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

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但科学素养的形成不仅是通过教师的知识讲解或学生机械的记忆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依赖于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或者验证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才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慢慢地形成。

而很多探究活动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的,因此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对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现状与当前的课改先进理念的要求,与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有比较大的差距,学校科学教育尚未提到应有的高度。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科学》还是“副课”。

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地开展了近十年,但一些领导和教师依然教学观念落后,始终认为科学是“副课”。

尽管有些地方把《科学》作为学生毕业质量检测的必考科目,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按照应试教育的老办法去上课,把课标抛于脑后。

科学老师一般是语、数教师兼任的,工作量比较大,哪有时间与精力好好地教科学,他们整天就是围着所谓的“主课”转,鲜有每周三节科学课全上足的。

因此,老师们忽视科学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更谈不上进行实验教学了,顶多为应付考试集中时间找一些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

2、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员。

小学科学课是从原来的自然课过渡来的,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这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根本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更无专业的了,教师师资力量非常薄弱、良莠不齐。

所以,在小学上科学课的教师基本上是语、数教师兼任。

即使有所谓的专任教师,那也是半路出家的“半罐水”,或者是胜任不了语、数教学的老师分流下来教科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地几点建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地几点建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几点建议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问题之一、科学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是教学的权威者。

正如韩愈老夫子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课堂教学中,老师将知识像流水一样传递给学生,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

教师是教学流程的控制者、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制定者,学生的主体性不复存在,灌输、接受式学习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成为一潭死水,而教师却成为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

课改以后,新的教学理念深深影响着我们的老师,课堂教学的学习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学生才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仿佛一夜春风来,于是,课堂教学又是另一番景象。

为了突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把“自主”性还给学生。

在科学课上,有的老师甚至害怕讲解,怕老师的话多了就是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好像讲解就是违背了新的课程理念。

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时,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实验材料之后,老师不加引导,不予以启发,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

导致探究目标不明确,合作意识不强,最后科学的课堂上乱糟糟一片,实验以失败而告终,更别谈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了。

这些做法,其实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片面的理解,表面上是让学生获得了一种自主的权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自主。

如在教授小学科学课《土壤》一课,课前老师为学生学生准备了大量的材料,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观察土壤的特点。

可是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把材料分给小组之后,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前的讨论和交流,实验方案的制定和设计,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自己去观察,于是课堂上一片“翻天覆地”,“热闹”非凡,土壤到处都是、水洒满了桌面,实验效果可想而知,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收效甚微,效率低下,更何谈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他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片面地理解学生自主学习而忽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只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小学科学探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小学科学探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小学科学探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摘要:现如今,我国教育在加快发展,小学阶段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初期,也是一段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无数的“为什么”,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存在着非常大的兴趣,这种好奇和兴趣是科学发展的宝贵力量。

因此,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现实教学的有利条件,引领学生认识世界、探究世界,了解自然、感受自然,让小学生在不断的追问中调动思维、寻求答案。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问题;解决办法引言小学科学教学提倡教师尽量引导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这对于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正确的探索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自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还要通过提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

由此可见,问题是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起点,也是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动力。

因此,本次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注重学生感受,采用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在新课程下,要强化生本理念在小学课程探究式教学中渗透,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本质。

换言之,新课程下小学科学课程本身是面向全班学生的,在探究性课堂中的课堂提问同样需要充分地展现出公平教育理念,即要保证班级中每个小学生都有回答课堂提问的机会或者接受教师指导的机会。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探究教学中开展课堂提问期间,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征与学习情况等给予差别化的课堂提问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

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期间要增强问题设计的层次性,确保不同学生都可以有适宜自己学习难度的探究性问题,之后指导不同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探究问题进行回答。

同时,教师要注意要求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问题回答语速以及描述的详细程度,但是切不可采用惩罚性这种课堂提问方式,否则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如果小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可以指定学生回答,“某某同学,下面请你回答一个问题”,将他们注意力吸引回课堂,给予他们自主思考的机会。

