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收集的资料 关于青岛知识
青岛高一地理知识点

青岛高一地理知识点青岛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东海岸的一个港口城市。
作为一个地理知识点的案例,我们将探讨青岛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其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1. 地理位置青岛位于中国东海岸,介于北纬35°35′至37°09′,东经119°21′至120°33′之间。
它面朝大海,背靠山脉,地理位置独特。
青岛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东海岸的一颗珍珠。
2. 自然地理特征青岛的自然地理特征丰富多样。
首先,青岛拥有长海岸线,拥有多个海滩和港口,使得它成为一个重要的海洋城市。
其次,青岛周围环绕着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些山脉给青岛带来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壮丽的景观。
此外,青岛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3. 人文地理特征青岛的人文地理特征也非常丰富。
首先,青岛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
其次,青岛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拥有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
这使得青岛成为一个充满多元文化和交流的城市。
此外,青岛还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许多大型企业和商业机会在这里聚集。
4. 经济和环境影响青岛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和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青岛的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青岛港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对国家的贸易和物流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青岛的山脉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花岗岩和矿产资源,使得青岛成为建筑和采矿行业的重要基地。
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青岛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海洋和山脉的生态系统,以提高可持续发展。
总结:青岛是一个地理知识点的典型案例。
它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文地理特征都使得它成为一个独特而多样化的城市。
青岛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其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势,但也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个案例展示了地理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地理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并保护环境。
了解青岛的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
山东青岛的简介

山东青岛的简介
青岛,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处青岛半岛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啤酒之都、足球之城、帆船之都。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市,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重要的节点城市。
青岛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青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相传舜帝南巡封禅于此。
秦朝统一中国后,将琅琊郡和胶东郡合并为胶东都尉。
汉高帝三年(前206年),胶西郡属胶西国;公元52年(东汉永平十六年)改为胶县;唐贞观二年(628年)改称莱州;明嘉靖八年(1529年)改为青州府。
1949年5月23日青岛解放,1949年12月7日设青岛市。
总面积9636.36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09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2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2千米。
截至2014年末,全市总人口1360万人(户籍人口)。
—— 1 —1 —。
青岛地理初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青岛地理初一知识点归纳总结青岛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一座美丽的城市。
它不仅风景优美,还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知识。
在初一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青岛地理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地理位置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理坐标为北纬35°35′,东经120°18′,坐落在山东半岛的南部。
它东临黄海,南界胶州湾,北濒琅琊山和大黄山,地理位置优越。
2. 自然地理青岛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青岛的地势起伏较小,地形主要是以黄土高原为主,沿海地带则呈现出低洼和丘陵状的地形。
3. 气候特点青岛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温度适宜,雨量充沛。
夏季平均气温为26℃左右,冬季平均气温为2℃左右。
年降水量约为7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
4. 自然资源青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海洋资源是青岛的重要特点之一。
青岛拥有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是重要的渔业和海产品加工基地。
此外,青岛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等。
5. 经济特点青岛是中国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山东省的经济中心之一。
青岛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为支柱。
青岛港是中国的重要海港之一,是货物进出口的重要通道。
青岛还有许多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总部或分支机构,如蓝鸟、海尔等。
6. 旅游资源青岛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而闻名。
青岛有着美丽的海滩,如第一海水浴场和二十四里黄金海岸。
青岛还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如被誉为“东方巴黎”的八大关和德国风情街。
此外,青岛还有崂山、五四广场等重要的旅游景点。
7. 环境保护近年来,青岛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工作。
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加强对大气、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这些努力使青岛成为一个宜居的城市。
青岛地理初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到此结束。
通过对青岛地理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还掌握了青岛的经济特点和旅游资源。
青岛版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青岛是中国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
