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及分类

合集下载

胶体

胶体

(溶液) 溶液)
(3)电泳现象: 电学特性) (3)电泳现象: (电学特性) 电泳现象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 阴极或阳极) 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叫做电泳。 极 (阴极或阳极) 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叫做电泳。
胶粒带电的原因: 胶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 带电的原因: 胶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 重要胶粒带电的一般规律: 重要胶粒带电的一般规律: 带正电荷胶体粒子
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相互间产生排斥作用, ★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相互间产生排斥作用,不 易结合成更大的沉淀微粒, 易结合成更大的沉淀微粒,这是胶体具有稳定性的 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 电泳应用: ★电泳应用: 静电除尘; ①静电除尘; 电泳电镀,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 ②电泳电镀,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 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练习4 自来水厂用绿矾和氯水一起净水, 练习4:自来水厂用绿矾和氯水一起净水,用离子
方程式和简要文字叙述原理. 方程式和简要文字叙述原理.
练习5: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练习5: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5: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1)除去水中少量溴。 (1)除去水中少量溴。 除去水中少量溴 ( 萃取 )
2.分类: 本质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2.分类: 本质依据 分类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 直径 溶液 < 1nm 胶体 1 ~100 nm 浊液 >100 nm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 1.定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 ~100nm 定义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10-9m~10-7m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墨汁、淀粉溶液、蛋白溶液、豆浆、牛奶、血液、 墨汁、淀粉溶液、蛋白溶液、豆浆、牛奶、血液、空 溶液 溶液 有色玻璃、合金、肥皂水、 气、烟、云、雾、有色玻璃、合金、肥皂水、江河之 自然水中除海水、地下水) 烟水晶、土壤、 水(自然水中除海水、地下水)、烟水晶、土壤、硅胶

五种胶体系统的分类

五种胶体系统的分类

五种胶体系统的分类胶体是指一种由较小的颗粒或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其中颗粒或分子的直径在1至100纳米之间。

这些颗粒或分子在其中的稀释剂中分散并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

胶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发现的一种材料,它们包括许多物质,例如纸浆、泡沫、沥青、石墨、淀粉、粘土、染料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根据它们的特点和不同的形成机制来分类胶体系统。

一、溶胶体系溶胶体系是指颗粒或分子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稳定体系。

其中,颗粒或分子的大小小于10纳米。

溶胶体系的散射作用很弱,光通过溶胶体系时,不会使光的方向发生改变。

相反,它会通过溶液中的微小波纹和局部密度变化而发生散射。

这种胶体体系比其他胶体体系稳定性更高,并且在光学和化学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凝胶体系凝胶体系是指颗粒或分子在其溶剂中凝聚形成的硬固体。

在凝胶体系中,颗粒或分子虽然没有明显的形状,但是它们却始终保持在一起形成固体结构。

凝胶体系具有较高的粘度和流变性,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材料特性。

例如,玻璃、纸张和护肤品等都是由凝胶体系组成的。

三、泡沫体系泡沫体系是指由气泡和液体两种相组成的复合材料。

在泡沫体系中,气泡和液体之间的界面可以有效地防止液体分散,确保泡沫保持稳定。

泡沫是一种轻质、低密度和多孔的材料,广泛用于医疗、建筑、农业和其他工业领域。

四、溶胀胶体溶胀胶体是指由高分子链形成的体系,其中高分子链相互交缠并在溶剂中呈现出弹性固体的特性。

高分子的交联结构使液体无法渗透到体系内部,并且无法使高分子链之间的结构发生更改。

溶胀胶体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在制药、医疗、化妆品、食品等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

五、乳液体系乳液体系是指由两种互不溶的液体混合而成的体系。

在乳液中,液滴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保持稳定。

这些液滴的直径通常在1至100纳米之间,由于它们的大小和表面阻力的作用,液滴会漂浮在体系中而不容易沉淀。

乳液在制药、化妆品、食品和农业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胶体体系包括溶胶体系、凝胶体系、泡沫体系、溶胀胶体和乳液体系。

胶体的分类

胶体的分类

胶体的分类
按照分散剂状态不同分为:
气溶胶——以气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可以是液态或固态。