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问题思考与对策分析

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问题思考与对策分析

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问题思考与对策分析作者:魏欣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年第07期一、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1.强调形式,忽视实质在《卵石的形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播放了一段有关录像片后,开始组织学生探究卵石的形成原因。

学生探究了将近10分钟没有结果,教师开始组织学生看书寻找答案。

这是一篇关于地质科学知识的课文。

书中对卵石的形成原因讲解得非常清楚明白。

如果教师直接组织学生看书学习,然后结合录像资料加深对卵石成因的理解,要比实际教学效果好得多。

但教师为探究而探究,没有充分利用教材,忽视了探究的实质和作用,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2.重视结论,忽视过程在《凸透镜》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从凸透镜中看到远处物体成倒像后,有的提出“怎么成个倒像,而不是个正像”,有的提出“怎样让像正过来”,还有的提出“如果把两个凸透镜重叠起来,能不能把像正过来”。

这时候,老师仍然执著地按照原计划让学生去设计实验研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像,什么条件下成缩小像”的问题,从而失去了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时候,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的机会,教师心目中所关注的仍然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点。

3.以优代全,忽视差异在《溶解》的教学过程中,当探究结束进行汇报时,一个组的回答出现了问题,教师就请一位平时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汇报,然后以学习优秀者为中心展开探究活动。

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但一些教师往往忽视这些差异。

当学生得出的探究结论不一致时,教师总是急于找“优秀生”说出教师设定的标准答案,从而“顺利”完成后面的教学。

这样的探究活动显然缺少必要的教学民主精神。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1.教师的模糊认识影响探究的到位探究的意义是:从多方面寻求线索、答案,追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结果。

探究活动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多途径、运用多方法、采用多手段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师对探究的理解不到位,认为探究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去认识事物,没能理解探究还需要情感投入和态度参与;认为探究主要是训练学生学会探究的技能与方法,没能理解学生学会自主地、创造性地探究比掌握方法技能更重要;认为通过探究尽快得出结论是重要的,没能理解在探究中走弯路、遭遇挫折和失败也是十分有益的。

探讨小学科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探讨小学科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探讨小学科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面临一些常见问题,如下所示:
1. 缺乏足够的实践体验:很多小学科学课程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操作和实验体验,导致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不足。

2.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过于抽象,难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

3. 缺乏互动和参与: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机会,影响了效果。

4. 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小学教师在科学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限,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和探索。

对策建议
为了改进小学科学教学,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1. 强化实践体验:增加实践操作和实验体验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2. 融入生活实例:将科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生活实例来解释抽象的科学概念,提高效果。

3. 采用互动教学方法:引入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加强小学教师的科学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和探索。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改善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兴趣,促进他们对科学的深入和探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初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初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初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

首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注意实验细节,或是没有理解实验原理。

2. 实验设备不足或质量差,影响了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内容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或理解。

4. 实验的安全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容易造成意外事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具体建议如下:首先,要加强对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原理的教学。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要求,了解实验的原理和目的,并听从教师指导,注意实验细节。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演示实验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解实验原理。

其次,要注意实验设备的购买和维护。

学校实验室应该配备齐全、质量好的实验设备,教师应该认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使用安全。

如果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更换或维修,避免影响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提高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在设置实验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取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实验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最后,要重视实验的安全问题。

教师在进行实验前,要详细讲解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不断强调安全意识。

同时,要实行严格的实验安全管理制度,避免发生意外事故,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支持。

只有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素养。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摘要:小学科学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实践活动。

作为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课堂是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策略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共同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狭义地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含义,过分追求模式,导致教学实践走入了只追求形式的误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本文针对小学科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当今科学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益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探究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观察分析、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激发兴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活动反映了课程的两个重要理念:一是提倡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探究;二是倡导科学课堂以探究为主。

二、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1.脱离实际,问题浅显在科学课中,有的教师经常提出脱离学生实际体验的问题,如在上课之初提出“我想研究……为什么……”或是“我想研究什么……怎么样……”。

