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写实小说

合集下载

新时期文学思潮

新时期文学思潮

新时期文学思潮1.1997年12月25日,国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学〔〕创立。

A.博库B.清韵书院C.榕树下D.橄榄树2.网络文学是随着〔〕而出现的。

A.互联网的问世B."第*浪潮——网络文学" C."新语丝" D."橄榄树" 3.童的作品〔〕讲述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亲情伦理。

A."驯子记" B."红粉" C."米" D."妻妾成群"4.妓女秋仪是小说〔〕中的人物。

A."妇女生活" B."离婚指南" C."妻妾成群" D."红粉"5.一个从事三陪的同性恋人"乔"是〔〕笔下的人物。

A.欧河B.王家新C.村D.安妮宝贝6.在先锋作家中,〔〕对语言进展了最极端、最大胆的艺术探索。

A.莫言B.叶兆言C.甘露D.童7.女主角"轻舞飞扬〞是作品〔〕中的人物。

A."超情书" B."城市的绿地" C."危险" D."第一次的亲密接触"8.20世纪80年代初,较早介绍西方现代派小说理论的小册子是〔〕。

A.*迟"现代化与现代派" B.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C.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D.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9.先锋文学通常是指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都呈现出强烈的〔〕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

A.浪漫主义B.批判现实主义C.后现代主义D.西方现代主义10.1993年第1期的"读书"发表了"躲避崇高"一文,该文的作者是〔〕。

A.王朔B.王晓明C.王彬彬D.王蒙11.从创作思潮看,现实主义在新时期走向变异的具体标志是〔〕的涌动。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
33
池莉
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是被批评
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 文本之一。这篇小说与此后发表的《不 谈爱情》、《太阳出世》,被称为“新 写实三部曲”(或“人生三部曲”)。 她以关切、认同的态度,来描述俗世形 态的生活,写普通人(主要是武汉市民) 的婚姻、家庭等日常生活状况。
34
36
池莉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80年代初期的学步期。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成名期。
从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都市言情期。
37
叶兆言(1957-),南京市人,
祖父为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后获文学硕士学位。出版的小 说集有:《艳歌》、《夜泊秦 淮》、《枣树的故事》、《路 边的月亮》、《绿色陷井》、 《采红菱》等。
6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
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 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 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 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 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 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 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 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 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 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虚证》:郭普云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23
艺术特色
1.对人类生存现实及其困境的深切关注 2.运用精神分析方法来探讨人物心理
3.把温情的悲悯和苦涩的幽默糅为一体
24
刘震云
中短篇小说集《塔铺》、《一地鸡毛》、
《官场》,和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 《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另 出版有《刘震云文集》。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塔铺》、 《一地鸡毛》、《单位》、《官场》、《官 人》等,侧重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或者说 在社会结构中人的处境。他对于“单位”这 一特殊的当代社会机制,以及这一机制对人 所产生的规约,作了具有发现性质的描述。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在文学创作中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深入的观察和描写,强调对于人物形象的真实而细腻的刻画,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与此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以一种探索性的态度去挖掘和表现人物心理、思想以及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选择和命运。

新写实小说在创作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写实小说的局限,尝试从更多元的维度来呈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它不拘泥于叙事的线性结构,常常运用多重叙述、多角度观察和意识流的手法,试图以更加宽广的视野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和有机的社会图景。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注重对语言的创新运用,力求通过语言的纯熟运用来传达故事和人物的复杂性。

在主题选择上,新写实小说注重对于当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的揭示和反思。

它关注社会中的底层人群,常常以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为切入点,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类的困境。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关注和反思人类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窘迫和失落。

新写实小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创作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写作思路和创作范式。

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对于现实和社会的框限,使文学在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反思和表达中更加立足于现实生活,具备更高度的价值。

总之,新写实小说是一种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文学流派,它以真实和深入的刻画为特点,通过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和主题选择来展现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并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


3.语言质朴简洁、富有诗意。“新写实小说”的大 部分作品语言质朴优美、生动形象,蕴涵着浓郁的 诗意。这些语言与作品描写的旨趣相吻合,表现了 作家们驾驭语言的内在功力。
六、“新写实”小说的局限性
Hale Waihona Puke 1.近乎自然主义的对生活“原貌”的叙写,抽取了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理想与崇高精神;那种对社会环 境的无奈与认同,也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2. 文体中充溢的“零度情感”,使读者容易误解自 己的生存目的,真正认同“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的人生目标。 总之,“新写实小说”对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淡 化,对人生及存在的终极意义的遗弃,显然是有悖 传统、有损文学作品的存在价值的。

