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功能的评定内容
![协调功能的评定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62574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0a.png)
协调功能的评定内容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协调功能的评定内容,就像探秘一场身体机能的趣味大考验。
你可以把人的身体想象成一个超级精密的乐队,每个器官和肌肉都是乐手。
协调功能评定呢,就像是检查这个乐队演奏的时候是不是整齐划一。
首先,指鼻试验就像是让一个乐手单独秀一段技巧。
医生让你伸出手指去指自己的鼻子,这就好比是指挥让小号手准确吹出某个高音。
要是你哆哆嗦嗦,手指像喝醉了酒的小虫子,歪歪扭扭地找不到鼻子这个“目标音符”,那可就说明协调功能可能有点小状况啦。
轮替试验更是有趣。
双手快速交替翻转,这就像鼓手在进行超快节奏的连击。
正常情况下,双手就像两个配合默契的小精灵,欢快又有序地交替舞动。
可要是有协调问题,那双手就像是两个斗气的小孩,乱了阵脚,毫无节奏感可言。
跟 - 膝 - 胫试验就像一场身体的接力赛。
从脚跟沿着膝盖滑到胫骨,这个过程应该像流水一样顺畅。
要是出现了偏差,那就像是接力棒在传递过程中掉链子了,腿就像是调皮捣蛋的小木偶,不听使唤地偏离了路线。
闭目难立征可不得了。
闭上眼睛站着,这时候身体应该像扎根在土里的大树一样稳稳当当。
如果身体摇摇晃晃,就像狂风中的小树苗,那很可能协调功能在平衡这块出了问题。
这就好比大树的根基不稳,稍微来点风就东倒西歪。
还有走直线试验。
这就如同让一群小蚂蚁沿着一条细细的线整齐前行。
正常的我们走直线就像训练有素的蚂蚁队伍,规规矩矩。
可一旦协调功能欠佳,那就像是一群慌乱的小蚂蚁,歪歪扭扭地偏离了“正道”。
在评定协调功能的时候,这些试验就像一面面小镜子,能照出我们身体协调功能的各种小秘密。
它们像一群小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
如果把身体比作一艘大船,协调功能就是船的舵手,要是舵手出了问题,大船可就容易迷失方向啦。
所以呀,这些评定内容虽然看起来像是一场身体的趣味挑战,但其实是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就像定期给我们的身体这个大机器做保养一样,保证每个“零件”都能好好工作,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在生活的舞台上活力四射地表演呢!。
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功能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c0b16d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b.png)
一侧下肢,足跟先后放在对侧下肢的膝部和趾上。
11.旋转试验 嘱患者上肢在身体一侧屈肘90°,
前臂快速反复地作旋前、旋后动作。
跟-膝一胫试验
·下肢协调评定
12.拍地试验 足跟触地,抬起足尖,做拍地动作,可以双足同时或分 别进行。
13.拍手试验 嘱患者屈肘,前臂旋前,用手拍膝。可以双手同时或 分别进行。
协调功能评定
一、理论基础
(一) 概述
· 定义 协调是指人体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相互配合,进行平
稳、准确、良好控制的运动能力。协调运动的特征为适 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力量及达到正确的目标。 协调是完成精细运动技能动作的必要条件。
·协调障碍的机制
协调运动需要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和运 动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协调控制的为小脑、基 底节和脊髓后索等。感觉系统中前庭神经、视神经、 深感觉等在运动的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上述结 构发生病变时,协调动作即会出现障碍。
2.指一指试验 嘱患者伸直示指,屈肘,然后伸直前臂以示指触碰对面检查者的
示指。分别在睁眼和闭眼时进行试验。若总是偏向一侧,则提示该侧小脑或迷路 有病损。
3.肢体放置 嘱患者将双上肢前屈90°并保持,或让患者将膝伸直并保持。
·上肢协调评定
4.轮替试验 嘱患者屈肘90°双手张开,一手向上,一手向下,交替转动(也可以
·共济失调
5.辨距不良:对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和范围判断失误,达不到目标或 超过目标。
6.肌张力低下:肢体被动抬起后,突然撤除支持时,肢体发生坠落。 7.书写障碍:患者在书写中不能适度停止,往往出现过线,画线试验(+)。 8.运动转换障碍:模仿画线异常。 9.协同运动障碍:包括起身试验、立位后仰试验(+)。 10.其他:包括眼球震颤、构音障碍。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a1632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f.png)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或团体的协调能力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1. 医学体能测试法:通过对个体的身体各项素质进行测试,评估其协调能力水平。
如踢球测试、利落运球测试等。
2. 静态平衡测试法:通过对个体在平衡器材上进行测试,评估其体态平衡与肌肉协调能力。
如单脚站立测试、平衡板测试等。
3. 动态平衡测试法:通过对个体在运动状态下进行测试,评估其运动平衡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
