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居

合集下载

四川民居的特点

四川民居的特点

四川民居的特点四川地区自古以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势、气候、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促使该地区得以长久的繁荣昌盛,其民居也在南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

基于此,文章将主要针对四川民居建筑布局、材料、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展开深入分析。

标签:四川;民居;特点四川地区主要分成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两大部分,其中居住着汉族、羌族、藏族、彝族等民族群众,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温和多雨,有着非常显著的气候垂直差异[1]。

四川民居主要起源于干栏式建筑形式,同时在南北融汇的基础上借鉴了中原地区民居的合院式布局形式,从而两者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巴蜀民居形式,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四川民居的发展概述四川文明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从山峡的巫山县庙坝乡龙骨坡中发现了距今204万年的人类化石来看,四川地区属于原始人类的重要起源地。

从发现的三星堆遗迹来看,早期房屋外围柱呈有序排列,而内柱呈无序排列,意味着这一阶段木制结构体系并未发展成熟,到后期则对房间功能进行了明确划分,同时也对房屋朝向有了更多关注;商周时期最早出现干栏式建筑,发展到春秋战国则逐渐成熟,这也是四川民居的雏形;秦汉到唐宋时期,大量中原文化的涌入,也让以干栏式建筑为主的房屋逐渐向宅院式发展,随着城池规划建设,形成了城镇的基本布局,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与装饰变得更为多元,亭谢、楼台、树木、假山等都成为了民居宅院元素;元明清时期因战乱而迁入了大量湖广地区与北方民众,随之而来便是文化的交融,进一步丰富了四川民居建筑的类型,其中包含四合院、店宅、沿街联排、场镇等民居建设形式,并且技术体系方面均已成熟。

二、四川民居的特点分析1.空间布局特点四川民居在建筑空间布局方面属于典型的中轴线手法,但并不拘泥于中轴线,由于四川民居山峰较多,往往需要结合地形与山势去契合,并且对朝向也不会过分追求,主要遵从背山面水的原则,不同的地形会选择不同的平面布局,纵向与横向均可自由发挥。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四川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在民居建筑上形成了独特的特点与分类。

本文将从四川民居的地理环境、建筑风格、特色元素和分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介绍。

一、四川民居的地理环境四川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地势多为山地和高原,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形容四川为“天府之国”,即因其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而得名。

四川的地理环境为民居的建筑形式和结构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四川的多山之地,使得四川民居常常出现独特的悬空建筑,以适应山地环境。

四川地理环境所带来的湿润气候,也对民居的建筑材料和防潮措施提出了特殊要求,使得四川民居在建筑材料和防潮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二、四川民居的建筑风格四川民居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传统的川西土楼建筑、川北的“黄龙府”、川东的“瓦厂”、川南的“宅院”等等。

其中,以川西土楼建筑最为著名。

土楼建筑是四川的独特民居建筑之一,它采用传统的土木结构和石灰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和防潮性能。

土楼建筑通常由多层楼房组成,一层为家庭集聚之所,二层以上为住宅,最顶层则用于储存粮食和干燥谷物。

土楼建筑在外观上常常呈现出雄伟壮观的特色,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力。

三、四川民居的特色元素1. 四合院:四川民居中常见的建筑形式是四合院,它的基本布局由正厅、次厅和庭院组成。

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注重庭院的利用,能够形成自然采光和通风的环境,同时也能形成家庭成员交流和社交的场所。

2. 前庭后院:四川民居的特点之一是前庭后院的布局,即民居前部为庭院,后部为院落。

这种布局形式能够使得户内户外空间的界限清晰,同时也便于家庭生活的组织和管理。

3. 塔楼:四川民居中常常出现塔楼,塔楼常常用于存放家族文物、家谱和祭祀祖先。

塔楼在建筑形式和外观上常常具有独特的特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四川民居的分类根据地理区域和建筑特点,四川民居可以分为川西土楼、川北民居、“黄龙府”、“瓦厂”和川南宅院等几个主要类型。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这也影响了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代表了四川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特点:1.川西藏南木结构的特点:四川的民居通常采用木结构建造,以适应地震和山区多雨的气候条件。

川西藏南地区的木结构民居通常采用平房或四合院的形式,以方便住户居住和日常生活。

2.川东平原的砖木结构:川东地区相对平原,土地肥沃,民居建筑通常采用砖木结构,以适应地理条件和改善住房质量。

3.耐震性强:四川地处地震带,因此四川民居一直注重耐震性。

传统的四川民居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以便在地震发生时提供更好的保护。

4.斗拱和剪刀撑:四川民居传统的屋顶通常采用斗拱和剪刀撑的结构,以增强屋顶的稳定性和耐震性。

5.丰富的装饰:四川民居装饰富丽而精美,常见的装饰有木雕、石雕、剪纸、彩绘等。

这些装饰物代表了四川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

分类:1.川西藏南木结构民居:川西藏南地区的民居通常采用木结构建造,以方便在多雨的气候中居住。

这些民居一般为平房或四合院的形式,房屋外墙多使用木材和木板,屋顶采用石破、砖瓦等搭结构。

2.川东平原砖木结构民居:川东平原地区由于土地平坦,适宜种植农作物,因此民居通常采用砖木结构建造,以提高住宅的质量。

这些民居一般为两层楼,使用砖瓦和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房屋结构更重视实用性和耐用性。

3.群体民居:四川地区还有许多古老的群体民居,它们通常由多户人家组成,具有共享的内部空间和设施,如天井、厨房和储物间等。

这种民居形式一直代表了四川人民的亲情观念和社区意识。

四川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代表了四川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品质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民居也出现在四川地区,但传统的四川民居依然是人们对家园的情感寄托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成都平原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四川民居PPT课件