为达到这一效果,新写实小说在创作方式上有意瓦 解了文学的典型性,以近似冷漠的叙述态度来掩藏 作者的主观倾向性。可以说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 首先就在于使生活现象本身成为写作的对象,作品 不再去刻意追问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而关注于人 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及生存中感性 和生理层次 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其中强烈体现出一种中国 文学过去少有的生存意识。

由此,也就使现实主义创作方式含有明显的为政治 权力服务的特征,比如要求通过塑造“典型”来宣 传具体的政治路线,要求明确体现作家的政治倾向 性,要求深刻地表达出一定思想含量,把某种“真 理”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等等。新写实小说是对含 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的拒绝和背弃,它 最基本的创作特征是还原生活本相,或者说是在作 品中表现出生活的“纯态事实”。无论是还原生活 本相,还是纯态事实,其实都只能看作是作家故意 选择的一种相对“客观”的创作态度,但其意图 所 在却明显是要清除观念形态(尤其是政治权力意识) 对现实生活的遮蔽,消解强加在生活现象之上的所 谓“本质”,以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 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第八章 新写实小说

第八章 新写实小说

二、创作背景或出现原因
• 1、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 有企业窘迫的生存现状在文学上的反映。 • 2、是90年代现实主义潮流回溯的表现,是 新写实小说的历史延续,继续表现出对底 层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 3、与90年代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和疲 软的精神状态有关。
艺术特征
• (1) 现实主义的内容和现代主义的表现手 法。横切面式的结构,浓缩化的艺术处理, 冷静、客观的艺术表达。 • (2) 反“神性”写作。平民化写作姿态, 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3、刘恒的小说
• 刘恒,本名刘冠军, 1954年生,北京人。 曾从事过工农兵三业。 主要作品有《狗日的 粮食》、《白涡》、 《虚证》、《伏羲伏 羲》、《教育诗》、 《黑的雪》、《逍遥 颂》等中长篇小说。 现主要从事编剧工作。
作品简介: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北 方农村。从部队复员回乡的农村青年正国在路上 听说:镇中学即将开办一个“高考补习班”,旨 在帮助那些大龄青年补习功课,实现上大学的夙 愿。补习班设在镇中学旁边的一座破庙里,报名 参加补习的大多是像正国一样的大龄青年,以及 去年落榜的学生。班主任是退休老校长,老师兼 职。正国因在部队当过养猪班副班长,被大家推 选为班长。跟正国同宿舍的几个室友也各怀不同 的“高考之梦”:已是孩子爹的王全是为了“读 书做官”,将来惩治贪官污吏;自称酷爱文学的 “干部子弟”耗子来补习班是为了追求漂亮女孩 悦悦,“考不上大学也要谈成恋爱”;没爹没娘 的孤儿磨桌自卑怯懦,考大学的动力是“不在毒 日头下割麦子”。
主要内容
• 这部小说写的是操作工印加厚一天的生活内容, 作者采取横切面的表现方式,将主人公的各种活 动和烦恼浓缩进一天,予以强化表现。从凌晨孩 子掉下床一直到晚上心事重重地入睡,主人公一 天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些烦恼不是一天 两天如此,而是天天、年年如此。

新写实小说.doc

新写实小说.doc

新写实小说一、新写实小说的兴起:新写实小说发端于1987年,1989年形成热潮,影响波及1990年代。

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钟山》等一些杂志的有力倡导,促成了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热潮。

1987年方方的《风景》为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

最初有人称为:新现实主义、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

1989年,《钟山》文学丛刊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经过作家和批评家的联手协作,“新写实小说”才正式出炉,并获得认可。

新写实小说也成为继寻根和先锋之后的一个文学运动。

二、代表作家作品:方方《风景》、《白雾》、《桃花灿烂》、《埋伏》,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称为人生三步曲)、《懒得离婚》、《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刘震云《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官场》、《官人》,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三、新写实小说兴起的原因:新写实小说的出现与商品经济中世俗文化的萌动有一定的关系。

社会要求更多地关注平凡人生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读者和批评家对纯形式、观念抽象的过度实验日益感到不满。

(寻根文学疏远社会和现实,对历史和文化的抽象思考,使文学走向远古僻地、走向寓言;先锋小说使文学沉湎于语言游戏、叙述圈套等形式技巧因素,放逐精神维度,回避现实,远离中国读者的审美和欣赏习惯。

读者于是日渐1疏远文学)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商业文化兴起,这时的图书、出版、杂志也发生了不同于以前的转轨。

市民阶层的读者迅速增长与扩大。

表现世俗生活的文学作品比其他作品更容易获得市场、读者的青睐。

新写实小说与1980中后期中国改革的困境,知识分子的日渐边缘化,理想主义激情、浪漫因素的消退,文化上的保守主义盛行有关。

四、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品解读:《塔铺》:从部队复员回乡的农村青年正国在路上听说:镇中学即将开办一个“高考补习班”,旨在帮助那些大龄青年补习功课,实现上大学的夙愿。

