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合集下载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二、景观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和类型
• 景观在地球表面的千变万化的根本原因有 两个,即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这两个 因素在地球表面相互作用,决定了地域分 异的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即地 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
(一)太阳辐射能与纬度地带性 (地带性)
• 纬度地带性(简称地带性)是指景观各组 成成分和景观的性质沿纬度作用规律的更 替,并且形成一系列东西延伸的地域单位。
• 景观的地带性分异: 景观的各个组成成分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决定了作为这些组成综合的“景观”也必 然具有地带性分异。例如,在赤道带,高 温多雨、径流丰沛、土壤淋溶作用强烈, 风化壳和土层深厚,形成砖红壤,发育了 茂密的热带雨林,这就是赤道带景观特征。 而在亚寒带,严寒少雨、冻土层深厚、风 化壳薄,形成灰化土,发育了泰加林,这 就是亚寒带的景观特征。

2.具有耗散结构特性:指当体系处于非平衡 状态时,通过体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 交换而形成和维持的一种在空间和时序上 宏观层次呈现某种有序化了的结构。
• 理解耗散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 ①耗散结构是一种有序结构,即系统内各组成成 分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在宏观上表现出一定有 序性。 • 例如地理景观系统组成虽然复杂,但在空间上 却是有序的,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土圈等都占据着特定的位置,表现出层状结构。 再如,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性等都是系 统有序的表现。整个地理景观随季节和昼夜的变 化,也可被认为是时间上的有序性。有序性的对 立面是无序性,如果体系处于无序状态,则各种 物质呈均匀分布,多呈混沌状态。描述系统无序 性的热力学函数叫熵(s),高熵对应于无序, 低熵对应于有序。可见,耗散结构的系统熵是比 较低的,而地理景观系统的熵也是比较低的。
• (二)海陆对比性 由于地球内能的积累与释放,使地球表面形态 崎岖不平,洼地积水,大陆露出水面,形成一些 大陆和海洋。由于大陆和海洋的物理化学性质不 同,产生强烈的对比,例如海洋的水具有流动性, 较大的热容量等,而大陆不具有流动性,热容量 较小等产生强烈对比。由此使大陆和海洋在气候、 水文、生物等方面都有强烈的差异,形成对比明 显的海洋景观和陆地景观。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一、知识讲解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1.纬度地带性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1)社会经济:人口与城市,产业,交通(2)农业:作物类型,生长期和熟制(3)文化:建筑类型,饮食特点,戏曲风格2.东部季风区的纬度地带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跟踪训练读某大陆局部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下图),完成1~2题。

1.给该区域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的主导风是( )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瓶树粗壮的树干能蓄积大量水分以备少雨期消耗。

瓶树集中分布于图中( ) A.红树林区B.荒漠区C.森林和疏林区D.稀树草原区【解析】:1.选A。

2.选D。

第1题,由图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南半球,该区域主要是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形成降水。

第2题,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当雨季时,树干能蓄积大量的水,留到早季时用。

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稀树草原,故瓶树集中分布在稀树草原区。

叶是植物的物质——能量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之一。

其形态生长特征是对环境中的光、温、水、肥等生态因子综合适应的结果。

根据植物叶面积与光水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光照与湿度条件下植物叶片的最佳大小。

图1为“植物叶面积与光水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图”,图2为“不同光照和湿度组合条件下植物的最佳叶片大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1,判断最佳的叶面积为( )A.甲B.乙C.丙D.丁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光照不变,在有光条件下,叶片随湿度的降低而减小B.如果湿度不变,在湿润条件下,叶片随光照的降低而减小C.在沙漠地区,植物叶片小,以减少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D.在热带雨林区,植物叶片大,以增加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解析】:3.选C。

4.选B。

第3题,据据图可知随着叶面积的增大,植物蒸腾耗水持续增大,而光合收益增长到峰值后降低,所以最佳的叶面积为光合收益与蒸腾耗水相差最大点。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了解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对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管理和保护。

通过研究地域间的生态差异,可以制定出更有效的保护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对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了解不同地域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水源供应等自然因素,可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和养殖业,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自然地域分异规律也有助于进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通过研究地域差异,可以准确判断某地区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和程度,从而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工作,减少灾害损失。

4. 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对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也有指导作用。