成都平原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四川民居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3
柱子
❖ 成都平原传统民居多采用穿 斗式结构,用料较轻,截面 多为圆形,柱径比北方小, 民国时期还有砖柱,截面多 为方形。
24
梁·枋·檀
❖ 梁枋整的加工主要是 “月梁’的做法。它是 将梁左右两端向下弯曲, 将梁的中央部分向上起 拱如弯月状。
25
驼峰
❖ 成都平原民居的驼峰 主要有三角形、梯形、 弓形和束腰形四种基 本形状。
13
脊中正吻
❖ 在“正吻”的形象上,可以 看到其中多数与“鲨鱼”的 形象相仿,也接近早期“鸱 尾”的样式,还有鱼、虎、 朱雀等并列为神兽之一。
14
脊部装饰
❖ 在成都平原的传统民居中,正 脊的中心常常有一处突起的装 饰,称为“中堆”或“中墩” 做成宝塔的形状,工艺较为精 致,可起到防雷·镇邪的作用, 因此,有地方叫它“宝塔尖 儿”。
4
5
功能多样的城镇居民
❖ 由于商业逐渐繁荣,四川的城 镇出现了功能多样的城镇民居。 临街的民居往往兼作商铺、作 坊、茶馆、洒肆、客栈,外面 镶嵌木质门板,开合方便自如。 商住两用的房屋多为一楼一底 两层,有的楼上作卧室,楼下 作营业房,有的前面是门面, 后面是居室和厨房。大一点的 商住两用房中间用天井间隔, 房间较多。
纸·布艺外,最有地区特色的是川剧和蜀绣。 ❖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民居装饰的物质基础和文
化基础,充分了解成都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是了解民居的必要前提。
9
成都平原传统民居各部位的建筑装饰
❖ 把民居装饰的不同构建和部位分如下七大 类:1屋顶 2墙体装饰:山墙·封火墙·影 壁等 3大木柱:柱子·柱基·梁·枋·撑 拱·驼峰等 4小木作:门窗·天花·栏 杆·挂落 5铺地与台基部位装饰 6家具陈 设与建筑小品的装饰 7其他:匾额·楹联。

四川民居资料

四川民居资料

四川民居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古老而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省份,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在四川的乡村和城市,可以看到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四川民居,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古代四川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承载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传统四川民居的特点四川民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特点而著称。

在建筑形式上,四川民居通常采用独特的四合院或者多进多层的布局,建筑结构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常采用青瓦或茅草覆盖,整体建筑风格简洁、大方。

四川民居建筑材料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气候潮湿多雨,因此四川民居建筑多采用木材为主要材料,木质结构既能够适应当地湿润的气候环境,又能有效抵御地震。

此外,四川民居中常采用石材来作为地基和墙体的材料,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传统的四川民居往往采用天然材料,保持了与自然的和谐。

四川民居的布局和风格四川民居在布局和风格上非常注重“四合五常六厅”的设计理念。

所谓“四合”,即院子四周建有房屋,院子中心留有空地,形成四合院布局。

而“五常”则指房屋中有前中后三间正房和两间辅房,呈叉字形排列,具有鲜明的层次感。

此外,“六厅”指正房内的分割,将房屋内部划分为前后廳、厅、厢房等区域,以满足家庭生活的不同需求。

整体布局上让四川民居显得宽敞、明亮且合理。

四川民居的装饰和风水四川民居在装饰方面注重雕刻和绘画,并融入了中国传统风水理念。

门楣、梁头、柱子等处常常雕刻着狮子、龙凤等吉祥动物,寓意着家庭宁静和幸福。

在墙壁上,常常会见到精美的壁画,描绘着山水、人物、花卉等,既美化了家居环境,又寓意着吉祥如意。

在设计中,四川民居也十分重视风水,如“开门见山”、“背山靠水”等设计原则,让建筑更符合自然环境,为主人带来好运。

现代四川民居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四川民居逐渐演变为现代风格的建筑。

现代的四川民居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现代设计和科技元素,使建筑更加坚固、舒适、实用和美观。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摘要:一、四川民居的地域特色1.四川民居的历史背景2.四川民居的地形地貌影响3.四川民居的建筑材料二、四川民居的分类1.四川民居的类型及特点2.四川民居的布局与结构3.四川民居的装饰风格三、四川民居的文化内涵1.四川民居与当地民俗的关系2.四川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联系3.四川民居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正文: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四川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本文将从四川民居的地域特色、分类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四川民居的地域特色四川民居的历史背景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成都十二桥发现的殷商时期的干栏式建筑,是四川民居的雏形。

四川民居在历史演变中,受到了地形地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四川民居的建筑材料以木材、砖石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竹子、土石等资源。

由于四川地处山区,木材资源丰富,因此木结构建筑在四川民居中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四川民居还广泛采用砖石、竹子等材料,使得建筑外观朴实、经济实用。

二、四川民居的分类四川民居的类型多样,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

根据地域、气候、建筑材料等因素,四川民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成都平原地区民居:成都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民居多为四合院式布局,具有典型的川西建筑风格。

建筑外观简洁大方,内部布局严谨,以厅堂为中心,两侧设有卧室、书房等。

2.川南地区民居:川南地区地势较为复杂,民居建筑风格独特。

例如,自贡地区的盐商住宅,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融合了川南民居与西方建筑元素。

3.川东地区民居:川东地区地势较高,民居建筑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具有坚固、稳重的特点。

建筑外观多呈阶梯状,内部布局以厅堂为中心,周围设有卧室、厨房等。

三、四川民居的文化内涵四川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反映了四川人民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和民俗风情。

四川民居的装饰风格多样,例如,川西民居以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工艺为主要装饰手段,呈现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人们常说:“衣食住行”,“住”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居即使民俗的体现又是经济的反映,各地民居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别,四川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其民居形式确有许多与其他地区不同之处。

四川自然地理气候及材料概况(一)地形地貌四川全省地形大致以阿坝.甘孜、凉山三个自治州的东部边界为线,划分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两个差异显著的部分,其面积在全省(包括重庆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小各约占一半。

川西高原多为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居住。

四川盆地则几乎为汉族居住,仅川南及川东南边远地区有土家族、荷族等少数民族居住。

本节主要介绍四川汉族民居所处的自然环境,即四川盆地的地形地貌基本特征。

此外,从行政区划分,重庆市已确定为宣辖市,但从自然地理角度看、重庆民居仍纳入四川民居作统一论述。

四川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外流盆地,地势北高南低,海拔300—700米,除川西成都平原约占面积7%外,余多为正陵、低山,加上盆地内河流遍布,沟谷探堑,地形变化大,地貌形态丰富。

