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哲学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4)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7)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8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9)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10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12)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4)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9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2)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24)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25)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27)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7)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1)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
)(性质: 属于哲学任务: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以帮助和促进而不是替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2.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粗糙,笼统,神秘)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大倒退)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观(新旧交替的阶段)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唯物但是机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的,联系的)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终于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为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大门。
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
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在唯物论方面,由于对自然界在细节方面认识的深入,有利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立场。
在机械论方面:一、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宇宙、人都是机器,抹杀了独特性。
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26-P42(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P18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生态危机:指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答案。
科学问题是一种已知与未知的结合体、交界。
3.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与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4.范式:范式是指通过一个具体科学理论为范例,通过解决科学中关键性、全局性的问题,给人们提供了关于世界整体的图式,即世界观。
5.人类发展指数:HDI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指标挑战的结果。
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
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6.科学的社会建制:社会建制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科学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其活动、规范等方面反映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7.汤浅现象:由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1962年发现,汤浅现象是近代科学史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现象。
如果定义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全世界的25%就为科学兴隆期,那么科学兴隆期在世界范围内曾按下列顺序转移: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现在),而且上述各国的科学兴隆期平均约为80年。
科学史上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汤浅现象。
8.默顿规范:1942年,默顿在《论科学与民主》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活动的规范结构——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辩证法思考题整理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辩证法思考题整理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第一章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自然科学客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及其它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部分;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二、简述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以及重大成就?(1) 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初英·海森堡、爱因斯坦明确界定了科学的对象,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实的。
(2) 证伪主义:波普尔强调思维创新、反向思维;指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TT-EE-P2;(3) 历史主义:英·Kuhn库恩于198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模式三、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共分六个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导言》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成就,阐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要性;2、自然与科学;主要论文《〈反杜林论〉旧序》、《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论述了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科学研究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才能保证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否则要犯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错误,哲学对科学提供资料和依据;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包括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三大规律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性与可能性;4、运动的基本形式;主要论文:《运动的基本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关系;5、各种具体科学的辩证法;主要论文:《运动的度量-----功》、《潮汐与摩擦》6、劳动创造了人;主要论文《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论述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实现了自然唯物注意向社会唯物主义的转化过程;第二章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统一?古代自然观是由三个部分构成:探讨世界本源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
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态平衡:自然辩证法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保护:自然辩证法认为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资源利用:自然辩证法提倡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污染治理:自然辩证法强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提倡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与价值
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 论、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 等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自 然辩证法的成熟