这些毫无价值的问题,令学生摸不到头绪。

科学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不一样,它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像学习生字词那样死记硬背、像学数学那样以逻辑推理为主、像学艺术那样强调夸张的想象力都是极大的误解。

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自己“真实”的活动中不断发现矛盾、提出新的问题。

2.探究计划缺乏针对性目标制定计划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计划时缺少针对性的目标,只追求形式,过分考虑活动的周密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年龄的差异性。

这样的计划根本不能对学生探究过程起到指导作用,只是居于一种形式罢了。

3.追求结果,思维封闭目前小学科学课堂中突出存在以下两种现象:一是注重实验操作的技能研讨,并在教师指令下开展探究,缺失思维加工过程;二是小组间的实验研讨有模式化、平面化趋向,对知识只处于浅层认知水平上。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2013-03-22 10:46:18|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行为都在发生着变化,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表现如下:1、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

2、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忽视了探究的实质性。

3、追求活动的外在性,忽视了活动的体验性和思维性。

4、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忽视了评价的实效性等,只有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面对问题,并勇于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和实践,我们才会不断地提高,从而成长起来。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激励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给我们科学老师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

我们的思想正在经历着熏陶和洗礼,我们的教学行为也正在经历着“蜕变”,从教育思想到教育理念、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

我们欣喜的看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行为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如今,科学课堂上,以前教师一言堂,如今教师的话少了,学生的话多了;学生探究的活动多了,老师灌输的少了;教师激励的语言多了,批评的话少了……,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些都是我们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但是,在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上,由于科学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对课程本身理解不一,对课程新的教学理念领悟不够。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追随性和形式性,注重了活动的外在性而忽视了内在的本质性,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教学目标单一,课堂教学出现失衡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从而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自身的发展。

下面就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问题之一、科学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是教学的权威者。

正如韩愈老夫子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课堂教学中,老师将知识像流水一样传递给学生,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

小学科学探究学习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探究学习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探究学习问题及对策摘要:探究教学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为基础,并在科学活动中主动获取有关客观规律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但是目前在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其教学存在思想认知、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阻碍,影响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

因此,本文以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现状为主,分析目前科学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优化的对策,保障小学科学探究学习高效进行。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学习;问题;对策1.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现状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下,当前科学教师教学理念已经与传统的填鸭式讲授开始慢慢的脱离,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广下,科学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以期望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解答,让学生心随课动。

虽然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意识开始转变,也逐渐认识到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学生参与度不高依然是小学课堂探究学习的难点。

在小学儿科学探究学习方式上,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更多的关注探究式活动的表面,并没有深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加上实际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在课中抛出探究性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甚至是主动提出问题的机会较少,让学生在这样的探究学习下,依赖教师,没有养成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科学习惯。

同时,科学教师将教学活动场所固定在课堂上,也使得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的局限性加强。

1.小学科学探究学习问题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我国教育的大环境为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知识的考查审核主要依靠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的好坏,不太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加上科学课成绩不影响升学,因此导致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太关心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形成了主科教师占课、学生不听讲、家长不重视的教学现状[1]。

科学课程的设立意义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让学生能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摘要:探究式教学能更好地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成为新主体。

近年来,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课程实施取得初步成效,但不可避免地受教学资源、教师、学生与家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问题。

本文从小学科学探究式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展开,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对策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打破了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进而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日益推进,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的聚焦点,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样的学习和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还能促使其创新思维以及拓展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1.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问题小学科学教育主要是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基础性知识,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具体相关知识起到铺垫作用,由于科学教育起步较晚,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化。

学科学课在很多学校都是处于这种尴尬的边缘地带。

由于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不高,因此也不受学校和家长的重视,认为探究活动课就是学生放松玩耍的兴趣班,不利于科学探究课的进一步发展。

