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基础复习提纲
2023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针对希望成为中学教师的考生所设计的。
2023年下半年考试大纲通常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领域:
1. 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基础、教育法规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
2. 教学知识与能力:涉及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学生心理辅导、班级管理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
3.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4. 教师职业道德:强调教师的职业操守、教育伦理和社会责任。
5. 教育政策法规:包括国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教师资格相关的规定。
6. 教育情境模拟:可能包含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情景模拟等,考察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形式一般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
通过这一考试,考生将证明自己具备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根据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所以考生需要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考试大纲。
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教育基础考试大纲一、引言教育基础考试是为了评估考生在教育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对于教育从业者而言,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教育基础考试的大纲内容,旨在帮助考生准备和应对考试。
二、考试科目教育基础考试涵盖以下科目:1. 教育学基础2. 心理学原理3. 教育法律法规4. 教育经济与管理5. 教育信息技术三、教育学基础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a.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主要教育学理论的介绍,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2. 学习与发展心理学a. 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b.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c.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识别与教育3. 教育测量与评估a. 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b. 教育评价的种类和原则四、心理学原理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a.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主要心理学理论的介绍,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2. 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a. 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 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的影响和应用3. 发展心理学a. 儿童与青少年期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b. 成人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4. 个体差异心理学a. 个体差异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b. 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需求的评估与干预五、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a. 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b.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和层级关系2. 基本法律法规a. 宪法和民法对教育的法律规定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概述3. 学校管理与法律a. 学校管理中的法律责任与义务b. 学校纪律与维权问题六、教育经济与管理1. 教育经济学基本概念a. 教育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b. 教育经济学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论2. 教育资源与投入a. 教育资源的种类和来源b.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3. 教育管理理论a. 校长领导和学校管理模式b. 教育管理中的团队建设与决策制定4. 教育质量评估与改进a. 教育质量评估的概念和原则b. 教育质量改进的方法与实践七、教育信息技术1. 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a. 教育信息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b.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2. 教育软件与硬件a. 教育软件的种类和功能b. 教育硬件的选择和配置3. 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a. 网络教育的优势和发展趋势b. 远程教育的模式和实施八、总结教育基础考试大纲涵盖了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原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经济与管理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等重要内容。
陕西省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提纲(已排版)
1、教育产生的五大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交往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奴隶教育和封建教育)和现代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①教育没有从人类的诸多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②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简单、粗糙、原始;③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均等。
4、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③学校教育的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④学校教育制度尚未健全。
5、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书法呆板,奉行强迫与棍棒教育;官学与私学并存等。
6、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普及性,义务教育形态出现和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形促进式多样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深入、系统,教育手段现代化、7是指根据一定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8、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上层建筑学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多重属性说、社会实践说、特殊范畴说。
9、教育的功能分为: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
10、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11、教育政治功能的作用: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②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教育的普及化可以推动社会政治变革。
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2、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为:①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②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13、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①具的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
②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③教育具有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的功能。
14、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
15、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①教育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3)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 介绍中学教育学是指研究中学教育的一门学科,旨在研究中学教育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档提供了中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考生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准备。
2. 中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中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
教育学提供了中学教育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心理学研究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方法,社会学则研究了中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2.1 教育学的理论教育学是中学教育学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评价论。
•教育目标论:研究中学教育的目标设置和达成方式,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
•教育内容论:研究中学教育的内容安排和选取原则,包括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品德教育等。
•教育方法论:研究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包括讲授法、研究法、实践法等。
•教育评价论:研究中学教育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包括学业评价、综合评价、素质评价等。
2.2 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对于中学教育的实施和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教育中,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提供个体化的教育服务。
•心理发展理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和方法。
•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
2.3 社会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对于中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中学教育中,社会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中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提供社会化教育的参考。
•社会化过程:研究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和社会交往方式,促进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问题教育:关注中学生面临的社会问题,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和课程。
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绪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现象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出现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教育著作,包括柏拉图、卢梭、、赫尔巴特、夸美纽斯、杜威、洛克、《学记》、赞科夫、布鲁纳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在人类历史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中国的《学记》。