了解地域间的自然条件差异,可以合理规划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选择适宜的产业和项目布局,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深入研究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引导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揭示地球表层水平地带性和水热条件的关系 地理地带周期律:地表自然地带随着R和R/(L·r)发生周期性有规律的
变化规律 意义:可以在知道R和R/(L·r)情况下查表得知自然地带。
R/Lr
Ⅰ列 0
0~1/5
1/5 ~2/5
Ⅱ列 2/5~3/5
3/5~4/5
4/5~1
Ⅲ列 1~2
Ⅳ列 2~3
Ⅴ列 3~4
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 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 分异特点:每一个热量带不仅有它的热量﹣温度特征,而且在气压、
降水、陆地水文、风化壳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群落、外营力地貌 等方面都具相应的特征,形成相同的综合自然特征。 分布:理论上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低纬明显,但中纬不明显 (水平地带性)。 是陆地自然区划中划分地带性单位的理论基础。
自然地带学说
影响地球面貌最主要的因素是水热条件 水热的对立统一关系:热置于水运动之中并改变水形态,水又反过
来影响热运动 各区域水热的量和质的对比不同,导致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取决于
其矛盾的主要方面 水热关系的表达:湿润(干燥)指标
➢ 湿润度K1 = 降水量R / 蒸发力E ➢ 干燥度K2 = 蒸发力E / 降水量R
分异特点:气候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向等)在地表 呈纬度分布
太阳辐射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刘胤汉,2010)
RO 海洋辐射平衡 Rc 大陆辐射平衡 Re 整个地球表面的辐射平衡
kcal/cm 2.a
150 RO
100
Re
Rc
50
北纬
南纬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指随着海拔或地理高度的变化,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特征发生变化的规律。

这种分异规律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普遍存在,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特点如下:
1. 气候变化: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约6摄氏度。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使得气候带的划分变得清晰,从低海拔的热带气候到高海拔的寒带气候逐渐过渡。

2. 植被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对植被类型和分布有着显著影响。

低海拔地区常见的是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高海拔地区则主要由针叶林、高山草甸和冰川等植被类型组成。

这是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变化导致植物适应能力的差异。

3. 动物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也对动物的分布产生影响。

高海拔地区的动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为主,如山地羊、雪豹等。

而低海拔地区的动物种类较多,包括热带雨林中的猴子、鸟类等。

4. 土壤特征: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类型和特征也发生变化。

低海拔地区的土壤通常较为肥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

而高海拔地区的土壤则较为贫瘠,含有较少的有机质和养分。

这种土壤差异也直接影响了植被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

总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球上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在不同地区的存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持,同时也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和研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导致地域差异现象背后规律

导致地域差异现象背后规律

导致地域差异现象背后规律地域差异现象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和特点。

这种差异现象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

导致地域差异现象背后存在着一系列规律,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对这些规律进行探讨。

首先,地理环境是导致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

这些自然环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

例如,气候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和收成产量不同,进而影响到食品供应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地形的差异会影响到交通、通讯和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而影响到交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差异。

因此,地理环境是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历史和文化也是导致地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不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经验不同,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制度等也有差异。

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到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水平和人们的行为习惯等方面。

例如,历史上曾经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地区大都拥有较为发达的工业经济和先进的科技水平。

而在农业社会的地区,农业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

因此,历史和文化的不同也是导致地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导致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的人均收入、就业机会、社会福利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地位和机会均等等。

例如,发达的城市地区拥有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人们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则面临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足。

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是导致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除了以上几点外,政策调控、行政管理等因素也会影响地域差异的发生。

不同地区的政府对于经济发展、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和管理手段可能存在差异,这些不同会对地域差异产生重要的影响。

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重点:讲明基本概念,自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地域分异在不同尺度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相互关系,为综合自然区划和土地分级与分类奠定理论基础。

难点:本章似乎是纯理论内容,但也是从实际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很多规律均有实际内容,因此学习本章时要注意从事实上去理解各种规律,不必离开客观实际去背诵这些理论。

第五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前面讲到地球表层的整体性,地球表层不断从外界输入能量(负熵流)才能维持一定的有序性,使地球表层具有整体特征。

