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路点拨:“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前者为传统美德,后者为现代理念。

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写出新老观念碰撞的思想火花,是决定文章水平高下的关键所在。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以和为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是否过时了?难道“竞争”就一定要以抛弃“和”为代价吗?“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到底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或“水与火”不相容的关系)还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还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关系,二者孰轻孰重等,均允许见仁见智;但如果不谈二者的关系,则视为没有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谈了二者的关系,而未谈及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则是没有回答“为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了。

至于单谈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均未涉及,就应视为不同程度的偏题、走题之作了。

从改卷的情况看,下列立意不失为好的立意:
(1)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和谐。

(2)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和”与“争”的过程。

(3)该“和”则“和”,该“争”则“争”。

(4)“和”与“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5)在“和”中“争”。

(6)“和”久必“争”,“争”久必“和”。

(7)要公平竞争。

偏题走题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只谈“以和为贵”或“竞争意识”。

(2)若即若离或游离于中心。

(3)中心不突出,平分秋色。

(4)偷换概念,脱离话题。

(5)另起炉灶,与话题不相干。

(6)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例文一:竞与和矛与盾
古来俗言都称“万事以和为贵”。

和气总是能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许多便利,因而总是有人把它视为人生真理,认为万事能退则退,不可与别人争。

也由此,竞争被认为是伤和气的事儿。

竞与和,真的水火不相容?其实不尽然也,竞争与和气的和谐,皆取决于人的践行与意识的走向。

和可使人变得宽厚,内心平稳则大气,在社交领域、人际关系中往往占尽先机。

可若是尽和而不与竞争,人生的大门就已被自身自我禁闭了,这种隔离的状态,会使人滞后,丢失攀爬人生巨山的绳索,进而使人永远停在一个死气沉沉的状态。

那你,又死死抱着这份“僵化”的美德做何用呢?竞而不和,往往使一个人的情感交际上陷于孤立。

人永远无法孤立于人世之外,这是人生存的必需。

人生的各个方面紧系于人世,进而也需要许多的人情与世故为自身铺下基础。

竞虽可使人时刻保持活力,但也易使人变得狭隘,以及局促。

太急进的心态反而越易走向失败与偏执。

若是这样,一味与人相争,一路树立无数敌视的目光,折腾着不安稳的人生,你还图个啥成功呢?可见,和气与竞争意识,都是处于这人生中不可或缺的。

人要追随强者的步伐,同时接受被弱小者啮咬的状态,这就是人世沉重的包袱。

若我们可以时常保持一颗和气的心而又同时兼容竞争意识,也许就不会这么累——少年时就沧桑得如几十载阅历的老者。

这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使我们客观平稳,并时刻保持向前迸发的竞争力。

这样,就算在你跌倒时没有人扶你,也定不会有人上去踩你两脚。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突显着同样的道理。

和气可使我们时常保有广好的人缘,可光有和气也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正视生存的规则,正视优胜劣汰,时刻准备着竞争,准备着薄发。

只有如此,我们才是全面的;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不让自己失望。

毕竟,没有人会给予失败者落后者光环和奖牌,也没有人愿意去走近那些徒有成绩而不懂得和气之美的人。

竞与和,如人生的矛与盾。

把握好矛与盾,进可攻,退可守,所向披靡,而顾矛失盾或是顾盾失矛,只会使自己处于人生的被动状态。

完美的生命旅程,不尽是和,也不尽是竞,应是和与竞的兼容。

【例文二】文明归去来兮
是什么时候“以和为贵”的美德被遗落在冽冽西风中?是什么时候“和蔼可亲”的面孔被淹没在茫茫人
海中?是什么时候“和睦相处”的意识被淡化在薄薄暮色中?
沿着历史的河流曲折前行,我寻找着那片流域,那片由潺潺文明汇集而成的流域,圣歌悠悠,仙乐渺渺,张骞的驮队从文明的源头走来,旌旗招展,衣带飘飘,他就这样上路,带去了大汉的富庶与威风,带回了夷族的羡慕与仰视,一路欢歌笑语,歌舞升平;大唐的钟声响起,万道霞光冲向云霄,幻化为无尽的幸福与喜悦,人们陶醉在用“和”调制的琼浆之中。

