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翻译文学的成就与价值探究
傅雷翻译理论评述
傅雷翻译理论评述摘要:傅雷,我国著名翻译家及文艺批评家,毕生翻译了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众多名家著作的法文作品。
他将大量外国优秀文化遗产引进到中国,为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搭建桥梁,为我国文艺圈注入新鲜血液,促进我国文学的发展。
傅雷的翻译理论包括:“神似”说作为翻译标准;译文语言的借鉴问题;翻译的神圣与译者修养。
因此,研究傅雷的翻译理论对现代文学翻译具有借鉴价值,以促进现代文学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傅雷;翻译经验;神似与形似;译文语言的借鉴问题;译者修养作者简介:袁姣(1988-),女,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學作品翻译与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0-0-02一、引言傅雷作为我国著名翻译家,他一生中翻译了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众多名家著作的法文作品。
他将文学翻译视为神圣的事业,堪称是翻译界的榜样。
傅雷倾尽毕生精力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特别是法国文学名著,其在翻译实践中总结了很多翻译理论。
本文主要对傅雷的翻译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二、“神似”说作为翻译标准傅雷谈到的“神似”说翻译理论主要见于他的“一序一文两封书信”。
一序指的是“《高老头》重译本序”、一文指的是“《翻译经验点滴》”、两封书信指的是“致林以亮论翻译书”和“论文学翻译书”。
通过上述傅雷四篇有关翻译的文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其翻译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三点:1、“神似”说作为翻译标准;2、译文语言的借鉴问题;3、翻译的神圣与译者修养。
“神似”本是对书画进行的评语,后来被翻译家引入翻译学领域之后,视为文学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神似”指的是通过原作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不受原文文字语言形式如词汇、结构、修辞等的限制,传达原作的精神内涵,达到文学翻译审美的效果。
傅雷“神似”说作为翻译标准翻译理论的提出,应该与他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任教,兼教美术史及法文的经历分不开。
为什么说傅雷打破了翻译界三大神话?
为什么说傅雷打破了翻译界三大神话?“本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人们的记忆,治愈人们心头的伤痛,然而,傅雷之死―一位坚守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文化人的傲然弃世,岂是时间这抔流沙所能轻易掩盖得了的?”谢天振1966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与妻子朱梅馥弃世而去。
自那时至今已过去五十余年,这半个世纪里,傅雷的翻译作品伴随着无数中国读者成长。
今日推送,为纪念著名翻译家傅雷“弃世五十周年”所著。
受微信篇幅限制,本文只节选部分篇章。
完整篇章须在书中寻找。
本文作者谢天振,中国比较文学译介学创始人,翻译研究与翻译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者。
新民说新书《海上杂谈》,为谢教授随笔选辑,作者说文论学,似乎笔法轻松,实则力透纸背。
本书不乏私人感性的一面。
作者细叙求学生平、藏书经历,至于漫步学林间的杂闻轶事,兼记已随历史远去的贤师益友。
点滴往事,倾注于毫端,犹有余温,恍惚亲承謦欬。
本文饱含真意,一如作者言,“本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人们的记忆,治愈人们心头的伤痛,然而,傅雷之死―一位坚守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文化人的傲然弃世,岂是时间这抔流沙所能轻易掩盖得了的?”魂兮归来—纪念著名翻译家傅雷弃世五十周年时至今日,确切地说,早在20世纪40年代,傅雷作为一代翻译大家的地位就已经确立。
然而,在对傅雷的生平事迹做了一番梳理之后,我们似乎发现,傅雷走上文学翻译的道路,乃至后来终生以文学翻译为业,恐怕并非出自他的初心。
以傅雷的才情、学养和学术造诣,再加上合适的机会,他也许更倾向于选择走美术史家的道路,做一名艺术哲学家。
那样的话,中国就很可能会失去一位翻译192大家,多一位杰出的艺术哲学家。
这一特殊的背景对我们认识翻译家傅雷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使得傅雷区别于许多其他翻译家的深层原因。
翻译家傅雷首先是一名知识分子,而且是一名(如上所述)怀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理想的知识分子。
在他无缘庙堂、未能直面公众一吐心中抱负时,他选择了翻译。
他把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武器和手段,抒发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倾吐他对家国遭遇战乱的忧伤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传递振奋民族精神的希望和能量。
《傅雷翻译作品的文化传承与跨文化交流》
傅雷翻译作品的文化传承与跨文化交流1. 导言傅雷是中国著名翻译家之一,他通过翻译了许多经典外国文学作品,对于中国文化传承和跨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探讨傅雷翻译作品的意义、他在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桥梁作用,以及他对中国读者接触西方文化的影响。
2. 傅雷翻译作品的意义2.1 文学价值:傅雷翻译了众多经典外国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为中国读者带来了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将其精髓传递给中华民族。
