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导学案教师版
《菩萨蛮》导学案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第七单元第一课《菩萨蛮(小山重叠)》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温庭筠作品的“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特点。
2、把握传神刻画人物的手法。
3、体会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预习导航】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是配合隋唐流行音乐——燕乐曲调歌唱的一种诗体,并以“依调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
词最初是配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称词为“诗余”,词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所以又称“长短句”。
文人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2.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女,如富丽堂皇牡丹,“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疏淡清秀,如淡妆美人,如清新明丽芙蓉,“显而疏”,易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3.二主一相: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操,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唐五代文人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冯延巳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
),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4、作者介绍:温庭筠,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
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花间集收温词六十六首。
文学史上,温庭筠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
其词名压倒诗名,多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2024版《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鉴赏》中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全文阅读理解,词句赏析,意象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全文内容,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 通过对词句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句赏析,意象解析。
2. 教学重点:全文阅读理解,主题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菩萨蛮》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全文:学生自读《菩萨蛮》,理解全文内容,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词句赏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赏析诗词中的精彩词句,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4. 意象解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小山”、“鬓云”、“香腮雪”,探讨作者如何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炼出主题,如女性的婉约之美、时光易逝等。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诗词仿写,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板书内容:(1)全文内容(2)词句赏析:重点词句(3)意象解析:意象及意义(4)主题探讨:提炼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菩萨蛮》全文。
(2)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赏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不少于300字。
2. 答案:(1)背诵内容略。
(2)赏析文章示例:《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地上,如同铺满大地的霜。
诗人抬头仰望那轮明月,低头又想起远方的故乡。
全诗意境优美,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菩萨蛮教师导学案
《菩萨蛮(其二)》导学案教师版【整体感知,明确目标】1、通过对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2、缘景明情,通过词人笔下对江南的描述,理解词人置身江南美景之中获得的暂时的精神解脱对和客游他乡的无奈之情。
【自主学习,清标明疑】1.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此前曾漫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
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
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3.背景介绍《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
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交流思辨,释疑解惑】1.解释句中的划线词语:游人只合江南老。
(该,应当)春水碧于天(比)皓腕凝霜雪。
(白)还乡须断肠。
(应)2. 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
体会作者情感。
【梳理归纳,筑构建模】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江南之美)“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
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
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好在人美,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最新韦庄菩萨蛮导学案
韦庄《菩萨蛮》导学案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
②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合作探究诗人矛盾的情感,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预习案知识链接(答案:第一、二句为七字句,其余各句均为五字句。
押韵规律:每两句换一次韵,且仄韵、平韵、仄韵、平韵,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
诵读时,遇平声字“天”“眠”“乡”“肠”应拖长音,稍做停顿;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一些。
)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语。
①游人只合江南老②春水碧于天③垆边人似月④皓腕凝霜雪⑤还乡须断肠(答案:①应该②比③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④洁白⑤一定,应当)探究案.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作品写了什么:(1)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来具体描写江南?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答案:春水、天、画船、雨、垆边人、皓腕。
(2)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
答案:景美,生活美,人美2请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绘“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
(注意:①想象合情合理②想象优美丰富)3.根据背景材料,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借对江南的依恋和热爱来表达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
4、艺术特色整首词作者总的是用什么手法来写景和抒情的?①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②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
③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5、拓展比较《忆江南》三首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人教版 菩萨蛮 教案
人教版菩萨蛮教案标题: 人教版《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菩萨蛮》的作者杜牧及其背景;2.理解《菩萨蛮》的诗情画意,描绘了怀念故乡、对生活的思考;3.学习《菩萨蛮》中的词汇、句型和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二、教学重点1.读懂《菩萨蛮》的意境和感情表达;2.分析《菩萨蛮》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3.理解并运用《菩萨蛮》中的词汇和句型;4.欣赏《菩萨蛮》的音乐表演。
