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情趣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课《荷塘月色》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课《荷塘月色》导学案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学案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案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学案难点】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学案方法】1、诵读法2、教师点拨法3、比较阅读法4、自主合作探究法【学案时数】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学案步骤】【学习目标】1.理清全文结构,了解直接抒情语句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学习文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新鲜贴切的表达效果和移觉(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欣赏文章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一、导入(一)同学们,看到屏幕上的这些荷花的图片,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

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

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

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

古诗词中对荷花描写的诗句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诗人周敦颐的《爱莲说》,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版)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准确地翻译和积累文言字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感受“奇山异水”的特征,学习写景方法。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志趣,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

【重点难点】1.感受“奇山异水”的特征,学习写景方法。

2.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史称其“文体清拔有古气”,被时人效仿,人称“吴均体”。

代表作品有“吴均三书”(《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

2.文题解读“与”,给予;“朱元思”是吴均的好友;“书”,书信。

标题表明文章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

3.文体知识骈文,又称“骈体文”“骈偶文”“四六文”。

其特点是:句式上,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声韵上,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用词上,注重用典和藻饰,即常在文章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论中的词句,追求华丽的辞藻。

其代表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第一课时活动一:诵读音韵美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互相轩邈..(xuān miǎo)泠.泠作响(líng)嘤.嘤成韵(yīng)蝉则千转.不穷(zhuàn)鸢.飞戾.天者(yuān lì)经纶.世务者(lún)窥.谷忘反(kuī) 横柯.上蔽(kē)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变式朗读活动二:译读文字美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词句。

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2.一词多义绝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断绝)天下独绝.(绝妙的,独一无二的)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3.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负势竞上.名词作动词,向上急湍.甚箭形容词作名词,急流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皆生寒.树使动用法,使……寒冷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4.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今义:允许蝉则千转不穷.古义:停止;今义:生活贫困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筹划、管理国家大事的能力5.翻译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5)尝试背诵。
(6)组织学生交流: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色有哪些? (7)引导学生为诗配画或做美文积累卡。
(8)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
1.同桌互读古诗,尝试标出停顿。
2.学生组内交流。
3.学生思考、交流,学习古诗《绝句》。
(1)描写的是春天。
(2)能感受到春天的词: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春风、花草、泥融、燕子、暖。
1.学生读谜语,根据谜面猜出谜底:燕子。
2.学生看图片,介绍燕子。
3.学生读课题,在积极的思维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1.猜谜是学生喜欢的方式,以轻松的形式开始新课的学习。
2.让学生在交流中丰富对燕子的了解,为了解课文中的内容做准备。3.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清楚表达、有序表达。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用时:16分钟)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2.布置作业:朗读两首古诗,读出韵律感。
1.学生针对老师的意见想一想怎样改进。
2.学生在课后朗读古诗,提高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巩固读文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教师点明本课学习内容:三衢道中。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注意圈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认读生字,互相指正。
(2)针对难读的字展开集体认读活动,共同巩固字音。(3)引导学生开展识字方法的交流活动。
3.检查词语、句子的朗读情况,巩固字音。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散文诗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散文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

3.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导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散文诗的特点和《散文诗二首》的内容。

难点: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三、导学内容1.散文诗的定义和特点散文诗是一种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既有散文的平实和自然,又有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它以散文的文字形式表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是一种奇特的文学表现形式。

2.《散文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散文诗二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分别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这两篇散文诗描绘了苏轼在赤壁之战前后的心情和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3.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苏轼在《散文诗二首》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感人。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历史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四、导学方法和步骤1.导入:通过引用《散文诗二首》的片段或作者的相关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整体理解: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作品的整体内容和主题。

3.逐段分析:分段解读《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的重要段落和情节,探讨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5.思辨评判: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自己的启迪和影响,评判作者的文学成就和艺术价值。

五、导学延伸1.阅读其他散文诗作品,比较不同作者的表现风格和主题内容。

2.写作散文诗,尝试运用作者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参观赤壁景区,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体会《散文诗二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六、导学反馈1.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或评论《散文诗二首》,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教室讨论:组织学生展示作业效果,进行教室讨论和交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梁甫行-曹植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梁甫行-曹植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梁甫行-曹植》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梁甫行》这篇古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境遇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一、课前预习
1. 请阅读《梁甫行》全文,了解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2. 思考以下问题:梁甫为何离开田园?他在外游历时经历了什么?他对田园的思念如何表达?
二、教室进修
1. 导入:请同砚们谈谈自己对离别和思乡的感受,为进修《梁甫行》做铺垫。

