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梅花岭记

合集下载

正气长存

正气长存

正气长存------观梅花岭记有感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这是清代诗人张尔荩撰的联,写的是明朝大忠臣史可法!全联的直接解释的意思就是,残落的花瓣就像亡国者留下的血泪,明朝老臣的心也如同残月一样。

史可法的精神是民族的骄傲,在中华正气篇上是熠熠发光的一页。

看完梅花岭记后,我陷入了沉思,史阁部的铮铮烈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染了我!忠臣良将从此去,只留芳名万古传!可歌可泣!可书可表!进忠尽节,杀身成仁者,莫过于史忠烈公了!为了民族大义,不苟且偷生!守城尽力,体恤部下;不能胜之,则慷慨赴死!临阵书写遗书,收德威为义子继承家嗣,称之为孝;定下临期成大节者,称之为忠!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史忠烈公这,则成了两全了!联想中国千百年来,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花木兰、岳飞、史可法等等,还有在同日寇的抗击中出现的诸多民族英雄,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屈不挠,不成功便成仁!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所在!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个不愿屈服的民族,特别是在异族入侵时,会表现出惊人的凝聚力,会前赴后继的奋勇于杀敌的战场上!伟大的品行恰恰又能折射出另一部分人的丑恶嘴脸。

当我读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持至白下。

经略洪承畴经略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不禁拍案叫绝,不愧是孙公也!巧言以污之!快哉!快哉!慷慨赴死与贪生怕死相对,民族大义与蝇头小利互克!就比巍峨大山睽蛮荒小丘,参天大树高于微茎小草!与伟大的民族英雄相比,那些历史小人的嘴脸是显得太丑陋了!从古至今,那些卖国求荣者,没有得到好下场的!不是落个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就是落个被本族人诛死的命运。

就在抗日战争时期,其实日本人最敬仰的是坚持抗战的英雄们!张自忠将军是被日本人以诸侯葬礼下葬的!反之汪精卫,与之合作多年,最后还是不被尊敬,生病期间,不被重视,误诊而死!赢得对手尊重的人,才是最可敬的人!史公的“忠正”谥号就是他的敌对朝君主乾隆所赐,在这里显示出乾隆帝的博大胸怀的同时,也昭示了史忠烈公的可敬之处!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岿然正气一直长存!史公可敬!千秋功业后人说,美德得升华!毛海山2011-06-29。

2月份内部特供卷 语文(四)教师版

2月份内部特供卷 语文(四)教师版

金戈铁骑2017-2018学年2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语文(四)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寓哲于画,自古而然。

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机》一文中将山水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应引起艺术界的思考。

宗炳“澄怀观道”“含道映物”,董其昌“以禅喻画”,都在试图以山水画这一艺术载体表达一己之情感,社会之文明,自然之运化。

“道”就是自然界的总规律,山水画触及这里,自然就离不开哲学了。

山水画要适应时代发展并与古人拉开距离,这就是一个突破口。

艺术与哲学的巧妙结合,可使山水画折射出崇高精神之奥义,最大限度地包含反映人类智慧所能认知的深刻哲理,使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审美范畴获得拓展,比一般的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

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的,结合得不好,会使绘画流于对哲学意念的简单的标签式诠释,从而伤害到绘画本体的审美价值。

要通过视觉形象来联系哲学思维,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不是强加给观众一堆不知所云的干巴巴的哲学概念。

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关系,必然是最大限度地相反相成,二者互相矛盾又互相包容,这是达成视觉与精神圆融关系的关键。

相反相成的概念,是指事物双方是可以互化互生的,在矛盾双方运动到极端状态,互相互生的关系才会发生,艺术上的大美才会出现。

比如著名画家黄宾虹画山水画“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典型例子。

古人说“执其两端而用中”,矛盾的一方不是尽想着消灭对方。

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

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

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梅花岭记》文章赞颂了史可法忠于职守、慷慨就义的高贵品质和广大爱国群众反抗强暴、誓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并对洪承畴之类的汉奸作了无情的讽刺,抒发了作者的民族意识。

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梅花岭记清代:全祖望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仑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至南门。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

忠烈大骂而死。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

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2022年广东省专插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