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薄弱小学科学学科作为“副科”在学校并不受重视,小学科学教师学科背景大多以数学、语文学科为主,拥有科学学科背景的教师数量较少,同时兼职科学老师的现象也十分常见,兼职教师对科学学科知识点了解不充足,基本上课堂上的教学仅仅围绕考试的重点,造成“考试考什么,教师就讲什么”的现象,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单一,影响探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1.2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足科学课程要具有开放性,不局限于教室和实验室中,除此之外,家庭、社区、公园、科技馆、博物馆等都可以作为科学学习的场所。

第一,家庭资源是小学科学校外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探究活动是一个长期活动,经常需要课后观察。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内容摘要:以探究学习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问题,撷取一些典型片段案例,与同行们探讨、交流,并提出肤浅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科学探究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探究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

这种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科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以“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狭义地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含义,过分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对探究性学习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颇,教学实践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歧途,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误区一:忽视“探究计划”的重要性(一)存在问题1、计划针对性不强制定计划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计划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学习的成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知道计划制定的重要性,花了很多时间帮助学生制定周密的探究计划,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感觉他们无视计划的存在,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根本就没有照着计划去操作。

剖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计划时缺少针对性。

只求单一的形式,过分考虑周密性,而无视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的不同。

这样的计划根本起不到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作用,只是居于一种形式罢了!计划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主要存在实验教学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实验教学脱离生活内容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指导学生一定的学习技巧、开展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问题;对策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小学阶段实验探究对学生操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但当前小学实验探究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1.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实验教学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

可操作性和可实验性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主要的特点,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1]。

但结合具体的教学可知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计划性和目的性不强,在教学中没有将实验教材和生活融合,使得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错误地认为实验课就是娱乐课,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持着玩一玩的心态,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收获很少。

其次,实验教学脱离生活内容。

当前阶段很多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按部就班的给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实验内容脱离生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透彻理解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还会使学生逐步对实验失去兴趣,长期下去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并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实验教学活动也就毫无意义[2]。

最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师和学校对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厌烦和敷衍等情绪。

部分学生认为该学科并不是考试的科目,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时间学习,长期下去就会使得科学实验课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削弱了该学科的地位。

1.解决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存在问题的策略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决:2.1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前提,有了兴趣的驱动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科学教学是孩子们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阶段。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下面就一些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问题一、单一的知识授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以知识点为中心,结构安排比较单一,同时缺乏互动和互动的环节。

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起到了抑制作用。

对策一:引入探究性学习在科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

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环节,帮助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科学原理,并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对策二: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现象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例如,小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植物生长的规律、石头沉浮的原理等科学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问题二、缺乏实际动手和实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只通过幻灯片、课件等方式,展示科学知识,缺乏实践和实验环节。

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策一:加强实验教学老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感性理解科学知识。

小学生年龄较小,实验所需器具简单,只要老师给予指导,学生就能够完成基本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和实际操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

对策二:注重实际应用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老师可以介绍气象预测知识,让学生参与制作简单的气象观测设备,实际应用气象预测知识。

问题三、缺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知识记忆和掌握,但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对策一: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例如启发式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通过举例、引导和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论文之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许多先进的教学思想已深入人心,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也搞得红红火火,但我们的不少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科学探究”的理念和要求还不能很快适应和接受、理解和实践。

于是一方面教师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积极地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令教师们困惑不解的、有碍于科学探究活动健康开展的问题。

为此,笔者结合我们的课改实践,谈谈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应对策略。

问题一:在教学实践中机械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

我们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

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

新课程教材不再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工具。

教材成为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

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

1、教师首先要真正钻研教材,并且不断的创新。

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在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

一切现存事物都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根据自己所在的大教育环境,因地制宜地用批判性的精神对待教材。

比如三上年级第二单元《蜗牛和蝗虫》的教学时,在我们这里很难找到蝗虫,教师运用蚱蜢来代替,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蚱蜢的观察也很感兴趣。

一会儿观察蚱蜢的触角、一会而观察翅膀、一会儿观察蚱蜢的运动,很多的学生说: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些。