2. 朗读《梁甫行》,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分组讨论:梁甫离开田园的原因是什么?他在游历中所见所闻对他有何影响?他对田园的思念如何表达?
4.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照、夸张、拟人等,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5. 请同砚们就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进行个人感悟,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课后拓展
1. 请同砚们选择一首古代或摩登的诗歌,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 用摩登的语言重新诠释《梁甫行》,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内涵。

3.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评判方式
1. 老师根据学生的教室表现和课后作业进行评判,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梁甫行》这篇古文,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境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愿学生们在文学的海洋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启发!。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版含答案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A级﹚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一、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一、导入引导1. 请同砚们回想一下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海洋景色,描述一下当时的感受。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你们对海洋有什么样的印象?海洋在你的心中代表着什么?二、诗歌背景介绍1.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闻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作者在东南海边的壮丽景色和心里的感慨。

2. 柳永是宋代闻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婉约清丽著称,情感精致,意境深遥,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三、诗歌赏析1. 请同砚们朗读《望海潮(东南形胜)》,体会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描写的海洋景色,包括海浪、海鸥、海岛等,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精致描写和感悟。

3. 分析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包括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诗歌理解与感悟1.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诗歌中的海洋景色和诗人的情感有何联系?海洋在诗中象征着什么?2. 请同砚们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哪些情感和意境触动了你们?3.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诗歌中的“东南形胜”是什么意思?它给你们什么样的启迪和感悟?五、诗歌创作与赏析1. 请同砚们结合自己对海洋的感受和对诗歌的理解,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对海洋的感悟和情感。

2. 请同砚们互相交流诗歌创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互相赏析和评判。

六、诗歌欣赏与评判1. 请同砚们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柳永词作进行朗诵和赏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请同砚们就柳永的词作进行评判,谈谈自己对他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的看法。

七、教室总结与延伸1. 请同砚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和收获,谈谈自己对柳永的诗歌和海洋景色的理解和感悟。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也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希望同砚们在以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

导学案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导学案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 通过朗读、品味、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题,把握作者情感。

- 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 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加深理解。

4. 朗读感悟-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情感。

5. 课堂小结- 总结课文主题,回顾学习过程。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按照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文字。

3. 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课外资料,撰写读书笔记。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故人庄》 导学案

《过故人庄》 导学案

《过故人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过故人庄》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欣赏诗歌中的写景名句,学习其写景的手法。

4、培养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真挚情谊。

2、难点(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孟浩然(689 年—740 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应故人邀请到家中做客时所作。

诗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与朋友相聚的欢乐场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四、预习导学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和诗句。

五、课堂探究1、诗歌的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明确:这两句诗描绘了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做客的场景。

“具鸡黍”表现出朋友的热情好客,“邀我至田家”则点明了事件和地点。

2、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

明确:这两句诗描绘了村庄被绿树环绕,青山在城郭外横卧的美丽景色。

“合”字形象地写出了绿树环抱村庄的紧密,“斜”字则生动地展现了青山的姿态。

这两句诗用词精准,画面感极强,给人以宁静、优美的感受,体现了田园风光的迷人之处。

3、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诗人和朋友都聊了些什么?明确:他们打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的情况。

可能会聊到今年的收成、种植的经验、田间的趣事等等,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朴实和惬意。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1《草原》导学案课题草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毯、陈”等9个字,会写“草原、线条”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与图片,制作课件。

(教师)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f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1.揭题,板书课题。

2.欣赏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谈感受。

3.介绍作者老舍。

1.生齐读课题。

2.欣赏图片后畅谈感受。

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及其作品的相关信息。

1.在学生介绍老舍及其作品后,教师相机补充。

2.对课前搜集信息多且能将搜集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内容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1.出示初读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对新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读音,形近字及难写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对照拼音读对生字,努力将课文读流利。

