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岗位胜任特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岗位胜任特征分析
请思考如下问题:
• 怎样确保新招来的员工能够胜任他的岗位?
• 如何提高特定岗位上员工的工作绩效?
• 面对更高层次的管理岗位空缺,如何才能提 拔起胜任的员工来开展工作呢?
2 of 84
请思考如下问题:
• 以上问题都涉及到人才测评的核心目标。
• 人才测评的核心目标是: • 帮助企业实现人职匹配。
3 of 84
什么是人职匹配?


简言之:人职匹配就是使人的素质、能力、 动机与人格等方面与职位要求相符。
要做到人职匹配,需要:
1. 了解职位; 岗位说明书:胜任该岗位的关键特征 2. 了解求职者; 其知识、能力、动机、人格等方面 3. 使之达到匹配状态; 通过人事决策、培训等实现
4 of 84
当前存在的误区
22 of 84
胜任特征与测评要素
• 胜任特征与测评要素含义接近。
• 胜任特征是指在某一工作中,将胜任者与不胜 任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
• 是指能够被测量、能够区分工作绩效的个体特征。
• 胜任特征强调了出色完成工作的深层特征。
• 测评要素是指与工作绩效高度关联、适合通过 一定方法和技术,加以测量和评价的个体特质。
(2)拟订项目的进度计划; (3)确定使用的工具和技术; (4)核算项目的成本;
(5)构建必要的信息系统、培训相关的操作人员; 27 of 84
2.沟通阶段
(1)高层访谈
一方面了解公司:战略方向、组织结构、主要业务流程等 另一方面了解高层:他们是否重视该模型开发?是否有热情? 向高层做有关说明:收益如何;高层的角色;模型所需资源等;
哪些企业特征会影响胜任特征模型呢?
企业规模;
企业资源;
企业目标; 企业文化;
26 of 84
1.准备阶段
为模型建构作准备的阶段。
(1)建立专门的项目小组;
自行开发?外聘专家? 总负责人是谁?
数据收集与分析人员如何招募?
任务报告撰写人员是谁? 胜任力测评人员;专门负责与有关部门沟通的人员;
建构胜任力模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施:
1.作为选拔标准;
2.作为培训方向; 3.向相关者提出职业生涯和发展的根据; 4.与组织结构、薪酬、绩效管理、培训等各个方面 结合起来;
33 of 84
附录1:咨询公司建立胜任力模型的流程
很多大公司在构建胜任力模型方面也自觉专业力量不够;
1.客户提出要求; 2.需求评估,确定合作意向; 3.项目方案的撰写与确认
• 知名公司多建立了领导者/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
• 一般而言,胜任力模型是从高层向中层、基层 拓展的,因为花费较多。
• 市场变化、竞争形势变化等,都会导致胜任力 模型的变化。
16 of 84
胜任特征的构成
根据现有研究与经验,一般认为其包含:
• 知识:特定的事务性与经验性信息; • 技能:掌握与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 社会角色:对角色规范的认识与理解; • 自我认知:对自己身份的知觉与评价; • 特质:指个体的个性与心理特征的一贯反应; • 动机:为达到目标的内驱力,如成就动机;
31 of 84
5.模型验证阶段
模型验证的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绩效标准来做检验?
方法一:收集另一组样本资料,检验胜任力模型的预测性
方法二:利用胜任力模型来选人或培训员工,并追踪结果 方法三:邀请专家、较熟悉类似岗位的员工来验证、测评 胜任力模型。
32 of 84
6.实施运用阶段
24 of 84
第二节 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程序
建构胜任特征模型会因企业不同而异,但 一般都包括6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沟通阶段;
3.获得数据阶段; 4.形成胜任力模型初稿; 5.胜任力模型的验证阶段; 6.实施阶段;
25 of 84
第二节 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程序
每个企业的胜任特征模型都会有所差异。
高层往往需要敏锐的判断力, 中层往往需要协调能力, 基层往往更注重执行能力;
• 5.不同的组织环境对胜任力有不同要求:
大企业常需要员工具有创造性、有学习能力; 小企业常要求员工忠诚。
19 of 84
核心胜任特征的操作化
胜任特征模型是由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 胜任特征所组成的; 其中的核心胜任特征,往往是内隐的、抽 象的,需要操作化。
6 of 84
当前存在的误区之二:按贡献提拔
• 彼德原理:
• 依靠贡献来提拔员工,最终将导致企业的低效 率,其结果很可能是使每个人都被提拔到他不 能胜任的岗位上为止。
• 如何突破彼德原理的怪圈呢?