《学记》全书一共有1229个字。
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
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3)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雄辩术原理》。
《论演说家的培养》。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1632年,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因之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他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
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2)1693年,英国的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3)1762年,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
卢梭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一1787 ),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4)1806年,德国的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基础》复习提纲
《基础》复习资料专题一、八、九单选题1、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
人民的2、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的战略要求。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体现为()奉献人民4、以下哪个不属于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
效益性思维5、尊重法律的权威首先就要遵守法律,以下行为体现了这一要求的是()。
李四在准备创业时,首先看该项目法律上允许其做吗6、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及其规范作用的治国理念是()。
法治8、对于一些不合情理的法律规定,正确的做法是()。
只要它们没有被修改或废除,就要遵守或者执行9、法治思维的内容有法律之上、公平正义、人权保障和()。
权力制约10、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进行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组责任,这是()的要求。
遵守法律的要求11、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律适用的结果也不能随意被推翻。
这体现了依法治国方略()。
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12、“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
”这句话强调了()。
执法的重要性13、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等环节。
法律制定14、下列有关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说法,正确的是()。
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15、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称为()。
法律程序16、《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结婚的法定婚龄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17、法律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8、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宪法19、以下对信仰法律认识错误的是()。
信仰法律,要求我们认识到法律的阶级性20、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计30分)1、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初等教育学 复习提纲
《初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单选题(40分)、判断题(10分)、简答题(25分)、案例分析题(25分)绪论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①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韩愈、、朱熹、颜元等代表作:《论语》、《学记》、《师说》、《语录》等②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代表作:《理想国》、《论演说家的培养》③当时的教育学还没有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因而只能是萌芽阶段。
(2)独立阶段(教育学学科的建立)①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大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②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1632年)本“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③洛克(英国):《教育漫画》(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卢梭(法国):《爱弥尔》(自然教育)裴斯塔洛奇(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④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践”。
⑤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1806年)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中心:教师、课堂、书本)第一章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发展1、古代教育(1)原始的教育状况:到处都是学习的机会。
(2)古代学校教育的产生: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使学校教育从生活与生产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3)教育阶段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和宗教性。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现代社会的教育1、特点:(1)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类走向结合。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550个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复习提纲(精品)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550个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复习提纲(精品)1.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3.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4.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5.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6.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7.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8.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9.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10.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1.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示范性。
13.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14.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15.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16.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
1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8.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19.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20.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雅各布松。
21.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要点复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在三个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制度化教育产生的标志:学校教育系统的建立,时间17世纪(近代)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的形态依据实施机构划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教育的形态依据历史存在方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学内容主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雅典一向被看成“文雅教育”的源地。
我国“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世俗封建学校的“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是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制教。
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夸美纽斯在提出“把一切知识教验一切人”的教育目标的同时,找到了班级教学形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的思想: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主张“有教无类”,大办私学。
中学问题学生教育指南复习提纲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复习提纲
(中学班主任版)
1、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观因素是什么?
2、怎样优化社会教育环境?
3、问题学生教育有何意义?
4、问题本身具有哪些性质?
5、问题学生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6、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问题学生教育方法的误区有哪些?
8、问题学生教育对班主任专业素质的诉求有哪些?
9、注意力不集中问题的具体成因是什么?
10、针对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教育策略有哪些?
11、面对“学业困难问题”的问题学生,教育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2、暴力问题的教育策略是什么?
13、吸烟对青少年有哪些危害?
14、面对情感困惑问题时,班主任应注意哪些问题?
15、问题学生自残问题的具体成因是什么?
16、班主任帮助家长和学生弥和代沟的基本策略有几个方面?
17、面对严重缺乏行为规范的学生,教师应采用哪些教育策略?
18、怎样看待班主任对于责任感的问题?
19、作为一名教师,怎样处理迷恋网络的问题学生?
20、试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
教育学最全复习提纲
复习(识记、理解、应用)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教育学的概念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作。
对“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二讲人、社会、教育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其各自的作用。
