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合集下载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敦煌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敦煌遗址和敦煌文化的学科,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敦煌遗址的发现与保护、敦煌艺术、敦煌文化与文化交流、敦煌文献研究和敦煌考古。

首先,敦煌学主要研究敦煌遗址的发现与保护。

敦煌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鸣沙山、阳关等。

敦煌学通过对这些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可以还原历史,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敦煌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敦煌艺术。

敦煌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壁画之一,被誉为“东方古代艺术宝库”。

敦煌学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艺术创作的技法、风格和题材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敦煌学还研究敦煌的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第三,敦煌学关注敦煌文化与文化交流。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敦煌学研究敦煌文化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敦煌对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

通过对文化交流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为研究中国和世界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四,敦煌学还重视敦煌文献研究。

敦煌莫高窟等地发现了大量的敦煌文献,包括经史、文学、医药、音乐等方面的文献,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资源。

敦煌学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最后,敦煌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敦煌考古。

敦煌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址,其考古工作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学通过对敦煌遗址的考古工作,可以还原历史,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经济、农业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敦煌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敦煌学概论是面向汉语言

“敦煌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敦煌学概论是面向汉语言

“敦煌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敦煌学概论是面向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1、了解和认识“敦煌学”的产生及其百年发展历程。

2、认识敦煌学的丰富内涵,增进对文学、宗教、艺术等多方面的了解。

3、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形成关注国际学术前沿的自觉思维,强化多学科、 综合交叉的学术训练。

(三)教学内容了解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百年学术发展历程; 蠡清敦煌历史沿革及与丝绸之 路的关系;回顾敦煌文物的发现、流散与收藏现状;以敦煌学与中国古代政治、 经济、民族、中西交流、宗教、文学、民俗、艺术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为平台, 全面展示敦煌文献与石窟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时数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30学时。

(五)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相关图片及影视资料,指导学生研读敦煌 古文献,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本文导论教学要点:“敦煌学”的形成及内涵、敦煌学发展历史及研究领域。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敦煌学”的内涵与外延1、何谓“敦煌学”2、敦煌学研究的旨趣和难点第二节 敦煌学史概述1、欧美的敦煌学研究2、中国和日本的敦煌学研究3、二十一世纪转型期的敦煌学考核要求:把握敦煌学的学术概念,了解敦煌学发展的百年历程及现状。

第一章 敦煌历史沿革教学要点:敦煌的历史兴衰及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敦煌的地理位置1、敦煌与中原的地理关系2、敦煌与西域的地理关系第二节 敦煌的历史兴衰1、两汉至魏晋时期的敦煌2、隋唐时期的敦煌3、吐蕃统治和归义军时期的敦煌4、西夏元明清时期的敦煌考核要求:了解敦煌与古代丝绸之路兴衰的同步性以及敦煌文化产生的历史背 景。

第二章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流散教学要点:关于藏经洞封闭原因的学术探讨、敦煌文献的收藏与整理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发现藏经洞1、王道士其人2、藏经洞的发现3、藏经洞的原状第二节 藏经洞封闭原因1、废弃说2、避难说3、末法说第三节 敦煌宝藏的收藏与整理1、法藏敦煌文献2、英藏敦煌文献3、俄藏敦煌文献4、其它考核要求:了解藏经洞封闭原因研究的前沿信息、掌握敦煌文献的收藏现状。

敦煌研究

敦煌研究

敦煌学笔记参考资料:《敦煌学教程》,李并成,商务印书馆,2007年《敦煌学导论》,李正宇,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敦煌与丝绸之路》,兰州大学杜斗城;敦煌研究院王书庆编著,海天出版社,2004年《敦煌史话》,姜德治,甘肃文化出版社《敦煌民俗学》,高国藩,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西北边疆社会研究》,何玉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敦煌花语》,侯湘华孙玉龙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王翼青,甘肃教育出版社《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日记考释》王翼青,甘肃教育出版社《敦煌之痛》陈自仁,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一.敦煌学的基本概念1.敦煌的地理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走廊山脉(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绵亘着一条由东南延向西北的长达千余里形似走廊的地带。

河西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地中海文明等的汇流之区,是古代沟通旧大陆三大洲最重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的主动脉。

(国学大师季羡林: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然成体,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

其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也没有第二个。

2.敦煌:敦,大也;煌,盛也。

(东汉应劭)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本有两道,为南北两道,后曹魏增至三道,即增敦煌径通高昌(今吐鲁番)以至龟兹(今新疆库车)以远的新北道。

隋有南北中三道。

唐代辟有?竿道,第五道,大海道,大?道等多条道路。

3.缘起: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为?始的敦煌位于敦煌城东南约20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干燥少雨,风大沙多)1900年6月22日,王圆箓雇人清理积沙时,伙计发现。

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1908年法国伯希和1912年日本橘瑞超,吉川小一郎1914年俄国奥登堡——————————浩劫4.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敦煌文书,甲骨文,敦煌西域汉晋简牍,明清内府档案5.“敦煌学“一名的提出:20世纪已发端。