如俯卧撑测试、侧向跳测试等。
4. 运动能力测试法:通过对个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评估其运动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
如游泳评定、篮球评定等。
以上方法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实施和评估,并且需要严格的测试标准和评分体系。
同时,测试结果也需要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协调功能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协调功能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73421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b.png)
2.跟膝胫试验 端滑动。
患者取仰卧位,用一侧的足跟沿对侧胫骨近端向远
协调功能评定技术
目录/contents
01 协调功能评定概述 02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协调功能评定概述
(一)定义—协调运动
协调运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与特定运 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从而 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 其特点是:以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力量进 行运动。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一)上肢协调功能评定检查方法
1.指鼻试验 肩外展90°同时肘关节伸展位置时,用食指指尖 指向鼻尖。检查时以不同的方向、速度、睁眼、闭眼重复进行, 并双侧比较。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一)上肢协调功能评定检查方法
2.对指试验
用拇指指
尖连续逐一触及该手的其
他指尖,可逐渐加快速度。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设计协调运动评定试验时应选择安静、光线充足、有一定活动空 间的房间,先计时测速确定基线水平,然后对患者的协调功能进行 检测
协调功能评定概述
(三)协调功能评定注意事项
2.注意观察运动完成情况 进行协调运动检查时注意观察患者完成运动是否直接、精确,有
无震颤、晃动或不稳定,完成运动的时间是否正常;加快运动速度 时,运动质量有无变化;注意睁眼、闭眼、静止、运动时情况的差 异;不协调运动以及受累肢体的情况,是否有身体的近侧、远侧肢 体参与活动;病人是否很快感到疲劳。
协调功能评定概述
(三)协调功能评定注意事项
3.检查其他相关功能情况 应检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感觉的缺损,因为这些方面的功能异
常可能影响运动的协调。然而,即使在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感觉都 正常时,也可能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第6章 协调评定
![第6章 协调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f506fc86137ee06eff91868.png)
第一节 协调功能的评定
二、协调评定的目的、分级与内容
协调评定是评定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动的能力。 (一)协调评定的目的 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 功能活动的能力;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类型及引起协调障碍 的原因;为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对训练疗效进行评估; 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 (二)协调功能分级 根据协调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协调功能分为5级。 I级:正常完成。 II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技巧稍有差异。 III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显不稳定。 IV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 V级:不能完成活动。
三、协调评定方法
(一)观察法 1.协调功能正常的依据 2.观察受试者的日常生活活动 并通过与健康人比较,判断受试者是 否存在协调功能障碍。 (二)协调试验 协调试验分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协调试验两类。 1.平衡性协调试验 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在直立位时的姿势、平衡以及静和动 的成分。 2.非平衡性协调试验 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不在直立位时静止和运动的成分。
第六章 协调与平衡评定
第一节 协调功能的评定 第二节 平衡功能的评定
第一节 协调功能的评定
协调(coordination)是指人体产生平衡、准确、 有控制的运动能力。正常的随意运动需要有若干肌肉的 共同协作运动,当主动肌收缩时,必有拮抗肌松弛、固 定肌的支持固定和协同肌的协同收缩,才能准确地完成 一个动作,肌肉之间的这种配合运动称为协调运动。