正国动心了。

补习班设在镇中学旁边的一座破庙里,报名参加补习的大多是像正国一样的大龄青年,以及去年落榜的学生。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当代文学之七:新写实小说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当代文学之七:新写实小说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当代文学之七:新写实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之七:新写实小说1.文化反思与文学寻根文学进行的社会、政治、历史反思必然会深入到文化层面,同时拉美的文学爆炸提示人们开掘自己脚下的民族文化岩层,以寻求文学之根。

于是一股以" 寻根文学" 或" 文化反思文学" 命名的文学潮流汹涌而起。

李杭育的" 葛川江系列" ,阿城的" 半文化小说" ,郑义的" 黄土高原系列" ;以韩少功为首的古华、叶蔚林、何立伟等阵容宏大的" 湘军" 的一大批作品,王安忆的" 小鲍庄" ,贾平凹的" 商州系列" ,使" 寻根文学" 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

李杭育本无意" 寻根" ,但他早在1983年就发表的《葛川江上人家》、《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却开了" 寻根小说" 的先河。

他的笔触越过处于表层的生活事件、戏剧性冲突,集中描写不相容的文化类型和生活方式的对峙。

阿城的《棋王》写一个闹中取静、特立独行的棋迷的人生经历,作者精心营造的是一种感觉、氛围和境界。

郑义的《远村》和《老井》写生活在古老习俗和传统中的乡民们面对严酷现实的生存选择。

韩少功的《爸爸爸》以荒诞的手法和神话结构完成了对现存文化的" 寓言式" 解剖,而文明与愚昧的冲突则是其中心话语。

王安忆的《小鲍庄》以不动声色的描绘展示村民们的文化心态和意识结构在时代政治影响下的渐性变化。

贾平凹的" 商州系列" 如《腊月.正月》、《山城》、《商州世事》、《古堡》等等,则从山水风物,人情世态的诗意描写中探询历史与现状的关系,表现人情人性之美和生活的魅力。

2.新写实小说当着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巧被推向极端而感到后继乏力的时候,新写实小说却独辟蹊径,从普通人的日常生存状态发现了新的艺术世界。

9新写实小说

9新写实小说

• 2、艺术上,改革文学突出典型人物形象的 塑造,突出改革者的个人魄力;而“现实 主义冲击波”小说写的是群体性的人物形 象,人物缺乏个性。
• 3、改革文学深入到影响改革的民族文化心 理等深层因素,而冲击波小说表现的是肤 浅的社会现实,缺乏现实穿透力,无力上 升到理论高度。
(三)官场小说
• 一、官场文学的概念 • 官场文学既不同于近代谴责小说那种以小说揭露、
• 《狗日的粮食》表现出对于“食”的关注。《伏 羲伏羲》则从性原欲的角度来探讨“性”对于人 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七、刘震云的小说
• 1、作者简介 • 刘震云,男,1958年生于河南省延津县。1973年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 文系,分配到《农民日报》社工作。1982年开始 文学创作,1987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短篇小 说《塔铺》,引起文坛注目。1988年之后发表中 篇小说《新兵连》、《单位》、《官场》、《一 地鸡毛》等,多次荣获各种文学奖。90年代后, 刘震云转向长篇写作,先后出版了长达三百万言 的“故乡”长篇系列(《故乡天下黄花》、《故 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及《手机》 等。
四、主要表现内容
• 1、表现得最多的是国有企业的艰难。 • 在“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中,国有企业
的艰难最突出地表现于企业工人的生存窘 迫上,而其中,最尖锐的就是企业工人的 失业下岗问题。 • 2、试图找到解决的办法,提出了“分享艰 难”的文学策略。
• 3、对“分享艰难”文学策略的表现。
• “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中,这种“分享 艰难”的文学策略表现为企业领导、企业 工人,乃至那些劣迹斑斑的私营企业老板 或不义小人对企业“艰难”的“分享”。
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 刘震云的《官场》、《官人》、《单位》 等、田东照的《跑官》、《买官》、《卖 官》等、张平的《抉择》、王跃文的《国 画》、李佩甫的《羊的门》、陆天明的 《苍天在上》、《大雪无痕》、周梅森的 《中国制造》、《绝对权力》,以及张平 的《天网》、《法撼汾西》、阎真的《沧 浪之水》等作品

