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目标]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1)概况: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

(2)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开拓疆土(1)概况(2)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深化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二、海内为郡县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广:秦统一后,秦始皇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3.内容(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少数民族聚居地同县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4.特点(1)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5.意义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比较归纳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皇位世袭,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2)“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君主决策失误。

概念辨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二者相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四、汉承秦制1.“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2.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

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秦汉政治[人民版复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秦汉政治[人民版复习

王位应该传给二儿子。西周宗法制 规定王位继承人是嫡长子。
要点归纳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之间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和实施法则;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三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维护 工具 礼乐 制度 分封制 活动 准则 宗法制
权力分配
权力继承
共同作用:①有效防止了贵族之间因权利继承产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 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 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2.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央集权制度可归纳为“一、一、二、二”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两层官职: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县长 官。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类别 建立基础 传承制度 分封制 血缘关系 郡县制 按地域划分
• 1、西周的“封建”与古代的“封建主义”制度 • 西周的 “ 封建 ” 是指周王对王族、功臣及古代帝王 的后代进行分封,即 “ 封邦建国 ” 、 “ 封建亲戚 ” 。 古代 “ 封建主义 ” 制度是一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 会 → 奴隶社会 → 封建主义社会 → 资本主义社会 → 社 会主义社会。 2、分封制主要存在于周和西汉初期,封建社会分封王 侯主要皇族特权的体现,没有封地和人口。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含解析)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试要求:(1)秦的统一(b);(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

一、秦的统一——(b)1.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

2.拓展疆域(1)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设九原郡,修筑长城和“直道”。

(2)岭南: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3)“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3.统一的影响(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3)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微点拨秦统一前称“秦国”,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一,统一之后,称为“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1.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官僚政治)(1)建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①“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职责。

②“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特点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③地方官分工明确。

(4)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皇帝制度的建立(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①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②皇权至上,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③皇位世袭,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3)弊端: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3.三公九卿制官职职责议政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大体沿袭秦代。

汉武帝时通过频繁换相、设立“中朝”等方式限制相权、加强皇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世袭制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教学设计】一、课前探究(一)、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二)、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课“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

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新课(一)、“六王毕,四海一”1、“六王毕”①提问: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

活学活用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 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 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 是怎样的呢?
参考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二 府
机构 职能 官职及权利
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 枢密院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军政机构
长官行宰相职 分行 政权 分财权 参知政事 三司使 副 相 枢密使,低于宰相
【探究活动1】秦国统一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提示:社会基础、人民需要、秦国实力、个人努力
①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强盛。 (主要原因) ② 人民渴望统一。
③ 秦王嬴政的个人雄才伟略
④ 区域性统一 ⑤ 封建经济的发展,经济联系加强。(经济物质基础)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消极作用:
①中央集权制之下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②中央集权制下,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 对优势,但也因此而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了阶 级矛盾。
小结: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丞 相 太 尉
御 史 大 夫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原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或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措施: 汉朝:频繁换相;布衣卿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 “中朝”对抗”外朝”,相权一分为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设政事堂会议。 宋朝:二府三司制,增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皇 帝 外朝 执行机构
城、筑直道
南方:征岭南、修灵渠、置郡 归中央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因而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故选A。

答案:A2.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千古一帝”是秦始皇嬴政,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灭六国、完成统一,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3.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朝建立后。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4.“‘(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皇帝制 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取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答案:D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A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B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C项: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实质是君主专制的表现;D项:既然是君主专制,也就不存在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的问题。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二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预习导学】一、至高无上的皇权(确立皇帝制度)1.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年,秦王先后灭掉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的建立:秦王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以“”为自己的名号,自称“”。

为维护皇帝尊严,他的命令称“”或“”,所用的玉印称“”。

他总揽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皇帝所控制的为依据。

皇帝制度基本特征:一方面以显示了皇权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显示地位的不可僭越。

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特征。

二、秦朝中央官制(中央制度):1、构成:秦朝建立了一套以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立三个最高官职为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负责全国)2、特点: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军政大事的决策程序一般先由、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裁决。

3、作用:既利于皇帝操纵,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件的。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秦朝的地方官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了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初分天下为郡。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叫;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或。

郡县长官都由直接任命。

2.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到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秦朝形成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奠定了中国,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维护和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教材整合与合作探究】一、“六王毕,四海一”——完成统一1.条件(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2)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与需要;(3)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中国历史统一的必然趋势;(4)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和远交近攻的策略;2.过程(1)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2)北击匈奴,修长城和直道(3)开凿灵渠,南平岭南并置郡(4)开辟“五尺道”,统一“西南夷”3.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新高考)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标准(命题范围完整版)

