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大赛一等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 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
• 低沉抑郁,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 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低着眉随手连续地弹,说尽那无限伤 心的事。
欢乐曲
• 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 • 明确: • 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
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三再一 闻闻闻 琵琵琵 琶琶琶 青诉邀 衫沦相 湿落见
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
• 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 • ——惊异(暗写、略写、侧面)
• 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 见江心秋月白”
• ——沉醉(明写、详写)
• 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
• ——伤悲(明写、略写、侧面)
第二曲 有谁能解琵琶语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 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 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 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 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 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 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 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 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 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 境地。
• 元和十年,我贬官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 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 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 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 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 好嫁给一个商人。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 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 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
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 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故而音乐 之声如“银瓶……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 是她的愤怒控诉。
• 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 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银瓶乍破水浆迸(bèng),铁骑突出刀枪 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bó)。
场景描写
寻问
诗 人 移 邀 添 回 重开宴
人物形象
欣喜难耐 急欲相见
邀 见 千呼 万唤
琵琶女 停 欲语 迟
抱琵琶 半遮面
难言之痛 矛盾含羞
评:未见其人,先现其神,形神兼备。
• 二.江上聆听琵琶曲
• 1.邀见弹奏琵琶的女子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跟着声音轻声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 琵琶声停止了,要回答又有些迟疑。
琵琶女三次演奏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琵琶女自叙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同是天涯沦落 (点明主旨)
人”
照
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应)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六幺(yāo)
舫(fǎng) 教坊(fá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霓裳(nícháng) 钿头银篦(diàn bì)
情 基 调 。
并 为 全 诗 定 下 了
和佛家“四大皆空”来 琶行》 作“明哲保身”的法宝。 闲适诗:《赋得 悔恨“三十气太壮,胸 古原草送别》 中多是非”。
琵琶行
胡孺
人子
唐能 解
宣 宗
诵
吟
挽 白 居
琵 琶
长 恨
易 联
篇
曲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
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
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 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 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 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 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 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 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 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人物形 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 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三看背景: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 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 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 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 易却作《赏花》诗,“有伤名教”。于是贬为江州 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 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 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
音乐特点
意象
表现手法
悲凉、伤感
“举酒欲饮无管弦” 排遣孤寂
“惨将别”“不成欢”的主客
(忘归、不发)
萧瑟、凄凉的景物
以人衬声 以景托声
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
作用: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 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
方法:(以人衬声、以景托声) 间接描写、虚写
琵琶女出场 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
• 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 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
• 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琴弦,琴弦 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 与恨,
• 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 动人心。
悲愤曲
• 诗句: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 明确: •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但绝非柳暗花明,重见
成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的青年时代。
•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 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 不令她留恋,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 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 让人过耳不忘。
•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cháng)
迁谪意。
• 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 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 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 我从京城里贬官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 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 的味道,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 曰《琵琶行》。
• 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 (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 行》。
答:急切、欣喜。
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
答: 矛盾、含羞。
形 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 象 辛酸心事。
2.演奏名曲
聆听琵琶声
[提问]听了本文的朗读,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
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的确,琵琶女的命运 令世人感叹。朗读然后思考: 我们能否发现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 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 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 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 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 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 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 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 岁。
听课文录音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予(yú) 倡(chāng)女 贾(gǔ)人
荻(dí) 铮(zhēng) 悯然(mǐn)
•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 又摆上酒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 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琵琶女出场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寻”、“问”……这一系列的动词 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一看诗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 琶行》原作《琵琶引》。白 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 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 一种体裁。
(引:李贺《李凭箜篌引》)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 文学家。 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 章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贞元十五年中进士,官 至翰林学士,左拾遗,赞善大夫。 后因直言极谏,被贬江州司马,移 忠州刺史。晚年好“佛”,长居长 安过着隐士的生活,75岁去世。 著有《白氏长庆集》。他的叙事长 诗《长恨歌》、《琵琶行》对后世 影响最为深远。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 曲”。
前奏曲
• 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 无限事。”
• 明确: •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
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 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了她对往 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 分……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 环境描写: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互 文)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惨”!(离愁、沦落)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第一曲 悲凉、伤感
缀玉连珠六十年, 唐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宣 宗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李 忱
一度思卿一怆然。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境,体 会作者的感情,领会主旨。
2、学习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写法, 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领会白居易关注现实,同情和 尊重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后六幺(yāo)。
•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 的是《霓裳羽衣曲》,后来弹的是《六 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 切,好象是儿女私语。
• 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 落满了玉盘.
沉思曲
• 诗句:间关莺语花底滑,……,此时无声 胜有声。
背景 秋夜 送别
人物 琵琶女 诗人
事件 奏 自叙 作诗 曲 身世
四看正文:
• 听课文朗读,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 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 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 的感受是什么?
2、文章最后写道:“座中泣下谁 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请问是 什么使与弹奏者本不是同一阶层的 白居易产生如此深切的共鸣而老泪 纵横呢?
凄 切
的伤 感怀
和
故 事 概 况
。 说 明 写 作 的 原 因
小 序 。 交 代
时 间
、地点 、人物
2
、 在 正 文 前 面 , 作 者 有 一 段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 (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 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 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gǔ)人妇。
• 明确:
•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 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这时,旋 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 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 深深的思考之中……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突然间,音乐又起,就像银瓶猛然破裂, 水浆喷涌而出;又像那披甲的骑兵想突破 重围而刀枪齐鸣。
• 乐曲终了,她用拨子在中心用力一扫,四 根琴弦发出一声好像布帛断裂的声音。
3.听者陶醉
东船西舫(fǎng)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
白。
• 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 • 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百度文库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 (从入仕到 着“为民请命”“兼济天 贬江州司马 下”的宗旨。
以前)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为《卖 炭翁》
后期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 以闲适诗和感伤 (即自贬江 期,揉和儒家“乐天知 诗为主。感伤诗: 州司马到死) 命”道家“知足不辱” 《长恨歌》《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