新写实主义小说课件

新写实主义小说课件

五、新写实小说的意义
1、文学写作不再依循意识形态推论实践, 写作者不再有充当历史主体的欲望。
2、凡人琐事成为写作的中心素材,文学回 到单纯的生活,因而对生活的洞察力显得十 分重要。另一方面,故事也朝着“传奇性” 方面发展现生活的原生态。 即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 事实”。
四、代表作家作品评析
1、池莉《烦恼人生》 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描 写了武汉钢铁厂职工印家厚一天的 生活,在24小时内浓缩了他整个烦 恼的生活状态。 小说“生活流”的写法呈现了一种“毛茸 茸的原生态”,让人似乎亲身感受到了主人公 的“烦恼人生”,引起读者共鸣。从小说结构 特点上看:沿着印家厚的脚步把所有的情节都 串起来,当下烦恼经验和过往的浪漫经验交织 起来表达了一个主题:生活就要认命,普通人 要过普通人的生活。
3、刘震云《一地鸡毛》 《一地鸡毛》写小林的家庭生活。其 生活的烦恼程度,和池莉笔下那位印 家厚也相差无几。 “一地鸡毛”、“蚂蚁”两个意象 都来自小林的梦境。“一地鸡毛”的 隐喻是那种纷乱的日常生活在人的内 心中唤起的恐惧,它表达的是日常生 活对人的慢慢的异化。小林虽被世俗 化,内心却很痛苦、恐惧,害怕自己 被同化。“蚂蚁”合群,无个人、无 主体性。蚂蚁实际上反映了小林在把 自己变为俗人后的恐惧。小林成了蚂 蚁群中的一个。总之,“一地鸡毛” 和“蚂蚁”都表现了小林内心中的不
新 写 实 小 说
一、新写实小说的兴起
1、兴起背景 (1)、社会背景: 80年代中后期社会转型,社会阶层各 个成员的文化色调在重组,知识分子的启 蒙精神淡化,一部分人认同普通市民立场, 这是一个自觉的文化立场的选择,对日常 生活采取近距离写实性的扫描。
(2)、文学背景: A、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学面临着由国 家意识形态话语向民间话语、由公共话语向个 人话语转变的问题。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

二、背景

(一)八十年代以来的社会转型直接导致社 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作家们希望反映这种转变, 却又拒绝含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创作原则,于 是他们在写作中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段。 (二) 先锋小说远离现实生活、疏离读者, 一些作家期望克服或避免这种局限。 新写实小说实现的是双重的背离,既背离了 传统的现实主义,又背离“前卫”、“现代”的 先锋小说。它采用包含某些现代、后现代因素的 写实手段,来表现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小说。
《单位》中道德与欲望冲突
(一)道德——对传统道德产生疑问 《单位》全篇通过描写组织里各人为争取个人利益不惜抛弃传统道德、 生活理想而变得平庸、自私,从而强调了重新构建精神世界,反腐倡廉, 加强党政工作的重要性。 (二)欲望追求 1、追求利益的欲望 —— 作品一开始描写“单位分梨”的片段,分别体现了不同职位、不同身段、 不同阅历的人,有各自的利益追求。 2、追求权力的欲望 —— 作品分别描写了副局长老张、副处长老孙、老何以及新人小林对个人权 力地位的追求。 (三)冲突——道德与追求利益、权力欲望的冲突 在《单位》里已经看不见纯粹的两个人的矛盾冲突。 《单位》所描述的各种矛盾、冲突最终都深刻归咎于人们生存在生活这个大熔 炉中面对现实问题与自身理想世界、精神归宿的冲突,即道德与欲望冲突。
(二)在道德与欲望的抗战中, 所折射出来的是:



道德内质的低滞(言语行为的失范和低 下、性道德的混乱和失德) 终极关怀的颓废(失去对现实的判断和 评品能力、一元世界中人性的失落) 心灵家园的空无(失落的亲切抚慰与心 灵皈依、人文性灵魂的堕落)
六、新写实小说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文本: 《一地鸡毛》 《单位》 《沧浪之水》 《蜗居》

中国当代文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滨海学院

中国当代文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滨海学院

第一章测试1.中国当代文学历史转型期确定的文学的特征是()。

A:为政治服务B:为工人服务C:为农民服务D:为社会服务答案:A2.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回归期的标志是()。

A:.改革开放B:粉碎“四人帮”C:恢复高考D:文化大革命答案:B3.中国当代文学有()方面的内容。

A:文学发展的趋势B:文学发展的脉络C:文学发展的规律D:.文学发展的不足答案:BC4.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完成的任务()。

A:.解决了建国前的遗留问题B:指明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向C:成立了培养作家的高等教育D:为中国当代文学划定了机构和机制答案:BD5.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初期在空间上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整合。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新的人民的文艺》是()的报告。

A:周扬B:.郭沫若C:.鲁迅D:巴金答案:A2.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经历的第一轮冲击波是()。