2022年广东省专插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

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大学语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赵威后问齐使》中赵威后批评的人物是()A.於陵子仲B.婴儿子C.叶阳子D.钟离子2.下列作品作家体裁关系不正确的是()A.《鹊桥仙》——秦观——词B.《秋兴八首》——杜甫——律诗C.《高祖还乡》——睢景臣——散曲D.《五代史涓官传序》——欧阳修——传奇3.词风格雄奇豪壮、苍凉沉郁,著有《稼轩长短句》的南宋豪放词人是()A.陆游B.辛弃疾C.陈亮D.张孝祥4.被日本小说《源氏物语》部分章节化用的长篇叙事诗是()A.《哀郢》——屈原B.《息争》——刘大星C.《长恨歌》——白居易D.《春江花月夜》——张若虚5.下列作品属于小说的是()A.《婴宁》B.《颜氏家训》C.《原君》D.《梅花岭记》6.以六言为主和四言,偶句为主,穿插三言、七言奇句写作的六朝抒情小赋是()A.《过秦论》B.《赤壁赋》C.《两都赋》D.《归去来兮辞》7.卢生梦游的故事,告诉世人追逐利禄只是“黄粱一梦”的作品是()A.《枕中记》B.《谏逐客书》C.《书鲁亮侪事》D.《段太尉逸事状》8.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写作《张中丞传后叙》的文学家是()A.李商隐B.韩愈C.韦应D.李白9.在丰富的联想中,从时代的变化写到永恒的乡愁,抒发游子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与思念的是()A.《捡麦穗》B.《囚绿记》C.《听听那冷雨》D.《永远的蝴蝶》10.下列作品评析不恰当的是()A.史铁生《我与地坛》落笔地坛,重记“我”残疾后经历人生的苦B.柯灵《乡土情节》,以故国之思为线索,将乡土之情升华爱国之情C.施盐存《纪念傅雷》,突出描写傅雷的“怒”,赞扬他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性格D.宗璞《哭小弟》,紧扣哭字表达对小弟早逝的悲痛和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11.艾青《北方》中最醒目、最富于象征意义的意象是()A.风沙B.土地C.大漠D.太阳12.“那小马驹子一般撒欢的足音,已录进你大山的山褶,融进了你宽敞的胸膛,镶嵌进了你不老的魂魄。

新梅花岭记

新梅花岭记

岭上梅花
• 这两副对联描写的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史可法,当时明朝江山已经岌岌可危, 内有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的浪潮,外有满洲 铁骑滚滚南下的声声热浪.他领兵固守扬州 . 清兵曾五次劝降,均遭拒绝,无奈四千兵 力难以抵挡住数万清兵,血战十天,扬州被 攻陷.史可法和他的部下等人壮烈牺牲,他 最终不能改变气数已尽的大明江山的命运. 历史的车抡滚滚而进,没有人能够左右它的 方向.让它停下来.但它也留给了我们一段 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天我们走进<<梅花岭记 >>,重温了那段惨烈的光辉岁月.
归纳积累文言实词 “克”
• 克勤克俭 克 •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克 •能够 能够 战胜,攻破 战胜,攻破 克制,约束 约定或限定
欣赏两幅对联
1、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2、殉社稷/只/江北孤臣,剩山残水,尚留得/风中劲草 殉社稷/ 江北孤臣,剩山残水,尚留得/ 。 葬衣冠/ 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
• 督相史可法知道局势不可以挽回,召集众将领并 告诉他们说。 • 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可法的尸骨(遗骸)却不能 得到,于是用衣冠(衣帽)来安葬他。 • 自从有这种言论(说法),大江南北(在长江南 北两岸)于是都说史公没有死。 • 洪承畴大怒,急忙喊叫部下(把洪承畴)推出去 并斩杀他。 • 文天祥也因为悟通大光明佛法而解脱成佛,实际 上没有死。
我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族入 侵时, 侵时,涌现过无数可歌可 泣的英雄人物, 泣的英雄人物,请同学们 列举出来
有抗击匈奴的霍去病, 有抗击匈奴的霍去病,抵抗金 人的岳飞、文天祥, 人的岳飞、文天祥,打击倭寇 的戚继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的戚继光, 还有坚决抵抗清人入侵、 ,还有坚决抵抗清人入侵、最 后不屈而死的史可法…… ……他们 后不屈而死的史可法……他们 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民 族的骄傲! 族的骄傲!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翻译一、樊迟仲弓问仁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2、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二、齐桓晋文之事1、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2、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

3、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三、冯谖客孟尝君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2、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