三、教学准备1.人教版《菩萨蛮》课本;2.多媒体设备;3.配乐和演唱版本的音频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 (5分钟)使用一段富有感染力的诗词导入,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迟》等,引发学生对杜牧和唐代诗歌的兴趣。
2.前期准备 (10分钟)让学生了解杜牧的背景和杜牧与唐代诗歌的关系。
介绍杜牧的生平、诗歌创作和特点,为理解《菩萨蛮》打下基础。
3.诗词赏析 (2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本上的《菩萨蛮》,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解释生词,并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4.词汇与句型学习 (15分钟)分析《菩萨蛮》中的词汇和句型,学习其中的用法和意义。
可以以填空、造句等方式进行练习。
5.音乐欣赏 (10分钟)播放《菩萨蛮》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其音乐表演。
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去感受音乐中的诗意。
6.交流讨论 (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就诗歌中的主题、诗人的情感以及自己的感受等方面展开讨论。
7.拓展学习 (15分钟)扩展学生对杜牧和唐代诗歌的了解。
让学生选择一首杜牧的其他作品进行赏析,并与《菩萨蛮》进行对比。
此外,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写故乡、思乡的诗歌,如孟郊的《登科后》等,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菩萨蛮》这首诗,提高了学生对唐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诗中的词汇和句型,扩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菩萨蛮(导学案)
《菩萨蛮》(韦庄) 1、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 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两首《菩萨蛮》
2、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形象来寄寓情感的诗词,并揣摩其情感。 3、搜集描写江南的诗词,体会其中作者的情感。 教后记
青州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教学课题 《菩萨蛮》(温庭筠)、《菩萨蛮》(韦庄)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两首词中的人物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找出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 作一定的鉴赏。 3、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两首词中的人物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找出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 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赵玲玲 审核人 张佃霞 使用教师
落 实 是 成 功 的 保 证!
合作探究
《菩萨蛮》(温庭筠)
1、试结合词句分析,这首词中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 象?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2、前人评价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 ,请结合词句内容加以分析。
3、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的艳词,也有人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寄寓,你认为词 人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课前预习
一、唐五代词 (一)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 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 18 人。 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 “温韦”并称。 (二)南唐词 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的词派。南唐词,特别是 后主李煜的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有所扩大。 二、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 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 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 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 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 , 《金荃集》 ,存词 70 余首。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 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 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影响 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著有《浣花集》
《菩萨蛮》教案-范本两篇
《菩萨蛮》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背诵《菩萨蛮》全文,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式,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并欣赏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菩萨蛮》原文及其释义。
2. 诗词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
3. 诗词鉴赏分析方法。
4. 创意写作指导。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朗读、创意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山水画,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诗词朗读(10分钟):全班齐读,个别展示,体会诗词韵律。
3. 诗词讲解(15分钟):讲解生僻字词,分析句式结构,解释诗意。
4. 感悟讨论(15分钟):小组讨论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分享感受。
5. 鉴赏方法(15分钟):介绍诗词鉴赏方法,举例分析。
6. 创意写作(20分钟):指导学生进行诗词仿写或创作。
7. 展示交流(10分钟):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五、课堂管理1. 学生座位: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2. 分组策略:按学习能力和兴趣分组,确保讨论效果。
六、学生活动1. 朗读:学生参与全班和小组朗读。
2. 讨论:小组内分享感悟,准备展示。
3. 创作与展示:独立或合作完成创意写作,向全班展示。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创意写作的质量。
3.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八、作业布置1. 背诵《菩萨蛮》。
2. 完成一篇诗词鉴赏短文。
3. 课后创意写作练习。
九、教学反思课后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针对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朗读环节的时间分配和教学方法。
2. 诗词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感悟讨论的组织和引导。
《菩萨蛮》教学学案
《菩萨蛮》教学学案菩萨蛮教学学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菩萨蛮》的作者以及诗歌的背景2. 理解《菩萨蛮》的主题和意境3.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手法4. 提高学生的欣赏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诗歌导读(1)介绍李商隐和《菩萨蛮》的背景(2)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字面意义进行理解2. 诗歌分析(1)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和主题(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3. 诗歌韵律和节奏(1)解释诗歌中的韵律规律(2)教学生朗读和模仿诗歌的节奏4. 诗歌欣赏和表达(1)通过朗读和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三、教学过程1. 诗歌导读(1)介绍李商隐和《菩萨蛮》的背景: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婉约派为主,情感丰富并富有意境。
《菩萨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诗意深远,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感伤和思念之情。
(2)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字面意义进行理解:诗歌中描述了一个男子思念逝去爱情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哀怨之情。
2. 诗歌分析(1)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和主题:《菩萨蛮》共有七首,每首四句。