:如烟扩散在空气中
液溶胶——以液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如Fe(OH)3胶体
固溶胶——以固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如有色玻璃、烟水晶
按分散质的不同可分为: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如:烟,云,雾是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水晶是固溶胶,蛋白溶液,淀粉溶液是液溶胶;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是分子胶体,土壤是粒子胶体。

注:20世纪初,明胶、蛋白质等容易与水形成胶体的溶液叫做亲液胶体。

现通常把亲液胶体称为大分子或(高分子)溶液,把憎液胶体称为胶体分散体系(常简称为胶体)或溶胶。

据此,中学常简单认为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虽不能说错误(性质接近),但是也属于过时的说法。

胶体的分类依据

胶体的分类依据

胶体的分类依据
胶体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胶体可以分为溶胶和凝胶。

溶胶是指溶剂中的胶体颗粒均匀分散而形成的胶体溶液,其中溶质以分子形式存在。

凝胶是指胶体颗粒形成的一种凝胶状的固体体系,其中溶质以胶粒状存在。

2. 根据胶体颗粒的大小:胶体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胶体溶液。

溶液胶体是指胶体颗粒的大小一般小于1纳米,不能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只能通过电镜等高分辨率显微镜观察到。

胶体溶液是指胶体颗粒的大小一般在1纳米至1微米之间,可以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3. 根据胶体颗粒的性质:胶体可以分为晶体胶体、粗胶体和多相胶体。

晶体胶体是指胶体颗粒具有一定的结晶性质。

粗胶体是指胶体颗粒的大小一般在0.1微米至10微米之间。

多相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组成的胶体,例如油水乳液、气溶胶等。

4. 根据胶体颗粒的形状:胶体可以分为球形胶体、棒状胶体、片状胶体等,根据颗粒形状的不同,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也会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胶体的分类并不是非常严格和独立的,不同的
分类依据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重叠和相互影响。

同时,同一个胶体物质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

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

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它通常由一个连续相和一个间隔相组成。

在化学中,胶体的研究属于胶体化学领域。

了解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对于理解胶体的本质和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一种由微粒子组成的混合物,微粒子尺寸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

在胶体中,微粒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胶体中微粒子的大小通常在1到1000纳米之间。

二、胶体的分类根据连续相和间隔相的性质,胶体可以分为凝胶、溶胶和乳胶三种类型。

1. 凝胶:凝胶是一种胶体,连续相为液体,间隔相为固体。

凝胶中的微粒子形成网络结构,固体微粒子之间存在着强大的吸附力。

凝胶在外力作用下会形成固体。

2. 溶胶:溶胶是一种胶体,连续相和间隔相均为液体。

溶胶中的微粒子大小非常小,无法通过过滤来分离。

溶胶可以通过稀释或加热来改变其浓度。

3. 乳胶:乳胶是一种胶体,连续相为液体,间隔相为液体或固体。

乳胶是由胶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

乳胶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乳制品、涂料等。

三、胶体的性质1. 分散性:胶体中的微粒子能够保持均匀分散状态而不沉淀。

2. 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保持均匀分散状态的能力。

稳定的胶体会抵抗微粒子聚集并保持分散状态。

3. 光学性质:胶体可以表现出光学性质,如散射和波长依赖的吸收。

4. 电性质:胶体中的微粒子带电,可以表现出电性质,如静电吸附、电泳等。

5. 流变性质:胶体可以表现出特殊的流动性质,如膨胀、粘性和变形。

四、胶体的应用胶体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医药、食品、化妆品、涂料等。

1. 医药:胶体可用于制备药物载体、药物缓释系统和生物传感器等。

2. 食品:胶体可用于制备食品乳化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等。

3. 化妆品:胶体可用于制备化妆品的乳化剂、基础霜和稳定剂等。

4. 涂料:胶体可用于制备涂料的乳化剂、稳定剂和着色剂等。

总结:通过本文对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胶体高考化学知识点

胶体高考化学知识点

胶体高考化学知识点胶体是高考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高考化学中,胶体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从胶体的定义、性质、分类和应用等方面,全面介绍高考化学中与胶体相关的知识点。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系统,其中一种物质呈胶态,即粒径在1纳米(nm)到1000纳米之间,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胶体由胶体溶质和分散介质组成,其中溶质是胶粒,分散介质是胶体液体或固体。