《梅花岭记》

《梅花岭记》

质疑探讨, 质疑探讨,拓展延伸
联系《左忠毅公逸事》,你认为史可法 联系《左忠毅公逸事》,你认为史可法 》, 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对他的这种以身殉 国的忠烈行为你是如何去看待的? 国的忠烈行为你是如何去看待的?
勤奋 有才学 重感情, 重感情,知恩图报 恪尽职守 不轻率 受人拥戴 刚强 高尚的道德情操 忠义不屈
迁移:三者都属于名词活用, 迁移:三者都属于名词活用, 回想一些名词活用的例子, 回想一些名词活用的例子,试 做归纳。 做归纳。
语法知识归纳: 语法知识归纳:名词活用
一、名词用做动词的四种情况
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对项王) (对项王)使眼色 名词用做一般动词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项羽本纪)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 向东进军 方位名词做动词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何面目见之? 使我为王 名词的使动用法 4、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 孟尝君客 。(冯谖客孟尝君) 冯谖客孟尝君 把我当成宾客 名词的意动用法
梅 花 岭 记
全 祖 望
殉社稷(jì)只江北孤臣,剩水 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póu)土,冰 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这是史可法墓前的一幅对联。这幅对 联以梅花的高洁,象征并歌颂了史可法在 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际以身殉国的崇高 民族气节。我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族入侵 时,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有抗击匈奴的霍去病,抵抗金人的岳飞、 文天祥,打击倭寇的戚继光,虎门销烟的 林则徐,还有坚决抵抗清人入侵、最后不 屈而死的史可法……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 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翻译
2、相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 相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 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哉! 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哉!

《新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5篇范文

《新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5篇范文

《新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5篇范文第一篇:《新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试题内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新梅花岭记鲍昌“骑鹤下扬州”的梦终于实现了。

友人相伴,游了纤秀的瘦西湖,登了开敞的平山堂,闻了个园的桂香,掬了何园的池水;傻里傻气的,我还要寻觅当年的二十四桥以及杜牧才子咏唱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幻想有多少娉娉袅袅的女儿卷起珠帘呢!却归于子虚。

再加之停留的时日太短,真令人有王渔洋“衣香人影太匆匆”之感,憾哉!游踪所及,发现现实的扬州与我想象的有差距。

原来我的脑子里盛满了绿杨明月,玉树琼花;隋炀帝的楼船箫鼓,仿佛还隐约地在耳边回响。

谁知现在拓宽了几条马路,修建起若干洋楼,有的中不中,西不西,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令人大无可奈何也。

最有趣者,刚听了一段评书,立即被高分贝的迪斯科音乐震得差点休克;刚在中午品尝了鲥鱼,又在晚间大啖西点。

于是我不再去想扬雄的《扬州箴》,也不再去想姜夔的《扬州慢》。

我觉得,扬州变了,变得难以识认。

它的古都风韵,一如真正的《广陵散》琴曲,似乎永远失传了。

扬州给我以深刻印象者,惟史可法祠墓乎。

史可法为明末抗清英雄,原为南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故又称史阁部。

1645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史可法自请督师,死守扬州。

城破被执,大骂多铎而英勇就义。

尸骸不可得,其义子葬其衣冠于广储门外梅花岭上。

而清兵遂大肆屠杀十天,是为“扬州十日”。

首恶者,即豫亲王多铎也。

我奇怪近日来播映的电视剧《荒唐王爷》,精心美化了多铎这一血污满身的刽子手,其事要比“荒唐王爷”还要荒唐了。

我自信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者,深知今日之中华民族,系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

各民族间的历史纷争,大都可以不再计较。

但是,征伐守卫之间,总还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若夫“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征伐者杀得血流飘杵,无辜者,摩有孑遗,善恶在其中是分明的。

固然,史可法并非完人,多铎亦未全泯人性,只是扬州之役,一为英雄,一为屠夫,则是不容争辩的。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梅花岭记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梅花岭记

古诗文系列:梅花岭记
译文:
经略洪承畴同他有老交情,问(他)说: “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 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没有死?”孙公 回答说:“经略从北方来,(是否)确凿 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督师洪公真的死 了呢,还是没有死?”洪承畴(听后)非 常恼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杀了。
唉!(那些)成神成仙的荒唐无稽的 说法,说颜太师因被杀而成仙,文少保也 因彻悟“大光明”佛法像蝉脱壳一样遗下 了躯壳而成佛,实际上(他们都)不曾死
古诗文系列:梅花岭记
注释:
7 、阁部:史可法为内阁大学士,故自称 “阁部”。 8 、执:押解。 9 、之:代词,指史可法。 10 、或曰:有人说。 11 、殒:死。 12 、已而:不久。英、霍山师大起:顺 治五、六年(1648-1649)间,侯应龙等 抗清志士纷纷于英山、霍山(均在今安徽 省)起义,其中冯弘图倡言史可法实未死, 以史可法名义号召人民,聚众数千。
古诗文系列:梅花岭记
作者简介:
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 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 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 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 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 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 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 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 《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 《古今通史年表》等。
古诗文系列:梅花岭记
注释:
曾攻占英山、霍山等县,后败于清军。 13 、白下:今江苏省南京市。 14 、审知:确实知道。 15 、恚:恨,恼羞成怒。 16 、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于唐德宗时 官太子太师,建中三年(782)淮宁节度 使李希烈反叛,次年朝廷派颜真卿前往晓 谕,被杀。兵解:死于兵刃。据《太平广 记》卷三十二载,颜真卿死后十余年,颜 氏仆人曾于洛阳遇真卿,当时传说他尸解 成仙。