盆地四周高山峻岭,封闭围合,海拔1000—3000米以上,北及东北为米仓山、大巴山,东为巫山,东南及南为武陵山、大娄山、西及西南为大凉山、大雪山、耶睐山,西北则是眠山、龙门山等山脉。

这种独特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地理特征,世所罕见。

所以,自古即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四川省境内河川纵横,长江在三峡以上称川江,白宫宾以上又称金沙江.白西北青藏高原而来,从西至东横穿盆地南部.雅碧汀、眠汀、沦江、嘉陵江、渠江、乌江、涪江等十余条文干流注入长江,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又兼舟揖交通之便。

成都平原因有都江堰灌溉之便利、自古号称“天府之回”,富庶甲于天下。

全川地理特征丰富多样,平原匠陵、山地高原、草地湖79等淘兼而有之,名山大川精聚纷呈,自然景观中外称誉。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门天下险,剑门天下雄,九寨天下奇,都堪称世界一流风景大观:巴山蜀水,地灵人杰,成为四川山地民尼异彩衬映的底景和生长的根基。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四川民居与藏式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四川民居与藏式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四川民居与藏式建筑传统建筑一直以来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演绎,其中四川民居和藏式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两个重要分支,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对四川民居与藏式建筑进行比较和探讨,以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的丰富多样性。

一、四川民居四川民居是根据四川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建筑类型。

四川民居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四川西部山区,其建筑风格受到了汉族文化和川西藏族文化的影响。

四川民居常见的建筑材料有木材、砖瓦和石料,建筑形式多样,包括两层和三层的楼房、四合院和独立的小屋等。

在建筑结构上,四川民居注重坚固耐用和适应地震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之一是使用大量的木材进行搭建,木结构牢固,能够有效地抵御地震的影响。

同时,四川民居也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充分考虑到了通风、采光和采暖等方面的需求。

四川民居的外观设计注重对称和平衡感。

多数民居都有两个独立的庭院,分别位于前后两侧,形成了一个中心轴线,使整个建筑显得平衡和谐。

同时,四川民居也注重装饰和雕刻,常在门楣、门框和窗户上雕刻各种图案,体现了川西传统的民族艺术风格。

二、藏式建筑藏式建筑是西藏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于西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藏族民族文化的熏陶下。

藏式建筑以宗教寺庙为主,同时也包括了民居、藏医院和政府建筑等。

藏式建筑常用的建筑材料有石头、土坯和木材,建筑形式以独栋和多进院式为主。

藏式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建筑的高度和规模。

由于西藏地处高原地区,气候寒冷,藏式建筑通常采用平顶或者斜顶的设计,以抵御寒冷的气候。

同时,寺庙建筑通常较大,规模宏大,体现了藏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崇尚和尊重。

藏式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藏族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例如,在建筑的装饰上常常使用藏传佛教的吉祥图案和经文,以祈求祥和和吉祥。

同时,建筑内部也常常摆放佛像和经书,彰显了藏族人们虔诚的信仰。

结语通过对四川民居和藏式建筑的比较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

川西自然地理条件
• 川西平原位于龙泉山以西,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为亚 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春早、夏热,全年云雾多、日照少。盆地降水 大,且多夜雨。李商隐就曾写过”巴山夜雨涨秋池“。因此,在这种 气候条件下对建筑朝向的要求就不是那样讲究。 • 山区石材丰富。毛石墙、乱石墙应用较普遍。较好的石材,如青百、 石灰石,也有广泛分布。雅安、简阳一带还出产花岗石。石灰石广泛 用于烧制生石灰。 • 木材丰富,川西及盆地四周山地均森林密布,松、柏、杉、栋、杨、 槐及香樟、楠木等树种十分多样。竹林则不仅生长于山林间,乡间房 前屋后亦广有种植,既是生活用品和各种工具制作的材料,也是房屋 建造的极好用材。 • 黏土丰富,但多夹杂风化的砂页岩,一般常在山区有版筑土墙的应用, 而高大坚实的土筑墙则较少见。 • 烧制黏土砖、小青瓦是民居中应用极广的材料,特别是用于砌造空斗 墙的薄型砖有较高的质量。在广大农村,稻草、芭茅草是随处可见的, 常用于屋顶作为覆盖材料。
曾小芳 张沁妍 郑晓丽 骆稼祥 张峰 贺瀚泉
• 一、四川民居简介 • 二、传统川西民居 • 三、传统民居对现代建筑的启发
四川民居发展简史
• 古巴蜀时期:
• 成都十二桥商周时期干栏木结构居住 建筑遗址的发现,反映了川西平原湖 沼地区的典型住居形态,已具有后世 四川民居的雏形。以干栏体系为主的 建筑,架空的住屋适应环境,满足了 防潮避水的居住要求。十二桥干栏遗
三、现代建筑的回应
居住建筑--川西新住宅发展概述
• 一、完全的传统符号的复制:以一
种营销策划为目的的建筑设计,如芙蓉古城。它是由 川西民居、苏州民居、云南民居、唐风区建筑成芙蓉 古城的住宅体系;住宅为全复式,独有三层空间;充 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组合了各种特色建筑 符号,复制老成都特色,在各种原有地方风格上加以 创造;外观复古,住宅内部有较强的使用性。

四川地区传统民居构造概述及分析

四川地区传统民居构造概述及分析

四川地区传统民居构造概述及分析[摘要]随着建筑业不断发展,现代建筑技术不断更新,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针对借鉴四川传统民居构造发展现代建筑的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四川地区的传统民居概述,分析地区建筑的分类和抗震性,对于建筑设计者进一步了解传统民居天人合一、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设计出更加有精神内涵和现代生态观念的建筑,营建更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建筑,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民居;构造;穿斗结构;四合院;干栏式建筑1四川地区传统民居概述传统民居作为中国历史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而四川传统民居作为我国民居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其结构严谨、坐落位置、构造技术都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

四川民居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4万年前,三星堆遗迹证明当时已有不同规模的房屋。