金字塔尖被风化,万里长城被侵蚀,再辉煌的文明也抵挡不住洋人的坚船利炮,于是在那个长辫马褂的年代,早已按捺不住的洋人轰开了文明古国的大门,将他们的足迹依依留下,将他们的“竞争”意识灌注于中华民族体内,留下的是怵目的废墟和几只象征文明的雕花石柱,面对满目的疮痍,中国人民无动于衷,被风花雪月疲软了筋骨,被鸦片大烟消磨了意志,精神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生活在一个贬值的时代,在“天朝上国”的牛尖角上折旧,伤痕累累,破绽百出。

一股春风吹过,吹绿了茶花,吹红了杜鹃,也吹醒了沉睡百年的中华民族,植根于心底的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中国人民懂得如何生存,如何在竞争中生存,生存法则告诉了他们一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然而懵懂的我们不知晓竞争秘诀,肆意破坏养育中华儿女的这方土地,人类古文明的痕迹渐渐模糊,消失殆尽,这曾经灿烂过的痕迹,不是供人凭吊而已,是警戒我们如何取舍,如何平衡竞争的天平。

大河的源头是一行行晶莹的泪珠,国土之大竟容不下几对倦游的翅膀,先人们谆谆教导我们的被遗弃在某个角落,穿过生命的悲与喜,越过成长的笑与泪,谁会回目张望,谁会驻足聆听,是哪一年我们屏弃了梦想,在竞争中我们成长,希望文明之水再度洗涤被社会磨损而略显麻木的心灵!
文明去而复返兮!
评点: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引人深思: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我们还能喝上一杯“和”调制而成的琼浆吗?而我们曾经能呵,在西行的大汉,在歌飞的大唐!然而坚船驶进了文明古国的大门,利炮毁灭了民族大融合的梦想,在强烈的“竞争意识”面前,“以和为贵”不堪一击,于是,中国人民投入了竞争的洪流,却又迷失了方向,……,是呵,我们得在竞争中成长,可我们在竞争中日益麻木的心灵却多么希望文明之水的再度荡涤啊。

跟随小作者,我们沿着历史的河流曲折前行,逐渐领悟了小作者在这浓郁的文明与历史的气息背后要透露给我们的心声:文明去而复返兮!
如果“和”只能疲软我们的筋骨,我们就必须要“争”了;如果在“争”中我们迷失了方向,我们就得呼唤“和”了。

意识到“争”的必要性,这很好,但“争”不需要抛弃“和”。

这就是小作者对“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二者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可见小作者面对关系型的话题,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心中颇为有数,这可是写好这类话题作文的关键一步啊。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的内容还不够厚实:中华文明古国因“和”而造就的融融局面描绘得太简略,现代社会因竞争而混乱的这方土地也只是点到而止……,如果能就此进行充实的话,这就是一篇相当完美的文章了。

【例文三】站在黄金分割点上
每当在电视中,看到比赛过后,参赛队员相互拥抱、相互问候的画面,我总是久久凝视。

前一刻还在你追我赶,你争我夺的竞争对手,在这一刻却犹如相识多年的老友,他们中有胜利者也有失败者,有冠军也有最后一名,此时就这样无差别地相拥一处。

这让我对这些体育健儿生出了一丝敬慕之情,既为他们
在赛场上的忘我拼搏精神而倾倒,更为他们的大气度而赞叹。

这一刻,让我体会了竞争中的友谊,这一刻,让我看到了鲜红而冷酷的分数下脉脉流淌的温情。

“和无寡,安无倾”,“以和为贵”的思想随着中华文明,流淌了千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意识”凭借着自然的伟力,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屹立在大地之上。

而有些人将它们糅合在一起,于是以上画面得以一次又一次的出现。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就如每个硬币有两面一样。

而“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就是硬币的两面。

纯粹的“以和为贵”与纯粹的“竞争意识”都是悖理的,是终将无法长久存在的。

当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孤独地死去,当希特勒罪恶的尸身被汽油点燃,我们清楚地看到弃和平于不顾,成为“竞争意识”的奴隶的都将在竞争中被淘汰,纯粹的“竞争意识”就如一柄刚烈无比的剑,刚极必折,在挥舞中终会崩溃碎裂。

