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稿
承备学校: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一、单元编排意图
本单元三篇课文的篇目是《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是在必修一、二和必修三前三个单元对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课文学习阅读鉴赏的基础上,编排的科普说明文。科普类文章在高中必修模块中出现两次,另一次是必修五第四单元自然科学小论文(科普作品一种常见样式)。学习科普文章,主要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阅读鉴赏”这一课程目标。
二、单元篇目的特点
(一)单元篇目的共性
三篇课文都是科普文章。科普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寓丰富的知识性、生动的文艺性、深刻的思想性为一体,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达到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目的。具体表现在:
1.知识性。它要普及一定的科学知识,把科学王国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即内容的重心在科学方面,用正确的理论,进行科学的、严正的解释。
2.文艺性。它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来表达科学内容,以避免纯科学论文的平板、枯燥的说教。
3.人文性。它往往以具体的事物,表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给人启示,发人深省。(二)单元篇目的个性
1.《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综合性的科技小论文,展示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在内容上侧重于“动物游戏”这一问题的探讨,对动物学家不同的研究成果,作者持有包容的科学态度,既体现了知识性,更体现了其思想性;在表现手法上结构清晰,语言虽然较形象,但却是客观描述,很少个性化的语言。
2.《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的探索问题的科普文,在内容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广阔无边、宇宙的奥妙、宇宙久远的历史;在表现手法上侧重于以“我们探索宇宙的旅程”贯串全文,详细介绍了宇宙的组成情况,有议论也有情感抒发,作者娓娓道来,就像一个促膝谈心的朋友,亲切而自然。
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一篇自传性质的记叙性文章,在内容上作者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两件与科学接触的趣事,语言简明、生动。侧重于教育历程,除文学性外,思想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但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精神。
三、课程标准中对科普类文章的教学要求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二)《全国新课程考试大纲·语文》对“实用类文体”阅读的要求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附:《全国统一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对“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要求
1.理解 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四、单元教学面临的学情和教情
1.文字枯燥,学生不喜欢阅读
科普文虽然具有文学性特点,但毕竟不同于一般叙述性或抒情性文字,读起来显得枯燥乏味,尤其对一些知识面窄,兴趣单一阅读习惯不好的学生而言这些自然科学的知识更引不起兴趣。调查表明,只有18.2%的学生喜欢学习科普文。
2.内容深奥,学生读不懂术语
科普文用科学严谨的语言向读者传播科学知识,虽然在语言上追求通俗易懂,但还是保留了一些科学术语,比较深奥难懂。如《宇宙的边疆》一文中的“旋涡星系”“矮椭圆星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文中的“超距作用”“统一场理论数学模式”“高维数世界”等术语,学生知识储藏有限,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涵,成为阅读障碍。
3. 目标模糊,学生不知学什么
科普文学什么,学生总觉得落不到实处,如果仅仅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上,这在初中已经掌握。而高中阶段定位在阅读鉴赏上,对科普文的鉴赏没有感性认识,不知从何下手。
4.目标虚幻,教学难以把握
科普文在初中从本体出发,还有可教的实在内容,但高中的教学目标发生变化,再不能停留在初中的目标水平;再者所选都是新篇目,没有借鉴教法。再加之新课标对科普文的要求比较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很难准确把握,过于倾向工具性,势必紧跟考纲,陷入功利化解读,过于倾向人文性,重思想教育,也势必缺乏语文味。据调查只有19.1%的教师喜欢教科普说明文。就连教育家魏书生对科普文的教学,评论者对其教学目的也提出了质疑,认为偏离目标。
五、单元教学总体构想
优秀的科普文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弘扬科学精神。阅读这些作品时,要重视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感受科学文章语言清晰、简捷、准确的风格。
学习科普文,并非以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发明为主要目的,而是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在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时,却不能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训练。
学习科普文,培养一般文章的阅读能力,它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存在很大差异,要在文章的主题确定、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用力,要在信息把握、要点筛选、要点诠释和归纳等方面用功。
六、单元学习目标设计
(一)单元总体目标要求
依据《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程考试大纲》对科普文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的个性特点、具体的学情教情,我们对单元具体篇目的学习目标做出了以下的定位:
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科普说明文的说明内容。本目标侧重于学生来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结构,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课文思路。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探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说明文教学中,信息筛选、信息整合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重点,在设计能力目标时,考虑到文本本身包含有大量的科学信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