敦煌学研究

敦煌学研究

敦煌学研究敦煌学,是研究敦煌遗址、敦煌壁画和敦煌文献的学科,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

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敦煌遗址、壁画和文献。

敦煌遗址位于今天的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代城市。

敦煌壁画是敦煌遗址上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壁画群。

敦煌文献是指从敦煌遗址中出土的各类文书、文献。

敦煌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物品考古、文献考证等。

研究者通过在敦煌地区进行田野调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相关信息。

同时,他们还在考古发掘中发掘到了许多与敦煌相关的文物,也通过对这些文物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敦煌的历史。

此外,研究者还通过对敦煌文献的考证,对敦煌的文化和历史进行解读。

敦煌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敦煌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

敦煌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节点。

敦煌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佛教、道教和摩尼教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佛教。

敦煌的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佛经、诗歌、小说等。

而敦煌的壁画则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之一,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敦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

通过对敦煌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等。

敦煌学的研究也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参考。

总之,敦煌学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通过对敦煌遗址、壁画和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敦煌学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敦煌学

敦煌学

敦煌学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中国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

中亚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珍贵资料。

敦煌地区保存、发现的丰富历史文献和文物,是敦煌学研究的基础和对象。

敦煌学一词由史学家陈寅恪在1930年提出。

当时的含义主要指整理和研究敦煌发现的文献资料(敦煌遗书)。

经过演变发展,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有所拓展。

具体包括5个分支领域:①敦煌石窟考古主要考订各个石窟的建造年代、分期和内容,为石窟艺术和其他分支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②敦煌艺术对敦煌彩塑、壁画、书法、音乐、舞蹈和建筑艺术进行考察研究。

③敦煌遗书主要整理研究藏经洞所藏各类写本和刻印本书籍。

这是敦煌学研究的最大领域,包括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

④敦煌石窟文物保护包括敦煌小区域气候观测,流沙治理,窟内、外温、湿度控制,壁画、塑像病害治理,壁画色彩褪变化验与研究等。

⑤敦煌学理论主要包括敦煌学的概念、范围、特点、规律的研究,敦煌学在人类文化和学术史上的价值,研究敦煌学的现实意义,敦煌学发展史等等。

对于敦煌学研究对象的宽度与广度,学术界有不同意见。

国际上有广义敦煌学与狭义敦煌学之说,但不论研究范围的宽泛或狭窄,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名学为基础,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这个特点是没有疑义的。

中国敦煌学20年来,中国敦煌学发展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文献的整理和刊布。

1981—1986年,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由台湾新丰文公司出版,共140巨册,影印英国、法国、中国大陆及已经刊布的敦煌汉文文书。

1990年台湾和大陆合作出版了63册的《敦煌大藏片经》,以北京图书馆所藏为主,兼及英法所藏的部分敦煌写经。

1990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国图书馆合作编辑的《英藏敦煌文献(汉文非佛经部分)》大型图册15卷,图册利用最新摄影印刷技术,图版清晰。

敦煌学的名词解释

敦煌学的名词解释

敦煌学的名词解释敦煌学,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学科,其名词本身就表达了一种学习和研究敦煌的艺术遗产的方法和意义。

这篇文章将深入解析敦煌学的名词解释,探讨其历史、研究对象、方法和学术价值。

敦煌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中国,当时西方学者史坦因(Aurel Stein)等人对敦煌莫高窟的发掘和收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随着中国学者的参与和研究,敦煌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以研究敦煌墓葬中的壁画、文书、经卷等艺术作品为主要对象。

首先,敦煌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以及敦煌文书、经卷、织锦等各种文物。

其中,莫高窟的壁画是敦煌学的核心研究领域。

这些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主题和优秀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同时,敦煌文书、经卷等文物也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物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对于了解唐代敦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敦煌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艺术史、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艺术史主要从美学、艺术风格和技艺等方面,对敦煌壁画进行分类和研究,揭示其艺术内涵和历史地位。

考古学通过对文物的挖掘和发现,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结构。

历史学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探索敦煌在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文献学通过对敦煌的文书和经卷的研究,还原历史真相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这些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为敦煌学提供了多角度的解读和理解。

最后,敦煌学在学术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之一,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敦煌文书和经卷记录了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制度、经济形式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再次,敦煌学研究不仅仅关注敦煌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更涉及了丝绸之路、唐代文化交流等广阔的研究领域。

通过敦煌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总结起来,敦煌学是一个研究敦煌艺术和文化遗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文书、经卷等各种文物。

第一章 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第一章 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第一节煌学的基本概念 (1)第二节敦煌吐鲁番文书及其有关文献的数量和收藏 (5)第三节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整理与出版 (9)第一章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第一节煌学的基本概念敦煌地处祖国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

这条走廊由于其较之北部沙漠、南部高原优越得多的自然和通行条件,遂成为连接我国中东部腹地与西北地区的天然通道。

从世界发展史上看,河西又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地中海文明等的汇流之区,是古代沟通旧大陆三大洲最重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的主动脉。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有一段名言:“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诚如其言,位居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为东西交通的喉襟和具有国际意义的文化交汇之地。