二、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主要包括稳定性、散射性、过滤性、浑浊性和凝胶性。

1. 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系统中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胶粒和分散介质保持分散状态的能力。

胶体的稳定性分为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物理稳定性是指胶体中胶粒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凡德华力以及吸附层等相互作用力所保持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是指胶体中存在表面活性物质或化学稳定剂等,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保持稳定性。

2. 散射性:胶体溶液对光的散射现象称为散射性。

由于胶粒的尺寸与光的波长接近,所以会导致光的散射现象。

胶体溶液的散射性可以用来研究胶粒的尺寸和浓度等信息。

3. 过滤性:胶体溶液可以使用过滤纸、滤膜等进行过滤分离。

胶体溶液中的胶粒尺寸较小,可以通过过滤纸或滤膜的微孔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对胶粒的分离。

4. 浑浊性:胶体溶液在光的照射下,会导致光的透明度降低,呈现出一种浑浊的样子。

浑浊性是胶体中胶粒悬浮在分散介质中的体现。

5. 凝胶性:一些胶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凝胶,凝胶是一种类似固体但又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物质。

凝胶形成是由于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整个系统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

三、胶体的分类胶体可以根据胶粒的性质和分散介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胶粒的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

溶胶是指胶粒尺寸较小,无明显的流变性质;凝胶是指由胶粒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可以保持一定形状;胶体溶液是指胶粒悬浮在液体中,没有形成明显的凝胶结构。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40胶体的概念及性质、应用一、分散系概念与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被分散的微粒称为分散质;微粒分散于其中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2、分类与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1nm 1nm~100nm >100nm分散质微粒分子、离子分子或者离子的集合体、大分子大数量分子或者离子的集合体外部主要特征透明、均一、稳定较透明、较均一、较稳定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丁达尔现象无有无能否通过滤纸能能否能否通过半透膜能否否实例蔗糖溶液、食盐水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石灰乳、泥水、植物油乳液3、溶液①溶液: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微粒高度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小于1nm,称为溶质;分散剂称为溶剂。

②溶解:任何溶解过程同时发生水合、扩散过程。

扩散过程(吸热)----物理过程水合过程(放热)----化学过程③相似相溶原理(经验规律)④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溶解时存在着溶解和结晶两个相反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时的状态叫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它的浓度一定。

⑤根据溶液是否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可将溶液分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也可以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在溶解度曲线上的是饱和溶液,在曲线下方是不饱和溶液,在曲线上方的是过饱和溶液);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又可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

⑥溶解度(见《创新设计P58》)二、胶体1、胶体的分类①、按分散剂状态分类:Ⅰ、气溶胶(云、烟、雾)Ⅱ、液溶胶(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Ⅲ、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②、按分散质分类:Ⅰ、粒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很多分子或离子集合体(Fe(OH)3胶体)、分子胶体Ⅱ、分散质微粒是大分子(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2、重要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胶体粒子表面积大,可以通 过吸附而带电荷。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 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 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容易聚集。 胶体粒子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得它们不容 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
3、胶体的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 粒定向地向阴极或阳极运动。 原因:胶粒吸附离子而带同种电荷。 带正电: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胶体 如Fe2O3 、 Al(OH)3胶体等 带负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胶体 如H2SiO3(SiO2) 、 Sb2S3胶体等 应用:⑴ 静电除尘 ⑵ 精制粘土 ⑶ 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病
3、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里施用含 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 C ) A.(NH4)2SO4 B.NH4HCO3 C.NH4NO3 D.NH4Cl 4、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D) ①用卤水点豆腐 ②工厂烟窗用电极除尘 ③河 海交接处易沉积形成沙洲 ④向25ml沸腾的蒸馏 水中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所得液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都是
凝胶的形成: 胶体在聚沉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分散 剂一起聚沉成的一种不流动的胶冻状物质。 如:豆腐脑、果冻等
三、胶体的制备方法 1、分散法:大→小 ⑴ 、研磨法:把固体磨成直径大小为1nm~ 100nm之间的微粒,再分散到适当 的分散剂中, 并加入稳定剂。
如:工业制石墨胶体、有色玻璃、碳素墨水、 涂料、颜料、炸药、塑料、橡胶等。 ⑵ 、胶溶法 2 、凝聚法:小→大 AgNO3 + KI = AgI(胶体) + KNO3 注意:⑴溶液浓度足够稀(0.001mol/L)。 ⑵有一种反应物必须过量。 四、胶体的精制—渗析