自然辩证法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提出了“四因说”,认为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质料因、 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笛卡尔:法国哲学家,提出了 “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强调 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价值观念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具有对立统一的特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物 质生产的结果,具有客观规律性
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是实践的指导
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 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具有客观性和相对性
YOUR LOGO
自然辩证法思考 题答案整理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自然辩证法的理 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概 念
自然辩证法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辩证运 动和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马原思考题
1 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哲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具体科学的综合,哲学思考的是一般性的问题,关于世界本原和物质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 什么是一元论、二元论、可知论、不可知论A、一元论指的是世界是由“物质”或“意识”其中一个所决定的,B、二元论指的是世界是由“物质”和“意识”共同决定的。
C、可知论指承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和能力。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能认识的事物。
D、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是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何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物质对意识具有根源性、决定性,又坚持意识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别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因此意识是物质依赖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这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意识的认识上区别于形形色色的旧哲学。
4 如何理解物质与运动,物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 P 22、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P 23、任何形成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P 34、试分析产业革命实现的重要机制与社会条件P 45、如何理解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选择作用 P 56、简述技术发明过程及其方法论特点P 57、试述远古时期以来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P 68、工业文明时期主体性的扬对于环境保护有什么样的影响P 69、自然界的价值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价值?P 710、古代人类中心主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评述 P 811、难于操作的理论进步—动植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 P 912、所有生命都是道德关心的对象—生物中心主义 P 913、觉醒的“激进主义”—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 P 1014、如何重构人类的主体性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P 1015、如何看待“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P 1116、科技解决环境问题的限度 P 1217、单纯的经济增长观的主要涵是什么?它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P 1318、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涵是什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P 13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什么不同? P 1320、稳定经济的主要涵是什么?从物质经济走向非物质经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P 1421、消费主义文化对于环境保护意味着什么?P 1422、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说明现代科学为什么会造成环境问题?P 1423、机械自然观的主要涵是什么? P 1624、机械论自然观与近代科学的发生有什么关联?P 1625、牛顿的自然哲学与18、19世纪的科学发展有何关联?P 1726、机械还原论有何局限性?P 1827、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如何一次次冲击机械论自然观的? P 1828、如何理解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 P 1829、科学试验有何特点?它在科学研究的意义何在? P 1930、科学理论的涵是什么?它具体有什么样的功能? P 1931、为什么科学始于问题? P 2032、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有何区别? P 2033、科学理论评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P 2134、科学理论演变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P 2135、反科技的思潮的特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P 2136、如何理解科学的社会规? P 2237、试述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互动机制 P 23《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哲学考研复习:唯物论部分训练思考题
唯物论部分训练思考题一、简答题与参考答案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二者是有区别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共同特征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它不仅适用于人们已经认识了的物质形态,而且适用于人们尚未认识而今后将被认识的物质形态,不仅适用于自然界,而且适用于人类社会。
因而它是一般,是共性。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所揭示的是物质的具体结构和属性,只适用于自然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
因而是个别,是个性。
(3)二者存在着密切联系。
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要以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及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
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和物质结构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提供了新的科学材料,极大地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为指导,靠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1)列宁在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给物质下了一个科学而完整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了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复写、摄影、反映,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简述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
-研究生政治-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详解
2.1、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它植根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空间时间与物质及其运动、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的辩证联系;量子力学标志着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揭示了连续性与间断性、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辩证统一,突现了量子现象的整体性,突破了机械决定论的观念;分子生物学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在生物大分子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界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高度一致性;系统论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体和开放性;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不仅指出自然界的演化是自组织的、自己运动的,而且揭示了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混沌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关于系统演化的分叉与混沌方式,它把简单性与复杂性、有序性与无序性、确定性与随机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等统一在新的更为深广的自然图景之中。