对环境因素的基本理解。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理解社会生产力、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对教育的人的制约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讲教育目的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哪些功能。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是什么?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教材P142-143)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四讲教师怎样全面认识教育的劳动特点及其价值?如何理解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声望)你认为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师的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完善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素质)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学校教育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应该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讲课程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理解课程设置在结构上应该如何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如何理解隐性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第六讲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什么是教学观?现代教学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上好一堂课所要遵循的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狭义的教育指的就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由专门教育机构承担,专门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教育家的思想①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得到改进,培养国家治国人才。
他主张的教育方法是:问答法(也称“产婆术”)②柏拉图认为教育目标:培养护国者和保国者,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王”他推崇国家本位,认为教育属于国家所有,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而不是促进个人的发展。
提出了“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③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目标:发展人的理性,培养合格的公民。
观点:一方面强调个人是属于国家的,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公民;另一方面,他也主张,教育应使个人得到和谐的发展主张:自由教育理论,教育适应自然④夸美纽斯提出:教育目的、任务、原则、方法、组织形式、德育及管理等“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授给所有孩子;百科全书式教学内容;班级授课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和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教育思想:普及义务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儿童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⑤卢梭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观念,主观主义思想,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
教育目的:培养天性得到发展的人。
教育观点:实用主义,反对夸氏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要求学习实用的地理、天文,物理,化学,农业等。
认为:一切有实际价值的知识,都可以送实践活动中得来,结合实际来行以求知才能使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然发展。
⑥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培养五种道德观念。
教师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控制学生的外在行为,学生围绕教师进行日常学习(指出师生关系)1806年《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学科成态的教育学,这也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
⑦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主要内容、提出:以儿童在活动中形成的经验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从经验中学习。
(完整)教材教法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1.联想主义学习观和认知论学习观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格式塔﹑托儿曼﹑布鲁纳2。
中学数学教育中通常所说的“双基"﹑“三大能力”是指: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3。
新授课的基本结构包括:复习﹑讲授﹑巩固﹑小结﹑布置作业4.练习课的基本结构包括:复习﹑典型问题分析﹑示范﹑练习﹑小结﹑布置作业5。
数学语言的基本功包括:语言要有目的性;语言要有科学性;要有直观性;要有启发性6。
教学板书的基本功包括:板书要有计划性;板书要有直观性;板书要有示范性;板书要有启发性7.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习新知识;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布置﹑检查﹑指导学生作业8。
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吸引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词分别是:定向﹑架桥﹑置疑﹑揭晓;联系﹑挑战﹑变化和魅力9.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的几个关键词是:设计﹑含蓄﹑等待和开明10.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的几个关键词是:策划﹑调控﹑慎惩﹑公平11.教学风格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儒雅型教学风格;新奇型教学风格;理智型教学风格;情感型教学风格12。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大致要经历模仿学习→独立探索→创造超越→发展成型13。
中学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输出阶段14.中学数学学习的类型按照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按学习心理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15。
所谓重点就是一般地,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局,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16.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新知识时所用到的旧知识不牢固造成的17。
所谓关键就是指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就容易掌握,或者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18。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三数学复习提纲
初中数学总复习提纲第一章 实数★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 A.a ≠1/a (a ≠±1);B.1/a 中,a ≠0;C.0<a <1时1/a >1;a >1时,1/a <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 ≠0时,a ≠-a;B.a 与-a 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 (n 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 │≥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51×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附:典型例题1. 已知:a 、b 、x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 │+│x-b │ =b-a.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有限或无限循环性整数分数0 实数 负数 整数 分数无理数有理数 正数整数分数无理数有理数 │a │ a (a ≥0)(a 为一切实数) a(a≥-a(a<0) │a │=2.已知:a-b=-2且ab<0,(a ≠0,b ≠0),判断a 、b 的符号。
教育学复习提纲范文
教育学复习提纲范文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学的定义2.教育学的特点和任务3.教育学的研究领域4.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教育思想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a.孔子教育思想b.孟子教育思想c.荀子教育思想2.西方教育思想a.大巴黎派教育思想b.康德教育思想c.杜威教育思想三、发展心理学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a.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b.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理论c.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a.学习理论b.教学策略c.学生评价与激励四、教育学派和教育模式1.进化论教育学派2.人文主义教育学派3.社会重建主义教育学派五、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1.教育目标的概念与分类a.知识的学习与掌握b.个性的全面发展c.社会公民素质培养2.教育价值观的形成与传承a.社会价值观与教育价值观的关系b.教育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六、教育平等与教育公平1.教育平等的概念与要求a.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b.教育公平的内涵与体现2.教育公平的条件与措施a.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b.优质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七、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1.教育评价的意义与方法a.评价的基本原则b.教育评价指标和标准2.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容与要求a.教学质量监控b.学生成绩评价八、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与职能a.教育管理的内涵和外延b.教育管理的层级与类型2.教育领导的特点与要求a.教育领导的领导理论b.教育领导的领导风格以上是教育学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需要进行进一步细化和扩充。
在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相关论文进行系统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的核心概念、理论模型和实践应用,并能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综合运用。
另外,应多做例题和习题,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第三章中学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Ⅰ、教学的内涵①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②特点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Ⅱ、教学的任务①形式教育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基本观点:通过开设各类学科发展学生智力,学科内容的实际意义无关紧要。
②实质教育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基本观点: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智力发展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③教学任务的内容(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③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④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平是我们所说的智力就是指一般能力。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与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表现在:①知识与能力的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②知识与能力的区别(1)能力与知识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2)在个人身上,知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3)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Ⅲ、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育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教育学的概念:(1)起源:在我国,“教育学”名称最早出现在1901年王国维主编《教育世界》。
(2)内涵: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分析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人文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