胶体相关的知识

胶体相关的知识

胶体相关的知识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其有着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胶体的定义、分类、特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体系,其中一种物质以微细颗粒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胶体中的颗粒大小通常在1纳米(nm)到1微米(μm)之间。

胶体的颗粒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二、胶体的分类根据胶体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胶体分为溶胶、凝胶和乳胶三种类型。

1. 溶胶:溶胶是由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胶体。

在溶胶中,固体颗粒的大小小于1μm,并且不会沉淀或沉降。

2. 凝胶:凝胶是由三维网络结构组成的胶体。

凝胶的固体颗粒大小通常大于1μm,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逆性,可以保持形状。

3. 乳胶:乳胶是由液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胶体。

乳胶中的液体颗粒大小通常在0.1μm到1μm之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三、胶体的特性1. 分散性:胶体的颗粒可以均匀地分散在分散相中,不会沉降或沉淀。

2. 稳定性: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使在外界作用下也不易发生相互聚集或分离。

3. 光学性质:胶体颗粒的大小与光的波长相近,因此胶体对光的散射作用较强,呈现出乳白色或半透明的特点。

4. 流变性:由于胶体中颗粒的作用力,胶体表现出一定的流变性,即具有液体和固体的特性。

5. 电性:胶体中的颗粒带有电荷,因此胶体可以受到电场的影响,呈现出电泳和电沉降的现象。

四、胶体的应用胶体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 日常护肤品:乳液、面霜等护肤品中的乳胶能够使得产品更易于涂抹,更好地吸收,从而起到保湿和滋润的作用。

2. 医药领域:通过调控胶体的性质,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药物载体,用于靶向治疗、缓释药物等。

3. 食品工业:胶体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广泛,如乳酸菌饮料中的乳胶、酸奶中的凝胶等。

4. 环境保护:利用胶体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可以制备出高效的吸附材料,用于处理废水、废气等环境污染物。

5. 新能源材料:胶体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材料中的应用,能够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储存性能。

物质分类胶体

物质分类胶体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D)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 看到光亮的通路 D.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4.能将胶体与溶液相区别开来的是__A__
A、丁达尔效应
B、是否能透过滤纸
C、电泳
D、布朗运动
实例
溶液
<1nm 均一 稳定 无
通过
通过
胶体
浊液
1nm
>100nm
~100nm 介稳性、均一
不均一
不稳定


通过
不能
不通过 Fe(OH)3胶体 淀粉胶体
不通过
(5)胶体的聚沉 ①加入电解质 (如卤水点豆腐)
例:把稀H2SO4溶液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铁胶体中的现 象是__先___产__生__红__褐___色__沉__淀__,___后__沉__淀__溶___解__。
气溶胶:烟、云、雾 分散剂状态分 液溶胶:淀粉溶液
固溶胶:有色玻璃
气溶胶



液溶胶
固溶胶
墨水、胶水、血液、 鸡蛋清的水溶液、 肥皂水、淀粉溶液 都属于胶体。
2、胶体的性质
(1)介稳性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稳定性 最稳定 介稳性 很不稳定
主要原因: 胶体粒子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
次要原因: 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
(2)丁达尔效应
Fe(OH)3胶体的制备:
书26页: 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FeCl3+3H2O(沸)== Fe(OH)3(胶体)+3HCl
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 一条光亮的通路。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认识生活中的液体:1、水2、纯酒精3、稀硫酸4、海水5、氯水6、食盐水7、泥水8、油水1、2是纯净物;3—8是混合物。