大学语文---梅花岭记

大学语文---梅花岭记
返回
背景简介
明代末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关 外满洲贵族又不时入侵,明朝统治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清军南下时,南明政权正处于内乱中。此时马士英忙于卖 官鬻爵,福王热衷于大修宫殿,腐化享乐,后宫女子数以千计。 史可法飞章告急,马士英却说他是为了要报功,不予理睬。史 可法要求调拨粮饷,马士英也拒不发给,以致“诸军皆饥”。 史可法又驰檄召各镇兵马救援,但各部都“逡巡无进师意”。 史可法只好以亲军四千人凭城困守。 扬州一役,史可法及其部将、僚佐表现了壮烈的民族气节。 清军曾五次劝降,均遭史可法拒绝。后来部将马鸣碌、汪思诚、 马应魁,庄子固、乙邦才等均随史可法壮烈牺牲。清兵破扬州 后,又乘夜渡江,福王出走芜湖,被黄得功部将劫夺降清,马 士英等逃往杭州,福王小朝廷很快就覆亡了。
补充注释
顺治二年四月,左良玉率数十万兵力,由武汉举兵东下, 要清君侧,“除马阮”,马士英竟诎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 左良玉,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矶,以致淮防空虚。左良玉为 黄得功所败,良玉呕血死,全军降清;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时 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兵。顺治 二年(1645年)5月10日,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传檄 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北遁淮安,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 见绌。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 副将史德威追随史可法多年,可法收德威为义子,托以后事; 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不 死,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多铎劝降,可 法表示: “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 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后壮烈就义。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 遭到很大伤亡,心里恼恨,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延续了 十天,死亡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死后十二日, 其遗体不知下落,隔年,史德威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 梅花岭。后来全祖望曾写《梅花岭记》描述此事。

《梅花岭记》教案

《梅花岭记》教案

《梅花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梅花岭记》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通过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优美词句和艺术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毅、忠诚的品质。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梅花岭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翻译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和翻译。

(2)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 翻译练习法: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梅花岭记》全文。

2. 参考资料:有关《梅花岭记》的介绍和分析。

3. 投影仪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重点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梅花岭记》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僻词语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5. 翻译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大学语文知识点

大学语文知识点

大学语文知识点以《大学语文》(专)为例,综合题涉及的知识大致有:•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者:欧阳修,王安石;韩愈,柳宗元,苏轼•属于北宋的作家:欧阳修,王安石•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朱自清,茅盾,叶圣陶•以反驳论点为主的文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答司马谏议书》•以反驳论据的文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驳“国中无伪……”)•属于奏疏文体的文章:《谏太宗十思疏》《朋党论》•属于文艺专论的文章:《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属于讲话稿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的春天》《论气节》(演讲稿)•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文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谏太宗十思疏》《朋党论》•主要运用归纳论证方法的有:《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科学的春天》《论气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咬文嚼字》《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同时运用比较、演绎、归纳三种论证方法的文章有:《科学的春天》《散文创作谈》《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既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又属于科学小品的文章:《菊花》《苏州园林》《白丝翎羽丹砂顶》《我们肚子里的食客》•既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又属于科技说明文的文章:《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属于科学小品的文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菊花》《苏州园林》《白丝翎羽丹砂顶》《我们肚子里的食客》•采用“总——分——总”结构的文章:《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统筹方法平话引子》《桥的运动》•采用“总——分”结构的文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州园林》•采用“分——总”结构的文章:《白丝翎羽丹砂顶》•属于清代散文家:张岱,方苞•属于游记的课文:《箱子岩》《都江堰》•属于写人散文:《追悼志摩》《秋夜》《哭小弟》《柳敬亭说书》•属于记事散文:《北京的春节》《拣麦穗》《我与地坛》《狱中杂记》•属于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毛颖传》•属于寓言:《毛颖传》《寓言二则》•运用第一人称:《追悼志摩》《秋夜》《箱子岩》《哭小弟》《都江堰》《拣麦穗》《我与地坛》《狱中杂记》•运用第三人称:《北京的春节》《廉颇蔺相如列传》《毛颖传》《寓言二则》《柳敬亭说书》•运用象征手法的:《秋夜》《拣麦穗》《我与地坛》《毛颖传》•运用对比手法:《北京的春节》《箱子岩》《都江堰》•运用场面描写:《北京的春节》《箱子岩》《柳敬亭说书》•具有思辩色彩:《箱子岩》《都江堰》•主要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秋夜》《都江堰》《我与地坛》•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归田园居》《游子吟》•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七言绝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归》《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七言律诗:《蜀相》《书愤》•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思诗:《迢迢牵牛星》《夜雨寄北》以上就是《大学语文》(专)的一些综合知识点。