2.2 文化价值:傅雷通过翻译推动了中西方之间的思想和文化交流,为中国人民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西方世界。
2.3 教育价值:傅雷的翻译作品被广泛应用于教材和考试中,不仅提供了优秀的阅读材料,还帮助学生培养对于语言和文化的敏感度。
3. 傅雷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3.1 提高理解:傅雷通过翻译作品,使得中国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3.2 桥接差异:傅雷运用翻译技巧和策略,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意象转化为中国人所熟悉和理解的语言与形式,弥合了中西方之间的差异。
3.3 推动对话:傅雷的翻译作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让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平等与深入。
4. 傅雷对中国读者接触西方文化的影响4.1 开拓视野:傅雷介绍了大量西方经典作品给中国读者,扩展了他们对于世界文学和文化多样性的认知。
4.2 拓展思维:通过傅雷所翻译的作品,中国读者可以接触到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角度,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4.3 培养国际交往能力:通过傅雷翻译的作品,中国读者可以感受到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有助于增进中西方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结论傅雷翻译作品的文化传承与跨文化交流是他在中国文化领域锦上添花的贡献。
通过他的努力,众多优秀外国文学作品被引入中国,推动了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和理解。
同时,他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读者对于西方文化的认知和思考方式。
从傅译《贝多芬传》解读翻译文学经典
从傅译《贝多芬传》解读翻译文学经典摘要:文学经典《贝多芬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传记,傅雷译《贝多芬传》堪称中国的翻译文学经典,本文以此为例,分析了建构翻译文学经典的基本要素。
除了原著本身的艺术价值、译入语环境和读者的影响之外,译者的翻译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傅雷《贝多芬传》翻译文学经典一代翻译巨匠傅雷,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一直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译作以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的作品为主,在其众多译作中,傅雷自认为最传神的是罗曼?罗兰。
而罗新璋曾在《傅译罗曼?罗兰之我见》中指出,罗曼?罗兰在我国得以广泛传播,正是得益于出色的傅译,“傅译效应”使得罗曼?罗兰在我国的知名度远远大于其在本国的影响。
傅译《贝多芬传》从出版时至今日,深深感染着一代代中国读者,堪称翻译文学经典。
1.傅雷与《贝多芬传》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傅雷具有多重身份。
其中取得成绩最突出的是对于法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工作,他的译作在中国翻译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直以来,傅译罗曼?罗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上,而作为傅雷早期译作的《贝多芬传》常常被忽视。
事实上,傅雷翻译罗曼?罗兰的作品就是从阅读并受到《贝多芬传》影响开始的。
傅雷初次读到《贝多芬传》就被其深深感染,后来,傅雷想通过《贝多芬传》给处在彷徨期的中国青年以启迪,“把所受的恩泽转赠给比我年轻的一代”,他坚信,能带给他巨大震撼的作品必能感染更多中国读者。
1934年,傅雷初译的《贝多芬评传》在《国际译报》上发表,傅雷在“译者附言”中说道,因受到编者的嘱托,《贝多芬评传》的篇幅受到压缩,其实是《贝多芬传》的“精要”。
同年11月,《文化》1卷10期又经过精炼,以六页篇幅转载了这篇文章。
这也是傅雷最早翻译的罗曼?罗兰的作品。
当时的出版社坚持该书已有杨晦的译本而不愿意再次出版,傅雷的初译本就此被搁置。
到了四十年代,罗曼?罗兰的作品在译介逐渐成熟,1944年,桂林明日社出版发行了两个译本,即贺之才翻译的《悲多汶传》和陈占元翻译的《裴多汶传》。
傅雷翻译实践的成功路径及其意义
现代以降,我国的翻译家中很少有人能像傅雷一样拥有一代又一代广大而忠实的读者,很少有人能像傅雷一样在译界以外具有重要影响。
傅雷先生的译事活动使他在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他的译著在我国浩瀚的译林中树立起一座翻译文学的丰碑。
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前会长柳鸣九说:傅雷是“在中国堪称一两个世纪也难得出现一两位的翻译巨匠”,“虽然也曾遇见过挑战与叫板,但至今仍坚如磐石”[1]。
今天我们谈论傅雷,主要是为了探寻他登上翻译文学艺术高峰的路径,探讨其翻译艺术对我们今天翻译活动的意义和启示。
鉴于现代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文本再创造的过程,研究领域扩大到此前的文本选择与准备和此后的译本的传播与接受,本文将从上述三个阶段来探讨傅雷的翻译活动在今天的意义。
一从文本的选择与准备阶段看,傅雷的翻译活动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选择原作坚持有所不为。
傅雷说过,“选择原作好比交朋友:有的人始终与我格格不入,那就不必勉强;有的人与我一见如故,甚至相见恨晚……,倘若明知原作者的气质与我的各走极端,那倒好办,不译就是了。
”[2]抱着这种主张,傅雷对即便在中国很受读者欢迎的斯丹达尔的《红与黑》也“不想接受”,因为“没有多大缘分”;对莫泊桑也“觉得不对劲”,有点“怪腻儿”。
