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3的倍数的特征》评课稿【推荐下载】
《3的倍数的特征》听课心得体会评课记录材料-最新教学文档
《3的倍数的特征》听课心得体会评课记录材料听《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的反思体会今天听了王老师《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收获也是很多的。
首先是以旧带新。
《3的倍数的特征》看似一节知识简单的课,其实他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一定的难度。
王老师先复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王老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使得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其次是用摆玉米粒朴实的活动揭示大道理。
看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只需看这个数的个位。
个位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个位是0、5的数就是5的倍数。
而3的倍数特征则不然,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只看个位,而要看它所有所有数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
在教学中,王老师更多的是关注两者的不同,注重让学生对两种特征进行区分,因此,教学中往往刻意对比强化,凸显这种差异。
活动一:王老师让每组同学准备了玉米粒,给好了数位表,让学生摆一摆能被3整除的数。
但是每行所用的玉米粒的数量不等,有的组9颗,有的组8颗,有的组7颗、6颗、5颗。
看哪组组成的能被3整除的数多?活动二:当揭示了3 的倍数的特征后,王老师安排同学们自己选择玉米粒的颗数来组成被3整除的数。
活动三:让学生探究为什么3的倍数不能只看个位呢?几个活动简单明了,但又层层深入,让学生自己如剥茧般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最后王老师讲解了对于一些大数如何更快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的方法。
一节课学生始终处在活动中,在逐渐深入的活动中探究知识,并且允许学生犯错,真正的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给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
听课下来让我更深的感受到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学生的错误是劳动的成果,关键是要看我们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有个教育专家说得好:“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及反思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倍数的知识,对倍数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对3的倍数的特征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归纳,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教学难点: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例如,让学生计算21、24、27等数是否是3的倍数,并观察这些数的特点。
2.探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3的倍数的特征。
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和归纳,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
3.讲解: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归纳,明确3的倍数的特征。
4.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3的倍数的特征和判断方法。
《3的倍数特征》说课稿
《3的倍数特征》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3的倍数特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第2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以及2、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
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3的倍数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本节课的研究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掌握3的倍数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归纳过程。
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体会探索数的特征的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特征、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三、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我的教法学法如下: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充分体验“做数学”带来的乐趣。
从而达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目标。
四、教学过程本课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发现规律,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4个与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发展紧密联系的活动。
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发猜想“3的倍数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我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先复习2,5的倍数特征,把复习和导入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猜想,有些学生根据学过的2,5的倍数特征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而有的学生却有与之不同的想法。
《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doc
《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5年级上册第1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培养发展学生分析、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猜测、验证、归纳的能力。
3.学生通过探索与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情感的体验。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特征,谁能说说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回答。
)那么,3的倍数又会有什么特征呢?你们想知道吗?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中找出答案。
(掲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师提出问题。
1.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学生进行猜想。
(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如23、26、29都不是3的倍数。
(3)学生面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猜想,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适当的引导。
3.可能出现的问题。
(1)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且被3整除。
4.探索猜想。
(1)学生用3、4、5三个数字组成是3的倍数的3位数。
(2)学生如果提出345或354的例子,可板书并多加评论作为后面要学的内容。
(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猜想的结论。
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5.验证猜想。
(1)让学生举例子对猜想的结论进行验证。
(2)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可能也会发现以下情况:①45是3的倍数,但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不是3、6、9等。