《梅花岭记》教案

《梅花岭记》教案

《梅花岭记》教案《梅花岭记》教案1一、教学说明安排一课时,以学生活动为主,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点拨引导检查落实,同时穿插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在今后学习中,提高自读自求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1、情感目标:学习史可法忠义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学习__关键的文言字词以及记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三、课文重难点重点:记叙史可法英勇不屈、以身殉国的牺牲经过。

难点:__末段议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性点拨师:我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族入侵时,涌现过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同学们列举出来。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气氛活跃)明确:有抗击匈奴的霍去病,抵抗金人的岳飞、文天祥,打击倭寇的戚继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还有坚决抵抗清人入侵、最后不屈而死的史可法……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自然引出史可法)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全祖望的《梅花岭记》。

梅花岭是史可法衣冠冢所在地,作者百年后登上梅花岭凭吊英烈,其文颂扬了民族英雄史可法在清人入侵国难当头时,忠义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点拨功能: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展示民族英雄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从而焕发起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热情和求知欲望。

] 2、整体性点拨师:(指导学法①)同学们学习__,要学会首先从整体上去把握__内容及其特点。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自读,要求读出声,给生字注音,然后说说__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应该怎样整体把握。

(学生边读边划,读完后由一个同学回答,不准确处让其他同学纠正。

)明确:__记叙了史可法殉国的经过和影响,发表了作者的议论和看法。

师:那么从内容和表现手法看,__可分几部分?(生答)明确:__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叙事实,包括前三节;第二部分是最后一节,为议论感慨。

(板书)记叙议论[点拨功能:点拨学生从课文内容和表现手法入手,居高临下地将__一剖为二,起到了从宏观上整体驾驭__的作用。

大学语文---梅花岭记

大学语文---梅花岭记
扬州一役,史可法及其部将、僚佐表现了壮烈的民族气节。 清军曾五次劝降,均遭史可法拒绝。后来部将马鸣碌、汪思诚、 马应魁,庄子固、乙邦才等均随史可法壮烈牺牲。清兵破扬州 后,又乘夜渡江,福王出走芜湖,被黄得功部将劫夺降清,马 士英等逃往杭州,福王小朝廷很快就覆亡了。
返回
作品述评
本文的中心内容是抗清名臣史可法从容 就义的事迹。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他面对无法抵御的强敌从容地 作了殉难的抉择。
第二部分是对于他赴死的种种看法以及作 者的议论。
第三部分是联想到两位同样从容赴死的女 性的事迹。
返回
艺术赏析
史可法是明末著名抗清将领,领兵固守扬州, 血战10天,英勇就义。死难时葬衣冠于梅花岭。
文章标题是游记式,而内容却是借此抒发作者 凭吊梅花岭上史可法墓时的感情。夹叙夹议,既 表彰史可法的忠烈,也表彰丹徒钱烈女和史可法 八弟妇的节烈。作者以《梅花岭记》为题,是取 梅花“傲霜怒放,冰清玉洁,芳香不染”的象征 义,赞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明末爱国人民的民 族气节。
返回
背景简介
明代末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关 外满洲贵族又不时入侵,明朝统治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清军南下时,南明政权正处于内乱中。此时马士英忙于卖官 鬻爵,福王热衷于大修宫殿,腐化享乐,后宫女子数以千计。 史可法飞章告急,马士英却说他是为了要报功,不予理睬。史 可法要求调拨粮饷,马士英也拒不发给,以致“诸军皆饥”。 史可法又驰檄召各镇兵马救援,但各部都“逡巡无进师意”。 史可法只好以亲军四千人凭城困守。
辞家人,呼史德威诀曰:“我无子,汝为我嗣,以奉吾母。 我不负国,法无负我。我死,当葬我于高皇帝(明太祖朱元 璋)侧;其或不能,梅花岭可也。” • [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好像(当年)陈涉(起义时)假借项燕 (的名义)。项燕世代做楚国的大将,在楚国有很高的威望。 陈涉起义初只是一个普通农民,没有社会地位和威望,所以 起义时就“诈自称公子扶苏(秦始皇大儿子),项燕为天下 唱(同“倡”,倡导)”。 •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经略”是以文官辖武将的大官。“有 旧”,有老交情。

全祖望《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全祖望《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全祖望《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为政以德练习三及答案》为政以德练习三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圣人务法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

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

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

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

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用:使。

.B.、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齐:整齐,一致。

.C、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法:办法。

.D、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

术:统治方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夫圣人之治国。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用人不得为非为汉家除残去秽..C.为治者用众而舍寡。

吾尝终日而思矣..D. 而所治非一人也。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翻译:②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 翻译: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祥符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 复为街衢。