面对种种经典,傅雷从不放弃自己的选择标准。
他所选择的是与自己一见如故的作家,如罗曼·罗兰,因为傅雷自己也说,他和罗兰两人“个人气质相近”,还因为他有着不亚于罗曼·罗兰的深厚的艺术修养,有着与其同样挺拔傅雷翻译实践的成功路径及其意义宋学智许钧内容提要选择原作过程中坚持有所不为,做到选择的目光与翻译的目的统一;翻译原作过程中保持严肃求真的姿态、注重感情的投入和匠心的运用;以“先为艺术家、再为文学家、终为翻译家”为攀登翻译文学高峰的路径;把儒家精神中的执著进取与道家思想中的推崇天然之美完好地结合在翻译实践中。
以上是傅雷的翻译实践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也是傅雷对今天的翻译活动具有的意义。
傅雷翻译作品赏析
译文精选
• 我过去的身世,倒过楣三个字儿就可以说完了。我是谁?伏脱 冷。做些什么?做我爱做的事……单枪匹马跟所有的人作对, 把他们一齐打在这个人堆里,不像炮 弹一般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要捞油水不能怕弄 脏手,只消事后洗干净;今日所谓道德,不过是这一点……我 要成功了,就没有人盘问我出身。我就是四百万先生,合众国 公民。--选自《高老头》
傅雷成功的几个重要原因
• 辛勤的努力 • 严格的要求 • 一位好妈妈
谢谢观赏
傅雷翻译作品赏析
傅雷其人
• 学养精深,在美术和音乐方面造诣很高
o 理想主义—昆明的国立艺专和清华
• 书生式的
o 嫉恶如仇 o 手比嘴行 o 执拗
翻译取向
• 译作多为法国文豪巴尔扎克与罗曼·罗兰的名著
o 如翻译《贝多芬传》时,他认为作为一位音乐鉴赏家“自己的笔与贝多芬心灵相 通,在与命运的搏斗中彼此呼应
• 翻译时强调“神似”,“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 在形似而在神似”,“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 作”,并要求“译文必须为纯粹的中文,无生硬拗口的毛 病”
主要译作
•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十八本著作 •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 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论莫扎特》(《翻译传记五 种》) • 伏尔泰、屠格涅夫、梅里美、莫罗阿等人的著作
译文精选
• 咱家我,可不喜欢这种不平事儿。我好似堂吉诃德,专爱 锄强扶弱。--选自《高老头》 • 一听这消息,查第格当场晕倒,痛苦得死去活来。(直译: 他的痛苦将其置于坟墓的边缘) •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雨水整天的打在窗上。一层水雾 沿着玻璃的裂痕蜿蜒流下,昏黄的天色黑下来了。室内有 股闷热之气。--选自《约翰·克里斯朵夫》
翻译家:傅雷生平简介
傅雷注重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 探究其深层原因和历史背景,以增 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人文关怀
傅雷关注人生与社会问题,强调人文关怀和人性解放,主 张通过文学翻译和创作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社会批判意识
傅雷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关注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 等现实问题,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 和弊端。
傅雷的文学风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善于运用古典 文学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意象,使得他的译文具有浓郁的中 国文化气息,同时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西方文化的魅力。
傅雷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傅雷的翻译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他的译作涵盖了多个领域, 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为中国文 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包括《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等经典作品。
02
文学贡献
傅雷的翻译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译文准确、生动,
为中国文学界和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社会影响
傅雷一生致力于文化事业,其坚定的文化信仰和卓越的文学成就使他成
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THANKS
感谢观看
傅雷在中学时期就表现出卓越的 文学才华,曾多次在校刊上发表
诗歌和散文。
傅雷的文学翻译事业
1
傅雷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从事文学翻译 工作。
2
他翻译了大量法国文学作品,包括巴尔扎克、罗 曼·罗兰等作家的经典作品。
3
傅雷的翻译作品语言优美、准确,深受读者喜爱, 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傅雷的艺术造诣与成就
详细描述
傅雷翻译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梅里美等法国文学家的作品,他的译作在语 言和风格上都非常贴近原著,不仅传达了原著的思想内涵,还为中国读者提供 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傅雷中国近代翻译家与教育家
傅雷中国近代翻译家与教育家傅雷(1908-1966)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和教育家,他以其卓越的翻译才华和对教育事业的深刻思考而为人所知。