整堂课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的氛围也比较好。

又如三下年级《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中,教材的设计者以典型的《动物蚕的一生》作为教学对象,要知道蚕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比较高,相对城市而言很难找到桑叶,教学中就出现教材无法实施的困难,作为科学教师应先吃透教材设计的意图,领会教材内部的思想,寻找一种新的动物来代替蚕,比如养殖对环境要求非常底的面包虫、菜青虫等动物,这种代替物的出现又没有影响教材设计者的深层思考和违背教育理念。

小学科学课堂探究的反思

小学科学课堂探究的反思

小学科学课堂探究的反思执教小学科学多年了,目睹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学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对现行的科学教学过程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科学课标中提出:“要让孩子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问题。

一、科学探究不是让学生“纯玩”科学探究过程就是学生亲历活动的过程,具有严谨性和复杂性。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较多,使用的器材也较多,容易造成混乱。

有些科学课,教师不提任何要求和建议,不做任何指导,就放手让学生去实验,以为这样就是真正的探究。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或不由自主地大声争论、抢着动手;或到其他组看看,随意走动。

不是所有学生对所有研究的问题都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学生可能在玩,干自己的事情,甚至搞恶作剧。

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自主”变成了“自流”。

如何能够让学生探究得更有效、更实在呢?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作为科学课教师,要积极地引导他们去探究,去发现,并将观察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正确结论。

至于什么情况不需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什么时机介入、指导到何种程度,都要教师做详细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有一位教师执教的冰棍周围“白雾”的实验教学做得很好。

他没有直接让学生自由说看到的现象,也没有直接抛出结论,而是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教师加以说明,特别是保鲜纸包冰棍之前和之后,他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现象,问包之前冰棍周围有没有“白雾”?包之后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不一会儿,“冰棍周围的白雾不是冰棍冒出来的,而是周围的空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这个结论就出来了。

教育一旦被看做是一种探究式的活动就会产生一些重大改变。

教育的中心将转向学生的学习,而教学的任务则变成如何去支持活动的开展。

科学课上,应做到不放任自流,及时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

把玩和探究性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才不会走入误区。

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被大大激发。

科学课探究学习常见问题及对策

科学课探究学习常见问题及对策

科学课探究学习常见问题及对策从大量的课堂教学录像中,笔者发现小学《科学》常态课探究学习中教师存在以下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一、小学《科学》常态课探究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一)引导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细、碎、无思考价值或抓不住关键听课发现,在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中,有些教师虽然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有的是按教师的预设由学生提出来的。

但学生提出来的探究问题细、碎、有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提出的很多问题抓不住关键,浪费教学时间;有的问题指向不明确,教师没有及时引导,让其他同学一脸茫然。

(二)探究学习形式化,走入误区1、误把“自主探究”当作“自由探究”课堂表现为:探究过程自由化。

比如我曾经听过《科学》四年级上册《做一个小磁铁》的教学,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大头针和一些上课用的磁铁,到开始上课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准备的大头针和磁铁因为放在一起,大头针被磁化了,然后让学生观察一下是否跟老师说的一样,学生于是看了一下自己带的与磁铁放在一起的大头针,纷纷叫道:“真的耶!”“我上课前早就发现了!”至于大头针是怎样被磁化的,怎样使大头针的磁性更强一些,这些具有探究必要的活动则没有进行探究,探究的过程自由化。

2、误把“自主探究”当作“自愿探究”表现在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多,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了听众,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久而久之,有部分人愿意多说多探究,有部分学生便成了探究学习中的“听众”或“观众”,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

3、误把“自主探究”当作“自己探究”有的学生在合作时不知从何入手,不知道如何与同学交流,于是就自己探究自己的问题,交流就成了对答案,要不就是互相念答案。

无法把独特的经验展现出来,合作失去了实效性。

(三)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从直观到直观,缺乏内化笔者曾经听过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这节课,教师只是在课堂上问:“油菜、栗子、蒲公英等植物用什么办法把种子散播到各处?”而教材让学生观察油菜花散播种子的方式,让学生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让学生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果实种子形态与传播方式的证据。