整体上描绘了一个男子思念逝去爱情的过程,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和哀伤之情。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诗歌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描写林中的花朵、借助春风衬托思念之情等。
3. 诗歌韵律和节奏(1)解释诗歌中的韵律规律:《菩萨蛮》采用了押韵的形式,每首诗的第二、第四句都是押韵的。
同时,诗歌的韵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
(2)教学生朗读和模仿诗歌的节奏:引导学生读诗,感受诗歌的流畅韵律。
可以进行诗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4. 诗歌欣赏和表达(1)通过朗读和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教师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好与感伤。
可以进行诗歌欣赏讨论,让学生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菩萨蛮》的感悟和自己的思考。
【原创】《菩萨蛮》导学案
语文科导学案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四课韦庄《菩萨蛮》一、探究求索初露身手(课前自学)(一)预习内容:《菩萨蛮》(二)预习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三)导师指点本课重点:结合具体词句,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本课难点:理解诗词情景并茂的艺术效果。
【学法指导与使用说明】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准确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课堂讨论、质疑。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1、韦庄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唐代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
他的诗词都很著名,因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在诗坛上与温庭筠其齐名,并称为“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2、花间派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
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花间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还有极少部分是咏史征戍、行旅写景。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浮艳为主。
3、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诗人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韦庄浪游江南时,共写了五首以《菩萨蛮》为题的词。
这五首词的内容、情意、风格相近。
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四)预习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字,疏通诗句含义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还乡须.断肠2、阅读思考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⑵本词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五)问题生成(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二、释疑整合展示提高(课堂完成)1、为什么词人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请联系作者身世及词作内容作简要分析。
《菩萨蛮》导学案1
《菩萨蛮》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菩萨蛮》,揣摩词意。
2、准确把握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把握本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学习重点:1、准确把握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把握本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学习难点:把握本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学法指导:诵读、体味、研讨、展示、探究预习案一、文体知识:1、作者简介及花间词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
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
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2、婉约词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
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
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
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花间鼻祖)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
菩萨蛮教案(通用3篇)
菩萨蛮教案(通用3篇)菩萨蛮教案篇1菩萨蛮韦庄请同学们阅读五首韦庄的《菩萨蛮》:一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四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仆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五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一.简介: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
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
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心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
②垆边人:酒家女。
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答:。
2024年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2024年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诗,该诗选自教材第四章《唐五代诗词》,详细内容为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意境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默写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掌握诗的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诗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引入诗词的学习。
2. 讲解背景:简要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朗诵诗歌:带领学生朗诵《菩萨蛮》,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4. 分析诗意:详细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一句典型意象,解释其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默写诗中两句,并解释其意义。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各自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 作者:温庭筠3. 背景介绍:唐五代诗词4. 意象:山水、楼台、春草、夕阳等5. 情感:怀古、抒怀、感伤6.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情感。
《菩萨蛮》中的意象丰富,如“小山重叠金明灭”,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映照下的山川景色;“水纹簟上琥珀枕”则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情感方面,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怀古之情、抒怀之感伤。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
《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多样,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采用对仗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荒凉的景象;“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采用比喻手法,寓意人生的短暂。
《菩萨蛮》教学学案
《菩萨蛮》教学学案靖安中学彭丽一、教材分析《菩萨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个闺中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等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孤独寂寞。
它选自中国最早的一本词集——《花间集》;它的作者是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的温庭筠。
一首好词,本身就有一种魅力,你读它,就会被它吸引,被它感动,《菩萨蛮》就是这样一首好词。