A: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B:电影《武训传》C:文化大革命运动D: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答案:B3.《小巷深处》是()创作的抒写人情、人性的作品。

A:.宗璞B:.李国文C:陆文夫D:王蒙答案:C4.核心主题“如何弘扬双百方针的精神”的会议是()A:新桥会议B:庐山会议C:广州会议D:.绍兴会议答案:A5.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通过了()的报告。

A:郭沫若B:周扬、C:茅盾D:.巴金答案:ABD6.“双百方针”之后产生的新颖作品有()。

A:.突破了长期封锁的人性禁区B:笔触伸向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C: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D:直面现实生活答案:ABCD7.广州会议探讨了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A:对B:错答案:A8.毛泽东在六届八中全会上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下面属于“黑八论”的是()。

A: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B:离经叛道论C:中间人物论D:写真实论答案:ABCD2.文革文学主要包括()。

伤痕、反思、改革文学

伤痕、反思、改革文学

第八章:80年代小说创作第一节小说发展概况80年代小说是当代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以丰富的思想意蕴、特定的历史内容和审美素质同17年小说相区别,广泛、深刻地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人对历史与现实的丰富体验、全面观照和深沉思考。

从历时角度和审美形态来考察,本时期的小说可以明显地以80年代中期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伤痕”、“反思”、“改革”为主潮,接续17年小说创作观念。

后一阶段则以“寻根”、“现代派”、“先锋”、“新写实”为主潮,反映出当代文学转型之后的发展状况。

在1980年前后数年,“伤痕”、“反思”和“改革”三种小说潮流接踵而至,不仅以其浩大的声势构成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波峰期,还以其风靡全国的“轰动效应”,开创了新时期文学最初的辉煌。

这些小说,立足于时代的政治需要,以“真实”的叙事话语和启蒙精神,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社会政治实践进行了文学上的清障工作。

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在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发挥。

任何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文学人”,对于那时频频出现的“洛阳纸贵”现象都会记忆犹新,并给予很高的历史评价。

但也必须认识到,这是特殊时代的一种特殊现象。

“十年‘文革’所造成的文化沙漠现象,读者饥不择食的迫切需求,渴望缓解的心灵,以及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能够产生相互间心有所通的共鸣,才是读者关注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焦点的转移,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波峰便在不自觉中退潮了。

一、“伤痕”、“反思”、“改革”文学(小说)由于“伤痕文学”等概念所指称的创作,主要是小说,尤其是中、短篇小说,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与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等概念等同。