商周时期出现了典型的干栏式建筑,秦汉至唐宋时期,移民迁徙带来文化融合,促进干栏式建筑向院宅式建筑发展,元明清时期四合院式布局成熟,店宅式建筑出现。

此时,建筑功能趋于复杂,规模日益宏达,布局基本定型,建筑技术体系已经完整[1]。

2民居建筑分类2.1按照布局形式分类2.1.1一字式民居一字式民居作为四川地区早期干栏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建筑空间布局较为简洁,通常室内表现为四个使用空间,入门为堂屋,左边依次是卧室和厨房,右边也是卧室(如图1)。

在四川地区的农村比较常见,主要分布在四川南充市营山、仪陇一带的农村。

若该类型的民居选址于山上,朝向大多背山面向山底,使民居处于山谷风的影响范围内,更好地排风散热。

2.1.2曲尺式民居曲尺式建筑布局以“L”型表现的民居类型较多(如图2)。

建筑空间在一字式民居的两侧加厢房,牲畜圈等,此时整个建筑形成一个半围合场地,称“院坝”。

曲尺式民居在四川农村和乡镇上尤为常见,与公路相临的民居,皆面向公路。

2.1.3三合院式民居三合院式民居北面正中为堂屋,左右分别为卧室和卧室;东厢房作厨房,西厢房为畜牧区中间院坝主要用作晒场。

四川古民居

四川古民居

四川古民居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经济发展,四川民居出现了许多封闭式的院落,即四合院。

早在东汉时期,四川民居已有了重门厅堂的庭院,并以围廊分隔院落,前堂后寝,厨房与望楼分区明确。

四合院是中国汉民族的典型民居建筑。

其特点是四周为房屋,中间有院坝或天井。

四合院的规模大小不等,大型的四合院有二进、三进或东西跨院。

不论大小都以中轴线为中心,讲究对称布局,显得严谨而优雅。

四川江河纵横,由于受河流走向的影响,四川四合院不象北方四合院那样讲究正南正北。

大户人家的宅院一般要在中轴线上建门厅。

轿厅和堂屋,往左右延伸布置卧室、书房、厨房、杂屋等,形成左中右三组横列的院落组群,规模更大的宅院在前排建筑的后面还有后排建筑以及后花园、仓库、加工作坊等,可谓庭院森森。

四川的四合院内都建有天井。

天井的四边用条石砌成台阶,中间地面用石板铺成平面,下面掬有排水沟,可以排泄从屋檐泻下的雨水。

四川民居的天井一般都较小,只有农村作晒坝的要大些。

在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房屋和天井的平均比例为2:1,四川则为3:1。

虽然小些但不止一个,民间常以天井的数量来衡量一所宅院的大小。

天井除具有排水作用外,还具有通风、采光、绿化、晒衣、晒粮食以及休闲玩耍等综合功能,是住户人家的小天地。

小小天井充当了住宅的庭院,这种既露天又封闭的空间,把室内与室外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四川四合院一般采用穿斗式木构架或括梁式结构,墙壁多为木质,也有砖砌空心墙。

大型四合院群浇的房间较多,正房、厢房、副房等层层组合,房屋的高度、进深也各不相同,但屋顶交叉相连,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高处往下俯瞰,小青瓦屋面重重叠叠,高低起伏,排列有序,看上去就象一群黑色的飞雁在展翅飞翔。

而屋顶则均为两面坡式,上面覆盖小青瓦。

屋檐出檐较深,既可遮阳光直晒又可防雨水冲刷墙面或渗入屋内。

这种被称为“冷摊瓦屋顶”的特点是透气性好,空气从许多细密的缝隙中进入室内却又感觉不到风,而是徐徐地、不间断地循环着室内的空气,这在冬季门窗紧闭时效果犹为明显。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摘要:一、四川民居的特点1.依山临水,与环境融合2.结构复杂,功能分区明确3.注重风水,体现地域文化4.演变历程,从干栏式建筑到现代民居二、四川民居的分类1.围龙屋2.客家土楼3.干栏式建筑4.地龙墙、高勒脚、木地板民居5.庭园式民居6.清代民居正文: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四川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四川民居的特点和分类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四川民居的特点1.依山临水,与环境融合四川民居深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民居在选址和建筑布局上注重与环境的融合。

大部分四川民居依山临水而建,后高前低,层层拔高,与四周环境协调一致。

此外,四川民居还善于利用古林修竹、挖池堆石等手法,使民居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特殊的韵味。

2.结构复杂,功能分区明确四川民居的结构较为复杂,通常由多个院落、前堂、后寝、厨房、望楼等组成,功能分区明确。

这种布局使得四川民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既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又体现了四川民居的建筑艺术特点。

3.注重风水,体现地域文化四川民居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非常注重风水学说,力求营造一个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因此,四川民居在选址、建筑布局、门窗朝向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风水因素,体现了四川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4.演变历程,从干栏式建筑到现代民居四川民居的演变历程悠久,从远古时期的干栏式建筑,到汉代的干栏式建筑,再到地龙墙、高勒脚、木地板、四周设通风口的民居,以及东汉时期的庭园式民居,最后发展到现代民居,整个演变过程体现了四川民居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和发展。

二、四川民居的分类1.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典型的四川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