东汉应劭解释“敦煌”之名:“敦,大也;煌,盛也。

”唐人李吉甫又云:“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敦煌得名的本身就与丝路交通的开辟息息相关。

《汉书· 西域传》记,出敦煌玉门关往西域有南北两道。

曹魏时增至三道。

《魏略· 西戎传》:“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

”即新增敦煌径通高昌(今吐鲁番)以至龟兹(今新疆库车)以远的新北道。

南朝刘昭注《后汉书· 郡国志》引《耆旧志》云:敦煌“国当乾位,地列艮虚,水有县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川无蛇虺,泽无兕虎,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隋代裴矩《西域图记》记赴西域有北、中、南三道,但无论哪一道都“发自敦煌”,“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于敦煌文书《沙州督都府图经》等有关史料见,唐代敦煌通往西域即辟有矟竿道、第五道、大海道、大碛道等多条道路。

汉唐丝绸之路的兴盛,使敦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成为中原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吐纳口。

敦煌学

敦煌学

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中国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

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

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供养人,是指因信仰某种宗教,通过提供资金、物品或劳力,制作圣像、开凿石窟、修建宗教场所等形式弘扬教义的虔诚信徒。

今天,也指那些出资对其他人提供抚养、赡养等时段性主要资助的个人或团体。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

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藏经洞位于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莫高窟诸多洞窟中,最为驰名的首推藏经洞——一第17窟。

当你站在洞窟门前,望着这小小的石室,定会思绪万千,满腹狐疑。

里面曾经堆置的50000卷震惊中外学术界的经卷、遗书,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由于何种原因存放的?何时将洞门封住,轻松地抹上泥皮,绘上了壁画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的主体。

因敦煌石窟是开凿在砾岩上,因此多为木架结构。

在人工制作成的木架上束以苇草,草外敷粗泥,再敷细泥,压紧抹光,再施白粉,最后彩绘。

始自十六国,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直到清代,目前尚存彩塑3000多身,其中圆雕2000多身,浮塑1000余身。

敦煌学笔记整理

敦煌学笔记整理

敦煌学笔记整理第一章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第一节敦煌学的基本概念①音译词少数民族语言②敦,大。

煌,盛。

1. 敦煌学的崛起1900年,以敦煌藏经洞17窟的发现为契机2. 敦煌学的提出陈寅恪1930年最先提出为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首次“遗书”江亮夫1983年《敦煌学之文书研究》研究范围包括石窟艺术、剪辑及周围的历史遗迹3. 敦煌学定义及其基本研究领域实际上是一门包括许多学科的群体性学问,如果从学科本身所研究的课题上看,敦煌学应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艺术、敦煌史地、敦煌简牍(4个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还包括敦煌一带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第二节敦煌文献的数量和收藏1. 文学分藏于世界上十余个国家①英国藏品由斯坦因由1907、1914两次从莫高窟劫来,总数约13300件左右,包括12种文字。

英国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②法国伯希和1908年劫来巴黎国家图书馆约6000件③俄罗斯奥登堡1914年劫来约19000件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约350件艾尔米塔什博物馆④日本1912年大谷光瑞探险队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633件⑤中国藏品主要为劫余部分国家图书馆馆藏约16000件中国收藏敦煌卷式文书总计约19000件,有吐蕃文9648页⑥美国不少于25件⑦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图书馆收藏16件⑧德国3件2. 其它相关研究资料①吐鲁番文书总计约42400件,另有碑帖276块②塔里木盆地文书约6300件左右③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所出简纸文书约89129余枚、件第二章中国历史上的敦煌第一节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汉代敦煌的开拓一、史前时期的敦煌汉武帝统一河西之前,河西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的活动地带。

二、张骞“凿空”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以汉使节的身份率团第一次出使西域。

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为了将匈奴彻底击溃)。

三、汉代对敦煌、河西的开拓经营1. 郡县设置设置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郡,统治匈奴,通西域2. 主要经营措施①移民实边、增加人口②积极在河西、敦煌地区实行屯田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的历史状况和军事建制①公元227年??慈出任敦煌太守②西晋在河西设凉州刺史部十六国时期敦煌先后归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和北凉五个政权统辖③442年,归属北魏统辖④孝昌元年(525),北魏派元荣任瓜州刺史,在其治理敦煌的近20年中,团结豪强大家、发展当地经济、并大修佛窟⑤北周时,仍设瓜州,任命于义继任瓜州刺史,大兴修窟造像第二节佛教活动的兴盛早在西汉末东汉初,佛教经由西域传入祖国内地,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前64年)佛教传入中国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的佛教以译经与讲经为主,同时石窟寺的开拓也兴盛起来。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敦煌,作为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古代重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敦煌莫高窟更是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宗教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而对于敦煌的研究,属于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敦煌学。

关于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再次就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一、敦煌学的概念敦煌学是对中国甘肃省敦煌的历史、艺术、社会、宗教、建筑、文字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敦煌学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当时日本学者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文献进行了最早的系统研究。