通过学习这首词,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内心的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学情介绍我所教学的对象是高二的理科生,他们在高中语文必修四曾经系统的学习过词,在选修课本诗歌部分也学习了很多词人的作品,对词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但是,大多数理科生,他们平常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看文学类的书,更别说古典诗词了,课后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与扩展,不符合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写的要求,诗歌鉴赏能力还是相对薄弱。
从做诗歌鉴赏题目来看,通常是失分很多的一个题型。
所以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诗歌鉴赏能力很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分析、学情介绍以及《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①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背诵出这首词。
“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优美的语言、铿锵的声韵、向上的精神、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就能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提高学生诗歌方面的能力背诵可谓必不可少。
②学会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理解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基本方法,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的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而且“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也是《新课标》评价学生鉴赏诗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我设置了教学目标二,又因为本文主题的含蓄性,所以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③在体会文本的语言、音律、情感之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菩萨蛮导学案(教师)
菩萨蛮导学案(教师)语文教研组 第2页 共2页 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菩萨蛮(其二)(教师)【学习目标】1.通过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把握韦庄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体会该词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重点难点】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准确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课堂讨论、质疑。
预习案 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新课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知识链接】 1. 走近作者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
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定,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
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
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高二语文选修导学案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曾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2.了解背景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韦庄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
《菩萨蛮》导学案教师
编制:陈国翠审核:王利批准: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初步了解花间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把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问题情境】
1、作者简介以及诗歌背景
温庭筠(约812-870年),其词,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律的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四、小结
上片刻画女主人公醒后娇慵之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全词通过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并成功运用反衬、比喻、借代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梦江南》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望江南》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第4页共4页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4.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2、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软秾艳。花间词多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女性之容貌、服饰,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菩萨蛮·温庭筠》导学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导学案~教师版温庭筠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过程与方法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教时安排:一课时【导入】:(课前播放《菩萨蛮》的歌曲演唱)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五代的词。
词在最初,是可以配乐歌唱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流行音乐的歌词。
古代的宴席,是有歌舞奏乐的,文人骚客兴之所至,就取来漂亮的纸笺,写下一首首小词,以供旁边的美丽女子歌唱。
也正因为词最初是写给歌女的歌词,因此内容多关乎闺情风月,香艳绮丽。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晚唐五代时期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预习案】一、关于“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
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
宋朝之后,词学日趋衰落,一直到清朝,才有了一次复兴——这,就是词的大致发展历史。
很少有人知道:词与诗正式分开从温庭筠开始的。
主要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大的流派。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有“词牌”。
一段称为一“阕”。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二、知人论世: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作品风格: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他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另有绰号“温八叉”、“温八吟”、“温钟馗”都能反映温庭筠的性格特点。
(此处可根据情况补充绰号的由来,以增加趣味性:温庭筠在当时被称为“温八叉”,因为他在作诗的时候“八叉手而成八韵”,也就是说,双手这样交叉一下,就写出一句,交叉八次,一首诗就完成了,可见当时的温庭筠是多么的才思敏捷。
菩萨蛮导学案(教师)
高二语文选修导学案菩萨蛮(其二)(教师)【学习目标】1.通过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把握韦庄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体会该词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重点难点】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准确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课堂讨论、质疑。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新课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知识链接】1. 走近作者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
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定,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
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
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曾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2.了解背景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韦庄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