(三)协调试验的选择 可根据运动缺陷,选择相应的协调试验方法。 (四)东京大学康复部的平衡试验 适用于上肢协调功能障碍者。 (五)上下肢协调性试验 (六)上田氏协调试验 适用于躯干下肢协调功能障碍者。
协调功能评定常用的方法
![协调功能评定常用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a8ace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4.png)
协调功能评定常用的方法一、引言协调功能评定是研究人类协调能力的一种方法。
协调能力是指个体或团队在各种环境下,依据任务的要求,合理调整和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目标的能力。
通过评定协调功能,可以了解个体或团队在多任务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应对策略,从而为提高个体或团队的协调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二、常用的评定方法2.1 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或团队在协调任务中的行为表现,来评定其协调能力。
观察的对象可以是个体的行为,也可以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
行为观察法的优点是直观易懂,能够全面了解个体或团队的行为表现。
但也存在主观性强、观察结果受观察者个人因素影响等问题。
2.2 测验法测验法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协调任务,并通过个体或团队的表现来评定其协调能力。
测验可以分为纸笔测试和实际操作测试两种形式。
测验法的优点是客观性强,结果可量化,能够提供具体的评定数据。
但也存在评定内容局限性大、不够真实、存在测试效应等问题。
2.3 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法是通过设计一份关于协调能力的调查问卷,由被试者进行自评或他评,来评定个体或团队的协调能力。
问卷内容可以包括个体特征、协调行为、协调策略等方面。
调查问卷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样本量大,可以了解被试者对自身协调能力的主观评价。
但也存在虚假回答、评价结果可靠性等问题。
三、评定方法的选择评定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目的、评定内容、评定对象和实际可行性等因素。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单一的评定方法,也可以结合多种评定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如果关注个体协调能力的自评,可以选择调查问卷法。
如果需要客观评定团队协调能力,可以选择行为观察法或测验法。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进行不同评定方法之间的验证,以提高评定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评定结果的解释评定结果是对个体或团队协调能力的一种评价,需要将结果与参考标准进行对比解释。
参考标准可以是同龄人或同类群体的平均水平,也可以是已有研究的结果。
解释评定结果时,需要考虑参考标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注意结果的局限性和可解释性。
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功能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1cd918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2.png)
协调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协调功能评定:评定受检者协调地运⽤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相互配合、准确完成运动的过程。
⼀、上肢1、定义评定⼿部完成指定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能⼒。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1)脑与脊髓疾患:⼩脑或前庭疾患、帕⾦森⽒病、⽼年动脉硬化、脑瘫、脑基底节变性(脑炎或中毒)、脊髓疾病等;2)其它疾患引起的协调障碍:酒精中毒、巴⽐妥中毒、慢性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钙⾎症、碱中毒和进⾏性肌营养不良症等。
(2)禁忌证: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或不能主动合作者。
3、设备与⽤具不需要设备。
4、操作⽅法与步骤(1)轮替试验:受检者双⼿张开,⼀⼿向上,⼀⼿向下,交替转动;也可以⼀侧⼿在对侧⼿背上交替转动。
(2)指⿐试验:受检者⽤⾃⼰的⾷指,先接触⾃⼰的⿐尖,再去接触检查者的⾷指。
检查者通过改变⾃⼰⾷指的位置,来评定受检者在不同平⾯内完成该试验的能⼒。
(3)指-指试验:检查者与受检者相对⽽坐,将⾷指放在受检者⾯前,让其⽤⾷指去接触检查者的⾷指。
检查者通过改变⾷指的位置,来评定受检者对⽅向、距离改变的应变能⼒。
(4)拇指对指试验:受检者拇指依次与其它四指相对,速度可以由慢渐快。
(5)⾷指对指试验:受检者双肩外展90°,伸肘,再向中线运动,双⼿⾷指相对。
(6)握拳试验:受检者双⼿握拳、伸开。
可以同时进⾏或交替进⾏(⼀⼿握拳,⼀⼿伸开),速度可以逐渐增加。
(7)拍膝试验:受检者⼀侧⽤⼿掌,对侧握拳拍膝;或⼀侧⼿掌在同侧膝盖上作前后移动,对侧握拳在膝盖上作上下运动。
