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对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对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不断拓宽思路,深化课堂形式,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

但由于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理解不透,组织、调控不当,造成一些教学实践中的深层次问题。

这值得我们冷静反思,作进一步认识。

一、深刻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1. 探究性学习中出现的两种极端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但有些教师在理解和实施中出现了两种偏离。

一是从目的到内容再到方法、步骤都设计好,甚至连表格都画好的实验活动,以为是自由探究,学生只是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没有自己多大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把指令性操作等同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其实质还是传统教育的灌。

二是把从问题的提出到结论的每一过程都是由学生自由发现,独立完成的活动才归为探究。

探究性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还是应当恰当把握问题――思考――实验――结论――应用的探究环节,在各个环节中起组织和引导作用,使他们在自行探究中获得学习的方法,深

1/ 7

刻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而且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在再现与重复问题中,打破思维瓶颈,寻找探究点一提到探究,有些教师总想创设新奇问题,没有挖掘再现与重复问题,引导学生打破习惯思维,找到新的探究点。

诚然,再现与重复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训练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手段。

但从再现与重复之中,让学生意识到某种现象的隐蔽之处,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才是他们学会新思维,提高创造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比如《吹泡泡》这一课时,教师让孩子们吹了一会泡泡后,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发现,大家发现了吹的泡泡是圆的,用细管吹的泡泡小,粗吸管吹的泡泡大,泡泡的颜色是彩色,像激光防伪标签一样,在管口剪个小口吹的泡泡大等各种现象。

这时教师问他们还想研究什么?如果继续研究吹更大更大的泡,这个问题对学生而言,是重复没有新意的。

这时教师适时提出了一个对于孩子们来讲比较新颖的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吹一个方泡泡?这时孩子们的兴趣极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打破习惯思维,不是用方形的吸管可以吹出一个方泡泡的。

3. 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单纯的教学活动的操纵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学生依赖于接受性学习。

---------------------------------------------------------------最新资料推荐------------------------------------------------------ 新课程把教学生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自由学习,选择适当的探究目标,从而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上。

这样一来,使有些教师产生困惑,不敢直面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1)必要的科学背景不敢揭示,必要的科学知识不敢讲授;(2)示范演示怕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验注意事项不敢交待;(3)启迪学生探究的主要方向不敢提示如上《雷电》课,根据学生心身发展特征及安全因素,以教师演示发电机放电实验为好;以《小车的运动》,如果问孩子们一辆载重卡车的行驶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对于他们来讲卡车孩子们经历较少,可是公共汽车却坐得较多,于是就可将研究问题改为公共汽车的行驶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其实,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的同时,还是要根据不同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大胆运用主动的、积极性的、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当然应避免重蹈死板训练的覆辙,这两种学习方式,不存在优劣之分,关键要顾及学科性质和内容深浅,只有两种方式互相渗透、兼容、扬长避短,去劣存优,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二、把握对话实质,活化课堂语言形式在小学科学课中,利用已有材料,通过对话找出探究的核心问题,交流、汇报探究方法、过程及成果,相互评价,得出明确信息,或提出新的探究方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展示自我、思维自由

3/ 7

活跃的互动空间。

对话替代了过去教师独霸语言舞台,唱主角、演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但有些教师并没有准确把握其多向、良性互动的实质,对话流于形式,有效性大为降低。

1. 对话不是问答的代名词在课堂上,把学生的思维与回答往教师预设的圈套和答案中牵引, 尖子生当小老师,中下学生做听众;强的学生抢着发言而不让他人参与的等等现象,由于以上诸多原因,有时会出现热热闹闹的局面。

这样的对话指向单一,没有多向的观点交锋和思想的碰撞,形成了课堂对话的不良互动。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差异,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有所不同,为使学生能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吸取和学习别人的观点,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质疑,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对话时,教师既不能做思想的主宰和语言舞台的霸主,又要培养每个学生表达交流和倾听的技能,当然也要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尖、强人物。

一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围绕科学探究的核心问题充分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避免个别学生独占表达交流时间;二是要指导学生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并从中找到别人的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争论,避免科学探究的偏移,提高实效;三是要培训好尖、强学生,使他们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最新资料推荐------------------------------------------------------ 只有这样才会出现课堂对话的真实,才会使对话折射出精彩与生命活动。

2. 对话中教师如何及时处理信息新课堂开放、民主,面向全体学生,他们在科学探究中,以自身的感受、体验,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有些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错误的信息不予否定,只是以请坐或你是这样认为吗等含糊语言搪塞过去,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对学生提出的闪现创新灵光的信息,老师只是简单的肯定,而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重组,引发学生的二次思考,造成宝贵的课堂资源的浪费。

比如学生在测量水的温度时,发现当温度表刚拿出水面时,温度会下降,然后再上升,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强烈的疑问,这时教师及时捕捉住学生发现的问题,以温度下降的奥秘为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反复实验、观察、分析,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终于发现了是附着在温度表下端的小水珠蒸发吸收了热量,所以使温度不升反降。

对学生发现的完整深刻的信息,老师却没有及时将它们定格下来,引领学生体验思维与情感的高峰,而是用你说得真好!轻描淡写将这一信息漏掉。

在课上遇到一时不可能得出明确答案的信息,应该将评价机会先让给学生,这不仅使学生活跃思想,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同时也给自己对问题的生成和理解腾出思维的空间。

5/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