从整体上看,地球表层具有整体性,那么内部有无差异呢?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由于输入地球表层的能量(太阳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a.时间上,公转产生四季,自转产生昼夜,一天中接受的太阳能不同。

b.空间上,赤道、中纬、高纬不同的纬度获得的能量不同。

由于内力作用结果,使地球表层不均匀,产生了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活动等。

所以内部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自然综合体在不同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分纬向、经向、垂直和局部。

热带亚热带(土壤、植被相应的1.从赤道——极地温带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纬向变化)亚寒带寒带湿润森林2.从沿海——内陆半湿润森林草原(经向变化)干旱草原半干旱荒漠3.从山下——山顶,自然带垂直变化。

4.局部小到一个山地的阴坡、阳坡都不相同。

前述现象都是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分异的结果。

第一节地域分异的基本概念1.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2.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现象各组成部分及整个的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是指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的各级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按一定的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

狭义的是指陆地表面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的分异。

3.地域分异因素(导致各种分异的原因):导致地域分异差异的各种原因及因素,称为地域分异因素。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学案:第三章 4 第三节 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学案:第三章 4 第三节  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第2课时 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差异性与因地制宜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并会分析垂直分异规律及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和特点。

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

掌握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发展农业生产及生态建设。

一、垂直分异规律1.垂直分异规律定义: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2.垂直自然带定义:受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制约,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地理环境。

3.垂直分异规律显著表现地区、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显著表现地区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形成原因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化垂直带谱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自然带有规律地排列共同性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规律,类似于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分布规律差异性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和热量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二、地方性分异规律1.定义: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2.规律: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

3.成因(1)受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2)地貌、岩性和土质的分异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1.意义: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在大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不同自然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分异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并实现生态平衡。

一、判断题1 .“一山有四季”,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

( )2.我国华北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 ) 3.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一、认识和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演化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的分布规律及其演化路径。

通过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和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演化规律,为人类更好地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指导资源的调查和开发
地域分异规律与资源分布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地域分异规律,可以指导资源的调查和开发工作。

例如,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可以确定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类资源的分布情况,从而指导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

三、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
地域分异规律还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地区对资源的需求和条件是不同的。

通过研究地域分异规律,可以了解不同地区对资源的差异需求和条件限制,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资源分配方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预测和防治自然灾害
地域分异规律与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可以预测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例如,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判断不同地区的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五、制定和实施地理环境管理规划
地域分异规律是制定和实施地理环境管理规划的重要依据。

通过研究地域分异规律,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和限制条件,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地理环境管理规划。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

岩石
构成地球固体表面, 提供矿产资源,影响 地貌和土壤形成。
生物
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 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 活跃的要素,对土壤、 气候等产生影响。
土壤
是岩石风化物和生物 活动产物组成的地球 表面疏松层,为植物 生长提供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整体性
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它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地理学的重 要研究内容之一。
地域分异规律的分类
地带性分异规律
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特征引起的。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岩浆活动等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包括地方性分异规律和区域性分 异规律。
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机 制,包括地球自转、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 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影响 和作用机制。
地域分异规律与人类活动 的关系
探讨地域分异规律与人类活动 的关系,包括人类活动对自然 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利用,以及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性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02 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气候类型的影响
气候类型是地域分异规律的重要表现之一,不同气候类型对应着不同的自然地理 环境和生态系统。
热带气候类型对应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温带气候类型对应着 广阔的草原和森林;寒带气候类型则对应着寒冷的苔原和冰原。
05 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
纬度地带性分异
热量带沿纬度变化
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变化, 导致不同纬度地区形成不同的热 量带,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VS
洋流对气候也有重要影响,暖流经过 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 区气候寒冷干燥。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因素
地域分异因素
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一是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带性,即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 素;二是地球内能,这种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在两种基本地域分 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新的地域分异因素,叫派生性分异因素。在这里,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的作用 大致均等,很难分出以哪种因素为主。在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作用的背景下,还存在着使自然地域发生局部 的中小尺度分异的因素,这类因素称为局部的地域分异因素。在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派生性地域分异因素 和局部的分异因素的作用下自然地理环境分化为多级镶嵌的物质系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
地域分异规律是在人们认识自然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并加深认识的。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根据当时对地球表面 温度的纬度差异的认识,将地球划分为5个气候带,是最早对气候分异规律的认识。中国2000多年以前的《尚 书·禹贡》据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将当时的国土划分为九州。这是中国最早对地貌分异规律的认识。19世纪德 国A.von洪堡经过实地考察,研究了气候与植被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19世纪末,俄国В.В. 道库恰耶夫以土壤发生学观点进行土壤分类,并由此创立自然地带学说,同时指出它对地表各种自然现象的普遍 意义。随着对陆地表面的分异现象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许多自然地带是不连续的,大的山系、大的高原还出现 垂直带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除了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外,还有非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在起作用。
规律分类
地带性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
地带性规律
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俄国著名地理学家 B.B.道库恰耶夫于 19世纪末发现并揭示出来的,其要点可以概括为: ①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②由宇宙-行星因素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 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③带和地带只在理想情况下呈东西方向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 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④客观上应存在除地带性规律以外的另一种规律。