(新高考)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标准(命题范围完整版)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④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b
c
b
c
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b
▲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b
c
d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①“一国两制”的构想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⑤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b
b
c
b
c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
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②武昌起义的爆发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⑤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b
b
b
b
c
▲3.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五四运动
②中国共产党“一大”
③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历史学考+选考考试标准
必修第一册
专题
知 识 条 目
考试要求
必考
加试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
c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①秦的统一
②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b
b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①汉代“刺史”的设置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1.巴黎和会
①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的图谋
②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
③《凡约》的主要内容、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和经济和思想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和经济和思想
1、皇权至上(独断性) 2、官僚政治(进步性;流动性) 3、人治为主(随意性) 4、神话皇权(落后性) 5、文化专制(渗透性) 6、囊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外交等(全面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 ①政治: 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 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 朝 灭 亡
刘 邦 攻 入
公 元 前
咸 阳

,巨
子鹿
婴之
投战


主题二 西汉的兴衰 (前202--------公元9年,国祚210年)
建立
恢复和发 展(休养
生息政策) 汉武帝的大一统
衰亡
8
60 119
138
202
前 年 , 西 汉 建 立西秦事世行楚汉战争朝件、、汉昭中之有史宣央后:称中集前的文 景 之 治西权兴大汉汉汉 高 祖 刘 邦、 衰一,建王落统与立莽前年张骞出使西域、王东、阶篡朝汉董仲舒建议设立太学休汉级。统养矛。历一与 匈 奴 三 次 大 战生西盾1称汉 武 帝 派 卫 青 、 霍 去 病息2加汉汉帝、前 年 , 张 骞 第 二 次 出 使 西 域深后朝。文致期。其景,使是中西 域 开 始 正 式 归 属 中 央 政 权之因西中前 年 , 设 西 域 都 护 , 标 志 着,治汉土国较、由地历大西 汉 灭 亡汉盛兼史的武年 王 莽 篡 汉 , 建 立 新 朝 ,转并上历盛衰盛继史。
期 分 裂 的 时 期 三 国 时 期 。
布 灭 亡 , 中 国 历 史 又 进 入 了
年 , 曹 操 次 子 曹 丕 逼 迫 汉 献 帝

走向大一统

走向大一统

帝的独裁; 2.中央集权: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表现为 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来自1 2 3 4 5 6

地方管理制:郡县制。 皇帝制。(核心)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朝议制(廷议制) 思想文化专制:焚书坑儒、挟书律。 监察制:地方:监御史 中央:御史大夫
1、地方管理制——郡县制
秦长城遗址(甘肃境内)
秦长城遗址
秦长城遗址(宁夏境内)
(以石筑砌的长城段,在内 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
灵渠
灵渠
秦始皇征南越,为运输军粮,命人开凿灵渠。灵渠 全长34千米,首次把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灵渠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 七分入湘。船队可以从汉水出发,经长江、 湘江、漓江,直达珠江口。
(1)出现:春秋战国。 (2)确立:秦朝。
(3)内容:
郡—县(道:少数民族地区)—乡—里 亭:负责地方治安、公文传递。 郡:郡守—行政

郡尉—军事 监御史—地方监察
(4)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 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5)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 重要环节。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答案D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战国七雄
赵 魏 韩 秦
燕 齐

秦王如何统一六国?
一 、“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1、过程:
(1)东灭六国,建秦朝 (2)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和直道 (3)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4)西南开“五尺道”、统一西南夷、任 官吏 2、意义: (1)结束战乱,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的秦朝。 (2)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 (3)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秦始皇陵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学设计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Ⅰ)《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上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核心内容而展开,教材结构可以分为三大块,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的前提、形成和影响。

2、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活动,比如创设情景,角色扮演和问题辩论等。

活动中教师要正确的“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对一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应客观的评价,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3、问题设计模式为了解——理解——见解。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二课内容。

专题一实际上是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史,它的一条主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如果把第一课夏、商、周时期看成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初具雏形时期,那么第二课秦汉时期可以看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时期。

第二课不仅仅开启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的先河,同时也为后面历朝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演进和强化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在整个这一章内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1、从认知基础来看:在初中学习阶段或者生活中通过实地参观、各种媒体,学生对秦汉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知识是零碎的,肤浅的,感性的。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衔接好初高中知识,并进一步拓展、深化知识。