2.相互提醒该注意的生字词。

1.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蒙古包”中的“蒙”读"ng:"衣裳"中的“裳”读轻声;“羞涩''的“涩”是平舌音。

2.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时:10分钟)字的字形。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组织交流: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3.听同学朗读课文,纠正读错之处。

概括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的书写:“陈”右侧是“东"不是"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七年级 散步 教案 -导学案

七年级  散步 教案 -导学案

七年级《散步》教案-导学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文章的主题分析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难点:文章的表现手法的分析。

学生对亲情理解和尊重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以引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散步》。

希望通过学习,大家能更好地理解亲情,珍惜亲情。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合作探讨(10分钟)四、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讲解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等,深入剖析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五、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检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课堂讨论是否充分,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是否有所提高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年级《散步》教案-导学案六、课堂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亲情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关爱家人。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相互借鉴,提高亲情意识。

七、课后作业(家庭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八、课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的提升,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九、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情趣结合,培养语文兴趣的教案二年级》

《情趣结合,培养语文兴趣的教案二年级》

《情趣结合,培养语文兴趣的教案二年级》是一份注重实践性的教案,适用于二年级语文的教学。

它旨在结合情趣元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以下将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介绍这份教案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该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基础知识:通过阅读课文、学习语文知识结构,巩固和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2、培养语言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3、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建立学习感情。

二、教学内容该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课文展开,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力。

具体内容如下:1、课文阅读:课文是教学的核心,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故事情节,体验人物情感,理解课文内涵,达到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2、语言表达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猜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3、创作活动:通过故事续写、造句、创作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该教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趣味氛围,通过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处于亲近自然、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2、体验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体验式活动,通过观察、体验、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个性化教学法: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充分发挥个人优势。

四、教学评价该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自评:通过自评方式,让学生自我检查和总结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改进方向。

2、教师评价:通过教师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一、课前导学1.预习标题,写下重点2.阅读篇章,大致了解文章内容3.练习选择题二、课堂导学1.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习作”一词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介绍一种事物”,我们可以选择介绍哪些事物呢?2.感知文章情感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篇章表达的情感色彩,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感情价值。

3.解读篇章结构,提取篇章信息分析篇章的框架,了解首尾段的功能,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4.深入理解,思维升华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与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作业1.阅读全文,理解篇章结构2.搜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素材,准备写作四、拓展任务1.从你所了解的场景中,选择一个人物或物体,自由发挥,写一篇介绍他(它)的作文。

2.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写作,互相交流、改进。

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第一课时一、预习:范文选择填空( )1.一个我想做的事。

──首段A.小猫 B.写信 C.飞机( )2.我想从山顶没有头发的上头~~永远一只毛毛虫。

──尾段A.鹿 B.蝴蝶 C.球( )3.一种非常奇怪和半透明的小东西。

──各小段的首句A.青蛙 B.蚕茧 C.水母( )4.我们应该爱护一种很可爱的生物。

──各小段的尾句A.花草 B.大树 C.小蝌蚪二、导学篇章结构分析:整篇文章在老师带动下,设想了一个非常神奇的事物。

篇章首先简单地给出了中心想法,并从这种事物的一般特征和它的内部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使事物变得更有特色和趣味。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段中,文中以“我想对它说”或“我想给它”开头,以简短的语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最后,作者通过给出一个办法来引发读者对一篇文章进行写作的思考。

三、感知篇章1.导入篇章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只和作者握手的小朋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piǎo tuān xuān miǎo líng yīnɡ yuān lì lún kuī2、①通“啭”,鸟叫声。

②通“返”,返回。

3、①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②古义:至。

今义:罪过,乖张。

③古义:筹划。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4、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轩: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上: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5、(1)(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的心;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合作探究案【合作展示】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直接、间接,从静的角度写水之秀丽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夸张地写水之壮观湍急。

静态:清澈;动态:急猛。

3、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山林):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检测案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望峰息心窥谷忘反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意欲归隐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一年级语文教案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一年级语文教案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年级语文教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引言: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年级语文学习中,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教案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1. 理论知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如乐理、音符等,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