它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而闻名。
下面是关于青岛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1.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东临黄海,西濒胶州湾。
2. 青岛的地理坐标是北纬35°14′52″至37°31′22″、东经119°30′08″至121°00′40″之间。
3. 青岛市辖区域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
4. 青岛的边界:东临黄海,北与威海相邻,南与烟台接壤,西与莱州、胶州、即墨等市县相连。
二、地形地貌1. 青岛的地势以东高西低为特点,整体呈现出四面环海、中间低洼、东西两山的地貌特点。
2. 青岛的东部是胶东平原,地势较为平坦。
3. 青岛的西部是大佛山和小佛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之一。
4. 青岛的南部是背靠胶东半岛的莱山山脉。
5. 青岛市内还有一些小山丘和丘陵地貌,如五四广场的德国小山和崂山等。
三、气候特点1. 青岛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2. 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春季和秋季温暖宜人。
3. 年平均气温为12℃-14℃,夏季平均气温为24℃-26℃,冬季平均气温为0℃-2℃。
4. 青岛市年降水量较高,约为600毫米左右,主要分布在夏季。
四、水系1. 青岛市内主要的水系是黑龙江、太清河和黄河三条河流。
2. 黑龙江是青岛市的重要河流,发源于胶州市,经过青岛市区,最后注入黄海。
3. 太清河发源于胶县,流经胶东平原,注入胶州湾。
4. 青岛市境内没有大型湖泊,但有一些较小的湖泊,如五龙潭湖等。
五、自然资源1. 青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域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2. 青岛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石灰石、铁矿等。
3. 青岛的地下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可以满足城市和农业的用水需求。
六、人文景观1. 青岛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五四广场、栈桥、小鱼山、崂山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青岛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青岛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重点讲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其中也有一节课专门介绍了青岛。
下面是本文总结归纳的七年级上册历史青岛知识点。
一、青岛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是山东省下辖的一个重要城市。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来成为一处渔村,直到19世纪,德国侵略者占领青岛并建立了市政府,使得青岛成为了一座经济繁荣的城市。
二、青岛的历史背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青岛成为了列强争夺的焦点。
中国人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进行反抗,但是由于技术、装备等方面的不利,中国最后不得不签订多份不平等条约。
三、青岛的建设德国占领后,青岛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和发展。
街道的布置彰显了欧式风格,港口和海滨景观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同时,德国人也在青岛建立了多座高质量医院、学校、银行等民生设施。
四、青岛的文化和经济青岛在德国殖民统治时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文化和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德国引进进入从德国、日本、阿根廷、印度、伊朗等有关太平洋,印度洋区域的商人,促进了青岛港口贸易的繁荣。
同样,这个时期也确定了一所体育学院——德国体育学院,培养了众多运动员、体育专业人才和传播国外文化的人才。
五、青岛现代化的标志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代化的青岛留下了许多标志,如奥帆中心、雕塑公园等。
六、青岛的文化特点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国文化、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在青岛有着独特的融合,洋溢着一片欧式风情。
七、青岛的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岛将继续走向现代化,同时需要保持和发扬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让青岛成为一个旅游和经济中心城市。
总结:青岛虽然只是中国的一个城市,但是它却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特点。
通过本文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岛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历史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青岛简介及著名景点

青岛简介及著名景点青岛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沿海城市,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
以下是青岛的简介及著名景点。
一、青岛的简介青岛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沿海城市,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
青岛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宜人,是一个旅游胜地。
二、著名景点1. 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景点,它展示了青岛啤酒的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内有各种展品,包括啤酒酿造设备、历史照片、啤酒瓶和罐等。
游客可以了解啤酒的制作过程,品尝啤酒,还可以购买啤酒纪念品。
2. 青岛海底世界青岛海底世界是一个大型水族馆,展示了各种海洋生物。
游客可以观看鲨鱼、海龟、海星、海葵等各种生物,还可以观看海豚和海狮表演。
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家庭游玩的景点。
3. 栈桥栈桥是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一座长长的木制码头,建于1891年。
栈桥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海景,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
4. 八大关八大关是青岛的历史街区,建于德国殖民时期。
这里有许多欧式建筑,包括别墅、教堂和公寓楼。
这是一个非常适合步行游览的地方,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建筑和风景。
5. 青岛奥帆中心青岛奥帆中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举办地之一。
这里有一个大型的帆船港口和一个帆船博物馆,游客可以了解帆船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观看到帆船比赛。
6. 崂山崂山是青岛的一座山,海拔1133米,是中国道教的圣地之一。
这里有许多道观和寺庙,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景,还可以了解到中国道教的历史和文化。
以上是青岛的简介及著名景点。
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
青岛必备知识点

青岛必备知识点青岛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美丽海滨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它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因此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投资者。
如果你计划前往青岛旅行或者在这里生活工作,以下是一些你必须了解的青岛必备知识点。