3—6是溶液,7 是悬浊液,8 是乳浊液。

一、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物2、组成: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能分散分散质的物质3、分散系的分类本质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00nm1nm二.胶体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是混合物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液溶胶:AgI 胶体、Fe(OH)3胶体气溶胶:烟、云、雾2、胶体的分类:淀粉溶液、鸡蛋清、血液、豆浆、墨水、涂料、有色玻璃等。

生活中常见的胶体丁达尔现象(光学性质)定义: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能在胶体中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CuSO4溶液Fe(OH)3胶体原因:胶粒直径大小与光的波长相近,胶粒对光有散射作用;而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太小,不发生散射。

应用:鉴别胶体和溶液。

定义: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阴极或阳极) 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叫做电泳应用:①静电除尘;②电泳电镀,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交流与思考Q1:胶体为什么能够稳定存在?胶粒带电、布朗运动Q2:如何破坏胶体的稳定状态?要使胶体凝聚成沉淀,就要减少或消除胶体微粒表面吸附的电荷,使之减弱或失去电性排斥力作用,从而使胶粒在运动中碰撞结合成更大的颗粒。

胶体的聚沉定义:使胶体微粒凝聚成更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胶体的聚沉。

方法:(1)加入可溶性盐等(2)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3)加热或搅拌实例:①医学上,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②豆浆里加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③水泥里加石膏能调节水泥浆的硬化速率;④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

胶体定义

胶体定义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编辑本段分类1、按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气溶胶,固溶胶,液溶胶;2、按分散质的不同可分为粒子胶体、分子胶体;编辑本段实例1、烟,云,雾是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是固溶胶,蛋白溶液,淀粉溶液是液溶胶;2、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是分子胶体,土壤是粒子胶体;四、胶体的性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聚沉,产生电泳,可以渗析,等性质五、胶体的应用:1、农业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里许多物质如粘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2、医疗卫生: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利用电泳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133、日常生活:制豆腐原理(胶体的聚沉)和豆浆牛奶,粥,明矾净水.4、自然地理:江河人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成胶体发生聚沉.5、工业生产:制有色玻璃(固溶胶),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原油脱水等.编辑本段胶体的应用胶体在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普遍存在,应用也很广泛。

在金属、陶瓷、聚合物等材料中加入固态胶体粒子,不仅可以改进材料的耐冲击强度、耐断裂强度、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能,还可以改进材料的光学性质。

有色玻璃就是由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中制成的。

医学上越来越多地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如胶态磁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在磁场作用下将药物送到病灶,从而提高疗效。

国防工业中有些火药、炸药须制成胶体。

一些纳米材料的制备,冶金工业中的选矿,是有原油的脱水,塑料、橡胶及合成纤维等的制造过程都会用到胶体。

编辑本段具体介绍为了回答什么是胶体这一问题,我们做如下实验:将一把泥土放到水中,大粒的泥沙很快下沉,浑浊的细小土粒因受重力的影响最后也沉降于容器底部,而土中的盐类则溶解成真溶液.但是,混杂在真溶液中还有一些极为微小的土壤粒子,它们既不下沉,也不溶解,人们把这些即使在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的微小颗粒称为胶体颗粒,含有胶体颗粒的体系称为胶体体系.胶体化学,狭义的说,就是研究这些微小颗粒分散体系的科学.通常规定胶体颗粒的大小为1~100nm(按胶体颗粒的直径计).小于1nm的几颗粒为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大于100nm的为粗分散体系.既然胶体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以分散相粒子的大小为依据的,显然,只要不同聚集态分散相的颗粒大小在1~100nm之间,则在不同状态的分散介质中均可形成胶体体系.例如,除了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都是气体而不能形成胶体体系外,其余的8种分散体系均可形成胶体体系.习惯上,把分散介质为液体的胶体体系称为液溶胶,如介质为水的称为水溶胶;介质为固态时,称为固溶胶.由此可见,胶体体系是多种多样的.溶胶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不是一种特殊物质,不是物质的本性.任何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晶体的形态存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可以胶体的形态存在.例如,氯化钠是典型的晶体,它在水中溶解成为真溶液,若用适当的方法使其分散于苯或醚中,则形成胶体溶液.同样,硫磺分散在乙醇中为真溶液,若分散在水中则为硫磺水溶胶.由于胶体体系首先是以分散相颗粒有一定的大小为其特征的,故胶粒本身与分散介质之间必有一明显的物理分界面.这意味着胶体体系必然是两相或多相的不均匀分散体系.另外,有一大类物质(纤维素、蛋白质、橡胶以及许多合成高聚物)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虽可形成真溶液,但它们的分子量很大(常在1万或几十万以上,故称为高分子物质),因此表现出的许多性质(如溶液的依数性、黏度、电导等)与低分子真溶液有所不同,而在某些方面(如分子大小)却有类似于溶胶的性质,所以在历史上高分子溶液一直被纳入胶体化学进行讨论。