(8)旋转试验:受检者双侧上肢屈肘90°,前臂同时或交替旋前、旋后。
5、注意事项(1)检查前向受检者详细说明检查⽬的和⽅法,取得其合作。
(2)检查时注意观察受检者在完成指定动作中是否直接、精确,时间是否正常;在动作完成过程中有⽆辨距不良、震颤或僵硬;增加速度或闭眼时有⽆异常。
(3)注意双侧对⽐。
⼆、下肢1、定义评定下肢完成指定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能⼒。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分级量表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分级量表](https://img.taocdn.com/s3/m/c35e430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d.png)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分级量表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分级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协调能力的工具,通常使用从低到高的分级量表来对个体的协调功能进行评定。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协调功能评定标准分级量表示例:
1. 无法完成基本协调动作
2. 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基本协调动作
3. 能够完成基本协调动作,但缺乏流畅性和稳定性
4. 能够完成基本协调动作,并具备一定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5. 能够完成高级协调动作,具备较高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6. 能够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完成高级协调动作
这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协调功能评定标准分级量表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分级和描述会根据评定工具和评估者的要求而有所调整。
此外,在实际评估中,评定者可能会根据个体在不同协调动作上的表现进行打分,并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来确定最终的评级。
协调和平衡功能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协调和平衡功能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74f8a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1.png)
MAS 平衡功能检测
2.坐位到站立位 0 分:完全不能完成。 1 分:在治疗者帮助下站起来。 2 分:借助辅助具站起来,但体重分布不均勻,需要用手来支撑. 3 分:自己 站起来.休重分布均匀,不需要用手支撑。
MAS 平衡功能检测
4 分:自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并能保持做、膝伸宜 5s0 5 分:自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髋、膝完全伸直,然后再坐下。 6 分:l0s 内,不需要任何帮助,自己站起来,坐下 3 次,自 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
MAS 平衡功能检测
此检测方法由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 Carr 和 Shepherd 在 80 年代设计出的.常与其他运动功能的评定一起进行。总评 分 48 分,每项分 7 个等级(0-6 分),其中有关平衡功能测定 有 12 分。 1.坐位平衡
MAS 平衡功能检测
1 分:在支持下保持坐位平衡(治疗者给予受试者帮助)。 2 分: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 10s(受试者不抓握任何物体, 膝足并拢,双足平放在地上)。 3 分: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身体前倾,体重均匀分布(头部 直立、挺胸、重心在髋关节前,体重分布在双侧下肢) 4 分: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并能向后转动头部及躯干(双 足并拢平放在地上,手放在膝上,不接触身体
3)Tandem Romberg 试呛:要求受检者两足一前一后、足 尖接足跟直立,双前臂交叉于胸前,观察其睁、闭眼时身体 的摇摆,维持 60s 为正常,需重复进行 4 次,秒表记录
平衡评定方法-观察法
4)活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如坐、站立时移动身体; 在不同条件下行走,包括脚跟碰脚趾、足跟行走、足尖行走、 直线走、侧方走、倒退走、走圆圈、绕过障碍物行走等。 自发姿势反应:受试者取站立位,检査者向左、右、前、 后方向推动受试者身体。阳性反应:脚快速向侧方、前方、后 方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阴性反应:不能为维持平 衡而快速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不出现调整。
协调功能评定常用的方法
![协调功能评定常用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1d4e3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1.png)