②26个位上的数是6,但它不是3的倍数。
(3)猜想的结论不成立。
(4)让学生对猜想结论不成立的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师:对于一个结论是否成立,只举一个正例是不够的,如举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不能成立。
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
《3的倍数的特征》评课稿
昨天听了刘有珠老师的《3的倍数的特征》这堂课,收获颇多,尤其是在引导学生亲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去研究,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写出了100以内3的倍数,然后让学生们猜测:同学们,那你们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只关注到数字的个位,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1、2、4、5、7、8、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老师对学生的猜想不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让学生借助摆棋子,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刘老师先让学生确定一个3的倍数,如24,然后让学生自己摆棋子,十位摆的颗数,个位摆的颗数,共用颗数,这个时候学生就在十位摆2颗,个位摆4颗,共用了6颗棋子,然后再选好一个3的倍数,依次摆下去,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也渐渐的发现了蕴含在这中间的3的倍数的特征,最后在小结的过程中将十位摆的颗数、个位摆的颗数、共用颗数抽象成十位、个位、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而把棋子颗数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而刘老师只是稍稍引导学生,最后由学生交流,用语言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整个过程清晰明了,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在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后,老师又让学生举例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
由此可以看出,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是这节课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教师一直在学生中进行指导,使得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更有实效,但个人认为,如果在学生动手摆棋子、探索规律的过程之前,教师先示范摆法,使学生的操作更有章有法,我相信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加明显,总之,这是一堂值得去学习的课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更多关注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3的倍数,并把拨的
拨出来的数是3的倍数 拨出来的数不是3的倍数
:比如
3颗算珠,拨出120、111、30等数,它们都是3的倍数;用5颗算珠拨出
、41、113、230等数,这些数都不是3的倍数;用6颗算珠拨出15、60、222
3的倍数;还有的用7颗算珠和8颗算珠拨了好几个数,
3的倍数的特征
.应用规律,体验感悟。
、我会挑——下面哪些是数3的倍数呢?
、我会填——口中可以填哪些数呢?
7 4口2 口44 65口 12口1
、我会玩——我的学号是哪些数的倍数呢?这3个有趣的练习,既让学生
3的倍数的特征”,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提
自我提高
3的倍数,就可以判断猜想是对还是错。
6颗、9颗、12颗、15颗、21颗甚至更
3的倍数颗算珠来拨各种不同的数(PPT显示),这样很好地弥补了不完全
最后达成共识: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 3
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拨珠实验,实验的过程就
3的倍数的特征认识,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
3的倍数直观地显现在了学生眼前,但是这种直观如果
3的倍数之间Βιβλιοθήκη 联系,拨珠实验三:用3颗、6颗、9颗算珠……拨3的倍数。
3
3的的倍数,拨出来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或者,如果一个数各位上的
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这两种猜想其实是一样的,因为
?我们应该怎样验证这些猜想是否准确呢?用3的倍数颗
3、69的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那么
3的倍数呢?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呢?进而将学生引入了“愤”、
合作验证
3的倍数特征评课稿
《3的倍数特征》评课稿今天,我听了《3的倍数特征》这节课,觉得茅塞顿开,收获良多。
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第一,课前引入比较有新意,从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学号是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复习了2和5的倍数特征和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这样复习了旧知。
同时也提出了设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为本节课3的倍数特征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导入环节的设计很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此环节体现了假设的数学教学思想,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了数学生活化。
第二,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且有层次:观察---猜想---验证----总结,一条线展开这节课的学习。
学生自主圈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特征。
观察时还引导学生从横向和斜向两个角度总结规律。
学生自主发言猜想出3的倍数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然后学生自主在练习本上举例验证。
举例验证时让学生说得比较多,100以内,100以外,还有几百多都有举例验证。
这里体现了数学中的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思想。
第三,本节课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于246的方格图的验证,这个图清晰明了的解释了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研究各个数位之和。
又一次验证了3的倍数特征。
这个环节运用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第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顺利完成了新课标提倡的角色转换。
整节课教师重在引导组织,各个环节都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分析,总结探究得出结论。
整节课学生都是积极主动思考,参与度高。
第五,本节课让学生及时展开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学生自己观察出规律时急于与同学分享,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思维。
第六,本节课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是层层递进,形式多样,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苏教版3的倍数特征吴正宪评课稿
苏教版3的倍数特征吴正宪评课稿《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在第一次教学之后,学校组织县级教学能手选拨赛时候第二次上,可以说是“一课两上”。
我在第二次备课时完全从另一个角度来处理教材,收获颇丰。
下面我就本节课前后两次上课反思如下:第一次上课我是让学生圈出100以内3的倍数,去观察3的倍数的特征,由此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实际应用,巩固练习。
效果一般。