分类方法及胶体

分类方法及胶体

分类方法及胶体一、基本概念辨析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为单质。

()2、单质只含一种元素。

()3、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

()4、酸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

()5、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6、氧化物含有氧元素。

()二、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的大小划分1、溶液:小于1 nm 胶体:1—100 nm 之间浊液:大于100 nm2、常见胶体:(根据分散剂的状态)气溶胶:云、烟、雾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液溶胶:Fe(OH)3胶体、Al(OH)3胶体、H2SiO3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肥皂水、泥水、牛奶、豆浆等三、胶体的制备1、物理方法:淀粉、蛋白质溶于水,研墨2、化学方法:Fe(OH)3胶体的制备(1)操作: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2)相关离子方程式:Fe3++ 3H2O == Fe(OH)3(胶体)+ 3 H+(FeCl3溶液能与水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程度不同。

当为稀溶液不加热时,生成的Fe(OH)3少,聚集程度小,属于溶液的范畴;用浓溶液加热时生成的Fe(OH)3多,聚集程度增大,属于胶体的范畴;若继续加热,或用玻璃棒搅拌,聚集程度继续增大,就到浊液沉淀的范畴。

NaOH或氨水提供的OH—太多,直接生成沉淀。

)四、胶体的鉴别:丁达尔效应五、胶体的净化提纯:渗析(半透膜)能通过滤纸:溶液和胶体能通过半透膜:溶液分离溶液和浊液:过滤(滤纸)分离溶液和胶体:渗析(半透膜)六、胶体的电泳(胶体粒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1、胶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带电。

胶体粒子带正电: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胶体粒子带负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胶体粒子带正电→移向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胶体粒子带负电→移向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氢氧化铁胶体电泳:阴极区颜色加深,阳极区颜色变浅七、胶体的聚沉1、胶体属于介稳性: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胶体化学教案中的胶体的定义与分类

胶体化学教案中的胶体的定义与分类

胶体化学教案中的胶体的定义与分类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浊液之间的物质状态,其特点是细小的颗粒悬浮于连续相中。

在胶体化学中,胶体的定义与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胶体的定义以及常见的胶体分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胶体的本质和不同种类。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的定义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微观角度来看,胶体由一种或多种微粒组成,这些微粒的直径通常在1纳米到1微米之间。

这些微粒在连续相中保持着悬浮状态,不沉降、不析出和不沉淀,形成一个均匀的、稳定的体系。

从宏观角度来看,胶体呈现出浑浊、半透明的性质,具有独特的光学和流变学特性。

二、胶体的分类胶体可以根据其组成、性质和来源等方面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胶体分类。

1. 溶胶溶胶是由固体微粒(溶质)悬浮在液体(溶剂)中所形成的胶体体系。

在溶胶中,固体微粒的尺寸较小,且呈现出分散均匀的状态。

常见的溶胶包括金溶胶、银溶胶和硅溶胶等。

2. 凝胶凝胶是由连续相(溶剂)中的大量溶质形成的胶体体系。

溶质能够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使得连续相变得不流动,呈现出凝固状态。

常见的凝胶包括凝胶体和凝胶体系。

3. 乳胶乳胶是由液体微粒(分散相)悬浮在液体介质(连续相)中所形成的胶体体系。

乳胶通常呈现出白色、乳白色或淡黄色的外观,常见的乳胶有牛奶、乳胶漆等。

4. 气溶胶气溶胶是由固体或液体微粒(溶质)悬浮在气体介质(溶剂)中所形成的胶体体系。

气溶胶可分为烟雾、霾和雾等。

其中,烟雾由细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霾由大气中微粒、颗粒物质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组成,雾由水蒸气凝结为微小的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