傅雷先生在翻译领域的杰出成就以及对中国教育的深远影响,使他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介绍傅雷先生的翻译贡献和他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一、傅雷的翻译贡献傅雷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具有极高的水平和独特的风格。
他的翻译作品包括了莎士比亚、狄更斯、托尔斯泰等西方文学巨匠的作品,傅雷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保持原著作品的风格和韵味,同时又注入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语境感知。
他的翻译作品在中国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推崇。
傅雷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对语言的细致分析和塑造,他善于掌握外语作品的精髓,并通过自己独特的翻译技巧将其转化为中国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
他的译文既保留了原著文学作品的魅力,又与中国文化和语言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翻译风格。
傅雷的翻译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转译,更是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内涵,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外国文学作品的精髓。
二、傅雷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傅雷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他在中国教育领域的贡献不容忽视。
傅雷先生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当时的中国教育体制提出了许多改革的建议和思考。
傅雷认为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力为中心,而不仅仅是机械的灌输知识。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个体化和差异化的,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开展教学和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傅雷倡导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
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作为翻译家的傅雷
( 二) 译者要广泛涉猎,并注重文学修养的培 养。
傅雷留给世人的五百多万字的译作是一笔无法估价的精神遗产是对中国翻译事业作出的不灭的贡献也是他的翻译观的鲜明写照那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他对翻译事业的忠诚对读者的热爱和对翻译艺术的不懈追求
-------
第九组Leabharlann 一 傅雷 简介及 作品内容
二 傅雷谈翻 译
三 作品赏 析
四 彦琮、傅 雷翻译思想 比较研究
五 小结
彦琮“八备”说的第四条“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 过鲁拙”,第八条“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时此文”, 主要针对译者的文学修养提出了要求。他认为,译者应当 博览经史,通晓各种世俗学问,同时要提高文学修养,这 样才不会使译笔生硬.
虽然在傅雷看来,包括“taste”、“sense”在内的译 者的文学天赋大半是“非学而能”,是天生的,但他并不 否定后天努力对于提高文学修养的推动作用。他强调,译 者在研习外文的同时,要注重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他建 议译者多读一些旧小说,从而扩充自己的词汇量,丰富译 者表达方式,熟悉中文固有的句法和行文习惯。他特别提 出,译者应当阅读古典名著《红楼梦》
一 傅雷简介
• 傅雷(1908.03.30 - 1966.09.03),字怒安, 上海南汇人。我国著 名文学翻译家、文艺 评论家。一生译著宏 富,译文以传神为特 色,更兼行文流畅, 用字丰富,工于色彩 变化。
主要作品
从《傅雷家书》看傅雷翻译精神
从《傅雷家书》看傅雷翻译精神傅雷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
他翻译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如史诗如交响乐一样恢宏。
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从中我们看到他勤奋、正直、热心、严谨、慈爱的美德,凝聚成了独特的“傅雷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他的翻译精神。
标签:《傅雷家书》傅雷精神翻译精神《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到1966年傅雷及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洋洋万言,字字涌动,读者无不为傅雷的精神感动。
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从中学到了做人的态度,体会到了父母对孩子的理智而深沉的爱,也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
家书虽是写给儿子的语言,可何尝不是傅雷先生立身行事的原则。
他对音乐对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欣赏。
“莫扎特既不知道什么暴力,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惶惑和怀疑,他不像贝多芬那样,尤其不像华葛耐那样,对于“为什么”这个永久的问题,在音乐中寻求答案;他不想解答人生的谜。
莫扎特的朴素,跟他的温和与纯洁都到了同样的程度。
对他的心灵而论,便是在他心灵中间,根本无所谓谜,无所谓疑问。
”正是这种对艺术的造诣使得他的赏析文学的角度放在审美的高度,从而使作品的精神本质更好地传达出来。
这就是傅雷先生的翻译“神似论”。