而第二次上课时我是这样做的: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在学习2、5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测是不是3的倍数的特征也要去看数的个位呢,进而产生新的探索欲望,让后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的特征,接着借助学生熟悉的计数器进行两个实验,实验一:验证3的倍数的特诊,实验二:验证不是3的倍数的的数的特征。
最后实践应用,课堂检测。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了对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积极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能够在悖论、操作方式、检验、交流、思考、概括的数学活动中,赢得较为多样的数学经验,也有利于创造性的培育。
这就建议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造精神,著重设计收紧人与自然民主的教学氛围,认同学生,把握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唤起学生的技术创新性欲,学生的缔造意识就可以以求培育,个性就可以充份发展。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我觉得在每个环节的过渡上要做的更加自然、一气呵成会更好。
由于本节课按照赛教要求只有30分钟,时间的把握做的还不够恰到好处。
总之,教无定法,学海无涯,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密,学生通常想不到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回去研究。
听课已经开始先使学生通过练总结旧知:2的倍数与5的倍数的特征。
然后使学生悖论:3的倍数又存有什么特征呢?这样能够较好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由于受到2的倍数与5的倍数特征的影响,有些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就是0,3,6,9的数是3的倍数”、“各位上的数字提出来就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等等,学生能够想起这几点就是非常极好的。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实践与评析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实践与评析3的倍数的特征迥然区别于2、5倍数的特征,即使同样是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的发现过程亦与2、5倍数的特征的发现过程有着显著的差异。
那么,在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继续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如何处理前面的学习经验与后继学习的关系?如何结合学习的内容,合理设计探究的台阶?如何使“3的倍数的特征”的发现过程成为一个经典的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的过程?这些既构成了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教学中可以挖掘的资源,处理好这些问题,将会使学生经历更为有效的探究活动,从而积累更为宝贵的数学活动经验,积淀基本的数学思想,进而彰显这一内容的教学价值。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执教了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现将课堂实录整理如下,求教于同行。
一、课前谈话师:面对大家注视的目光,我想出一句话,那就是“人都有两只眼睛”。
(生笑) 师:难道不对吗?生:对。
师:如果把这句话倒过来说呢?生:有两只眼睛的都是人。
(生笑)师:又笑了,倒过来说的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生1:猫也有两只眼睛,但猫不是人。
生2:有些不是人的动物也有两只眼睛,所以不能说“有两只眼睛的都是人”。
师:很有说服力,举出反例就推翻了这个说法。
师: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发现一类事物具有一定的特征,但是具有这样特征的却并不一定是这类事物,也许别的事物也具有这样的特征。
其实数学知识也是一样,很多话倒过来说就要出问题。
师:例如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但是我们能说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吗?生:不能。
师:是啊,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
不管在生活中还是数学学习中,我们都应该这样严密地思考问题。
[评析:貌似随意的谈话,实为精心的设计。
从3的倍数具有怎样的特征到具有何种特征的数是3的倍数,这是一个互逆命题的关系。
一个命题成立,但它的逆命题却未必成立。
如果没有与学生经验紧密联系的实例的支撑,学生要理清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最新小学优质课“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案及反思教学教材
小学优质课“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案及反思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教材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
2、3、5倍数的特征是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学习约分、通分的必要前提。
二、教学方法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其宗旨也就在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虽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形成技能,升华至应用于生活。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二人组、四人组或全班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规律。
在学习中,创设情境,激发疑问,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通过自主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观察、概括能力。
3.渗透猜想,验证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概括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设备:1~9的扑克牌、火柴棒、两张表格、卡片、百数表每生一张。
教学流程:(一)游戏复习我们已经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们根据老师的要求高高举起你的学号,看谁反应快。
请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号是2的倍数的。
思考: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是0、2、4、6、8的数)学号是5的倍数的数。
《3的倍数的特征》教研评课稿
《3的倍数的特征》教研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聆听了伍轩老师执教的《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受益匪浅,引出 3的倍数特征的探究巧妙设置情景,降低了学生探究的难度,便于教师引导和透彻讲解,最后一个环节既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又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也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巧妙设疑,探究思考交流。
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即使在之后的巩固练习部分,学生的思路在不断开拓,寻求不同答案、探究更好的判断方法……学生的思路不断开拓,思维不断创新。
伍老师让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学生感受着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延展性,润物无声,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充分放手,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伍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推翻—再猜想-再验证”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数学中常用的判断,思考方法,这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会很有帮助。
下面的时间伍老师充分放手,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贵在启发,重在信任。
伍老师给了学生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