之后,中国的学者们也逐渐开始对敦煌进行研究,敦煌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

敦煌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艺术史、宗教史、社会史、考古学、历史地理学、文字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敦煌学被誉为“一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宗教、艺术的百科全书”。

敦煌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敦煌壁画、经卷文献、石窟造像和碑刻、敦煌古建筑、敦煌的社会和历史、敦煌的宗教信仰、敦煌的文字和语言、敦煌的民俗与风俗等。

这些内容构成了敦煌学的基本研究领域。

二、敦煌学的研究对象1. 敦煌壁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其精美的绘画技艺、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是敦煌文化的一大特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和宗教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壁画中所绘制的佛教神话和传说、历史故事、日常生活、自然风景等,都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史料。

2. 经卷文献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了大量经卷文献,其中包括佛经、经论、经史、文学作品等。

这些经卷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也成为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3. 石窟造像和碑刻敦煌莫高窟以其精美的石窟造像和碑刻而著称。

石窟造像包括佛像、菩萨像、天王像等,这些雕塑作品在表现方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等方面展现出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魅力。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摘要】敦煌学是研究中国敦煌莫高窟的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

本文从敦煌学的历史背景入手,介绍了敦煌学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探讨了敦煌学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学科价值。

在强调了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在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敦煌学未来发展的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敦煌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以及敦煌莫高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关键词: 敦煌学, 概念, 研究对象, 历史背景, 定义, 研究方法, 学科价值, 重要性, 发展展望1. 引言1.1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敦煌学的概念和定义涵盖了对敦煌地区历史文化、艺术风格、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其目的在于还原敦煌文化的真实面貌,深刻理解和认识敦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对敦煌学的不断探索和深挖,可以进一步完善敦煌文化的研究体系,推动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本文中,将对敦煌学的历史背景、概念和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科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全面地了解敦煌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正文2.1 敦煌学的历史背景敦煌学是研究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20世纪初期,欧洲的学者开始对敦煌莫高窟进行研究,对其中的艺术、宗教和历史进行了深入探讨。

随后,敦煌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在中国,敦煌学的研究也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学者开始对莫高窟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整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敦煌学的研究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对壁画和经卷的研究,还包括对莫高窟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研究。

敦煌学逐渐走向国际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的关注和参与。

在现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敦煌学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数字化技术为敦煌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方法,使得研究变得更加深入和准确。

敦煌学的研究也逐渐向更多的学科领域渗透,展现出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敦煌学概论教学大纲

敦煌学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敦煌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开授,使学生初步掌握敦煌学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专业素质,并初步学会运用敦煌文书、壁画等资料,研究本专业领域某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在历史专业的所有课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它既是历史知识进一步的深化学习,又是学生学术视野的扩展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的通过对敦煌学基本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敦煌学的有关学术动态和发展状况,初步掌握敦煌文书、敦煌艺术的有关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有关敦煌资料,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某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介绍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国内外敦煌学主要研究动态、敦煌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敦煌历史及敦煌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敦煌文物的发现、流散、收藏、和有关追讨、回归等问题,了解并初步掌握敦煌学与隋唐五代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研究,与民族史和古代民俗研究、与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史研究,与中国古典文学、语言学研究,与佛教、道教、祆教等宗教研究等方面的问题,了解并初步掌握艺术方面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时数周2课时,预计36课时。

(五)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讨论、作业、课外阅读、辅导、答疑等。

二、本文第一章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教学要点:敦煌学的基本概念,敦煌学的研究领域,敦煌吐鲁番文书及有关文献的数量和收藏,敦煌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敦煌学的基本概念(1课时)敦煌学的基本概念,敦煌学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历史、文学、语言、政治、法律、教育、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经济、地理、考古、民族、宗教、科技史等学科,简略予以介绍。

第二节敦煌吐鲁番文书及有关文献的数量和收藏(2课时)敦煌吐鲁番文书数量的最新统计,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出土文书、文物状况,英、法、俄、日、美、德等国所藏敦煌吐鲁番文献、文物状况。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敦煌学是对敦煌艺术、文化和历史的研究和探讨,其研究内容包括敦煌遗址、敦煌壁画、敦煌经书、敦煌文化等多个方面。

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一直以来都是学界争议的焦点,本文将再次探讨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敦煌学的概念是相对明确的,它是指对敦煌地区的文化、艺术、历史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敦煌地区是指甘肃敦煌市及其周边地区,早在汉代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同时,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重要传播中心。

敦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艺术精湛,因此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研究的热门地区之一。

敦煌学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敦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社会发展、文化传承、艺术表现等方面。

其中,敦煌壁画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敦煌壁画分布在敦煌石窟中,是我国古代壁画艺术中的瑰宝,代表了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阶段,因此备受它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敦煌壁画的研究不仅可以探讨它的艺术特点、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还可以研究壁画对敦煌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及其在中华文化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敦煌经书也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敦煌经书是指妙法莲华经、华严经、法华经等,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全球佛教界公认的经典之一。