把文学作品看作一件艺术品传达出作品的精神内涵。
比如在《约翰·克利斯朵夫》译本序中,傅雷先生写到:“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傅雷 翻译理论赏析
逝 世:
死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死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在 1966年9月3日的一个孟秋之夜 日的一个孟秋之夜58 年 月 日的一个孟秋之夜 岁的翻译大师经历了抄家批斗之后, 岁的翻译大师经历了抄家批斗之后, 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 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 从坐在自己的 躺椅上吞服了巨量 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 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 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 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 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 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 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 1979年平反昭雪,被彻底恢 年平反昭雪, 年平反昭雪 复政治名誉。 复政治名誉。
对傅雷的评价
从文学阅读来说,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法国文学这样, 从文学阅读来说,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法国文学这样,与我们中 国读者有着如此紧密的阅读关系,以至于翻译家傅雷先生一旦去世, 国读者有着如此紧密的阅读关系,以至于翻译家傅雷先生一旦去世,巴 尔扎克在中国也就去世了;仿佛此前他还一直活着一样。 尔扎克在中国也就去世了;仿佛此前他还一直活着一样。优秀译者是如 此重要,在非母语国家的阅读当中,他几乎就等于原作者的化身。 此重要,在非母语国家的阅读当中,他几乎就等于原作者的化身。 ——池莉《沉下去浮上来》 池莉《 池莉 沉下去浮上来》 我们如果仅仅从翻译与艺术的角度去评价傅雷是不够的, 我们如果仅仅从翻译与艺术的角度去评价傅雷是不够的,因为傅雷不仅 仅是翻译家,而且是一个思想家,他传播的是思想的圣火,他是“ 仅是翻译家,而且是一个思想家,他传播的是思想的圣火,他是“思想 圣火传播者永远的榜样。 圣火传播者永远的榜样。 ——哲学家郑涌 哲学家郑涌 傅译罗曼•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 固然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克利斯朵夫》 傅译罗曼 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固然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但就质量 罗兰的 并论,则不得不承认巴尔扎克的作品才是傅译浩瀚天地中的重镇。 并论,则不得不承认巴尔扎克的作品才是傅译浩瀚天地中的重镇。 ——金圣华(香港中文大学校董、翻译系讲座教授,香港翻译学会会长) 金圣华( 金圣华 香港中文大学校董、翻译系讲座教授,香港翻译学会会长)
傅雷翻译文学的成就与价值探究
□
的 成
一、傅雷与中国翻译文学
郭
翻译文学在中国近现代
勤 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
位,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有
期,正是中国从封建社会末期到新的民主政 权建立这段时间内。清朝晚期,洋务运动和西 学东渐,使一大批接受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 开始试着将西方的先进思想带入中国,严复
说,这些并不算傅雷先生的文学创作作品,他 穷其毕生精力的事业,依旧是翻译文学。傅雷 先生在中西方文学交流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是 值得被历史铭记的。
常重视。在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时便首 展实弹射击练习。即使在抗战时期内迁没有 担任交大校长,但后期唐文治仍经常在周日
开中国高等学校中工文结合的先例,将国文 场地和经费的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在唐文治 到交大讲授国学。唐文治还举办过多次国文
作为主科与理工科并重,并成立了国文研究 的带领下,无锡国专仍然坚持因地制宜地开 大赛,并将历年国文比赛中获奖的优秀作文
门人才。对于外籍教师也规定,学校的规章制 动居于全国一流,并培养出多名国手。在无锡 目已近失明,辞去校长一职。在无锡休养期
度都必须一视同仁地遵守,除了专任课程之 国专期间,唐文治也积极开展球类、田径、传 间,又开办了国学专修馆亲自授课。由于双目
外,校内外的所有事不得干预。无锡国专也是 统武术等各类体育项目,并成立了体育部,聘 失明,后期唐文治授课时便基本靠背诵,并创
三位必须被载入史册的重量级人物: 严复、 就是这一批早期翻译文学中的代表人物。在
二、傅雷翻译文学的成就分析
傅雷、钱钟书。在时间顺序上,严复是早期中 封建专制结束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几十年
傅雷翻译文学所取得的成就,与 20 世
国翻译文学的代表人物,严复对翻译文学作 的动荡与战乱时期,社会体制带来的变化,导 纪早期翻译文学在中国社会文学中所占据的
傅雷翻译的影响与启示
2019年5月第35卷第3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bimonthly)May,2019Vol.35No.3傅雷翻译的影响与启示宋学智宫妍(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长春130117)摘要:考察傅雷翻译活动的成功路径可以发现,傅雷最初作为一个翻译名家确立了在我国译界的地位,随后作为一个翻译巨匠对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产生影响,继而,作为一个翻译大师在语言层面、文学层面和文化层面均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傅雷在追求文学翻译的艺术境界的道路上,有思想、有精神,最终形成自己丰满的翻译家形象。