协调功能评定常用的方法
协调功能评定常用的方法包括:
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参与者对协调功能的评价和意见。
问卷可以包括评分、选择、填空等形式,用于评估协调功能的满意度和效果。
2. 实地观察:观察参与者在协调过程中的行为、沟通方式以及协作效果。
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记录或录像等方式进行,以便了解协调活动中涉及的各种要素。
3. 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实际的协调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深入了解个案,可以发现协调功能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方向。
4. 分析工具和技术:利用专业的分析工具和技术,如网络分析、时间管理工具、数据可视化等,对协调功能进行量化和可视化分析。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识别出协调活动中的关键节点、瓶颈和改进机会。
5. 指标评估:基于已有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对协调功能进行评估。
这些指标可以是定量的,如工作效率、任务完成时间等;也可以是定性的,如协作能力、沟通效果等。
6. 经验总结和反馈:通过参与者的经验总结和反馈,了解协调功能的实际效果
和改进方向。
可以通过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并将反馈意见作为改进措施的参考。
这些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全面评估协调功能的有效性和质量。
根据具体的评估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和改进。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评分4分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评分4分](https://img.taocdn.com/s3/m/5a8e46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8.png)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评分4分
摘要:
1.协调功能评定标准的重要性
2.评分4 分的含义
3.协调功能评定标准的具体内容
4.如何提高协调功能评定标准的评分
正文: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评分4 分,意味着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或者行业中,该标准的协调功能表现较为优秀。
协调功能通常是指一个系统、组织或个体在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时,通过调整自身结构和功能,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
在评定标准中,评分4 分代表着该系统、组织或个体在协调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协调功能评定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织结构、沟通机制、资源配置、适应能力等方面。
这些方面在评定标准中都有详细的指标和要求,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分,可以综合评价一个系统、组织或个体在协调功能方面的表现。
如何提高协调功能评定标准的评分呢?首先,需要优化组织结构,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顺畅,信息流通无阻。
其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效率,减少误解和冲突。
再次,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各个部门和员工能够获得所需的支持,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
最后,提高适应能力,鼓励创新和变革,使系统、组织或个体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总的来说,协调功能评定标准的评分4 分,是对一个系统、组织或个体在
协调功能方面表现的高度认可。
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功能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ecdd29f7f1922791788e818.png)
帕金森病下肢协调性检查:
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① 闭眼,双足并拢站立的时间; ② 睁眼,单足站立的时间; ③ 睁眼,前进、后退、横行各10m的时间; ④ 闭眼,前进、后退、横行各10m的时间; ⑤ 睁眼,在20cm宽直线内,行走10秒的距离及踏出线的次数
2. 小脑性协调障碍
因小脑部炎症、肿瘤、 血管病等引起,常用星形步 迹试验检测。
概述
协调运动障碍:以笨拙的,不平衡,不准确的运动为特点 的异常运动。
协调运动障碍一般因CNS损伤所致,视觉异常、肌痉挛、 肌腱挛缩也可造成。
概述
(二)协调功能的发育与衰退
1. 协调功能的发育过程: 小儿协调运动随着大脑的发育,神经系统的不断成熟而逐 渐完善,与视觉、感知觉的发育密切相关。 协调运动发育遵循从头端向足端、从分离运动到多肌群协 调运动的规律,7岁左右协调运动发育基本成熟。