2、从学习能力来看: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不同,对初中学生的要求主要掌握“是什么”,侧重识记层面,而对高中学生的要求主要掌握“为什么”,“怎么办”,侧重理解、运用层面,但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欠缺。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3、从心理特征来看:初中学生活泼可爱,好奇心强,很爱表现,而高中生思维活跃,理性思维增强,沉着冷静,求知欲旺盛,独立性强,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 “六王毕,四海一”1.“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 D ) A.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解析:分析材料原意,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故答案为D项。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建立了秦朝。

这一年是公元前( D )A.2世纪前期B.2世纪后期C.3世纪前期D.3世纪后期解析:秦王嬴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建立了秦朝是在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故答案为D项。

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不是公元前2世纪,排除A、B项;公元前221年不是公元前3世纪前期,排除C项。

3.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

”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解析:根据“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可知从先秦到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不能体现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故排除B、C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故选A。

训练点2 海内为郡县4.秦朝郡县制的确立被认为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A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C.郡县长官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解析: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俸禄,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化,故A正确;皇权的至高无上、郡县长官各司其职、疆域规模的扩大都不是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的主要区别和特点,排除B、C、D。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知识梳理型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知识梳理型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知识梳理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课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制的推行,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的形成)。

【本课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二、预习指导:带着下列问题去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阅读教材根据教材完成秦国统一过程表2.郡县制度最早出现在秦朝吗?为什么?3.简述秦朝郡县制度设置的基本情况有哪些?4.秦代施行的郡县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哪里?5.秦代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6.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与秦朝略有区别的地方在哪里?7.简述秦朝在中央设置的最重要的官员及其职责。

8.在秦朝的中央行政体制下,皇帝裁决军国大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它有哪些好处?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一制度后来被秦始皇破坏?这是偶然的吗?为什么?9.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秦朝大一统的实现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习过的相关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讲述如下:西周灭亡以后,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上的东周开始。

东周又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空前混乱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发生着深刻变革的时代。

说它空前混乱,是因为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实力大为衰落,再也无力控制各地诸侯。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通过了解这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中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其中某些制度脱胎于氏族社会,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内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学情分析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教学中注意通过衔接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高中新课程。

因为所学知识比较遥远和枯燥,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学生程度差异明显,同学新来乍到,一时不适应,这两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教学建议1.教法:情境导入启发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创设问题,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2.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法。

逐步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14.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2.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3.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

人教版历史小标题记忆

人教版历史小标题记忆

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君主专制整体的演进与强化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3、伟大的抗日斗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四现在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专题五现在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外交关系的突破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1、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2、卓尔不群的雅典3、罗马人的法律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2、美国1787年宪法3、民主政治的扩展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专题九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1、美苏争锋2、新兴力量的崛起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3、“蒸汽”的力量4、走向整体的世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自由放任”的美国2、罗斯福新政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3、宋明理学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2、中国的古代艺术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顺乎世界之潮流”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选修三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旷日持久的战争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3、华盛顿会议4、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3、走向世界大战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1、蒙昧中的觉醒2、神权下的自我3、专制下的启蒙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2、追寻生命的起源3、人类文明的引擎4、向“距离”挑战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2、碰撞与冲突3、打破隔离的坚冰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2、美国国父华盛顿3、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2、圣雄甘地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2、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4、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5、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1、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2、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3、近代科学之父牛顿4、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选修六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1、雄伟的金字塔群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1、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2、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2、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4、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5、瑰丽的夏宫——颐和园6、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7、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第六单元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区1、古雅的昆曲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第七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2、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太平盛世,疆域广阔2.《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3.《史记》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

诸此国颇置吏焉。

”该记载描述的是秦朝治理( )A.北方地区B.岭南地区C.西南夷地区D.百越地区4.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于( )A.长安B.建康C.咸阳D.洛阳5.秦朝有三公九卿,还有郡守、郡尉、监御史、县令等官职。

这些官员 ( )A.由皇帝直接任命B.只对上一级负责C.已演变为割据势力D.辅佐皇帝处理政事6.“郡县制的发明……使得过去由于分封制度而结构不稳的国家变得更具有向心力,中央政令更容易贯彻,统一大国的建立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郡县制( )A.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B.保证了地方自主行政C.提高了中央决策的效率D.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7.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8.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柳宗元的观点是(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9.《史记》中“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10.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之小船创作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1)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2)结果: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开疆拓土(1)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

(2)岭南: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3)“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3.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1.实施(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2)秦始皇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1)“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职责。