2.2、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义: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结构;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确认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2.3、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演化:是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形态.包括:1.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的,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2. 与这个相反的过程..3.从宏观的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两者之间的更替状态。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主张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他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同进化的一种社会文明。
生态自然观在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上指明了方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是人们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基础。
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践生态自然观的深化与完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体现了我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自然观,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从我做起,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答: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
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
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
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1、科学与技术有何区别与联系?答:科学的涵义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量,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明确指出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
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1)客观真理性。
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其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
2)可检验性。
科学知识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
3)系统性。
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
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
4)主体际性。
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技术的定义: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它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个方面。
技术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
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1)古代、近代、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又各自特点:古代先有技术再有科学,近代两者相互分离、平行发展,现代表现为科学技术一体化。
2)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课题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手段。
3)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可以知道技术发展,科学可以成为技术的先导并转化为技术。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1)科学是间接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答: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④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①哲学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②中间学科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③交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④综合性和开放性2、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答:相互关系:①自然观的产生和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是阻碍的反作用。
②每一种自然观都不能摆脱历史的局限性;③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不断的接受着检验并不断得到发展。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2021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每一题300字—500字)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立之间的辩证关系?2、为什么科学开展表现为继承及创新的统一?3、多学科的穿插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4、如何对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5、如何保证科技在社会中安康、持续的运行?6、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展伦理标准?7、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及其它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8、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立有何意义?9、怎样正确地理解人及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开展之路的想法。
10、全球化形式下的中国科技开展对策研究。
11、从科学技术开展历程,说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科学精神及其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12、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并述一、两位出色科学家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3、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开展。
14、论科学伦理和技术伦理的重要性。
15、试论人类解决"全球问题"的前提条件和根本途径。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立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开展,它的核心是强调人及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开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立,这是对生态自然观的实践。
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立的哲学依据和思想根底,为生态文明建立提出了总要求。
它把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看成是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充分肯定人及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
倡导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促进生物圈的稳定及繁荣的根底上改造和利用自然,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
建立生态文明是实践生态自然观的深化及完善。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自然观及我国环境现状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立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立、政治建立、文化建立、社会建立各方面和全过程。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Ch13.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性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根本属性。
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
4.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1〕虽然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还难以把电子看成是一个系统,但是它作为微观物理系统的一个组成局部,存在于系统之中,要以系统的方式才能确切地理解它。