围龙屋通常由多个院落组成,形状犹如一条龙围绕着房屋,因此得名。

围龙屋的特点是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注重风水,体现了四川民居的独特风格。

2.客家土楼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南部的客家地区,是客家人民的传统民居。

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
四川早期民居的主要类型为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是指以树干为栏的木阁楼。古有பைடு நூலகம்“依树积木,以居其上”之说,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巢居”。干栏式建筑主要是指那种穿斗式木结构,底层架 空的吊脚楼。
四川民居在中国南方的许多潮湿地域,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在地面立起木桩,并在上面建造房屋的方法,这种 形式的建筑在四川各地均有分布,还可以在山区及沿河的一些老场镇见到。从成都市十二桥出土的商周建筑遗址 来看,2800年前成都就已经采用木桩基础、木地梁,墙体和屋顶用竹木绑扎与榫卯相结合的干栏式结构。到了汉 代又发展成高勒脚和架空地板的木结构楼房。 结构比较复杂的干栏式建筑,上层的前部有宽廊及晒台,后面是 堂屋与卧室,堂屋内设火笼或祭神台。有的大屋宽可达五间,高三层,楼梯可置于室外也可以置于室内。干栏式 建筑常常根据地形布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兴建,沿山而行,顺江而建,遇弯则曲,开合有致,不拘一格。干栏 式建筑有很强的山地适应性,多建于斜坡与河畔,靠近水源和道路,迎风朝阳,居高临下。干栏式建筑的主要特 点是房屋架空,这样既可以防水防潮,还可以抵御野兽虫蛇的侵袭。在农村,房屋下面的架空部分作为牛栏猪圈, 上面住人或贮存粮食。建筑的上层采光良好,下层空气流通,这在多雨潮湿的四川农村非常实用。
四川民居
在这里,你的空间观念会改变。一张小床,高度只能坐起,而不能在床上站立。空间不大,但个人的私密感 和庇护感却很强。室内光线虽不好,但临窗设一小桌,读书十分幽静,累了向外俯视。
近处是一片房顶,上面挂著五颜六色的衣服;远处是烟雾蒙蒙的江面肩来低沉的气笛声。这样的美景在其他 城市的高层建筑上是领悟不到的。这种随便意识不受任何规矩的约束,形成建筑风格的千变万化。这里的人们没 有愚公移山的气魄,却依附于自然,对自然撒娇,体现出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亲和而随意。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传统聚落民居和聚落建筑群。

其中,传统聚落民居以阆中古城明清民居区为代表,这种民居基本上是围绕旧城核心形成的区域,在旧城改造的新建设中几乎没有保留。

典型的如阆中古城明清民居区,规模大,衔巷纵横,以华光楼为中心市楼,以十字街为主要布局形式,规则有序。

有90多条街道和小巷,商店众多,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

一色木瓦房,青石铺地,街景散落,环境古色古香。

古城里有几十个民居庭院,各具特色。

另一类是聚落建筑群,数量最大的是民居,也是乡土营建的原型。

根据居住者的不同身份可分为普通民居、土司官寨、商居型住宅。

传统的藏族民居,无论规模大小,房屋从下至上均由三部分空间组成:底层圈养牲畜,以获取肉食、奶类、肥料等生活物质保障;中间层是人的居所,有主室锅庄房(也有称为茶房)、卧室,以及用于加工、储藏粮食和草料等功能的空间,是主要的起居场所;顶层是神的居处,设置经堂、煨桑台、插风马旗等,敬神礼佛,表达神在人之上的精神崇拜,体现出藏传佛教中“神、人、畜”三界共居的建筑格局。

大多数民居是集中式的独栋建筑,外观形体整洁,体量高大。

土司官寨由于既是住宅又兼有衙署的复合功能,不同功能分处于不同的建筑单体中,各功能房屋围合成院,自成一体。

一些规模较大的商居型住宅,往往四周封闭围合,内部留出中庭天井。

以上就是四川民居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四川民居总体特点概括为:青瓦出檐长穿斗格子墙悬崖伸吊脚外挑跑马廊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四川省西边为川西高原,往东是川西成都平原、峨眉山平原,龙泉山,最后到达四川盆地。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盆地内多为丘陵低山,河流密布,盆地周围由高山峻岭围合,与外界相对隔离,这种独特的地理特征实属罕见。

(地形简图)四川人选择在山区丘陵谷地间的小盆地建造房子,这种小盆地俗称“坝子”或“平坝”。

四川盆地北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寒潮侵袭,而夏季东南季风又可长驱直入。

盆地由于地形的封闭状态,具有冬暖、夏热、春旱、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等特点。

盆地内极其边缘降水量大,因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在盆地西部和西北部边缘山地一带降水量大,为中国突出的多雨区,有“西蜀漏天”之称。

(简图)充沛的雨水常因夜晚温度较低而形成川中多夜雨的现象,所以诗人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此处。

因此全川湿度很大,为解决闷热的不适,房屋的自然通风和除湿避潮成了普遍要求。

冬季阴冷,需要适当的采暖。

有时候秋冬季节很少见晴天,整日笼罩在低云浓雾中,对房子的朝向要求也不是那么严格。

四川盛产竹子,有各种种类,比如楠竹、斑竹、寿竹、白夹竹等等,竹子不仅可以做成各种生活用品和工具,也可用来造房子,有一种所谓的“捆绑式结构”的房屋几乎全部是用竹材建成的。

四川山地多,森里密布,木材资源分布广泛,各种松、杉、柏、杨、槐以及香樟、楠木等高级木材,据说楠木所建的房屋,不生虫,不结蜘蛛网,且利于人身心健康。

举目是山的环境,开山采石,就地取材,是建房修路必然之举。

四川各地有桐树、漆树生长,盛产桐油和土漆,是建筑油漆装饰广泛使用的材料。

因此四川传统民居建筑所需的砖、瓦、砂、土、石及各种木材都是取自本土,使用多种多样的地方材料时,又会利用它们各自特点。

四川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彝族、藏族、羌族、土家族和苗族,主要集中居住在高原和峡谷地区。