傅雷之所以取得卓越的翻译成就,与他超越了单纯的翻译家身份,集文学批评家、音乐评论家、美术鉴赏家等称号于一身,有莫大关联。
只有在相邻的门类中触类旁通,在更大的知识范围内进行思考,在独特的艺术性与普遍的艺术性之间相互参悟,才能真正把握艺术之道,从而做出不凡的成就。
关键词:傅雷;交叉学科;影响与启示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414(2019)03-0111-060引言傅雷在我国翻译界,诚如柳鸣九所言:“堪称一两个世纪难得出现的一两位翻译巨匠。
”(宋学智,2018:1)这样的翻译名家及其翻译活动在中国产生了远远超出翻译领域的巨大影响,值得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梳理、总结和研究。
1一个翻译名家的诞生及影响傅雷从1929年开始其翻译活动,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以《约翰•克利斯朵夫》和《贝多芬传》确立了自己优秀翻译家的地位,为自己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尤其当时的进步青年。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商务印书馆付梓出版后,于1945至1948年间,又在上海骆驼书店连出四版,其中,1946年就出了两版。
同样对于《贝多芬传》,上海骆驼书店1946年就出了两版,随后1947年和1948年又两度再版,在罗曼•罗兰的几个传记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是傅雷翻译的《贝多芬传》。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令人窒息的低气压下,《约翰•克利斯朵夫》曾引起无数读者的争购传阅。
傅雷先生及其翻译人生
傅雷先生及其翻译人生谈及中国近现代翻译界,相信没有人会将傅雷先生(1908—1966)遗忘的。
傅雷先生生于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价家。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先生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成成就。
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终其一生,傅雷先生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
而且,其学养精深,对美术以及音乐理论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所以,其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翻译理论。
首先,傅雷先生认为翻译时选材应该有严格的标准。
他在选择原文时,首先考虑的是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以及读者需要的作品。
傅雷先生的一生与巴尔扎克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将他的后半期翻译都献给了巴尔扎克的作品,是有着其时代原因的。
当时,国内政局相对不稳定,考虑到政治问题,傅雷选择了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之后也深深喜欢上了巴尔扎克的作品。
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肯定性评价,给译者的翻译活动提供了政治上的安全保障。
可见,译者在翻译时也应该将政治列入考虑因素。
在可读性较较强的“风俗研究编”中,傅雷先生选择了“比较适合吾国读者的巴尔扎克的最优秀作品”“十余种”。
他为此制定出了严苛的标准以及精密的计划,足以反映出他对文化作品的精神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想让文学作品给以当时的中国人思想冲击,使其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
所以,译者在选材时也应该考虑到作品能否准确地体现时代精神,并且对当时社会是否有积极意义,能否对读者有一定的引导性作用,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
显然,傅雷先生对原文的选材提出了客观中肯的要求,符合翻译实际。
其次,傅雷先生认为,要忠实读者必须要忠实原著。
而如何做到忠实原著主要应该做到两点:第一,理解要“化为我有”。
傅雷认为,首先要“事先读熟原著,不厌其烦,尤为要著。
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
要求将原著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译。
傅雷先生在译《赛罗·皮罗多盛衰记录》之前,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这一本真是好书。
解读翻译家傅雷
解读翻译家傅雷作者:祝东江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06期摘要: 傅雷,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史上里程碑式人物之一,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伟大翻译家。
他提出的翻译理论精辟完整,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理性的光辉。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他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的独特地位,他对三大重要翻译论述,以及其成功的原因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来对他进行解读,借以表达缅怀之情。
关键词: 傅雷翻译理论翻译理念在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史上,出现过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严复、傅雷、钱钟书。
