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例--黄永华一个副州长的堕落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永华:一个副州长的堕落史

黄永华人生50年,前30年是一部贫穷少年的奋斗史,后20年是一名高官从权力的最高点走向“毁灭”的堕落史。

1956年大理开辟了新纪元,这一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4年后出生的黄永华,在他50岁时,成了大理建州以来行政级别最高的落马官员。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堕落,在民间,黄永华已被视为不折不扣的政坛毒瘤以及生活腐化的代表。一路上,黄永华带着点点星光,走向陨落。

1贫穷少年

1960年8月,20岁的年轻女子黄春桃挺着大肚子,搭着货车,沿着那条尘土飞扬的土路到永平县看丈夫。13日,她在永平县生下一子,取名黄永华,名字中的“永”字即“永平”之意。一个月之后,尚在襁褓中的黄永华被母亲带回云龙县城的老家,那里有一间简陋的茅草屋,可供他们遮挡风雨。

2010年7月7日晨,云龙县城下起了小雨。50年前的那间茅草屋早已消失,过去黄春桃种过的蔬菜地早已被各种楼房、院落和商铺取代。如今老太太所住的,是一栋左三层、右两层的连体古朴砖房。这一天,黄春桃洗净双手,在二楼的香炉里点了几支紫色香火。

黄春桃本不姓黄,因为家境贫寒,4岁时被一黄姓人家收为养女,因此,她认为人生要感恩。在过去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70岁的黄春桃每当清晨点燃香火时,总要在心里为大儿子黄永华默默祈祷。她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见到儿子了:“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进去。”

这里是云龙县文笔街侧的一片居民住宅区,沿着一条幽静的小巷前行约30米,便能看到一道暗红色的虚掩铁门,铁门左边墙柱上,是一张被风雨侵蚀多年的八开纸,白底黑字,细辩是“李”“黄”两字。

黄春桃的丈夫赵学江于20年前去世。她本在大理下关和二儿子住在一起,住不惯时,就回老屋住些日子。楼房是二儿子靠做生意盖起来的,老太太说,黄永华没有出过一分钱,“他是靠工资吃饭的人,也不容易”。

50年前的云龙县城颇显萧条,它类似于一个村庄,举目都是茅草屋。这里有着黄永华贫穷的童年,“他很小就劳动,很苦的。”那些年,农妇黄春桃在石门11蔬菜生产队种蔬菜挣工分,丈夫赵学江则在永平县运输队赶马车。黄永华四岁时,两个弟弟相继出生,一家五口过得很拮据。

黄永华初谙人世便饱尝艰辛,家里都是吃饭的男人,黄永华作为3兄弟的老大,早早为父母分担起责任。“他一直都很简朴,更别说什么奢侈浪费。放学后,他会帮我挑粪、种地、做其他农活,学习也很上进。”黄春桃回忆。

2活跃分子

云龙县是大理州最偏远的县城,经济支柱是最传统的农作物,如烤烟之类。县城主城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不需半小时就能将全城走完。这里至今只有两条主街道,呈丁字形,常住人口仅8千余。城边有条河叫沘江,夏季里,河水浑浊,奔腾不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和这里的河水一样,像黄永华这样的年轻人,一直在不停地寻找命运的出口。

尽管云龙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但几乎没人在意这片弹丸之地,云龙这个名字甚至不及7公里外的诺邓白族小镇响亮。近几年,为让更多人知道云龙,当地政府将云龙县城所处地石门镇更名为诺邓镇。

直到高中毕业,黄永华从未离开过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

黄永华初高中时是著名的“活跃分子”。云龙县县政府值班室的杨某和黄永华是校友,他记得黄永华在云龙一中上学时,“热爱文艺,是校宣传队的,名气很大”。

黄永华的初高中都在云龙一中度过,6年里,如今已退休的赵光茂一直是他的班主任。在赵光茂30年的教龄中,黄永华显得出类拔萃,尤其是其文艺才华更让人印象深刻。那时,黄永华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敢于在公共场合显示自己的歌唱特长。

面对记者,因“心情沉重”,老教师不愿意过多地谈这位一度让他骄傲的学生。

高三时,黄永华骑自行车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不小心摔断了手臂,无法参加当年的高考,不得已在家干了一年农活,“当时家境并不好,还有两个小的在读书,他比较固执,随时都在念着读书”。一年后,黄永华通过复读,考取了大理师范学校。

1981年7月,黄永华师范毕业分配到云龙二中。云龙二中位于漕涧镇,离家有120多公里,更为偏僻。在学校,黄永华一直担任团委书记,因积极上进,于1983年入了党。在校期间,他认识了漕涧当地税务所姑娘小何,1985年,两人结婚。

1983年12月,因在学校团委的工作出色,经过组织考核,黄永华被调入共青团云龙县委,从此开始了他顺畅的仕途。

3业余歌手

黄永华进入共青团云龙县委时,其二弟赋闲在家,以杀猪谋生,小弟仍在读书。黄永华在共青团工作了约三年,先后担任共青团云龙县委副书记、书记一职,1987年升任云龙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一职。

黄永华当年工作的地方就在如今的县委大院,尽管年代久远,但多个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至今对他的依稀印象都是“比较能干,上进”。云龙县的一些政府人员描述,当年黄永华在云龙时,做事实事求是,人比较低调,在任何岗位都比较踏实。

文艺细胞的惊人力量推着黄永华一路前行。当年的那些职员如今都记得,这位长相平凡的领导有着一副令人羡慕的好嗓子。而在母亲黄春桃眼里,大儿子变得越来越“有文人的气质”,喜欢唱歌跳舞,特别爱好文艺,后来还喜欢上了画画、书法和兰草。

1992年,黄永华调任共青团大理州委书记、青年联合会主席,这一调动被视为黄永华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这期间,黄永华于1993年和十几名官员到省委党校参加学习。一名同学回忆,黄永华身高不足1米7,虽然当时就已开始秃顶,但他风华正茂,讲究穿衣打扮,显得时尚潇洒,“能歌善舞,表达能力非常强”。

然而,黄永华似乎不喜欢和同学往来,当时同学们都住在集体宿舍里,但黄永华与众不同,他的床夜夜都空着。“他好像住在城里,这样更方便他走上层路线。”当年的一些同学分析,黄永华正在暗暗积累仕途畅通的资本。

上世纪90年代初,比起国内的大城市,昆明并不算“前卫”和繁华,单位上有简陋的歌舞场地,人人都会在休闲时去吼上一嗓子,或是跳上一段华尔兹,而到真正的歌舞厅、卡拉OK厅消费,算是一种比较时髦奢侈的休闲方式。

在这批同学里,黄永华是第一个请大家吃饭、进歌舞厅的人,同学们被他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