小学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小学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小学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的重要内容,我深知探究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地位,实验不仅能够通过体验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可以说科学探究是培养少年儿童科学素养的关键。

以下是我对小学科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整理,以及研究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題措施新课改《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主动探究性学习是实验教学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项科学实验的内容较易受到限制,致使科学实验外延活动发生转变,甚至会失去科学实验的目的,作为一名励志从事科学教育的基层工作者,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在各方面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效率呢?在实验教学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并且也寻找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制作等活动,而观察和实验时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课教学的特点。

因此,教师指导儿童自己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能力。

因此,我们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实验要求进行教学,上好课程。

在不断地探索中出现了很多问题:1.1实验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缺乏必要的计划科学课的探究活动对孩子们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点学生会在课前对老师发问:老师,今天要不要做实验呀?当我对他们说会进行探究活动时,一般都会看到他们兴奋地笑脸。

我带领他们进入科学实验室,他们对实验台上的器材总是没有自制力,忍不住去看一看摸一摸。

实验探究的流程对孩子们来说像做游戏一样让他们向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也是为了能吸引孩子,有了这个条件孩子们就可以更好的接受新事物新知识。

但是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天性似乎占据了整个探究的过程,玩的成分过大,学的意义不显著,并没有体现玩中学的教学优势,具体表现为,实验目的、计划不明确,对为什么做、怎样做的问题不感兴趣。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红星中心小学李静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探究的主题,已成为小学科学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科学教学改革中,教师们尽可能的体现出这一理念,但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在不经意中,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并已形成了一些僵化的模式,影响并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表现为:一、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每一次探究活动之前,总是习惯于将自己引导的方法、思路、过程等作细致周密的部署安排,每步教师该干什么学生会出现什么情况,产生什么问题,都要进行预设,很少给自己的教学留下空白为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

二、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过分强调让学生动手,而忽视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引导学生动脑思维、感悟。

让学生实验,总是把试验步骤讲得详细清楚让学生汇报,总是尽揽对结论有效地信息,而回避一些对结论虽然无效,但能体现学生探究意义的信息。

三、教师的课堂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实践性作业的评价,评价语言滞后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产生误导。

这些问题严重的限制了学生主题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科学探1 / 6究能力的培养。

那末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科学课堂充满生命力,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变预设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的全部细节。

因此真正的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真正高效率的教学活动结果也一定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每一次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回答自己想要的或是与课本上相同的答案,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不允许学生出格。

探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本文将通过分析 小 学 科 学 课 堂 教 学 环 节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进行总结并做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探究;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要做 到 科 学 学 习 以 探 究
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理 念. 探 究 性 教 学 也 就 成 为 了 小 学 科 学
造出一种问题的环 境,使 学 生 在 观 察 中 思 考,在 思 考 中 萌 发
问题.教师通过紧扣 学 生 的 生 活 环 境 和 教 学 内 容 来 开 创 出
的意境,这样一来既 有 效 防 止 了 学 生 无 目 的 地 瞎 猜 乱 问,还
能有效地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与 教 学 内 容 相 关 的、值
会把学生提出的一大堆问题进行搁置,然 后 按 照 自 己 原 来 做
好的教学计划进行,并不是针对学生制定 的 问 题 进 行 制 定 新
的教学学案.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 是 整 个 科 学 研 究 性
教学过程中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对学习 的 积 极 性 和 维 护 学
生的好奇心的关键一步.一个好的问 题,能 够 从 学 生 的 本 质
验过程全部播放给 学 生,让 学 生 私 下 随 意 操 作;甚 至 有 些 教
师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所教的预期实验过 程、方 法 来 独 自 进 行
实验,课堂成了“操 作 场 ”. 存 在 这 一 问 题 的 主 要 原 因 是:教
师并没有真正的了解«科学»这一科目 是 精 神,没 有 有 效 理 解
生主动、积极发现问 题、提 出 问 题 的 教 学 意 境 以 启 迪 学 生 提
出与本节课相关的关键性问题.在课 堂 教 学 的 前 期,教 师 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对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对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对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不断拓宽思路,深化课堂形式,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