1.青岛的地理位置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依胶州湾。
它坐落在山东半岛的南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从北京到青岛的距离约为700公里,从上海到青岛的距离约为1100公里。
2.青岛的气候特点青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相对温暖而湿润,冬季相对寒冷而干燥。
在青岛,7月和8月是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左右。
1月和2月是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左右。
3.青岛的交通方式青岛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
如果你乘坐飞机到达青岛,你将到达青岛流亭国际机场。
从机场到市区,你可以选择出租车、地铁或巴士。
4.青岛的文化和历史青岛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作为德国殖民地时期的遗迹,青岛保留了许多西方建筑风格,如著名的德国风情街。
此外,青岛还有许多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可以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5.青岛的美食青岛以其丰富的海产品而闻名,特别是啤酒和海鲜。
来到青岛,你一定要尝尝当地的海鲜美食,如啤酒虾、烤鱼和海鲜火锅。
此外,青岛的烤肉、鱼翅汤和海鲜粥也是非常受欢迎的美食。
6.青岛的旅游景点青岛有很多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崂山,它是中国五岳之一,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和古老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此外,青岛还有栈桥、八大关、小鱼山和青岛奥帆中心等著名景点。
7.青岛的购物场所如果你喜欢购物,青岛也是一个理想的地方。
你可以前往青岛CBD商圈,那里有许多购物中心和高档品牌店。
此外,市内的太平路和德国风情街也是购物的热门地点。
8.青岛的节庆活动青岛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和青岛国际海洋节。
这些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他们提供了欣赏精彩表演和品尝美食的机会。
高一合格考地理知识点青岛

高一合格考地理知识点青岛青岛地理知识点青岛是中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青岛在地理上拥有独特的优势,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中,了解青岛的地理知识点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加实践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青岛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发展等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东临大海,西靠大山,地理位置十分独特。
它位于37°09′-37°32′北纬和119°30′-120°50′东经之间,北濒黄海,南濒岚山,地处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位置。
二、自然地理1. 地形地貌青岛地势起伏,既有山区也有平原。
其中,岚山是青岛的主要山脉之一,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青岛还有一些小山岗,如小青岛、小金岛等,它们给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2. 气候特点青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夏季凉爽。
由于被海洋环绕,冬暖夏凉,春秋时节温和宜人。
同时,由于临近海洋,青岛还常常受到台风和海雾的影响。
3. 水域资源青岛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海港之一。
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青岛建有包括黄岛港、胶州湾港和青岛港在内的一系列港口,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的重要门户。
三、人文地理1. 文化遗产青岛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有众多的人文遗产。
八大关、栈桥、崂山等都是青岛的著名景点。
此外,作为殖民地历史的见证,青岛还保留有许多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建筑,这为青岛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2. 教育资源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教育城市之一,拥有众多的高校和专业教育机构。
其中,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知名高校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来此求学。
四、经济发展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青岛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贸易港口之一。
同时,青岛还发展了许多重要的产业,如造船、石油化工、家电制造等,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历史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
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
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
至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调登州总兵章高元移驻青岛口,标志着青岛市建制的开始。
青岛设置后,清军即在此修筑炮台,至今仍留有青岛山炮台遗址。
“一战”结束后,1919年英、美、法等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青岛的主权和山东的权益一概交给日本,于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为纪念该运动,青岛修建了五四广场,该广场现已成为了青岛的新标志。
1922年12月,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同年12月10日,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正式收回青岛主权。
抗战胜利后,青岛被国民党政府接管并成为我国的海军基地,现已建成为海军博物馆。
青岛市的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胶州市和平度市都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之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青岛属于东夷族生活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已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时期,后到周代开始,青岛辖区开始分属不同的小国,直到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岛地区才一并纳入齐国领地,这一时期,齐国非常强大,修筑了齐长城,开创了海运港口,建立水师。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中原,青岛归琅琊郡辖,秦始皇迁3万户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横五百壮士因不愿臣服于汉王朝,自刎于今田横岛。
直至隋朝,现青岛的城阳区内设不其县城,政局较为平稳,只有三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
隋唐时期,海运的发展,青岛地域的对外贸易地位逐渐重要,出现了重要的海港---板桥镇,此时崂山道教也逐渐全盛起来,之后宋金在此对峙,又一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
元明清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这里的重要位置,贸易、军事、经济得到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缓慢。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
我马上要去青岛了,我想了解一下青岛的一些历史背景.