• 某些企业:如果三年得不到晋升,则要调离该 岗位;
• 末位淘汰制;
7 of 84
人才测评的基本思路:岗位胜任特征分析
20 of 84
核心胜任特征的操作化
以协作性为例:
操作化定义:
• 把全局利益放在个人/部门/地区的利益之上,以 主动性、建设性的态度追求更高的合作效益。
21 of 84
核心胜任特征的操作化
以协作性为例:
典型行为:
根据更高一级的组织目标考虑自己负责的工作。 与他人分享信息、经验、资源,乐于协助他人 更好地完成工作。 对合作对象的要求做出及时反应:例如:应如 何面对他人需求或冲突等; 及时表达对他人价值的认可; 乐于从他人身上学习长处;
17 of 84
胜任特征的特点
胜任特征,是在特定环境中,区别并描述 导致优秀的个体特质。
• 1.胜任特征的目标是高绩效;
• 2.胜任特征是杰出者与平庸者之间的区别;
• 3.决定胜任力的,往往是内隐因素。
18 of 84
胜任特征的特点
胜任特征,是在特定环境中,区别并描述 导致优秀的个体特质。
• 4.不同岗位对胜任力有不同要求:
11 of 84
开端:麦克兰德的胜任力研究
麦克莱兰的疑问:
传统方式为什么不能有效地甄别胜任者? 什么样的甄别标准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采用了对比分析方法。
找到表现杰出者和一般者,分别进行沟通;
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总结出两者在行为和认 知方面的关键差异。
12 of 84
绩效标准的定义方法:
工作分析方法:采用工作分析的各种工具与方法明确工作的具体 要求,提炼出鉴别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的标准; 专家小组讨论:由优秀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层、研究人员组成 专家小组,进行讨论,得出最终结论。
35 of 84
附录3:胜任特征数据库示例:团体精神
团体精神:与别人一起工作,而不是单独工作或与别人竞 争的一种能力。 可将团体精神分为4级,每一级都有行为示范和典型行为
4.定义绩效标准;
5.选取分析效标样本; 6.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
7.验证胜任特征模型
8.实施胜任特征模型 9.客户反馈
34 of 84
附录2:定义绩效标准
定义绩效标准,就是要制定一套客观明确的定性与定量的基准指标, 用来衡量和判断什么样的绩效是优秀的。 根据企业的日常绩效考核,可以将绩效标准分为硬性指标与软性指标。 硬性指标,一般是指显而易见的标准,例如销售额; 软性指标,是指能够预测硬性指标的标准;例如工作动机;
(2)收集数据
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收集数据,这将在下一节具体谈。
(3)信息编码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即将信息的细节分类并量化, 从而得出“胜任特征”。例如:下一页
29 of 84
(3)信息编码
想把事情做得更好; 能够提前思考并做出计划; 以新的见解看待问题; 与手下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成就特征→分级
• 测评要素强调在测评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质; • 测评要素的概念,强调了测评过程的可操作性。
23 of 84
百度文库
第二章 岗位胜任特征分析
• 第一节 胜任特征:概念及其由来 • 第二节 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程序 • 第三节 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方法 • 第四节 行为事件访谈法(BEI) • 第五节 胜任特征模型的结构与范例
与其它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
能向上级领导申请所需要资源; „„
人际能力→分级
30 of 84
4.形成模型初稿
把数据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并参考有关行业的胜任特 征数据库;
组织专家小组讨论,归纳期望行为; 根据实际情况为胜任力分值加权;
根据胜任力对绩效的贡献;
可以根据选拔的目标来确定权数; 可以根据目标岗位来对要素进行加权;如:基层和中层
9 of 84
胜任力研究的由来
胜任力概念提出的背景:
• 1970年以前,人才选拔最重视的是智商和知识。 • 随着测量经验的积累,逐渐出现一些不成功的 选拔案例,学者们开始深入地思考“影响工作 绩效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1973年,David McClelland发表论文:《测量 胜任力而非智力》,为胜任力理论奠定了基础。 • 提出了测量胜任力的可操作方法(BEI)。
(2)与有关员工沟通
使之了解此项工作的目标;
使之主动、准确地提供有关信息; 接受经过改进的以胜任特征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进行持续有效地反馈:指导个人更好发展,改进胜任力模型;
(3)分析企业的战略目标
途径:高层访谈、查阅材料、实地考察; 目标:分析组织所希望的成果、最佳关键绩效领域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与能力。
开端:麦克兰德的胜任力研究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
杰出者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在适用者身上找不 到。
将这类特质分类并划分层次,就得到了关于杰 出者与平庸者之间差异的特质体系,即今天所 谓的胜任力模型。
13 of 84
开端:麦克兰德的胜任力研究
麦克莱兰小组为FSIO建立了胜任力模型。
跨文化的人际敏感性;理解当地文化。 对他人的积极期望;尊重他人的价值和尊严, 即使在压力情况下,也能保持对他人行为的积 极期望。 快速进入当地政治网络:了解并进入当地的政 治人际关系。 上述三种核心胜任力是有效的,延用至今。
• 人职匹配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当前企业 用人时还存在如下典型误区:
• 1. 人才高消费; • 2. 按贡献提拔;
5 of 84
当前存在的误区之一:人才高消费
• “大专生免谈”;
• “大学生应聘搓澡工”; • “研究生应聘加油工”; • “博士生多多益善,硕士生择优录用,本 科生一般不考虑,专科生一概不要。”
1.信息共享 2.征求意见 3.鼓励与授权 4.解决冲突
36 of 84
附录3:胜任特征数据库示例:团体精神
10 of 84
开端:麦克兰德的胜任力研究
背景:美国欲改变驻外联络官的选拔方式。
二战后,万隆会议、77国集团、不结盟运动等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这些新兴国家反 独裁、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争取民主和发展。 他们将争取矛头指向了美国的驻外联络机构。 在此情况下,有许多驻外联络官无法胜任自己 的工作,但是,也有人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 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委托麦克兰德改造FSIO 的选拔方式。
14 of 84
胜任特征
胜任特征(competncy)又称胜任力,是在某 一工作中,将杰出者与普通者区分开的个 人深层次特征。
• 胜任力,是与工作绩效高度关联的个体特质; • 胜任力,也是适合通过一定方法和技术,加以 测量和评价的个体特质。
15 of 84
胜任特征模型
• 胜任特征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 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
28 of 84
3.获得数据阶段
胜任力模型,就是辨别杰出者与平庸者在关键绩效领域中 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形成一套可 操作的判断体系,来甄别不同员工的胜任力。
(1)选择样本
根据分析所得到的关键绩效标准,在一定范围内选取一定数量 的杰出者和基本胜任者(12:8),以他们作为研究对象。
• 人才测评的基本工作程序:
• 1. 进行工作分析,形成岗位胜任特征模型 与岗位胜任力标准; • 2. 进行人才测评,分析求职者的岗位胜任 力水平;
• 3. 比较岗位胜任特征模型与求职者的胜任 力水平,并据此进行合理的人事决策。
8 of 84
第二章 岗位胜任特征分析
• 第一节 胜任特征:概念及其由来 • 第二节 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程序 • 第三节 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方法 • 第四节 行为事件访谈法(BEI) • 第五节 胜任特征模型的结构与范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