今天的四川人大多是躲避战乱移民而来,移民入川后可以“插标占地”,即自己随便插立标志,就占有土地。

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

Page 6
建筑形态和功能布局分析
四川天气炎热。在解决吸热问题上,四 川建筑采取了坡屋顶的方法来解决排热 问题。加大吸热面积,屋顶采用比热容 高的的小青瓦。同时坡屋顶也可以解决 排水问题。 炎热的天气下四川建筑面临的另外一个 问题就是遮阳。这时候四川民居采用的 方式是深挑檐和围合式院落。 四川建筑的通风主要是为了排热。所以 四川建筑的屋顶挂瓦并不是采用紧密的 结合方式,而是留出一定的空隙。这样 可以很大程度上排出热空气。 而在保温的问题上,院落的布局方式同 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西北风向作为主 要的冷空气来向,所以四川建筑中的柴 房主要在这个方向。
Page 9
Page 10
四川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1.适应性原则。四川建筑来源丰富多样,由于受不同时代的移民的影响,其 文化渊源纷杂繁复。但是其民居形式却在整体上保持了统一。针对当地的 环境特色做出了适应性的设计。
四川建筑的特点经常被总结为“外封闭,内开敞,大出檐,小天井,高勒 脚,冷摊瓦。”这些特点都源于适应性的建筑原则。
民居形态源流及影响因素分析 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特点分析 结构特色分析 装饰特色分析
对当今建筑设计的启示
Page 3
四川民居的源流
四川的地方建筑形式起源于巴蜀文化。经考古发掘,在四川地区发现了三 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前者属于新石器时期,后者处于商朝至春秋晚期。 这时期的遗址中出现了比较规整的干栏式建筑。为四川地区的建筑定下了 基调。
四川民居研究
组员:
概述
四川民居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四川盆地地处我国西南部,气候适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孕育出 了巴蜀文化。但是由于连年的战乱,四川成为我国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 战国时期,四川地区经由楚国和秦国的统治。在秦朝迎来了大规模 的入川移民。 汉末五胡乱华时期,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伴随的就是大规模的 移民潮。而在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由官方强制进行的大移民。史称 “湖广填四川。” 据统计,四川在两千多年之中一共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移民潮, 而其间小规模的移民更是没有间断过。 所以现在的四川民居,其实是融汇南北风格而形成的一种自为一 体的民居风格。地区特色鲜明。

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四川民殷物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乡民居建筑式样丰富多彩。

由于受气候,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及生活习俗的影响,四川民居的地方特色十分浓郁。

清初“湖广填四川”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广东、陕西等地的移民带来了新的建筑式样 ,经过长期融合 ,本土民居吸收了各地建筑之精华结合自身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四川特色人文内涵的民居建筑。

总述:四川山高路陡,李白所谓“迩来四万八千岁,不与塞外通人烟”,刻画的便是四川这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

然四川境内河流遍布,平原丘陵兼而有之。

这丰富多样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就成为四川民居建筑孕育的根基。

四川民居发展简史四川民居作为古代巴蜀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在独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其风格极富地方持色,自成体系。

但在悠久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中,又与外界各地有者丰富的文化交流,特别是伴随着历史上的人口迁徒和王朝兴衰更替,反映在民居建筑文化上又表现出与中原及其他地区建筑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多样性特征。

(一)古巴蜀时期四川古代文明开化很早,距今三干至四千年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可能就是古蜀国的遗址,其平面多呈圆形和正方形,小者十余平方米,可能为小家庭居住;大者六十余平方米,可能为母系族长之居或“公所”。

房屋分布密集。

三星堆文化后期出现长方形建筑和分间及敞门斗处理,可以看出向父系社会过渡的迹象,并开始注意向南的朝向。

(二)秦汉时期秦灭巴蜀,并使之作为重要农业经济发展地区,李冰父子兴修水利,闻名于世的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发挥作用。