5. 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由胶体颗粒悬浮在液体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体系。

它不具备自己的形状和表面,可以用胶体颗粒的分散性质来描述,例如胶体溶液的浑浊度、粒径分布等。

在实际应用中,胶体的分类还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电荷性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与否以及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来细分。

物质的分类及胶体

物质的分类及胶体

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 2SO4硫酸盐K 2CO3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1、分散系(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类: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常见的分散系及其特征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固液糖水、油漆气固泡沫塑料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固固有色玻璃、合金分散系溶液胶体粗分散系粒子大小<1 nm 1-100nm >100nm例子盐水硫酸铜溶液淀粉溶胶氢氧化铁胶体泥水油水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丁达尔效应没有没有有三、胶体( colloid )1、胶体的分类2、胶体的制备: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四、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5、胶体的应用(1)工业除杂、除尘(2).土壤的保肥作用(5)豆腐的制作原理(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3)明矾的净水作用一、胶体的分类(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如:F e(O 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 e(O 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一、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 胶体的定义胶体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胶体颗粒。

这些颗粒的直径范围在1~1000纳米之间,与溶液中的溶质颗粒直径相当。

2. 胶体的性质(1)悬浮性:胶体颗粒在溶剂中形成悬浮系统,不会很快沉淀下来。

(2)分散性:胶体颗粒的分散程度较高,不容易团聚。

(3)不可过滤性:胶体颗粒的大小与溶质颗粒相近,不容易通过过滤器。

(4)光学性质:胶体颗粒对光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显示出乳白或彩色。

(5)电性质:胶体颗粒可以带电,形成电性胶体。

(6)表面效应:胶体颗粒的表面活性较高,与外界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二、胶体的形成和稳定1. 胶体的形成胶体的形成是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常见的胶体形成方式包括:(1)机械法:通过机械方式混合两种或多种物质而形成的胶体。

(2)凝聚法:由于凝聚或凝聚抑制作用导致的胶体形成。

(3)化学法:由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胶体,如溶胶凝胶法。

2. 胶体的稳定胶体颗粒在溶液中往往会因为分散力和聚合力的作用而发生团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为了稳定胶体颗粒,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增加分散剂:通过增加分散剂的使用量来提高胶体颗粒的分散性。

(2)控制电荷:通过改变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来调控其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稳定性。

(3)控制溶液条件: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等条件来影响胶体颗粒的稳定性。

三、胶体的分类1. 根据分散介质的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

溶胶是指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凝胶是指固体中形成的胶体,胶体溶液是指固体和液体相混合形成的胶体。

2. 根据胶体颗粒的大小,胶体可分为溶胶胶体(颗粒直径小于1纳米)、胶体(颗粒直径1~1000纳米)和胶束(颗粒直径大于1000纳米)。

3. 根据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互作用,胶体可分为溶胶性胶体和胶凝性胶体。

溶胶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弱,易于分散;胶凝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强,不容易分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散剂: 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以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为分类标准,
分散系分类
共分为__9__种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1.空气
2.云、雾
3.烟、灰尘 4.泡沫


5.牛奶、酒精
6.氢氧化铁胶体
7.泡沫塑料

8.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9.有色玻璃、合金
分散系(分散剂是液体)
分散质粒子 大小为标准
达尔效应及其应用。 ➢了解胶体的特殊性质及其用途。
初中时所学“溶液”的概念:
•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注意:分散系为混合物。 分散质: 被分散的物质
1.
—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
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光亮的通路 的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原因: 可见光
照射 胶体
胶粒
使可见光 散射
形成光亮的“通路”
想一想: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丁达尔效应在吗? 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树林中的丁达尔效应
电影放映时的丁达 尔效应
晚会中的 丁达尔效应
胶体的性质之二:介稳性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 ➢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阳光照进树林,为什么会进树林,为什么会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2.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 3.为什么在长江的入海口会形成沙洲? 4.明矾为什么能净水?
学习目标
➢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⑥
小结
化学 纯净物 物质
混合物
(分散系)
分散剂是水或液体
胶 过滤纸不过半透膜 体 丁达尔效应 的 性 布朗运动 质 电泳现象
溶液 胶体
浊液
<1nm 1~100nm >100nm
直径范围 少量电荷
加热