“伤痕”、“反思”、“改革”等小说虽然各自称谓不同,但总体而言,它们在创作观念、题材取舍、话语构型等方面和17年小说大体一致。

其共同特点就是切合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变动,凸现当代文学与当代政治的关系。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20世纪90年代,伴随女性意识的充分凸显,女性写作异军 突起。她们自觉地疏离男性作家所热衷的政治、历史、社 会之类宏大命题,回归女性的经验领域,并藉此来挑战和 颠覆男性话语中心。
影响90年代女性写作的主要是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埃莱 娜·西苏认为要改变妇女在二元对立关系中被压抑被奴役的 地位,只有写作。
陈染
林白
海男
3,写实型。这类作家以对于当下现实的书写为主, 文本透发出浓郁的时代心理写实气息,对90年代的 商业语境下的种种生存现实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与 描写。这类作家的代表人物是何顿、朱文、韩东、 邱华栋、述平、徐坤等。
何顿
朱文
邱华栋
徐坤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些女性作家游离于主流话语之外, 开始在社会文化层面反思两性关系,质疑传统的性别秩序, 产生了《方舟》、《在同一地平线上》等代表性文本,女 性写作开始具有性别意识。稍后,王安忆的“三恋”、 《岗上的世纪》、铁凝的《棉花垛》等小说将女性意识向 前推进了一步,女性作为欲望主体浮出历史地表。
90年代小说
第一节 90年代小说概述
90年代的小说创作 一方面,由于80年代从人道主义主义的论争、先锋
小说的美学冲击与文化寻根的本土探寻,小说创作 获得了当代以来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王安忆、陈 忠实、莫言等一批作家逐渐走向小说创作的成熟与 大气。
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潮伴随着市场消费文 化,带来了小说创作的个性化与大众化共存的局面。
“新历史”意味着一种新的历史观念、历史意识开 始走进文学的领域,不仅仅在于题材的独辟蹊径, 也不单在历史人物的特别选取。
新历史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 莫言的《红高梁》、《丰乳肥臀》, 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故 乡相处流传》、《温故二零四二》, 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罂粟 之家》、《妻妾成群》、《红粉》、 《我的帝王生涯》、陈忠实的《白 鹿原》,尤凤伟的《石门夜话》, 余华的《活着》(1992)、格非的 《迷舟》(1987)、《敌人》 (1990)以及王安忆的《纪实与虚 构》(1993),叶兆言的“夜泊秦 淮”系列、《枣树的故事》、 《1937年的爱情》,李锐的《旧址》 等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
随后,中篇小说《康家小院》和《蓝袍先生》中, 陈忠实开始触及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命题。
《白鹿原》
这部小说构思于1986年,1988 年
4月动笔,历时4年,到1992年3 月定
稿,后先刊载于《当代》杂志 (1992
年第6期和1993年第1期), 1993年6
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1998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迄今
(1955―,原名汪芳),主要作品 有《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 《行云流水》、《落日》、《桃花 灿烂》、《乌泥湖年谱》等。
方方的小说主要集中在对人生世相 的揭示和存在困境的思考。《风景》 中,一方面是恶劣到极点的生存环 境与蝇营狗苟的生存挣扎,无情地 吞噬着这个家庭苟延残喘的一点人 性。另一方面在这个充满着粗鄙粗 野粗暴粗俗场景的故事里则体现了 作家对底层生存的同情与人性的思 考。
新生代小说是在80年代先锋小说落潮后一种文体内 容的反拨和审美形式的发展相互融合的青春性体验 写作。对于缺少历史记忆的新生代作家,他们的 “个人化写作”是缘于对传统文学启蒙姿态的失望, 对于政治化、群体性创作的反感,对于文学崇高责 任的躲避。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关 注自我人生,凸显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欲望追求、 困惑心理、人性挣扎。其中主要有朱文、鲁羊、韩 东、徐坤、刁斗、李冯、王彪、邱华栋、毕飞宇、 刘继明等。
纵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1970年代后期到1980年代末期。这一 时期的小说由于大多取材于商州,而被人们称之为“商州” 系列。
二,第二阶段,从1990年代开始到2002年前后,贾平凹 的文学视点从乡村转向城市,对物质文明所造成的人文精 神失落、生命力萎顿深刻省思。主要作品有《废都》、 《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病相 报告》等。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是近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文学倾向,“新写实”现象最早受到评论界比较集中的关注,是1988年秋在无锡举行的“现实主义与先锋派”研讨会上。

新写实小说既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就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新写实小说的产生背景: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八十年代以来的的社会文化转型使传统的价值观面临严峻的挑战,一大部分作家们感觉到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希望反映这种转变,但[1]又无法把握这种转变。

而在摆脱意识形态控制的文学风尚中,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对现实社会和生存状况的关注,所以他们在写作中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段,却又拒绝含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创作原则,作家自身的角色也就不可能完全回到传统现实主义的位置。

其次,先锋作家抢占了叙事变革、文本实验的风头,其它的作家不能再步其后尘。

而先锋小说远离现实生活,疏离读者,只能有沙龙化的效果。

一部分作家感觉到先锋小说的这种局限,期望克服或者避免这种局限。

所以,新写实小说实现的是双重的悖离,既悖离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又悖离“前卫”、“现代”的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家吸收了现实主义面对人生的写作态度,摈弃了居高临下的叙述视角;吸收了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平面化、零散化的运作手段,摈弃了由无序叙述所带来的远离普通读者的文艺贵族作派。

所以也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采用包含某些现代、后现代因素的写实手段,表现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小说。