高中地理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1.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 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 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所示:(以北 半球为例)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项目 主导因素
影响 因素 成因
延伸方向
分异 更替方向 规律
纬度地带性分异 规律
热量(太阳辐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其自然风光美 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下图为加拿大 50°N 附近 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 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哪些自 然带?
答案: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荒漠草原带等。 2.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哪种分异规 律? 答案: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2)影响因素:纬度地带性的产生以热量的变化为基 础,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3)典型区域: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得更为明显。 3.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1)特征:陆地干湿度地带性,表示的是从沿海到内陆 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地带更 替方向也不完全呈东西方向而是与海岸线垂直。 (2)影响因素:陆地干湿度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 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一定温度条件的影响。
纬度延伸 温增湿

大陆东岸自

东、西两岸 然带向较高 北半球中低纬
北半球中低纬度 自然带的分 纬度延伸; 度,大陆东岸
大陆东、西两岸 西岸是寒流
纬度延伸
南半球副热带地 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 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 湿作用
续上表

认识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认识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集约化农业更须考虑土地类型的组合状况。例如,人们对珠江三角洲水网洼地原有地貌进行改造,修建台田(当地称基)和池塘,形成了桑基鱼塘和果基鱼塘等;利用基田种桑、甘蔗或果树,而利用池塘养鱼,并使这两种土地利用方式有机配合起来,这是顺应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范例。
在牧业地区,处境的镶嵌结合还有利于倒场放牧。毛乌素沙区的牧民普遍有“天旱滩地,雨涝梁地,夏牧滩地,秋牧梁地,冬天放巴拉(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柳湾地”的放牧经验。这是因为天旱时梁地牧草生长不好,滩地牧草却较丰茂;夏季沙地气候干热,而滩地地形开阔,通风良好,是牲畜抓水膘的主要草场。梁地地势高,雨涝时一无水淹之患,二有雨水滋润,牧草生长旺盛,秋季牧草结籽,气候凉爽,是牲畜抓油膘的场所。冬季气候严寒,巴拉、柳湾地沙丘起伏,温暖避风,能保证牲畜安全越冬。根据不同处境的地貌、水文和牧草生长季节变化倒场放牧,是当地合理利用现有草场的有效办法。
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作出了在风沙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和陡坡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决策。何地还林,何地还草,也须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否则不能达到保护和恢复生态的预定目的。
作为我国北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同样存在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做到因地制宜。所谓“三北”,系指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及西北广大地域。东北西部也就是大兴安岭山地,华北北部即冀北山地、晋北山地,这些地区年降水量普遍超过500mm,具有温带热量条件,营造防护林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并可形成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但“西北广大地域”大多处于干旱半干旱环境,原有植被类型或为灌木半灌木荒漠,或为荒漠草原,大规模营造防护林甚至期望形成“数千公里的绿色长城”,就违背地域分异规律,只能说是一种不智之举。这类地区只能依据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选择小片隐域地域植树,广大地域显然应以封育、保护、恢复和重建原有植被为宜。