学生们果然不负师望,得出了诸如“乘法口诀”“大数分解”等好几种方法。
此时的学生不光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4、让学生经历过程,学会思考。
伍老师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有效的思考依赖于合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依据知识自身的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呈现知识为呈现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自觉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从而促使数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展开并不断深入。
5、找准知识冲突激发探索愿望。
在第一环节中伍老师先让学生复习2.5的倍数特征并对一些数据做出了判断而后我们“谁来猜测一下3的倍数特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利用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就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这样不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有效的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形成清晰的数学模型。
《3的倍数特征》评课
《3的倍数特征》评课新小徐永强近日,我有幸观摩了我校陈建雄老师执教的《3的倍数特征》一课,感受颇多,纵观整堂课,有以下特点。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在教学伊始,传授3的倍数特征知识之前,教师让学生复习上堂课所学,了解蕴含于2、5的倍数的特征中的道理,对于2、5的初步建构后,让学生独立去探索3的特征把各个数位相加的和进行判断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放手给学生探索,借助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增加了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效果好。
二、适时引导,启发教学。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陈老师在学生的猜测不能成立时,顺势引导:我们不能像研究2和5的倍数特征这么简单,研究3的倍数特征,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从另一角度思考探究。
出示几道习题,让学生思考,关于3的倍数特征你有什么疑问?激发学生要善于思考,从而去发现提出问题: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要把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呢?把探究学习引向深入,真正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抓住难点,重点突破。
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要把各位上的数加起来呢?你觉得“各”能换成“个”吗?为什么?教学中教师牢牢抓住这一难点,深入探究,重点讲解,寻求突破。
让绝大多数学生明白了意思,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3的倍数特征为把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能被3整除。
”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从中体现了教者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四、合作探讨,激励学习。
一节好课,离不开老师精心地设计,巧妙地引导。
也离不开老师适时地评价。
教学中,老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方式,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激活思维。
当学生思维点活跃,见解独特时,教师更是适时地鼓励、赞许,很好地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陈老师既重视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笔者觉得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小组合作学习建设不够成熟,说明平时的课堂中运用不够充分,课中评价侧重了老师的语言激励,但生生之间的评价太少,说明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探究还欠火候,课堂中还是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唱主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特征》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师:看来归纳2,5的倍数特征的方法对探索3的倍数不适用啊。我们在百数 表中找出3的倍数仔细观察吧。 2.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 师:能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在百数表中排列有规律,都在一条斜线上。 师:如果出了百数表,数比较大,我们怎么判断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3的倍 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 级上册第三单元《3的倍数的特征》的课文内容。下面我 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 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五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思维较活跃,善于与同学交流,乐于表现 自己,渴望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赞许。同学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也 有一定的默契程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 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判断等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导入
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提 出猜想。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等,老师引 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板块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分小组自主探索,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 1组:我们小组猜个位上是3,6,9的数可能是3的倍数,但是举了几个例子发 现不是全对的,比如:33,69是3的倍数,13,23,26就不是。 2组:我们列算式计算3的1倍,2倍,3倍,4倍,观察积的个位数字,发现没有什 么规律。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1《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2、5的倍数的特征。
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
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综合考虑。
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教法和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我从三个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1、复习,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
本课的设计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12 18 20 25 48 60 72 90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评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评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 理解“倍数”的概念 - 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 发现和归纳倍数的特征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
2.1 概念引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首先通过一个小游戏来介绍“倍数”的概念。