但由于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理解不透,组织、调控不当,造成一些教学实践中的深层次问题。

这值得我们冷静反思,作进一步认识。

一、深刻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发挥其应有的效力1. 探究性学习中出现的两种极端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但有些教师在理解和实施中出现了两种偏离。

一是从目的到内容再到方法、步骤都设计好,甚至连表格都画好的实验活动,以为是自由探究,学生只是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没有自己多大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把指令性操作等同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其实质还是传统教育的灌。

二是把从问题的提出到结论的每一过程都是由学生自由发现,独立完成的活动才归为探究。

探究性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还是应当恰当把握问题――思考――实验――结论――应用的探究环节,在各个环节中起组织和引导作用,使他们在自行探究中获得学习的方法,深1/ 7刻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而且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在再现与重复问题中,打破思维瓶颈,寻找探究点一提到探究,有些教师总想创设新奇问题,没有挖掘再现与重复问题,引导学生打破习惯思维,找到新的探究点。

诚然,再现与重复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训练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手段。

但从再现与重复之中,让学生意识到某种现象的隐蔽之处,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才是他们学会新思维,提高创造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比如《吹泡泡》这一课时,教师让孩子们吹了一会泡泡后,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发现,大家发现了吹的泡泡是圆的,用细管吹的泡泡小,粗吸管吹的泡泡大,泡泡的颜色是彩色,像激光防伪标签一样,在管口剪个小口吹的泡泡大等各种现象。

这时教师问他们还想研究什么?如果继续研究吹更大更大的泡,这个问题对学生而言,是重复没有新意的。

这时教师适时提出了一个对于孩子们来讲比较新颖的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吹一个方泡泡?这时孩子们的兴趣极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打破习惯思维,不是用方形的吸管可以吹出一个方泡泡的。

3. 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单纯的教学活动的操纵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学生依赖于接受性学习。

---------------------------------------------------------------最新资料推荐------------------------------------------------------ 新课程把教学生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自由学习,选择适当的探究目标,从而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上。

这样一来,使有些教师产生困惑,不敢直面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1)必要的科学背景不敢揭示,必要的科学知识不敢讲授;(2)示范演示怕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验注意事项不敢交待;(3)启迪学生探究的主要方向不敢提示如上《雷电》课,根据学生心身发展特征及安全因素,以教师演示发电机放电实验为好;以《小车的运动》,如果问孩子们一辆载重卡车的行驶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对于他们来讲卡车孩子们经历较少,可是公共汽车却坐得较多,于是就可将研究问题改为公共汽车的行驶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其实,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的同时,还是要根据不同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大胆运用主动的、积极性的、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当然应避免重蹈死板训练的覆辙,这两种学习方式,不存在优劣之分,关键要顾及学科性质和内容深浅,只有两种方式互相渗透、兼容、扬长避短,去劣存优,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二、把握对话实质,活化课堂语言形式在小学科学课中,利用已有材料,通过对话找出探究的核心问题,交流、汇报探究方法、过程及成果,相互评价,得出明确信息,或提出新的探究方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展示自我、思维自由3/ 7活跃的互动空间。

对话替代了过去教师独霸语言舞台,唱主角、演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但有些教师并没有准确把握其多向、良性互动的实质,对话流于形式,有效性大为降低。

1. 对话不是问答的代名词在课堂上,把学生的思维与回答往教师预设的圈套和答案中牵引, 尖子生当小老师,中下学生做听众;强的学生抢着发言而不让他人参与的等等现象,由于以上诸多原因,有时会出现热热闹闹的局面。