协调功能发育过程
小儿视觉发育: 1个月→出现头眼协调,目光在水平面跟随移动物体 6个月→目光可跟随落地物体,能改变体位协调视觉 9个月→能较长时间看3米内的人物活动 2 岁→能区别垂直线与横线 7 岁→能分辨6、9、p、d 10岁→确判断速度距离,能接住抛来的球
协调功能发育过程
小儿粗大协调运动发育: 3个月→俯卧位能上肢支撑抬头 5个月→能仰卧位翻至俯卧位 9个月→能从坐位扶栏杆站起 1 岁 →能爬,牵双手可向前走 1.5岁→登楼梯时两步一阶,能倒退走 5 岁 →能快跑,手臂协调摆动
力量等判断失误。
起身试验→仰卧,双手胸前交叉,坐起时 随着躯干屈曲,一侧或双侧下 肢也屈曲。
立位后仰试验→并拢站立,后弯身时头不 后仰,膝不弯 ,重心后倾
共济失调
概述
2. 不随意运动: 指运动或静止时出现不自主和无目地的动作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2fd00b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d.png)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是一种对个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
平衡和协调是人体运动的基本要素,对于日常生活和运动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评估个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运动表现和可能存在的障碍,从而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和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一、平衡功能评定方法1. Berg平衡量表:该量表是评估老年人平衡功能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包括14个项目,涵盖了静态和动态平衡的各个方面。
通过观察个体在不同任务下的表现,如站立、转身、闭眼等,可以评估其平衡能力的好坏。
2. Timed Up and Go(TUG)测试:TUG测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评估老年人行走和转身能力的方法。
被测者从坐姿起立,行走3米,然后转身回到椅子上坐下,计算整个过程所需时间。
时间越短,说明个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越好。
3.单脚站立测试:该测试要求被测者在一个脚上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平衡。
正常成年人应能够在闭目的条件下,至少保持30秒以上。
如果个体在闭目条件下不能保持平衡,说明其平衡功能存在障碍。
二、协调功能评定方法1.网球抛投测试:该测试要求被测者用右手连续抛投网球,持续时间为30秒。
然后再用左手进行相同的测试。
通过观察被测者的抛投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评估其手眼协调能力。
2.直线行走测试:该测试要求被测者在一条直线上尽可能快地行走。
通过观察被测者的步态和身体姿势的稳定性,可以评估其协调能力的好坏。
3.小球传递测试:该测试要求被测者在两手之间传递一个小球,同时进行看、想、传三个动作。
通过观察被测者的传球准确性和速度,可以评估其手眼协调和反应能力。
三、评定方法的应用价值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方法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制定康复计划:通过评定个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可以了解其存在的障碍和运动表现,从而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康复措施,提高个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康复科 实习治疗师:王丹
学习目标
• 掌握协调的定义、协调障碍的别称。 • 掌握协调障碍的常见类型、协调障碍的常
见表现。 • 熟悉协调评定的目的、协调评定的内容、
不同运动缺陷时的协调试验方法。 • 了解协调障碍的分级、上下肢协调性试验、
上田氏协调实验。
内容
• 协调的概述 • 协调障碍的概述 • 协调评定的目的 • 协调评定的内容 • 协调功能分级 • 协调的评定
★常见表现
1.协同不良:是在运动中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的协同不佳而导致失去
了对躯干、四肢和言语肌的正常控制。
2.辨距不良:是由于小脑丧失将来自周围的运动信息和来自大脑的运动
命令相比较并发出修正信号的能力引起,由于难于判断运动的距离、速度、 力量和范围,结果不是越过靶就是达不到它。
3.眼震:多属小脑病变继发脑干损害,影响到前庭神经核所致。 4.意向震颤:中脑结合臂病变使主动肌和拮抗肌不能协调地完成有目的的
协调评定的内容
★协调评定的内容 1.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 2.运动是否精确、直接、容易反向做。 3.加快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 4.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 5. 闭目运动时是否影响运动的质量。 6.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
协调功能分级
协调功能分级 根据协调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协调功能分为5级。