新写实小说的表现形式: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传统的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人们接触到的只是一个现象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一地鸡毛》、 《新兵连》、《单位》、《官人》等)关 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特定环境对 人的挤压和人在这一环境中的个性的扭曲 和异化。这一类作品,在主题上具有存在 主义哲理的深度。 • (2) 刘震云的小说,客观、冷静,但又饱 含讽刺、批判,常具喜剧般的效果。
新写实小说的余波
艺术渊源及影响
• 在艺术上,《风景》接受了法国左拉的自 然主义的艺术影响,描写凡俗人生,刻画 野蛮残酷、粗鄙丑陋的生存景观。在文化 意义上,《风景》使生存本身以一种放大 式的立体姿态逼人关注,令人思考,突出 了生存本身的意义。
《风中黄叶》(2000)
• 作品解读:作品讲述了一个双重人格的女人的故 事。主人公黄苏子白天在公司上班,是典型的白 领丽人,晚上则换上另外一副装束,开着自己的 小车去卖淫,并且毫不计较卖淫的对象与报酬。 早年她在家中是个受压抑的存在,上学后凭借努 力成为父亲的骄傲;考上名牌大学后表现出色、 工作单位分配好让人无法企及。但她内心一直非 常茫然。中学时期曾向其写过情书并遭其父亲羞 辱的许红兵,已经经商成功,怀着报复心理前来 对她诱骗,进行性报复。在自暴自弃的心理下, 黄苏子走上了卖淫的不归路,并最终死在一个与 她父亲年龄相当的嫖客——捡破烂老头的身下,完 成了一曲女性的生命悲歌。人格的分裂是作品中 几个主人公的共同特征。
• 4、新写实小说对现实缺乏批判性的妥协认 同的姿态,在体现作家们现实关怀的同时, 也导致了现代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 高扬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削弱。
代表作家作品
1、方方的《风景》(1987)
作者简介:方方,女, (1955—),原名汪芳。原 籍江西彭泽县,生于南京。 1957年随父母迁至武汉。 1975年开始写诗。1982年发 表小说处女作《大篷车上》。 1987年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 《风景》。主要作品有《祖 父在父亲心中》、《行云流 水》、《白梦》、《白雾》、 《白驹》《乌泥湖年谱》、 《风中黄叶》、《水在时间 之下》等一系列作品,多以 表现和刻画知识分子为主。
作品简介: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北 方农村。从部队复员回乡的农村青年正国在路上 听说:镇中学即将开办一个“高考补习班”,旨 在帮助那些大龄青年补习功课,实现上大学的夙 愿。补习班设在镇中学旁边的一座破庙里,报名 参加补习的大多是像正国一样的大龄青年,以及 去年落榜的学生。班主任是退休老校长,老师兼 职。正国因在部队当过养猪班副班长,被大家推 选为班长。跟正国同宿舍的几个室友也各怀不同 的“高考之梦”:已是孩子爹的王全是为了“读 书做官”,将来惩治贪官污吏;自称酷爱文学的 “干部子弟”耗子来补习班是为了追求漂亮女孩 悦悦,“考不上大学也要谈成恋爱”;没爹没娘 的孤儿磨桌自卑怯懦,考大学的动力是“不在毒 日头下割麦子”。
三、对新写实小说的评价
• 1、新写实小说在艺术上中西合璧,代表了 中国当代小说艺术发展上的一种成熟状态。 • 2、新写实小说让写作回到了生活,回到了 人本身,符合了当代小说的发展走向,具 有鲜明的现代性精神。
• 3、新写实小说对普通小人物的关注,延续 了自现代文学以来书写小人物的文学传统, 表现出文学的世俗关怀精神。
• 代表性作家有方方、池莉、刘恒、刘震云、叶兆 言、范小青、李锐、李晓、迟子建、杨争光、阎 连科等。
二、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 1、对原生态的生活本身的关注。 • 在表现内容上,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庸常的世俗 化的日常生活、人生,是未经加工过的原生态的 生活真实(或称“生存本相”),是对生存本身 的关注。这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内容上的政治化 承载和本质意义发掘不同。 • 2、对普通小人物的书写。 • 在人物塑造上,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普通的“小 人物”,这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典型人物形象 塑造不同。
《单位》(1989)
• 《单位》主要表现了机关单位中微妙复杂 的人际关系,及主人公小林在其中从自由 自在到受挫,再到逐渐领悟的过程。小林 的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官场环境对人的异 化结果,是他得个性日渐丧失异化的过程。
• 作品还深入细致地表现了现代官场文化, 及这一文化给人造成的异化的思考。
刘震云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八章 新写实小说
一、新写实小说的概念
• 新写实小说是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上 半期中国当代小说创作倾向的一种概括。在这期 间,中国当代文坛出现了一批关注底层现实和普 通小人物生存困境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中表现出 前所未有的生存意识和特定的现实关怀。但由于 所取的立场和态度不同,在艺术表现上,与传统 现实主义相比,这些作品又具有新的叙事特征, 故被称为“新写实小说”。
主要内容
• 这部小说写的是操作工印加厚一天的生活内容, 作者采取横切面的表现方式,将主人公的各种活 动和烦恼浓缩进一天,予以强化表现。从凌晨孩 子掉下床一直到晚上心事重重地入睡,主人公一 天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些烦恼不是一天 两天如此,而是天天、年年如此。