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1./为画线部分断句。

祥符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2.加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祥符禁中火。

禁中:禁卫军在宫中B.不日皆成巨堑。

不日:没有几天C.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

诸道:各路D.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

大学语文与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与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与文化自信作者:唐魁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3年第10期摘要:大学语文以汉字、汉语、汉文学为载体,引导青年大学生探寻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对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第十一版)教材为例,大学语文通过选择经典解析思想文化、直面传统彰显民族精神、借助文学审美再现历史文化完成课程教育教学,使大学生受到思想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以及审美文化等多方面的感染,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心。

大学语文教材编撰者、课程教学者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组织者都应充分重视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以文化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大学语文;文化自信;教材;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在中华文化形成、积淀和传承过程中,语言文字是主要载体,值得专门学习和高度重视。

汉语汉字记录、保留和传承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使得中国文化没有间断;同时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和记录符号,它建立了中华民族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传递了思想、沟通了感情,奠定了共同的民族信念和想象,是文化自信心最重要的来源。

大学语文依托以汉字为载体的文献资料、文学作品直面文字构建的精神世界、文化传统,引领我们审视人文历史,回归初心本真,重塑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注入了源头活水。

“大学语文内容的中文本质属性决定了其成为高等学校不可或缺的文化教育的内容。

”[1]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秉持“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使当代大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在玩味汉语汉字保留承载的价值内涵中,回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信心,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现代人。

一、大学语文选择经典文本,输送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经典阅读、经典训练是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径,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指出:“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2022年广东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含答案)

2022年广东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含答案)

2022年广东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赵威后问齐使》中赵威后批评的人物是(A)
A.於陵子仲
B.婴儿子
C.叶阳子
D.钟离子
2.下列作品作家体裁关系不正确的是(D)
A.《鹊桥仙》一秦观一-词
B.《秋兴八首》一杜甫一一律诗.
C.《高祖还乡》一睢景臣一一散曲.
D.《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欧阳修一传奇
3.被日本小说《源氏物语》部分章节化用的长篇叙事诗是(C)
A.《哀郢》--屈原
B.《息争》--刘大槐
C.《长恨歌》--白居易
D.《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4.词风格雄奇豪壮、苍凉沉郁,著有《稼轩长短句》的南宋豪放词人是(B)A.陆游
B.辛弃疾
C.陈亮.
D.张孝祥
5.下列作品属于小说的是(A)
A.《婴宁》
B.《颜氏家训》
C.《原君》
D.《梅花岭记》
6.以六言为主和四言的偶句为主,穿插三言.七言奇句写作的六朝抒情小赋是(D)A.《过秦论》
B.《赤壁赋》
C.《两都赋》
D.《归去来兮辞》
7.卢生梦游的故事,告诉世人追逐利禄只是‘黄粱一梦"的作品是(A)
A.《枕中记》
B.《谏逐客书》
C.《书鲁亮侪事》
D.《段太尉逸事状》
8.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写作《张中丞传后叙》的文学家是(B)A.李商隐
B.韩愈
C.韦应物
D.李白。

大学语文考试题库

大学语文考试题库

1.?聊斋志异?属于A 散文集B 诗歌集C 小说集2.小说的三要素是A人物情节时间B人物情节环境 C肖像语言行为3.小说 ( ) 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被誉为农民战争的教科书。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封神演义?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总共有首诗。

A 300B 305C 500D 2065.明代四大奇书为A?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B?封神演义??儒林外史??金瓶梅??水浒传?C?世说新语??水浒传??金瓶梅??搜神记?6.唐人小说被称为:A、传奇B、志怪C、志人D、小说7.古代小说( )对八股取士的封建考试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辛辣的挖苦。

A?清忠谱?B?红楼梦?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8.( )首次采用了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A 诗经B 尚书 C礼记 D春秋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朱光潜在?慢慢走,欣赏啊!?一文的中心是“人生的艺术化〞。

B、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渲染了牡丹的高贵与华美。

C、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情节结局即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D、迟子建的散文?一滴水可以活多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10.?家?是〔〕三部曲中一篇A 爱情B激流 C 农村11.属于唐传奇的是A 枕中记B 婴宁C 梅花岭记1.孔子要求其学生掌握的六种技艺即“六艺〞为。

A 礼乐书术射御B 诗书礼乐射御C 诗书礼易乐春秋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出自? ?宣扬了人本思想。