I级:正常完成。 II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 技巧稍有差异。 III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 明显不稳定。 IV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 V级:不能完成活动。
协调评定方法
★协调评定方法
(一)观察法 1.协调功能正常的依据 2.观察受试者的日常生活活动 并通过与健康人比较,判断受试者是否 存在协调功能障碍。
(二)协调试验 协调试验分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协调试验两类。
1.平衡性协调试验 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在直立位时的姿势、平衡以及静和动
的成分。 2.非平衡性协调试验
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不在直立位时静止和运动的成分。
平衡性协调试验
★
1)双足站立(正常舒适位); 2)双足站立(两足并拢站立); 3)双足站立(一足在另一足前方); 4)单足站立; 5)站立位,上肢交替地放在身旁、头上方或腰
• 协调障碍是指以笨拙的、不平 衡的和不准确的运 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
•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dystaxia)
协调障碍的概述(二)
• 协调性运动障碍的原因:是由于中枢神经 系统不同部位(小脑、基底 节、脊髓后索)的 病变所致。
• ★分类:小脑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 脊髓后索共济失调。
侧方走、倒退走 正步走
变速走
环形走
其它协调评定方法
其它协调评定方法
东京大学康复部的平衡试验 适用于上肢协调功能障碍者。
上下肢协调性试验
上田氏协调试验 适用于躯干下肢协调功能障碍者。
膝关节屈伸试验 变速走 指示准确 绘圆或横8字试验 跟膝胫试验 走标记物 指鼻试验
Ⅲ.动作分解 IV.意向震颤
指-他人指试验 交替地跟-膝、跟-趾试验 趾-他人指试验 在功能活动中观察,接近靶时缺陷加重 交替指鼻和指指试验 对指试验 指-他人指试验 趾-他人指试验
运动缺陷
评定方法
V.静止震颤 Ⅵ.姿势性震颤
3分:能完成活动,需 要较少帮助; 2分:能完成活动,需 要较大帮助; 1分:不能完成活动
非平衡性协调实验
★
1)指鼻试验: 2)指-他人指试验: 3)指指试验: 4)指鼻和指-他人指试验: 5)对指试验: 6)抓握试验: 7)前臂旋转试验: 8)反跳试验: 9)轻叩手: 10)轻叩足: 11)指示准确: 12)交替地跟-膝、跟-趾试验: 13)趾-他人指试验: 14)跟-胫试验: 15)绘圆或横“8”字试验: 16)肢体保持试验:
部;
6)在保护下,出其不意地让受试者失去平衡; 7)弯腰,返回直立位; 8)身体侧弯; 9)直线走,一足跟在另一足尖之前; 10)侧方走和倒退走; 11)正步走; 12)变换速度走; 13)突然停止后再走; 14)环形走和变换方向走; 15)足跟或足尖着地走; 16)站立位睁眼和闭眼;
评分标准
4分:能完成活动,
评分标准:
5分:正常;
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 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
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 但协调缺陷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 不稳定; 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 完成;
1分:不能活动。
★不同运动缺陷时的协调试验方法
运动缺陷 Ⅰ.轮替运动障
碍
Ⅱ.辨距不良
评方法 指鼻试验 交替指鼻和指指试验 前臂旋转试验
动作。手和手指的精细动作受累,在随意运动中当接近靶时颤动更明显。
5.失平衡:小脑、前庭、迷路损害均可引起。平衡反应延迟、加剧或不恰
当,影响坐、站和走路。
协调评定的目的
★协调评定的目的:
• 1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 • 2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动的能力; • 3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类型及引起协调障碍的原因; • 4为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 • 5对训练疗效进行评估; • 6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
协调性运动障碍分类
1.小脑共济失调 (1)大字征 (2)酩酊步态 (3)辨距不良 (4)意向震颤 2.基底节共济失调 (1)震颤 (2)舞蹈病 (3)手足徐动症 (4)抽搐 (5)肌张力障碍症 3.脊髓后索共济失调 (1)深感觉障碍如:震动觉、关节位置觉缺失 (2)闭目难立征阳性
协调障碍常见表现
协调的概述
• ★协调(coordination)是指人体产生平 衡、准确、 有控制的运动能力。
• 协调运动:正常的随意运动需要有若干肌肉的 共 同协作运动,当主动肌收缩时,必有拮抗肌松弛、 固 定肌的支持固定和协同肌的协同收缩,才能准 确地完成 一个动作,肌肉之间的这种配合运动。
协调障碍的概述(一)
在静止时观察受试者 在活动时观察受试者,活动时缺陷减轻或消失 观察正常的站立姿势
走路中观察手的摆动
Ⅶ.运动徐缓
变换速度和方向行走 突然停止后再走
观察受试者功能活动
上、下肢固定或保持在某一位置
Ⅷ.姿势紊乱
在坐或站位上出其不意地使之脱离平衡
改变站姿(双足正常站位变换为一足在另一足前 方)
单足站
直线走
Ⅸ.步态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