青岛历史
青岛市的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胶州市和平度市都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之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青岛属于东夷族生活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已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时期,后到
周代开始,青岛辖区开始分属不同的小国,直到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岛地区才一并纳入齐国领地,这一时期,齐国非常强大,修筑了齐长城,开创了海运港口,建立水师。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中原,青岛归琅琊郡辖,秦始皇迁3万户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横五百壮士因不愿臣服于汉王朝,自刎于今田横岛。
直至隋朝,现青岛的城阳区内设不其县城,政局较为平稳,只有三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
隋唐时期,海运的发展,青岛地域的对外贸易地位逐渐重要,出现了重要的海港---板桥镇,此时崂山道教也逐渐全盛起来,之后宋金在此对峙,又一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
元明清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这里的重要位置,贸易、军事、经济得到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缓慢。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
青岛海湾大桥和宜万铁路
【背景资料】
2010年12月22日,目前世界最长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合龙贯通,同时也是中国北方首座冰冻海域特大型桥梁。
青岛海湾大桥工程包括三座可以通航的航道桥和两座互通立交,以及路上引桥、黄岛侧接线工程和红岛连接线等,全长41.58公里,为世界第一跨海长桥。
大桥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兼城市快速路八车道,设计行车时速80公里,桥梁宽35米,设计基准期100年。
2010年12月22日上午,被业界称为“桥隧博物馆”的宜昌至万州I级电气化干线铁路即宜万铁路开通仪式在重庆举行,该铁路投资225.7亿,长377公里,桥梁、隧道占全线总长74%,每公里造价近6千万,历时7年才建成,被称为“世界最难修的铁路”,也被认为是中国造价最贵的铁路和修建最慢的铁路。
通车后,武汉到重庆约需8个小时,比现在节省约10小时。
【知识链接】
关键词:历史上的交通问题(仅限高中课本)
一.大纲版
1.中国古代史
(1)先秦: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身、车篷的装饰;夏朝的交通工具种类很多,有车、船、橇等;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
(2)秦汉:为了解决征南越的军粮运输问题,秦朝派史禄修灵渠;秦朝在北方修直道;秦朝还统一车轨。
汉武帝时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最远可达印度半岛南端)。
(3)隋唐: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联系;在北方修驰道,巩固了北部边联。
隋唐时在交通要道上开设的私家店肆,备有供客商骑用的“驿驴”。
隋唐时海上丝路,从登州(山东烟台)和扬州出发,可到朝鲜、日本;从广州出发,最远可到波斯湾。
隋唐时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称为“海上霸王”;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洪州(江西南昌)是著名的造船中心。
(4)宋元:北宋时,海船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海船设有隔离舱,在局部撞坏时仍可抢修;南宋造船业中心有明州、泉州、广州,能制造载粮几万石的大型远洋海船。
元世祖时,
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
(5)明清: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表明,明朝造船水平十分高超。
郑和下西洋时,最远可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中国近现代史
(1)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交通有一定的改善,轿子、马车逐渐减少,人力车、自行车成为常见的代步工具;城市里奔驰着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公路和铁路事业有所发展;民用航空和水上航运业缓慢发展。
(2)社会主义中国:远距交通一般都选择铁路、高速公路或飞机;市内交通除公共汽车、电车、地铁、出租车外,摩托或私人轿车的比例在增加;但目前城乡人民个人的交通工具主要还是自行车,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最多的国家,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过渡时期建成的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