A 论语B 孟子 C大学 D 中庸3.孟子继承开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的主张A性善论 B 性恶论 C 无为论4.?左传?中多数篇章可以看做先秦〔〕代表A 诗歌B 散文C 小说5.?左传?又名:A、?左氏春秋?B、?晋阳春秋?C、?吴越春秋?D、?吕氏春秋?6.桐城派代表人物是〔〕A 郑燮B 钱谦益C 刘大櫆1.?小狗包弟?选自巴金A ?随想录?B ?憩园?C ?寒夜?2.利奥波德的散文?像山那样思考?运用的艺术手法是:A、象征B、夸张C、拟人D、通感3.善于辩论是以下哪部著作的特色:A?论语? B?左传? C?孟子? D?老子?4.以下句子中用了典故的是:A、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B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C、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去故土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5.以下属于骈体文的是:A、庾信?哀江南赋序?B、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C、沈既济?枕中记?D、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6.?闲情记趣?,选自:A、沈复的?浮生六记?B、?新唐书?C、?世说新语?D、?昌黎先生集?1、在古代诗歌中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即“长诗之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作者简介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 山,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清著名学者、 文学家。乾隆元年(1736)进士,选庶吉士。 后辞官归里,主讲蕺山、端溪书院,致力经 史研究。曾续修黄宗羲所编的《宋元学案》。 其《鲒埼亭集》中收有大量明清之际忠臣义 士的碑传。另有《经史答问》、《汉书地理 志稽疑》等。
之所以不朽,不在于他们是成为神仙还是活在人间,而在于他们的浩然 古,一直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生死观标准。史可法在抗击清军入侵时,毫 文章较详的记叙了孙兆奎同洪承畴的交锋。洪承畴高居上座,却惶 之气“常留天地之间”和他们对后世人民的巨大影响。就像史忠烈公的 不畏惧,带领全城守军直至全部战死也不剃发,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 恐地询问史可法的生死。孙兆奎被执阶下,却拒不回答,反而针锋相对, 遗骨,已不可能找到了,但登上梅花岭,想象中看到当年的围城情况, 族的骨气。二者都彰显了舍生取义、立志报国的爱国精神。 尖锐辛辣地羞辱叛徒。作者的用意是通过史可法同洪承畴的正反对比, 就仿佛可以看到史公的高大形象了,这样也就不必再去探究他是否果真 突出了史可法的伟大。史可法的殉国是真的,他虽死犹生,浩气长存; 解脱躯壳成仙成佛了。 洪承畴的“殉国”是假的,他虽生犹死,遗臭万年。作者对这次交锋的 记叙虽较详,但直接记叙洪承畴也只两句,寥寥几笔,却把一个大汉奸 虚伪、狡诈和狼狈不堪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返回
主要作品
全祖望一生致力于经史研究。著有: 《经史问答》、《句余土音》、《鲒琦亭集》, 又曾续修明代学者黄宗羲的《宋元学案》,笺 注宋代学者王应麟的《因学纪闻》,又七次校 订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返回
补充注释
• [抱持]抱住抓住(使史可法不能自杀)。 • [大兵]指清兵。清朝写文章,对清兵必须这样称呼。 • [忠烈遗言]据《小腆纪年附考》:扬州被围后,史可法作书 辞家人,呼史德威诀曰:“我无子,汝为我嗣,以奉吾母。 我不负国,法无负我。我死,当葬我于高皇帝(明太祖朱元 璋)侧;其或不能,梅花岭可也。” • [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好像(当年)陈涉(起义时)假借项燕 (的名义)。项燕世代做楚国的大将,在楚国有很高的威望。 陈涉起义初只是一个普通农民,没有社会地位和威望,所以 起义时就“诈自称公子扶苏(秦始皇大儿子),项燕为天下 唱(同“倡”,倡导)”。 •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经略”是以文官辖武将的大官。“有 旧”,有老交情。
补充注释
顺治二年四月,左良玉率数十万兵力,由武汉举兵东下, 要清君侧,“除马阮”,马士英竟诎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 左良玉,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矶,以致淮防空虚。左良玉为 黄得功所败,良玉呕血死,全军降清;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时 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兵。顺治 二年(1645年)5月10日,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传檄 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北遁淮安,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 见绌。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 副将史德威追随史可法多年,可法收德威为义子,托以后事; 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不 死,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多铎劝降,可 法表示: “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 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后壮烈就义。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 遭到很大伤亡,心里恼恨,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延续了 十天,死亡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死后十二日, 其遗体不知下落,隔年,史德威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 梅花岭。后来全祖望曾写《梅花岭记》描述此事。
补充注释
生来自有文信国; 死而后己武乡侯。 ——严问樵题扬州史可法祠 骑鹤楼头,难忘十日; 梅花岭畔,共仰千秋。 ——郭沫若题扬州史可法祠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 ——蒋士铨题扬州史可法祠
返回
扩展阅读
• 左忠毅公逸事 • 复多尔衮书 • 桃花扇· 沉江
返回
相关图片
补充注释
在围城期间,多尔衮劝降,史可法写就著名 的《复多尔衮书》:“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卷 上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 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 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 以泄敷天之愤。则贵国义闻,照耀千秋,本朝图 报,惟力是视。”不卑不亢,流传万世。另著有 《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
返回
梅花岭记
全祖望
教 学 目 的
教 学 重 点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简 介