这些经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除了研究它们的内容和价值外,还可以通过敦煌经书研究敦煌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等问题。

除了敦煌壁画和敦煌经书外,敦煌文化也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敦煌文化是指古代敦煌地区的历史、人文、社会和自然环境等综合要素。

敦煌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被誉为“东方文化宝库”,因此其研究也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敦煌文化研究,可以了解敦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反映敦煌地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特征等。

总之,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是一个综合性、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

敦煌地区的优异条件,决定了敦煌学的研究和探讨将具有非常广泛的内涵和深度。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敦煌学简介敦煌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敦煌遗址发现的文化遗产,包括壁画、经书、文学作品、音乐等。

敦煌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是一个保存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佛教艺术遗产的古代城市遗址,也是中国境内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2 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敦煌文化中的巨大宝藏,有着举世闻名的艺术价值。

敦煌壁画历经1000多年不断推陈出新,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内容,有的表现了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生活,有的描绘了佛教故事和人物形象,更有些是为了庆贺盛典和祭祀而创建的。

3 敦煌经书敦煌经书是敦煌文化中的又一重要内容,这些经书大多刻在竹简上,保存至今。

这些经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佛教思想、发展历程和文化渊源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经书种类繁多,包括《华严经》、《法华经》、《大雁经》等。

4 敦煌文学敦煌文学也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敦煌遗址中出土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提供了解古代文学有益的参考。

这些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散文、诗歌和小说。

其中的内容多为描写社会风俗、政治斗争、盛况等。

5 敦煌音乐敦煌音乐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敦煌遗址中出土的音乐器件和文献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音乐美的机会。

敦煌音乐的特点是种类多样、形式丰富、乐器类型繁多、旋律优美。

6 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敦煌文化虽然毁于天灾,但敦煌学家们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使之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敦煌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推陈出新,不断地展现出它的魅力和价值。

敦煌学将继续以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宣传,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敦煌学 简介

敦煌学  简介

30年,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为陈垣先生编《敦煌劫余录》所作序中,概括了“敦煌学”的概念。

在此前后,英文中也出现了Tunhuangology这个新词。

敦煌学渐趋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

研究对象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西部,历史上是中、西交通要道,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西文化汇集之地,印度佛教最早由此传入中国内地。

从366年始建莫高窟至1227年西夏灭亡,敦煌一直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历代地方长官都在敦煌修建寺庙、珍藏文物。

这些是研究中国中古历史文化、敦煌学中亚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珍贵资料。

敦煌地区保存、发现的丰富历史文献和文物,是敦煌学研究的基础和对象。

敦煌学一词由史学家陈寅恪在1930年提出。

当时的含义主要指整理和研究敦煌发现的文献资料(敦煌遗书)。

经过演变发展,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有所拓展。

具体包括5个分支领域:①敦煌石窟考古主要考订各个石窟的建造年代、分期和内容,为石窟艺术和其他分支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②敦煌艺术对敦煌彩塑、壁画、书法、音乐、舞蹈和建筑艺术进行考察研究。

③敦煌遗书主要整理研究藏经洞所藏各类写本和刻印本书籍。

这是敦煌学研究的最大领域,包括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

④敦煌石窟文物保护包括敦煌小区域气候观测,流沙治理,窟内、外温、湿度控制,壁画、塑像病害治理,壁画色彩褪变化验与研究等。

⑤敦煌学理论主要包括敦煌学的概念、范围、特点、规律的研究,敦煌学在人类文化和学术史上的价值,研究敦煌学的现实意义,敦煌学发展史等等。

对于敦煌学研究对象的宽度与广度,学术界有不同意见。

国际上有广义敦煌学与狭义敦煌学之说,但不论研究范围的宽泛或狭窄,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名学为基础,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这个特点是没有疑义的。

发展史(1938~1978年)抗日战争期间,西北成为国防重地,交通较为便利,大批学者、艺术家前往敦煌考察,对敦煌艺术的研究热极一时。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作者:刘进宝来源:《敦煌研究》2019年第05期內容摘要:关于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学术界的意见很不统一,或称为敦煌学,或称为敦煌研究,或称为敦煌文献研究。

即使是称敦煌学的学者,对其概念、含义、研究对象也有不同的见解。

通过对敦煌学产生背景及学科性质的考察,作为一门学科的敦煌学应该是能够成立的,它研究的对象是敦煌文献、敦煌石窟、敦煌史地和敦煌学理论。

由于敦煌学是在东方学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也具有东方学的一些特质,即学科的体系和理论还不够完善,研究的对象也比较分散,并不断在转换研究重点。

作为以地名学的敦煌学,它的一切是围绕着“敦煌”展开的,它离不开“敦煌”,或者说它就姓“敦”,不能离开“敦煌”而谈敦煌学。

它与吐鲁番学、简牍学、西夏学、丝绸之路学、西北史地学等是并列的关系,而不是从属的关系。

当然,这只是从学科的属性考虑的。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则不能局限在“敦煌”,要走出“敦煌”,对中国古代的文史典籍,尤其是与敦煌学有密切联系的吐鲁番文献、河西简牍等材料要融会贯通。