• 不同于谌容在《人到中年》里对中年人的人生负 担、烦恼采取理想主义的处理方式,池莉则以一 种贴近现实人生的平民化姿态,表现出关切、认 同的态度,充满了对普通小人物的理解和同情。
《伏羲伏羲》(1988)
• 1)主要内容:小说的基本情节是一个通奸和乱伦 的故事。年已五十阳气衰微的小地主杨金山用二 十亩地换回一个二十岁的年轻女人菊豆,供其淫 乐和传宗接代。但最终欲望难以满足,转而对其 施以性虐待,从而促成了一直暗恋菊豆的其侄子 杨天青与菊豆恋情的发生。他们的恋情符合人性, 但却违背伦理,有乱伦通奸之嫌,使他们一直背 负着沉重的原罪感。很快,他们二人的爱情结 晶——儿子杨天白出生。但在名义上却是杨金山 的儿子。最后,在杨金山的教唆下,杨天白杀死 了杨天青,为“其父”杨金山报仇,而菊豆则发 疯。作品最后以反人性的伦理道德取得胜利而告 终,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二、创作背景或出现原因
• 1、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 有企业窘迫的生存现状在文学上的反映。 • 2、是90年代现实主义潮流回溯的表现,是 新写实小说的历史延续,继续表现出对底 层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 3、与90年代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和疲 软的精神状态有关。
艺术特征
• (1) 现实主义的内容和现代主义的表现手 法。横切面式的结构,浓缩化的艺术处理, 冷静、客观的艺术表达。 • (2) 反“神性”写作。平民化写作姿态, 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3、刘恒的小说
• 刘恒,本名刘冠军, 1954年生,北京人。 曾从事过工农兵三业。 主要作品有《狗日的 粮食》、《白涡》、 《虚证》、《伏羲伏 羲》、《教育诗》、 《黑的雪》、《逍遥 颂》等中长篇小说。 现主要从事编剧工作。
2、池莉的《烦恼人生》(1987)
• 作者简介:池莉,女,1957年生,湖北人,现居 武汉。曾做过知青,乡村小学教师,毕业于武汉 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成名作是中篇小说《烦恼人 生》(1987)。其新写实作品还有《不谈爱情》、 《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 90年代以后,池莉转向都市言情小说写作,作品 有《紫陌红尘》、《一去永不回》、《让梦穿越 你的心》,《江河水》、《小姐,你早》、《口 红》、《所以》和《水与火的缠绵》等。此外, 池莉还有一些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如《你是一 条河》、《预谋杀人》和《凝眸》等。
• 作品主题
• 作品表现了普通小人物的心酸命运,对他 们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和关切。 • 艺术上,温情而又幽默,平实而又真实。
《一地鸡毛》(1989)
• 作品表现主人公机关办事员小林在种种生 活烦恼压迫下的个性扭曲、精神萎顿、激 情消退和自我丧失。对主人公而言,生活 其实就像一地鸡毛,杂乱无章,无聊乏味, 平庸猥琐。作品表现了普通人灰色平庸的 生活,以及这种生活对人的个性精神的扭 曲异化。
《狗日的粮食》(1986)
• 1)主要内容:在灰色的贫困年代,西北光棍农民 杨天宽用两百斤粮食换来一个长着瘿袋的“丑狠 了的”女人。女人虽然丑,但却表现出强大的生 命力,不但能做也能生,一年一个,一口气生了 六个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储存粮食。但最后,这 个生命力旺盛的女人却因错误地认为丢失了一家 人一年赖以生存的300斤购粮证,惶恐绝望中服毒 自杀,临死前留下的话是“狗日的,粮食……”。 因粮食而来,因粮食而去,这就是中国底层农民 的生存本相。
《风景》(1987)
• 小说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的一户贫民家庭几十年 间的生存遭遇,对城市底层平民卑微、粗鄙、残 酷的生存状况的表现,可谓是“刻骨的真实”。 作品表现了这个家庭众多子女的放任自流的动物 般的野蛮生活,其中重点塑造了“七哥”这个人 物形象。七哥对自己的出身和自己的家人深恶痛 绝,抓住一切机会离开,最后终于通过和一名丑 陋年老的高干女子结婚,升官发达,成为这个贫 民窟二十年来走出去得第一个大人物。但七哥的 内心没有一天平静,心头一直在淌血。
• 3、陌生化的叙述态度。 • 在叙述上,新写实小说的叙述冷静、客观, 极力掩盖作者叙事的主观倾向性。这与传 统现实主义作家强烈的主体介入姿态不同。 • 4、艺术表现成熟,中西结合。 • 在艺术上,新写实小说以传统现实主义的 写实手法为主,但又积极吸收西方现代主 义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既表现出对传统 现实主义的超越,又是对先锋写作的艺术 纠偏。
一、“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
一、“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的概 念
• “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指的是90年代中期出现的 一批对现实问题给予高度关注的小说,这类作品 因价值取向混乱而备受非议。最早正式提出“现 实主义冲击波”口号的是雷达,见其文章《现实 主义冲击波及其局限》,《文学报》1996年6月27 日。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主要有河北作家关仁山的 《九月还乡》、《大雪无乡》、何申的《年底》、 《年前年后》、《穷人》、谈歌的《大厂》、 《大厂续篇》、湖北作家刘醒龙的《分享艰难》、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学习微笑》等,其中以《大 厂》和《分享艰难》最具代表性,代表了这股小 说创作的价值取向、成就和缺陷。
2)主题及艺术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