内 容 述 评
艺 术 赏 析
思 考 练 习
资 料 链 接
退出
教学目的
1.学法。 2.学习史可法崇高的民族气节和 为国捐躯的伟大精神。
返回
教学重点
• 本文的思路与结构。 • 作者是怎样刻画史可法的英雄形象 的? • 文章主要突出史可法的形象,为什 么以《梅花岭记》为题目?
返回
背景简介
明代末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关 外满洲贵族又不时入侵,明朝统治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清军南下时,南明政权正处于内乱中。此时马士英忙于卖 官鬻爵,福王热衷于大修宫殿,腐化享乐,后宫女子数以千计。 史可法飞章告急,马士英却说他是为了要报功,不予理睬。史 可法要求调拨粮饷,马士英也拒不发给,以致“诸军皆饥”。 史可法又驰檄召各镇兵马救援,但各部都“逡巡无进师意”。 史可法只好以亲军四千人凭城困守。 扬州一役,史可法及其部将、僚佐表现了壮烈的民族气节。 清军曾五次劝降,均遭史可法拒绝。后来部将马鸣碌、汪思诚、 马应魁,庄子固、乙邦才等均随史可法壮烈牺牲。清兵破扬州 后,又乘夜渡江,福王出走芜湖,被黄得功部将劫夺降清,马 士英等逃往杭州,福王小朝廷很快就覆亡了。
返回
思考与练习
一、 文中所讲“忠烈之面目”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说史可法是否解脱并不重要? 二、 联系《正气歌》,分析文天祥、史可法 文中所讲“忠烈之面目”指的是:把史德威收为族亲时的“喜曰”, 的生死观。 当敌军“如林而至”,战友纷纷阵亡,他的挺身而出“瞠目”怒喝,以 三、 本文中间提到洪承畴,作者的用意是什 及被俘后敌酋作出礼贤下士姿态时,他的“大骂而死”。 因为他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崇高,值得人们永远纪念。这些英烈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流传千 么?分析其效果。
返回
资料链接
• • • • • 作者介绍 主要作品 补充注释 扩展阅读 相关图片
返回
作者介绍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清代鄞县 (现在浙江省宁波市)人。他四岁开始读书,十六岁应乡试 到省城,拿自己的文章谒见当时名作家查慎行,很受查氏器 重。二十六岁入京,也受名作家方苞的赏识。乾隆元年中进 士,任翰林院庶古士。一年后,被权贵排斥,左迁外补,以 知县任用,他就弃官不做,回家安于贫困生活。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明末遗民,他本人也富有民族意识 和爱国心,注意收集抗清义士史料,撰写文章,予以表彰, 《梅花岭记》就是其中一篇。他自己文章中有“为我讨贼, 清乾坤”的句子,因为“贼”字在“清”字前面而被下狱治 罪,后来经人营救,才得以免死。 他辞官后,先后主讲过蕺山书院(在浙江)和端溪书院 (在广东)。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
补充注释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 字宪之,又字道邻,祥符人(今河南开封)。 崇祯年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历任户部员外郎,郎 中。崇祯八年(1639年),随卢象升镇压各地农民起义。 十年,被张国维推荐升任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 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广部分府县。崇祯十四年总督漕运,崇 祯十六年七月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崇祯十七年三 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 大学士,时称“史阁部”。时议设刘泽清、刘良佐、高杰、 黄得功江北四镇,以可法为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兵入 关后,曾主张与之议和,共讨李自成的农民军。后被马士 英等人排挤,于是督师淮扬,竭力协调江北四镇将领,以 抵御清兵。
返回
作品述评
本文的中心内容是抗清名臣史可法从容 就义的事迹。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他面对无法抵御的强敌从容地 作了殉难的抉择。 第二部分是对于他赴死的种种看法以及作 者的议论。 第三部分是联想到两位同样从容赴死的女 性的事迹。
返回
艺术赏析
史可法是明末著名抗清将领,领兵固守扬州, 血战10天,英勇就义。死难时葬衣冠于梅花岭。 文章标题是游记式,而内容却是借此抒发作 者凭吊梅花岭上史可法墓时的感情。夹叙夹议, 既表彰史可法的忠烈,也表彰丹徒钱烈女和史可 法八弟妇的节烈。作者以《梅花岭记》为题,是 取梅花“傲霜怒放,冰清玉洁,芳香不染”的象 征义,赞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明末爱国人民的 民族气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