2. 听音乐:周期性地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能力。

3. 创作音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表达个人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绘画审美情趣1. 学习基本技巧:教授学生一些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2. 欣赏名画:学习欣赏一些名画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绘画技法,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创作绘画作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1.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用声音、语调等方式恰当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欣赏文学作品: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或通过故事讲解、影视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创作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创作简单的文学作品,展示个人的想法和情感。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绘画和文学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的实践、鼓励学生的创新,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水平。

第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不为苟得也(wéi ) 所恶(wù) 箪(dān ) 不屑( xiè)羹(gēng ) 蹴(cù) 为宫室之美(wèi ) 不辟(bì)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一)重点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非独贤者有是心 是:这样。

4.蹴尔而与之 与:给予。

5.妻妾之奉 奉:侍奉。

6.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

8.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用脚踢;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0.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这。

1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有什么益处。

(二)通假字 1.“得”通“德”,感恩、感激。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相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 “辟”通 “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

(三)古今异义1.可以 古:能够用来今:能够 2.是 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 古: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4.钟 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加 古:带来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四)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

为:故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

为宫室之美: wèi,介词,为了、对,向。

《秋词(其一)-刘禹锡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秋词(其一)-刘禹锡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秋词(其一)-刘禹锡》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刘禹锡及其作品《秋词(其一)》的背景和特点;2.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艺术表现方法;3. 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刘禹锡及其作品《秋词(其一)》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这首诗词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深刻思考。

2. 导读让学生朗读全文,并找出诗词中描写秋天的具体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秋天的情感和感受。

3. 课文解析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艺术表现方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情感体验通过诗词中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5. 哲学思考探讨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6. 思考提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展开讨论,如“秋天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你是否有类似的感受和情感?”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7. 提升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或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8.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梳理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三、课后作业1. 背诵《秋词(其一)》,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2. 阅读其他刘禹锡的诗词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

3.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感悟或情感表达的短文,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1. 阅读其他与秋天相关的诗歌或散文,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写法和情感表达。

2. 通过绘画或摄影的方式,表现秋天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韵味,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好。

3. 小组讨论分享,探讨人们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通过以上导学案的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刘禹锡的《秋词(其一)》这首诗词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感受秋天的独特魅力和韵味,提升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培养文学情感和思想品味。

《夜归鹿门歌》 导学案

《夜归鹿门歌》 导学案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孟浩然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培养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诗歌中动静结合、对比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2、难点(1)体会诗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心态。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归隐之情与人生思考。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孟浩然(689 年—740 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孟浩然四十岁时赴长安应试不第,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所作。

诗人决心归隐,但又深感人生道路的艰难。

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写下了这首诗。

四、文本解读1、诗歌原文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诗句翻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走向江村,我也乘着小船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光照亮了朦胧的树影,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德公隐居的地方。

石门对着松树间的小路,一直都是那么寂寥,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3、内容分析(1)首联“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描绘了傍晚时分,山寺传来钟声,渡口人们喧闹争渡的场景。

“昼已昏”点明时间,“钟鸣”以动衬静,衬托出山寺的宁静。

“争渡喧”则写出了世俗之人归家的急切和喧闹。

(2)颔联“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前句写世人回家,后句写诗人归鹿门,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与世俗之人不同的选择和心境。

(3)颈联“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描绘了鹿门山在月光下的美景,诗人不知不觉来到了庞德公隐居的地方,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薄( )陟罚 臧否( )( ) 费祎( ) 以遗陛下( ) 桓灵( ) 裨补( ) 阙漏( ) 性行淑均( ) 行阵( ) 猥自枉屈( ) 夙夜( )渡泸( ) 驽钝( ) 攘除( ) 斟酌( ) 以彰其咎( ) 咨诹(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1.特殊用法古今异义:危急存亡之秋:开张圣听: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奖率三军:临表涕零: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之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遂许先帝以驱驰:不宜异同:词类活用:深入不毛:以光先帝遗德:亲贤臣,远小人:此皆良实:攘除奸凶:2.一词多义效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③恐托付不效:道①而中道崩殂:②咨诹善道:论①宜付有司论其行赏:②每与臣论此事:无①若无兴德之言: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行①然后施行:②性行淑均:品行③必能使行阵和睦:益①有所广益:②斟酌损益:临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临表涕零:明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②以伤先帝之明:3.其他重点词义中道崩殂:。