严复在总结前人翻译思想的基础上,于1898年提出著名的三字方针“信、达、雅”,至今己沿用百年,可见其生命力。
1951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文学翻译的“神似”论,这是比“信、达、雅”更高的标准,是对前人翻译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1964年,钱钟书先生提出了“化境”的翻译标准,得到译界很高的评价。
值傅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外语与外语教学》特设专栏,旨在弘扬傅雷翻译精神,为傅雷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贡献力量。
2008年5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和南京大学共同举办“傅雷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纪念傅雷诞辰一百周年,并得到了香港翻译学会、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和大众书局的大力支持。
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傅雷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的独特地位,他的三大重要翻译论述,以及其成功的原因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来对这位伟大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翻译理论家进行解读,借以表达缅怀之情。
傅雷,穷毕生之精力,为文艺界、读者提供了三十四部世界名著译本,更有《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著作传世,在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诗人毕朔望以诗赞美他“大汉风神只此鲲”。
傅雷因留学法国进而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事业,给世人构造了傅译法国文学世界,其中包括法国最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伏尔泰、梅里美、罗曼·罗兰、月纳等的著作,其中傅译本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文辞优美、词语朴质、流畅晓达、典雅传神地译出了罗氏作品对力的颂扬。
傅雷与国外文学翻译
傅雷与国外文学翻译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南汇人,中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傅雷多才多艺,在文学、音乐、绘画等多个领域均有一定建树。
而其一生最重要,取得成就最高的领域是对于西方著名文学作品的译介工作。
其翻译的作品以法国文坛大文豪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名著为主,在中国翻译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傅雷的生平1908年傅雷出生于一个江南望族,自幼丧父,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长大。
熟读四书五经使他具备了良好的古文功底和文史基础,并养成了严密谨慎、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
1921年,傅雷考入一所天主教教会学校读初中。
1924年,因为对迷信和宗教持怀疑否定的态度而被学校开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傅雷加入了拉开中国大革命序幕的五卅运动,参加游行并对帝国主义血腥罪行实行控诉。
这个年,他完成了第一篇短篇小说《梦中》,于次年发表在《北新周刊》上,这是傅雷与文学最早的结缘,其高超的文学修养也由此崭露头角。
1926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开始对北洋政府实行讨伐,傅雷深受鼓舞,积极投身于反军阀的运动之中。
在被校方威胁恐吓后,其母为保傅雷安全,强行将他送回乡下。
期间傅雷完成短篇小说《回忆的一幕》,于次年发表在《小说世界》上。
这年秋天,他考入上海持志大学。
因为眼见当局的腐败,加上列强环伺,傅雷对于中国的未来和命运感到忧虑不安,在苦闷中萌生了学术救国的思想。
1927年,傅雷远渡重洋前往法国学习,在漫长的路途中,陆续写下15篇《法行通信》发表于1928年的《贡献旬刊》。
傅雷在法国巴黎大学开始了四年的艺术理论学习,并在罗曼罗兰的影响下对音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同时,因为有机会观摩到世界顶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傅雷的艺术修养得以有了极大的提升。
除了精通法文,在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也拥有独特高超的鉴赏力。
1931年春,在意大利皇家地理学会的邀请下,傅雷前往罗马访问,并在此发表了著名的讲演《国民革命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实行了无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结合傅雷译著《幸福之路》分析其翻译理论
结合傅雷译著《幸福之路》分析其翻译理论朱紫薇41204333摘要:傅雷是我国著名的、艺术造诣极深的、卓有成效的翻译家,其有翻译哲学思想和“神似论”等翻译理论,傅雷先生也是多产的翻译实践家。
本文将结合傅雷先生的译著《幸福之路》分析其翻译理论思想和理论。
关键词:傅雷;罗素;《幸福之路》;翻译哲学思想;神似论一、引言傅雷是中国一代译界巨匠,也是正直的作家、严谨的艺术家和教育家。
在中国20世纪中国翻译史上,傅雷和他留下的一流译著和深邃的翻译思想成为一座永久伫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丰碑。
他用毕生心血翻译了33 部文学作品,凝结成了长达15 卷、共500 余万字的《傅雷译文集》,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的一座高峰。