2.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1)孔子:有教无类、教学相长、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孟子:主张“性善论”。
(3)墨家:依据知识的来源、内容和程度,把知识分划分为七类:知、闻、说、亲、名、实、合、为。
(4)战国后期:《学记》,中国乃至全世界教育史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
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美德和知识是人的心灵先天有的,要使其成为现实,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启发,即教育者通过问答、诘难,使学生陷于矛盾,承认自己无知,然后引导学生经过思考逐渐修正意见,从而获得真知。
4.昆体良的教育思想:肯定儿童发展的可能性,重视直观、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训练,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倡导因材施教等。
其教育思想体现在《论演说的演讲》里,这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
5.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主要标志有:(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结果方面: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组织结构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6.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1)教学原则:教育要适应自然、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
(2)教学制度: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
(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7.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被誉为第一个“发现儿童”的人。
1762年,他出版了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
(1)强调“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2)认为“本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坚决反对传统教育压抑儿童的天性,抹杀儿童与成人的区别,把儿童看成小大人,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儿童。
(3)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天性,培养“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自然人”。
(4)强调教育活动必须注重感性、直观,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
8.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
)(1)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2)代表作:狄尔泰《关于普通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等。
(3)主张: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反对赫尔巴特的概念思辨方法和实验教育的定量方法。
(4)观点:a.人是一种文化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
b.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c.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与“唤醒”。
(5)不足:思辨气息浓厚,对许多问题的论述具有很强的哲学色彩,对现实的教育问题的解决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因而制约了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发展9.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由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说:(4)需要起源说:10.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11.现代教育的特征:(1)现代学校教育日益普及。
(2)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3)现代教育的法制化、制度化日趋完善。
(4)现代教育具有显著的商品性。
(5)现代教育具有突出的科学性。
(6)现代教育的变革越累越频繁。
12.教育的定义:(1)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指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
13.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章教育与人、社会的关系14.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1)未成熟性。
(2)能动性。
(3)受动性。
15.人的发展的规律性:(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
(5)整体性。
16.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使可能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主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
17.人力资本:(1)提出者:舒尔茨。
(2)内涵: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经验、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3)地位: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经济价值十分显著的资本。
(4)核心:提高人口质量。
(5)主要部分:教育投资。
第四章教育目的18.教育目的的概念:(1)广义: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所产生的变化或结果的期待。
(2)狭义:由国家确定的教育应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
19.教育目的的结构:(1)层次结构: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其中,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对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
它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
也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础、最具体的目标,教学目标有次序地渐进和积累是向教育目的的不断接近,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达成教育目的的保障。
(2)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教育由两部分组成:1对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决定,即对受教育者在智能、体能、品德、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提出要求。
2对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培养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求或为什么阶级、集团的利益服务。
从受教育者的发展角度讲,这两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教育活动角度讲,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显然是教育目的的核心内容。
20.教育目的观:(1)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1内涵:指以自然主义、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人为中心,以人性为根基,以人的自身完善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
2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培尔、瑞士的裴斯泰洛齐、永恒主义者赫钦斯、阿德勒、新托马斯主义者马利坦、罗杰斯等。
3基本观点:a.教育目的是由人性决定的。
b.实现人的精神价值是教育目的的核心内容。
c.强调自我生成,追求自我实现。
(2)社会本位论。
(3)折中调和论。
(4)辩证同一论:1内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的教育目的观。
2基本观点:a.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受社会的制约,又改造社会,是社会的创造者。
b.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c.强调教育要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2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社会主义方向性:确保教育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劳动者:我国教育要培养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现了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的规定。
(3)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主义教育追求的永恒目标。
(4)培养独立个性: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的自由发展,形成受教育者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22.正确处理“五育”的关系:德智体美劳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反映了人的素质的不同方面,因此,“五育”各自相互独立,各有其特殊发展规律,对人的发展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五育之间并非互不相干,也不是单纯的并行排列次序,而是相互之间有制约作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其中,德育是灵魂,其导向、统帅作用,保证教育的大方向,智育是核心,为其他各育的开展提供科学知识和智慧基础,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则不可或缺。
第五章教育制度23.学制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特点:(1)重视幼儿教育并加强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接近。
(4)高等教育多样化、大众化。
(5)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25.癸卯学制:(1)制定人:张百熙、荣禄、张之洞。
(2)时间:1904年。
(也称1904年学制。
)(3)著作:《奏定学堂章程》。
(4)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校系统。
(5)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形式上照搬日本,同时保留了封建教育的残余。
)26.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3)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6)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第六章课程27.课程:(1)起源:课程史上,1918年,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一次概念化的起始。
(2)三种涵义:1从课程的要素或属性层面界定: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2从课程的功能或作用层面界定:a.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b.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
3从课程的层次或结构层面来界定:a.理想的课程: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任课老师所领会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
e.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28.课程的类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他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分学科进行安排的课程。
(2)活动课程(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1)分科课程(2)综合课程(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1)必修课程(2)选修课程(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1)显性课程(2)隐性课程: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也称潜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