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军占领黄巢起义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
043《菩萨蛮》韦庄导学案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韦庄《菩萨蛮》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难点: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预习案【预习内容】词的产生:词是在隋唐时期产生,从中唐后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歌体。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就是歌词的意思。
词起源于民间,中唐以后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到词的创作中来,开阔了词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提升了词的品位。
盛于宋。
菩萨蛮: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称为菩萨蛮。
《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来的。
可见《菩萨蛮》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祖菩萨并无关系,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似的蛮国人”。
【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内容】一、知人论世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请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其二)所写的内容。
2.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3.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以上几句诗中所写到的美。
三、知人论诗“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知识链接】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
如: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善于抓住夏日急雨的特点,以朴素的语言进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季风云骤变的奇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主备人:李宝涛审核人:杨光旭
一、复习检查
关于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曲子。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阙”
3、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4、词的分类:
按长短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风格豪放派婉约派
5、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均有各自的不同的规格。
有水调歌头、采桑子、沁园春等。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6、唐五代词
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除温、韦外,尚有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
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
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
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二、导入新课
花间词派导入
三、目标展示
1.通过鉴赏温庭筠的词,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四、预习提示
1、了解【菩萨蛮】
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称为菩萨蛮。
《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来的。
可见《菩萨蛮》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祖菩萨并无关系,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似的蛮国人”。
2、知人论世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人。
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四、解惑新授
1、朗读诗歌,把握大意: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曦中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似雪的香腮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照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2、整体把握
(1)本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美丽、富贵、慵懒、孤寂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比喻反衬
3、赏析: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小山:眉毛。
小山眉为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
金:额黄,六朝以来妇女习尚。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
写出了闺中女子初起床时的形象,鬓发零乱未整而像流云一样将要遮掩过那雪白的香腮。
4、赏析:“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分析“懒”、“迟”之妙。
蛾眉:古典诗词中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以对女子眉毛美好形状的形象刻画,来代指美女的整体气质的。
除此以外,词人还多用“翠黛”、“翠蛾”“远山”“春山”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
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
着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
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其惆帐倦怠之情,生动可睹。
5、赏析: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
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
自赏:人而如花;自怜:盛年独处。
7、赏析: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鹧鸪”和“鸳鸯”一样,有归宿圆满,鸾凤和鸣之意。
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
女主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作者在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抒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没人赏爱的寂寞的心情。
“愿做鸳鸯不羡仙”“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六、达标检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句中的“小山”指的是“小山眉”,唐代女子好画“小山眉”,过了一夜眉黛深浅不匀,如山峰重叠之状。
B. 词的第二句分别用“云”“雪”比喻香腮和鬓发,并以“欲度”状写鬓发的态势,把两种静态的物象贯串起来,将美人的绰约韵致写得栩栩如生。
C. 三四两句的动作描写既照应了前两句中眉残鬓乱的肖像描写,又通过“懒”字和“迟”字,写出了主人公慵懒无绪之心情。
D. 末两句写思妇所着之衣服,暗示了女主人公生活条件之优裕,也表现出她与爱人双飞双宿的喜悦与满足。
E. 本诗主要采用了反衬、比兴等表现手法,借美人自喻身世,收到了言约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BD(B项,词的第二句分别用“云”“雪”比喻鬓发和香腮。
D项,生活条件之优裕正反衬出内心之空虚寂寞,而成双的鹧鸪也反衬出女主人公的孤寂可怜
2、赏析“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中用字的妙处
明确:“鬓云”指女子象流云的鬓发“香腮雪”指女子那香而白的,娇美无比的脸庞
“度”化静态为动态,使诗句平添了几分生机。
再加上“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七、学习总结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节)、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描绘出一位美人,在闺房中: 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的全过程。
这首《菩萨蛮》,是温为宫廷歌伎所作的,一番绵密、精致的描绘,通过客观与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
八、作业巩固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
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
“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的美。
“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
“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