综合自然地理第2章地域分异

综合自然地理第2章地域分异

3、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的 相互关系
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均出自于自 然地理系统之外,前者来自太阳辐射, 然地理系统之外,前者来自太阳辐射,后者来自地 球内能,这两种能量本身不直接联系,互不从属。 球内能,这两种能量本身不直接联系,互不从属。 他们在自然地理环境空间上或时间上是作用都是 不平衡的,其作用的效应呈现出显著的矛盾性。 不平衡的,其作用的效应呈现出显著的矛盾性。二 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 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 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使地域分异复杂化。 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使地域分异复杂化。
上发生,因而总是带有较高地域分异规律的烙印, 上发生,因而总是带有较高地域分异规律的烙印, 并受高级分异规律的制约; 并受高级分异规律的制约; • 低级的地域分异特性的逐级综合也将把高级分
异反映出来,从而构成较大尺度地域分异的基础。 异反映出来,从而构成较大尺度地域分异的基础。
第二节 纬度地带性分异和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 热量分带和构造分区都是基本地域分异规律的典
二、干湿地带性 • 干湿地带性(有的称为经度或经向地带性) 干湿地带性(有的称为经度或经向地带性) 是非地带性规律在大陆的具体表现。 是非地带性规律在大陆的具体表现。 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 致沿经线方向延伸, 致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由海向陆发生 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气候: 气候: • 纬度地带性首先反映在大气过程中。热量带影响 纬度地带性首先反映在大气过程中。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降水 量及降水季节不同。 量及降水季节不同。 气温与降水都与纬度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 气温与降水都与纬度相关( 是气温),因而地球表面就存在自赤道到两极的 是气温),因而地球表面就存在自赤道到两极的 ), 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气候带。 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气候带。气候的纬向 地带性分异往往成为导致其他自然要素纬向地带 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对地域分异的理解

对地域分异的理解

对地域分异的理解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整个自然地理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现象。

19世纪前期,洪堡就对气候地带和植被地带进行了描述。

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道库恰耶夫提出自然地带学说以后,人们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

一方面发现与自然地带相对立的分异现象,另一方面又发现自然地带内部的地方性规律的存在,但两者都不能否定自然地带,却进一步从侧面证实了自然地带的客观存在。

1.地域分异的因素1.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应的许多自然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分异。

2.非地带性因素:决定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等现象的地球内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非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它决定自然地理现象的大规模分异。

在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有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及局部的分异因素。

如地方性的分异因素只导致地表某一局部的分异,它同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完全不同。

至于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也是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如温带大陆的湿润森林地区、半湿润森林草原地区、半干旱草原地区及干旱荒漠地区就是这种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的反映。

2.自然带分布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

含义概念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自然带更替方向经线方向,即南北走向的更替自然带延伸方向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的延伸形成基础因素以热量为基础变化趋势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从低纬向高线递减分布显著地区低纬和高纬地区,中纬度在一定范围也有分布。

横贯大陆的自然带苔原带和针叶林带(高纬度),热带雨林带(低纬度)中纬度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内部中部: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两侧: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低纬地区: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过渡 高纬地区:自然带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过渡 (2)由沿海向内陆的干湿度地带性在大陆中纬度表现明显 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3)垂直地带性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④中低纬度高海拔山脉表现最明显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大陆东部 受西风控制 深居内陆,离海较远 受季风影响 降水量较多水分趋于减少降水较多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单峰驼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 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苔原气候(极地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带 冰原气候(极地气候)冰雪裸地北极熊,海豹未发育3.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分异因素即太阳能按纬度分布的不均和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即地球内能引起的海陆分布是造成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原因。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五章 地域分异规律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五章 地域分异规律