关键词:敦煌学概念;研究对象;东方学;以地名学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9)05-00013-06Re-Discussing the Concept and Research Material of DunhuangologyLIU Jinbao(Department of Histor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8)Abstract: Among academic circles, opinions differ greatly about the concept and research material of Dunhuangology, which has also been called Dunhuang Studies, Dunhuang Textual Research, or Dunhuang Research. Even the scholars who refer to the field as Dunhuang Studies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its core concepts, connotation, and area of research objects. An examination of the background and nature of Dunhuangology proves that the discipline can be regarded as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f Dunhuang documents, Dunhuang caves, Dunhuang's history and geography, and the theory of Dunhuang Studies. Since it took shap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rientalism, Dunhuangology has taken on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redecessor,some consequences of which is that its disciplinary system and theory is not well developed and views on its appropriate field of research objects have been dispersed across several academic areas,resulting in frequent changes in research focus and material. Everything about Dunhuang Studies can be separated neither geographically nor intellectually from the physical location of Dunhuang,meaning that it is parallel to, rather than dependent on, Turfan Studies, studies of ancient bamboo slips, Xixia Studies, Silk Road studies, and studies of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northwest China. The central question of appropriate research material and concepts can essentially be viewed in terms of subject prope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Dunhuang Studies cannot be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al field associated with the discipline: material pertaining to Dunhuang extends deep into ancient Chinese historical records, especially the Turfan documents and the bamboo slips, the histories of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at of Dunhuang.Keywords: concept of Dunhuang Studies; research material; Orientalism; naming a discipline after a place(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敦煌学”这一名称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8月在大阪的演讲中提出的,1930年,陈寅恪先生在为陈垣的《敦煌劫余录》作序时,也提出了“敦煌学”一词。

敦煌学及英法敦煌学研究

敦煌学及英法敦煌学研究

后人总结说:藏经洞文物,藏于英国者最多, 藏于法国者最精,藏于俄国者最杂,藏于日本者 最隐最秘,藏于中国者最散最乱。
后来,有好名声的王道士因为藏经洞晚节 不保,1931年,王道士死在莫高窟。有人 说,他是藏经洞的发现者,莫高窟的维修 人,也有人说,他是目光短浅的宗教信仰 者,是有小聪明的中国农民,是出卖藏经 洞文书的罪人,中国文化史上的卖国贼。
当年冬天,清政府下令押送剩余的经书进 京。经书并未装箱,只用草席草草遮盖, 因此一路都有丢失。 后来押送经书的官员竟先将车队开进自己 家中,偷偷挑选精美的经卷据为己有,为 了遮掩,他们将经卷一撕为二。
之后,美国华尔纳,俄国奥登堡,日本大 谷光瑞考察队陆续从敦煌带走了大批文物。据 考证,藏经洞的文物散落在世界上十多个国家。
•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
包括敦煌小区域气候观测,流沙治理,窟内、外温、湿 度控制,壁画、塑像病害治理,壁画色彩褪变化验与研究 等。
• 敦煌学理论
主要包括敦煌学的概念、范围、特点、规律的研究, 敦煌学在人类文化和学术史上的价值,研究敦煌学的现实 意义,敦煌学发展史等等。
敦煌学的发展史
• • • • 史前期(18世纪~1909年) 创建期(1909~1937年) 发展期(1938~1978年) 繁荣期(1978年~ )
如果说斯坦因破坏了藏经洞藏经的原始面 貌,那么到伯希和时则就是面目全非了, 所以直到现在我们仍无法知道藏经洞藏经 的原始面貌,为真正的理解和解释藏经洞 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1908年5月27日,伯希和离开了敦煌。他用 五百两银子,换得了七千卷藏经洞文物。 回到欧洲后,伯希和成为世界上最权威的 汉学家之一。
•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 (3集)、《敦煌壁画选》(3辑,敦煌文物研究所 编)、《敦煌唐代图案选》(敦煌文物研究所 编)。 • 敦煌遗书资料、目录的汇集:《敦煌石窟画像题 识》、《敦煌曲校录》、《瀛涯敦煌韵辑》、《 敦煌变文集》、《敦煌艺术总目索引》等。 • 在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敦煌》、《敦煌曲初 探》、《敦煌艺术叙录》、《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古籍叙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煌学的基本概念 (1)第二节敦煌吐鲁番文书及其有关文献的数量和收藏 (5)第三节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整理与出版 (9)第一章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第一节煌学的基本概念敦煌地处祖国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

这条走廊由于其较之北部沙漠、南部高原优越得多的自然和通行条件,遂成为连接我国中东部腹地与西北地区的天然通道。

从世界发展史上看,河西又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地中海文明等的汇流之区,是古代沟通旧大陆三大洲最重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的主动脉。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有一段名言:“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诚如其言,位居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为东西交通的喉襟和具有国际意义的文化交汇之地。