体 聚
加入电解质

中的( D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2.区A.别布胶朗体运和动其他分B.散能系透的过特滤征纸性质是C(.电D泳)。 D.丁达尔效应 3.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C )。
A.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光线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在海水与河水的交界处,易形成沙洲
稳定,均一 NaCl溶液
胶体 1~100nm 介稳定,均本一质特肥征皂水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 分散系。
胶体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可以通过滤纸, 不能通过半透膜。
(半透膜:只能容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的薄膜)
Fe(OH)3胶体和泥水
一定时间后,烧杯中能够检测出的 是:氯化钠。检测不出的是:淀粉
胶体的性质之四:聚沉
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 剂里析出的过程叫胶体的聚沉。
想一想:消除胶粒所带电荷,并使其聚沉的方法:
1.
⑴浑浊的井水中加入少量石灰能使水变澄清; ⑵豆浆里加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 腐; ⑶水泥里加石膏能调节水泥浆的硬化速率;
(3)实验中必须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 水中含有杂质离子,易使制备的胶体沉淀。 (4)向沸水中逐步滴入饱和FeCl3溶液后,可稍微加热 煮沸,若长时间加热,又会导致胶体聚沉。
(5)书写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时,一定 要注明“胶体”,不能用“↓”、“↑”符号。
活动探究二 胶体的性质(P28科学视野)
带相反电荷胶体
实验结果 –阴极附近颜色加深, –阳极附近颜色变浅
–在F电e(流OH作)3用胶下体,粒向子阴带极有移正动电荷,
注意:胶体本身是不带电的,带电的是胶粒! 阳

*胶粒带电情况: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极

和AgI的胶粒一般带正电荷,而金属硫化物和
硅酸的胶粒一般带负电荷,有些胶粒不带电。
应用:工业除尘
Fe(OH)3胶体
溶液
胶体
溶液(<
胶体(介于1~
1nm)
100nm)
浊液 浊液(> 100nm)
1nm 100nm
①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 ②胶体:分散质粒子介于1nm ~100nm之间。 ③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浊液
>100nm
不稳定, 不均一
举例
泥浆水
溶液
<1nm
1.最稳定的分散系是:
2.很不稳定是:
浊液。
3.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
溶液。
①胶体粒子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相互排 斥。
普遍存在的现象,
②胶体粒子做不停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
胶体的性质之三:电泳现象
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会在分散剂里做定 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
活动探究一 Fe(OH)3胶体的制备(P26科学探究)
将烧杯中的 蒸__馏__水__ 加热至 沸__腾__ ,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 _F_e_C_l_3饱__和__溶__液__ ,继续煮至溶液呈 _红_褐__色__ ,停止加热,即制得红褐色的
Fe(OH)3胶体。
FeCl3+3H2O
4.已知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荷,又有很大的表面积,因而具有选择吸 附能力.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 C )
A. (NH4)2SO4 B. NH4HCO3 C. NaNO3 D. NH4Cl
5.“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
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B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⑷2.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
⑴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
⑵不同种类的墨水混合使用时有沉淀产生,使墨水失效。
3.
胶体的应用
土壤的保肥; 工业除尘; 明矾净水; 制豆腐; 不同品种的墨水不能混用; 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课堂练习
1.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 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

=
Fe(OH)3(胶体)+3HCl
透明、澄清、介稳定
注意: ( 1 )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氯化铁溶液(饱
和)而不能用氯化铁稀溶液。原因是若氯化铁浓度过低, 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
( 2)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而不是直接加热 FeCl3饱和溶液,否则会因溶液浓度过大直接生成 Fe(OH)3沉淀而无法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