傅雷翻译的《幸福之路》,其原著作者是二十世纪英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伯兰特·罗素;该译著收录在《傅雷译文集(第十四卷)》当中。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前途命运深切关注是罗素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而对自由和幸福这两个人类基本生存价值的探讨就成了罗素为大众而写的通俗著作的主题。
他对人类走向自由和幸福的必由之路的研究就是通过他大量的关于社会、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著述表达出来。
罗素自己曾经坦言,他的非哲学的通俗著作不是以哲学家的身份写的,而是以遭受世界苦难现状的普通人的身份写的,他谋求的乃是改善世界的生存状况,表达出世人谋求自由和幸福的心声。
《幸福之路》(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写于1930年。
罗素在该书中讨论了各种常见的问题,如生存竞争、烦闷、嫉妒、疲劳等等,并阐述了自己认为可以避免的方式。
在本书中,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和逃避之法,能够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
傅雷先生的精湛翻译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光彩。
二、《幸福之路》中傅雷的翻译哲学思想傅雷翻译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在于他的翻译艺术哲学思想。
傅雷的翻译思想之管见
2452020年30期总第522期ENGLISH ON CAMPUS傅雷的翻译思想之管见文/牛云凤 刘 洁一位翻译工作者,他最大的希望便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来唤醒沉睡的中国,在精神上鼓舞人民站起来。
他的翻译思想也随着国家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第一个阶段,是他于1927年看到了祖国遭受列强侵略,民不聊生,内心颓废,他内心极感苦闷,怀着靠学术挽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只身赴法留学,去探寻人生的真谛。
到了法国他更加感受到自己民族在他国所受到的歧视,更加发奋努力学习。
他主攻艺术理论,希望从中学到至善至美的真理,去挽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
第二个阶段,是1931年回国以后,他满腔抱负希望能报效祖国,但是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
他性格执拗不肯低头,每日闭门翻译书籍,献身于法国的文学翻译事业。
当时正处于日本侵华,发动九一八事件,而国内军阀连年混战,人民痛苦不堪。
在内忧外患之时,傅雷翻译了三名人传,他翻译的这三传的目的是希望陷入苦闷、希望寻求救国之路的中国年轻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丝救国的希望,与黑暗势力做斗争。
第三个阶段,是解放以后,他立志于为社会主义而效忠。
他主要从事巴尔扎克的著作。
“他主要是考虑到政治问题,当时国内的情况,翻译巴尔扎克最安全,……他翻了,也很喜欢。
”的确,这个时代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最安全,因为他的作品得到过马克思的首肯。
在他的晚年,他研究巴尔扎克到了非常痴狂的地步,希望尽自己的绵力能够充分剖析他的心路历程。
然而,事与愿违,他的美好愿望还未实现,便与世长辞了。
四、傅雷的翻译思想1.以读者为导向进行选材。
傅雷具有很强的读者倾向,他能够考虑到读者的切实要求,他的翻译选材、翻译过程、出版等都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存在。
从选材上讲,他会选择那些具有时代精神,能够对大众具有教育意义的著作。
而且,傅雷认为最好选择自己喜欢和内容熟悉的作品。
我们可以看出一位翻译家对自己的翻译作品选材是多么考究,他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思考。
傅雷翻译的成就与价值探究
傅雷翻译的成就与价值探究
郭勤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2(000)025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郭勤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傅雷诞辰百年纪念暨“傅雷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 [J], 高方
2.从翻译活动的主体间性谈傅雷的翻译观 [J], 罗智丹
3.深度翻译:评析第四届“傅雷杯”翻译赛英语专业组译作 [J], 陈诚
4.傅雷:二十世纪伟大的文学艺术翻译家——纪念傅雷先生诞辰100周年 [J], 佘烨;夏高琴;佘协斌
5.傅雷翻译文学的成就与价值探究 [J], 郭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傅雷翻译的影响
作者: 许钧[1];沈珂[2]
作者机构: [1]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2]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0241
出版物刊名: 外语与外语教学
页码: 62-6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翻译;傅雷精神;翻译影响;翻译价值
摘要:作为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傅雷是一座永不倒塌的丰碑,其翻译作品、翻译思想、翻译精神和翻译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当代意义。
傅雷的翻译对于中国的民族精神、语言文字、文学创作、翻译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傅雷影响的深度与广度体现了其丰富的社会、历史与审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