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高中语文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课件2 粤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是。因为第一段与第四段内容相照应。 它是第四段议论的根据和材料。
精选ppt
10
第二段:重点词句
有泉侧出 名→状,从旁边 有穴窈然 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问其深 形→名,深度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到尽头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而”,表修饰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精选ppt
13
至于幽暗昏惑 于人为可讥 其孰能讥之乎
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 对于/是,算得上,动词
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 介词结构后置句
此予之所得也
=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句 判断句
精选ppt
14
1、古人为何“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在现实中,“夷以近”与“险以远”两种情形 的结果如何? 夷以近——游者众
背景知识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 (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 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 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 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 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 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 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精选ppt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为第三段的议论作铺垫。
精选ppt
12
第三段:重点词句
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名词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因为/并且,连词
夷以近险以远
而且,表并列,连词
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动词
非常之观 不平常 / 景观,名词
常在于险远 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到达 / 帮助
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 更
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照明。 则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 / 责怪,埋怨
精选ppt
11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⑴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
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⑷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 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精选ppt
22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第一部分 记游
第二部分 议论
山→ 略 1.介绍褒禅山概况 碑 → 详
→
略
前洞和后洞概况
前洞 → 略
→
详
↑
2.记华山洞经过
华山洞的心得
后洞 → 详
略
详
经过 → 略
↑
游后洞经过 补叙经过、
结构总结
记叙
介绍山、碑
前洞: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夷以近,游者众
介绍洞
后洞: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游 褒 禅
游洞
入之愈深 → 愈难 → 愈奇
见少
余随怠者出,所以 记少 悔不得极夫游之乐
山
乐少
记
古人求思之深
议论
有志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精选ppt
20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
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
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
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的道理。
精选ppt
21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
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 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 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 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 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略句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判断句
精选ppt
16
1、此段文字哪些地方体现了与第一段的照应? 2、此段借仆碑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慨?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其文漫灭”照应; “后世之谬其传”又跟“今言‘华’如 ‘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一句照应。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
作者:王安石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精选ppt
1
作者简介
•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 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 治家、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 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 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 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文,雄健 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 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长于说 理, 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 劲有 力。如《明妃精选p曲pt 》、《北坡杏花 2
7
第一段:重点词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动,筑舍定居。 名→动,命名,起名。 名→状,往东 。
表判断,乃,是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
初读课文
精选ppt
4
理清思路
结 构—— 一 (1-2):记叙——游山经过。 二 (3-4):议论——游山心得。 三 (5-6):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
中心句——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精选ppt
5
空间方位图
精选ppt
6
研读课文
精选ppt
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 “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精选ppt
17
议一议:
请你结合课文与自己的实际感受,说说完成一件事需 要那些条件,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你认为哪个条件最为重 要?
“志” “力” “物”
精选ppt
18
第五六段
• 记游的结尾——补叙 • 重点字词
通假字 父:通“甫”。
精选ppt
19
判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断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句
精选ppt
8
特殊句式
始舍于其址 状语后置句。
而卒葬之 有碑仆道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精选ppt
9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_名__、山之_寺__、山之_洞__、山之__碑_。
2、本段内容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看似闲笔, 是否显得赘余?
险以远——至者少
3、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哪些 条件?在作者看来,哪个更重要?
有志 有力 有物
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 强求,只有“尽吾志才能 “无悔”、无“可讥”。
精选ppt
15
第四段:重点词句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因为
后世之谬其传 弄错,使…错,使动用法
而莫能名者 没有人 / 名→动,识其本名 何可胜道也哉 尽,完 / 说,动词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的原因
精选ppt
10
第二段:重点词句
有泉侧出 名→状,从旁边 有穴窈然 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问其深 形→名,深度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到尽头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而”,表修饰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精选ppt
13
至于幽暗昏惑 于人为可讥 其孰能讥之乎
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 对于/是,算得上,动词
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 介词结构后置句
此予之所得也
=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句 判断句
精选ppt
14
1、古人为何“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在现实中,“夷以近”与“险以远”两种情形 的结果如何? 夷以近——游者众
背景知识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 (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 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 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 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 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 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 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精选ppt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为第三段的议论作铺垫。
精选ppt
12
第三段:重点词句
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名词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因为/并且,连词
夷以近险以远
而且,表并列,连词
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动词
非常之观 不平常 / 景观,名词
常在于险远 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到达 / 帮助
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 更
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照明。 则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 / 责怪,埋怨
精选ppt
11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⑴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
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⑷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 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精选ppt
22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第一部分 记游
第二部分 议论
山→ 略 1.介绍褒禅山概况 碑 → 详
→
略
前洞和后洞概况
前洞 → 略
→
详
↑
2.记华山洞经过
华山洞的心得
后洞 → 详
略
详
经过 → 略
↑
游后洞经过 补叙经过、
结构总结
记叙
介绍山、碑
前洞: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夷以近,游者众
介绍洞
后洞: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游 褒 禅
游洞
入之愈深 → 愈难 → 愈奇
见少
余随怠者出,所以 记少 悔不得极夫游之乐
山
乐少
记
古人求思之深
议论
有志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精选ppt
20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
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
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
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的道理。
精选ppt
21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
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 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 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 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 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略句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判断句
精选ppt
16
1、此段文字哪些地方体现了与第一段的照应? 2、此段借仆碑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慨?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其文漫灭”照应; “后世之谬其传”又跟“今言‘华’如 ‘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一句照应。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
作者:王安石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精选ppt
1
作者简介
•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 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 治家、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 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 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 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文,雄健 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 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长于说 理, 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 劲有 力。如《明妃精选p曲pt 》、《北坡杏花 2
7
第一段:重点词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动,筑舍定居。 名→动,命名,起名。 名→状,往东 。
表判断,乃,是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
初读课文
精选ppt
4
理清思路
结 构—— 一 (1-2):记叙——游山经过。 二 (3-4):议论——游山心得。 三 (5-6):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
中心句——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精选ppt
5
空间方位图
精选ppt
6
研读课文
精选ppt
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 “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精选ppt
17
议一议:
请你结合课文与自己的实际感受,说说完成一件事需 要那些条件,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你认为哪个条件最为重 要?
“志” “力” “物”
精选ppt
18
第五六段
• 记游的结尾——补叙 • 重点字词
通假字 父:通“甫”。
精选ppt
19
判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断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句
精选ppt
8
特殊句式
始舍于其址 状语后置句。
而卒葬之 有碑仆道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精选ppt
9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_名__、山之_寺__、山之_洞__、山之__碑_。
2、本段内容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看似闲笔, 是否显得赘余?
险以远——至者少
3、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哪些 条件?在作者看来,哪个更重要?
有志 有力 有物
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 强求,只有“尽吾志才能 “无悔”、无“可讥”。
精选ppt
15
第四段:重点词句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因为
后世之谬其传 弄错,使…错,使动用法
而莫能名者 没有人 / 名→动,识其本名 何可胜道也哉 尽,完 / 说,动词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