结论: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济文化中心 的迁移主要方向由北向南。纬度地带性转移是人 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的重要形式。
3.建筑园林的南北差异
由于气候等条件的差别,我国南北园林建筑风格迥异。 南方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 分明。 北方园林建筑平缓严谨,粗壮拙扑,内外空间界线分明。 陈从周(别名梓室,原名郁文,自称梓翁(1918—— 2000)中国闻名的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同 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南北园林风格有简要的概 括:“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前者原出 巢居,后者来自穴处”。 纵观我国民居屋顶坡度,从南到北逐渐减缓,到了河北平 原,出现平顶民居。南方坡大,可防雨水渗漏,可隔太阳 爆晒。北方坡缓,可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作物场地。
举例 公 元
我国北方与南方人口比重变化
纪 元 西汉元始二年 东汉永和五年 唐天宝元年 北宋咸平五年 明弘治四年 清嘉庆二十五年 民国21年 北方占全国(%) 南方占全国 (%) 19 41 40 59 60 67 62 57
2 10 742 1102 149l 1820 l932 1982
8l 59 60 41 40 33 38 43
3、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现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地带性现象和非地带性现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是形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基 础。 ①形成机制的统一性。地带性现象和非地带性现象是地球内动力和外 动力共同作用的产物。 ②发生作用的统一性。每一个地点都有纬度、经度和高度,都有特定 的地质基础,都受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影响。春城昆明位于北纬25º , 东经102º ,海拔1900米。北纬25º ,东经102º ,海拔1900米三个条件相 加形成四季如春的昆明气候,缺一个条件都会变样。如果纬度向南或者 向北偏10º 经度向东或者向西偏10º ,高程升高或者降低1000米,都不可 能有这样好的环境。研究北京,不能离开北纬40º ,东经116º ,高程50 米三个条件。西安:34º20’,108º55’,400-500M。 霍普司金定律:美国地理学家霍普司金在研究北美洲纬度地带性、经度 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相互关系后指出,在北美地区,当其它因素相同 时,纬度北移1º ,经度东移5º9′,高程升高120米,植物发育日期,春 末夏初推迟4天,晚夏初秋提前4天。后人称这一地带性的相互联系为霍 普司金定律。 ③相互关系的叠加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 带性有互相叠加的关系。纬度地带性是基础。经度地带性是第一次叠加。 垂直地带性是第二次叠加。位于热带的高山,可以观察到从热带到寒带 的温度变化。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完成下列小题。

【1】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湿度减少B.沿X方向热量减少C.沿Y方向湿度增加D.沿Y方向热量增加【答案】B【解析】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有水分、热量和地形,结合题意,该图表示北半球,则X代表纬度变化,Y代表自然带分布高度变化,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温度和湿度都减小,所以选B项。

【2】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图示植物为典型的板状根,存在于地位的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图中四点只有①符合,故选A项。

【考点】自然带分布规律;不同气候对应植被2.下列陆地环境中,属于以热量为基础的全球尺度的分异是()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B.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C.秦岭一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答案】C【解析】高山植物区是以水热为基础;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是受水源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现象;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秦岭一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因南北热量差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故选C。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读下图,“某地降水量和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地所在半球及其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B.南半球、地中海气候C.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D.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答案】B【解析】读图,该地7月份气温最低,是最冷月,说明位于南半球。

气温低时降水量大,气温高时降水少,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所以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

B对。

A、C、D错。

【2】该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A.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B.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C.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D.北纬30°—40°大陆西岸【答案】A【解析】结合前面分析,该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A对。

_地域分异规律

_地域分异规律

狭义—仅指陆地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的提出
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根据当时对地球表面温度的 纬度差异的认识,将地球划分为5个气候带,是最 早对气候分异规律的认识。 中国2000多年以前的《尚书· 禹贡》据名山大川 的自然分界,将当时的国土划分为九州。这是中 国最早对地貌分异规律的认识。 19世纪德国A.von洪堡经过实地考察,研究了气候 与植被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 19世纪末, 俄国 В.В.道库恰耶夫以土壤发生学 观点进行土壤分类,并由此创立自然地带学说, 同时指出它对地表各种自然现象的普遍意义。
7 000 m
年降水量 水热系数* (mm) 年降水量 6 000 m 年均温(℃) (mm) 年均温(℃) 高山寒冻 <-6.0 -4~-10 300~500 冰碛地衣带 高山寒冻 高山寒冻冰碛地衣带 300~500 -4~-10 草甸垫状 高山寒冻草甸 5 000m -2.0~-6.0 植被带 垫状植被带 高山寒冻 200~300 亚高山寒带 半干旱 3.0~-4.0 2.5~-2.0 灌丛草甸带 4 000 m 草原带
地貌部位与小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
地貌部位与小气候,同样可以引起地表环 境的空间分异。山顶与山坡、谷底与谷坡、 阳坡与阴坡、阶地与漫滩、洞内与洞外、 扇顶与扇缘,不同的地貌部位具有不同的 水分与热量条件,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环境 与景观。在同一地貌部位,由于岩性、土 质、排水条件的不同,也会引起地表环境 的分异,只不过这是更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各种尺度的分异规律都有实践意义
大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可为国家制定基本建设规划、确定发展 农业生产的一些重要指标和各种耕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地带性 规律曾是我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粮食产量标准的主要依据之 一。