川西平原不仅沃野千里,城市建设也十分活跃。

从现存汉阙仿木作法来看,秦汉时期尤其两汉以来,巴蜀民居的木结构体系的制作水平是较高的。

在川中河谷地带,结合地形则多为吊脚楼民居,据《华阳国志》载,汉时渝州山城“皆重屋累居”,可知近代重庆地区的吊脚楼民后依山面布的壮观景象,早在二千年前已十分普遍。

这也可能是川东一带民居的普遍形式。

(三)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四川经济繁荣,文化鼎盛,在全国已颇负盛名。

四川民居建筑剖立面图

四川民居建筑剖立面图
300三顺一丁清水墙面蜂窝毛石面白色外墙涂料1:100立面图详建施15详建施12猪肝色外墙涂料-详建施-0.600详建施141%%P0.0003143.0005.8006.500(结构板顶)9.145350900%%P0.000-0.6003.0005.8006.500(结构板顶)9.1456001046160010461详建施(结构板顶)9.861414小青瓦屋面14详建施11详建施13131详建施3挑檐详建施1411:100剖面图142挑檐详建施美人靠详建施12-(结构板顶)9.8611560100010001000677(结构板顶)835102110001500200028002400100015009006003000%%P0.000-0.6003.00025002100105090032264007007808587026.5005.8009.14511385005006.300150700105010001000200010501050500(结构板顶)9.86115601560157015601560156015701560548314详建施144详建施14详建施7详建施914详建施141115701560156015701560156015601021(结构板顶)8352400280015006003000-0.600900%%P0.0003.000702780113832265004007006.3006.5005.8008589.1451:100立面图蜂窝毛石面(结构板顶)5489.861%%P0.0003.000详建施详建施143猪肝色外墙涂料三顺一丁清水墙面白色外墙涂料详建施-12(结构板顶)(结构板顶)150%%P0.000-0.600114挑檐详建施3.0006.300挑檐详建施1421:100剖面图-12美人靠详建施6.3009详建施(结构板顶)(结构板顶)5.8006.5009.1459.861143详建施144详建施详建施71414244护窗栏杆参见西南J40214详建施11%%P0.000-0.6006.5005.800(结构板顶)(结构板顶)9.8619.145小青瓦屋面143.0006详建施414详建施1114详建施6.5005.8009.8619.1451详建施%%P0.000-0.6001413.000详建施13133详建施6.5005.8009.8619.145(结构板顶)(结构板顶)548548280024002800240010502000900104611046160018002500300090060090030002100600150060015006001138780780113832263226400150010007027005005001050700400702700500102183510008581000100083510211000100085810001560157015601560157015601560156015601570157015601560156015601560400280015003504002950150028001502395239515024501046110461150015003000252024001800600900600240060090090060010003226835140090011384507005001000140015016001505001000100032268351138250700100010002800240010461900600300015006001138322640070050083510001000100024002800104619006003000150060011383226400700835100010001000中国专业人士的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市场部:ivpmarket@ 技术部:ivptech@网易 NetEase电气在线 编辑部:ivpinfo@==中国专业人士的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市场部:ivpmarket@ 技术部:ivptech@网易电气在线电气设计信息网 编辑部:ivpinfo@==中国专业人士的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市场部:ivpmarket@ 技术部:ivptech@网易土木在线电气设计信息网 编辑部:ivpinfo@==中国电气行业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市场部:ivpmarket@ 技术部:ivptech@网易 NETEASE 网易-电气 编辑部:ivpinfo@==中国电气行业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市场部:ivpmarket@ 技术部:ivptech@网易 NETEASE 网易-电气 编辑部:ivpinfo@==编辑部:ivpinfo@本图纸由浩辰ICAD软件提供技术支持网易 电气 中国电气行业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网易 NETEASE ==编辑部:ivpinfo@本图纸由浩辰ICAD软件提供技术支持中国建筑行业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网易 建筑 网易 NETEAS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村寨的房屋有个明显的特点,即:房顶无瓦,盖的是木板。房屋大多 是双斜面屋顶,盖以6尺长的木板,木板层层相压,盖住缝隙,不用钉子。之所以这样盖房,是因为木材多,木板盖顶冬暖夏凉。
彝族人盖房,放弃平地,选择山坡。一户一屋,一列三间,中间有厅,厅左侧有火塘,火 塘用石块架锅,烘烤食物。塘火终年不熄,严禁脚踏火塘。客人来到家中,不得随便坐座,主人和客人的座位有严格讲究。厅左是主人的内室,外人不得随便进入,右边放杂物。室内的窗子小,或无窗。有的房屋有围墙。
四川犍为县有个罗城镇,镇里的民居布局很有特色,即:俯视如同一条起航的船。镇子坐 落在铁山北麓,镇周围无溪河,人们靠雨水生活,期望用船形布局引来充沛的雨水。也有人说,这里的地形是两头小,中间大,老百姓自然地建成了船形镇。只见街两头的房屋两端互相接拢,由两端向中间不断扩开,中间的古楼处宽达20米。两侧的房屋如船舷,古楼如中仓,街头的“灵官庙”如舵叶,大山起伏、植被苍翠如同大海。街面以青石板铺地,房屋多是前店后宅,覆以青瓦。街两侧有长200多米、宽约5米的“凉厅子”,穿逗木结构。四方的乡民来此赶集,节日在此耍狮子,玩龙灯,踩高跷。罗城镇的建筑风格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注意 。西南建筑设计院按照罗城镇的样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以西24公里处设计了一处“中国城旅游中心”。
川渝民居受地形制约而形成独自的风格。由于盆地湿热,民居必须出檐以挡雨,又必须敞开门窗而使空气流通。由于山地较多,民居建在山坡,横向并列,不宜纵深发展,因地制宜,不拘方向。以务实为特色。
川渝有丰富的建材资源,街道或天井以大青石铺盖。木材很多,以熟桐油刷在表面以防腐。遍地是竹子,常以竹代木。
川渝民居流行穿斗式木架构,以柱承檩椽,很少用梁。柱密,柱间穿插枋木。这样,可以使较小的木材发挥作用,不必到深山老林砍粗树。
在成都十二桥发现一处商代遗址,其建筑墙体及屋顶用竹篾绑扎成方格网状及榫卯结合, 有木桩为基础,据有关专家推测这是干阑式建筑。
20世纪,民居的样式有些变化,但仍很简陋。四川绵阳地区的《安阳志》(民国二十七年 石印本)记载民国时的居住情况:“安县居四山之中,在昔木料价廉,且随地可以烧瓦,故以片瓦盖房。但向时屋舍矮小,近则形式一变,有因屋起楼者。城内皆瓦房,而城外草房亦 有之,平均比较,不过百分之四、五。此外,场镇如东乡之黄土场、花街场、界牌场内尽瓦房;场头、场尾、场后房,唯一贫民小贸自搭草房以居。自民国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年间,土匪焚掠后,场中亦搭草房,至今尚未恢复原状,亦可见民力之薄矣。”