东汉应劭解释“敦煌”之名:“敦,大也;煌,盛也。

”唐人李吉甫又云:“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敦煌得名的本身就与丝路交通的开辟息息相关。

《汉书· 西域传》记,出敦煌玉门关往西域有南北两道。

曹魏时增至三道。

《魏略· 西戎传》:“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

”即新增敦煌径通高昌(今吐鲁番)以至龟兹(今新疆库车)以远的新北道。

南朝刘昭注《后汉书· 郡国志》引《耆旧志》云:敦煌“国当乾位,地列艮虚,水有县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川无蛇虺,泽无兕虎,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隋代裴矩《西域图记》记赴西域有北、中、南三道,但无论哪一道都“发自敦煌”,“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于敦煌文书《沙州督都府图经》等有关史料见,唐代敦煌通往西域即辟有矟竿道、第五道、大海道、大碛道等多条道路。

汉唐丝绸之路的兴盛,使敦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成为中原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吐纳口。

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西传东渐,使其可以长时期地吸收、汲取这条道路上荟萃的各种文明成果来滋养自己,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闻名于世的莫高窟,就是丝绸路上一处光辉的历史足迹。

一•敦煌学的缘起敦煌学的发端,是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今 17 窟)的发现为嚆失的。

莫高窟位于敦煌城东南约 20 公里的鸣沙山东麓。

这里干燥少雨,风大沙多,流沙常常会堆积在底层洞窟的洞口和甬道,如不及时清理甚至整个洞门都会被积沙封埋起来。

公元1900 年 6 月 22 日(农历 5 月 26 日),莫高窟的主持王道士(王圆箓)雇了几个伙计清扫堆积在第 16 窟甬道中的积沙,忽然发现甬道北壁后面似乎是空的。

于是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北壁土坯拆开,结果奇迹出现了:该墙后面果然隐藏着一个小窟,里面满满当当地堆放着许多白布包裹,每一白布包里都裹满了古代文书,并有不少佛帙绣像和其他文物。

藏经洞就这样被发现了!敦煌文书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一些外国“探险家”的觊觎。

1907 年和 1914 年英国人斯坦因( Aurel Stein )、 1908 年法国人伯希和( Paul Pelliot )、 1912 年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 1914 年俄国人奥登堡( S.F.Oldenburg )等接踵而至,将数万件精美的文书和绢画等文物掠往国外。

莫高窟遭此浩劫,成为留在中国人民心中巨大的伤痛。

敦煌文书的发现,与甲骨文、敦煌西域汉晋简牍、明清内府档案的发现一起被称作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

敦煌文献发现以后,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学者的瞩目,利用这批宏富的珍贵资料,中外学者从历史、考古、经济、政治、军事、地理、民族、民俗、语言、文字、文学、宗教、建筑、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以敦煌遗书和敦煌艺术等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领域-敦煌学。

二、“敦煌学”一名的提出敦煌学尽管于 20 世纪初即已发端,然而“敦煌学”一名则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于1930 年首次提出来的。

是年著名学者北平师范大学教授陈垣先生完成了《敦煌劫余录》一书,遂请寅恪先生为之作序。

寅恪先生在序言中说:“一时代之学问,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 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

自发见以来 20 余年间,东起日本,西迄英法,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

”陈寅恪先生高瞻远瞩,站在世界学术发展的高度,响亮地提出了“敦煌学”的名字,并且指出了敦煌学为 20 世纪学术的新潮流,预言了其迅猛发展的趋势,可谓极具慧眼。

三、有关“敦煌学”概念的讨论从上述陈寅恪先生的序言来看,他所说的“敦煌学”主要指的是对藏经洞出土的敦煌文书的研究。

以后随着敦煌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对于莫高窟、榆林窟等石窟中保存的精美的壁画、彩塑等的研究,以及敦煌简牍的大量发现和海内外所藏敦煌绢纸绘画等美术品的发表,“敦煌学”的概念遂得以扩展。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看法可举出老一辈著名敦煌学者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观点。

姜亮夫先生 1983 年发表《敦煌学之文书研究》一文(载北京大学《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 2 辑),他说:“敦煌学之内涵,当以千佛岩、榆林窟诸石窟之造型艺术与千佛洞所出诸隋唐以来写本、文书为主。

而爰及古长城残垣、烽燧遗迹、所出简牍,及高昌一带之文物为之辅,而后敦煌文化之全部摄受推移之迹,可得而言焉。

” 姜先生在《敦煌学必须容纳的一些古迹文物》一文(载《西北师院学报》 1982 年 4 期)中更具体地说:“敦煌地区所发现的汉竹简、汉以来的‘绢'、‘纸'军用器(属于汉以来戍卒使用的),及一切杂器物、寺塔,乃至于长城的砖石等,都是敦煌学中不可缺少的从属品。

” 姜先生所表述的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敦煌石窟艺术、敦煌文书、敦煌简牍以及敦煌及其周边一带遗存的长城、烽燧、寺塔等考古遗迹。