当李煜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叹,当楚怀王含耻亡于秦之时,我们又可体味到,一味求和,失去抗争之心和竞争意识的人,也必将在社会的发展中被淘汰,纯粹的“以和为贵”就如一团稀泥,任人揉捏,任人宰割,终将消匿无形。

“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就如同柔与刚这两极,只有两者兼有,适当运用,一个国家才能昌盛,一个民族才能兴起,一个人才能立足于社会。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不以蒋家王朝假求和为意,毛主席一声令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

“以邻为善,与邻为伴”,泱泱中华民族终于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而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们呢?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让“一个中国人是龙,三个中国人是虫”的悲剧一次次重演,还是在竞争中合作,让和气冲淡竞争中带来的隔阂,从而共同进步、共创辉煌呢?是不思进取,处处退让,不讲原则,一味求和,还是本着和衷共济,和平竞争的思想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洪流中去呢?我想,我们每个有志青年,每个成熟的心胸广博的新一代健儿都会做出无悔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选择。

让“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水乳交融,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吧!让我们站在“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的黄金分割点上,大展宏图吧!
评点:由赛场上对手拥抱的画面写起,为读者展现了和贵思想与竞争意识融合的场景,小作者的感动表明了他对“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这二者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引经据典来证明这种认识和理解的正确性了,小作者正是这样做的:
将拿破仑、希特勒与李煜、楚怀王对举,以雄辩的事实、形象的比喻证明了失去了理智的竞争与忘记了奋起的求和都是行不通的。

如果说外国的和古代的例子还离我们太遥远的话,这里还有毛泽东同志“宜将剩勇追穷寇”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例子,说明“该争就争,争是为了最终的和”的道理的同时,在新时代青年的面前,摆出了“是争还是和”的选择题,从而水到渠成地得出自己的结论:应站在“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的黄金分割点上,让两者水乳交融,这样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通观全文,小作者自始至终紧扣话题——“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明确地回答了二者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这两个问题,作为一篇关系型话题的应试之作,本文可算得上优秀了。

当然,如果在语言上能进一步斟酌的话,文章就更加抢眼了。

【例文四】"和"中竞争求双赢
雨下田
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

人与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通过竞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不断产生,进而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向更高的阶段迈进。

因此,现代社会鼓励竞争,
鼓励通过竞争调动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充分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有人认为,只要是竞争,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方战胜另一方。

实际上,有更好的结局:"以和为贵"求双赢,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IBM与微软的公司间合作便是个成功例子。

当初,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开发了个人电脑的模本,却没有合适的软件可供运行。

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微软,抓住机会与IBM合作,为其开发操作系统软件DOS。

这个软件成为操作软件的革命,微软公司从此强大起来。

今天,微软已成为电脑软件的大哥大,总裁比尔盖茨是全球知名的首富。

而IBM也成为电脑硬件领域的"蓝色巨人"。

合作使双方都得到了发展。

有人认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同行是冤家",而"伊利"的牛根生认为同行是一家,"只要是正当、公平的竞争,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双赢甚至是多赢,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

面对"蒙牛"的竞争,"伊利"把自己的发展主题确定为"双赢和倍增"。

蒙牛创业初推出的第一个广告语是"蒙牛向伊利学习,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在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后,蒙牛又推出大型户外广告牌:"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

""为内蒙古喝彩!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蒙牛和伊利以和为贵,在竞争中共同发展,不仅撑起了内蒙古乳品行业的脊梁,也为整个中国乳品行业注入活力。

世界一体化,地球成村庄,在竞争中合作必不可少,"以和为贵"十分重要。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不断的更新换代,中国的863高科技计划,人类基因组测序等等无一不是数百名乃至数千名科学家、工程师联合攻关、协同合作的结果。

在经济领域,亚洲经合组织、世界经合组织,欧盟、东盟均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可以说没有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合作,现代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以和为贵",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人类和谐共存。

【评点】
《"和"中竞争求双赢》是一篇较为典范的议论文。

标题已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成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它不仅揭示了"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之间的关系,而且突出了"和"的作用。