(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4.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的继续推行,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特点是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三公九卿官职职责议政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大事,备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政策失误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3.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秦朝“天下”格局的形成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核心论点:秦朝奠定了后世“天下”格局的基本框架,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

【漫画解史】秦朝巩固统一信息提取:秦始皇在版图上统一中国,并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以及建设道路、驿站等措施强化国家统一,有利于增进各地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秦统一的意义: 、秦统一的意义:
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奠定 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 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 的形成。 局的形成。
北抵长城一带
西 到 陇 西 东 到 东 海
讨论:如何评价秦朝的“挟书律” 讨论:如何评价秦朝的“挟书律”?
专制统治与思想自由是不可克服的矛盾。 专制统治与思想自由是不可克服的矛盾。专制统治不仅 要把体制、规范、设施等“硬件”纳入整齐划一的轨道, 要把体制、规范、设施等“硬件”纳入整齐划一的轨道, 而且要禁锢人们的思想自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而且要禁锢人们的思想自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挟书律”虽有利于从思想上巩固秦朝的统一,但这对 挟书律”虽有利于从思想上巩固秦朝的统一, 古代文化的延续和保存是一种劫难,同时开了思想专制 古代文化的延续和保存是一种劫难,同时开了思想专制 之先例。秦朝也终因文化专制等原因,激化了社会矛盾, 之先例。秦朝也终因文化专制等原因,激化了社会矛盾, 短命而亡。 短命而亡。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 年 —公元前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 年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 年 1912年) 年
夏、商、周

清朝
第2课
走向“大一统”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独尊: 皇帝独尊: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 命令称“ 印称“ 印称“玺”。
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核心特征 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核心特征
“秦王扫六合, ……诸侯尽西来。 ”指的 秦王扫六合, 诸侯尽西来。 秦王扫六合 诸侯尽西来 是什么历史事件? 是什么历史事件?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课 走向“大一统” 治 六王毕,四海一” 一、“六王毕,四海一” 1、秦灭六国(前230年——公元前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 年 公元前 年
①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在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在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②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 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 对后世有何影响? 对后世有何影响?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他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 他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 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后世行政 区划奠定基础。 区划奠定基础。
相同: 相同: 不同点: 不同点 分 封 制 时 代 奴隶社会 诸侯国具有一定的独 诸侯国具有一定的独 立性,封位世袭 立性,封位世袭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割据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血缘关系为基础 嫡长子继承(世袭) 嫡长子继承(世袭) 郡 县 制 封建社会 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地方, 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地方,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中央集权的加强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按地域划分 地域划分 皇帝任免 性质: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政府组织系统简表
太 中 央 尉 丞 相 奉 常 郡 尉 县 尉 郡 守 县 令 县 丞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列 列 卿 )
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评价: 评价:
4、地方官制度:郡县制 地方官制度: 郡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地方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为郡守。 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 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负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 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 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 兵役。 兵役。
秦王消灭六国,结束割据,那么, 秦王消灭六国,结束割据,那么, 问题:他是否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呢? 问题:他是否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呢?
1、秦的统一过程 、
六国,结束分裂; 前 (1)、灭六国,结束分裂;(前230年——前221年) ) 年 前 年 )、北 (2)、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长城和直道,加强 )、 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长城和直道, 北部边防 )、南 (3)、南征百越,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 )、 征百越,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 )、修 五尺道”收复西南夷地。 西南夷地 (4)、修“五尺道”收复西南夷地。 )、
①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后世行政区划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奠定基础。 奠定基础。
5、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小结: 小结: 君
主 专 制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中 央 集 权
秦朝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度
郡 县 制
细密严苛的法律
含义: 含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 君主专制”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⑴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的职责是什么?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的职责是什么? ⑵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 皇帝 制有何特点? 制有何特点?
三公
御史 大夫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丞 相 典 客 宗 正 太 尉 治 粟 内 史
九卿
少 府 太 仆
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 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
3、推行朝议制度 内容: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 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是皇帝裁决的依 据。 评价:①君主专制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 效途径;②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本纪》 记录秦统一六国后群臣 群臣进行的一场宫 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录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 廷辩论:丞相王绾等言 等言: 诸侯初破, 荆地远, 廷辩论: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 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 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 下其议于群臣 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 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 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 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 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 、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 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 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 宁息”的措施是: 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焚书坑儒 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攻打匈奴 修筑长城 4、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颁布秦律,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颁布秦律
1、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A B
2、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皇位世代相传, 皇位世代相传 以稳固“家天下”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推行郡县制, 推行郡县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大权 皇帝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 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 家天下”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 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