恢弘志士之气:。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

失义,。

陟罚臧否:陟,。

臧否,。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简拔:性行淑均:淑,;均,行阵和睦:行伍,。

躬耕:不求闻达于诸侯:尔来:斟酌损益:。

斟酌,。

损,。

益,。

以彰其咎:咨诹善道: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臣本布衣:猥自枉屈:猥,。

枉屈,。

尔来:夙夜:攘除奸凶: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以①以光先帝遗德:②以塞忠谏之路:③受命以来:④咨臣以当世之事: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⑦先帝不以臣卑鄙:然①然侍卫之臣不懈入内:②然后施行:于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还于旧都:为①俱为一体: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字,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多一点情绪多一点高雅(第二课时)
学校班级姓名执教老师编号他们一位是政治家、一位是科学家,他们的工作繁忙而紧张,你们能想象
自主学习:
1、阅读思考:①什么是情趣呢?
探究:邓小平和袁隆平富有情趣的生活对他们的工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思考:②高雅情趣的作用?
继续探究:邓小平和袁隆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生活情趣?
思考:③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何处?
2、快乐大本营请同学说说自己的课余生活及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人总感叹精神空虚,生活没意思?
3. 生活情趣面面观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高雅的生活情趣?
比如:(1)读书是一种高雅的情趣。

读书是精神王国的体验,是灵魂的壮游,枘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

书籍改变了世界,读书丰富了人生。

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一册好书,往往溶缩了作者一生的全部情感遗言与思想洞见。

所以,智者苏格拉底声称,一册好书能引诱他走遍全世界。

古人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朋友,幽愤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与同学交流一下,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比如:(2)幽默也是一种高雅的情趣。

幽默是一种润滑剂,能避免生活中的各种“齿轮”直接摩擦,发出刺耳的噪声。

幽默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观察问题的特殊角度。

幽默训练营:试试看,你能否把同样一句话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

(完成本课第33页的对话。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刻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道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还想知道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作点题总结。

)2.培养情趣。

(1)情趣,又称生活情趣,它是通过人的言语、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

(2)高雅情趣的意义:能使我们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3)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

(4)读书、插花、幽默都是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意义是()
A.通过人的言语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
B.在日常生活中唱歌、跳舞、绘画、书法、阅读等都可以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C.放松神经、解除疲劳,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让生活充满快乐
D.不仅影响人的心理,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2.玩中有乐,玩中有情趣。

下列说法,你赞成的是()A.一些同学课间在教室里追逐打闹,美名为“快乐10分”
B.每逢周末放假在家,完成作业的小华都要坚持锻炼
C.一放学,小龙就泡在球场上,一直到天黑,父母找到学校
D.最近,小强以给同学起绰号为乐,甚至连给老师起绰号也不放过
3.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

下列属于高雅生活情趣的是()
A.经常上网玩“偷菜”游戏 B.经常扮“酷”,走路学模特“猫步”C.追求时髦,在着装上与众不同 D.利用节假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4.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种种美的奇迹,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培养美的情趣,又有赖于自然美的怡悦、滋补。

鲜艳芬芳的花朵,繁茂挺拔的树木,会使人感到生活充满情趣,不禁心旷神怡。

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A.走进自然是人们培养高雅情趣的唯一途径
B.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
C.高雅的生活情趣是与生俱来的
D.生活中充满了情趣,情趣没有好坏之分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暑假中,晶晶一家到外地旅游,一路上拍摄了不少照片。

回家后,晶晶整理照片,在每张照片的旁边写上旅游时的感受,并注明时间、地点,她把这册照片称为《假日情趣》,与爸爸妈妈重温暑期生活。

材料二:小文放学后,听一会儿音乐,做完作业后,给爷爷和奶奶念报纸,讲时事。

材料三:小李近来迷恋上计算机,他只用计算机玩游戏,常常一放学就准备好钱,跑到网吧玩游戏,一玩就是三四个小时。

没有钱时,就对爸爸就谎,说是要买书,拿到钱后又去玩游戏,耽误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1)以上行为中哪些是高雅的情趣?哪些是庸俗的情趣?
(2)高雅的情趣有什么积极作用?
(3)我们应当怎样培养高雅的情趣?
五、反思与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