〔2〕随着科学的开展,可能会发现比电子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
〔3〕系统可以从结构上理解,也可以从功能上理解,电子具有整体性。
5.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1〕整体与局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存在。
〔2〕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原理。
由局部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局部之和。
6.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在决定系统功能的四个根本因素中,系统的内部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具有更为直接的根本意义。
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而系统的功能那么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
Ch21.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熵最初是用于热力学中,还可以描述系统中微观状态数的大小,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
申农和维纳提出的信息熵概念是对熵概念一次最深刻的开展。
申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东西,而信息熵表示的是不确定的大小即信息量。
维纳认为,一个系统的熵就是它的无组织程度的度量。
一个系统中的信息量愈大,信息熵减少愈多,系统就愈有序,组织化程度就愈高。
3.如何理解自组织与他组织?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吗?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而不是按外界特定的干预而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
他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特定指令而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两者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组织”的实质在于执行指令,而“自组织”的实质在于相干协同。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2013_01_09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2013.01.09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6-P20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P10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P22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6.★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P257.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8.★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0.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11.★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13.★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14.★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15.★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P5316.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17.★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P55、571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观察和理论是怎样的关系?)P6119.★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P59、6020.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实验三者的关系如何?P62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2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P672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P752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P792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P79)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P83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27.★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P9628.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P9529.★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P10030.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31.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P10332.★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9.12.14(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哲学思考题1.科学的内涵与本质特征,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简答)内涵:科学就是发现、探索研究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它的历史发展中表现为知识、方法、生产力和社会建制地等种种形象。
特征:①客观性②普遍性③可重复性关系:无论是从把握世界这一认识目标而言,还是从理性思维的现实运作而言,科学与哲学都相互关联。
①科学和哲学具有相同的研究对象、研究之道、体系特点;②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自然图景、思维方式、价值导向、路径指引;③科学为哲学提供思维素材、思辨法的应用、普遍规律的检验。
2.如何理解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主客二分”传统?哲学给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哪些支持?(材料)一、主客二分有两种含义:1.在本体论意义上,是指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区分;2.在认识论意义上,则是主观和客观的区分。
主客二分意味着视人类自身为具有意识和思维、能够从事主观认知活动的主体,视周围的世界为认知活动所指向与所作用的客观对象。
这就强调了人作为主体运用各种手段去认识、把握、并施加作用于外部世界的独特能力,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定位为一种认知与被认知、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
二、哲学给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支持近代哲学以启蒙主义为基本精神、以理性主义为基本特征、以主体性为基本原则,不但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而且也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给予了自然科学以支持。
在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形成的实验传统,成为方法论上的革命,为近代科学脱离自然哲学这一母体而独立,提供了工具性支撑。
3.近代自然科学区别于古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从传统文化来看李约瑟难题如何解答(材、论)一、近代科学区别于古代自然科学的特征1.观察和实验是所有科学知识的最终基础。
2.数学是理解自然的唯一语言。
二、从传统文化方面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1.中国哲学以人生问题为中心,对真理问题关注不充分中国古人在研究自然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着以人为中心的习惯,而不是以追求关于自然的知识为中心,这跟现代科学的要求存在着一段不短的距离。
2.工具主义科学观对深入探索自然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古人对科学的看法,大体持一种工具主义的观点。
中国古人对科学知识的应用十分关心,对原理性知识不甚关注,对纯粹科学的研究兴趣不大。
3.中国古代科学长期停留在经验知识阶段,没有产生系统的形式逻辑和公理化的数学理论体系没有系统的形式逻辑,没有公理化的数学作为模仿对象,科学的理论探索将困难重重,难以深入,中国古代科学的处境正好如此。
这导致了两个方面的结果:①中国古代科学理论的思辨性②“悟”成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4.科学问题的产生,如何提高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一、科学问题的产生科学问题的产生,有其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作为科学回题的主观方面,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
科学问题产生的客观方面,首先指的是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包括科学理论与实验事实的矛盾、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不同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等。
1.为寻求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并给出统一解释而提出科学问题。