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 我认为地域分异规律分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因太阳辐射能按纬度分布不均引起的).海陆梯带性分异规律(海陆相互作用引起的从海岸向大陆中心发生变化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随山地高度而产生的).除此之外,由于地表的物质组成和地壳运动,影响到地表的资源条件和土壤植被环境的非地带性。

@@@@ 对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我认为,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气候过程的能量基础,由于纬度的不同,接收太阳能量不同,所以由赤道向两极形成不同的分异规律,从温度带来说,有热带,温带,寒带;从气候分布来说,南北纬0-23.5°大多为热带气候(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热带季风),23.5°-66.5°大多为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温带海洋等),66.5°-90°大多为寒带气候(冰原气候,苔原气候)。

相应的气候条件下,对应着相应的植物,所以从赤道向两级植被的分布也是由热带植物向温带,寒带苔藓地衣类过度。

从人种来说,热带地区以黑种人为主,温带地区以黄种人和白种人为主,寒带地区以白种人为主。

而且纬度地带性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都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中国的南北方有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细北爽,南轻北重等俗语)。

@@@@纬度地带性不仅分布在大陆上,在海洋上也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纬度因素可以将世界大洋分为:北极带,亚北极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亚南极带,南极带等七个纬度地带。

@@@@对于由海陆相互作用引起的从海岸向大陆中心发生变化的海陆梯带性分异规律,在高中时期我们称为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等多种说法,因为海陆的比热容不同,所以发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使沿海到内陆从植被,气候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不同。

从植被来说,以中国北部为例,从沿海到内陆经历的就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由沿海到内陆的降水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粮食问题困扰中国的年代,如果我们已经认识地域分异规律,就不会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要良田,从而导致非沙漠区土地沙漠化的严重后果;就不会大规模开垦北方草原,迫使农牧交错带进一步北移西进,与自然地带严重错位,造成我国北方土地的退化;就不会大规模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从而使长江上游山地崩塌、滑坡、泥石流日趋严重甚至荒漠化。
作为我国北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同样存在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做到因地制宜。所谓“三北”,系指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及西北广大地域。东北西部也就是大兴安岭山地,华北北部即冀北山地、晋北山地,这些地区年降水量普遍超过500mm,具有温带热量条件,营造防护林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并可形成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但“西北广大地域”大多处于干旱半干旱环境,原有植被类型或为灌木半灌木荒漠,或为荒漠草原,大规模营造防护林甚至期望形成“数千公里的绿色长城”,就违背地域分异规律,只能说是一种不智之举。这类地区只能依据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选择小片隐域地域植树,广大地域显然应以封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例如在大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不同自然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隐域性和微域性分异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并保持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弃长就短,优势也会变为劣势,还会导致生态失调和环境退化。
集约化农业更须考虑土地类型的组合状况。例如,人们对珠江三角洲水网洼地原有地貌进行改造,修建台田(当地称基)和池塘,形成了桑基鱼塘和果基鱼塘等;利用基田种桑、甘蔗或果树,而利用池塘养鱼,并使这两种土地利用方式有机配合起来,这是顺应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范例。
在牧业地区,处境的镶嵌结合还有利于倒场放牧。毛乌素沙区的牧民普遍有“天旱滩地,雨涝梁地,夏牧滩地,秋牧梁地,冬天放巴拉(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柳湾地”的放牧经验。这是因为天旱时梁地牧草生长不好,滩地牧草却较丰茂;夏季沙地气候干热,而滩地地形开阔,通风良好,是牲畜抓水膘的主要草场。梁地地势高,雨涝时一无水淹之患,二有雨水滋润,牧草生长旺盛,秋季牧草结籽,气候凉爽,是牲畜抓油膘的场所。冬季气候严寒,巴拉、柳湾地沙丘起伏,温暖避风,能保证牲畜安全越冬。根据不同处境的地貌、水文和牧草生长季节变化倒场放牧,是当地合理利用现有草场的有效办法。
育、保护、恢复和重建原有植被为宜。
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作出了在风沙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和陡坡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决策。何地还林,何地还草,也须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否则不能达到保护和恢复生态的预定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