四川民居
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
由于多山,山区民居不十分讲究朝向,因地制宜,且天井纵深较浅,以节省用地面积。四合院住宅的屋顶相连,雨天可免受雨淋之苦,夏日不致使强烈的阳光过多射入室内。而且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也可防止夹泥墙或木板墙、桩土墙遭雨水冲刷。
四川忠县境内,在长江北岸有石宝寨,这是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古寨,它的基址是在一座 四壁如削的孤山上,寨门朝南,砖石结构,有“五龙捧圣”等浮雕。寨身是12层塔形亭阁,依山顺势,扶壁直达山顶。寨顶有古刹,平坦。寨子四周有林木。这里一直是宗族居住,环 境既险要又优美。
古代四川流行干阑。《魏书》卷一百一记载:“僚者,盖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笮川 洞之间,所在皆有,各类甚多,散居山谷。略无氏族之别……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阑。干阑大小,随其家中之数。”
三、成都等地的名宅
(一)名人故居
成都是我国西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传说公元前4世纪前,蜀王开明氏
的 后代迁到此地,始建成都。其后,名人辈出。汉代司马相如、扬雄、严君平;蜀汉诸葛
亮;
晋代左思;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玄奘;宋代苏轼、陆游、范成大;现代郭沫
若、巴金等都在成都游历或居住过。因此,成都有多处名人旧居。成都市内的君平街道以
等 作品。
朱德故居
在重庆仪陇县城东36公里的马鞍场效。1886年,朱德迁到琳琅山下的大湾居住,
后来在药 铺垭私塾读书。1982年,在此建成故居纪念馆。
(二)豪门大宅
四川民宅,刘致平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作过浦,宅主是举人,门前有两根旗杆。房屋朝南。前面是下厅房7间5架,
的大 小设计,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李家寨子
在四川广汉东北十几里的乡间,大约修于清乾隆年间,有丈余高的城墙,周长约4里,
墙 厚三四尺,墙顶上加盖瓦桷像走廊。寨门高大,下有圆洞门,上有望楼,楼上有射孔。
寨中
有房,房顶平缓,木材粗壮。这个寨子有古代坞堡的功能,遇有社会动荡,可以闭门不出,
据孙旭军等编的《四川民俗大观》介绍:四川藏区藏房常见的有四种:一是“孙根卡”, 意即狮子口,房屋楼顶有缺口,凹形。缺口实是一个平台。二是“洛本卡”,意为直尺,房形如直尺。直尺的内角向阳。三是“降桶卡”,意即打茶桶,天井式建筑,窗户在内壁上开设,沿边有长廊。四是“贡贡”,意为方木箱,方形平顶如箱,向阳开窗。有的藏房以原木 对剖,一根根垒起,内平外凸,12根半为一层。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汉、藏杂居,房屋的样式多。清代时,头人居住的寨子称为官寨 ,礼佛场所称为转经楼。民间盖房,先砌石作墙,然后架木为梁,再以杂木横搭,盖土于其上,筑之极坚,不怕倾盆大雨。还有一些碉楼,用乱石砌成,远望如水裂纹,整齐如刀削。上楼用的阶梯,是以独木截成锯形,凹处仅容半足,村民负重上下如飞。《金川锁记》记载 :“碉楼如小城,下大巅细,有高至三、四十丈者,中有数十层,每层四方各有方孔,可施枪炮。家各有之,特高低不一耳,顶上四围遍竖杂色布旗,旗各印佛经,以多为贵。”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寨民靠山建房,不用瓦,内无楹础,仅横施椽木,上栈以板,覆盖土 ,略倾斜,使雨水不停蓄。房屋的下层置牛马,中层为灶房,贮粮食,设经楼。房顶为场圃。从房顶可望四方,亦可防范外来的劫掠者。
川渝居民,有许多是湖北、陕西等地的人迁来修建的。《南溪县志》卷二记载明末战乱,对社会摧残严重,清初逐渐恢复。“当时,故家旧族百无一存,人迹几绝,有同草昧。民人多习楼居,夜偶不慎便为兽噬。二十年后楚粤闽赣之民纷来占插标地掘垦。”卷四谈民居建筑形式说:“住者多随田散居,背高临下,其始犹村堡制也。说者谓明末乱后,侨民占插始更今制,意或然与?古时庐舍有制,下不得僭上,僭者有罪。明制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不许造九五间数房屋,嗣变通架多而间少不在禁限。清制士庶人惟用油漆,逾制者罪之。故旧时庐舍至五进而止,数多三间,乡居或为五七间一列式,中产以上为三合式。三合式者中为堂,两翼卧室庖氵鬲而下旁向为廊庑者也,下周以厅屋则为四合式。有土筑、有木建、有砖砌。土筑者饰垩,木建者饰油漆,土筑者多用草覆。……民国以来营建无制,筑屋者喜楼居较为高敞,间有用砖柱水泥模仿西式者,以今较昔,大概屋较高,窗较低,室较明梁柱较小,雕文少而已。”这段文字把川渝农耕地区明代以来的民居变迁描述了一个大概,为我们了解当地的民居提供了资料。
关于四川民居,一方水土必然形成一方特色。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第五章把四川与云南进行比较,认为四川民居的风格是:(1)楼房小而多用平房人字坡顶,城内瓦房不用筒瓦,只用板瓦,并常用雄大的挑山(即悬山),以防雨水淋湿墙壁;(2)天井较云南及长江中下游为大;(3)因四川多竹,所以常用土墙。(4)乡间用竹架草房及土墙也很多。(5)平面布置仍是一颗印制度。四川的平房天井大,显得安定稳重,墙壁多白灰夹泥墙或板屋,屋顶挑出大悬山,显得雄伟而轻快。屋顶相交作出各种各样的衔接方法,使房屋风趣而不呆板。
中间 开龙门一大间。门是双挑坐墩出檐,门两侧用封火砖墙。门内左右各有5间耳房。宅
内正面
正厅房5间7架,行人由正厅左右山墙巷道出入通达内宅。内宅前有宽大的天井。正房总
宽9 间,中央5间9架特别高大,下用石裙墙。正房后有后房9间。宅右侧有花园,园内
有八角
亭 、小桥、四面走楼、花厅。整个宅院雕镂精良,在结构与规格上没有按照封建礼制规定
一般民居都有天井,采用四水归堂的形式。一院为一进,有的民居有五进七进。
房屋墙垣必得有进出之处,这就需要门。古代的人在门两旁挂桃板作春贴,表示一种良好的祈愿。《茅亭客话》说:“蜀主每岁除日,诸宫门各绘桃符一对,俾题‘元亨利贞’四字,此为桃符题字之始。”《宋史·西蜀世家》说:“蜀主昶末年,学士辛寅撰词以其非上,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些说明川渝很早就有了贴春联的习俗。
四川民居多为穿斗式屋架。这里的人们在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因势修造,不拘成法。常常在同一住宅中,地平有数个等高线。住宅基地的退台有横向、有纵向,造成屋顶高低的配合。加上屋檐一般不高,绿影婆娑,润泽可悦,使人感到温适而明快。重庆及川东山区的民居不注重朝向,依山崖而建,吊脚楼伸出很大,有的层层出挑,气魄宏大,雄伟异常。
十 三年(公元725年)外出远游。故居是清代建筑,殿宇四重,有陇西院、粉竹楼、太
白祠、
李 白衣冠墓。
三苏故居
在四川眉山城内。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居住于此。史载三苏是唐代武则天时宰
相 苏味道的后人,苏味道贬官为眉山刺史,遂落藉于眉山。明代建有三苏祠,其后屡有扩
建,
建有抱月亭、云屿楼、披风楼。祠内供奉着三苏塑像,陈列着三苏全集,殿后有启贤堂,堂
后有木假山堂,庭院西边有苏洵的洗砚处——瑞莲池,池上有百坡亭。
郭沫若故居
在四川乐山市东35公里的沙湾场正街。故居是一座三进中式木结构小四合院,背靠绥
山, 前望沫水。郭沫若出生在第一院的左侧房间,后院有一间厅房称为“绥山馆”,郭沫
若四岁
半时在此受启蒙教育,中院有郭沫若当年结婚的新房。郭沫若早年在此写了《村居即景》
西 汉
隐士严遵(字君平)在此居住而得名。严遵一生不愿当官,闭门读《老子》,著《道德真经
指归》。成都的状元街,因明代宰相杨廷和曾在此居住,他的儿子杨升庵24岁时中了举
人。
成都市双流县的黄龙溪古镇保存了许多清代建筑,街面用整齐的石板铺成,民俗特色很浓。
李白故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