这样的对话指向单一,没有多向的观点交锋和思想的碰撞,形成了课堂对话的不良互动。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差异,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有所不同,为使学生能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吸取和学习别人的观点,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质疑,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对话时,教师既不能做思想的主宰和语言舞台的霸主,又要培养每个学生表达交流和倾听的技能,当然也要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尖、强人物。

一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围绕科学探究的核心问题充分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避免个别学生独占表达交流时间;二是要指导学生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并从中找到别人的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争论,避免科学探究的偏移,提高实效;三是要培训好尖、强学生,使他们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最新资料推荐------------------------------------------------------ 只有这样才会出现课堂对话的真实,才会使对话折射出精彩与生命活动。

2. 对话中教师如何及时处理信息新课堂开放、民主,面向全体学生,他们在科学探究中,以自身的感受、体验,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有些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错误的信息不予否定,只是以请坐或你是这样认为吗等含糊语言搪塞过去,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对学生提出的闪现创新灵光的信息,老师只是简单的肯定,而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重组,引发学生的二次思考,造成宝贵的课堂资源的浪费。

比如学生在测量水的温度时,发现当温度表刚拿出水面时,温度会下降,然后再上升,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强烈的疑问,这时教师及时捕捉住学生发现的问题,以温度下降的奥秘为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反复实验、观察、分析,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终于发现了是附着在温度表下端的小水珠蒸发吸收了热量,所以使温度不升反降。

对学生发现的完整深刻的信息,老师却没有及时将它们定格下来,引领学生体验思维与情感的高峰,而是用你说得真好!轻描淡写将这一信息漏掉。

在课上遇到一时不可能得出明确答案的信息,应该将评价机会先让给学生,这不仅使学生活跃思想,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同时也给自己对问题的生成和理解腾出思维的空间。

5/ 7面对纷至沓来、良莠不一的信息,有些老师还不具备瞬间处理的能力,要不用说重组信息来提升对话的意义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在课前与问题背景和可能出现的模糊问题充分对话,使自己既对探究的指向和可能生成的问题充分把握,又有独特的见解。

这样,才能在课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敏捷的反应。

3. 合理使用课堂时间,拓展环节应留有对话余地现在有些小学科学课,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后半程的学习中安排一个拓展性环节。

虽然我们提倡探索活动要打破课堂 40 分钟的局限,课上课下连为一体,但我们必须要看到主阵地仍在 40 分钟的课堂,如果不考虑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合理搭配,势必影响课堂拓展效力。

如有教师上《滑梯的科学》,教师这样安排时间: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花了 2 分钟,自由组织研究小组,交代实验器材及要求用了 4 分钟,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填写研究成果等占时 22 分钟;联系实际、安全教育用了 5 分钟;其他时间作为巩固练习、扩展知识之用, 40 分钟过去了,从小朋友们用智力积木设计、制作出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小滑梯,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确投入到这项活动之中去了,他们一直在研究、制作,可下课铃响了,教师要学生停下来作出汇报,他们却还在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 最后教师只好要同学们展示他们的小滑梯,学生们没有汇报、相互评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而草草收场,一堂好课平添稍许遗憾。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科学探究素养我们应该看到科学探究素养的提高伴随人的一生,而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会促进其形成。

对某一问题或材料的探究活动,往往是螺旋式地、分阶段地进行。

如果通过教师引导的探究,学生仍不能接受新的解释或理解,就不必急于让学生强行记住这一新概念,应该待日后再进一步开展这一题目的探究。

在小学科学中,即使进一步的探讨后,学生有点疑惑也不要紧,因为问题的解释常常需要日后再回过头来反复进行,不可能一次探究透、一次探究完,这也是科学探究精神和态度及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具体表现。

就每堂课而言,在探究活动中注意科学探究的层次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探索能力。

总之,探究性学习使用得当能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得到发展,我们在实践中加强认识,消除误区,努力探索、真正发挥出新的学习方式的功能,使全体学生受益。

7/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