这一看法已普遍为敦煌学界所接受。

周一良先生 1984 年为王重民先生的《敦煌遗书论文集》作序时说:“敦煌资料是方面异常广泛、内容无限丰富的宝藏,而不是一门有系统成体系的学科。

如果概括地称为敦煌研究,恐怕比敦煌学的说法更为确切,更具有科学性吧。

”翌年他又在《何谓‘敦煌学'》一文(《文史知识》 1985 年 10 期)中说:“从根本上讲,‘敦煌学'不是有内在规律、成体系、有系统的一门科学。

…… 所以最好就让它永远留在引号之中吧。

”这一看法也很有道理。

敦煌学资料涵盖范围极广,涉及到文、史、哲、经、法、社会、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它的确不是一门成系统的学科,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将其包容。

然而话又说回来,既然大家已经约定俗成地叫作“敦煌学”,那么就还是称作敦煌学为好,亦可称作敦煌研究。

事实上,在整个学科体系的分类框架中,“敦煌学”的位置并不好摆,现在通行的学科分类中将其放在历史学的二级学科“历史文献学”下面,作为三级学科对待。

显然这是不够科学的,是无法涵盖敦煌学的广阔内涵的,但也可能是一种不得以的作法。

四、敦煌学的定义及其基本研究领域那么,如何对敦煌学下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呢?我们认为,敦煌学显然并非一门单一的学科,它实际上是一门包括许多学科的群体性学问,如果从学科本身所研究的客体上来看,敦煌学应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艺术、敦煌史地、敦煌简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群。

这个定义有以下方面要点:1•敦煌遗书,除包括 1900 年于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 5 万余件文书外,还包括 1944 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在莫高窟土地庙清代残塑中发现的文书(完整写本 66 件、碎片 32 块)、其它零星发现(如 1965 年秋发掘 122 窟窟前遗址时出土《天宝七载敦煌郡给某人残过所》、《领物残帐》等)以及 1988 年以来在莫高窟北区发现的一批文书。

2•敦煌艺术,除包括莫高窟保存的大量壁画、雕塑、绢画、纸本画、书法、石窟建筑等艺术品外,还涵盖敦煌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等保存的壁画、彩塑等艺术品。

3•敦煌史地,包括敦煌及其周边一带(古瓜沙地区)保存的长城塞垣、烽燧、寺塔、古城、关隘、古代道路、渠道、墓葬等众多遗址及其出土遗物。

4•敦煌简牍,早自 20 世纪初敦煌就陆续发现简牍。

英国人斯坦因于 1907 年、1913-1915 年第二、三次中亚“考察”时,就在敦煌西北的汉长城烽燧遗址中分别掘得汉简708 枚、 84 枚。

此后 1920 年周炳南、 1944 年西北科学考察团、 1979 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 1981 年敦煌市博物馆,以至 1986-1988 年在敦煌全市文物普查中,均采到过汉简。

上述前后七次在敦煌境内共发现汉简 2000 余枚。

此外在敦煌周围的疏勒河流域其它地区,如安西、玉门等地亦有简牍的发现。

尤为令人振奋的是, 1990-1992 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全面清理发掘中,发现简牍多达 35000 余枚,其中有字者 27000 余枚,同时还发现帛书 10 件。

敦煌简牍的数量约占全国所出汉简总数的一半!敦煌简牍是敦煌学的又一笔巨量的价值无尽的宝藏和财富,它们的新发现把对敦煌出土的古文献的研究,由六朝至宋初的遗书上溯至西汉,向前推进了几百年,使其大大丰富和扩展,敦煌学的研究领域亦由此得以延伸。

曾有学者认为,敦煌简牍的研究不属于敦煌学,而应属于简牍学。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诚然,敦煌学与简牍学是不同的两门学科领域,但就对于敦煌简牍(还应包括其周围疏勒河流域其它地区的简牍)的研究来说,它既属于简牍学,又毫无疑问地属于敦煌学。

敦煌简牍是这两门学科的共有对象。

众所周知,敦煌学本身即是以地名学的学科,既然在敦煌发现的古代文书、敦煌保存的石窟、敦煌一带遗存的古城址、古遗址等都属于敦煌学的研究领域,那么同样是在敦煌发现的古代文献-简牍,又为何不属于敦煌学的范畴呢!5•以上四方面是敦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敦煌学的领域还不限于这四方面,但主要是这四个方面。

他如敦煌一带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文物的修复保护、敦煌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等,亦与敦煌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

敦煌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举凡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社会、宗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学、语言文字、哲学、教育、科技、建筑、美术、音乐、舞蹈、书法、体育、保健等等,都可以利用敦煌资料,或填补空白,或创立新说,或纠正前人研究的疏漏。

因而敦煌资料被誉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敦煌学被称之为“学术的海洋”。

第二节敦煌吐鲁番文书及其有关文献的数量和收藏一、丝绸之路与敦煌吐鲁番文献就在敦煌文书发现的或前或后,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地区也陆续出土了大批的古代文献,从而兴起了与敦煌学齐名的另一门专门学科-吐鲁番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