这是提出科学问题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建立科学理论或假说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2.已有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矛盾所产生的科学问题。
科学中某种新的事实和现象被发现了,原有理论解释不了这种新的事实和现象,会导致科学问题的产生。
3.科学理论体系自身矛盾产生的科学问题。
揭示出某种科学理论体系内部所存在的逻辑矛盾,从而向这种科学理论体系提出诘难,这是产生科学问题的又一重要通道。
4.不同学派和理论之间的矛盾产生的科学问题。
人们不仅仅从理论和事实的矛盾中引出科学问题,而且从相互并存的多种假说中发现它们的差别和对立,从而提出科学问题。
5.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需要提出的科学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中会遇到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经过一定程度的抽象转换,成为基础研究中重要的科学问题。
二、提高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的做法1.要有问题意识:从问题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2.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具有问题意识的人,才有可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而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前提,是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3.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①哲学思维:哲学思维尤其是科学哲学思维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的思想方法。
②交叉与综合的思想方法:学科交叉是创新思想的源泉。
一方面,交叉领域是一个相对空白的领域,另一方面,学科交叉可以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具大大扩展。
③专业性研究方法:一是观察实验方法,二是数学计算。
综上,科学家必须要有强烈的研究兴趣和问题意识,要有坚定的自信心和怀疑批判精神,非凡的科学想象力、洞察力,扎实的数理基础或实验能力以及良好的掌握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等基本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出科学问题,作出重大科学贡献。
5.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区别,证实和证伪的困难一、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区别科学假说是对科学问题的尝试性解答,科学理论是经过科学事实证实的、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假说系统,是关于自然的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两者区别在于:1.一般而言,与科学假说相比,科学理论得到更多经验证据的支持。
假说与理论没有原则的区别,只是在得到证实的程度上有所区别。
假说过渡到理论的关键一环,就是假说必须经受住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得到大量的、多样化的经验证据的支持。
2.科学理论能够给出范围较广的领域中的问题提供系统的、统一的解释,并且能够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而科学假说的解释领域相对较窄。
二、证实与证伪的困难证实的困难1.证实是一种肯定后件错误在逻辑上,科学假说的证实和证伪是不对称的,证实需要的证据为无穷大,证伪只需要一个可靠的证据即可。
2.替代性假说问题由于对于同样的自然现象,存在相互竞争的多个替代性假说进行解释,所以,证实科学假说之时,无法在逻辑上确定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究竟是证实了各种替代性假说中的哪一个科学假说。
证伪的困难1.辅助性假说问题辅助性假说问题是指:为检验一个科学假说,除了有待检验的科学假说自身之外,还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性假说,才能够推导出科学假说预期的、可用观察或实验进行检验的现象,当观察或实验否定了科学假说预期的现象之时,由于可能是一个或若干个辅助性假说的不成立,并不必然地证伪有待检验的科学假说。
2.观察问题①观察的可错性人们进行观察以检验科学假说之时,观察可能发生错误,这就是观察的可错性。
由于观察的可错性,当有待检验的科学假说与观察发现的科学事实相冲突时,并不能简单地认定科学假说已经确切地受到证伪。
②观察渗透理论没有理论,几乎无法进行任何观察,或者说,进行任何观察时,总是需要假定一些科学理论、科学知识是正确的,否则,观察就无法进行,这就是“观察渗透理论”。
由于理论观点的不同,对于证伪科学假说和科学事实究竟是什么,不同的科学家可能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导致证伪出现困难。
6.科学发现的复杂性科学发现的复杂性表在以下三个方面:1.演化过程的不稳定性科学发现演化更一般的特征是其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表达在各种不同的时间尺度上。
①在千年时间尺度上考察,人类的重大科学发现可谓是跌宕起伏。
②科学发现演化的不稳定性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也表现得十分显著。
③科技专家个体创新成果产出的不稳定性,同样因为十分显著。
2.影响因子的非线性科学发现在整体演化上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非线性。
这是任何复杂系统都具有的内在特征之一,科学发现的非线性特征十分显著。
3.创新突破的不确定性科学发现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自然界、科技人员、社会等多方面大量的影响因子,因而科学发现成果突破的时间、地点、人物、方式及影响,都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7.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科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一切被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理论其实都可能是错的,应能满足可反驳性这种否定性要求。
理论的实质就是猜测,它之所以被提出来,在认识上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把它们证伪,否定对科学决不是灾难而是进步的表现。
一种理论被否定得越早,科学革命越繁琐,科学发展越迅速。
人们越是追求可证伪度高的理论,也就越来越提高理论的信息量,因而也就越来越接近“真理”。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四阶段模式:P1—TT—EE—P2—……P1表示提出来的问题,TT表示针对问题的试探性理论即“猜想”或“假说”,EE表示对试探性理论的批判性检验,清除错误并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P2则表示提出新的更深刻的问题。
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不断推进科学的发展。
二、库恩的科学革命结构模式库恩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是:前科学(无统一范式状态)→常规科学时期(统一于某种范式)→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时期(范式转换)→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统一于新范式)→反常和危机→新的科学革命……的反复推演。
8.如何调控科学的负效应一、科学的负效应体现在:1.生态向度的困境:科学技术严重地打乱了,甚至可以说正在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2.社会向度的困境:现代科学技术是工业社会的一种新的控制形式3.人文向度的困境:以人文主义的视角,科学的发展泯灭了人的本性二、科学负效应的社会调控1.在思想观念方面,确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2.在政策法规方面,构建完备的科技法律体系;3.在伦理体系方面,创建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规约体系。
9.第一次数学危机与公理化体系的建立,如何理解数学中的矛盾运动(简答)一、第一次数学危机与公理化体系的建立1.西帕索斯悖论与第一次数学危机“不可公度量”如根号二,既非数,即不能用整数比表示,又是数(万物皆数),存在矛盾,引发第一次数学危机。
2.《几何原本》与公理化体系的建立《几何原本》的行程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意义:①创造性地建立了初等数学体系②把逻辑证明系统地引入到数学中③在公理法的基础上,逻辑地创造几何学的首次尝试3.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化解:完成了有理数理论,扩大了数系。
二、数学中的矛盾运动(1或2)1.数学中的主要矛盾①数学形式关系与现实世界的矛盾②数学内部有限与无限的矛盾③数学应用上清楚与逻辑上严格的矛盾④数学学科不断分化与不断综合的矛盾2.数学矛盾的作用数学矛盾是推动数学长河滚滚向前的主要力量之一。
当矛盾激化到涉及整个数学的基础时,就会产生数学危机。
而危机的解决,往往能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发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变革。
10.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机械决定论的内涵一、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机械论是近代科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成熟的主要推手是牛顿力学的建立。
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1.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体现在绝对时空观上。
牛顿认为时间是独立与事物而存在的均匀流逝着的绝对时间;空间也是独立于事物而存在、不以事物的变化为转移的绝对的空间。
绝对时空观彻底割裂了物体和时空的关系,排除了相对因素的存在,体现了明显的机械论色彩。
2.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体现在机械因果论上。
3.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还表现在机械方法论的示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