城市角色虽然有被取代或淡化的危险,但实际上,许多世界城市往往是因某些街道或公共场所被铭记,比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的第五大道、伦敦的诺丁山、东京的秋叶原等。

因为城市街道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集中地区,是人的日常行为和城市体验最丰富的空间。

因此金三角的城市更新试图集中打造具有丰富城市体验和空间特征的街道和公共空间来展现城市文化特色。

在金三角的空间资源整合中,以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为媒介,以深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线索,将具有较强城市活力和明显文化特征的街道串联整合为“深圳历史文化街“,其中不仅有怀月张公祠、思月书院等历史文化建筑,湖贝村、向西村等传统风貌地区;也有国贸大厦、地王大厦等城市地标和重要观景点;还有东门、万象城等具有全国品牌效应的著名消费中心和休闲娱乐地区。

规划利用具有统一特征元素的城市指示系统、宣传标识和地面铺装强化”金三角“的城市印象,同时着力优化沿线的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全天候步行系统,并通过必要的城市品牌策划活动等方法来宣传城市文化特色,希望在整合城市空间资源的同时,也将这条历史文化街连同金三角地区集中推出,作为体现深圳商业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城市品牌。

4 空间资源整合中的政府角色
在城市空间资源整合的实践中,政府角色的准确定位至关重要。

一方面,政府是撬动城市更新良性循环的重要杠杆,政府一倍有效的公共资源投入可能引发的是市场十倍的投资回馈;但另一方面,“政府武断轻率的城市更新行为,可能导致的是城市空间资源的流失甚至是‘不可再生’“[1]。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空间利益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政府既不能任由市场主导城市空间利益的去向或肆意改造城市空间,也不能无限地放大政府作为,而应将工作重心集中在维护公共利益、搭建协调平台、树立建设标准和提供政策保障等关键领域当中。

首先,政府应保证空间资源整合中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公平竞争。

金三角地区的城市活力离不开大量小型、低成本的商业服务支撑,也离不开大批中小企业乃至个体零售业的创业和就业,但它们同时是城市更新活动中最脆弱和最容易受冲击的群体。

因此在大都市区中心区的城市更新中,政府应尽可能地避免以单一功能置换混合功能,或是一味抬高地租置换低成本的空间;政府应力求保持稳定的居住功能密度和多样化的居住和商业空间选择,以此吸引各层次、各方面的人口和产业,实现社会构成的多元化和均衡发展。

其次,对于金三角这种空间关系复杂的老城区,政府不能强制按照政治意愿改造城区,更不能企图统管所有市场行为。

相反,需要倡导和鼓励自下而上的、自发的环境修缮和改造,以此鼓励市场、特别是小业主参与城市更新的信心,防止社会群体流失对社会生态的破坏。

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首要条件之一是要建立各方共同参与城市空间资源整合和更新的平台,使各种主体,包括政府、大型开发商、小业主、居民有条件进行对话、博弈和相互协调。

再则,政府应注重“空间”与“政策”的并施。

空间资源整合是城市管理的崭新课题,也是试验城市更新政策和制度的主战场。

先行先试需要突破更多的制度障碍。

金三角空间资源整合中提出的地下空间开发、空中连廊建设、公共开放空间置换与补偿等策略都必须依赖必要的制度创新。

最后,通过政府主导推动零星地块的改造,可以展现空间资源整合的效果和范式,树立新的城市空间建设标准和城市运营服务标准,从而达到激发市场参与改善城市整体环境品质的目标。

因此,政府有必要从持续发展的角度预先地、
大都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资源整合的初步探索——深圳“金三角”地区城市更新的系列实践
主动地控制一些价值较高的空间,诸如地铁站点周边地区,
再辅之以良好的政策支持,以此来调控城市更新品质和标准。

5 结语
深圳城市规划正处于由用地增量管理逐步过渡到存量管
理的特殊转折时期。

城市更新将逐步成为未来深圳城市建设
的主要命题。

“城市空间资源整合”是在反思前期中国旧城改
造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城市中心区更新方式的全新探索。

罗湖金三角地区因其率先进入转型时期,集中代表了中心区
城市更新的各类复杂问题,在这一地区通过城市空间资源整
合来带动城市更新,必然具有先行先试的实验意义,也更需
要大胆创新、小心实践,而又不断反思的勇气①。

参考文献
[1] 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译林出版社, 2005.
[2] 张汉. 英美城市更新之国内学者研究综述[J]. 城市问题, 2009(2).
[3] 方可. 复杂之道——探求一种新的旧城更新规划设计方法[J]. 城市规
划, 1999(7).
[4] 李翅. 巴塞罗那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初探[J]. 国外城市规
划, 2004(9).
[5] 程大林, 张京祥. 城市更新:超越物质规划的行动与思考[J]. 城市规划,
2004(2).
[6] 方可, 章岩. 简·雅各布斯关于城市多样性的思想及其对旧城更新的
启示[J]. 华中建筑, 1998(4).
①目前,深圳罗湖“金三角”地区的城市更新工作得到深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罗湖金三角地区空间资源整合工作领
导小组”。

罗湖区政府和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已依据空间资源整合策略中提出的近期实施建议,启动了一系列针对该地区城市更新的专项规划工作,包括金三角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全天候步行系统规划》、《综合交通改善规划》、《城市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地区品牌营销策划》,以及三个节点地区的旧城改造专项规划和重点地区的环境整治专项规划。

预计上述各项专项规划将于近期陆续编制完成,其中将推出一揽子建设实施项目,随后还将逐步开展近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和建设施工等一系列工作。

我们期待金三角空间资源整合的蓝图在不久的未来变为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