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按照顺序报数,每当报到3的倍数时,要鼓掌。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倍数的概念。
2.2 合作探究在掌握了倍数的概念后,我们将进行一项合作探究活动。
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每组分配一份工作纸和一组数字卡片。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担任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和思考过程。
3.学生根据工作纸上的指引,探索以下问题:–3的倍数有哪些特点?–如何判断一个数字是否是3的倍数?–是否所有的倍数都具有相同的特点?4.学生自主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答案,记录员记录下来。
5.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小组的探索成果。
通过这个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将能够主动思考、交流,并形成归纳总结的能力。
2.3 深化巩固在合作探究活动之后,我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倍数的特征进行深化巩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倍数的特征,并引导他们使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三的倍数能被3整除,它们是否还有其他的特点?学生可以回答:三的倍数末尾是0、3、6、9等数字。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2.情景教学法:通过小游戏等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际性。
3.提问引导法: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案例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倍数的特征。
小明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数只可能是0、3、6、9。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索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数的组成和数位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在探索数的性质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思考,逐步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探索活动,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引导学生回顾数的组成和数位,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探索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每组找出100以内所有的3的倍数,并观察、分析这些数的特征。
3.交流分享:各组汇报探索成果,师生共同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4.实践应用:学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3的倍数的特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1.3的倍数的特征:a.个位上的数是0、3、6、9b.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2.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方法:a.计算这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b.判断各位数字之和是否是3的倍数c.是3的倍数则这个数是3的倍数,否则不是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优质课“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案及反思
小学优质课“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案及反思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教材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
2、3、5倍数的特征是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学习约分、通分的必要前提。
二、教学方法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其宗旨也就在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虽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形成技能,升华至应用于生活。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二人组、四人组或全班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规律。
在学习中,创设情境,激发疑问,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通过自主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观察、概括能力。
3.渗透猜想,验证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概括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设备:1~9的扑克牌、火柴棒、两张表格、卡片、百数表每生一张。
教学流程:(一)游戏复习我们已经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们根据老师的要求高高举起你的学号,看谁反应快。
请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号是2的倍数的。
思考: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是0、2、4、6、8的数)学号是5的倍数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级《3的倍数的特征》评课稿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评课稿
今天听了xx小学段老师上的《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感受了在新课堂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仅仅只是一位组织者,一个帮手,而学生才是主人。
课堂上,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交流、展示,让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来。
这节课的设计从整体上安排了四个环节:
1.导入激趣,请学生用学过的知识介绍“120”,同时也是对2、5的倍
数特征进行了复习,同时让学生摆出是3的倍数的数。
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产生
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独立圈数,小组合作讨论找规律,来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给学生提供了生生交流,合作交流的平台,有了表达和倾听的机会。
3.展示交流中,学生表现得活跃,组织语言能力强,思维敏捷。
这说明段老师平时充分地给予了学生合作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
4.巩固练习使得课堂学习知识得到了升华,学会了判断和写3的倍数的特征,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有了反馈。
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要找到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对于这节课,我认
为有几点值得大家一起探讨:
1.探索3的倍数特征为什幺要各个数位数字之和?(重点有点偏,可以
拓展提升)本节课的重点不是探索3的倍数来源,而是学生会判断3的倍数特征;
2.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合理,探索3的倍数来源浪费太多时间,导致后面时间比较紧,还有些内容都没说到。
3.在几个互动环节中,形式单一化,如:“请一个同学来验证一下这个
数是否是3的倍数。
”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避免有的学生“没
戏演”就“退场”了。
总之,这一节课让我们在探究新课堂模式,寻找学生“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法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