精练的标题,成为文章传神的眼睛。

作者先肯定竞争的存在和作用,再强调"以和为贵"对竞争的意义--"以和为贵"求双赢,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社会的发展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以和为贵"促进人类和谐共存。

文章立意高远,表现出作者的眼界和胸襟。

IBM与微软的合作、蒙牛和伊利的双赢,两个事例十分典型,具有说服力。

其他论据略述,详略得当。

作者从国际、国内,从世界、社会的宏观角度展开议论,对人类基因组测序、中国的863高科技计划等都了
《合作与竞争》提纲:
当今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有合作,有竞争。

在竞争中合作,优势合并,从而更具竞争潜能;在合作中竞争,则会共同进步。

合作,能够使彼此的实力增强,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但如果盲目竞争,没有合作,那代价将是惨重的。

也不要光合作,在合作的同时还要竞争,有竞争才会有动力,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论“和”与“争”》提纲:
只有将以和为贵与竞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有和无争,死气沉沉。

有争无和,动荡不安。

有和有争,稳健发展。

《矛盾说》提纲:
“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都没有错,只有两者都具备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只有“以和为贵”而没有竞争意识是很危险的。

只有竞争意识而没有“以和为贵”也是不可以的。

我们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和气地竞争》提纲:
我们只有把和气与竞争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以和气为底,以实力竞争。

以和气为基础,抓住机会,用自己的才能脱颖而出。

和气竞争,努力竞争才是正道,才能取得成功。

《“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提纲:
在生活中,学校里、社会上有很多竞争者。

生活中,你是否也是个竞争者?
学校里,你是否也是个竞争者?
社会上,你是否也是个竞争者?
生活中、学校里、社会会上处处可见“竞争者”,其实你也是个竞争者,你想挑战什么,竞争什么,就行动起来吧!
【素材】
1.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论语·学而》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3.中国的儒家和墨家,都把"爱人"作为自己理论的重要原则,要求做到"爱人若爱其身"、"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关系中崇尚"和为贵",并有了"家和万事兴"、"国和民太平"、"和气生财"等诸多古训。

4.从墨子为和平而奔走,周游列国宣传"非攻"思想的战国时期,到与周边各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唐代,我们中国人总结出解决民族冲突的最好办法--以和为贵。

5.你是我的对手,但你不是我的敌人……如果在与你的竞争中,我侥幸得胜,我绝不会羞辱于你;相反,我仍会无比的敬重你,因为如果没有你,我的胜利便显得毫无意义。

《奥运精神》6.中国足球队的首次世界杯之旅狼狈不堪,3场比赛丢了9个球而且1球未进,仅仅是肇俊哲在与巴西的比赛中击中了一次门柱。

然而,以4比0大获全胜的巴西人没有嘲笑中国人,他们牢牢记住了肇俊哲击中门柱的那一幕,射门的照片被巴西媒体竞相登载,巴西最大的报纸在头版头条赫然印上了这样的标题:"向失败的中国队致敬!"
7.艾科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历史最悠久的工业企业之一。

艾科公司的创始人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一个乡村,七岁时父亲便教他经营之道。

后来,他与另外四人联合成立了标准石油。

他的经验是:"要想在混乱的竞争中崛起,惟一的办法或者与竟争者合作,或者将竞争者兼并。

如果一味地与竞争者互相残杀,那所有的同类都将在残酷的竞争中消亡。

"
8.如果说你是一副拳击手套的一只,那么对手就是另一只。

如果说你是一枚硬币的正面,那么你的对手就是硬币的另一面。

9.在2001年7月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体会议上,北京战胜多伦多、大阪、巴黎、伊斯坦布尔,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

全国人民为之欢呼雀跃,而主持人水均益却说了一句令人难以忘怀的话:"我们要感谢对手。

"是的,正是有了多伦多这样强大的对手,北京才有紧迫感、压力感,才使我们的申办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更完美。

这样的对手,可使中国更强大,在国际上的威望更高。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确要感谢对手。

10.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年会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

11.维护和平与稳定。

这是实现亚洲共赢的根本前提。

促进发展与繁荣。

这是实现亚洲共赢的重要基础。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这是实现亚洲共赢的有效途径。

坚持面向世界开放与合作。

这是实现亚洲共赢的必然要求。

温家宝《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共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